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无禅,唯画通禅;将谓偷闲学少年将意思将谓偷闲学少年将意思,不然不然

[转载]禅画——担当八大论
元朝著名诗人元好问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往往是产生大艺术家的年代,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最后统一中国。这次历史巨变对于汉族的士大夫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全国汉族都要遵照满族的发式和服式易发和易服,对于十分重视衣冠文物的汉族,把这一做法视为“以夷变华”的奇耻大辱,进行了拼命的抗争,相当多的读书人出家为僧,在青灯黄卷下度过余生,在为僧的岁月中,寄情丹青诗酒,寄托无穷无尽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其中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江南的“四僧”弘仁、石溪、八大山人、石涛和滇南的担当了。
江南的“四僧”由于处于中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也由于他们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艺术的造诣,获得了崇高的荣誉。
担当生活在的滇南地区
担当是云南著名的高僧、画家、诗人、书法家。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造诣。但遗憾的是由于云南地处边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和交通闭塞,中原鲜知担当声名。担当的传世作品较少,担当作品雪藏在各大博物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甚至云南人也鲜知担当其人。这是担当的悲哀,也是云南的悲哀。
由于担当的书画不为中原人士的所认知。更谈不上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推崇。甚至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没有一席之地。这是很不公允的。解放后,有学者提出“五僧说”,想把担当挤进“四僧”的之列,但遗憾的是,至今还“五僧说”还没有得到美术界的认同。
“四僧”中成就和名声最高的要数石涛和八大山人,后世并称为“石涛八大”。因为两人都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两人都是明王室的后裔,都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而这场劫难对于两人都是灾难性的,由皇族贵胄突然变成平民百姓,而且还要逃避各方面的迫害,不得不削发为僧。而且两人在艺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是写意画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所以后世并称“石涛八大”也是有道理的,但并不科学,因为两人的艺术风格炯然不同。在担当重新被人们认识后,发现担当和八大的艺术风格最为相同,所以笔者提出“担当八大论”,认为在这五僧中成就最高的应当数担当和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主要成就是在花鸟画方面,开创了简笔花鸟的新领域;虽然山水画也有极高的造诣,但毕竟未摆脱“元四家”巢窠,倪云林和黄公望的的痕迹太重,用笔方面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但用墨方面变化较少,除少数作品有简笔画意味,绝大多数山水基本属于小写意范畴。不如他的花鸟画已经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担当在简笔山水方面具有突破性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开创了简笔山水的新领域。
笔者认为担当和八大是明末清初简笔画的大师,而且两人是“禅画”中成就最高的画家。
