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椰林匕首敢屠龙现在怎么获得,求解

①《庄子·列御寇》:“朱?b045?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②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椰林匕首敢屠龙。



下面的链接打不开时,请安装网友提供的补丁。 





}

  刘表出身东汉末年宗室,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汉末群雄之一、“八俊”之一。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年少时便闻名于世,后称雄荆江,杀了孙坚、又抵御曹操,立学校、修礼乐,称雄一时。公元208年,刘表病逝。

  蔡夫人是刘表的继妻,荆襄一带的豪族蔡氏家族的成员,是蔡瑁的姐姐、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的姨母。因为她的侄女嫁给了刘表的次子刘琮,所以偏爱他,想让刘琮成为继承者。刘表死后,蔡夫人带着刘琮投降曹操,正史上没有记载她被曹操杀害。

  李贽评价她:“蔡夫人短见,白白把荆州送与别人,与今之弟兄争家、争献豪门者一个样子。可笑世上人,大愚不悟也。”

  曹操评价他:“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董卓则说其:“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贾诩评论道:“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若刘景升、季玉(刘璋)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陈寿评价:“、,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说道:“隗嚣、刘表,雍容风议,皆得长者之誉,然其败也,皆以去就不明失之。不如张鲁之庸,败亡之余,知所归往,犹能保其后嗣。”

  曾巩评论:“景升得二蒯,坐论胜凶残。正当丧乱时,能使憔悴宽。 缤纷多士至,肃穆万里安。能收众材助,图大信不难, 诸公龙凤姿,有待久盘醒。得一固足兴,致之岂无端。 乃独采樗栎,不知取椅檀。盖云器有极,在理良足叹。”

  罗贯中:“昔闻袁氏居河朔,今见刘君霸汉阳。尤决有谋空战讨,外宽内狭远贤良。绍因谭、尚须倾国,表为琦、琮立丧邦。观此可为千古戒,怨魂应是绕荆、襄!”

  元帅评论他:“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汉语大词典》:书床(书床)  拼音:shū chuáng

(1).犹书架。 南朝 梁

卷一:“其二人并持囊,囊大如小柱,似有文书。挟席人舒置书床上。” 唐

:“书床鸣蟋蟀,琴匣网蜘蛛。”

(2).临帖习字的文具。用染黑的绢,紧绷于长方形木框中,以笔蘸清水写在绢上,既不伤笔,又省纸张。见 清 鲁一曾 张廷相

《汉语大词典》:太保  拼音:tài bǎo

(1).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 周 置,为辅弼国君之官。 春秋 后废, 汉 复置。后代沿置,多为重臣加衔,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 太师 ”、“ 太傅 ”。

(2). 宋 元 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 俞琰

卷一引 宋 朱熹 云:“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

:“有妖人称‘水仙太保’,郡守 王遂 将使治之,莫敢行, 子秀 奋然请往,焚其庐,碎其像,沉其人于 太湖 。”

第三九回:“次日早饭罢,烦请 戴院长 打扮做太保模样,将了一二百两银子,拴上甲马,便下山。”

(3).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元

第二折:“被 蔡衙内 将我浑家夺将去了,上 梁山 告 宋江 太保去。”

卷四:“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4).对仆役的尊称。

:“ 金奴 见 吴山 睡着,走下楼到外边,说与轿夫道:‘官人吃了几杯酒,睡在楼上。二位太保宽坐等一等,不要催促。’”

《汉语大词典》:谡谡(谡谡)  拼音:sù sù

:“寒冽冽而寖兴,风谡谡而妄作。”一本作“ 漫漫 ”。 宋

诗:“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 柳亚子

:“ 燕 齐 遇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

(2).喻刚劲严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目 李元礼 谡谡如劲松下风。” 刘孝标 注引

:“ 膺 岳峙渊清,峻貌贵重。”

:“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 清

之二五四:“眉痕英绝语谡谡,指挥小婢带韬略。” 刘逸生 注:“谡谡,形容劲利。”

《夷坚丙志·蔡州禳灾》

:“忽异物从北来,其上四平如席,模糊不可辨,其下谡谡如人行,约有脚三二十只,渐近学墙乃不见。” 清

:“闻窗外谡谡声,一美女搴帏入,曰:‘郎勿惊,妾非人,亦非为祸者也。’”

《汉语大词典》:霜风(霜风)  拼音:shuāng fēng

(1).刺骨寒风。 北周

诗:“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 宋

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元 李寿卿

第三折:“断不了你那 章台 上霜风淅淅, 渭城 边烟雨霏霏。”

