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国庆主题 写指南语言领域目标,艺术领域的游戏两个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57&&&&更新时间:&&&&
&&&热&&&&&★★★
【字体: 】
社会领域活动案例
小班社会活动:人人夸我有礼貌
丹阳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姚仲华&&&&&
活动背景:
文明礼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园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文明社会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行为准则。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把当前的幼儿培养成21世纪的主人,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要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的孩子还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特别是当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孩子不文明的语言脱口而出。为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进行交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我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这节社会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表演等活动中,学会并正确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2.重点理解和掌握“请”这个礼貌用语的用法。
3.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以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为荣。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好情景表演:去兔妈妈家做客。
2.录象片段、动画课件。
3.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请来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请我们小朋友好好看看,有哪些小动物?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内容大意:小花猫、小熊、小老虎、小狗到兔妈妈家做客,兔妈妈请小动物吃各自喜欢的食物。小花猫、小熊、小狗都特别的有礼貌:进门之前轻轻的敲门、主动向主人问好、当主人给食物时说谢谢、离开之前向主人道别。只有小老虎到兔妈妈家做客,一点都没有礼貌:使劲地敲门、不向主人问好、离开时不跟主人道别。小动物们和兔妈妈都不喜欢小老虎。
小花猫轻轻地敲门,兔妈妈问:是谁呀?小花猫说:是我。兔妈妈开门:请进!(重点突出请)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把小花猫引到桌子前说:请坐。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说:小花猫,我请你吃小鱼,小花猫接过鱼说:谢谢。
下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场。中间穿插小狗把小花猫的鱼碰翻了,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场,要突出它不讲礼貌。
(幼儿全神贯注地观看情景表演,看到小老虎出场不讲礼貌时哈哈大笑)
师:有哪些小动物给兔妈妈过生日?
幼1:有小猫。
幼2:有小狗……
幼3:有小猫、有小狗、还有老虎、小熊。
师:你觉得哪些小动物有礼貌?
幼1:小猫有礼貌。
幼2:小狗有礼貌。
幼3:小熊有礼貌。
幼4:兔妈妈有礼貌。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那么它们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幼1:兔妈妈说了请进、请坐、请吃东西。
幼2:小动物说了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这里教师可以采取集体表演和个别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表演部分内容)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看到小老虎出场时都笑了,你们为什么要笑呢?
幼1:因为小老虎敲门的声音很重。
幼2:兔妈妈给东西它吃的时候,不说谢谢。
幼3:它走的时候不说再见。
师:那么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幼1:我们喜欢小猫。
幼2:我们还喜欢小狗……因为它们有礼貌。
[评析:情景表演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看的节目,教师和幼儿同台表演,拉近了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了孩子内在的情感。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形象,在视觉上让幼儿辨别了是非。]
二、联系生活、重点练习“请”字。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小花猫、小熊、小狗,因为它们有礼貌,姚老师也很喜欢它们,特别是兔妈妈真有礼貌,对每个孩子都说了一个“请”字,我们小朋友有没有说过“请”字啊,
幼齐:说过。
师:你什么时候对谁说过?
幼1:妈妈下班了,我请妈妈坐下,请妈妈喝水。
幼2:客人到我家来,我请客人坐下。
师: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要说到“请”字,我们来看一看电视里的人是怎么说的?
(幼儿津津有味地边看边和旁边的幼儿交流……)
幼1:小朋友请大姐姐帮忙扣纽扣。
幼2:老师请小朋友帮忙递东西。
幼3:小朋友请老师喝茶。
幼4:小朋友请老师夹发夹。
师:录像里的小朋友都会用“请”,看!老师这儿有一本书,你们想看吗?
幼齐:想。
师:那么怎样对我说呢?
幼:老师,请你把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师:好的。
幼: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
(请孩子上来和老师表演。)
[评析: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配以生活中的录像片段,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掌握了“请”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师不失时机,及时利用向教师“借书”这一活动情节,更加巩固了幼儿对“请”字的理解和运用。]
三、实践体验、指导行为。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今天学会了很多的礼貌用语,可是电视里还有一些小朋友不会用,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幼齐:好。
(幼儿观看录像1)
1)借榔头。
东东借榔头,对陈爷爷说“哎,榔头在哪里?”陈爷爷不理他。
师:陈爷爷为什么不愿意借给东东?
幼1:因为东东没有礼貌。
幼2:东东不会说有礼貌的话。
幼3:东东看见陈爷爷,不叫爷爷。
师:小朋友快点教教东东应该怎么说?
幼:东东,你应该这样说:陈爷爷,请你借一把榔头给我,好吗?(请该小朋友上来对着电视里的东东说。)
师:东东听了大家的话,真的这样说了,看看这次他借到锤子了吗?
幼齐:借到了。
(观看东东借到榔头的录像。)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录象,幼儿观看录象2
2)玩游戏。
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丁丁不小心撞了晨晨一下,晨晨哭了,丁丁心里其实也很难过,但不知道说什么好。
师:我们也来帮帮丁丁,谁愿意教丁丁?
幼儿抢着说:我愿意。
(请一幼儿上来对着电视里的丁丁说)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不仅自己学会了说礼貌用语,还会教别人学礼貌用语,真能干!姚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个蓝猫的礼貌歌。
(一边观看动画课件一边齐唱《礼貌歌》)
小宝宝,有礼貌,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学把手招……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想办法”、“帮帮他”的形式,创造机会,让幼儿上来教一教电视里的小朋友怎样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使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相互教育,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内在的情感体验。]
四、结伴表演、深化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大人都很讲礼貌,姚老师把他们拍成了照片,请小朋友下位去看一看,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他们说的是什么礼貌用语?
(幼儿自由下位,和同伴结伴讲述、表演)
幼儿1和幼儿2在商量、表演。
幼儿1:(用手指着自己)我来做老师。
幼儿2:那我做小朋友。
幼儿1:(对幼儿2鞠躬)老师,您早!
幼儿2:(对幼儿1鞠躬)小朋友早!
