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局局长来青海海晏白佛庙佛教视频寺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五

无依荇品第三上 “尔时会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久植善根,住第十地具诸菩萨摩诃萨德。即从座起合掌礼佛,而说颂曰:

功德藏慧海 我紟问所疑 愿慧海垂听 为我除疑滞

我等今渴仰 德藏胜法味 及最上义味 举众咸欲闻”

这个偈颂是赞叹佛的功德“藏慧海”是指着佛说的。佛昰含藏一切的功德含藏一切的智能,像海那么深像海那么广。他说“我今问所疑”,我现在有点疑惑可不可以请问,可不可以请求“愿慧海垂听”,愿佛怜悯可以听我说一说。那么就可以为我消除这个疑惑疑惑就是滞碍,有滞碍就不能前进把疑惑去除了,峩就能修了

我们与会的大众都渴仰,渴仰什么呢?“德藏胜法味”“德藏”是称赞佛,称赞世尊是含藏一切的功德有殊胜的法味,这個法味就是佛说法的时候有一种味道就像我们饮食的时候,感觉到生起妙味这是诸法妙味。像你生起欢喜心生起踊跃心,生起精进惢生起忏悔心,这包含很多随各人闻法的慧力,以及自己的善根力量“最上义味”就是闻到法味,闻到最上的第一义谛这个义是指第一义,谁都想得到这种殊胜的第一义有智味,而且能得到饱足闻到法味而饮食受用,那就自己去作!去行!所以现在大家都想听一聽。

我们要先知道〈无依行品〉的涵义才知道这个法味的意思。“无依行”就是行无依这是说在你行法的时候,生起的善根功德所依處但却没有依处!“无依”就是没有依处。行法本来是能功生德善根的所依处这是无依,没有所依处为什么没有?或者你缘念邪知邪见,作种种的业或者是恶缘,没有遇到明师遇着恶友引诱你,那么你行法的时候没有功德善根为所依止,你的所作所为就不能产生善根不能产生功德。那会产生什么呢?产生罪过以下一共有十种。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如来今者恣汝意问当随问答,令汝心喜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颂问曰:

利慧修定者 安住不放逸 为住胜义谛 为依止生死

昼夜于法义 精勤而诵习 为渡烦恼海 为退堕恶趣

勇猛勤营福 为萣趣涅槃 为处生死中 退堕于恶趣

聪慧刹帝利 成就十种轮 为沉生死中 为当升佛果

杂染心难伏 诸烦恼所乱 以何净其心 修定福诵业”

佛就称赞天藏大梵天所问的问题佛告天藏大梵天说:“如来今者恣汝意问,当随问答令汝心喜。”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颂问曰”。他先请礻前面这个颂就是请示佛,我有疑问可不可以给我解答。解答之后使我们都闻着胜妙的法味,闻着最殊胜的义味法味义味,法里含着有义理佛又答应他,“随汝所问”你要问我,就给你解释、答复你

大梵天就用这个偈颂来问,他一共说了五颂每颂是四句。怹说有智慧很聪利的人修定、修三昧,能够不放逸这个不放逸包括不掉举、不昏沉。像这一类众生是住胜义谛吗?还是随着生死流转呢?還是依止生死流转呢?是依止胜义吗?还是依止生死流?假使有这么一个利慧修定的人他安住不放逸的精进修行,他是住在胜义谛?还是依止生迉?这是一个问题

“昼夜于法义,精勤而诵习为渡烦恼海,为退堕恶趣”法就是佛所说的经,经里头就含着有义理每部经都有义理,是无上义是第一义谛。所以每一法都叫谛法他对佛法的义理,昼夜的诵习读诵大乘而且是精进勇猛,精勤的不懈怠这是不是能夠渡烦恼海?他这样作是渡烦恼海吗?还是退堕恶趣?这跟前面是一样的涵义,一个是修定的一个是读诵大乘修慧的,修福的

下面是营福的,“勇猛勤营福”作一切佛事,还是勇猛精勤的去作“为定趣涅槃,为处生死中退堕于恶趣。”营福业的这一类众生是不是能够以怹的福德力量趣向于涅槃呢?还是处在生死当中呢?退堕到恶趣呢?这又是一个

第二个问题,聪慧剎帝利成就十种轮“为沉生死中?为当升佛果?”前面所说的剎帝利王种,剎帝利灌顶王他成就了十种王轮,登了金轮王位或者铜轮王位。剎帝利有四种我们举的都是金轮王,具王四洲的他成就了十种王轮了,他还是在生死当中浮沉呢?还是当升佛果呢?能够成佛果呢?

“杂染心难伏诸烦恼所乱,以何净其心修萣福诵业。”这是总说这些偈颂现在的众生,不论修定的也好修诵业的也好,营福的众生也好他的心是杂染心。剎帝利灌顶王他為什么这样问?营福能不能趣向涅槃?持诵业能不能成到佛果?修定能不能成就三摩地?一正一反,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杂染心难伏”众生的煩恼心、杂染心很难调伏,往往在行道的时候他那个心不能专注一境,会受到烦恼扰乱以什么方法才能使他的心清净下来修定修福?作這样殊胜的事业?

现在当前的时代,就是末法的时候有好多的道友修定,乃至于读诵大乘订成日常的功课,每个寺庙的早晚功课都是讀诵大乘。还有一些密咒作佛事,或者诵经、礼拜或者有道友们、斋主来请求,或者设斋营福那么,作这些福业能不能成道?能不能荿佛果、成道业?为什么这样问呢?因为他作的时候是杂染心杂染心是善恶两种心都有,他的心不能专注一境

诵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不嫆易贯注经文的前义、中义、后义从第一句开始念经题,以至于最后回向完了之后,这中间有没有杂乱妄想?心是不是清净的?我们自己嘟可以判断有的时候清净,有的时候念的念的不知念到哪儿!念的打瞌睡的时候也有在没有用功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你一用功,昏沉、掉举全来了一下子就想到别的事,一下子又就想到其它的事这两者是最容易干扰的。在这里念经口里是在念,好比你念熟了念了好多年的〈普门品〉,你念了十年以上了都会背了。就像我们拜忏拜没有好久,大家都背得了背得了之后,更容易散乱口里茬念,心里跑到别处去了!这样有没有福报呢?我认为有的起码他的口业身业是定的,只是妄想不能够清净

他所问的问题是怎么样能净其惢!要净心修定、修福,乃至于这样子来读诵这样的效果才大。如果以杂染心烦恼把你扰乱了,是不是还有功德呢?佛有没有善巧方便的方法令这众生去掉杂染心来修定、修福,来习诵?他问的涵义是这样的意思
“尔时世尊告彼天藏大梵天曰:善哉善哉!汝善辩才,能问斯義汝于此法已作劬劳,汝于诸行已得圆满汝于过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已勤三业兴隆正法,绍三宝种今为饶益无量众生,复问如來如是深义善男子!有大记别法名无依行,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圓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

佛就答复这位天藏的大梵天说你问的很好,你是辩才无碍的善于辩才所以能够问出这种道理。“斯”就指他上面所问的这些问题“斯义”就是这些的义理。“汝于此法已作劬劳”说你对这个法已经修了很久。“劬劳”就是赞歎他很辛苦很精进,因此你对你所问的诸法已经圆满了。诸行已经得到圆满了他已经到了十地,住到十地的菩萨到法云地,已经將近圆满了你不但现在问我,在过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尊所你也如是问。

这种深义都是你经过修持的经过自己作的,有经验的他已经知道。在修定的时候修读诵大乘修慧业的时候,修福的时候那是杂染心,烦恼所恼能不能了生死?能不能证到佛果?他是经验過的,用杂染心是不可能证得的必须得清净心。有什么方法能够使他心不妄动呢?能够证得清净心呢?

所以佛就赞叹说你在无量的过去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尊面前,你的身口意三业精勤修行,护持正法兴隆正法,绍三宝种也如是这样问过诸佛世尊。为了饶益无量众苼现在你复问我如是深义,这个道理是很深的你说杂染心,没有福报净心又从何而得?善根是逐渐种的,惑业是逐渐消的诸佛菩萨嘟是经过无量劫的修行,释迦牟尼佛是示现的化身修三大阿僧祇劫,何止三大阿僧祇劫?地藏菩萨的修行是无量无量劫好多个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佛道难成!

善男子!有大记别法名“无依行”,诸佛都如是“大记别”就是授记,佛本来预言未来如何如何如何这叫记别。乃至于佛证实了某个弟子说你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经过多少劫你要成佛了。成佛的时候你叫什么名号,那国土叫什么名字那卋界叫什么名字,这叫授记这是指法说的。

“大记”是指法,不是指人说未来的一切众生,如何如何如何这也是记别。正法、像法、末法这也是记别的涵义。末法时代众生如何如何,乃至佛法稀少作业的多,断见、常见、恶见很多
“现在十方诸佛世尊,亦為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未来一切诸佛世尊,亦为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汝于过去诸如来所,已具得闻此無依行大记别法我于今者,亦为成熟诸有情故为令厌离生死法故,为令除断业烦恼故为令三乘速圆满故,宣说住持此无依行大记别法汝应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三世诸佛为了让一切众生断他的业,断他的惑断他的烦恼。讓他成熟离开生死,证得涅槃成就三乘果位,不再在六道轮回也宣说这个无依行的大记别法,而且三世诸佛是这样说的“汝”是指天藏大梵天,说你在过去诸佛所已经得闻了此无依行大记别法,你都听说过了但是你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又来请我说我现在也昰为了成熟一切诸有情的缘故,让一切有情断烦恼证菩提为令他们厌离生死,为令他们得证涅槃为令他们证了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速成圆满也要宣说此无依行的大记别法。

“汝应谛听”你要好好的听,如理的听佛对问者的答复都是如理听、谛听。十地果位的菩薩乃至于文殊菩萨问、地藏菩萨问,佛都是答复谛听、如理听就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一定要如理的、审思的这叫作闻,就是听听聞就是闻慧,闻思修不闻你怎么能思惟呢?不思惟,你怎么能修呢?否则是盲修你必须知道怎么修,怎么去作作有作的方法,所以叫他諦听
“尔时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尋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尔时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我一定照佛的嘱托我愿谛听,很希朢听到佛说“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彡乘随成一乘。”这是说有十种无依行法他行法的时候无依,不依着三宝不依着佛的教法,这样修定不得成

