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路图,右图,5伏无线供电电路图,R1 和R2应该改为多少合适?

当前位置:
>>>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灯L上标有“16V,4W”的字..
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灯L上标有“16V,4W”的字样,电源电压保持不变。(1)闭合开关S、S1、S2,电流表的示数为0.35A,此时灯L恰能正常发光,求电阻R1的大小。(2)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较(1)中变化了3.2V,求此时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灯丝电阻不变)。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解:(1)闭合开关S、S1、S2, R2短路,R1与L并联,电源、R1、L三者电压相等U=U1=UL=16V ,由P=U·I得 I=P/U ,IL=PL/UL=4W/16V=0.25A, R1的电流:I1=I-IL=0.35A-0.25A=0.1A 由I=U/R得 R=U/I,&&R1=U1/I1=16V/0.1A=160Ω&&&&&&&&(2)闭合开关S、S1、S2, R2短路,电压表示数为0V;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变化了3.2V。所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2V。此时L与R2串联,I2=IL`。 R2的电压:U2=3.2V ,L的电压:UL`=U-U2=16V-3.2V=12.8V ,RL=UL/IL=16V/0.25A=64Ω, IL`=UL`/RL=12.8V/64Ω=0.2A, P2=U2·I2=3.2V×0.2A=0.64W &&&&&& 答:(1)R1的阻值为160Ω;(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0.64W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灯L上标有“16V,4W”的字..”主要考查你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Ω;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A。
单位使用:使用欧姆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I的单位是A,U的单位是V,R的单位是Ω。解析“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和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电学的主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要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1)欧姆定律中的关于成正比、成反比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条件就是对于同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条件就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2)注意顺序,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有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2.要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变形为U=IR和R=,但这三个式子是有区别的。(1),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这个外部原因和导体本身的电阻这个内部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2)U=IR,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跟I、R无关,此式在计算比值时成立,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3),此公式也是一个量变式,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不能误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公式中的I、U、R都要用国际单位,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符号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符号V;电阻的单位为欧姆,符号Ω,且有。 3.要明白定律的适用范围 (1)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于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2)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电路中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用电器的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则不能直接应用。
4.要理解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1)物理量的同一性。叙述欧姆定律时,在两个 “跟”字后面都强调了“这段导体”四个字,它是指对电路中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而言。所以在运用欧姆定律等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同一性,即I、R、U必须是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物理量。在表示I、U、R 时,注意脚标的一一对应。(2)物理量的同时性。由于电路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动都可能使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起电路中电流和各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注意在同一时刻、同一过程中的电压、电阻与电流的相互对应,不可将前后过程的I、R、U随意混用。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公式可进行有关计算。解题的方法是:(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看清电路的组成(串联还是并联);(2)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并在电路图上标明;(3)针对电路特点依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4)列式解答。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尺。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8A,则电阻R2的阻值为____Ω。
解析:闭合开关s,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 R1与R2中的电流之和,即;电流表A2测R2中的电流I2,则,电源电压,则=15Ω
如何判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1.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各元件的作用例如:开关在电路中并不仅仅是起控制电路通断的作用,有时开关的断开和闭合会引起短路,或改变整个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而引起电路中电表示数发生变化。2.认清滑动变阻器的连入阻值例如:如果在与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的导线上接有电压表,如图所示,则此变阻器的连人阻值就是它的最大阻值,并不随滑片P的滑动而改变。 3.弄清电路图中电表测量的物理量在分析电路前,必须通过观察弄清各电表分别测量哪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若发现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上,则该电压表的示数是不变的。 4.分析电路的总电阻怎样变化和总电流的变化情况。 5.最后综合得出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暗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暗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亮
解析:题中L、R1、R2三元件是串联关系,R2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路中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L 变暗,其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测除灯L以外的用电器的电压,电源总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大。所以选C项。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表的示数变化范围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变化问题变成不变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根据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情况,画出等效电路图,然后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有关计算。
