邵东2016年一师范毕业的定向生将免费师范生分配到哪里县城吗

关于印发《邵东县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年)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邵东县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年)实施细则》的通知
邵政办发[2016]17号 关于印发《邵东县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年)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皇帝岭林场,县直有关单位:《邵东县乡村教育支持计划(年)实施细则》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 & & & & & & & & & & & & & & & & & & & 邵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6月30日&&
邵东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实 施 细 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的通知》〔湘政办发(号〕和《邵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乡村教师(县城规划区域外学校教师,下同)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教育精准扶贫,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细则。一、总体目标和要求通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到2017年,使全县乡村学校教师来源保障有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教师资源配置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教师待遇明显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二、实施措施(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1.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重视乡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乡村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适当加大发展乡村教师党员的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2.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明晰师德底线和红线,严格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3.逐步增加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数量。把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补充主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初、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专业。把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逐年增加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招生计划数量,每年招生不得少于教师编制总数2%,到2020年逐步增加到3%。4.制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十三五”需求和年度培养计划。全县教职工编制总数为8821名。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为:名,名,名,名,名,当年没有完成的计划顺延到下年。并将培养计划报市教育局备案。(三)拓展乡村教师培养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5.加强新进教师招聘管理。破解结构性矛盾,优先补充音、体、美、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优秀人才。县教育局根据核定的教师编制总量和当年教师减员情况,按照“有编必补”原则,向县编办申报编制使用情况,经县编办核准用编计划后在用编计划内制定教师招聘方案。其中选调县外在编教师和从省教育厅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定向培养毕业生中“双选”10名教师,以县教育局为主组织实施,县人社局和县编办配合;教师公开招考工作以县人社局为主组织实施,县教育局和县编办配合。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和任教学科设置考试科目,重点考察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招聘时间,8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确保每年新进教师(含定向培养计划)不少于600人。招聘教师不分城区、农村学校岗位,统一招聘、统一分配,新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0%以上定向到乡村学校。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我县农村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任教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6.鼓励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讲学和实施特岗教师计划。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开展帮扶,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有关补助政策。扩大偏远学校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稳定特岗教师队伍,确保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入编上岗,及时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通过调整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政策和教师招聘办法等方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实现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四)建立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机制,改善教师能力素质7.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教师全员培训主体责任。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园)长进行不少于360学时的免费培训。教育局要按照“城乡一体,按需施训,名师带动,强化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8.确保乡村教师培训经费。县人民政府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县财政要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9.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县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建立邵东县教师发展中心,所需必要经费由县财政予以保障。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在我县教师培训中的骨干作用,建立以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上联高校、下联基地校的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0.