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和德一号成功发射射天宫二号

德媒: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事业正走向全盛阶段
  日22时04分,甘肃酒泉,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片来源:东方IC)
  网新闻9月20日讯 据《之声》报道,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和研究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全盛阶段,其蓬勃发展的势头足以实现四年内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的目标。
  9月15日,中国发射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入轨,为日后两名宇航员长达一月之久的太空工作做好准备。明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搭载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空,并与天宫二号进行对接。中国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启动建造国内首座设施完备的空间站。同时,若国际空间站(ISS)能够在2024年如期退役,中国即将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永久站点的国家。
  此前一个月,中国就已沉浸在航天成果带来的喜悦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通过信息加密的方式提高了通讯数据安全性。此外,卫星将进行光量子相关实验,以此来检测量子纠缠现象。若该实验成功,中国天体物理学家将在未来十年领先全球,并在量子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一方面,中国近期宣布了2020年向火星发射载人飞船的计划,表明了中国成为航天大国的决心。根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消息,届时将发射重达200公斤的六轮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勘查,收集并传回土壤和空气数据。目前,政府正广泛征集探测器的名称和标识。
  对于中国年轻一代来说,航天领域的研究未来一片光明,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简化的审批流程有利于航天计划的展开和持续进行。
  中国长期关注太空生命迹象问题。安置在中国贵州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列世界第一,并将在未来几年对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开放。近年来对太空项目的预算有所回缩,而FAST望远镜将让中国在探索外星生命领域中扮演最为重要角色。(吴昊昊 薛睿萌)
责编:李圣依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韩媒评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彰显“太空强国”地位
日15:09&&来源:
原标题:韩媒评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彰显“太空强国”地位
据韩联社报道,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太空强国”的实力。
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中国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
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空间站类似于在太空中的基地,可供航天员逗留和生活。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上主要开展太空环境下人类与物质状态变化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科特 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生活340天,以了解其身体变化。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命,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唯一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空间站的意义重大,可为探索火星等遥远行星的飞船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可以组建地面发射不了的体型庞大的宇宙飞船。
当问及完成空间站建设所需技术的问题时,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月球探测研究团团长崔基赫(音译)表示:“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载人火箭技术。”而在太空中将多个舱段连接在一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必备技术,崔基赫说,“要将以每秒7到8公里速度并排飞行的宇宙飞船连接在一起,操控速度比子弹快20倍的宇宙飞船往正确的方向飞行,误差要保持在每秒几十公分以内。”
人类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生命维持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和水,处理排泄物。此外,还需要把航天员送回地球的再入返回技术。
而韩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目前还处于制造无人火箭的阶段。韩国自主研发的三级火箭“韩国型火箭(KSLV-2)”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射,但其核心部分75t发动机仍在辛苦研发中,今年7月已达成燃烧时间超过140秒的目标。(吴昊昊 周奕)
(责编:温璐、蒋波)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 将于11月首飞
9月1日,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装配和测试工作后,将于11月择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任务。中科院为海外青年学者回国创新发展铺路搭桥127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及“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100余位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和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代表近日齐聚北京,交流了解国内科研领域最新情况。“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这些湖南人功劳巨大_新浪湖南_新浪网
  9月15日,中秋夜,“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入空间站时代。时刻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那些为“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贡献了很大力量的湖南人。
  许达哲——从技术员到副总指挥,见证我国历次航天工程任务
说起“天宫二号”,首先要提的就是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达哲。
  在到湖南工作之前,许达哲的职业生涯一直与我国航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神舟飞船发射了10次,许达哲是我国历次航天工程任务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实 施者之一:日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时,他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总装厂厂长;日发射神舟二号飞船时,他是中 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日与12月30日发射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时,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他是首次载人飞行试验大队的大队长;日神舟十号飞天,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直到此次“天宫二号”发 射任务,作为工信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的许达哲,仍担任工程副总指挥,直到赴任湖南。
  许达哲从1984年开始进入航天系统工作,从技术员成长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今年4月24日,出席首个“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时,许达哲详细介绍了我国空间站发展的规划。他说,我们现在正实施空间实验室计划,今年要发射天宫二号,并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之对接,同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试验室试验。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自己的空间站。