石涛在山水花鸟方面都有探索,但花鸟方面没有什么突出成果,主要的成就在山水画方面,石涛在绘画理论方面有突出贡献,某种意义上讲石涛的画论水平远远高于绘画。石涛的声望更多是来自于画论,可以说他奠定写意画的理论基础。或者说是这种理论创始人。但在绘画上虽然也取得相当高的成就,特别是山水画方面。但要和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齐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何况两人的艺术风格炯然不同,虽然都有创新的面目,但走的却是两条门路,石涛走的是文人画的一路,而八大走的的“禅画”一路,而在“禅画”一路上,和担当是同路人,担当和八大是“禅画”的两座艺术高峰。所以笔者大胆提出“担当八大”说
担当、八大、石涛三人都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三人经历却不尽相同,年龄也有较大差距。其中最年长的是担当,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卒于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享年八十一岁。其次是朱耷,生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享年八十岁。年龄最小的是石涛,生于1642年,卒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享年六十五岁。担当比朱耷年长33岁。比石涛年长49岁。1644年,明朝灭亡时,担当已经是51岁的老人了,而朱耷是18岁的青年,而石涛是2岁的幼童。三人的年龄的差距是较大的。对于改朝换代的巨变,三人的感受是有差别的,从出身来说,朱耷的祖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石涛原名朱若极,也是明朝的宗室,靖江王的后人,两人都是皇族贵胄。担当原名唐泰,祖上远在明朝初年谪戍云南,到他出生时祖辈已在云南落籍二百余年,担当的曾祖父官至同知,祖父中过解元,父亲任过临洮同知。自己也有功名,虽说也属于官宦人家的子弟,论出身就不能和身为王孙的朱耷和朱若极的相比。所以对于这场巨变三人感受也是有差别的。应该说感受最刻骨铭心的应当是朱耷,他正当青春年少,对未来充满幢憬,这种打击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曾一度精神失常,“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遗趵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清.陈鼎《八大山人传》)清王朝对明宗室大肆搜捕和杀戮,年仅十九岁的朱耷不得不隐姓埋名,远避奉新山中,继而在二十三岁剃发为僧。朱耷出家为僧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虽然凭借他的才华和悟性,已经成为佛学的宗师,但在五十多岁又弃僧还俗。后又建青云谱,入道教。是经历过儒、释、道三家的大画家,他复杂奇特的人生对他的奇异艺术是有很大影响的。
明王朝灭亡时,担当已经51岁,应当说已经步入晚年,对于这场巨变,承担能力是比较大的,何况南明王朝还在云南苟延数年。1647年五十五岁的担当出家为僧,自然和明朝灭亡有关,他对明王朝的灭亡耿耿于怀,担当以八十一岁高龄在云南大理感通寺圆寂。羽化之日,嘱外甥把茅和尚云:吾死之后,吾之墓表得题“明遗僧普荷之墓”足矣。其实担当早在三十八岁在会稽爱戒,为了尽孝,没有祝发。其内心早已向佛了,只是这次巨变促成他削发为僧,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一自为僧天放我。”所以担当的是主动为僧,甚至把出家视为解脱。所以禅心是他的思想的主流,他的艺术可以说是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石涛出生于明朝灭亡的前夜,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明朝宗室,靖江王的后人,一六四二年诞生于广西桂林。对明王朝的灭亡的伤痛还不能认知。倒是南明朝廷的内部倾轧中,父亲被杀,迫使他不得不离家出逃,亡命全州,落发为僧。应当说他的家仇不是来自清王朝,倒是南明小朝廷。从年龄和遭际分析,他对清王朝的的国恨相对来说是淡薄的。石涛潜心于艺术创作与佛学修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康熙十九年闰八月,应友人之邀,石涛移居南京,住持城南一枝寺.开堂说法。在南京的六年,生活安定,佛学与绘画都大有提高,名声日盛。康熙帝两次南巡,分别在南京和扬州接见他。他是清朝皇帝看重的高僧,他的内心中已经没有担当和八大那种对清王朝的强烈仇恨。甚至受清王朝权贵的邀请到北京,受到最高的礼遇,名声日隆。石涛是身前就得到官方承认的大画家,这一点是和担当与八大截然相反的。