幼儿3和幼儿4看着图片内容表演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
幼儿3:我踩了你的脚,对不起。
幼儿4:没关系。
[评析: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自我活动的空间、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各抒己见、与同伴合作表演,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合作表演时不仅增强了同伴的感情交流,更让幼儿体验到了德育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反思:
1、文明礼貌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应该发自幼儿内心的,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2、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情景表演,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模仿中学习。3、德育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讨论一些孩子的真实想法,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活动形式,组织幼儿合作、交流、感悟,孩子们在主动自觉有意义的情感体验与建构活动中,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体会到文明礼貌语言的魅力,建构了幼儿的精神文明世界,形成了生活智慧,使孩子不断地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解走向实践,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创造生活。4、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幼儿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幼儿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幼儿在活动中发言、表演,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有的并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幼儿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思品活动最讲究的是随机教育、个别教育、即兴教育,光要靠一堂课就想让孩子养成一个什么好习惯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教育,真正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处处皆育人”。
活动点评:
&& 本活动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德育活动教育案例。通过兴趣盎然的情景表演,联系生活的录象片断展示练习“请”,以及采集孩子们常出现的一些现象让幼儿讨论、评议,使他们明辨了是非,进一步理解和学会了运用礼貌用语。特别是老师巧妙地利用孩子善良的天性,通过让他们帮助其他小朋友改掉缺点的方法,更加激发了孩子运用礼貌用语的欲望。最后通过演一演、说一说的形式达到巩固、导行的作用。应该说,这个活动将“认知、评议、导行”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点评人丹阳市实小学幼儿园& 袁玉清)
大班社会活动:笑一个吧
江苏科技大学幼儿园&& 姚 群&& 吴 纯
活动背景:
&& 在我们对幼儿进行社会活动教育时,我们不仅要使幼儿逐渐具有正确、积极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活动中实践、锻炼,把相应的观念、认识、情感变为行动,尤其能在以后相应的情景中自觉产生出适宜的社会行为。只有在实际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幼儿才能进行社会知识经验、行为规则的具体学习的实践,并将与规范和自己行为有关的社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通过实践逐渐养成习惯,内化成为一种品质。由于幼儿通常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和创造这种机会,他们受环境和活动条件本身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创编了一个具有较典型意义的小故事《气气城的故事》,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将幼儿带入一个问题情境,再试图让幼儿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运用讨论,分析,帮助故事中的人物修正错误的行为态度,获得正确的体验,从而懂得运用正确的行为态度,逐步内化为一种品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活动的主要线索为:
活动目标:
1.懂得热情、友好的态度能让交往双方得到愉快的心情,产生用积极的态度与人交往的愿望。
2.使幼儿知道笑是一种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
3.鼓励幼儿独立作出判断、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经验准备:
①组织调查活动:“快乐”与“生气”。
②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笑一个吧”。
2.物质准备:
①事先布置好的场景“气气城”,可以翻转、改变表情的“气气城居民”、情景表演:“气气城的故事”
②教学用具:“选择牌”、统计及纪录表格、区域活动表演道具等。
一、音乐游戏“笑一个吧”,引出活动主题
师:你们喜欢笑吗?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注: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谁也不笑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二、进入活动情景,欣赏情景表演,并结合故事情节开展讨论
1、观看情景表演“气气城的故事”。
师:我们来到的地方叫“气气城”,(带孩子进入活动区域并请他们入座)住在这里的人成天不笑,都气哼哼的,就连他们的名字也和我们起得不一样。有一个小朋友叫“不高兴”、货车司机叫“爱撅嘴”、清洁工叫“没心情”、就连交通警察都起了一个叫“烦着呐”的怪名字。有一天,他们中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请看――(幼儿在教师旁白中观看情景表演)
2、结合统计图表回顾故事情节,统计幼儿的意见。
注:出示画有人物、表情、对话内容的统计图表,组织小朋友一边回忆故事,一边将内容对应在相应的统计表中。
师:看完了刚才的表演,谁来说说“气气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高兴”想跟谁一起玩?他是怎么跟那个小朋友说的?你能表演一下吗?幼儿表演:“喂,给我玩玩!”(注:鼓励用故事中的语言和语气。)
――当货车司机“爱撅嘴”请求他帮助的时候,他又说了什么?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幼儿表演:“哼,没时间”
――“爱撅嘴”是怎样请求别人帮助的?你能表演一下吗?幼儿表演:“喂,过来过来抬一下。”
――当清洁工“没心情”请他让路的时候,“爱撅嘴”又是怎样说的呢?你来表演一下好吗?幼儿表演:“不让不让,就是不让。”
――“爱撅嘴”向警察“烦着呐”问路,“烦着呐”怎么回答他的?请你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幼儿表演:“烦死了,烦死了,问别人去。”
师:“气气城”的居民们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脸上有一个共同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看到这样的表情后心情怎样?请你们用颜色表示。
(注:此处设计设计用颜色表示心情是培养幼儿用多维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你喜欢这样的表情吗?你愿意与这样说话的人做朋友吗?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请幼儿与身边的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用选择“是”、“否”的方法,来统计一下小朋友的意见吧,请你用打勾的牌子表示“愿意”,用打叉的牌子表示“不愿意”。请举牌。
师:我们请“愿意”和“不愿意”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自己的理由。
三、分组讨论,帮助故事中的人物修正行为态度,根据幼儿重新设计的情节再次进行表演。
分组互动活动导语
“气气城”的居民:你们的意见我们都知道了,其实,我们也不喜欢总是这样生活,可是,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情况呢?
师:这个问题,要小朋友来帮助你们了。(“气气城”居民走进幼儿中间,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气气城”的居民改名字,并将幼儿重新设计的情节记录下来贴到统计表格之中)
师:你们从小朋友那里学到了什么呀?
“气气城”的居民:可多啦。比如:要热情地对待别人,请求帮助要说“请”、接受帮助要说“谢谢”,这样,别人和自己的心里都会高兴起来,生活中也就充满快乐了。
师:是啊,笑是一种很美的表情,它能让别人更加喜欢你;笑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你拥有它以后,你就会拥有数不清的好朋友。不信,看小朋友用自己设计的情节再表演一次,这一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幼儿选择故事表演并为“气气城”改名字。
师:我们现在也来做气气城的居民,我们遇到刚刚的情况会怎样做呢?让我们行动告诉气气城的居民吧。(幼儿协商分组分角色表演,体验助人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结果吗?现在这里再叫“气气城”还合适吗?我们为它改个名字吧。
幼:我们叫它“笑笑城”、“快乐城”、“开心城”……
师:让我们把“笑”和“快乐”传播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注:幼儿走进“气气城”和“气气城”的居民们一起再次表演音乐游戏“笑一个吧”结束活动。
对社会领域中“情景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尝试
1。“情景教学”对社会教育领域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人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生活,社会教育也同样离不开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因此,借助“情景教学”的模式,可以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真正走进幼儿的视野、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立足于“社会即生活”这样的教育观念,为我们的实践过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们对“情景”式社会教育活动开展了不懈的探索与尝试。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较好地实现了预期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更深的感受到“生活情景”在社会教育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2、赋“情景表演”以新的意义与内容。