(2).指严明的风纪。 南朝 梁

:“政德洽于霜风,教义穷于足迹。”

《汉语大词典》:窗纸(窗纸)  拼音:chuāng zhǐ

亦作“窗纸”。 糊在窗上的纸。 唐

之二:“身饮数杯妻一盏,馀酌分张与儿女。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 宋

诗之一:“急雨过窗纸,新凉生簟藤。”

第七四回:“怪底小姑垂劣甚,俏拈窗纸背奴看。”

《汉语大词典》:百忧(百忧)  拼音:bǎi yōu

:“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晋

:“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诗:“近闻宽法离 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 宋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清

诗:“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

《汉语大词典》:辗转(辗转)  拼音:zhǎn zhuǎn

(1).翻来覆去的样子。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朱熹 集传:“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 宋

:“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 魏巍

第一部第十章:“ 郭祥 辗转不能成寐。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大妈家辞行,告知她明天回部队去。”

:“ 历 怫然,廷诘 皓 曰:‘属通谏何言,而今复背之?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固得辗转若此乎!’” 李贤 注:“辗转,不定也。”

:“辗转思维,进退无策。”

(3).转移;经过许多地方。

:“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 李善 注:“字书曰:辗,亦展字也。

曰:转,移也。” 清 陈维崧

诗:“棹歌写风波,群动互辗转。” 鲁迅

:“若其生活两间,居天然之掌握,辗转而未得脱者,则使之闻之,固声之最雄桀伟美者矣。”

(4).经过许多人的手;非直接地。 巴金

二四:“他上次考了个备取,他母亲费了大力辗转托人讲情,他才能够进去。”

《汉语大词典》:不成  拼音:bù chéng

:“ 齐 燕姬 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 注:“不成,未冠也。”

(2).无所成就;不成功。

:“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后主为文示 陵 ,云他人所作。 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亦指不象样。

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

(4).不行,不可以。

卷十二:“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

(5).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宋

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

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京剧

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汉语大词典》:意气(意气)  拼音:yì qì

:“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 南朝 宋 袁淑

:“意气深自负,肯事郡邑权?” 宋

:“意气如 祖豫州 ,而誓清 冀 朔 。” 清

:“是时余与 何子方 少年,意气甚锐。”

:“寡人意气衰,身病甚。”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 广 意气自如。” 宋

诗:“方其振舞时,意气艳且闲。” 清

《尹嘉宾父延绶加赠奉政大夫湖广按察司佥事制》

:“家无担石,而眉棱之意气烨然。”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明

:“家弟自 云中 归,极口称 梅开府 才略盖世,识见绝伦,且意气投合,不减 庞道玄 之遇 于节使 也。” 清 黄鷟来

诗之三:“丈夫意气合,千金非所珍。”参见“ 意气相得 ”。

(4).情谊,恩义。 汉 司马迁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唐

:“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

:“大丈夫意气相许,头颅可断,何况一妾!” 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

诗:“感君意气与君好,流连累月开怀抱。”

:“朝贺以正月何?岁首意气改新,欲长相保,重本正始也。”

(6).馈送财礼。 汉 王符

:“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庭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人事意气,干乱奉公,外内溷淆,纲维不设,所宜纠劾。”

第四折:“我心中意气怎消除?”

第十三回:“你还不知那 秦汉 ,当时的意气如今消释了。” 曹禺

第一幕:“这是你的真心话,没有一点意气作用么?”

(8).指文学与艺术作品的气势。 宋

:“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辨雄伟,意气奔放,犹不可御。” 清

卷四:“观上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汉语大词典》:千古  拼音: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君看石 芒 砀 ,掩泪悲千古。” 宋

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于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 王 初以才名自诩,目中实无千古。” 清

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恸,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仆千古矣。” 巴金

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汉语大词典》:篆刻  拼音:zhuàn kè

(1).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 汉 扬雄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吕延济 注:“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 宋

诗:“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

(2).谓雕琢,过分修饰文字。 明

:“格律深稳,不尚篆刻,而往往有会理切事之理。”

:“﹝ 文彭 、 文嘉 ﹞并能诗,工书画篆刻,世其家。” 清

:“﹝ 米紫来 ﹞诗画皆工秀,兼善篆刻。”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竹阴读画》

:“ 抱石 ,我看是一位标准的 中国 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篆刻,又会书画,长于文事。”

《汉语大词典》:雕虫(雕虫,彫虫)  拼音:diāo chóng

(1).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南朝 梁 刘协

:“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责风轨,莫益劝戒。此 扬子 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唐

诗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清

:“今世雕虫小夫,既溺于声律缋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谓读圣贤书,当明其道,不当究其文字。”

:“ 邵 雕虫之美,独步当时。”

:“ 江 东雅好篇什, 陈 主尤爱雕虫。”参见“ 雕虫篆刻 ”。

(3).比喻技艺低下。

第六三回:“大刀 闻达 不知量,狂言逞技真雕虫!”