担当和八大是明王朝的遗老遗少,一生对清王朝都怀强烈的仇恨,他们拒绝的清王朝合作,削发为僧,事奉佛祖,不愿为清王朝的效力。这就是一种不合作主义。虽然石涛为僧,也是生活所迫,但并不是出于逃避现实或出于对清王朝的仇恨,石涛也是高僧,但却是一个沉溺红尘的和尚,甚至两次接待清王朝的皇帝,在北京和王公贵族交游,他的书画得到王公大臣的赏识,获得极高的声誉和丰厚的金钱。在石涛思想和艺术上都没有担当和八大那样强烈的故国情,亡国恨,已经完全是清王朝的顺民了,甚至是官方推崇和承认的大画家、高僧。后来他又还俗,真正回到红尘世界也就不为怪了。
从三人的生平分析,虽然石涛和八大出身皇族贵胄,两人都是高僧,但政治理念是绝对不同,特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上。担当出身于官宦家庭,并只属于中下级官员的子弟。但在政治理念上和八大是一致的,仇视清王朝。
如果单从艺术技巧方面分析担当和八大的艺术成就是不全面的,因为二人不仅是画家,更重要的还是高僧,佛学和修行和他们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的绘画有一个独特的名称——“禅画”。
佛教传到世界各地,形成大乘和小乘两大流派,而在中国又形成密宗和禅宗等流派。密宗主要传播于藏区,禅宗主要传播于中原,担当和八大为僧自然属于禅宗,中原僧人所作的画称为“禅画”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凡和尚画的画者就是“禅画”也不尽然。有的画家也是僧人,但他们的画基本上属于文人画,还没有进入“禅画”的领域。
&“禅”是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逐渐事融合而成的一种观念,和老庄的“清静无为”的思想、魏晋的“谈玄”都有密切关系,确切地说是中国文人的佛学。只要和净土宗对照,就能清楚地区别雅俗。
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种理念逐渐形成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凡中原的读书人和士大夫都有高度的艺术修养,诗词歌赋都是应当具备的才艺,棋琴书画也应掌握一二。古人说:“进于儒,退于道,隐于佛。”中原失意的文人,往往就会把归依佛门作为自己心灵的避风港。虽然为僧,但文人的风尚也带进了佛寺,坐禅念经之余,诗、书、画自然成为“游于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画家中,僧人占了一定的比例。
西藏的唐卡都是喇嘛绘制的,从内容到形式都属于宗教画的范畴。而中原僧人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绝大多数和宗教无关,从内容到形式和中国画无异,但内含却有“禅意。”不是宗教画,胜似宗教画,这可能是中原禅宗的最大特色。但由于艺术的天分高低和对佛法参悟深浅,僧人的绘画也就出现多种多样,虽然著名的四僧,虽然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但除八大外,弘仁、石溪、石涛都没有进入“禅画”的境界。基本上还是属于“文人画”的范畴。
担当在他的书画中经常提到“禅画”,曾说:“画中无禅,唯画通禅;将谓将谓,不然不然。”在题画诗中曾说:“天趣若随吾笔转,画禅无墨教谁参!”
吴昌硕曾评论八大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禅,如此雄奇,世所罕见。”我们固然很难对“禅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担当偈语中的“唯画通禅”,可以理解为通过绘画来表达佛学禅意,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即能寂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就是排除一切杂念,思想进入一种极度宁静境界,甚至认为物质世界也不过是虚幻的色相,