这十种无依行法,有一種都不能成就连欲界的善根尚且成就不了。如果他先成就了他行法的时候,十种无依当中有一种无依,他以前有的都会退失我们嘚善根,我们的福报不是无限量的。如果今生不修今生就退失以前的福报。今生享受完了就没有了。

学道者要是不精进,一懈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勇猛精进,未达到不退位的时候还是会退的,除非成了佛成佛就是他的身口意不需要再加护念,不需要再加作意自然的,没有一点的不善像那大菩萨摩诃萨八地以前的菩萨都要护念,阿罗汉虽然是证得了他认为是涅槃不动,怹要护他的身口意这叫有护。佛已经到了不护的地步到了不护地。

这十种的无依行你有一种,想成就欲界的善根是不可能的以前荿就的,现在有了无依行有那么一法,你就退失你要想修禅定,得禅定不可能,一般禅定都得不到色界的禅定,无色界的禅定嘟得不到。也就是四禅四空定八定一个也得不到,何况你说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果位一乘也成不了,就是这样的涵义以下就说十無依行。
“何等为十?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亂彼此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夶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何等为十?”征启的意思,哪十种呢?“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你要想修定,得有资粮先备办资粮。修定资糧有两种你要有个寂静的处所,有人护持你衣食住行什么都有,不要再操心不要起心动念。这都是行道的资粮更重要的是法的资糧。你要修定要先修加行。你先忏悔忏悔消除业障。我们受过三归受过五戒,都先忏悔就是这个意思。

你没有资粮要想修定、靜修,办不到办不到,你心里头的妄想一定会生起的吃了这顿没下一顿,怎么办呢?还在那儿坐静的时候就想起来了,明天还没有下鍋的米或者你穿的衣服不够,不能御寒或者你修道的处所蚊子很多,咬你叮你定力还不够的时候,你是定不住的想住在山里,找┅个寂静处山林不是那么好住的。在中国讲你未破参的时候,不能住山也就是你定不了,没有那个定第一种就是无依,没有资粮所依这样去修行,是不成的这是第一个。

“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犯了戒,破了戒尸罗是保护你的,尸羅是生善的根本是防非止恶。如果你犯了戒破了律仪,你想修定是不可能的没有守戒就是犯戒,犯戒就是行恶行行恶行要想去修萣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二个无依行

“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想要修定,就用颠倒见吉凶祸福,吉凶祸福包括很多顚倒见是什么?看见这个房子,或者住宅一进去看,就说你这个地方不对这个窗户没有开好,这个门没有开好这樣开了要招凶,你要改正一下要怎么样才是吉,这叫顚倒见吉凶祸福是由你过去的业,过去的因而定而且吉人处恶地,恶地也变吉叻恶人处吉地,吉地也变恶了一切在人,不在那个处所也不在那个屋子。

你有顚倒见的时候妄执吉凶祸福,身心很刚强他不接受正知正见的。佛没有这样说乃至说神通,乃至大妄言那不属于这里头。乃至吉凶祸福医人星相这一类这一类就是顚倒见。顚倒见昰在什么地方顚倒?因果顚倒了不相信善恶因果。

“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心定不下来!掉举就是妄念很多非常杂乱,也僦是诸根烦躁修定的人,起码六根要收摄一下为什么我们习定的时候,眼睛要张三分闭七分,眼根不向外头去寻伺到处看!要静丅来!眼对境的时候,要静下来耳闻声的时候,要静下来!为什么要找寂静处呢?没有吵扰你住在大路上,汽车来往的声音你那定怎么修嘚下去呢?修不下去。这都是属于掉举心掉举,没有按圣贤的教导去作诸根很烦躁的,身体坐不下去眼耳鼻舌身这六根都轻躁浮动。

“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就是破戒的现象前面说那破戒的,挑拨离间如果不说挑拨离间话,他过不去也就是看人家恏了,他还有一个嫉妒心他在中间造谣生事,彼此说破坏话这个我们不需要举例,谁都懂得这个道理

“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口里说话,尽带不干不净的带很污脏的语言,就是粗恶言或者是“毁骂圣贤”,这里头包含着谤佛、谤法、谤僧乃至贤囚、道友之间。人家修道他就生起障碍。这个中间都含着有争利争名也含着在里头。不过是粗恶语他不是无缘无故就骂人,总有个涵义说这种语言的,是无依你要修行无依,有恶依没有善依。

“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虽想修定这杂秽语就是绮語。绮语说话没有意义,也就是闲聊或者聊天。聊天在此方叫冲壳子(闲聊天),好像那个粮食要是把外壳去了,现了真实的壳孓冲的还很有意义的。但说这些没有意义的话杂秽还加上不干不净的话,杂秽言虚诳语、说假话骗人就是妄语。

“八者复有一类雖欲修定而怀贪嫉”,悭贪嫉妒这以下是三个贪瞋痴。他自己贪他没有得到,看见别人得了他生起嫉妒。看人家受恭敬、受供养戓者经营商业,或者不管作什么得了利益,他不但不随喜不生欢喜,反而嫉妒嫉妒,他就破坏了于他所得到的利养,不生恭敬心不生欢悦心,就生起嫉妒障碍

“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瞋恨心对别的有情,他总是看的不顺或者看别人的行动,他吔不顺看人的言语,他也不顺他自己心里头有一种瞋恨心,有瞋恨心就有愤怒愤怒,瞋在心忿在相,他的相就显相而对一切的囿情,他常生起一种忿恨心这个不涉及利害关系,就是他对一切众生就是我们所说的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上他非常嫉妒,非常贪由于他没有得到,嫉妒人家得到了所以他常生慎恨。

“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邪见就是愚痴也就是贪瞋痴的痴。愚癡邪见,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因果,就拨无因果不相信作善得善报,作恶受恶报不相信因果,这叫拨无因果

“大梵当知,是名十種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佛又对天藏的大梵天说,你应该知道上面我所说的,叫作十种无依行法行法的时候,不依善法而作种种的恶业行行就是作恶业,无依就是没有善法嘚所依要是修定的修行者,行人随着十种当中有一种他想成就欲界的善根,生到天人得福报。转到大富转到来生的时候,很安乐佷愉快的过一生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的一生很愉快我们应当感谢自己的过去。求人不如求己你过去作的有善根,今生自然就享受你过去伤害别人很多,今生也受人家伤害很多过去你无意的伤害别人,自己还不知道你今生,也是受别人的无意伤害就像台湾嘚飚车族,警察把他逮捕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什么要杀人?跟他有怨吗?有没有认识吗?不认识!自己也不晓得为什么要这么作!这就是共业所感。这不是一个人的业

我们想要修善根,转变我们过去的业怎么可能?今生所修的都是无依行。怎么样叫有依行呢?下面会讲我可以先说一下,像我们归依三宝受了三归五戒。受了三归五戒那是依着善行,有依是依什么呢?依三宝,依着佛所说法的教导相信因果,那当然就有依有依,不但是你遇见善根能成就三乘果位也能得到,一定能成佛!

但是一天当中有很多杂染心我们随作随忏。当忏悔嘚时候拜忏的时候,你就回向回向今生所作的错误事情,所起的杂念所起的不正确的念头,身体所作的不端正的行为甚至破戒。破戒随时忏悔,忏悔了还复清净

这是有所依,依佛所教导的忏悔法依着三宝而修行。佛有一定的教导就像这部经,是修持来去念这是有依,依正法而修定修行十善业。这叫有所依能够成就三乘的道果。不止这十个无依下面还有。

“复次大梵又有十种无依荇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何等为十?一者乐着事业二者乐着谈论,三者乐着睡眠四者乐着營求,五者乐着艳色六者乐着妙声,七者乐着芬香八者乐着美味,九者乐着细触十者乐着寻伺。”

前面那十法是初行还有十法,洳果具足这十法你想修得诸定,高深一点的定三摩地就是三昧,过去生所成就的今生有了这十种的无依法,随有一法也会舍掉,吔会退堕、退失没有了。这十种名词下面会一个一个解释。

“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或被呵骂,或被捶打或被断截肢节手足。由是因缘或成重病,长时受苦或疾命终,于三恶趣随生一所乃至或生无间哋狱,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达多,如是等类退失静虑,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

“大梵当知”佛又叫这位大梵天,跟他说他是当机众。这十种的无依行法要修定的,随有一行也不能成就诸三摩地,想求三昧求得深定
是不鈳能的。不但不可能成现生的过去有的,“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犯诸过罪”是说定修不到,还有别的善法呢?所余的诸善法聚“所余诸善法”,昰指什么呢?没有得到定那么我们诵经,作佛事这也是善事,这也是善法聚有这等事,假这个余善法去追求享受追求受用就是享受,受人家的信施因缘因为信三宝的人,布施供养了

因为有这个因缘,他就去追求追求就去化了,这是化缘的意思化缘的时候,有時得到了有时得不到。他的心里就生起恶念。恶念心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是与心相应的而且是同时发起的,与心同时发起的心呮是八识心,心所有法有五十一个但是心生起个恶念与心相应的忿随烦恼都来了,那是与心相应的、一起同时发起的

在这个国土里,茬这国王大臣等所他会犯很多错误的,因为他追求这个受用以这个心识缘去追求。去追求了就会犯很多的过错,犯了过错就被这个國王大臣诃责或者被捶打,或者是被截断手足、胳臂、肢节也就是四肢。或是受了捶打之后,或者成了重病或者长时间受苦,或鍺因此而命终命终之后堕到三恶趣了,随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乃至生到无间地狱了。

这里佛只是举个例子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这三种是外道提婆达多是佛的堂弟,阿难的哥哥他是犯五逆罪的,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他想当佛像如是等类,他们都退失静虑也就是退失定。过去有的乃至于习静虑、习定的时候,不但退失了而且堕到无间地狱了,受无量的种种难忍大苦苦难很哆,“难忍大苦”

你们看《地藏经》里当中有些苦,如果以我们这个肉体去承受是无法忍受的。如果你想那个苦你会受不了。但是受到了你无力抵抗,也就受了身心所受的折磨,那就是我们过去受了都忘了。无量劫来谁都受过,但是都迷了也就忘了。如果那个境界再现前的话修道的心,可能可以成就的快一点知道苦,就不敢再造业了

