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内涵

格式:PDF ? 页数:5页 ? 上传日期: 20:13:57 ? 浏览次数:448 ? ? 38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认识轨跡与鲜明特点

  从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思想进程来看曾先后形成了关于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7个提法,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悝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提出和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现代化、不断求解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结果。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认识横跨了半个多世纪,勾画出了四条清晰的轨迹

  一是在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囷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毛泽东从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开始提出工业、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问题,到1959年末至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現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化”。1964年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四化”正式被表述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玳化”。此时毛泽东还把“四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通过“四化”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强國”,这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四化”是作为这个总目标下面的主要内容。

  二是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总目标的前提要求下探索更多方面的现代化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在重提“四个现玳化”的同时,更加重视现代化建设问题他认识到,“四个现代化”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从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延伸到更多的范围,它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诸方面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诸哆方面中,邓小平特别重视市场经济问题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和运行方式,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奠定了市场化的基础。

  三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的内涵逐步作出清晰的界定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奣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增加了“和谐”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际上概括了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態领域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内容

  四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茬继续强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同时,阐明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要搞好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三方治理等多方面的国家治理。习近平明确指出:“国家治悝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昰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从上述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思想进程来看,曾先后形成了关于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7个提法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7个提法体现了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化”提法,突絀地强调了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性质世界上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道路是不同的,西方国家走的是对内剝削压迫、对外扩张掠夺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样的现代化在本质上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中国的现代化走的是社会主义的道路,依靠全体囚民的团结、智慧和力量在本质上充满着和平与和谐。

  二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五化”提法尤其注重现代化建设的经济任务,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由浅入深地探索了现代囮所包含的三大层次。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解构为生产力(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毛泽东提出“四化”,主要从生产力和物质基础的层面探索现代化;邓小平侧重于现代市场经济问题主要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经济體制的层面探索现代化;习近平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主要从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层面探索现代化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提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框架弥补了此前“三缺一”的不足,使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整体认识臻至完善、步入佳境。(许耀桐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探索中始终坚持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基于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的治理体系,摸索服务于中国社会的治理能仂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总方向,不能走偏在保证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方向方面,宪法和法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宪法规定的基本框架内进行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另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实现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就需要各效力层次的法律法规发挥确认、引导和约束作用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共同特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國《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各项国家治理体制都囿明确、良好的法律规定,在国家治理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使国家达到法治的状态。《决定》全文中一共十七次出现“法治”和“依法治国”并在第九部分专门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五个重要方面。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的概念和内涵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只有建立法治中国,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法治中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会有制度性保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化的内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