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今后一个时期,“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县培计划”重点支持乡村教师与校长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先安排乡村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集中培训,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2018年前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加强对乡村学校理、化、生、音、体、美、政、史、地等师资紧缺或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设立特岗教师岗位提升培训专项计划,全面提升特岗教师的综合素质,新进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列入县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根据乡村教师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短期集中研修、影子实践、送培到县、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自身学历层次。11.加强名师名校长建设。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个十百”工程,即培养个位数以上在全省或全国有影响的名师名校长、10名以上特级教师、100名以上市级骨干教师。并积极参与市教育部门实施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个十百千”工程。在未来教育家、青年精英教师、骨干教师培养的推荐遴选中重点向乡村教师倾斜。提高特级教师的津贴标准,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每月另发特级教师补贴500元。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建立以名师名校长为核心,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精英团队。发挥他们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乡村教师专业素质上的带头作用,定期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到乡村学校举办讲座,进行专业示范、引领。现阶段拟建立20个名师工作室,小学建立语文、数学2个工作室;初中和高中各建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个工作室。县财政每年支持每个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4万元。(五)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12.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工资,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依法依规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逐步提高乡村教师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直至规定上限。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一律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实施范围(特岗教师参照执行),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设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在我县三个贫困乡的编在岗教师(含特岗教师),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含城区)三类情况,按每月不少于1000元、800元、600元的标准发放。乡镇工作补贴不得冲抵绩效工资中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和农村教师人才津贴。逐步提高乡村学校班主任津贴,从2017年起,县财政按义务教育每年每班3300元,高职中每年每班6600元的标准发放班主任津贴.寄宿制学校早晚课堂辅导,学生就寝、晨练等工作的可折算成课时工作量,纳入课时工作总量进行考核。学校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13.建立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长效机制。每年修建不少于150套教师周转宿舍,所需资金由财政统筹解决。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纳入住房保障范畴,同等条件下优先轮候、优先分配。妥善解决乡村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交流轮岗教师及实习支教师范生等的居住问题。14.落实乡村教师定期免费身体健康检查的制度。每2年公费体检不少于1次。所需经费由县财政负担,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15.实施乡村教师帮扶计划。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对教育基金会的预算投入力度。对因遭遇突发事故或突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乡村教师进行救助帮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捐助资金用于教师帮扶。乡镇(街道办)以上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乡村教师工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六)建立乡村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16.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6年开始,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统一职称(职务)等级与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完善乡村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并向乡村教师倾斜。17.增加职称评定农村工作经历要求。从2016年开始,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中级职务应有1年农村任教经历,评聘高级职务应累计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乡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级职务应有1年偏远学校任教经历,评聘高级职务应累计有2年以上偏远学校任教经历。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城区学校教师,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实行加分制度,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18.放宽乡村教师职称参评资格条件。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结业证书的教师,不再重复参加计算机应用水平培训与考试。19.逐步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教师的中级和高级职称问题。适当调整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级增加5个百分点,高级增加3个百分点,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目前分别还是初级、中级职称且符合评审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的中、高级职称问题。20.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和表彰制度。