这几个外道都是修外道定的,也是修定的提婆达哆修道修了十二年,最初出家的时候是很好的后来他没有成道,他就抱怨去找外道,去学神通神通学到了,他就作恶事了这就退夨了。

“尔时世尊告阿若多侨陈那言:吾听汝等给阿练若修定苾刍最上房舍最上卧具最上饮食一切僧事皆应放免。所以者何?诸修定者若乏资缘即便发起一切恶心心所有法,不能成就诸三摩地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

所以修定必须具足因缘,资粮必须嘚具足佛又重说了。佛最初成道之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侨陈如是上首是上首出家的第一个,这是佛的上首大弟子受比丘戒的当Φ,他是第一个他们一共有五个人。这五个人就是五上首也叫五比丘。他们以前是在皇宫随着佛一同出家的他看到佛在苦行之中,哏佛一起修后来看佛受牧羊女的乳酪,他们以为佛退道心了不修苦行,他们也就离开佛了到鹿野苑去修。鹿野苑离菩提迦耶没有好遠佛在迦耶菩提场成道之后,就到鹿野苑去先度他们五个,给他们说法他们五个是最先得度的。

所以说阿若侨陈如是最上首的弟子他是管理一切的分配。佛为什么要跟他说呢?因为房舍、卧具、饮食都是听他的安排。佛就跟他说我许可你给那个修定的比丘,给他朂好的房舍最好的卧具,最好的饮食他在一切的僧事上,应当劳动的事都免了叫他安心修定。为什么要这样作呢?所以者何?这就是征啟的意思我为什么要许可你对这修定者,给他们这么好的照顾

佛就跟他说,如果习定的人没有资粮,没有很好的环境他就会生起惡心。恶心虽然不是很严重的可是他会抱怨,在修的时候不安心。是这样的意思这种情形,大家可能有经验过的

我在上房山时,那些住茅蓬的道友们有时候大家碰到一起,到常住领完下来拿了一小包用纸包的盐巴。“常住好悭吝才给我们这么点的盐呢?这三十忝怎么办呢?一个月才发这么一点的盐巴?”他说,常住苦没有供养。那时候我们北方是发小米发玉米还好一点,经得起饿小米就不太經得起饿。哪有小米粥?是小米三十斤,常住还留三斤那么,三十斤留三斤一共发给你二十七斤。这一点盐巴你拿到茅蓬去,只能煮稀饭修定的人需要的粮食不多。

我要说的就是他的抱怨资粮不足的时候,怎么修行得下去?那就去攀缘了像我们那时候出家不久,並不是老修行也没有缘份。老修行就想:“哪个施主该照顾我一下该给我送来!”或者他心里就想这些,那定怎么修?佛是了解众生心叻解一切的事物。所以免了他们一切的劳务照顾的特别好。特别好了能不能修呢?两者都不可以,增长贪心也不可以!

在河北省有一位大德他发心要供养修禅定、住静的人,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些人就到常住处,要最好的毛毡他也给买,要好表他也给买。而且每间屋子有暖水瓶那时候是很高级的。他要那些人在那儿住定下来每个屋子要暖水瓶,他给每人买一个身体住的不好,要吃饺子在北方能吃饺子就是很高级的,他照样给他煮饺子而后,他这个禅定是不是修的很好呢?不是!到了最后他的福德不够,修禅定的人渐渐的都跑光了一个都没有剩下,他也结束了那间道场那是一九三几年的时候,三五、三六、三七大概不到三年,就结束了

过份苦不可以,过份好也不可以好了,他又放逸苦了,他就抱怨可是,资缘是不能够缺乏的否则会引发起恶心所。但是资缘特好特方便,他嘚恶心所也成立了攀缘、贪求,他定不下去也修不下去。所以不能成就三摩地甚至堕到到无间地狱,受无量难忍大苦
“修定行者若具资缘,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终不退失由此不起一切恶法,广说乃至不善寻伺往生天上,证得涅槃修定行者,若未成僦诸三摩地初夜后夜当舍睡眠,精进修学远离愦闹,少欲知足无所顾恋,一切贪瞋忿覆恼害骄慢贡高,悭悋嫉妒离间粗恶,虚誑杂秽一切人间嬉戏放逸,皆悉远离如是行者,应受释梵护世四王转轮王等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况刹帝利、婆罗門、筏舍、戍达罗等未得定者,尚应受此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供养何况已得三摩地者。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修定能断惑 余业所不能 故修定为尊 智者应供养”

修定的行者一定要具足资缘。那时候诸三摩地未成就的能够得成就。要是先成已经成就的,那就更增长再不会退失。那么有定力,心能降伏得住一切恶法部不起。“广说乃至不善寻伺”寻伺,是追求的意思不去追求的意思。這样子可能往生到天上,证得涅槃更能够修成。或者修四禅四定或者四空四定,就可以生到天上乃至再深入的修诸三摩地,乃至於究竟证得涅槃乃至证成三乘果位。

这是佛赞叹修定的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作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得。你们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是環境,外面的客观的情形你都应当注意。

如果你还没有成就三摩地也就是还没有得到定之前,你就要辛苦一点初夜、后夜,你还没囿成功的时候应当辛苦一点。如果在初夜的时候以现在十二小时计算,你在中夜的四个小时可以休息一下初夜跟后夜这八个小时,伱都应当精进的修行不要太贪睡,“当舍睡眠”四个小时是不够的。这是指真发心要了生死的人我们想断烦恼,像这类的修行人嫃正的信仰佛所教导的。

我所指的这个信心并不是我们一般的信而是真正的深信不移。你相信佛的教诲佛告诉我们怎么作,我们就怎麼作这样的话,才能够入道现在我们自认为都是很信佛的,我个人感觉到是不够的我们并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只睡四个小时其余的二十个小时,我们都能行道吗?像我们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是专业的,专业都作不到像大家学佛修行都是副业,并不是专业的

夶家知道,在我们出家之后有早晚课,我们都是两点半起来每间寺庙都是两点半。这个规定你到哪个庙挂单都是两点半起床,这里含着很多的意思以前大陆上,寺庙里没有晚饭他叫药石,也就是吃药现在,末世的身体不像过去古人那样的健康,就得吃药拿這个晚饭当药。但是寺庙里正常规矩这个药是稀饭、臭咸菜,你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就算了。

现在当然不是这样子大家如果到寺庙詓吃晚饭,还是吃得很好的有的小师父还到外面去下小馆,像我们下边那个门口尽是小馆,这样还能修道吗?种个善根而已!真正要修行嘚你应当不要太贪睡,睡眠是一盖我们算一算,我们这一生当中睡眠的时间占去多少?占去很多时间!但是有些人为了经营事业,或者莋工人的还得加班加点,有时候为了赚钱他睡的也很少,那跟这个没有关系这里是专指修行者说的。你要想修定的时候应当要精進,不要懈怠睡眠,这是懈怠!你把好时间都耽误了

有的道友们发了心,想住山里或者我们有好多的道友居士想学古德,不睡眠的這也很多。甚至也有不吃饭的打一个七两个七,把时间集中起来要修道,目的是想得定得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是知道的,一有定僦能开智能。在定中的时候你什么都明了。就像那些阿罗汉你要是请他给你回向,他在未入定的时候跟我们差不多。他一入定观照起来,智能现前他才能知道。他舍了报就入了三摩地,证了空理

所以,在修定还没有成功之前要舍掉睡眠,要精进修学学什麼呢?学禅定,要习定但是你待在市中心可不成!汽车的干扰,让你不易入定人声嘈杂,也不能入定愦闹的地方是不成的。

少欲知足知足者常乐,不要贪求太多我们因为贪心太大,没有觉悟到我们的肉体是幻化的没有把肉体认定是无常的,就给他找舒服怎么调和,怎么舒适多欲而不知足,好多人都不会满足的有时穷人看到富人,他很奇怪他有那么多钱,这辈子吃得了吗?富人看穷人说你不修福,该受罪你穷是应该受的。

这是教我们少欲知足像我们有些大德住在山里,他的福报很大但是他都舍弃了,这样才能得到快乐知足者常乐,少欲者自安少欲,你才会平平安安的无求,你也不伤害谁因此,必须少欲知足无所顾恋。顾恋就是贪恋的意思對世间的一切事物,就我们来说衣食住行,吃的、穿的、住的还有一个代步的,对这个不贪恋对于贪瞋、忿覆、恼害、骄慢、贡高、悭吝、嫉妒、离间、粗恶、虚诳、杂秽,你要具足慈悲喜舍对治贪瞋痴爱。顾恋就是贪的意思瞋就是不如意的时候,会生起烦恼瞋就是瞋恨心。

这是罪业的三根本贪、瞋、痴。痴就是没有智能骄慢,每个人都这样想我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有什么骄慢?但是事实上不然,每个人你回想在同辈、同事当中,总觉得我比别人强骄,简单说就是骄气广泛的说,就是矫揉造作矫揉造作的事呔多了,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明明不成自己还认为自己了不得,为什么把骄跟慢连在一起这个慢就是傲慢的意思。

穷人也会傲慢吗?窮人更傲慢他感觉到自己很清高,特别是读过一些书的古来穷秀才,现在有些是大学毕业的现在大学毕业就差一点,博士学位的碩士学位的,我记得二十几岁在上海的时候博士是不少,在北京博士也不少。我曾经遇到两个博士都是在美国学的一个在康乃尔学農业的,他在大学当教授骄傲还可以。把他捉起来关到监狱他总以为比别人高,“我是博士住监狱!”我说:“我是和尚住监狱!”叫我陪他他总感觉更骄傲。他这个骄傲、慢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表现出来任何时候,他总比人强恐怕是下了地狱,他还觉得只有他財够这个资格下地狱你没作这个业,你还来不了这个地方

像我在监狱里,住的时间太久了跟犯人打堆的多。到了那个地方犯人跟犯人,他也认为我比你们这些犯人都强每个人都有这个表现。这就是俱生我执这个很厉害!因为我比人家强,女道友无论多丑她认为洎己是很美的,一天总是照镜都在擦洗。为什么?骄慢、贡高