例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R=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0Ω,当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端移动到B 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解析:把滑片在A点和B点时的电路图分别画出来,如图乙、丙所示,应用欧姆定律要注意I、U、R的同一性和同时性。滑片在A端时, 0.3A;滑片在B端时 =0.1A。
答案:0.3~0.1A欧姆定律知识梳理: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现象:&&&& 导线不通过用电器而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称为短路,要是电源被短路,会把电源烧坏。还有一种短路,那就是用电器被短路。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显然电源未被短路。灯泡L1的两端由一根导线直接连接。导线是由电阻率极小的材料制成的,在这个电路中,相对于用电器的电阻来说,导线上的电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图中与L1并联的这段导线通过灯泡L2接在电源上,这段导线中就有一定的电流,我们对这段导线应用欧姆定律,导线两端的电压U=IR,由于R→0,说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0,那么与之并联的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U→0,在L1上应用欧姆定律知,通过L1 的电流,可见,电流几乎全部通过这段导线,而没有电流通过L1,因此L1不会亮,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灯泡L1被短路。&&&& 如果我们在与L1并联的导线中串联一只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也是很小的,情形与上述相同,那么电流表中虽然有电流,电流表有读数,但不是L1中的电流,电路变成了电流表与L2串联,电流表的读数表示通过L2的电流,L1被短路了。例:在家庭电路中,连接电灯电线的绝缘皮被磨破后可能发生短路,如果发生短路,则会造成(&& ) A.电灯两端电压增大 B.通过电灯的电流减小 C.电路中保险丝熔断 D.电灯被烧坏
解析由于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阻非常小,由 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将非常大,所以保险儿丝将熔断。
注意防雷:1.雷电现象及破坏作用&&&&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根据,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压非常高,放电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雷电通过人体、树木、建筑物时,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应注意防雷。避雷针就可以起到防雷的作用。2.& 避雷针&&&& 避雷针是金属做的,放在建筑物的高处,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上时极易沿着金属线流入大地。这一电流通道可使云层和建筑物间的正、负电荷中和,使云层放出的电荷完全通过避雷针流人大地而不会损坏建筑物。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 定义式:P=W/t2. 常用公式:P=W/t=UIt/t=UI,即P=UI并、串联电路的总功率:1.并联电路的总功率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并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因为P1=I1U,P2=I2U,所以又因为,所以即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串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电器的电功率之和。串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因为P1=I1U,P2=I2U 所以又因为,所以灯泡铭牌问题 & “铭牌问题”是电功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热点问题,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读懂用电器的“铭牌”。如图:灯泡上的铭牌。“PZ”是“普通照明灯泡”中 “普”和“照”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灯泡的型号。另外可知:U额=220V,P额=25W。例:甲、乙两灯泡分别标有“220V 40W”和 “110V 40W”字样,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220V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则(& ) A.甲灯亮B.乙灯亮 C.一样亮D.无法判断
解析:灯的亮度决定于灯的实际功率,串联时电流相同,根据P=I2R,电阻大的实际功率大,灯更亮一些。根据有。,R乙=,所以,甲灯更亮一些。
公式法计算电功率:1. &&&& 这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此公式适用于各种用电器和电路。2. P=UI&&&& 这是电功率的决定式,即电功率是由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积来决定的。此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它是“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理论依据。该公式表明,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实际电压与实际电流的乘积。常常借助于用电器的铭牌用此公式来计算用电器的额定电流,进而计算用电器的电阻;当然这个公式的最大用处还是用来计算各类用电器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或电路的总功率。
发现相似题
与“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灯L上标有“16V,4W”的字..”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16964324522595532615177673978029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A.I变大,U变小B.I变大,U变大C.I变小,U变大D.I变小,U变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当滑动触点向a端移动时,R5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增大,路端电压U=E-Ir减小,即电压表读数U变小,又由于电流I增大,则 Rl,置3两端电压增大,R5两端电压减小,电流表读数将减小,由此知本题答案为选项D点评:难度较小,未弄清路端电压同外电路电阻的变化关系造成错解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主要考查你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4、电路的动态分析: ①分析的顺序:外电路部分电路变化→R总变化→由判断I总的变化→由U=E-I总r判断U的变化→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固定电阻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欧→用串、并联规律分析变化电阻的电流、电压电功。 ②几个有用的结论 Ⅰ、外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少)时外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少)。 Ⅱ、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少。 Ⅲ、动态电路的变化一般遵循“串反并同”的规律;当某一电阻阻值增大时,与该电阻串联的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减小,与该电阻并联的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增大。 电源的关系:
电阻的图像与闭合电路的图像: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70689032836594035984191834237072拒绝访问 | www.zqnf.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zqnf.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a7e7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如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2Ω,R1=4Ω,R2=6Ω,R3..