“情景表演”是“情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随着问题的提出,谈论活动的展开,“情景表演”也就完成了它自身的使命。对整个教育活动过程而言,它似乎只是一个类似“电脑课件”或“韵律活动”的新奇的或新颖的导入部分,在引发了孩子们对主题的关注后,就淡出了他们的视线。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具有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针对“社会领域中,如何更加深入地挖掘‘情景教学’所潜在的资源,实现让幼儿真正融入情景、与情景相互动的目的”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在“笑一个吧”活动中,首先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气气城”的情景,由两位教师分别通过不同的道具服装担任“气气城”里四个居民角色。并根据幼儿的喜好,设计了“卡通化”的情节、人物和表演方式,及既简练概括又贴近生活的旁白语言。使情景表演“气气城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作为观众的幼儿的视线。接着,“气气城居民”来到幼儿讨论区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使幼儿不知不觉的被带入了特定的情景,在问答中与角色自由讨论刚才的话题。此时,幼儿忘记了自己在“上”的“课”,忘记了自己是“接受教育”的“观众”身份,兴致勃勃的为“不高兴”、“爱撅嘴”们示范起了正确的做法。最后,幼儿在“气气城”里表演起了由他们自己改编的故事,原先的“气气城居民”退到观众席欣赏,角色的互换使幼儿从对情景活动的观看和感受者变成情景活动发展与创造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情景教育”最大化的功能。
3、引导幼儿将其在特定情景中学到的认知、行为迁移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去。
& “情景”来源于生活,还应当回到生活中去。社会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幼儿通常不会主动地将其在某一教育活动或情境中学得的认知、行为推广,迁移到其它相应场合。而我们行为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境等条件下,都能表现出同类的行为,而非仅局限于特定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将行为扩大、迁移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使之对在其他场合、情境中也能迁移自己的经验。这个活动只是拉开了培养幼儿积极态度的一个序幕,
我们还将在幼儿中间组织了“找个理由让你笑”等活动,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在生活中进行推广和迁移。
“笑一个吧”轻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本次活动。音乐与游戏的适时介入,可以有效地调节活动的节奏、气氛。在“笑一个吧”活动中,我们将经过改编的音乐游戏“笑一个吧”设计到开始和结束部分,使它在不同的环节中实现着不同的功能。从开始引出故事的歌唱活动到结束时升华主题的与“气气城居民”共舞,不仅烘托出“笑是一种很美的表情,它能让别人更加喜欢你;笑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你拥有它以后,你就会拥有数不清的好朋友。”更有点明主题的作用。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为幼儿营造有较典型意义的生活化,游戏化的场景,让幼儿始终置身于“气气城”中,身临其境的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修正错误行为态度,获得正确的体验。教学方法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指导方式的转变,活动中教师走到了幕后,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如让孩子有多种表达意见的方式:集体交流、小组讨论、个别发表意见等,举牌统计“是、否”意见的做法,又给幼儿表达自己不同意见提供了多种表达手段。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还表现教师引导孩子纠错的态度上,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努力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指责别人。值得注意的是想他人所想,急他所急,关心他人互帮互助这个人人都的道理要走出故事世界,走向幼儿的现实生活,使情感不断迁移才能逐步内化为一种品质。
(点评人:镇江京口区教研室 &李 莉)
大班社会活动:秋 游 计 划 书
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 & 王海英&& 周萍
活动背景:
教育过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线性过程,其中存在着多重选择。生活中,我们应该是孩子心中的“大伙伴”。此次活动正源于生活。
一天早晨,蔡子蕃小朋友带来了一张照片:“老师,我去上海野生动物园玩的,那里有许多小动物,他们相亲相爱,真有趣。”他的话引来了许多孩子“我和爸爸妈妈去过南京海底世界的,还看了海豚表演呢!” “我去了镇江二十一世纪乐园!”“我去了城北公园,那里有好多人在钓鱼,一些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游戏,还有一对叔叔阿姨在拍结婚照片。” “我以前去苏州乐园玩过的,那里的房子象童话王国里的一样,可漂亮了。我和我爸爸妈妈还拍了许多照片留在家里呢!”他们的讨论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加入……
我不动声色地听着孩子们眉飞色舞地尽情畅谈旅游的快乐,觉得他们真太可爱了,不忍心打断他们,心里想着这是极好的采撷随机教育资源的机会。等到高潮过去,我笑咪咪地走过去:“孩子们,你们真幸福,出去游玩的时候,你们都能做好小主人吗?”一句话炸开了锅,“我帮妈妈拿包” “我去超市帮妈妈选购要带的东西” “我还自己整理自己的小旅行包”……
孩子们又一次掀起讨论的高潮。我想起以前秋游的时候,许多孩子都是家长提着整齐的“行李”包千叮咛万嘱咐地把孩子们送上车的。问了许多孩子,包里装的什么,许多小朋友都是三个字“不知道”或者说“我还没看呢!”一件本该由孩子来自主解决的事情让“勤劳”的家长们给包办代替了。我想,成人的这种悉心照顾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和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准备出游的物品这本身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师要面向孩子,以一个孩子的眼光从孩子感兴趣的主题中选择教育资源,结合本月的保教工作计划,我想何不借此次幼儿园秋游的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共同体验一下秋游活动的全过程,利用生活中(自然、社会、家庭等)的资源,让幼儿跨越幼儿园的围墙,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在成人的指导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已有经验,运用绘画方式大胆表现制定好自己的秋游计划书。
2.乐意与同伴相互了解秋游计划,大胆交流。
3.幼儿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在自主活动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册空白的秋游计划书(外加封面)。  2。幼儿有一定的出游经验。  3。制作精美的课件。
4.邀请部分嘉宾参与。
5.延伸区域活动材料准备:①小小统计员(多张小统计表);②角色游戏:旅游超市(布置超市游戏材料);③我做小导游(展牌环境布置,各类小小纪念品、导游用的喇叭、小旗帜、帽子)介绍扬中及著名景点;④小小设计师(设计的各类材料:各色铅画纸或彩纸、油画棒,某些景点的门票);⑤整理我的包(买好后可以整理,也可以直接整理,准备几个旅行包,各类物品)。活动过程: & 一、谈话发布秋游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师:快乐的国庆节过去了,小朋友都到哪些地方玩了呢?(幼回答)
2、课件展示:笛笛。
师:谁来了?(汽车来了)。
师:汽车要带我们去哪里呢?(课件演示)这是什么地方?你认识吗?今天园长奶奶想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仔细听!(小朋友们,秋天到了,下周我们将带小朋友们坐上汽车到国土公园去秋游,我们要在那儿玩一天,你们可要做好准备呀!)
师:太好了,我们可以走出幼儿园,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二、自主探究,研讨交流,制作计划书。:
老师:小朋友,快帮老师想一想,我们要带哪些东西去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姚诗琪:要带吃的去,不然肚子会饿。
赵馨怡:带的东西要方便,我家有面包、饼干,还有薯片和蛋黄派。
刘烨初:口干了,我们还要喝水,可以带饮料去。
徐佳伟:可以带牛奶、雪碧、橙汁,好多好多。
奚柏凯:要带帽子,天热了可以遮太阳。
杨传庆:要带录音机,我们可以唱歌。
王誉融:还要带个望远镜(老师问:“为什么”),这样才能看到国土公园那边江面上的大轮船,还可以看到江对面的城市。(想得很好,老师及时表扬了他)
刘烨初:要带垃圾带,装我们吃剩下的垃圾。
王& 莹:我要带一些胡萝卜去。(许多小朋友“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老师及时追问:“为什么?”,没有想到一向内敛的王莹回答得很自豪:“我要带去送给那儿的小兔子吃!”,老师及时表示赞许:“你真是个爱护小动物的孩子!”)
李博睿:我想带个雷达去,这样就知道天气情况了。(真出乎我的意料)
老师:你想得很好,其实,要知道天气预报方法很多(立即有孩子插嘴:“用手机上网查”,“打114”),带雷达可能不太现实,我们小朋友家都没有,等以后科学技术先进了,雷达也小巧玲珑,象手机一样每家都有就好了。……
孩子们越想越激动,什么照相机、雷达、奥特曼、滑板车、钓鱼杆等等,五花八门,一会儿就说了很多。
老师:大家想得很好,可是这么多东西我们一下子记不住怎么办呢?
马上就要孩子插嘴,有的说“画下来!”有的说“写下来!记下来!”
老师及时追问:怎么记?
师:老师去秋游的时候想带报纸,该怎么画呢?(幼儿回答)
  师:老师还想带两瓶牛奶,怎么写下来呢?(幼儿回答)
【这些问题在师生、生生的讨论中自然生成,教师没有直接提出,而是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在教师巧妙地引导下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也没有给予直接的答复,而是再次把问题的“绣球”抛给了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张睿:可以把要带的吃的画在一张纸上,把喝的画在一张纸上,再把玩的、用的也画在另外的纸上。
我立即引导:对,想得真棒,这样分类记很清楚。老师想要带饼干,你应该画在哪一类,怎么画?
奚柏凯:画在吃的一起,可以画圆形饼干(话音刚定,就有人插嘴:“还好画正方形、字母形的呢!”),还可以点一些小点,表示饼干上的小孔!
徐晨煜:还可以在饼干边加点花边,表示奶油饼干。(真棒!)
我问:如果老师要带两瓶牛奶怎么办?
姚诗琪:画上长方形的瓶子和斜在瓶身上的吸管。
肖啸天:还要在上面画上牛,才知道是牛奶呢!(老师伸手暗示有两瓶)
刘烨初:在牛奶旁边写上数字“2”表示两瓶!(老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肖啸天:也可以直接画两瓶。……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没有简单直接地教给孩子具体的表现方法,而是积极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将这些知识经验进行迁移,正如《从理念到行为――纲要行动指南》中所说,试图让孩子得到更多的与“符号”、与已有经验、与周围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支持孩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给予孩子更多的表现空间。接着,老师又让孩子们讨论了望远镜、照相机、钓鱼杆等的记录方法,孩子们非常踊跃积极。于是,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纸笔,让孩子开始记录,孩子们边说边记,可开心了,有的分组进行,有的独立完成,不一会儿,孩子们的记录出来了,教师又随机布置了“秋游计划书专栏”,让孩子自主交流秋游计划书。真是精彩纷呈,刘烨初小朋友画了一个带有撕口的薯片,说:“这样带去很方便,就不要带剪刀了。”陈芋汁小朋友画了许多鱼饵,说:“这是带去给小金鱼吃的!”教师对孩子的计划书给予了肯定和赞许,对和小朋友一起对部分不足的孩子提出了修改意见。】
三、结束与延伸活动:区域游戏,及时指导。
1、师:大家觉得去秋游带的东西可真多,可是哪些东西才是最最需要的也是最最合适的呢?下次秋游回来后我们再根据计划书对照一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活动区先去感受一下吧!
