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尤瓦尔.赫拉利 同志人神合一

看人 | 尤瓦尔·赫拉利又来过一次中国了,你看清他的真面目了吗?
尤瓦尔·赫拉利又来过一次中国了,你看清他的真面目了吗?
既然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说话了:“《未来简史》是本好书!”那么,《未来简史》必须是本好书了吧。还有奥巴马,作为总统,讨厌他、把他骂得一文不值的人简直太多了,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厕身《未来简史》的拉拉队里:“奥巴马诚意推荐!”——嗨,你怎能不相信奥巴马的眼光?人好歹也是美国总统呢。
《人类简史》从以色列热起来,后在国际市场上爆款,赫拉利成名了,他接着写《未来简史》,提出人类正在进化成为“赛博格”(Cyborg):“我可不是指《终结者》里的史瓦辛格——远远比那个厉害,这是一个全新的生命概念。”
尤瓦尔·赫拉利与著作《人类简史》
赫拉利总是用冷静得可怕的口吻来吐出惊人之语。他,一个精瘦的、不吃肉蛋奶的严格素食者,每天坚持两小时的冥想,跟其他当红的“未来主义者”如凯文·凯利相比,少了一分生逢其时的自嗨,多了几缕旁观者的冷漠。赫拉利总说,不要说未来是好是坏,面对现实即可,而他眼中的现实则一直包含一些正在实现的、让人既兴奋又不寒而栗的愿景。身为历史学家,他的“今昔对比”总是出人意料,例如他在《未来简史》中说,一百年前在俄罗斯,沙皇用一百万贵族统治全国近两亿的人口,而如今,决定全世界六十亿人命运的核心阶层恐怕连一万人都不到,至于那掌握尖端科技的一小撮“研发人员”,其人数之少,两三个科技公司就能装得下。
人类欣然领受着技术进步的恩惠:“我们正与智能手机融为一体。很快它们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很快,我们就将凭着包围着我们的算法来做决定。无论何时,一旦遇到什么大难局,你去问谷歌就是了。”赫拉利一边说着这些,一边告诉我们他拒绝用智能手机:信息太多了,干扰太厉害。
这并非故作姿态,而是心口合一。赫拉利在书中指出,如今让我们惊叹的高水平AI,是“无意识智能”,能够比人类更快更好地执行很多现在由人来执行的任务,例如开车、治病、治安执勤、打仗,这些任务是基于“模式识别”,而“无意识的算法很快就能在这一点上超越人类”。不出意外,人们都乐于听他谈论未来社会会被AI取代的职业,因为这跟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但是,除了这类让人既紧张又激动的展望外,赫拉利更想强调的大趋势,恰恰让一般读者感到与自己无关,因而宁可忽略。这个趋势就是随着“科技抢走政治的所有风头”,世界将愈来愈演变成极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利益的格局,那极少数人可以优先越过“从智人到神人”的门槛,然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指引、限制、影响后来人的前进路径。只要笨重的民主政府无力干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人类愈无所不能,世界就愈脆弱不堪。
未来社会最好的消息是人类能够长生不死,最坏的消息则是——人类将极端害怕意外。这个论断,就像赫拉利的很多话一样,可以分解成两半,一半言之有据,另一半则是据此展开的逻辑联想。许多年前他就在文章中提出,凭着现在的科研水平,人类大有找到永生之术的希望,但它却很可能引起一场毁灭性的战争:试想,如果人类当真发明了永生药或是其他什么技术,它必定昂贵得令人发指,只有世界上的巨富才购买得起,而买不起的大众会产生怎样的集体反应,便不难想见了。
与其说《未来简史》之迷人之处在于赫拉利对“未来是怎样的”所作的有理有据的勾勒,不如说,他对这样一个未来的态度更值得重视。他挖苦那些可望永生的人:“他们只有不被炸弹炸碎、不被卡车从头到脚碾过去,才能长生不老,所以,他们很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焦虑的人。”
时光倒转半个世纪,人们谈及未来的时候,还是憧憬大于恐慌的。去年去世的未来学家、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著有《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相当于当年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书中的结构也是前一半回顾人类演化的历史,后一半展望未来,托夫勒看到了许多可能的社会变化:民主政制可能彻底失灵,大公司可能解体,童年时光大大缩水,生产者与消费者将会合二为一……不管看上去是希望还是危机,他的结论总是乐观的,他认为这带来无数变数的“第三次浪潮”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即使不知道后果如何,人们也该为躬逢这一划时代的巨变而庆幸。
虽然不无担忧,但托夫勒基本上还是认肯人类演化到现代这条路径的必然性的,至少不会刻意挑剔,唱“文明衰落论”。而赫拉利就不同了。《未来简史》如同《人类简史》,书中出现频率很大的一个词是“神话”。身为一个不信犹太教的犹太人,赫拉利十分看重宗教制造出神话来影响人类观念的力量。在他看来,那一小撮研发人员,其智力再发达,所做的事再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也都遵信一个初始神话,那就是令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落地”:
“牛顿的故事从此颠覆了(圣经中)知识树的神话。在伊甸园里,是由蛇来开场,引诱人类犯罪,而使上帝降怒于人。不管对蛇还是对神来说,亚当和夏娃都只是玩物。但在伍尔索普庄园,人类是唯一的主角。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研究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就此退场。……”
阿尔文·托夫勒与著作《第三次浪潮》
深刻影响了1980年代后期那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思维和眼光
看,这就是赫拉利的风格:他将近代科学的伟大起源判作“一闪念”的结果,一种观念(科学神话)将另一种观念(上帝神话)给挤了下去。没错,人都要跟机器融为一体了,人工智能都可以写文章画画作曲编舞了,这多么神奇!但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并无心让我们为此惊叹,相反,他釜底抽薪地指出,科学技术的历史源于人类“相信了一个神话”,即,我们不再指望上帝为我们打开天堂之门,“只要我们得到足够的知识,就能在地球上创造出天堂。”
换句话说,赫拉利认为科学与所谓的“迷信”只是两个并列的选择罢了。科学很厉害,但究根溯源,不过如此。
这种“不过如此”是他希望人们对我们所处身的剧变持有的态度,更是他的本色。上一次来中国参加活动,赫拉利便向围观的中国群众展示了他“不过如此”的一面:他病了,病得像个水土不服的外星人,刷新了一大帮围观群众头脑中对“当红名人”的认识。当然,没人敢轻易断定他有恙,因为大家都以为,一个断言“世界掌握在一小撮研发人员的手里”的人多半也是这秘密群体的一分子,轻易得不了头疼脑热。
一个人只要相信“意外”的力量,就能做到淡然。《人类简史》在从以色列往其他国家推广的时候,就是靠了“意外”:一家又一家出版商拒绝了它,最后是兰登书屋出版了英文版,后来,《人类简史》又“意外”在中国,这个有钱人的焦虑指数和没钱人的好奇心指数双双世界第一的国家获得了最大的市场。对赫拉利来说,这跟“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定律没什么关系,更不用说他还顶不喜欢抛头露脸,当一名国际知名人士。“我就喜欢一个坐在房间里,读书或者冥想”——你亲眼看着他说这话,你就不会怀疑他言不由衷。
就像曾断言农业社会根本就不是演化的必然,石器时代、靠采集为生的人类过得也挺幸福那样,赫拉利也断言,我们正在大踏步走进的那个“未来”并非人类的必然选择。这是他嘴硬,纯属一种变相的精神胜利法,但是,精神胜利其实也跟他所信的神话、所持有的信念有关。赫拉利很关心幸福学,他相信,人的幸福感,跟他不得不依赖的东西的数量成反比:依赖的东西越少,幸福感越强。我们离不开手机,每天非得收进一大堆我们本来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的信息和冷热知识,以后更是离不开机器人、机械臂……我们将越来越不幸福。
尤瓦尔·赫拉利在演讲
虽说《未来简史》的原书名里并无“未来”二字,你却得记住,在以色列犹太人所用的希伯来语里,“未来”一词就包含着“过去”。也就是说,赫拉利是从一个相信循环时间观的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的,所以,他才能将未来、过去、现在并置,将在演化道路上一骑绝尘的人类与被淘汰掉的其他智人并置,将科技为王与上帝崇拜并置,他才能够看到,生产组织方式的一次次演变,技术的一次次飞越,其目的和结果,“不过”是财富和权力集中到为数越来越少的人的手中。“这很危险,”他说,“我们得抓紧时间来避免其发生”,至于如何避免,或许他的下一本书会给出个人的思考——不是答案。
本文系原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访谈|尤瓦尔 赫拉利:人类对自己过分夸大
撰文、采访:陶小路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他在牛津学习中古历史(Medieval History),他的博士论文的主题是中世纪军人的回忆录。本来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大学教书的以色列历史学家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凭借 《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l History of Humankind)的出版引起全世界范围众多读者关注。原本研究领域十分专业且狭窄的赫拉利表示自己深受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 《枪炮、细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的启发,这本书让他学会思考“大问题”(ask biggest questions),而不是只陷在自己所研究领域的藩篱中不能抽身而出。