如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2Ω,R1=4Ω,R2=6Ω,R3=3Ω。(1)若在C、D间连一个理想电压表,其读数是多少?(2)若在C、D间连一个理想电流表,其读数是多少?(3)图a中虚线框内的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源,即图a可等效为图b,其等效电动势E′等于CD间未接入用电器时CD间的电压;若用导线直接将CD两点连接起来,通过该导线的电流等于等效电源的短路电流,则等效电源的内电阻r′是多少?(4)若在C、D间连一个“6V,3W”的小灯泡,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难来源:上海月考题
解:(1)若在C、D间连一个理想电压表,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理想电压表读数为UV=I1R2=6V (2)若在C、D间连一个理想电流表,这时电阻R2与R3并联,并联电阻大小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理想电流表读数为 (3)依题意,该等效电源的电动势,短路电流所以其等效内阻 (4)小灯泡的电阻将小灯泡连在C、D之间,相当于接在等效电源E′两端,则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为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2Ω,R1=4Ω,R2=6Ω,R3..”主要考查你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4、电路的动态分析: ①分析的顺序:外电路部分电路变化→R总变化→由判断I总的变化→由U=E-I总r判断U的变化→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固定电阻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欧→用串、并联规律分析变化电阻的电流、电压电功。 ②几个有用的结论 Ⅰ、外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少)时外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少)。 Ⅱ、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少。 Ⅲ、动态电路的变化一般遵循“串反并同”的规律;当某一电阻阻值增大时,与该电阻串联的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减小,与该电阻并联的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增大。 电源的关系:
电阻的图像与闭合电路的图像: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2Ω,R1=4Ω,R2=6Ω,R3..”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0597101551376170159902101596111687当前位置:
>>>将两个定值电阻R1与R2以某种形式连接入某段电路中,R1消耗功率为..
将两个定值电阻R1与R2以某种形式连接入某段电路中,R1消耗功率为12W,如果以另一种形式接入原电路得该电路的总电流为9A,此时,R1消耗功率为10W,则R1=______Ω,R2=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并联时R1消耗功率P1=U2R1=12W,①串联时电路电流I=UR1+R2=9A,②R1消耗功率为P1′=I2R1=10W,③三式联立可得:R1=0.12Ω,R2=0.013Ω,U=1.2V.故答案为:0.12;0.01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两个定值电阻R1与R2以某种形式连接入某段电路中,R1消耗功率为..”主要考查你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V;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Ω;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A。
单位使用:使用欧姆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I的单位是A,U的单位是V,R的单位是Ω。解析“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和核心内容,是贯穿整个电学的主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要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1)欧姆定律中的关于成正比、成反比的结论是有条件的。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条件就是对于同一个电阻,也就是说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条件就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2)注意顺序,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有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同样也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2.要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单位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变形为U=IR和R=,但这三个式子是有区别的。(1),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它反映了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这个外部原因和导体本身的电阻这个内部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2)U=IR,当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跟I、R无关,此式在计算比值时成立,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3),此公式也是一个量变式,不存在任何物理意义。不能误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公式中的I、U、R都要用国际单位,即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符号A;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符号V;电阻的单位为欧姆,符号Ω,且有。 3.要明白定律的适用范围 (1)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于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2)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电路中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用电器的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则不能直接应用。
4.要理解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1)物理量的同一性。叙述欧姆定律时,在两个 “跟”字后面都强调了“这段导体”四个字,它是指对电路中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而言。所以在运用欧姆定律等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同一性,即I、R、U必须是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中的物理量。在表示I、U、R 时,注意脚标的一一对应。(2)物理量的同时性。由于电路的连接方式发生改变,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左右移动都可能使电路中总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起电路中电流和各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注意在同一时刻、同一过程中的电压、电阻与电流的相互对应,不可将前后过程的I、R、U随意混用。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公式可进行有关计算。解题的方法是:(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看清电路的组成(串联还是并联);(2)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并在电路图上标明;(3)针对电路特点依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4)列式解答。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尺。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8A,则电阻R2的阻值为____Ω。
解析:闭合开关s,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 R1与R2中的电流之和,即;电流表A2测R2中的电流I2,则,电源电压,则=15Ω