①你可以选择在小统计表上写下计划书所需各类物品的数量。下次秋游结束后小朋友要对照自己的计划书,看看小背包中还剩多少东西,并在计划书上将秋游中用到的、吃完的东西打个勾,剩下的东西则不做标记。
②你也可以去那边的“旅游超市”,按照自己的计划书购买相应的秋游物品。
③你可以去做小小设计师,设计旅游景点的门票。
④你也可以去整理自己的旅行包。
⑤还欢迎你做小导游,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和美丽的家乡。
2、幼儿游戏,活动自然结束。
【后记:接下来的几天,老师在班上开展了秋游总动员区域游戏活动。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制定的秋游计划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秋游结束后大家对照计划书上所列物品是否适用与方便在兴奋的狂欢中进行了交流,还布置了相应的秋游活动主题展示区域,孩子们真是受益匪浅。】
活动反思:
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孩子们在一起徜徉在《秋游计划书》活动的愉悦之中,孩子纯真稚嫩的问候和震撼心灵的创意,悉心品味其中的细节,感觉孩子真的是太伟大了,我爱他们!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后的最大感受是我抓住了季节的尾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秋游的兴奋,并在激发孩子回忆和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做了一回生活的小主人。看着一份份透着稚嫩些须还有些不太成熟的秋游计划书,我分明看到了每一个小生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事情,他们想得那么奇特,他们做得那么细心,他们说得那么欢畅,他们就是聪明的小精灵,他们就是上苍的小天使!
生态学理论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幼儿园“生态式”师生关系就是追求一种民主平等下的良性循环、一种师生间的默契与配合,一种师生互长的和谐艺术。这就要求教师俯下身来,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琢磨孩子的世界,去窥探孩子的心灵,并用最有利的、最恰当的方式去浸润、去点拨、去挖掘、去提升,做孩子真正的“大朋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众观当前的幼儿教育,社会领域的活动开展可谓是当前幼教的一个难题,主要症结在于:①社会领域的题材有一部分离幼儿的生活实际较远,诸如“京剧脸谱”“黄梅戏”等等,特别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莫衷一是;②社会领域的题材偏向于幼儿情感、社会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比较抽象,比较陌生,比较难以把握和付诸实践;③社会领域目前可供教师参考或直接使用的直观教育辅助措施不足,如挂图、课件等;④教师在执教社会领域活动时不易体现孩子主体性的发挥。其实,很多社会活动内容涵盖了广阔的空间,可以结合和利用的素材非常多,而且我们把社会内容融入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只要善于利用,善于创新,一定会为孩子提供更为自主的发展平台。为此,我结合季节特征,抓住孩子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精心组织这节以社会为主的综合活动,旨在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究社会领域的教学方法,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人,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为我多出谋划策,共创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美好的明天。
此次活动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融声、色、形、文字、动画等为一体,以“发布秋游信息”的直接任务式导入方法引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以提高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整个活动让孩子多想、多说、多动,让孩子永远保持在新鲜感中。活动前我还布置了相应的环境,对活动室的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布置,围绕“秋游总动员”这个主题展开,让孩子沉浸在美好的回味和憧憬秋游的喜悦中,主要有“我去过的地方”、“可爱的家乡――扬中”、“美丽的祖国”以及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如“旅游超市”、“我做小导游”、“小小设计师”、“小小统计员”“整理我的包”等等。教师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特别是形成热烈的交流讨论的“生态式”氛围,让孩子民主、平等、和谐地互相探究,互相研讨,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为了丰富本次的活动,我还特地组织孩子到附近科技广场、尊师广场去秋游,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通过交流激发孩子联系已有的秋游经验,从而不断产生新的生成内容,使整个活动生机勃勃。本次活动在四个地方产生讨论的高潮,一是“秋游时应该带哪些东西呢?”,让孩子在回忆中不断产生碰撞的火花;二是“我们怎么记下来呢?”;三是小组、大组交流自己的秋游计划书时;四是区域活动中。我安排了丰富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孩子大胆参与,大胆交流,大胆创造,让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得到自主发展。同时,让孩子结合已有经验将自己需要带的东西通过用各种表示方法画下来,既启发孩子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技巧,又鼓励孩子力争把自己的计划书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通过交流,以及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活动,在主体创造性的活动中建构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创造力。
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忽视了教育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孩子。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使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秋游活动组织的整个过程,让孩子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感悟成长的经历,找到学习的乐趣,给这次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师生共同布置图片展和游戏区域的创设为本次活动的拓展增添了余韵,让孩子们在开放性的探究环境中认识社会,感知世界。整个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孩子的合作者,俨然一个大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回味,一起碰撞,一起游戏,一起徜徉在秋游带来的甜蜜与温馨、幸福与欢乐之中!
活动点评:结合《纲要》要求,本次活动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活动环境开放、多元。执教者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布置了主题区域,并充分利用,拓展幼儿学习空间。二是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贴切。执教者抓住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准确定位活动目标,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乐,内容易于幼儿理解,能让每个孩子根据己有经验展开想象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三是活动过程自主、和谐。活动中教师不包办代替,不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孩子的结论。如教师适时的追问为孩子拓展了思路,允许小朋友合作创作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四是活动组织生动、活泼。老师始终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和小朋友一起思考,引导孩子大胆发现,大胆交往,大胆表现,教师的每一个表情、动作能吸引每个孩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一活动有效地拓展了课程资源,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探究,孩子自主学习,真正让孩子在活动交流中、在个性创作中品尝到做小主人的快乐。活动体现了新纲要精神,有一定的新颖性,后续活动的开展更为整个秋游活动添上了完美的一笔。希望能更多地挖掘题材,不断总结,更尽善尽美,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点评人:扬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教研员 吴咏红)
中班社会活动: 有趣的社区标志
镇江市大地幼稚园&& 张璐
辈出 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用处也是非常之大。孩子对标志的兴趣也非常的浓厚,但大多的孩子只局限于交通标志,其实当我们切实走进社区的时候发现社区中的标志无处不在,这体现着一种素质的提高,社会整体意识的进步。而社会活动让孩子懂得孩子虽小,但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应该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活动目标:
1.认识社区中常见的符号标记,了解符号的意义。
2.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3.乐意尝试自己或与同伴制作各类标记,体验创作、合作的快乐。
4.激发孩子遵守规则,创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社区标志DV
2.各类标志符号
3.走与禁走标志
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与禁走”。
1。听老师口令,做出各种相应动作。
2.出示“走”与“禁走”的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规则:老师出示走与禁走标志牌,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当老师出示禁止类标志时,幼儿应立即终止动作。
3.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做什么动作的?”