国家、省分别对在乡村从教30年以上、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县人民政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且继续在乡村任教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予以鼓励。县优秀教师表彰项目中增设“邵东县优秀乡村教师奖”,各类评优评先向乡村教师倾斜。支持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开展“最可爱乡村教师”评选等表彰奖励活动。在评选表彰各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确定特级教师推选指标和评选条件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有关国际组织捐资助学,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七)实行城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剂管理,做到有编就补21.加强和规范教职工编制管理。强化县教育局对区域内教师调配力度。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城市标准(师生比高中1:12,初中1:13.5,小学1:19)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达不到标准班额的村小、教学点,按班师比(1:1.6)的方式核定编制。22.逐步使完小以上规模学校有1名以上音、体、美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非完全小学通过区域统筹巡回授课的方式确保紧缺学科专业教师的配备,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23.对因病因残经鉴定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上岗的乡村教师可病退或提前离岗,由学校聘请代课教师担负相应教学任务,代课经费由县财政解决。24.县教育局在县编办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县编办和县财政局备案。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体制,实行三年一大核,一年一调整。25.保证有合格教师来源、有空缺编制的情况下“应补尽补”,严禁聘用1年以上的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用于非教育教学工作。26.深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对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纳入当地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解决。(八)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27.加强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县教育局对教师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统一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工资待遇制度、岗位结构比例、岗位聘用、考核评价、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等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新模式,为组织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28.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实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引导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强化城区教师支援乡村教育工作制度;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教教师的走访慰问,并列入财政预算。各地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团队交流、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年龄在45岁以下的普通男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的普通女教师交流比例每年不低于10%。教师每次交流的期限至少为3年。三、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本实施方案由县、乡镇(街道办)两级分级组织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发改、财政、编制、人社、住建、卫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衔接沟通,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有效合力,统筹推进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二)明确责任分工。教育局要总体谋划和部署乡村教师发展工作,为精准支持提供依据;编制部门要加强乡村学校编制管理,确保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发改、教育部门要加快编制周转宿舍规划,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人社、财政部门要完善并督促落实乡村教师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人社、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办法,加大对乡村教师倾斜支持力度;卫计、教育部门要制定乡村教师体检和就医工作方案,积极服务乡村教师健康需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优先政策;财政、民政部门要做好困难教师救助帮扶工作。(三)落实经费保障。县财政要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保障领域之一,将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形成稳定投入机制,确保各项乡村教师支持政策落实到位。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四)积极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广大乡村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五)严格督导考核。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对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政策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县绩效考核内容,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并适时公布。对在乡村教师支持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要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约谈其分管领导,并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湘教QS1-001 湘ICP备号-2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Copyright 1996 -
hn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探访毛泽东母校湖南一师:如何为农村培养优秀小学老师
澎湃新闻记者朱凡