  当时,他还透露,今年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末年,即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许达哲说,他对载人航天工程有着特殊的感情,也特别喜欢工程代号“921”这几个数字:中国人冯如首次驾机飞上蓝天的日子是日。 神箭发射、神舟起航的地方额济纳旗日和平解放。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完成飞天壮举成功返航的日子是农历9月21日。
  许达哲还喜欢写诗明志,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正值中秋佳节。面对茫茫戈壁,大漠落日圆,雄壮山河中,一支“利箭”直插云霄。此情此景,许达哲看着月光如水,写下了“中秋何处月最美,塞外戈壁黑河水。共圆中华飞天梦,神箭神舟显神威”的诗句。
  周建平——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970年,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而13岁的望城伢子周建平,在一个傍晚时分,亲眼看到了“东方红1号”划过天际,并点燃了内心的理想光芒:“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做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
  40多年后,少年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1977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前身为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搬迁到湖南的长沙工学院),1989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 执教于国防科大,1992年以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总工程师的身份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组成员,1999年,从国防科大调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 室工作,历任总体室主任、研究员,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 设计师,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重要贡献。参与组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发展战略研究。
  陈善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陈善广,1962年12月生,湖南祁东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我国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国家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和型号研制。
  1992年,不满30岁的陈善广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2004年任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陈善广组织并参与了历次载人飞行试验,特别是在神七和神六任务中主持完成了航天员系统研制,突破了飞天舱外服、出舱训练及保障、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工作和生活保障等关键技术,建成了我国首个综合性的出舱活动地面验证试验体系,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重大跨越做出了显著贡献。
  车著明——像阿甘一样的“火箭数据处理王”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一位著名数据处理专家,他叫车著明,湖南邵阳人。他57次参与火箭发射任务,但是,除了出差,他几乎不会踏出发射中心大院半 步。就像电影中永远向前跑着的阿甘一样,每天早上六点,车著明会准时坚持跑步。在火箭数据处理的征途上,他同样努力地奔跑了二十多年。
  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权威的安控判决专家,每次火箭升空后,车著明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确认火箭飞行状态是否正常。他也是整个西昌控制中心,唯一一个能下达指令炸毁火箭的人。
  火箭发射一分钟产生16亿多个数据。十年前,如此庞大的数据处理需要一个月。今天,这个时间是500秒。这套火箭数据快速处理系统,是车著明2001年主持研发的。
  后来,车著明又提出“航天器飞行数据处理融合处理方法”,实现了中心高轨道航天器精度预报领域零的突破。有了这一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初始轨道预报精度由数百公里减少到几公里,节省的燃料可使卫星延长寿命1年以上。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车著明只沉迷于自己的数据王国,执着坚守,默默耕耘。
  黄伯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专家
黄伯云,湖南南县人,湖南人熟知的学者和科学家,说起他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是与航天工程息息相关的。
  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发明人就是黄伯云。
  2005年,黄伯云率领团队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该奖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
  这一重大成就破解了新材料的世界性难题,解决了国内急需,每年也为国家节约了数亿美元外汇。新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创立了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
  时刻新闻出品 资料来源 新华社 央视 北京日报 红网 湖南卫视
09-22 08:55|分享
09-22 08:50|分享
09-22 08:47|分享
09-22 07:28|分享
09-22 07:21|分享
09-21 11:38|分享
09-21 08:46|分享
09-21 08:13|分享
09-21 08:09|分享
09-21 08:01|分享
新浪地方站多国积极评价“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文网站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联社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成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题为“中国着手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文章中称,与“天宫一号”相比,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的“天宫二号”更“宜居”,具备支持两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该文援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弗里泽教授的话说,“‘天宫’是先行实验平台,建成大型空间站是中国‘神舟’项目的终极目标”。文章预计,中国建成空间站的时间节点与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间节点接近,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唯一国家。弗里泽因此呼吁,美国应尽早终止国会2011年以国家安全为由出台的“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有任何合作”的歧视性条款,“如果不尽快改变现行不合作政策,美将会丧失对中国未来太空计划一切可能的影响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中文网上发布了“天宫二号”发射全过程录像的链接。美联社、福克斯电视台(FOX)、美国广播公司(ABC)以及“美国之音”等都对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进行了报道。美联社称,新的空间站“天宫二号”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成就又向前跨出了一步,必将激发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向火星前进的希望。美国广播公司在题为“中国成功发射第二个空间站——‘天宫二号’”的文章中称,今年中国将共完成20个太空项目计划,而这将带来巨大的民族自豪感。(记者韩显阳)
俄罗斯各大媒体对15日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给予高度关注,称其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俄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使用自主运行模式,准备对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俄《航天新闻》杂志观察员伊戈尔·利索夫在接受俄“卫星”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发射“天宫二号”是中国发展航天计划的必要步骤,中国这一行动旨在建设多模块载人空间站。(记者汪嘉波)
英国广播公司(BBC)16日凌晨报道称,中国刚刚成功发射了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并将在2022年实现拥有载人宇宙空间站的目标。中国作为第三个具备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已经把太空探索设置为一项国家优先目标。