在不到五百页的篇幅里,赫拉利对我们这个物种的历史做了信息量丰富且可读性非常强的介绍。另外,这本书里所涉及的并不只有历史学知识,赫拉利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熔于一炉。在书中,赫拉利谈及农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讨论了人脑与计算机融合的可能,另外还讨论了幸福的真谛以及人生的意义。
尤为难得的是,赫拉利将这本涵盖了如此丰富内容的书籍写得十分通俗易懂。在书中,赫拉利用“火”、“八卦”、“农业”、“神话”、“金钱”、“科学”作为关键词串起了人类(Homo sapines)几万年的发展史。书中处处是“人类的语言围绕着八卦而进化”、“我们这个物种是凭借想象的能力以及讲故事的能力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的,金钱、民族、宗教、人权等等都是虚构出来的、让自己相信的故事”、“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其实比现代人的个人能力要更强,也更健康、幸福”、“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这些让人印象深刻、不无根据的金句。
人们抱怨科技难懂,满页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科学术语让他们止步不前;历史则往往让他们昏昏欲睡,充斥着战争日期、国王姓名的书籍让他们倒尽了胃口。然而人们其实希望了解自己,了解我们这个物种的历史,渴望知道我们将去往何方。这可以解释为何《人类简史》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它将重点放在了最重要的问题上,它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或许粗疏但却有意义的图景;它让读者对智人这个物种的来历有了简单的了解,也对未来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预测。这时,历史不再只是一系列枯燥的、与人们的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数字、事实,而成为了人们反思现代生活以及想象另一种可能的依据,成为了人们对未来生活进行想象的基础。
赫拉利的下一本书是关于未来的人类,无论其内容怎样,想必他会延续自己在《人类简史》中的风格:语言简练、概念新颖、图景广阔、视角多元。如他自己在访谈中所表示,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一个历史学家,决不会退缩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关注世界文明(无论是科技文明还是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不放弃让科技与人文两个阵营更多地对话、交流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学科分支细化到同一学科不同分支的研究者都很难理解彼此的时代,赫拉利仍然坚持要从宏观着眼、运用多学科的思路思考、追问“大问题”。我想,无论《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出的解释路径是否经得起时间的以及某些学科的考验和质疑(譬如哲学家对其谈及“真实”与“虚构”、“有用”与“无用”的概念的质疑)以及对人类的未来的预测是否准确,我们都可以从他的研究思路中获得确实的启发。
东方历史评论(以下简称“东”):长久以来,人们对自己在这个宇宙中的地位之独特理所当然,莎士比亚的名句:“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可以很好得概括这种心理。许多读者在读完你的书之后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个物种(Homo Sapiens)并不特殊。对于这些读者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我觉得人们作为个体就会对自己有过分夸大的看法,当他们去把自己当做一个物种来看时自然也免不了有过分夸大的看法,我们往往会认为我们人类的能力以及在这个世界的地位都是独特且卓越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的读者如果在看完《人类简史》以后能够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真实位置”有现实的了解,那么我会觉得我的书就发挥了它的作用。
真相不应该让我们感到灰心丧气,它应该让我们去认清现实,而不是耽于某些幻想中不可自拔,比如 那种认为人类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这样自大的幻想,这些幻想只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因为它们让我们对自己会有不切实际的认识。
东: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我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你书中的观点,但是信仰宗教者可能会比较难以接受这些观点,你和他们的对话是怎样的?他们会觉得你的书会是对他们的宗教信仰的威胁吗?另外,你是怎么看待宗教在这个科技时代的社会功能的?