15:50 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又是尤其突出的一个问题。农村教学质量落后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优质师资的匮乏,其中农村小学又是师资短缺的重灾区,偏远地区的一些村教学点甚至只有一个老师,包揽所有年级的所有课程。农村学校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还普遍伴随着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观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城乡差异和乡村价值的失落,师范教育培养的年轻毕业生往往不愿去农村工作,同时农村的骨干教师又不断流向城市,师范教育界用九个字来概括这一情况,“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为此,中央政府今年上半年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事实上,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中央和地方已经为扭转农村基础教育的颓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下文简称一师)是这些实践活动中的先驱之一,其“举全校之力”打造的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项目自2006年推行十年以来,已经初见成效。湖南一师因是毛泽东的母校而广为人知,今天的一师已成为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本科(第二批)师范院校。为了解一师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举措和成果,澎湃新闻记者前往湖南一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期间随一师校长肖湘愚走访了位于邵东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的四所师范生实习学校,并和目前在芷江下属乡村小学任教的部分一师毕业生进行了座谈,对湖南农村小学老师的培养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其中的一些经验或可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公费定向和本土培养是两大王牌湖南一师党委书记彭小奇向记者介绍了公费定向师范生项目的背景和缘起。1996年以前的师范教育全部实行公费制度,1996年全国实行教育改革, 招生制度并轨,实行双向选择,学生交费上学,自主择业。这样一来,师范教育在更大程度上失去其吸引力,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而毕业后愿意前往农村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师范生更是严重不足,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局之中。为了帮助挽回农村教育的惨淡局面,200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当时还是专科学校的一师承担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下文简称“五年制”)专项计划的培养任务,开始了为农村输送年轻的优秀小学老师从而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状况的地方实践。所谓“公费定向培养”,是指学生在被师范院校录取时就与生源地所在县市区的人民政府订立合同,政府为学生预留毕业后回乡就业的教师编制,而学生承诺完成学业后去该县市区下属的乡镇及以下小学服务一定年限。学生修业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费用(不包括生活费)则由湖南省财政拨付,2012年开始由此前的每年每生6000元增加到6600元。如果学生违约,则要按合约相关规定赔偿就读期间享受的培养经费,并缴纳违约金。2008年,湖南一师升格为本科(第二批)院校,随即启动了“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下文简称“四年制”)。随着社会对文凭的要求趋向本科,五年制大专的吸引力下降,2010年,一师又承担了湖南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六年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初中起点本科师范教育的创新实践,并被教育部定为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现在,一师每年招收四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500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1500人(五年制招生于2010年停止)。根据学校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在校学生总数19021人,其中师范生总数15045人,占79.09%。师范生中,公费定向生10443人,占师范生总人数的69.41%,其中四年制1768人,六年制8675人。在很多农村地区,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致贫返贫,无力承担一年五六千甚至更高费用的农村家庭绝不在少数。公费师范教育为来自贫困底层的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免费读大学的渠道,定向安排就业的政策又保证了他们在毕业后能拥有一份有事业编制、收入稳定且不需离乡离土的工作。对于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显然不失为一条不错的出路。所以,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公费培养的意义在于吸引优秀生源,对于初中起点而言尤其如此。肖湘愚校长告诉记者,在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地方师范很难进入高分考生的选择范围,因此从高考生源中很难招到真正拔尖的学生。但初中生源就完全不同了,只有中考成绩达到省级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才有报名资格,而后还要经过面试考核才能最终入选。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2010年双牌县中考前20名中有11人报读了一师的公费师范生项目。在肖湘愚看来,最优秀的人才就应当从事基础教育,不过他也坦言,初中毕业招进来的这些学生如果上了高中参加高考,有一些说不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甚至清华北大。说到这里,他迟疑了片刻,接着说道:“但这是学生和家长自愿的选择,而且这也是一种博弈,因为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三年高中或许就不复优秀了。”在毕业生座谈会上,2011年毕业的五年制定向师范生毛岚就提及自己初三的时候曾经很迷茫,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家里的原因,但在大学的学习中找到了人生方向,她现在在芷江县杨公庙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培养合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费定向培养项目每年的招生计划是由省教育厅根据县、市、区上报的辖区内(四年或六年后)对各科农村小学教师的需求统筹安排的。这种按需培养的模式既保证了师范生毕业之后有编有岗,也满足了地方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县、市、区教育局在师范生在校期间也会积极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学校会把学生的成绩单寄到地方教育局,地方教育局也会和本地的学生进行座谈等方式的沟通。肖湘愚告诉记者,学生们很听当地教育局的话,因为那既是他们的家乡,又是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师范院校和地方教育局的协同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成效。2011年,湖南一师2006年招收的第一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当年毕业生的履约率和乡镇以下学校从教率都达到了95%以上,之后的年份也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2006年至今,已有3500多名从一师毕业的公费定向师范生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其中五年制大专项目规定的服务年限为5年,四年制和六年制本科均为8年。