报道说,当地时间15日22点,“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下个月,一艘载有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将紧随其后,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待上整整一个月,这比上一次中国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待的时间要长得多。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进行一系列太空实验,包括量子通信、伽马暴偏振探测以及流体物理学的实验。此外,“天宫二号”还有一个原子钟,它每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
报道表示,作为太空空间站计划的第二步,中国将在2022年发射“天宫三号”,它将是一个正式的空间站。2024年,中国人将在月球上留下足迹。2050年,探索火星将列入中国人的行程。(记者林卫光)
9月15日深夜,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报道称,作为宇宙空间站开发的前期工作,中国在15日夜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这成为中国迈向与美国并列的太空强国的重要一步。
报道说,中国将在10月份发射载有宇航员的“神舟十一号”,宇航员将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报道详细介绍了自“天宫一号”以来中国的太空计划。(记者张冠楠)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后,捷克各大报纸和网站纷纷给予报道。其中,《权利报》的报道配以正待升空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和“天宫二号”大幅图片以吸引读者关注。报道称,“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使9月15日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伟大的一天”。
报道说,“天宫二号”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实验,其中“空间冷原子钟”可以把误差降到3000万年仅慢1秒,将大大提高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权利报》还对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称中国今年8月刚刚发射了量子卫星,10月将把两名宇航员送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工作,2022年将建成空间站,2024年登陆月球,2050年登陆火星。报道说,中国已经让美国、俄罗斯感受到了渐渐赶超的脚步。(记者任鹏)
多国积极评价“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文网站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联社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成就。(记者韩显阳)  俄罗斯各大媒体对15日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给予高度关注,称其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文网站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联社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成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题为“中国着手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文章中称,与“天宫一号”相比,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的“天宫二号”更“宜居”,具备支持两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该文援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弗里泽教授的话说,“‘天宫’是先行实验平台,建成大型空间站是中国‘神舟’项目的终极目标”。文章预计,中国建成空间站的时间节点与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间节点接近,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唯一国家。弗里泽因此呼吁,美国应尽早终止国会2011年以国家安全为由出台的“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有任何合作”的歧视性条款,“如果不尽快改变现行不合作政策,美将会丧失对中国未来太空计划一切可能的影响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中文网上发布了“天宫二号”发射全过程录像的链接。美联社、福克斯电视台(FOX)、美国广播公司(ABC)以及“美国之音”等都对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进行了报道。美联社称,新的空间站“天宫二号”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成就又向前跨出了一步,必将激发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向火星前进的希望。美国广播公司在题为“中国成功发射第二个空间站——‘天宫二号’”的文章中称,今年中国将共完成20个太空项目计划,而这将带来巨大的民族自豪感。(记者韩显阳)
俄罗斯各大媒体对15日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给予高度关注,称其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俄国家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使用自主运行模式,准备对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俄《航天新闻》杂志观察员伊戈尔·利索夫在接受俄“卫星”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发射“天宫二号”是中国发展航天计划的必要步骤,中国这一行动旨在建设多模块载人空间站。(记者汪嘉波)
英国广播公司(BBC)16日凌晨报道称,中国刚刚成功发射了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并将在2022年实现拥有载人宇宙空间站的目标。中国作为第三个具备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已经把太空探索设置为一项国家优先目标。
报道说,当地时间15日22点,“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下个月,一艘载有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将紧随其后,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待上整整一个月,这比上一次中国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待的时间要长得多。宇航员将在“天宫二号”进行一系列太空实验,包括量子通信、伽马暴偏振探测以及流体物理学的实验。此外,“天宫二号”还有一个原子钟,它每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
报道表示,作为太空空间站计划的第二步,中国将在2022年发射“天宫三号”,它将是一个正式的空间站。2024年,中国人将在月球上留下足迹。2050年,探索火星将列入中国人的行程。(记者林卫光)
9月15日深夜,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报道称,作为宇宙空间站开发的前期工作,中国在15日夜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这成为中国迈向与美国并列的太空强国的重要一步。
报道说,中国将在10月份发射载有宇航员的“神舟十一号”,宇航员将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报道详细介绍了自“天宫一号”以来中国的太空计划。(记者张冠楠)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后,捷克各大报纸和网站纷纷给予报道。其中,《权利报》的报道配以正待升空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和“天宫二号”大幅图片以吸引读者关注。报道称,“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使9月15日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伟大的一天”。
报道说,“天宫二号”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实验,其中“空间冷原子钟”可以把误差降到3000万年仅慢1秒,将大大提高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权利报》还对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称中国今年8月刚刚发射了量子卫星,10月将把两名宇航员送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工作,2022年将建成空间站,2024年登陆月球,2050年登陆火星。报道说,中国已经让美国、俄罗斯感受到了渐渐赶超的脚步。(记者任鹏)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55被浏览22047分享邀请回答/search/top/?init=quick&q=%E0%B9%80%E0%B8%97%E0%B8%B5%E0%B8%A2%E0%B8%99%E0%B8%81%E0%B8%87%202%20BBC&tas=0.71752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