“空即色也,色即空也。”担当八大的绘画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体现这种禅意,这种意境说通俗点就是极致的宁静,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一种心无忧愁的宁静,而体现这种宁静就在白纸上画上寥寥的几点墨痕,只是客观事物淡淡的影子,似是而非。有人曾形容高山的宁静——只有麂子远去的蹄声。而担当八大的绘画中所体现的宁静,不正是类似的蹄声——简到不能再简的笔墨。减到不能再少的内容。这就是“禅画”。这就是担当八大所达到的艺术最高境界。
历史的表象往往会给人们一种错觉,正因为担当八大经过改朝换代的大劫,历代在评论担当八大的绘画,就把家仇国恨相联系,清代画家郑燮题八大山人:“一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酒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的《孔雀图》和吊白眼的鸟都解释为仇恨清王朝,对担当的评论基本上也是一样着眼于仇恨清王朝。把他们的艺术创作都套用西方“愤怒出诗人”的模式来评论。历代的评论家忘记了他们遁入空门的事实。他们的出家原因是由于国破家亡,他们的内心是必然怀着家仇国恨的,但在长期的念经修行过程中,他们的痛苦和仇恨逐渐被佛学所淡化,心境逐渐宁静,逐渐参悟涅槃。而他们的绘画也逐渐体现出一种禅意。还有一点要说明,怀着家仇国恨,经过大劫难的人,最能参悟佛法禅理。
担当八大的笔墨体现一种高僧的宁静。所以在理解担当八大的艺术时,必须从老生常谈的艺术评论模式中解脱出来,以一种宗教意味的“禅画”来理解和认识他们。
担当在题画文中说:“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如果齐白石对画理解还仅限于“似与不似之间。”担当对画理解已经进入“是画非画之间。”境界。要进入“禅画“,必须采用特殊的艺术语言。
&&&&&&&&&&&&&&&&&&&&
中国画是水墨为主体,色彩只起到辅助作用。这和西洋画的色彩为主体的绘画是迥然不同。中国画的生命是笔墨,所以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色彩丰富的彩墨画,而是没有彩色的纯粹水墨画。造型艺术的语言只有黑白两种色彩,黑就是变幻无穷的墨,而白就是未着墨的空白(白纸)。正如担当诗所说:“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空蒙。”绘画语言的单纯必然造成绘画难度,一方面要用变幻的墨色表现绘画的事物,而要精心策划留白,来表现天空、流云、湖海、瀑布、泉水……,可以说中国画的白是在周围墨色的衬托下表现出许多事物,真如佛语所说“空即色也”,未画一笔的空白处并非空无一物,而是表现了许多事物(色相)。担当的山水画和八大的花鸟基本上都是最纯粹的水墨画,极少用色彩。在这一点是极为相似的。而只有纯粹的水墨才能体现出“禅意”。缤纷的色彩体现的是红尘的丰富和热闹,而单纯的水墨最能体现心灵的一种宁静和简约。
中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而写意又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元四家”的画基本上都是小写意,明清时代的花鸟画和山水画中绝大部分都是小写意或工笔画,只有徐渭和八大是画大写意花鸟,(八大的山水画也很出色,但基本上属于小写意范畴。)而画大写意的山水就只有担当一人了。石涛的画虽然笔墨狂放,大胆泼辣,但基本上还是属于小意写范畴。
大写意还有一个名称是“简笔画”(亦称减笔画),意思是说用最少的笔墨高度概括所表现的事物。但还未进入抽象变形或符号化的阶段,担当和八大的画已经进入抽象变形的境界,
但这种简约绝对不是现代商业设计中标识,标识是把具体事物突出特点,并用图案方式符号化;也不是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简笔画”,那是用简单的线条示意是某种事物。中国画中的简笔画是把抽象变形的方法把事物简约化。(现代许多学者把无形无象的随意涂抹称为抽象,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应当称之为“无象”。而抽象应当指把描绘事物的细节(如质感、立体感、空间感)基本抽去,仅仅留下代表的符号,真实具体的形象不存在了,但一个象征的符号还存在。)