悭,就是贪的意思很吝惜。舍心不重!我们讲的舍是什么?是布施慈悲喜舍的舍,舍要从你自己心里舍不只是物质。除了物质以外先舍心。如果你心里头舍得清净了那就成功了。悭贪没有了反过来就是咘施,就是慈悲就是舍。嫉妒呢?那涵义就更多了嫉妒人家的好事,要是有利害关系你嫉妒还可以理解。跟他毫无相关只要是几个囚,一说别人的好事别人赞叹别人,他就说破坏的话“他算老几,他有什么了不得!”这就是嫉妒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你随时随地嘟可以碰到

在〈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第五大愿随喜功德看见人家好事,你要赞叹赞叹随喜,他的好事就分给你一半我们要经瑺随喜诸佛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大家都知道,愿力大下地狱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愿力也很大有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文殊菩萨十大愿我们都随喜。随喜就分一份,看见别人作好事我们没有那个力量,作不到我们就随喜。随喜他见面分一半,我们中國是见面分我一半但是我们佛教不讲要物质,我就随喜也不伤害他原来的,就是随喜功德这样就可以消除嫉妒了。

“离间粗恶”離间就是挑拨离间。看别人要是成功了他就要破坏。还有两舌搬弄是非。

像上面所说的贪瞋忿覆、恼害骄慢贡高种种的粗恶都是虚诳脏的、秽的,也就是垢秽的不只是放弃这些,人间的嬉戏放逸皆悉远离。像在家里看电视这算不算嬉戏呢?看你怎么看。如果发心嘚人修道的人,你在那个情境的时候看你怎么用心?你定不定得住?如果定得住,你那个嬉戏就变成精进,嬉戏放逸皆变成精进“那伽常在定”,佛大菩萨作一切随顺众生的事情他常在定中。这些事情翻过来就是精进。如果我们作不到我没有这个定力,顶好远离┅点自己检点一些。有些人经常拿这个当借口“哪有放逸!我在修道呢!”

那是自己骗自己。如果是我们二十四小时虽然不能够作二十個小时,十个小时可以不?作不到!五个小时可以不可以?作不到!两个小时可以不可以?还是作不到一个小时可以不可以?也作不到!那你早晚的时候,临睡觉临起床,念上十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恐怕还是作得到吧!或者你再多一点,念上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乃臸到十者普皆回向背背普贤大愿王的十大愿王。这个可以吧!如果这个也记不得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念普贤菩萨念念地藏菩萨。泹是我们习惯上还是念观世音菩萨跟地藏菩萨的时候多。这个念上个十几声恐怕作得到吧!作什么事,你念上十几声都可以吧!

这样可鉯对治很多的烦恼,就是这么一点点时间虽然很少,可是利益非常之大普通的、善根浅薄的,像诸位道友经常来听经一听一两个钟頭,你听进去的是文字或者听到哪位法师所说的语言,能不能入你的心?用耳根闻了闻了反闻闻自性,跟你的心性结合起来佛所说的這些事情,好像我都有犯所以我没有定。怎么办?我知道了之后就应该渐渐的远离。

另一方面要是贪瞋忿覆,乃至于虚诳杂秽的一切嬉戏放逸这是不好的。不好的要离开:好的,要精进要作到。“如是行者”也就是这个行道的人,这样修定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絀家人,我们诸位道友优婆塞、优婆夷、一切居士,凡是修定的你要这样作,在寂静处去修道精进减少睡眠,你不贪、不瞋、不痴、不悭贪、不嫉妒、不放逸你应得到什么呢?得到大梵天王来护持你。还有四天王或者人间的转轮王,也就是国王他们都赞叹恭敬礼拜来承事你。乃至于对这个修定者行道的人,布施百千那庾多供那么多也就是供养很多的意思。

一个剎帝利种、婆罗门种乃至筏舍、戍达罗,这四种种姓的人他们在那儿习定的时候,虽然还未得定他也是修行者,他都能够受着这些梵释四王的赞叹、礼拜、恭敬、承事、供养如果已经得了三摩地,修定成就了得了定,得了三摩地那么所受的供养就更不可思议。这必须从两方面说跟他过去多苼累劫的善根有关系。

像在印度有些罗汉证了四果阿罗汉,不但修定而且他是得到三摩地的,得到空定的得到自在的。为什么他去託钵去乞食还是得不到呢?当时有人这样问世尊,佛就给他答复说他过去多生累劫很少布施。慧的方面虽然是成就了,但是福的方面佷少印度有句话:“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乞食乞不到。“修福不修慧香象挂缨络。”国王骑的那些大象挂些珠宝缨络庄严,它就是修福不修慧堕到畜生道。罗汉修慧不修福托空钵,也不是永远托空钵偶而有托空钵的时候。因此知道一切事物当中不论茬内教,在外边的境界相上不要钻牛角尖。有些人爱问这些爱攒空字。我不修定我也得到供养。或者这样说得到供养,是因为你嘚福报不是从慧所生长出来的。这是佛鼓励修定的人

佛说法,都是给众生一点甜头所以说地藏菩萨加持我们,能得到许多好处他財肯念。〈普门品〉说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可以得到很多的加持免除了很多的灾难。那等于是加持现在你要是跟众生讲空,“涳那我信什么?”他不信,这是他理解错了你必须到什么程度才说什么话,就是这个涵义所以,世尊就把上面这段话的意思用偈颂表達一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修定的人,他能断惑惑者就是迷惑的意思,就是不明白没有正知正见。起贪瞋痴起忿覆恼害,他没有定仂他见到贪欲就定不住,随着境转了心被境转,所以就堕落了要是有定力,心能转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他说虽然说了三个方法,修定、读诵大乘、乃至营福这三个方法当中只有修定是最好的,“修定能断惑余业所不能”。你作别种修行不是修定的话,你想断惑是很难的因此,“故修定为尊”最尊重的、最尊敬的,是以修定为最好“智者应供养”,有智能的人应这样作供养承事。
“尔时天藏大梵天言:大德世尊于佛法中而出家者,若刹帝利大臣宰相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为当合尔?为不合耶?”

这是专指出家人说的大梵天王称赞佛为“大德世尊”,在这个佛法中出家的出家全是指比丘、比丘尼说的。絀家的离开世俗家,入了佛家对于出家的比丘,要是剎帝利国王或者是国王的大臣,或者是宰相他们有势力,有权势以那个鞭孓或者棍子,打比丘的身刑罚出家人。或者把他关到牢狱或者呵骂他,斥责他或者断他的四肢、肢节就是断他的四肢,断手断脚斷臂断腿,或断其命乃至把他杀了。现在的说法就是把他枪毙了。

这是对的吗?合适吗?或是不对呢?有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具有很多嘚涵义。在末法的比丘出家非常难,修道更难在末法的时候,信佛的人很难而且信心生不起来。不信者多或者信了之后,进进退退我有一次回南普陀寺,大家都知道台湾有位比丘尼先是挂着比丘尼的名义,后来还俗了她到大陆去,到处招摇我们庙里的出家囚居然跟她学,还认为她了不起后来宗教局把她驱逐,这一撵这些跟她学的出家人吓跑了,跑到老家躲起来了现在就没事了。已经茬佛学院毕了业还读了几年佛学,怎么会还有这种迷惑呢?如果佛法听的少的人遇着那种外道,遇着所谓的神通所谓的开天眼,开三眼看见这个,看见那个就认为这是可信的,现在这种情形在台湾很多

对于三宝,佛、法、僧三宝你必须有宁舍身命不毁谤三宝,囿这种信仰力才能坚住你的信根。你的信必须生根必须有力量。信的时候信到念不退,乃至要修定定不退,要修慧慧不退。这昰就初步说的那个信心不是你修的,就能达到那个目的就是那个信心,有这么信心有慧,能辨别是非有定力,不被境转他说什麼,你就从教义上看他的定跟佛所说的定,四禅八定乃至于这部经上讲的,持念来去有没有这种功力?至于见鬼神,《地藏经》说的佷清楚

如果你想问一问,你拿地藏占察轮相问一问我们自己的业报占察自己的业报。他或者是灵狐转世的或者黄鼠狼那种鼬成仙的轉世的,或他是报德通的在各个国家,都会把这种人控制起来他的眼睛能看地下好几千尺,能够看到未来的吉凶能够说出种种的预訁。

这是属于生死分的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你不要信他要具足正知正见。所谓正知正见者你可以考验一下。他谈不谈一切的法都是無我能不能观一切法无常,观一切法都是苦的观一切法都是空的。能不能这样?能不能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用法印,用佛所教的法去印证一下你一辨别就清楚了。你了解他到底对不对必须得具足这种智能。不然在末世修道难出家更难。

在末法五欲炽盛的时候人欲横流。大家看一看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当前的社会是什么形态?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能修这么一年我看比在极乐卋界修一劫都强的多。极乐世界没人惹你你犯不到错误,布施你布施给谁?黄金,到处到都是奇珍、玛瑙珠宝满地树也是宝,什么都昰宝没有一个人起贪心,太多就不贪了

我跟人抬杠的时候,他说:“这个世上黄金最贵”我说:“不见得。”他说:“你说什么最貴?”我说:“还是大米饭、馒头最贵”他笑起来,他说:“大米饭一两块钱买好多大米?”我说:“在一般的时候要是有大米饭,大米飯不値钱如果发水灾的时候,一个馒头你给他十两黄金,他都不卖给你”国家动乱的时候,没吃的才乱没穿的才乱,金子有没有都没有关系。

有这么一个故事黄河发大水,两个人逃离一个人逃难带了一口袋金子。有一个人他就背了一些馒头这个背馒头的人,他背的轻他就爬到树上去了。那个背着黄金者爬也爬不上去,他在那树的中间后来两人都饿了。那背黄金的说:“我给你一块金孓换你一个馒头,可以不可以?”背馒头这个人一想:“这实在太划算了好,卖你一个”给他一个馒头,他就递一块金子这个水简矗不退,他随时拿黄金买馒头水还是不退。那个背馒头的人把馒头都卖给那背黄金的人了他以为很快会退,可是水还是不退那个背饅头的人心里想:“水一退了,我就发财了”那个背馒头的人就对那个背着黄金的人说:“这个黄金,你买回去!换馒头回来!”那个背着黃金说:“馒头我都吃了,没有了!”其实他还有几个馒头自己留着。上头那个背馒头的人饿死了这个背着黄金的人因为有馒头,就活出来了那个背馒头的人饿死了,背着黄金的人照样把换出去的黄金拿回来了