引导幼儿说出标志牌一目了然,很形象。重点讲解“禁止”标志的外形特征及意义。
二、幼儿讲述各种常见的标志,大致标志的存在与意义。
1.与幼儿共同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幼儿(1):厕所有标志,男厕所是穿裤子的、女厕所是穿裙子的;还有的是烟斗和高跟皮鞋。
幼儿(2):肯德基的标志是KFC,卖当劳的标志是大大的M。
幼儿(3):还有一个圆上面一个拐弯的箭头上有一个斜线,是不许拐弯。
2.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特点:一般的标志都很明显,比较多的用三角形、圆形,为引起大家的注意,颜色多用红、黄、黑。
3.让幼儿讲述没有标志和有标志的不同之处。
幼儿(1)没有标志,警察叔叔可要忙死了,路上一定会堵车,上幼儿园就会迟到的。
幼儿(2)有了标志,生活会很方便,能很快找到要去的地方。
三、欣赏社区DV,借助观察、教师讲解、猜测、讨论帮助幼儿理解社区符号的意义。
“标志有那么多的好处,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们。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小区也有许多的标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欣赏社区DV,教师讲解。
2.孩子取出认识的标志给同伴讲解。
四、幼儿创作自己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制作各类标志。
刚刚拿到《有趣的社区标志》这个课题的时候,作为老师在脑海中显现的标志并不是太多,但当我们切实的走进社区去录象去观察的时候发现其实社区中的标志无处不在。这可能体现一种素质的提高,社会整体意识的进步。社会课让孩子懂得孩子虽小,但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应该在社会课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在活动中,我们一共给孩子提供了交通、社区、商店等几类共计五十多个标志,孩子观察力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了解的标志要比我们想象的多的多。这可以看出小小的孩子他们的童心是多么的细致,观察是多么的仔细孩子。活动时,孩子的讲述欲望也很强烈,尽管出现的标志,非常的繁多,但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大多都能理解标志的孩子,有了大量的吸入,才能有更精彩的创造。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我们所选择的社区标志和孩子息息相关,联系紧密,但是认知的范围和孩子的实际感知距离很近,所以活动过程中孩子思维被激发,说的欲望更加强烈,受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活动中我们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活动前,我前往社区采集活动资料,并制作成幼儿可以观看的碟片,让幼儿可以身临其境,所以孩子在这次活动中的吸入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3、活动中,我们又将碟片中出现的标志打印出来,展示给孩子。并采用互相介绍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标志的作用,胜于老师的逐个讲解。
但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活动时也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在孩子取出认识的标志给同伴讲解的环节中。孩子为得到老师的奖励,争先恐后的来取标志,有的孩子并不能讲出标志的作用,这是因为老师没能让孩子意识到只有明确标志的含义,才能到老师处拿取标志,在“表扬鼓励”与“挫折教育”的分寸把握不够理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和关注细节的能力。
&&&&&&&&&&&&&&&&&&&&&&&&
活动点评:
随着公众社会公德意识的提升,人们自觉维护环境,创造美好家园的意识已逐步内化为行动。
张老师的教学活动从幼儿每天生活的家庭小区入手,层层深入,使孩子不仅理解了众多的标志,而且去主动感知、了解标志的特征,体会标志所蕴涵的规则,使幼儿逐步从内心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和谐。(点评人:镇江市大地幼稚园& 朱晓云)
大班综合活动:我眼中的镇江
镇江市贺家弄幼儿园&&&&&&& 仲春娟
孩子们都知道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知道首都――北京有:万里长城、国旗、天安门……但对自己的家乡――镇江,孩子们又知道多少呢?国庆长假后的一天,我班一位小朋友问我:“仲老师,你去过润扬大桥吗?润扬大桥比上海的南浦大桥、南京的长江大桥可长多呢!他的话吸引了好多小朋友的目光,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起了自己在假期里的见闻,由此,引发了本主题活动的产生,我们选择了《我眼中的镇江》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名称。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关镇江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家乡特产。
2.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变化而感到自豪。&&&&&&&& &
3.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家长带领幼儿游览镇江风光,了解镇江的风土人情,收看介绍镇
江的电视节目。
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介绍镇江的资料和操作材料,镇江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家乡特产等图片展示在活动室的墙壁上。
3.自编儿歌《镇江三怪》、《我爱家乡山和水》、歌曲《爱在镇江》。
4.录象《美丽镇江》的风光片、记录片《润扬大桥》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幼儿尝试谈论着自己在国庆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唤起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提问:小朋友在国庆节里,爸爸妈妈带你们游玩了咱们镇江的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家乡有哪些变化?
&说唱自编儿歌《我爱家乡山和水》
二、观看《美丽镇江》的风光片,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 师生共同观看《美丽镇江》,让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镇江风光和镇江的对比。
&&&&&&&&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看到了录象里介绍了镇江“三山”,南郊,城市客厅,引资大道,珍珠项链――长江路。
&&&&&&&& 提问:小朋友都知道咱们镇江有“三山”,这“三山”里有很多美丽传说和故事, 你们知道是哪些故事吗?你们知道咱们镇江还有哪些特产?(白娘子传说、刘备招亲、焦山古炮台)
原来的镇江是什么样的?现在变的怎么样?
&& &自编儿歌说唱《镇江三怪》
三、观看自拍记录片《润扬大桥》,加深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 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向幼儿介绍大桥壮举之处。
大桥是亚洲第一大桥,世界第三大桥,全桥分为悬索和斜拉两部分,悬索部分排在世界第一位。
提问:小朋友想一想:润扬大桥建成以后,咱们的家乡将会变得怎么样?
师生共同演唱《爱在镇江》,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使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四、活动延伸部分:区域活动――展望家乡的未来
&&&&&&&&&&&&&&&&& 设置的区域有:建筑区――尝试搭建“润扬大桥”;生活区――自做风味小吃、家乡特产;手工区――我打扮镇江(用各种材料装饰);美术区――画美丽的镇江;创造性游戏――天天了旅行社,鼓励幼儿争做导游,向游客大胆、清楚地介绍自己家乡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家乡特产,尝试描述镇江的未来,使活动达到高潮。
&&&&& &&&活动反思:
&&&&&&& 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和谐、快乐的氛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观察录像中的画面,讲述录像中介绍镇江的画面,引导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观察,通过适当地提问,给幼儿创设一个充分自由、讨论讲述的空间。幼儿畅谈镇江的历史,互相讲述镇江的历史传说故事,感悟镇江辉煌的历史,帮助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懂得对他人的尊重。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观看记录片《润扬大桥》,教师介绍大桥,使幼儿能亲身感受到家乡正在迅猛地发展,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展望家乡的未来,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变化而感到自豪。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镇江的未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儿歌说唱使活动动静结合,调节幼儿身心和情绪幼儿自由讲述国庆期间观赏镇江的景色,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点评:
&&& 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综合活动是我园正在推广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活动中创设宽松、自由、和谐、快乐的氛围,充分利用幼儿点点滴滴生活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所见所闻,从而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本次活动《我眼中的镇江》是生成课程的尝试,从孩子身边的事情提炼出来,是整个主题活动中小朋友经验的一个展示。点评人:贺家弄幼儿园梅怀萍
大班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大市口
镇江市实验幼儿园& 金微
活动背景:
家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的根。每一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要了解家乡的过去、爱护家乡的现在、展望家乡的未来。《纲要》中指出应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增进对环境的认识。“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记得有一次带幼儿外出路过城市客厅,大家都特别激动地喊:“城市客厅到了!我最喜欢到城市客厅来玩了。”还有的说:“我每天吃过饭都要到城市客厅来玩,这里可好玩了!”城市客厅是我市近几年建设几大重点工程之一,由于位于市中心――大市口,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小朋友就更不用说了。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大市口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吗?”大家一下子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说:“原来这里没有城市客厅、没有商业城、没有国际饭店。”小朋友都问:“那这里有什么?”看着孩子们热切的双眼,一个活动设想闪烁在我的脑海,何不利用这一契机向孩子们展示家乡在这几年来的变化,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班雷雨晨小朋友的爸爸在建筑设计院工作,还曾参与国际饭店的设计的建设,因此我想利用这一资源,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从而让他们为自己的家乡――镇江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个镇江人感到自豪。如何将大市口的变化介绍给幼儿,使之转化成幼儿易于接受的、具体的感性认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自豪感。为此我设计了名为“寻找大市口”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大市口早年的图片资料,使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初步培养自己是一个镇江人的自豪感。
2.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向身边的了解关于早年大市口的情况,培养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大家的讲述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完整讲述的能力。
3.通过比较让幼儿深切感受到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幼儿一种骄傲、自豪的情感,并在些基础上启发幼儿对家乡的未来进行大胆的展望,并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4.通过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从而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前收集有关“大市口”的图文;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寻找过去的大市口
活动一开始就向幼儿展示一个多媒体课件“猜一猜”,在课件中会出现四幅旧城市的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哪一张图片是大市口过去的样子。等小朋友猜好后让他们分成四个方阵站立,再请每队出一名代表来点击电脑中的图片,得到答案,猜对一组留下来,其余四组淘汰。这时电脑中再出现四幅大市口几年前的图片,请幼儿做出很二次选择,同样方法淘汰一部分小朋友,坚持到最后的小朋友可得到老师奖给的小红星。
二、说一说――现在的大市口。
老师用一个问题来导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会猜错吗?通过回答让幼儿了解这是因为大市口的变化太大了。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展示自己口才的时间了。在这个环节中主要以幼儿的讨论和讲述为主。讨论和讲述围绕这样几个方面:
1.你为什么会猜错?(你是从哪里看出这是大市口以前的图片的?)