这个项目在设计上至少解决了九字难题中的前六个字,“下不去,留不住”变成了“下得去,留得住”。无独有偶,中央也很快推行了一项类似的举措。2007年起,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地方师范更合适?在湖南省恢复免费师范教育的第二年,中央政府提出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由中央财政拨款,除免去学费、住宿费、学杂费以外,每月还发放600元生活补助。当年高考结束后,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共招收了10933名免费师范生,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6所部属师范大学无论在教学水平还是培养经费方面都明显优于一师这样的省属师范院校,但是2011年教育部直属院校的第一批免费师范生毕业时却出现了不如人意的波折。国家免费培养师范生的初衷在于为基层农村培养优质师资,然而在毕业前夕的一项调查中,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而愿意回到贫困落后地区教书的更是凤毛麟角。此外,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安置也出现了阻滞。按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要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从事基础教育10年,但由于很多地方上存在岗位、编制不足的情况,免费师范生的学科结构又不平衡,有缺口的学科没人报名,很多本已饱和的学科又不得不接受免费师范生,很多地方出现了超编却不够用的尴尬境况。有鉴于此,近年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招生指标已经从每年800人减少到了400人。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阶段,城市和农村的教师培养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上月12日举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透露,全国每年平均培养大约65万师范类毕业生,但需求量只有25万,因此,“今后师范类教育将进入调整阶段,控制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但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中,师资匮乏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点,一所学校只有八九个、甚至三四个学生,而现行的教师编制是按照师生比1:19来制定的,这就导致条件特别艰苦的地区同时还可能存在编制不足的情况。在自主择业的语境下,师范毕业生并非只有当老师这一条出路,而重点大学的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更多的资本,城市中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偏远的乡村小学实在难以进入他们就业的选择范围,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师范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的过剩无助于解决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比起免费师范生,中央在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困局中推行的另一项举措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效,那就是“特岗教师计划”。师范生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论是湖南一师2006年启动的公费定向生项目,还是六大部属师范2007年开始的免费师范生计划,第一届毕业生都要到2011年才能投入工作,对于当时农村基础教育中已经十分急迫的师资危机而言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特岗教师计划”,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面向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专科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特岗教师聘期三年,聘期内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三年后如果愿意留任则保证落实编制。2006年实施范围以西部“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为主,2009年扩展至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一直延续至今。特岗教师的待遇水平在贫困地区有一定吸引力(2015年的补助标准是西部地区人均每年2.7万,中部地区2.5万,记者在芷江了解到有编教师的月薪在2500元左右),加上大学生在城市里找工作越来越难的形势,因此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新鲜的教师力量下到农村去,十年间一共招募了50.2万名特岗生,为农村基础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有趣的是,特岗教师和定向师范生作为目前农村师资的两大补充渠道,在农村学校中形成了两大阵营,彼此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张力。芷江侗族自治县是省级贫困县,因此也在“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范围内。在毕业生座谈会上,不少在芷江乡村小学工作的一师定向师范生都谈到了特岗教师。一名定向生对学校里特岗生和师范生的不同感受颇深,据她说,有的特岗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般还比较认真,但很快就被学校里年龄较长的老师们的行事作风同化得过且过起来,“我们师范生就不同,我们对教育这份事业有自己的信仰,会坚持一个老师对学生应有的担当”;另一名定向生说及所在小学的校长明显对师范生更加器重,特岗生知道后为此十分不平;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位定向生觉得师范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广上,也就是什么课都能教,但在深度方面有所不足,而一些特岗生的深厚的专业素养十分令人羡慕。诚然,特岗生中有一部分人确实从一开始就把三年的特岗计划当作职业空窗期的临时过渡,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就会离开,工作时自然很难安心,导致社会上存在一些对特岗教师的负面评价。不过,根据芷江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该县设岗之初招收的104名特岗教师,截至2015年8月,也就是三年聘期结束后又过了四年,仍有80人在岗,留任率达到了77%。可见,特岗教师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把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了一项长期的事业。还有一些人认为特岗老师绝大多数不是师范出身,即便所学专业基础扎实,但往往不善于跟小学生打交道,也不能适应目前农村小学中一个老师需要教多门科目的实际需要。“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原则本就强调“侧重初中,兼顾小学”,而相关研究也显示,特岗老师往往对农村学校的课程安排不甚满意,对于跨科目、跨年级授课感到吃力,而全能、多面恰恰是师范生的特色。可见,在农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特岗生和定向生在适当的机制下或可以成为两股良性竞争、相互补充的力量:优秀的特岗老师在侧重专业知识讲授的初中会更加得心应手,而在小学阶段,则应当是接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定向生更胜一筹。怎样的农村小学老师才能“干得好”?建国初期,我国曾建立初级师范、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和师范学校四级师范体系。