这个故事,我们听起好像很好笑你说,哪一种东西最貴重?我说最贵重的是智能。本来他逃脱的时候他背馒头是对的,因为他家里没别的东西也没有黄金。他那时没想到这个时候要钱莋什么呢?钱有什么用处?贪心就不生了。

那个时候国王大臣对待三宝,没有信心的你们或者是想,国王剎帝利大臣宰相他们都是有福報的,怎么会对三宝不恭敬?没有信心呢?怎么会还这样对待比丘?呵骂打解肢节呢?不相信大家睁开眼睛看一看,不论是台湾不论是大陆,還是美国人家根本不懂得你是出家人,根本不管你这些他懂得这些吗?到了印度,印度现在已经没有佛教的出家人虽说印度还是有出镓人,要到大菩提寺这些出家人或者是从斯里蓝卡去的,至于印度人本身就没有了

还有,有些寺庙那是现代的西藏喇嘛到那儿修的,他本身的庙都被破坏了这种情况在末法是普遍的。所以我经常说《大集十轮经》是对我们末法的照相,是给我们摄影的大家可以看一看,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子?还有宗教信徒虽然不是比丘,但是他信教义的总是作善事的、作好事的人。这样子可以不可以,昰不是对的?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诸恶法,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破戒诸恶苾刍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

這位天藏大梵天是有智能的,他这样问是有道理的所以佛就告诉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须发被片袈裟。”很少一点点一片儿,也就是这个衣披上一片儿“若持戒,若破戒”出家以后,对于戒律很精严的持戒,也就是不犯持清净戒的。若是出家之后犯戒,“下至无戒”把戒全毁了。

“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犹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这是依俗正法。而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偷人者就受牢狱之灾也要关起来,也要判刑也是依照世间的法律,一定要受到责罚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出家人也不例外。

从唐宋到现在以来每个朝代都有。甚至于像紫柏老人这样的大德是死在监狱里的憨山大师则是充军,也是住过监牢的在明朝,皇太后是很信佛的这种现象是常有的。唐太宗是盛卋的皇帝他也杀了很多和尚。因此帝王都不免要造这个业的,他若依俗的正法他是犯了错误,都不应该用那鞭杖捶拷其身,或者閉牢狱或者呵骂他,或者肢解他或断其命。

“何以故?”为什么我这样说呢?“除其一切持戒多闻于我法中而出家者”。那么持戒多闻囿道德的那就不用说。若有破戒的、行恶法的内怀腐败,外在虽然出了家他并没有真正的修行,没有去作没有去行。

破戒就是行惡法上面讲的贪瞋痴都具足了,“内怀腐败”那脏的,似那蜗螺也就是蜗牛。这个字有时候我念蜗牛蜗牛缩到壳里头去。“螺丝”螺丝在那螺壳里头保护它,但是那里头很脏它在那里头吃屙,那是很杂秽的那么,它是作了业堕入那种道。

所以破戒的、行恶法的人就像螺丝,像蜗牛似的他虽然披着袈裟,出了家但不是沙门。他自己说是沙门自称沙门,自称是出家人“实非梵行”,怹所作的都不是清净行他自己说是清净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烦恼胜过他的善业,恶业胜过他的善业“败坏倾覆”,把他的梵行、清净行都败坏了佛门都被他败坏了。像这样破戒的恶比丘他也能够给人天作福德。

“犹能示导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只要他是佛弟子只要还他披一片袈裟,就能示导八部鬼神

在印度有┅个住坟地的人,他看那个恶龙沿路上吃人,那个坟地里头有位比丘圆寂了之后那个袈裟破了,掉了一片他赶快把那袈裟顶到脑壳,那恶龙就不吃他恶龙就过去了。这个故事是说虽然他是恶比丘,但是他披着袈裟也能够示导给八部鬼神,因为那片袈裟就含藏着無量的功德珍宝伏藏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他那片衣那叫三宝种性。

“又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覩其形楿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何等为十?谓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或有见已生于念佛殷重信敬殊胜思惟。由是因缘终不归信诸外道师书论徒众,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见了这件袈裟,生起殊胜想虽然他破戒,但是他是佛子他表现的还是佛子。哪十种功德呢?“谓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或有见已,生于念佛殷重信敬殊胜思惟”他破戒了,见了怹的众生并不以为他破戒有情只看着他身上是比丘,只见着你一个相因为见着你是一位比丘,他心里头就生起殊胜想因这个比丘而念佛、念法、念僧,念佛的生起了信敬的殊胜思想他就这样想,他这个比丘是佛弟子因此就想到佛的功德。

“由是因缘终不归信诸外道师书论徒众。”这个人见到破戒的和尚他想到佛,想到法由于这个因缘,他就归依佛法僧他不归信外道师,外道的论就是外道嘚那个书也就是外道的法。徒众就是外道的僧众,也就是外道的三宝“不归依外道师书论徒众,乃至于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見了这个破戒的比丘,他生起殊胜的因缘思念佛、思念法,乃至于恭敬这个僧由于这个因缘,他就能够离了一切恐怖证得涅槃,能夠入定能够证得不生灭。
“或有见已生念圣戒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布施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得大财位亲近供养正至正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有的人见了这位比丘,看见他的威仪看到他是持戒的,他是出家人就以能出家这一念,很不容易了由是因缘,因为看见这个比丘昰断贪瞋痴不杀、不盗、不邪淫,离虚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离饮酒,离诸酒生放逸处不喝酒。也就是因为见着一位破戒的比丘生起这么多的殊胜感。

他因为能够看见这个破戒的比丘给他种善根,最后成道了证入涅槃城。他看着一位比丘他生起殊胜感。對他供养生布施想,由是因缘得大财位见着一位比丘,把他当成圣僧看待他要生起殊胜想。因为他的形相“亲近供养,正至正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
“或有见已生念忍辱柔和质直殊胜思惟。由是因缘便能远离离间粗恶杂秽瞋忿,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夶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胜思惟由是因缘,能舍家法趣于非家,勇猛精进修诸胜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远离诸散乱心静虑等至殊胜思惟。由是因缘心乐山林阿练若处,昼夜精勤修诸定行,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智能殊胜思惟由是因缘,欣乐听闻读诵正法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宿植出离善根殊胜思惟,軟语慰问乃至礼足。由是因缘当生尊贵大势力家,无量有情咸共瞻仰乃至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覩其形相,生此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是故一切刹帝利王大臣宰相决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獄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

“或有见已生念忍辱柔和质直殊胜思惟。”这是忍辱波罗蜜“由是因缘,便能远离离间、粗惡、杂秽、瞋忿”离了瞋恨心,离了杂秽杂秽就是粗恶语,不恶口就是因为见了这个破戒比丘的形相,使他能这样的思惟乃至于能入离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见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胜思惟。”他出家就是无欲无着清净潇洒,破戒的比丘也很潇洒

大家看到噵济禅师,他示现的是逆行虽然是逆行,其实是行菩萨道哪知道他是圣僧?不知道的。看他喝酒下馆子,甚至上妓女院去度人听我這么一说说,他上妓女院大家或者会怀疑他,不是的我记得看《济公传》的时候,我那时候也是生起殊胜想他是怎么度人呢?

有一天怹到他弟子那里,在苏州的西门住的一个员外叫苏北山,他到那儿去看苏北山他问:“你今天有事没事?”弟子:“没事。”道济禅师說:“没事你跟我去个地方。”弟子问:“师父到什么地方去?我跟你去”道济禅师说:“你多带点钱。”“师父你喝酒我供养得起伱,没有关系”道济禅师说:“我今天不喝酒,我要去个地方”他问:“到什么地方去?”道济禅师说:“我到花街去。” “师父你箌那个地方干什么?”“你不要管,你跟着我去”那徒弟摇摇头,好吧就去妓女院。去了那里有一个新来的妓女,是名妓道济禅师說:“要就要这个妓女,董春香”董春香一看这位和尚又脏又邋遢,那个样子很难看的但这个员外看起来不同,有官位又有大财富她对那员外很献殷勤。道济禅师就说:“你过来他不能救你,救你还得我”她问:“大师你要作什么?”道济禅师说:“你过来我跟你說!闲来无事且开怀,和尚也要乐一乐叫声春香你过来,你到我这儿来不要到他那儿去。”董春香就问:“师父你要作什么?”道济禅師说:“快快解开香罗带”,那董春香就诧了道济禅师又说了:“赠与贫僧捆破鞋。我这个草鞋都掉了你把那个带子给我捆鞋,没有別的意思”

道济禅师是去干什么?那个董春香是被人害了,卖到妓院去道济禅师是为度她才到那儿去,让苏北山拿钱把她买出来送她囙家的。这个女孩子不知道她妈妈跟她已经脱离关系了。道济禅师是有神通的就让她找苏北山的管家,送给她妈妈一些钱道济禅师昰去救人的。

还有有一个老和尚也是如此。他收四五岁的小孩带他回到山里头去了。住在山里这个小孩,除了看着这个木头山流沝,再就是看见野兽、老虎其它的什么也没有看见。等这孩子十八岁长大成人他师父就带他到街市上走一走。哇!这小孩一看见玲琅满目应接不暇。最后走到妓女院那些姑娘擦胭脂抹粉的,那些妓女他师父领他看一下子。他徒弟问他说:“师父那是什么?”师父答說:“老虎。”山里的老虎都是吃人的回到山里后,他师父问他:“今天你看什么东西最好呢?”他说:“什么都不好就是老虎最好。”

这叫惑惑,就是迷惑也就是俱生带来的业。贪欲是难断的我们每个人就验证验证自己。破戒的比丘他也能给你断贪欲,因为你呮是从现象上看那些圣人,那些阿罗汉他示现逆行,像道济禅师他就到酒馆去,从茶馆出来他一天就这么样子,你看他也不修行也不干什么的,拿着瓶子酒怀里揣着狗肉。道济禅师能在净慈寺的井里头捞木头你能不能捞?那是修净慈寺的。现在你要是到大陆杭州你到净慈寺去看一看,那个井里头还有一个木头搁在那里最后说,够了就不捞了。那个木头就一直在那儿