:“ 江 东雅好篇什, 陈主 尤为彫虫,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唐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 长卿 消渴,觉含毫之转迟; 子云 老大,见彫虫之都废。”参见“ 彫虫篆刻 ”。

《汉语大词典》:藜火  拼音:lí huǒ

载: 汉 刘向 校书 天禄阁 ,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

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 向 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明

诗:“ 天禄阁 中藜火动, 相州 堂上锦衣归。” 清

《汉语大词典》:缣缃(缣缃)  拼音:jiān xiāng

(1).供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 唐

:“惜乎困于缣缃,不获缮写。”

:“法度有节,不待珩璜;篇训之制,自盈缣缃。” 高燮

《柬曼殊大师并乞画偕隐图》

诗:“聊寄缣缃盈尺幅,愿言偕隐是吾徒。”

(2).指书册。 唐 孙过庭

:“若乃 师宜官 之高名,徒彰史牒; 邯郸淳 之令范,宜著缣缃。” 唐

:“颇游简素,少阅缣缃。” 宋

诗:“未免废坐卧,其能视缣缃。新知固云少,旧学亦已忘。” 明

:“我将伊骨肉相看,因此付缣缃没吝颜。”

《汉语大词典》:盛明  拼音:shèng míng

:“天命有常, 北乡 不永, 汉 德盛明,福祚孔章。” 晋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幸俱生盛明之世,当垂名千载,不可徒存天壤之间。” 南朝 宋 鲍照

:“ 皇汉 方盛明,群龙满阶阁。” 李淑一

《毛主席招宴容园喜赋》

:“忆昔星沙识伟姿,重逢正是盛明时。”

:“早凭庆泰,晚亲盛明,而有志于学,无独见之敏。” 唐

诗:“百祥奔盛明,古先莫能俦。”

(3).犹圣明。 南朝 梁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宋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

:“有司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掇取厚葬之名而遗之,以累其盛明。” 元

第四本第四折:“谢当今盛明 唐 圣主,敕赐为夫妇。”

:“盛明荡氛昏,贞休康屯邅。” 李善 注:“盛明、贞休,谓 太祖 也。”

《汉语大词典》:诗史(诗史)  拼音:shī shǐ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 子建 函京 之作, 仲宣 霸 岸之篇, 子荆 零雨之章, 正长 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南朝 齐

:“今经典远被,诗史北流, 冯 李 之徒,必欲遵尚。”

(2).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唐 孟棨

:“ 杜 ( 杜甫 )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 杜 逢 禄山 之难,流离 陇 蜀 ,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清

卷五:“﹝ 王弘祚 ﹞为户部尚书时,尝属余选 张含

(3).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

,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当然不敢说是诗史。”

(4).诗歌的发展历史。

:“翻开 华夏 诗史,即可看到,每当历史处于重大转折的关头,都有一批‘以诗魂壮国魂’的呕心沥血之作问世。”

《汉语大词典》:三复(三复)  拼音:sān fù

:“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

诗序:“三复来贶,欲罢不能。” 唐

:“天书褒荣,辉之简牍,稽首三复,子孙其传。” 金

《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

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复

《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 三复白圭 ”。

《汉语大词典》:引杯  拼音:yǐn bēi

诗:“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元

诗:“镫窗禅坐时联句,山馆仙游几引杯。”

《汉语大词典》:唾壶击缺(唾壶击缺)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 吴愧庵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系 虎林军营 。 吴 有

诗云:‘一半春光缧绁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

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

《汉语大词典》:宝刀(宝刀)  拼音:bǎo dāo

珍贵的战刀。亦泛指战刀。

:“ 孟劳 者, 鲁 之宝刀也。” 三国 魏

:“ 建安 中,家父 魏王 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 唐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第六回:“他两个,一个使雁翎宝刀,一个使龙尾禅杖。”