&而简笔画,最大特点是简约,简是指惜墨如金,用最少的笔墨来表现事物;约是用最概括笔墨来表现形象,体现上画面上只有寥寥数笔,似是而非的形象。中国画自古以来,就用许多象征性的符号来代表某些事物,如松、竹、梅、兰等。而在担当八大的作品中,这种象征符号的符号已经变得更加抽象,表现松针的符号变得更简约,甚至一棵树仅有三五个松针的符号,八大山画的梅花,在长长枝干顶端用三个小圈表示是梅花。
中国画中的用许多象征符号来象征具体事物的特点,正符合了佛经中的“空即色也,色即空也。”现实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不过是一种虚幻的色相而已,所以中国画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点禅意,所以康有为见到西方真实反映现实的油画后,就提出改革中国画,其方案中就有“力摒以禅入画”。而担当八大把中国画中的这点禅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禅画”。
在担当和八大的绘画世界里,充满了抽象变形的意味。担当曾说:“若向丹青窥色相,老僧不在笔尖头。”表现具体的色相(形象)并不他们追求的丹青(绘画)的目的。
八大画的鸟和鱼都是吊白眼,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或者说有抽象变形的意味;担当山水画中的人物,面孔只有两个小点(表示眼睛)和一个八字胡,四肢仿佛是拐棍,完全是漫画造型,也具有的抽象变形的意味。石涛山水画中的人
物基本上小写意,除了笔墨的变化,基本有抽象变形的意味。
是否所有的简笔画都是禅画呢?当然不是,禅画的意味必须具有
“冷逸”。。担当题画的标题有:“趣冷人闲”、“千峰寒色”、“古雪古僧”等,在他的诗中“冷”和“寒”也频频出现。这都和“禅画”有关,既然禅意追求的是一种宁静,由静到冷,由冷到寒,或者说禅意的内在是极度宁静,而外在表现就是一种冷逸,读担当和八大的画和诗,都能体会到这种冷逸。
担当绘画题材多为深山古刹、空山寒峰、荒郊野渡、疏林寒色一类,会感到冷峻荒寒、冷逸之气油然面生。八大的绘画题材也是孤石、寒鸟、霜柯、游鱼之类,就是画花也是体现出疏寒之气,画得最多的莲花,突出的不是花,而是疏寒的枝和叶。冷逸是绘画的主调。
徐渭的简笔画是非常著名的,影响也很大,比徐渭更早简笔画有梁楷、石恪等人,但多以人物为主。徐渭开创了简笔花鸟的先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担当和八大的简笔画肯定是受过徐渭的影响,但由于徐渭所处的社会较稳定的时期,而所经历的苦难和社会大背景关系不大,更多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和品行有关。所以徐渭以狂士自居,怀才不遇,愤世疾俗,言辞偏激,行为乖张。这一切都在他绘画中表现得淋淋致尽。虽然是简笔画,但没有冷逸的意味,而更多的愤慨和疯狂,把绘画变成发泄的工具。徐渭的作品中体现出的是一种疯狂、一种仇恨、一种发泄,特别在他的书法体现得最明显。徐渭的笔墨体现出一种狂士的长啸,担当八大的笔墨体现一种高僧的冷峻
齐白石在晚年题画中称:“予五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甚自悔,年已八五矣。”其实齐白石走对了路,虽然学了八大的简笔画(大写意),但抛弃了八大的冷逸的“禅画”,走上了大红大绿的热闹画路,正符合齐白石的性格,职业,身份及童心,才会获如此大的成功,倘若齐白石从五十岁后沿八大的路子走下去,肯定失败无疑。一个锱铢必较,卖画为生的红尘中人,绝对无法理解和到达“禅画”的冷逸,所以担当和八大在“禅画”中所体现出冷逸是高僧才能参悟到的佛家境界,绝对不是世俗人们所能真正领悟到的。现代画家学八大的人不少,也取了某某僧的名号,但其作品绝对没有冷逸境界。沉溺于物欲横流,争名争利的红尘深处画家,只能学到八大的皮毛,绝对进不了八大“禅画”的境界,因为他们不是僧人,更不是高僧。
构图在中国古代称为经营位置,在山水画构图中,有平远、高远、深远诸法。但历代的的中国画的构图都以稳定为基本要素,也是符合西方绘画构图的基本要素。但简笔画所遇到难题是所表现事物已经简约到最少程度,甚至难以满足构图所必须基本条件,画面上只有一枝折花,或一朵花、或一只鸡、或一只鸟、一条鱼,一块石头,一座山,一棵树,从构图角度,一个孤立的物体,独木不成林,无法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担当八大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构图法,就是造险的构图法,这种构图一反四平八稳的构图法,而是在构图上制造不平衡,造成摇摇欲坠,歪歪倒倒的局面,而这种奇险的局面,而最精彩之处,在于破险,重新找回平衡。只有艺术的高手才敢于造险,也才有能力破险。八大的花鸟画绝大多数都是奇险的构图,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造险,而八大运用落款和印章来破险,巧妙地找到平衡,达到艺术的高超的境界。