1950年代中期取消初级师范,形成了三级师范体系,“中师、专科、本科”分别对应“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培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师范教育改革中,“三级”师范迅速向“二级”、“一级”师范教育体系过渡,在1980年代为农村基础教育作出巨大贡献的中等师范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中师毕业生在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至今仍被很多农村小学校长称道。今年6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在首师大做演讲时也指出,为了提高学历而全面取消中师是师范教育改革走的弯路。另一段弯路是1999年开始提出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培养教师,“许多师范院校变成了综合大学,而很多综合大学并没有设置师范专业”,结果导致了师范资源的流失 。记者在一师考察的三天之中,从校领导、实习小学所在县市的教育局官员到已经参加工作的一师毕业生都不断强调:初中起点的六年制项目要比高中起点的四年制更具优势。不仅仅是因为初中起点的生源更好,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年龄段的可塑性强。相比起各方面基本已经定型的高中毕业生,十五六岁的初中毕业生更容易在适当的培养下成长为理想的农村小学老师。教小学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要在小学讲台上站稳必须经过专门的小学教师职业培养 。肖湘愚告诉记者,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文素质,其次是教师技能,最后才是专业知识。人文素质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外,还包括热爱儿童教育的专业情意,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小学老师传达给小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思维方式可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一师特别开设了“双百课程”,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阅读一百本名著、观看一百部电影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也包括了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最近还在全校选了30名表现优异的在读公费师范生去香港进行为期十天的访学活动,一方面学习香港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胸怀。其次是教师技能,即八项教师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钢琴、形体和队列。六年一贯的培养方案中的前两年,师范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教师技能的养成教育上。而之所以要求师范生八项全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需要。首先是农村小学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语文、数学学科的老师较多,能教外语的已经很少,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这些“副科”的老师几乎是“珍稀动物”。一名在芷江县某乡中心小学当老师的一师毕业生说,他们学校有24个班1100多学生,一共只有两个音乐老师;其次,在乡中心小学下属的村小和更偏远的教学点,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的所有课程的情况都不鲜见;而音体美这些科目往往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对顺应儿童快乐的天性、启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性尤为重要,因此八项基本功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是十分必要的。专业知识也并非不重要,高中起点的四年制师范生尽管在教师技能方面有所不逮,但在文化知识方面有一定优势。尽管小学阶段需要教授的知识有限,但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对于农村老师自身的发展空间却很重要。而五年制大专项目最大的短板在于学生专业理论积淀不深,毕业后不论是在工作中从事课程改革或者攻读在职研究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都比较困难。六年一贯本科培养方案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兼顾了可塑性和专业性,把难度较高的文化课放在后四年,前两年学生可以不必埋首繁重的高考课程,能够在活力四射的十五六岁沉浸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富有灵性的活动之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彭小奇还告诉记者, 要做到这一点,在操作层面并不十分容易。为了符合《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六年制师范生在入学后前两年注册为中专学籍,根据职高对口升学考试的政策,单列一类,经湖南省政府、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授权,按照一、二年级的课程大纲单独组织高考。这样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实现了六年一贯的培养目标。但是,国家目前在这种招生方式上没有完全放开,因此尽管有很多其他省份的师范院校前来学习取经,却很难真正将这个项目神形兼备地移植过去。实习老师在给学生整队。摄于邵东二完小。师范生就读期间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师引以为傲的一大特色。在公费定向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安排了多次实习、支教、“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最后一年上学期为期半年的小学顶岗实习是其中的重头戏。顶岗实习是指师范生前往生源地所在县城小学实习,顶替实习学校老师的岗位,把县城小学的老师置换到长沙市参加职后培训。与支教、“三下乡”选择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学校的原则不同,顶岗实习往往安排县城重点小学,这些学校一方面能够为学生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与当地教育局的沟通了解到该县下属的乡镇及以下农村小学的基本情况。这次,记者随一师校长走访邵东县和芷江县的几所实习学校时,已经实习了两个多月的师范生们都反映这段时间里他们已经慢慢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很快他们就会成为一名正式的乡村小学老师。从目前看来,湖南一师的公费定向生计划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至2014年毕业的3708名定向生目前有3577人履约在岗,其中已经有335人担任了所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获得县级及以上奖励的数量达到3255人次。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去年10月公布的排名,一师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上升到了全国第四(前三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宁夏大学)。对于将于明年毕业的第一批六年制定向生,他们更是信心拳拳。城镇化和留守儿童问题很多县城小学周围都建起了大量商品房。摄于邵东二完小。走访中,记者见到县城里重点小学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房、音乐教室等多功能教室也基本齐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城镇化带来了太多的学生,这些学校不得不超负荷运行。邵东县城的小学有很多班级人数达到90人以上,甚至存在上百人的超大班,老师不得不用麦克风讲课。