尤瓦尔·赫拉利:如果考虑到我在书中称所有的宗教为“人类编造的故事”、“众多的神也是人类想象出来的”,那么它对于信仰宗教者而言的确是个威胁。事实上,某一个宗教的信仰者会认为其他宗教是人编造出来的。比如说,如果你去问一个犹太教信徒的人对伊斯兰教怎么看,他会告诉你伊斯兰教是人编造出来的故事;如果你问他对印度教怎么看,他还是会说那是人编造出来的。但是他不会认为犹太教是编造出来的,他会告诉你犹太教才是真理。所以说, 其实当人们谈到非自己信仰的宗教时会很容易接受它们是人类编造的故事,但是只要一谈到自己的宗教便立刻改换态度了。
如果你告诉他们:哦不,其实你的宗教和别人的宗教一样都是人类编造出来的。他们肯定会很不快,而且也肯定不会接受。但是我并不是第一个告诉他们这点的人。你现在去跟一个基督徒说他的信仰并不真实,他或者她并不会感到多么震惊。他们早就很熟悉这样的观点了,所以我的书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惊人之语。另外,我书中的内容和《圣经》或者其他宗教经典所讲述的内容在事实层面上肯定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知道人类有超强的能力去解读以及再解读某一件事情,所以一个宗教的信徒总是能够对宗教经典中的某些文字做出创造性的解读,从而让它和新的科技发现不矛盾。
许多世纪以来,宗教都发挥了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宗教其实并没有单一的本质。伊斯兰教或者印度教的本质并不存在。伊斯兰教也好,印度教也好,它们的信众对其的理解是怎样的,那么伊斯兰教或者印度教就是怎么样的。常常有人问:“伊斯兰教是暴力的宗教还是和平的宗教?”对于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依然是: 穆斯林怎么理解伊斯兰教,那么伊斯兰教就是什么样的。如果穆斯林认为伊斯兰教是个和平的宗教,那么它就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如果他们认为伊斯兰教是个暴力的宗教,那么它就是一个暴力的宗教。宗教是什么样的由其信众对它的理解所决定,除此之外,宗教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本质。如果你有了这种认识,那么不信仰宗教者也不必对宗教全盘否定。宗教当然可以是一种趋人向善的力量,它能够把人团结在一起,让人发展出一些优良的品质。
东:我知道你本科的专业是世界历史,之后研究的也一直都是历史,我想你也必定是一位人文主义者。汤因比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诗人、历史学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必须骄傲、直率地捍卫作为一项道德事业的人文学科”。你认为人文学科在这个科技时代应当扮演什么角色?