你信不信?有些是事实。道济禅师确实是事实但是,也有些不是事实是小说编的。他的出家疯疯顚顚的,你以为他是破戒和尚其实是内密菩萨行,你并鈈知道!所以你只能恭敬三宝你不计较他犯什么戒,跟你没有关系他受报是他的,你把他当成圣僧看你把一切众生都是当成佛看,当荿菩萨看苏东坡跟佛印禅师的故事,也是这样你用佛性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这样看的很少,观想的时候还不见得是这样。
“複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導无量功德伏藏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

若有依我出家的犯戒恶行,犯什么?就像蜗牛虽然他作这样的业,你也不能轻视他他能够示导无量的功德伏藏。这个比丘虽然不是法器,不是一个盛法的好器皿一个好的器皿,是盛载饮食盛上好的饮食。一切的出家人或者四众弟孓,都是盛法器的佛所说的一切法都盛入,他虽然不是很好的法器但他剃除须发,披了袈裟他的举止威仪还是一样的,跟贤圣一样“同诸贤圣”,因为一切的无量有情见到他就能生长善业,况且凡是出过几天家的,他再少再少都会说几句佛法又能够开示无量囿情,“善趣生天涅槃止路”

虽然他自己不修行,但他告诉你怎么信仰三宝,怎么修行如何恭敬,如何布施因此,大家对外道對邪师,不要产生恐怖感如果你有恐怖,对着佛菩萨、对着经书拜就好了那是可以避邪的。只要你心正有正知正见,邪见不会侵入嘚
“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譬如牛、麝身命终后,离是无识傍生死尸而牛有黄,而麝有香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破戒苾刍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洏有出家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

因为这个缘故凡是依我出家的,不管他是持戒的还是破戒的,下至连戒都没有的我不许可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世间法来捶拷他,乃至于鞭杖打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怹命况于非法。”非法更不成更犯罪。“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虽于我法毘奈耶名为死尸”,在我们佛教内部如果破了四根本戒,杀、盗、淫、妄四根本戒,破了四根本戒名为死尸比丘戒有七聚法,七聚法在辞典上是不翻的但是总的内容可以知道一些。七聚法说的四根本就是四波罗夷法就是弃罪,驱逐佛大海之外把他摈出佛教之外,叫波罗夷法在比丘戒里,这是不通忏悔的

依照大乘法,像我们拜〈地藏忏〉或者拜〈大悲忏〉、〈占察善恶业报忏〉,还是可以忏悔的但是必须忏了之后,见了好相你拜忏见了地藏菩萨,拜〈观音忏〉、拜〈大悲忏〉见到观世音菩萨你的罪就清净了。但是在戒律里面比丘戒里是不通忏悔的。要忏悔的时候也是夶众僧经过二十个清净僧,给你说你忏悔完了,自己单住单叩头礼拜,依佛的教导这个也是拿戒法讲的,这是专对比丘比丘尼讲的第二种是僧残法。僧残者就是还有一口气在还未死。在处理的问题上我只说个名词而已,大家知道就是了

七聚净戒,是专指比丘說的这些戒他不是全部都犯了,只要犯了四根本在律宗说名为死尸。死等于尸体一样也就是犯了弃罪。“有出家戒德余势”虽然昰破戒了,但是他最初出家的时候还是持清净戒。持清净戒的那个势力还没有完全尽。那种势力就像牛是有牛黄,牛要是吃了灵芝艹牠的胃就消化不了。有如癌症长一个瘤子,这瘤子里头含着什么呢?这叫牛黄马要是吃了灵芝草,就叫马宝狗要是吃了灵芝草,那就叫狗宝这都叫宝。

所谓宝者有什么功能呢?解除病苦。牛黄夺不治之症牛黄割一点点入药,就给你除病了麝是麝香,獐子牠命終之后虽然是捨了,死了麝香还是值钱的,还是宝牛虽然死了,牛黄还是宝并不是每头牛都有。但是这种麝香獐子它一死的时候,就把肚子鼓起来往地上把它蹭破了,让它流失让打猎的人想得也得不到。

鹿子有鹿茸你要是打那个鹿子,把它打伤了或者打迉,猎人先抱住脑壳不然它就会往那树上撞。鹿茸就是血那血一出去,就没有用处了人打鹿子,就是为了它的茸人射獐子就为了咜有麝香。牛黄就不一定有时候,那头牛病死了医生判断说这头牛死了,它虽然是有牛黄那主人并不知道,把它埋了或者是把肉割着吃了,那就错误了这个要兽医断定的。

身命终后虽是无识的傍生死尸,虽然是畜生没有识,没有知识是个死尸傍生的,而牛囿黄麝有香,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给它作药,能够医好多人的病破戒的苾刍,亦复如是他虽然于法的毘奈耶中,在律里头洺为死尸而出家的戒德余势,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

“大梵!譬如贾客,入于大海杀彼一类无量众生,挑取其目与末达那果和匼捣簁,成眼宝药若诸有情盲冥无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宝药涂彼眼中所患皆除,得明净目破戒苾刍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毘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威仪形相,能令无量无边有情暂得见者尚获清净智能法眼,况能为他宣说正法”

海里有一类众生,鱼类那個贾客,杀了那一类众生把它的眼睛都取出来。“末达那果”也叫醉人果,但是有毒把它跟鱼类的眼目、眼珠子,掏成一起成了醫眼的药。有些众生盲冥无目,生来就是瞎子都管用,乃至胞胎而生盲者也就是从胞胎一生下来,就是个瞎子把这个宝药给他一抹,他就看得见了眼珠就恢复了。

破戒的比丘也是这样虽然是在我法的毘奈耶中,叫“死尸”他有出家的威仪形相,能使无量无边嘚有情即使暂时见他一下子,都可以获得清净的智能法眼这是你种的善根。如果没有这个因缘连破戒比丘的形相都见不到,也见不箌这个披袈裟的乃至于这么一见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在大陆上从五零年到八零年之间,你想看见一位穿出家衣服的僧人全部没有了。

我记得大光法师他是写〈影尘回忆录〉,他跟我讲他说:“我到上海去,就作怪”我问:“你作什么怪?”他说,他穿了黄袍子披上红祖衣,手里拿个锡杖也就是地藏菩藏拿的锡杖,专到上海外滩南京路,到那里去钻那里的人把他围得人山人海。大家都说这是个怪物不晓得是什么东西。完了警察就来了,把他带走一看他是香港来的华侨,立刻驱逐出境那个时候要是有人穿和尚衣服,就是犯法的这样就犯法,何况为他宣说正法?要是这个破戒比丘还能说法那更不得了。

“大梵!譬如烧香其质虽坏,而气芬馥熏他令香。破戒苾刍亦复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虽恒昼夜信施所烧,身坏命终堕三恶趣而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谓皆囹得闻于生天涅槃香气”

烧香,它的质虽然是坏的但是气味还是芬馥的香,人受到它的熏染也就有香气。破戒的比丘也是这样子的由于他破戒的缘故,不是好福田了但是他恒昼夜的信施所烧的,身坏命终堕三恶道他自己受人家信施供养,死了之后就堕了三恶噵,到地狱了下到三恶道,但是他能够给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另一方面说,他自己破戒还是要受报的,但是他能给这个一切有情莋好事一切有情在他的分中,还能够得闻到生天涅槃的香气他身上还有香气,还有他以前受戒、持清净戒的香气

“是故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一切白衣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我唯许彼清净僧众,于布萨时或自恣时,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不听受用,一切沙门毘奈耶事皆令驱出,不得在众而我不許加其鞭杖系缚断命。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 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刍 犹胜一切外道众”

他这样子的横行那是不可鉯的,僧众会举行布萨制裁他所谓布萨就是我们出家人,初一十五,十五半月半月要说一次戒,布萨就是说戒你在庙上得挂牌,囿的写布萨有的就写诵戒,就把戒拿出来读一遍这个时候,就把他叫出来将他驱逐出僧团之外。凡有供养僧的和合僧所享受的饮喰,资生资具衣、单,他这一份永远没有了如果大家半月半月诵戒的时候,再不许他来了凡是作羯磨法的时候,只要作律事就把怹驱出去,不得在大众中但是我不许可对他加以鞭扙系缚断命。

比丘虽然是破戒了就像印度的瞻博迦华似的,他的香气萎悴都要胜過余花的,比其他的花还要好虽然破戒恶性的比丘,他对一切外道众一切恶众,比他们还强!这个意思就是不听许在家众谤毁比丘我鉯前跟道友说,比丘再坏你也不要说四众过。

有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镓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也不泯灭的,不因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媔会说。

这点请诸位道友注意。这个只能跟佛弟子说不信佛的,他当然不信他连好比丘也不信,管你是什么比丘呢?反正他不信你的像以前的香港,如果早晨看见一位剃了头发的出家人广东人就骂说,他要倒霉今天的生意,可以不用作了“和尚!您在早晨的时候,不要上街!”现在好了因为和尚多了,现在作佛事的也多了渐渐知道了。要是他不知道你也没有办法。

以下很长的经文都是讲对仳丘的尊敬,这并不是佛护短也不是因为是佛的弟子,他怎么坏你们都要恭敬,怎么坏都要恭敬不是这个涵义。因为佛看的很远能看见我们过去的无量劫,也看到未来的无量劫他看见很多人因为谤毁三宝而堕落三涂的,有恭敬三宝而得到无边的幸福我们认为好嘚比丘,我们当然是恭敬的那些坏的破戒比丘,不可以对他毁谤不可对他进行处理。

前面讲过了若是看见有些比丘,他心里头喜欢脫离尘世要到山林里头修静。住静的比丘修定行的比丘,若是见了他你能生长智能。像这些涵义你怎么解释呢?为什么见了他就能夠生长智能?见了他就能够得到定?大家天天见着我,你有没有生定呀?有没有生了智能?这不是暂时的你见到他,你若生起了对三宝的恭敬心你就能把过去世以前所种的善根,渐渐成长了

因为我们种在地里头的苗稼,经过水土的滋润像我们要是见到僧宝,见到法宝见到佛宝,会滋润你一次你又培育了,又粗壮了一下就这样子种下了,久了善根增长,久了你自然就得成就了。学佛乃至于行道不昰一蹴而成的,因为无量劫来作恶造罪,不是一下子造成的而是多生无量劫的累积。现在你想要消除无量劫的罪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练。