火柴盒般的商品房从四周包抄过来,将学校团团围住,繁荣之中也带着窒息之感。在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开发商应该建配套教育设施的规定往往被淡化,因购房而涌入的学龄儿童不得不由原有的学校消化,因此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景象。由于操场场地不够,高年级做课间操的时候一二年级的学生只能在教室门前的水泥地上活动。摄于东门口小学。芷江县东门口小学的张校长为学校场地和师资不足而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县城里新建了大批商品房楼盘,很多外出务工的本地农民都在县里买了房,这样小孩上学时按学区划分就能够进入县城的学校。这一情况导致了生源的大幅度增长,学校不可能将这些学生拒之门外,便只能超负荷运行。他还提到县城小学在师资方面的尴尬处境,由于按规定特岗老师和定向师范生都要去乡镇及以下农村小学任教,而国家对农村学校有津贴补助,农村老师的待遇往往优于县城,所以他所在的学校在编制有空余的情况下也很难招到合适的老师,现在不得不聘请了两名代课老师才能勉强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一面是政府大力扶持农村教育,改善基建,输送师资,给予政策优待;另一面是农村家长挤破头皮拼尽全力也要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农村学校生源流失。有人认为教育资源的配置出现了错位,彭小奇指出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倒果为因了。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长都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其中教学条件的不公平通过财政支持比较容易解决,而优质师资则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如果能在本乡本土获得优质的教育,家长就不再需要劳民伤财地把孩子送去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学校上学了。事实上,县城超大班的教学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只要农村小学有了真正优秀的师资队伍,那么假以时日这个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不论是在县城还是农村,留守儿童是共同的难题。那些为了孩子上学在县城购房的父母并不会因此回到孩子身边,可以推想这笔购房款需要他们打更多的工来支付(据了解,芷江县的房价在元每平方米左右,较好的楼盘则在3500元每平方米左右)。张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留守儿童比例在60%以上,这些孩子基本上是爷爷奶奶带,或者寄住在亲戚家里。不论是哪种情况,家长都基本不会参与孩子的教育,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老师,而老师面对众多的学生,也不可能每个孩子都照顾周全。在新店坪中学教初中生物的李霞首先在座谈会上提到了工作中关于留守儿童的困扰,其他老师随即纷纷响应。李霞是一师去年毕业的四年制定向师范生,她同时担任班主任和教科室主任。班上40多个学生中有30多个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一类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同学之间开个玩笑或是取个外号就大打出手,另一类则内心非常脆弱,极度自卑,不愿说话,承受不了学习中的压力,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小学的情况没有这么严重,最常见的是不想做作业,但也足够让老师头疼。小学生不想做作业的原因常常是因为不会做,而他们的家长,通常是爷爷奶奶,基本没有辅导的能力。胥清严和李霞是同届的四年制毕业生,目前在新店坪小学教数学,也是教科室主任。 他觉得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环境完全不同,农村的爷爷奶奶带四五个小孩,而且对孩子特别纵容、溺爱,小孩在学校打架了,他们一定是去找别人家的小孩麻烦,而不是教育自家的小孩。彭囿程是2011年毕业的五年制定向生,目前是艾头坪小学的总务主任,他也对农村的家长表示了无奈,城里的家长都愿意给额外补课费要求老师给孩子补课,但在农村小学,老师想在周末免费给跟不上的学生补课,爷爷奶奶却不同意,说“周一到周五都在上课了,周末怎么还要上?”这些年轻的农村老师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解决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种观念和希冀都令人安慰。他们在师范教育中上过一些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课程,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毕竟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多可操作的技巧。在杨公庙小学工作的毛岚今年入选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进修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她觉得课上学到的知识非常实用。当问及工作以后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进修机会时,这些一线农村老师争相表示想参加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费师范生中有很多都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很多人自己也曾经是留守儿童,一师在培养期间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重视,入学时会进行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给予跟踪关注和心理疏导。 而当曾经的留守儿童成为了今天的农村小学老师,一方面他们能更真切地理解孩子们的处境,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心理状况也应当得到持续关注。芷江县的东门口小学有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心理咨询室”的牌子,张校长解释说这是去年的一个主修心理学的一师公费定向生在实习期间做的一项探索, 但随着实习期结束,实习老师离开,这间办公室现在的用途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卫生室和两名老师的办公室。张校长觉得心理咨询的概念对于小县城而言有些遥远和缥缈,学校既没有合适的人员维持,学生们并不知道应该去心理咨询室寻求怎样的帮助。在他看来,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更快乐或许是一种更切合实际的方式。比如每天上午的40分钟的大课间操留出20分钟自由活动,每周五下午不上课做社团活动,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增强农村小学老师的心理学素养和提倡快乐教育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式,但无论如何,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在城市里做着繁重的工作,孩子随父母前往打工的城市也很难保证足够的亲情陪伴和家庭教育。而由于户籍的限制,流动儿童在城市里也很难得到优质的教育。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解决,或许要等到随着社会发展,城乡经济趋向平衡, 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真正归乡归土的那天。但在眼下,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显然是非常重要且亟待解决的一环,无论如何,一代儿童都不应成为发展经济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朱凡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定向师范生,农村小学老师,留守儿童
评论(216)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范定向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