尤瓦尔·赫拉利:我认为 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人们应该不要再去恐惧科技。许多研究历史、文学、哲学的人们对新科技感到惶恐,他们不理解这些科技是什么,某些时候他们也并不想去理解。在他们看来,人文学科是与科技完全不同的领域,他们可以不用去了解这些新事物——计算机科学也好,基因科学也罢,自顾自地去搞自己的研究。我认为这种态度是非常错误的。
人文学科当然非常重要,但是 只有在人文学科和当前最重要的新事物有关联时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眼下最主要的新事物都是在技术方面,几百年前也许情况并非如此,但是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今天,世界上发生的最主要的事情都是从技术革新开始的,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还有基因科学。我当然不是说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应该成为基因科学家或者计算机科学家,这不是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应该去了解、熟悉譬如基因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的最新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我们在历史、哲学等领域的专长带进科技领域,从而对科技发展的方向产生影响。因为科技领域的从业者只是他们各自学科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人文学科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 即使他们有能力去创造出让人匪夷所思的科技,他们并不能理解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政治、社会层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他们缺乏这种能力。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在工程或者基因科学等领域才华横溢的人对社会、国家的运行方式了解得非常肤浅。
科学阵营和人文学科阵营两边的人缺乏交流乃至不交流,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所以我认为,如果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能对历史、哲学感兴趣当然很好,但是在新科技出现时、在新的科学上的突破发生时,去研究它们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毕竟还是哲学家们的职责。我不是说哲学家们应当去读技术性很强的文章——譬如一篇讲某种基因和另外一种基因的文章——这样的工作还是要给在基因科学有博士学位的人来做。我们这些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更应当感兴趣的是去理解基因科学在宏观意义上的视角是怎样的,未来它又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在这些方面取得深入的理解并不需要我们去读充满技术细节的文章。我们只需要对进化、对基因、对生物科技的潜力有基本的了解便足够了。
东:你在书里写到人类会在未来变得“无用”,我们都对这样的未来感到担忧。但是目前这个科技时代,有一些人已经被视为“无用”了,那就是许多学习人文学科的年轻人。如果说人文学科在这个时代依然非常重要,那么为何在许多国家这些学习历史、哲学、文学的年轻人会面临就业上的困难,人文学科的教育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尤瓦尔·赫拉利:我认为 在当今时代人文学科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有意义,因为许多之前只是理论性的问题的哲学、历史问题如今成为了实际操作的问题。如谷歌、苹果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需要哲学家的加入,因为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遇到艰深的哲学问题。
比如说,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一门名为“人工智能伦理学”的学科也相应地发展起来。我们可以以研制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几千年来,哲学家会围绕许多思想实验、伦理问题展开辩论,其中一个著名的伦理问题便是“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简单地说,这个问题讲的是:一辆电车在向某个方向行驶,如果它继续行驶,将有五个人被电车撞到,但是你可以扳动方向,让电车改变行驶方向,那样电车便只会撞到一个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哲学家们围绕着诸如此类的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些问题只是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在实际领域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当人们现在在设计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时就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了。人们可以通过程序上的设计让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做想让它做的事情。比如说,如果你坐在一辆自动驾驶的车里,这辆车很快会撞到五个人,但是如果它现在拐到一边,掉下悬崖,那么这五个人就能得救,但是你会没命。直到最近,这还只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即使你说在那样的情况下,你会选择牺牲自己来救那五个人,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没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自我牺牲。现在谷歌可以设计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上述情况发生时,这辆汽车会拐到一边,掉下悬崖。所以,现在许多有关伦理的问题突然变成了工程学问题。所以我认为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
我们还可以以隐私为例来谈,目前对于微软、苹果这样的公司而言,它们需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关于隐私的问题。但是工程师对于隐私这个问题并无研究,他们不了解“隐私”这个概念的历史是怎样的。所以如果某个年轻人在大学里深入研究了有关隐私的历史以及这个概念是怎样发展而来的,那么我想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有很光明的前途,他可以去比如谷歌这样的公司帮助谷歌的工程师在隐私这样的问题上贡献自己的专业见解。
我觉得目前这种局面还没有成真是因为许多人文领域的研究者并没有在研究与这个时代最相关的问题。他们没有去研究有关隐私这样的问题,而是在研究许多与这个时代相关性不强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够对当下的技术有比较好的理解的话,那么他们会知道人文学科的那些部分与这个时代联系最紧密。如果让我带一个历史学博士生,我会跟他或者她说: 去学隐私的历史。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比二战的历史、明朝的历史都要重要。另外一点,我会对埃里克·施密特、马克·扎克伯格说,“你们需要懂得隐私的历史的人为你们工作。你们需要拥有历史学、哲学或者文学博士的人,他们比你们的工程师更懂什么是隐私。”我认为,未来如果更多的人文学科的研究者能够去研究与这个时代联系更紧密的问题,那么科技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提供给他们。
东:所以你认为是因为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并不知道现在这个世界的需求,另外再加上他们感觉科技对他们的世界构成了威胁,而这种受到威胁的感觉让他们没有在去和科学家、工程师充分的交流,正是这样的原因才导致许多学习人文学科的年轻人变得“无用”吗?