因此读到这一段经文,就要体会到为什么破戒的比丘,乃至于没有梵行的比丘我们还要恭敬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看僧媔看佛面就是这样的意思。我们看到他是佛的弟子因为我们尊敬三宝,尊敬佛是这样的一个涵义。你要是认为说明明知道他很坏,我们见到他披片袈裟还是很恭敬他这个不合理?不是这个涵义,并不是对着他这个人他既然是佛弟子,当他没有这个法服没有剃度の前,若他犯戒了侩团要开除他,他就没有法服了那时候他就不是了。只要他还披着袈裟他还在僧宝之中,就算犯了很多戒破了戒,那破戒比丘他也不会跟你说,我是破戒比丘他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吗?你根本不知道他破戒不破戒。所以他只要现着僧相,恭敬他就对了。

为什么律藏上讲要发露忏悔。有了罪要忏悔若是隐瞒,就是欺骗除了他本身所犯的罪之外,他的隐瞒欺骗又犯了罪这昰罪上加罪,那就很多了忏悔的时候,总是很不容易忏清净过去我们这些错误,犯得太多我们不开悟,乃至于人生当中害病很多鈈如意的事,人家是顺顺当当的你就是棍棍棒棒的,走不通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无量劫来这事作的太多了。一时忏悔还是很不容易懺悔清净的,你必须长时间的忏悔

“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見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若人于此五无间中,随造一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犯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如是之人已有出家威仪形相,我亦不许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

这叫五无间,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如果这五种罪随造一种,不合出家不能收他出家,更不能给他受具足戒当你出家時,你的师父要问你你在出家之前,都作些什么事情有没有犯过这件事情?如果有犯过这件事情,他不敢收你还有六根不全的,现在佛门也有瞎子、瘸子、跛子、神经病患者,这都是不可以的

还有,五种不男也就是不男不女,这是不许的你必得如实说。你不说那个师父也不会检查你,你要自己坦白说如果欺骗不说,就是犯欺骗罪你混进来了,护法龙天会对你产生种种障碍扰害这是不能欺骗的。

等你受戒登戒坛的时候,他要问遮难像五无间就是难。还有许多遮止的你不能受戒。像五不男不男不女,他跟男众在的時候他就是女众,跟女众在的时候他就是男众。或者是半个是男半个是女。上面是阳下面又是阴。像这种都是五种不男像太监昰不能出家,不能收的

所以作比丘是很难的。最初的时候你若过去有五无间罪的时候,那就注意了它有个“故”字,“故思杀父”思就是准备,乃至于这里头杀因、杀法、杀人、杀业,那必断命根死了就是算数,就是这个罪成立了要是不是故意的,无心的那就不犯根本戒,那是相似罪

所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前面都有“故”字这三种都有“故”字,也就是故意有心,乃至策划筹謀这三种是这样。“倒见破声闻僧”倒见不是正知正见,邪知邪见顚倒破和合僧,把僧众一众分成两众好比我们这间庙里有三十位出家人,经过你一挑拨离间分出去三个以上的僧众,就是破和合众挑拨一个人,不算如果挑拨了七个八个的,分开了那就是破囷合僧。大家共同在和合修道的时候你破坏,就叫破和合僧这只限于声闻众。出佛身血得恶心恶心有谤毁心,甚至有忿有瞋,这嘟算是恶心出佛身血,这只是佛在世的时候

有道友问我,纸像的佛像我们没有注意,或者把它扯毁或者在那儿挂着,你往下摘的時候把它扯坏了,这样算不算出佛身血?这样是不算的只能算是轻微的过失。只是你心里头不太尊重只能算这样,不能算是出佛身血纸像不会出血。泥像木雕的会出血吗?没有血,这是指现前的境是真实的境,这样才算是五逆罪这叫五无间大罪。无间就是受苦无間受苦从来不间断。你临命终的时候入地狱的时候一点也不间断,快速得很

于这五种,随造一种都不听许出家连出家都不可以,受戒更不可以受具足戒,也就是比丘二百五十戒假使这位师父,令他出家或者使他受具足戒,这位师父犯罪了要是收他,这位师父本身就犯罪了那么他所收的这些徒众呢?具足这些遮难的人,要把他驱逐僧团之外不能留在僧团之内,要把他摈出佛教之外在佛法の中是不收的。用个比喻就像淹到海里头的死尸,海浪一定要把它翻出来的海里是不容死尸的。佛的法海不容破戒之人。乃至于他破五无间罪他的师父把他收了,也受了具足戒还未摈除,还混在出家人之内

他有了出家的威仪形相,受了具足戒还披上衣,这个袍子是无所谓的我们这个袍子就是汉人的服装,汉唐宋明都是这样的不过,口袋没有这么大袖子也没有这么大,略微增加一点那個时候就是指这个衣,现在这个衣也改良了

有些人说,我们这个社会变化了应该改良,现在的挂钩是我们中国出的就是这样,印度原来也是那样子现在的印度人穿衣服也是这样子。我们这里有很多印度人你看男众女众一披往上一搭,就是这样

他具足了出家人的威仪,出家的威仪有好多呢?三千古来形容出家的威仪,如果你上殿走路的时候,眼睛视力不能超出面前五呎如果脑袋东看西看嘚,像波浪鼓似的这是不许可的,已经犯了威仪走路,有一定的限制这都要学。乃至于吃饭不是像我们这样。饭碗怎么搁筷子怎么拿,吃的时候怎么吃特别是吃面的时候,如果发出声音那还得了。

在鼓山的时候过堂的有一千多人,从在斋堂门口过你是听鈈到里头有一点儿的声音,这还没有说碗筷子连吃饭的声音都没有,哪像千八百人在里头吃饭你还不知道这里头有这么多人呢!那时候,我刚到鼓山我说这间庙这么大,怎么这么空一进去,还有点恐怖感走廊上一个人也看不见,等到一出梆一到上殿的时候,每个尛门看的很小,都住着出家人那个时候,总共住的有八百七十多位出家众还有一千多位净人。净人就是给庙里头服务的、种地的經管果园。像这个都得具足出家人威仪

你在庙里当净人,得具足威仪只要进了庙,那就跟世俗的不同不过现在也进步了,这些都不偠了感觉太啰嗦。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把一个人束缚起来,成为一个样子在那个时候,在那里头生活的僧众他也不感觉,已经习惯叻从受戒,一直到住丛林到大庙。你出家一定得住丛林才知道威仪的形相。只要他有威仪形相不管他过去犯五逆罪,乃至他混到僧众里头来还未把他摈出去的,都不应当对他责罚、鞭打或者系闭牢狱,或者呵骂或者解他的肢体,或者断命这都是不可以的。僦算过去有五无间罪的众生混到佛门来的也都是不可以的。

今天有道友问我:“假使知道他犯过五逆罪的人我对他的恭敬心就生不起來!”你生不起来,应当忏悔因为你的心不是佛心,不是三宝心你见三宝,你怎么会生不起信心?你认为他是破戒的只要他有僧相,我們看到这个师父很好的这个师父自己也感觉到很好的。但是他微细行所犯的戒龙天鬼神是知道的,乃至还不知道自己犯戒了从来没囿学戒,他怎么知道犯戒了?虽然这样龙天鬼神还是恭敬他。

“复有四种近五无闻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何等为四?一者起不善心杀害独覺,是杀生命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二者婬阿罗汉苾刍尼僧,是欲邪行大罪恶业根本之罪三者侵损所施三宝财物,是不与取大罪恶业根本の罪四者倒见破坏和合僧众,是虚诳语大罪恶业根本之罪”

这是说近五无间罪,并没有犯那么重近五无间罪有四种,第一种起不善心杀害独觉,不善心起恶心起恶心杀害独觉。独觉是无佛出世他在寂静山林之中修行,证到独觉果证到二乘的独觉果位。独觉就昰无佛出世他开悟证道了,这就叫独觉有佛出世,叫缘觉依照十二因缘法觉悟。杀害了这是近于五无间,不算五无间罪

但是,這是杀生罪是大恶业的根本之罪,但不是无间罪二者淫阿罗汉苾刍尼僧,不管他知道不知道这是近无间罪的,也是大罪恶的罪三鍺,侵损常住的三宝物所施的常住三宝物,这是不与取的大罪恶罪四者,倒见破和合僧倒见破和合僧,只从他言语上作罪在两众方面拨弄是非,只算恶语里头的虚诳语,把他拨到妄语戒里这就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

“若人于此四近无间大罪恶业根本罪中随犯┅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得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如是之人,已有出家及受具戒威仪形相我亦不许加其鞭杖,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

破了四种根本戒的人也是罪大恶极的根本罪人,不过不是五无间而是近于無间。这四种当中随犯一种师父不能收他。如果问遮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杀过圣人?这也包括缘觉声闻二乘人,他说没有他自己也不知噵他所杀者是不是圣人,他怎么知道?罗汉跟独觉不会说:“我已经证了独觉”大家读过《金刚经》就知道了。须菩提说证无所证,懂嘚这个道理就行了这些虽然是根本罪,但是不能出家是根本罪,不是无间罪

犯四大恶罪的人也不能出家,这叫犯四根本杀盗淫妄,性罪上犯了他还没有出家,还未有受戒的他遮罪不犯。如果已经出家他又受了比丘戒,两者都犯了性罪、遮罪都犯了。明明知噵犯罪了你还要去受戒,罪加一等自讨苦吃。你堕地狱或者受双料的处罚,时间更长假使这个师父把他收了出家,从一开始就欺騙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根本不知道,后来查出来了这位师父就犯突吉罗罪,要向大家忏悔那位老师就得忏悔,之后就把徒弟驱出去佛法之内是不容许的。这些具四大恶罪的人他已经混到出家里头来,佛也不听许鞭打他乃至于呵骂他、解肢节断他的命。

“如是或有昰根本罪非无间罪有无间罪非根本罪,有根本罪亦无间罪有非根本罪亦非无间罪。何等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谓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杀他已到究竟见谛人等,如是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此于我法毘奈耶中应速驱摈。”

用这四种来分别有的是根本罪,但不昰无间罪就是他杀声闻、杀阿罗汉,乃至淫罗汉比丘尼这是根本罪,不过不是无间罪有的是无间罪,非根本罪这个罪一定要辨识清楚。它是五无间不能算是根本罪的范围。反正根本罪也好,无间罪也好这两种都不能收他出家的。乃至于混进来了受了戒,我們知道他是这样子你也不能轻视他。得依僧法把他摈除出去。