担当的山水画也是造险和破险来达到高超的境界,在担当的山水画中有倒插的山峰,有自上而下的峰峦(仿佛是巨大的石笋),更多的是危石或危山,都有摇摇欲堕的感觉,甚至许多山石都是无根,仿佛漂荡在空中。历代的山水画可以说构图法则是金字塔式的的正立三角形,或者是多个小三角形组成一个最稳定的正立大三角形。而在担当的山水中虽然有常规的三角形,但更多的是倒立三角形,或是若干个倒立三角形组成不稳定的倒立的大三角形。担当敢于造险,也是最善于破险。他运用一些小景物如木桥、树木,房屋、小船、人物的点缀,使整个画面重新找到平衡点。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
甚至违反绘画的常理,在他们的绘画世界中,许多事物都是表现难以理喻的,非夷所思。如八大画的石头大多都是上大下小的危石,孤立地立于画中,从事理分析,这个石头无法立足,只能是一颗飘浮在太空的陨石。而所画的水鸟,不过是一颗似鸟形的石头罢了,无法想象还能飞。荷花仿佛也不是生长在水中,已经无法分清荷花的那部分在水上,那部分在水下。一团团的墨色不过代表荷叶的符号而已。担当的山水画已经没有山水最重要的皴法,他已经不屑刻画山石的立体感和质感。只有几条表示山石的外形的线,和表示明暗的几个苔点,笔墨简略到最少的程度。而山石的根多数据是尖的,而表现水边的土堤,按事理和水交界处就应当表现水平线,可是在担当的绘画里,都变成曲线,这此山石和土堤都不是在水上,也是仿佛飘浮太空的陨石,甚至画悬崖的树,全画成倒长的树。这在中国山水画中极为罕见的怪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担当和八大的大写意在风格是最相近的。而和石涛的小写意风格就有着较大差异,
而担当和八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也就存在于构图的造险和破险上。
担当在题画诗中说:“山僧爱山性所狎,草笔俨然峰倒插;峰头无雨走龙蛇,画中谁信有书法。”
书画同源,书法入画在写意画中已经体现出来,在简笔画中体现得最突出。所以古人的画家的书法没有差的,只有层次上差异,作为大画家的担当、八大、石涛的书法都是上乘的,而且各有特色,
担当擅长草书由于他长期临摹董其昌的字帖,早年即得其精髓。,他的书法虽然师法董其昌,但青于蓝,从笔力上比董其昌更胜一筹。晚年书法豪迈奔放,气势磅礴。尤其是狂草,用笔老辣,,笔走龙蛇,犹如天马行空。八大的书法博采众长,虽然师从二王、孙过庭等,但以篆入行草,独标一格,既有晋人风骨,唐人的法度,宋人的洒脱,八大的书法应当说是最具个性和特色的,是最有“禅意”的。石涛的书法基本是以隶书和行书,书法宗师颜真卿,兼采众家,以隶入行书是一大特色。
画家的书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单幅书法,是和画没有任何关系的独立书法艺术品;第二种是在书画合璧的册页中,册页中的书法也虽然是独立成篇,但已经是一书一画册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三种是在画中的落款,书法和画最密切结合的一种,甚至书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三位画家都十分喜爱作册页,但担当和八大都特别喜好一书一画的册页,书画合璧,相映成趣。画中落款三人各有特点,一般的说担当的落款较少,只有在大幅作品上有较长的诗文,写字都比较小。多数作品只有“担当”二字的穷款。在册画中甚至连“担当”的穷款都没有,只有印章。八大的落款是最精彩的,成为绘画构图的一部分,有相当多的画,若只有画构图就不完整,当落款补上才成为完整的画,这是中国画家中最突出的,也是绝无仅有的。石涛是最爱在画上落长款,甚至在一幅斗方上也题满了字,几乎一半字,一半画,而且字写得特大,把一幅画的空白处全写满了,甚至压在画在写字。虽然石涛的画和字都佳,但书画结合起来,效果却今人失望。石涛的许多画被字塞得今人窒息。如果说八大把书画结合达到最佳艺术效果,那么石涛却是用字把画境全破坏了,吴冠中评论说:“题跋的书法之线或由之组成之面闯进画面与画相共处时,或是起了纽带、辅助作用,或是趣了破坏作用,而大多数情况是起了破坏作用。”石涛在获得极高声望时,也有人批评人的画“纵横习气。”石涛的得失都是性格使然,他画的最生动之处,就是信手拈来,大胆落笔,笔墨纵横。但他失败之处也在过分草率,缺乏周密的思考、缺乏细心收拾,缺乏研究精神。八大和担当的寥寥数笔,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苦心经营,可能用大量时间都是在思考,而落笔可能在数分钟就完成了。连落款都是周密策划,苦心经营,达到最高的境界和最佳效果。