2.你喜欢过去的大市口还是现在的大市口,为什么?
3.你最喜欢大市口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大市口
三、想一想、做一做:如果你是城市设计师,你会把大市口设计成什么样的?
1.先请幼儿想一想:你希望大市口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你是城市设计师,你会把大市口设计成什么样?
2.提供大量的物品和手工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手将自己所设想的未来的大市口做出来,与大家一起欣赏。
四、欣赏活动: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孩子们的杰作吧,将刚拍的照片通过投影设备展现给大家欣赏。让大家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你想来介绍一下你自己的作品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综合性活动,而这个活动主题是在教师与幼儿的谈话中产生的,所以幼儿很感兴趣。目前,幼儿对家乡的了解是通过商业城、肯德基、淘气堡等,在他们看来这是镇江最好玩的地方。而对家乡的过去,他们一无所知,更不知道现在的一切是经历了几代人的汗水才得来的。做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同时,更多的要让他们了解家乡的现在与过去,并引导他们展望家乡的未来。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设计了这一次的活动。
这一活动围绕大市口来开展,从过去的大市口&&&&&& 现在的大市口&&&&& 以后的大市口,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在环节一中,让孩子自由讨论一段时间,让孩子对图片的好奇得到很好的渲泄,从而使他们能较快地安静下来,投入到下一环节当中去。设计这样一种形式可以说有很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孩子看过去的旧图片,孩子会觉得单调,注意力会很快转移。现在我用了猜谜的形式,再加上生动的课件就能牢牢的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了解了很多关于镇江过去的知识。
猜谜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有人答对有人答错,但并不影响幼儿参与的热情。答对的小朋友能继续游戏当然很高兴,答错而被淘汰的小朋友同样情绪高涨,帮别人出主意,为别的小朋友呐喊、助威,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充分感受到家乡在变化,一次又一次张大了嘴巴。相信在他们心灵受到冲击的同时,更多的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节二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让幼儿能连续地对待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也让幼儿对家乡的情况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孩子开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而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角色已经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倾听者、鼓励者,听一听幼儿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当幼儿讲得好时奖给一颗小红星;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一点提示,让他们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幼儿在讲述中更深的体会到家乡的变化是如此巨大,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讲述活动能让幼儿得到锻炼,而一些怯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幼儿也可以在讨论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幼儿在讲述的同时也为自己能了解这种变化感到庆幸,更为自己是一个镇江感到自豪。
第三个环节是一个高潮部分,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建造一个自己心中的未来的大市口。幼儿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小脑袋时总有太多太多意想不到的事,那他们对大市口的未来又有怎样的幻想呢?这个环节就是一个让幼儿自由发挥的环节,这时教师不用说太多的话,教师说得越多,给幼儿的局限性就越大。其实很多时候只要给幼儿指明一个方向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在这里,我给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来进行创作。在材料、工具的使用上给幼儿极大的自由,同时在创作形式上也不作要求,可单独完成、也与好朋友合作完成。这时幼儿的情绪空前高涨,一边操作一边还在说个不停。通过操作幼儿了解到建造一个小型手工制品是这么的不容易,要让一个城市发生这们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来之不易,多少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和劳动,我们要珍惜这美丽的城市,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有一些幼儿在这一环节中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他们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不知如何用各种材料表现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发现这些幼儿的困难,从而给予一定的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做出自己的作品。
在幼儿的创作过程,教师要做一个很好的观众,去看一看孩子在做什么?去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再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创作的样子,拍下幼儿的创作成果。
最后一个环节是欣赏活动,在这样一个讲述及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尝试评价别人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主题活动至此告一段落,以后我们还去寻找镇江更多的地方,发现更多的变化。相信我们的每一点发现都会让我们的幼儿多爱家乡一点,做一个自强的镇江人、做一个自豪的镇江人。
活动点评: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一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较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环节二:说一说中不仅为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也为一些较内向的幼儿提供在小组内讲述的机会。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都得到了锻炼。
2、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来开展活动,并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从一开始的猜谜――动手制作自己心中未来的大市口――最后的互相欣赏活动,都是遵循这一原则。一开始的猜谜就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中来,并且一直将兴趣保持到最后。手工制作过程又将活动引向了高潮,幼儿发挥想像,利用身边的物品,结合自己心中的想法创造出极富想像力的未来的大市口。这时你会发现幼儿的想像是如此的丰富,他们的世界是如此多彩。最后的欣赏活动又给幼儿提供了互相欣赏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幼儿在欣赏同伴作品的同时,自身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3、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这一活动就产生在幼儿的周围,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活动中幼儿也了解到现在这些美好的生活是经历了长期的建设,很多人为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心血。同时幼儿有对爱护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越来越好。(点评人:镇江实验幼儿园薛云)
中班社会教育活动案例――我镇的社会机构与设施
荣炳中心幼儿园王俊、丁永香
活动背景:
社会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如何才能有声有色地引导有兴趣地进行社会教育活动,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中班下册第五主题《我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根据新《纲要》中的萌发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这一目标设计的。怎样上好这一主题,我们中班教研组根据本园实际和本地资源,通过让孩子走出家门、走出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调查记录等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落实新《纲要》社会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认识本镇的一些社会机构与社区设施。
2.引导幼儿学习看图,并大胆自信发言。
3.学会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构建“荣炳一条街”。
4.初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设计调查表,发放给家长,请家长利用双休日,有意识地带幼儿参观自己居住的村庄,并向幼儿介绍本地土特产和近几年的变化。
2.收集、陈列有关本地特色建筑及道路的照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3.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荣炳镇各社会机构与社区设施。
4.公共设施标记若干,建构积木若干,小树枝、小花、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这儿是什么镇的?
幼儿齐说:我们这儿是荣炳镇。
师:我们前两天都参观过那些地方呢?
凌晨:老师,我们参观过酒厂和醋厂。
凌志伟:老师,我们去过邮电局。
孙陈:老师,还有荣炳中学和小学,那儿有很多哥哥姐姐。
刘盼:老师,我们还参观过汽车站、菜场和乡政府呢。
二、出示有照片的荣炳社会机构与设施分布图,引导幼儿说出各公共设施及其功用。
1.对应图上的照片找出各公共设施。
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参观过的地方你们都记得很清楚,老师也请人将他们拍了照片,我还做了张图把照片配在图上。老师把图给你们看,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图上的路和各个地方,考考谁最棒,好不好?
〈教师出示大图〉
许伟长:老师,有个十字架的照片是医院,我去打过预防针。
魏文静:有许多汽车那儿是汽车站,我们每天都从那儿走的。
伍晓婷:老师,我认识最边上下面那个照片,那是荣炳小学,我家就住在那儿。
李雪:王老师,那个高房子上面有个红旗的是镇政府,它靠着我们赵甲村。
2.认识社会设施及机构的功用。
师:你们真能干,一看就知道它们是什么地方。可是有谁知道它们和人们都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知道呢就告诉你的好朋友。(幼儿互相交流。)
李杰:我知道中学、小学都是哥哥姐姐上学学本领的。
魏文静:汽车站是让我们坐汽车去镇江的。
师:对了,可是它不仅可以去镇江,还可以去很多地方。
张佳俊:老师,酒厂是做酒给大人喝的,对吗?
凌鹏飞:那醋厂也是做醋给我们吃的。
师:谁知道菜场和人们的关系?
欧阳凌婧:老师,我知道!菜场是可以买菜的,每天我妈妈都去买菜呢。
倪淘:对啊!我家奶奶也去买菜呢!
师:我们还去过一个地方,房子里面全是绿绿的,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地方吗?
胡奕璇:老师,好象是什么邮,我不记得了。
倪梦飞:老师,那是交电话费的地方,我妈妈带我去过的。
孙陈:我知道,是邮――电――局!