如何判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1.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各元件的作用例如:开关在电路中并不仅仅是起控制电路通断的作用,有时开关的断开和闭合会引起短路,或改变整个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而引起电路中电表示数发生变化。2.认清滑动变阻器的连入阻值例如:如果在与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的导线上接有电压表,如图所示,则此变阻器的连人阻值就是它的最大阻值,并不随滑片P的滑动而改变。 3.弄清电路图中电表测量的物理量在分析电路前,必须通过观察弄清各电表分别测量哪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若发现电压表接在电源两极上,则该电压表的示数是不变的。 4.分析电路的总电阻怎样变化和总电流的变化情况。 5.最后综合得出电路中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亮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暗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L变暗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L变亮
解析:题中L、R1、R2三元件是串联关系,R2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路中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L 变暗,其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测除灯L以外的用电器的电压,电源总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大。所以选C项。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表的示数变化范围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变化问题变成不变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根据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情况,画出等效电路图,然后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有关计算。
例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R=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0Ω,当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端移动到B 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解析:把滑片在A点和B点时的电路图分别画出来,如图乙、丙所示,应用欧姆定律要注意I、U、R的同一性和同时性。滑片在A端时, 0.3A;滑片在B端时 =0.1A。
答案:0.3~0.1A欧姆定律知识梳理: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现象:&&&& 导线不通过用电器而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称为短路,要是电源被短路,会把电源烧坏。还有一种短路,那就是用电器被短路。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显然电源未被短路。灯泡L1的两端由一根导线直接连接。导线是由电阻率极小的材料制成的,在这个电路中,相对于用电器的电阻来说,导线上的电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图中与L1并联的这段导线通过灯泡L2接在电源上,这段导线中就有一定的电流,我们对这段导线应用欧姆定律,导线两端的电压U=IR,由于R→0,说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0,那么与之并联的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U→0,在L1上应用欧姆定律知,通过L1 的电流,可见,电流几乎全部通过这段导线,而没有电流通过L1,因此L1不会亮,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灯泡L1被短路。&&&& 如果我们在与L1并联的导线中串联一只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也是很小的,情形与上述相同,那么电流表中虽然有电流,电流表有读数,但不是L1中的电流,电路变成了电流表与L2串联,电流表的读数表示通过L2的电流,L1被短路了。例:在家庭电路中,连接电灯电线的绝缘皮被磨破后可能发生短路,如果发生短路,则会造成(&& ) A.电灯两端电压增大 B.通过电灯的电流减小 C.电路中保险丝熔断 D.电灯被烧坏
解析由于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阻非常小,由 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将非常大,所以保险儿丝将熔断。
注意防雷:1.雷电现象及破坏作用&&&&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根据,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压非常高,放电时会产生很大的电流,雷电通过人体、树木、建筑物时,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应注意防雷。避雷针就可以起到防雷的作用。2.& 避雷针&&&& 避雷针是金属做的,放在建筑物的高处,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上时极易沿着金属线流入大地。这一电流通道可使云层和建筑物间的正、负电荷中和,使云层放出的电荷完全通过避雷针流人大地而不会损坏建筑物。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 定义式:P=W/t2. 常用公式:P=W/t=UIt/t=UI,即P=UI并、串联电路的总功率:1.并联电路的总功率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并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因为P1=I1U,P2=I2U,所以又因为,所以即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串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电器的电功率之和。串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因为P1=I1U,P2=I2U 所以又因为,所以灯泡铭牌问题 & “铭牌问题”是电功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热点问题,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读懂用电器的“铭牌”。如图:灯泡上的铭牌。“PZ”是“普通照明灯泡”中 “普”和“照”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灯泡的型号。另外可知:U额=220V,P额=25W。例:甲、乙两灯泡分别标有“220V 40W”和 “110V 40W”字样,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220V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则(& ) A.甲灯亮B.乙灯亮 C.一样亮D.无法判断
解析:灯的亮度决定于灯的实际功率,串联时电流相同,根据P=I2R,电阻大的实际功率大,灯更亮一些。根据有。,R乙=,所以,甲灯更亮一些。
公式法计算电功率:1. &&&& 这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此公式适用于各种用电器和电路。2. P=UI&&&& 这是电功率的决定式,即电功率是由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积来决定的。此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它是“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的理论依据。该公式表明,用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实际电压与实际电流的乘积。常常借助于用电器的铭牌用此公式来计算用电器的额定电流,进而计算用电器的电阻;当然这个公式的最大用处还是用来计算各类用电器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或电路的总功率。
发现相似题
与“将两个定值电阻R1与R2以某种形式连接入某段电路中,R1消耗功率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2252463134200153973272484152762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供电电路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