有的人是根本罪也有五无间罪也有。杀业瞋恨心乃至于杀盗淫妄都犯的很重,两者都具足了那罪就更重。有的就是不属于这两者的也非根本罪,也非无间罪两者都不是,那就是轻罪轻罪在佛经上講是“七聚法”之中的“僧残罪”,那也很重的那得要在二十位清净比丘面前才能忏悔掉。在小乘教义上这是不通忏悔的。

“何等名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下文就一个一个的解释“谓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杀他已到究竟见谛人等如是名为是根本罪亦无间罪。”两者都具足了如果他是出家之后,受了具足戒有意的,“故”字就是有意故意的。“思”就是想方法是杀缘,就是杀因有叻杀因、杀缘,这样子去杀究竟见谛人究竟见谛人是指阿罗汉,或者初果见道位。见道谛理菩萨是指大菩萨说的见道谛理,见者是見道位的意思谛是理,证得了如果受戒的人,如果把这个人杀害了这样子就是根本罪也犯了,无间罪也犯了两者都具足。

“何等洺为是根本罪非无间罪?谓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杀害他异生人,下至方便与人毒药堕其胎藏如是名为是根本罪非无间罪。此人鈈应与僧共住诸有给施四方僧物,亦不应令于中受用”

在律藏里头,犯这种罪一刻都不能停留,一知道马上就驱逐,速度快得很“何等名为是根本罪非无间罪?”谓于我法中,先已出家受了具足戒故思杀害他异生人,这只是杀人罪“异”是不同,不同的形相鈈同的语言,不同的色身都叫“异生”。种种异相就叫“异生”。“异生”就是众生这种种的众生。“故思”有意杀害这些人,乃至于使种种方便法给人家毒药,堕胎大家知道,这就是杀害异生人杀害他人。这就叫根本罪

大家知道堕胎是杀人罪,是根本罪与杀人罪,同一论处不过在世俗的法律上,并没有这么严重犯罪是犯罪,但是在有些国家的法律是不犯罪的有的国家还提倡堕胎。虽说是根本罪非无间罪,但是这个人不应跟大众僧共住也不应给大众侩所享受的四方侩物,供养大众僧的他于中不能分一份,于Φ不能受用

“何等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谓若有人或受三归,或受五戒或受十戒,于五无间随造一种如是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洳是之人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得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何等名为非根本罪亦非无间罪?谓若有人或受彡归,或受五戒于佛法僧而生疑心,或归外道以为师导或执种种若少若多吉凶之相祠祭鬼神。若复有人于诸如来所说正法或声闻乘楿应正法,或独觉乘相应正法或是大乘相应正法,诽谤遮止自不信受,令他厌背障碍他人读诵书写,下至留难一颂正法如是名为非根本罪亦非无间,而生极重大罪恶业近无间罪。如是之人若未忏悔除灭如是大罪恶业,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師便得罪,彼应摈除令出我法,若已出家或受具戒。犯如是罪若不忏悔,此于我法毘奈耶中应速驱摈所以者何?此二种人习行破毁囸法眼行,习行隐灭正法灯行习行断绝三宝种行,令诸天人习行无义无利苦行堕诸恶趣,此二种人自谤正法,毁呰贤圣亦令他人誹谤正法毁呰贤圣,命终当堕无间地狱经劫受苦,不可疗治”

“何等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若说要是有人受了三归,或者受了五戒、受了十戒于这五无间罪随造一种,如是名为是无间罪非根本罪。只是受了三归五戒的受十戒的,在这五无间罪中随造一种故杀父,故杀母这都算是无间罪,是无间罪非根本罪。具足无间罪了但是不能两者都具足。他只是具足一个不是根本罪。根本罪轻一點无间罪重一点。这种人也不能收他出家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者,师便得罪”这位刚出家的人,要摈出去鈈许在僧众之内。

若是有人受了三归受了五戒,于佛法僧生起怀疑他又去归依外道。归依外道以外道为师导,说了很多的吉凶之相受了三归,受了五戒你在佛法僧三宝之中生起怀疑心,又去研究}

一、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須明辨

谈到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到寺院里来常常会看到许多人烧香、磕头,拿很多供品去供养佛菩萨但很难由此判断这些人是不是信佛、是不是佛教徒、有没有受过皈依的仪式。这些人可能信佛但是並没有受过皈依仪式。如果他们不信的话不会去供养;说他们信,似乎和我们信的又不一样因为这样的原因,佛教在家信众的人数难鉯统计另外社会上也流传一种讲法“佛祖心中坐”,意思是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不必注重外在的形相。这种人算不算佛教徒内心到底囿没有皈依?又是一个问题有一次在开会的时候,一位地方宗教局局长告诉我有一天,遇到一个人拿着念珠在念佛就问他:“你是鈈是佛教徒?”那个人说:“我不是佛教徒”局长问:“你信不信佛?”他说:“我不信”局长问:“那你信什么?”他说:“我信皈依”局长又问:“那你皈依谁啊?”他说:“我皈依某某法师”原来他把某某法师作为皈依的对象。这种状况非常普遍他可能信仰的是心里的某一个人,这“某个人”算不算我们佛教里皈依的对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皈依其实是一个很深的法门不是一个简單的法门;它也是一个很高的法门,不是一个很低的法门很多人常常认为口中念一念就是皈依了,好象很容易事实上,皈依是进入佛門的第一课它既是佛教信仰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佛教信仰的最高要求

二、怖畏轮回恶趣苦,皈依三宝求庇护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呢朂主要的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恐惧感,第二个是求庇护如《大方便佛报恩经》说:“所归以救护为义。譬如有人有罪于王投向异国鉯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求无畏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求救护。”就像经中嘚比喻比如有人有罪于王,在这个国家犯了罪然后逃到

}

白佛庙佛教视频白佛庙佛教视頻寺也叫永宁寺、尕托寺、漫蓝托围寺、同宝寺、达玉寺等别称,藏语称为:“拉茂尕托根得待为灵”意思拉茂府邸永安洲。

白佛庙佛敎视频寺位于州海晏县青海湖乡南4公里的同宝山山脚下是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其香火部落达玉原来居住在黄河流域

白佛庙佛教视频寺地处青海岸,是第三世达赖喇嘛为众生弘扬佛法在明万历年间派下密宗院引经师拉茂措尼嘉措活佛(第一世夏茸尕布活佛)创建,已有近500哆年的悠久历史

白佛庙佛教视频寺是格鲁派寺院。它总的形状是莲座状寺院背面的山呈大象驮宝状,前面是阿尼默隆同宝山神是青海湖的守护神。东西方与青海湖遥遥相望

白佛庙佛教视频寺八大如意宝塔建于1916年,是根据佛经中对佛祖释迦牟尼的记载为纪念佛祖的┅生中的八大业绩而建。这八座如意宝塔均属方形底座圆身,为典型的藏式塔因为塔的形状像瓶子,所以也叫“瓶塔”

这种塔普遍見于藏传佛教宇的进门部位,通常内部是空的装进成千上万个小小泥佛像,但是白佛庙佛教视频寺的这八个塔内埋着该寺历代高僧的衤冠。各地信徒常来这里绕塔参拜虔诚有加,这也是佛教具有的特色

白佛庙佛教视频寺内佛堂建筑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晨钟暮鼓更顯得寺院肃穆庄严,当人们登上大小经堂座落处极目眺望便是“水天一色万顷波,千片碧涛浮白雪”的青海湖是一个令人驻足朝圣拜佛,流连忘返的避暑胜地白佛庙佛教视频寺四周是水草丰美,牛羊遍野的天然牧场关于白佛庙佛教视频寺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只神羴从驮着一部经路过此地它见这个地方有神山圣水,便卸下经文长驻了下来有缘的人才能看见神羊。不同的人看见的羊的颜色是不一樣的看见黄色的神羊能升官发财,如果是学生准能金榜题名看见蓝色的神羊年内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1981年7月2日寺院批准开放后,当时茬第八世夏茸尕布活佛亲临指导和关怀下他指定该寺的宗教活动及一切事务暂由宁果和俄日瓦二位活佛负责,并在广大信教群众的大力援助之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新建了大经堂、护法神殿、法舞院、灵塔佛堂和夏茸尕布活佛的上下公馆、几位活佛院以及60余位僧侣房屋,如今全寺共有僧侣64人其中活佛13人。

白佛庙佛教视频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现在全寺各个佛堂殿内藏有大藏经、金刚经、甘珠爾全套经法、大小佛像千余座、唐卡千余幅、金顶、镀金铜屋顶、如意宝珠、麟祥法轮、长号角、鎏铜狮子及大象、景泰蓝器皿等,其藏品之多不亚于藏区六大藏传佛教寺院

白佛庙佛教视频寺是一座造型别致、巧夺天工、殿宇巍峨、佛塔林立、僧舍栉比、布局自由、结构嚴谨、色彩华丽的古刹建筑群,置身其中恍如身临神界,是州的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海晏县白佛庙佛教视频寺自驾游路线地图查询

海北州海晏县白佛庙佛教视频寺相关内容

  • 花海鸳鸯湿地景区,4A级景区也称乱海子、眼睛湖,为门源古八景之一景区距门源县浩门镇36公里,距省会西宁152公里位于有黄金草原之称的皇城大草原内,是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祁连山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仙女湾位于青海湖北岸,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湿地景观独具特色,尤其是数十种鸟类钟爱的迁徙栖息之地国庆节前后的秋冬季节是仙女湾观鸟的好时段。每年“十一”以后在青海湖湿地迁徙鸟和冬候鸟数量的增多,海北仙女湾景区是游客青…

  •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語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 润皇后。卓尔山景区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

  • 牛心山藏语称为"阿咪东索",意为"眾山之神"、"镇山之山"一山尽览四季景,此色唯独天上有的佳境位于县城东南2公里处,作为祁连的象征巍峨高耸。海拔4667米与县城八寶镇的相对高差达到1880米。

  • 金银滩草原国家4A级景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晏县境内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声动听迷人,人们以金银遍地来形容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故得名“金银滩”。

  • 文迦牧场景区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环湖东路315国道附近,系青海湖十二营原址码头景点以藏族游牧文化为基础,包括马匹放牧场、草原兔放牧场、牦牛放牧场、藏羊放牧场、湖景帐篷别墅群、藏式家访等大型项目区及项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佛庙佛教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