师:你们可真聪明!可是,还有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它是干嘛的――李雪说的镇政府!
李雪:我爷爷说是干部办公的地方。
倪梦飞:不对,是开会的地方!
胡奕璇:我妈妈告诉我,真的好象是干部办公的地方。
师:你们说得都对,那儿既是干部办公的地方也是他们开会的地方,谢谢你们告诉我!
3.认识各村的公共机构及设施。
师: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荣炳镇上的地方,你们村上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刘盼:我们裴甲有个蜂蜜厂。
胡奕璇:我们前障有个塑料厂。
魏文静:我们村上有个小医院(既社区医疗中心)。
王斐:我们村上有个小店。
三、活动延伸:游戏――建构荣炳一条街。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你们想不想把我们的荣炳变得更漂亮?
全体幼儿:想!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荣炳镇各个地方的标记,大家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地方?
〈师用手指,幼儿说〉
全体幼儿:酒厂、醋厂、邮电局、幼儿园……
师:这中间是我们荣炳的大马路,两边就是这些地方,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积木,既可以铺路也可以做两边的花坛,更可以搭房子,小树、小花只要找橡皮泥插上去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建一个漂亮美丽的“荣炳一条街”,好吗?
幼儿动手操作,在愉快的气氛中建构“荣炳一条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重点在于挖掘了本地的资源,而且让各村的孩子资源共享。首先这些内容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在不经意间又都不太清楚,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就能知道“噢――原来是这样的!”其次,这次活动,让幼儿走出了幼儿园,走向了社会,参观――与人交往,学到了在幼儿园里学不到的许多知识,帮助幼儿萌发最初步的爱家乡的情感,也引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认识身边的社会机构与设施。
活动点评:
新《纲要》中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活动旨在增进幼儿的社会认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社会性行为。《我镇的社会机构与设施》是综合教育活动丛书中班下册第五个主题――“我们居住的地方“的一个分支。为了组织好这次社会活动,从活动准备中可以看出教师们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这也正是开展社会活动最为烦琐和工作量最大的方面,也是很多幼儿园由于怕麻烦而不能正常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方面。本次活动在大量的参观、调查的基础上,从幼儿的认知入手,找出本镇的社会机构与设施,由于幼儿有了第一感性经验,很快的在图上找出了镇政府、学校、医院、汽车站……等地方。在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又启发幼儿交流社会设施及机构的功用,孩子们通过参观调查,对这些机构和设施并不陌生,有话可说。教师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同时,在交流中不知不觉的了解了周围事物和人们的关系。最后运用各种材料来建构荣炳一条街使静止的谈话活动起来了,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进一步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充分挖掘了地方资源和家长资源,是一份很好的园本教材。点评人:荣炳中心幼儿园园长凌菊影
附:调查表
我们居住的地方
粽&&& 子&&&
桃花坞幼儿园&& 高蕾
活动背景:
&&&&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粽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对于幼儿来说都较为熟悉,孩子们大多都见过和吃过一些品种的粽子,但对于吃粽子的由来及端午节的风俗却了解甚少。
本次活动是一个以社会活动为主的综合活动,力图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做一做等过程中,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的丰富多样,同时帮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及来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3.端午节有关活动的录象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粽子的外形。
1.师: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粽子)
(这么多见过的或是从未见过的各种形状的粽子一下子涌现在幼儿面前,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哇!这么多的粽子呀!”幼儿很是惊奇。)
2.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当教师一声令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研究”状态,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很少见过的粽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边摆弄,边观察,边讨论,显得格外地投入,格外地兴奋。“看,这个粽子有四个角。”“这个粽子好大哟!”“我的这个小小的。”“老师,你看这个粽子像个棍子一样。”“老师,这个粽子我都没有见过。”……)
3.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有三角的、四角锥形的、枕头形的、小宝塔形的、圆棒形的……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1)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出示粽叶,引导幼儿观察粽叶的外形,感知粽叶所散发出的清香。
2.幼儿品尝。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一吃,跟你们吃过的一样吗?
&& (2)幼儿自主品尝。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品尝过后,幼儿争着表达自己的认识,“我吃的是肉粽子,里面的肉咸咸的,香香的。”“我吃的粽子里面有红豆,有点甜。”“我吃的粽子里面也有很多豆子呢。”……)
&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有甜的、有咸的、有淡的,有荤的、有素的。
三、故事欣赏。
1.小朋友刚才不仅欣赏了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味道的粽子,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你们知道我门在什么节日里吃粽子?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1)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2)端午结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 4、幼儿观看有关端午节活动的录象资料。
四、幼儿制作粽子。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2.教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来,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幼儿很专注,很认真。尽管有些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却不气馁,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他们的“处女作”,面对教师给予的“大拇指”,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真正到体验到了失败后的成功的喜悦。)
五、结束活动。
&&&&&&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活动延伸:
1.粽子煮熟后,幼儿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2.幼儿继续查阅有关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粽子”入手,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纲要》中提出“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主学习。
活动点评:
&&&&& 各种形状的粽子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惊奇,使他们眼界大开,通过观察比较,幼儿知道了粽子不仅有三角的、四角的,还有更多的新奇的外形。“爱吃”是孩子们纯真的天性,本次活动,特别设计了“品尝粽子”这一环节,幼儿吃得津津有味、兴高采烈,在吃的基础上讲述粽子的味道,对于幼儿来说,简单而又真实。录象的观看则加深了幼儿对端午节风俗、活动的印象。最后的环节“包粽子”更是极大的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操作欲望,可以说,幼儿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尽兴地动手包粽子的机会,尽管对于部分幼儿来说,包粽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从他们坚持不懈的态度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此项活动所表现出的极大兴趣和爱好(点评人: 桃花坞幼儿园范成静)
大班综合活动:家乡的包
导墅中心幼儿园&& 宋萍芬
活动背景:
&&& 箱包是我们家乡的特色,各种各样的包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的父母、亲戚都在箱包厂工作,使幼儿比较熟悉,从中接触到粗浅的生活经验,易产生共鸣。选此教材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增强爱家乡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语言、音乐、美术等各领域的兴趣,因而它成为了我园综合主题教育的一个园本课程。包的种类很多,用途广泛、材料、形状、款式也都不同,幼儿虽然都认识包,但对包的种类不太注意,不了解包的名称、用途,更不了解我们家乡的箱包特色。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适合我园大班的一节综合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谈谈、说说中知道包的名称、用途;通过谈、演、夸等情景,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1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食物DD包,其中有时装包、旅行包、公文包、书包。包的款色、大小、颜色、形状可以丰富一些,我们将这些包分别放在活动室的区角的桌面上,可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熟悉了解包的名称、用途。
2 。将收集的包的图片粘贴在设计区,鼓励幼儿大胆的创造、大胆的想象,通过动手、着色、塑造、折叠等多种行形式,设计出各种款色的包。
3 。鼓励幼儿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和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和家长陪同下带领幼儿去附近的箱包长观察,了解包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去请教工人、家长或工人有关人员。
幼儿在了解、探索各种各样的包后对包有了很大的认识,有的幼儿以自己的父母会做包为荣,为家乡能生产出各种包感到自豪,因而我们紧紧抓住这根弦,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而我们将幼儿们掌握到的经验,收集的资料及实物对主题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编排,下面将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记录下来:
活动目标:
1. & 进一步了解包的名称及用途,能按种类进行分类。
2. & 能大胆表达、学习用形容词来说各种包,乐于创编。
3. & 在活动中感受包带来的乐趣,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 已观赏过各种包,了解了其名称、用途。
2. & 室内摆放好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四大种类的包。
3. & 录音机、音乐磁带。
4. & 四中包的标记图,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前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参观了我们导墅大华箱包厂,看到了展览室里的各种包,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许多包。今天我们就互相介绍介绍你带来的是什么包,说说你的包有什么用?