担当和八大把书法的笔法和修养融入了他们的绘画之中。所以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没有书法的功底,是无法进入中国画的殿堂,要学简笔画,那更是非份之想。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担当和八大的思想和艺术风格都是最接近的,是“禅画”领域中两座艺术高峰,也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章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发表于《云南文史》2007年第二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禅在白鹭间 - 哲理文章 - 心情日志大全-爱情美文欣赏-伤感文章随笔-QQ个性签名 _千纸鹤情感网
禅在白鹭间
作者: qw452652 作者QQ:
阅读:0次 评论:
赵朴初先生有曰:禅是一面镜,它洞彻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照亮人的心路。能够参透&生存华屋外,零落归丘山&的人,有了任何烦恼,也是能看得开的。即便身处艰难境地,也不觉苦,所谓&日日是好日,处处沐清风&。当你拥有一颗禅心,便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
曾读过台湾散文家林清玄的一首禅诗:&白鹭立雪,愚人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短短四句,貌似直白,却多隐意之美。凝炼处,享有沉思气;妙解读,需要颜色分。由&鹭&到&雪&比拟,是第一层面;由&雪&到&白&(意指洁净、清雅)的推演,则是第二层次。由鹭&雪&白的层层递进,以自然之笔引领心灵淡泊的审美意境出现,可谓妙机多多。在这里,高贵典雅的白鹭,确是&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禅的境界,在乎心澄虚明;而后,向心而觉、心随境化、心识境远。儿童有诸多想象力,故快活无忧;禅者有无限的心应力,故能排除外在的诱惑、沉迷,从内心修炼,得到快乐和宁静。有首偈语说得好:&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即第归。&只要心空,卸下赘物,你就是成佛作祖的高僧;倘若心不空,负累太多,即便日日诵经拜佛,也是个俗人。
江苏无锡南禅寺,很多有禅风古趣的人,都非常喜欢那里。游来游去,就是有一种寺外禅的意味,在空气中漂浮。杜牧诗&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定包含这个南禅寺吧。在这里,常常有临摹得很好的明清山水画来卖,上面题着&画中无禅,唯画通禅;将谓将谓,不然不然&的妙妙禅语。禅语因为在画面中,显得特别珍贵;于是,赝品中因有这多真味,却让不少人开始痴迷了。这种与禅意的独特拥抱,是心灵虚空的;不在乎外在物的古旧新作,只是把禅意、幻想和梦境&&做成一幕心灵的清凉水帘。此间,心中禅意芬芳,天上风轻云淡。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空不能空,随波逐流,心念不定;因为选择太多,欲望太杂,无从选择。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有定性之力,而生其心性之花。回视白鹭之美,是因它们的心是空净的。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白鹭又会悄然飞回。淡中求雅,才极富飘逸神韵。看白鹭伫立,收羽翼、伸缩颈,长腿轻松如梦,支撑着雪白身躯,俨然一位&雪衣公子立芳洲&。
人在红尘中,禅在白鹭间。人掸烦恼气,先懂白鹭白。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谓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