尤瓦尔·赫拉利:我上面说的好像完全是人文领域的研究者的责任。其实两边的阵营对对方都很有敌意。工程师、电脑科学家会觉得历史学家、哲学家们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在浪费时间,他们会觉得历史学家、哲学家们所做的事情并没有实际意义。既然如此,为何要给他们钱呢?人文领域的研究者则会说:这些工程技术人员都是一些对文化、艺术一无所知之辈,他们只会到处捣乱、搞破坏。
两边阵营不应该处于敌对关系,因为大家都在探求真理,只不过探求真理的路径不同而已。其实两边应该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比他们认为的要多得多,他们彼此相互需要。
进行科学研究是非常花钱的,科学之所以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完全是因为政府和企业愿意将数以十亿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来。然而政府和企业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到科学研究中里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对未知感到好奇,而是因为它们相信这样做可以让它们获得更大的力量,实现一些它们一直想要实现的目标。问题来了,设置目标的人是谁?是科学吗?不是的,是人的思想观念让人们设置了这些目标。
我们的思想观念才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最终提供者,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够影响科学具体要去研究什么问题,并且能够对如何去利用科学发现的结果拥有最终发言权。
东:我知道你的新书写的是人类在未来要面临的种种挑战、危机,关于人类的未来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我最担心的是,虽然我们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大脑“更新换代”,但是我们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的心智(the mind)。我们越来越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了,也能越来越好地控制它们,但是我们并不理解我们的心智。 心智与大脑并不是一回事,二者的区别很大;心智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可是我们现在却在忽视它。
我担心到最后我们虽然可以获得操控一切的能力,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要用这些能力来干什么。这样的一个前景会是灾难性的,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对整个地球而言都是灾难性的。
点击下方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聂绀弩|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性学大师| 时间||||4338| 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 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 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 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罗志田|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 榜单|2015年度历史书|2014年度历史书|2015最受欢迎文章|
阅读原文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人类简史(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同名书籍)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同名书籍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同名书籍)
《人类简史》是2014年1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以色列]。[1]
该书在2012年以出版,然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所瞩目,而且引起了一般公众的广泛兴趣。
人类简史图书简介
年轻作家代表作 。
人类简史内容简介
《》是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
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人类简史作者介绍
,1976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编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1]
人类简史章节目录
推荐序 高毅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1.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
3.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4.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5. 史上最大骗局
6. 盖起金字塔
7. 记忆过载
8. 历史从无正义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9. 历史的方向
10. 金钱的味道
11. 帝国的愿景
12. 宗教的法则
13. 成功的秘密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14. 发现自己的无知
15.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16. 资本主义教条
17. 工业的巨轮
18. 一场永远的革命
19.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20. 智人末日
后记: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