二、进一步认识各种包,并学习使用形容词。
1、 认识时装包
(1)请一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时装包及用途。
(2)请带来时装包的幼儿一起上来围绕问题交流发现时装包的种类、材料、款式的不同。
&& (3)教师小结,(时装包有很多款式的,有单肩的、有双肩的:有挎肩的、有手提的;有妇女用的、有孩子用的;大小不同;颜色也有很多种,非常漂亮。)
&& (4)让幼儿学做模特表演,增强包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让幼儿敢于表现自我。
(5)学习使用形容词。(美丽、漂亮的时装包。) &&&&&
   2、认识旅行包
(1)教师先介绍带来的旅行包,然后让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旅行包,引导幼儿去发现各种旅行包的不同。(让幼儿通过演示,发现带轮子的旅行包比较省力、方便。)
(2)引导幼儿交流包的用途。
(3)学习使用形容词。(方便、省力的旅行包。)
(4)教师小结。
3、认识公文包
(1)请幼儿介绍带来的公文包。
(2)学习使用形容词。(气派、大方的公文包。)
(3)教师小结。
4、认识书包
让其知道是小朋友们上学时放学习用品用的。
5、教师总结。
三、操作分类
1.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包应该怎样分,可以怎样分?
2.教师出示四种包的标记,请幼儿按标记记分。
3.幼儿将包分到标记图里来,教师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
4.教师对幼儿操作进行评价,对幼儿的操作表示肯定。
四、创编《夸家乡》的儿歌
1.商讨怎样创编儿歌?用刚才使用形容词说的各种包的话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美丽、漂亮的时装包;方便、省力的旅行包;气派、大方的公文包;还有我们的小书包。) 
  2.教师再次引导夸家乡首先要怎样?(首先要夸家乡)然后要夸什么?(夸我们的家乡的皮包多。)  
3.教师将编的儿歌念给幼儿听。(夸、夸、夸家乡。我们的家乡皮包多。美丽、漂亮的时装包;方便、省力的旅行包;气派、大方的公文包;还有我们的小书包。)
4.幼儿念一念,体验家乡的包真多,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五、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验爱家乡的情感
1.请幼儿拿出圆舞板念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包带来的乐趣、感受爱家乡的情感。   
2.请幼儿欣赏教师创编的歌曲,(根据综合活动《夸家乡》的歌曲改编)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
3.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唱一唱,让幼儿用歌声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本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虽然由教师策划,但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教学活动的教育内容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兴奋点,去实施教育目标、学习目标,有机的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的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和谈话,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发展区,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讨论环境,活跃幼儿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通过“提问DD回答”普遍的提问的方法,激发幼儿想说、愿说的积极表现欲望,使得幼儿们对包的兴趣更浓。为了紧紧吸引幼儿们的兴趣,让幼儿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利用身体语言来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们挎上不同的时装包,跟着不同的音乐节奏,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不同款式的包带来的不同风格。最后利用说儿歌、讲快板、歌曲,让幼儿在说说唱唱的活动中感受到“包”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体验到“包”给他们带来的情感,从而引发孩子去爱家乡。
活动点评:
本活动的主题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内容是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教育特点。各种包广泛运用于人们生活之中,取材方便。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教学活动中采用了谈话讨论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使幼儿获得对包的认识和对家乡的体验,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情感,使得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点评人:丹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陈雅典 )
&&&&&&&&&&&
大班综合活动: 过去、现在、未来
扬中市实验幼儿园
设计者:祝明霞
活动背景:
&“祝老师,我家心怡每天穿衣服挑三拣四的,吃饭这样不吃,那样不吃,你说怎么办?”“是的,我家源源也是,上街要这样要那样,真急人!”从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我深切的感受到,生活在新社会的孩子,由于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又加父母长辈的宠爱,因此养成了叼蛮、任性、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却没有谁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不知道珍惜,对我们中国的过去了解甚少。作为老师,我深知加强对孩子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正值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即,我设计了这节综合活动“过去、现在、未来”,让孩子了解历史,了解那个时代的孩子的生活,认识现在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为自己初步树立一个理想,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和保卫自己的祖国。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抗战史,培养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现在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3.对自己初步树立一个理想,知道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和保卫自己的祖国。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课件:抗战史、富饶的祖国、现在孩子生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过去,让幼儿了解抗战史。
1.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问:(1)从刚才的歌曲中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故事?(日本鬼子来村子扫荡,昏头昏脑迷失了方向,抓住二小叫他带路,小英雄王二小把敌人带入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2)二小被谁杀害的?(日本鬼子)
(3)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做了哪些坏事?(杀死、打伤中国老百姓;抢掠老百姓的东西……)
2.课件: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边看图边提问:
(1)图上讲的是哪几件事?(日本人侵犯我们中国、将中国农民作为靶子、失去父母的中国孤儿……
(2)孩子的父母哪去了?(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3)中国人愿意受日本鬼子的欺负吗?(不愿意)
(4)中国人是怎样同鬼子进行斗争的?
3.看课件;中国人不屈的斗争。
(1)问:图片上描述的是哪几件事?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八路军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2)有哪些人同鬼子斗争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老百姓等)上面的小英雄是谁?(张嘎、胖墩……)
(2)小英雄怎样同鬼子做斗争的?(根据平时看的电影电视进行讲述)
(3)为什么他们不在学校上学?(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没有保障……)
4.看图片。
在我们中国人顽强斗争下,日本人投降了。
二、夸夸我们现在的中国。
日本人为什么会在中国做这些坏事?(中国很穷,日本人就来欺负我们)现在有没有谁敢来欺负中国,为什么?(在中国人的不屑努力下,中国终于富强起来了,再也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们了。)
1.欣赏祖国在各方面取得成果的图片。
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谁能来夸夸我们的中国?(航天业:发射卫星、载人航天飞船……军事:威武的解放军、军用飞机、坦克……农业上的丰收以及现代化的大都市……)
2.我们的祖国富强了,小朋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的小朋友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
欣赏小朋友在幼儿园生活的照片,边看图边讲述。除了图片上外,小朋友其他的生活又怎样?
3、讨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过去孩子的生活比较,有什么感受?(现在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我们应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和保卫自己的祖国。)
三、展望未来,树立自己的理想。
我们的祖国富饶人民富裕了,外国人也不敢来欺负我们了,小朋友长大了怎样来建设和保卫祖国呢?
说一说,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讲述。
区域游戏:
绘画《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活动目标:
1.树立初步的理想,建立学习的目标。
2.在自主绘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绘画技能技巧。
活动准备:
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排笔、颜料。
阅读小英雄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阅读小英雄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自己的生活热情和学习态度。
2.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准备:
医院、& 理发店 、 邮局
活动目标:
1.孩子们通过各种角色表演,了解了各种劳动的艰辛和意义,为自己的理想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在游戏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动准备:
医院的各种物品:听筒、医生的服装、药品等
理发店的梳子、剪子、吹风机等
邮局的邮票、信、邮戳等
活动反思: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的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幼儿时期是最容易接受新信息的,你平时给他们播的什么种,那么他们就会开什么样的花。通过这节课的开展以及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中国的过去有了很清楚的了解,认识了很多与他们同龄的小英雄们,并且在活动中以及平时游戏时讲述了很多关于英雄的故事,如张嘎怎样同敌人斗争的;王二小是怎样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孩子们下课时经常讨论着他们心中的小英雄。这些小英雄在他们心中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孩子们还通过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都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有很多的孩子主动说:“我以后再也不浪费力粮食了!”有的说:“我也不要很多的玩具了。”在活动中,孩子们还懂得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从小树立了一个要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在讨论中他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讨论异常激烈,发言争先恐后,有的说要当医生,有的说要当教师、警察、舞蹈家……他们的理想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很是广泛。看得出来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的心灵又多种下了一颗爱的幼苗,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延续,只有认识昨天,把握今天,方可把握明天,一种精神激励着许多人舍生忘死,今天,这种精神同样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形式新颖,层次清楚,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是一节思想性极强的活动课。活动中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语言讲述的非常好,很有感染力。(点评价人:镇江市骨干教师& 左艳)
文章录入:王兰&&&&责任编辑:wal&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镇江教研室 站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班艺术领域教学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