《汉语大词典》:马革(马革)  拼音:mǎ gé

《汉语大词典》:马革裹尸(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亦作“ 马革裹尸 ”。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北齐 朱玚

:“诚复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

:“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 清 昭梿

:“余刀俎馀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

:“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亦作“ 马革盛尸 ”。 金 何宏中

:“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亦省作“ 马革 ”。

:“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 清

:“我 文天祥 官树牙旗,志存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敌也。”

《汉语大词典》:先贤(先贤)  拼音:xiān xián

(1).先世的贤人。 明 嘉靖 间议 孔 庙祭礼,称 颜渊 曾参 等十人以下和 孔子 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 左丘明 以下,称先儒。见

:“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嫌疑之閒,诚先贤所慎也。” 南朝 梁 刘协

:“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宋

诗:“春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 金

:“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

(2).复姓。 汉 有 先贤氏 。见

《汉语大词典》:何苦  拼音:hé kǔ

(1).有何苦衷,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

:“﹝上﹞与 布 相望见,遥谓 布 曰:‘何苦而反?’” 宋

:“罢之而天下悦,人心安,兴利除害,无所不可,则何苦而不罢!” 陈天华

:“你们有子弟的,何不赶紧送出外洋学习实业,不过费一二千金,立刻可以大富,并且有大利于国,何苦而不为呢?”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馀罪人击杀 项羽 ,何苦乃与公挑战!”

第五七回:“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杀许多草寇?” 巴金

十四:“你的身体并不太好,何苦这样拼命吃酒,吃酒并没有什么好处!”

(3).犹何妨,何害。

:“ 伯之 曰:‘君稻幸多,取一担何苦。’”

《汉语大词典》:年来(年来)  拼音: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诗:“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绝。” 鲁迅

:“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诗:“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汉语大词典》:长歌(长歌)  拼音:cháng gē

(1).放声高歌。 汉

:“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唐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明

诗:“ 老郑 空同 客,长歌 北海 尊。” 清 邹容

:“目瞑负多久,长歌招国魂。”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为感词人 沈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说。”

《汉语大词典》:风雨(风雨)  拼音:fēng yǔ

之一:“嘉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

:“﹝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

:“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汉语大词典》:走龙蛇(走龙蛇)  拼音:zǒu lóng shé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元 宋方壶

套曲:“走龙蛇字体儿堪人敬,他诉衷肠表志诚。”参见“ 走蚓惊蛇 ”。

《汉语大词典》:严律(严律)  拼音:yán lǜ

指与仲夏节候相应的律管。 唐 崔损

:“及乎严律闭,阴气升,氛雾结,河海凝。”古以律管装葭灰候气,“严律闭”谓夏至阳气至极而竭,与之相应的律管不再吹灰。

《汉语大词典》:冰霜  拼音:bīng shuāng

:“于是孟冬作阴,寒风肃杀,雨雪飘飘,冰霜惨烈,百卉具零。” 汉 刘桢

诗之二:“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唐

诗:“ 江 汉 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2).比喻操守坚贞清白。

:“故虽夙罹不造,而能全老成之德;居无檐石,而能厉冰霜之絜。” 唐

:“宣议郎行内侍 宋常春 等,皆以谨信多才,得参侍从。更掌上府,尤见吏能。守官无毫发之瑕,励己有冰霜之操,迹其声实,可备监临。”

:“父曰:‘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以事翁姑为节,三则恒人事也。’”

第四六回:“住在伊家深不便,只惟立志守冰霜。”

(3).比喻冷漠严峻的心境或情态。 宋

词:“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铓。欢颜为我解冰霜。”

《汉语大词典》:壁垒(壁垒)  拼音:bì lěi

(1).军营的围墙。作为进攻或退守的工事。

:“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

:“明日, 李晟 会 陈涛斜 ,壁垒未具,贼大至。” 李光

:“将帅凋零鼙鼓动,四郊壁垒九边烽。”

(2).借指战事。 明 卓尔堪

诗:“几年无壁垒,估客渐停桡。”

:“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徐特立

《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

:“我们在思想方面树立了坚强的壁垒,首先纠正一切不利于团结抗战的思想,即反统一战线和反劳动人民的思想。”

(4).比喻事物间的对立和界限。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第一》

:“讫乎 汉 世,作者弥盛,文笔界画,壁垒相望。” 朱光潜

《艺文杂谈·文学的趣味》

:“‘桐城派’古文和‘阳湖派’古文,彼此中间都树有很森严的壁垒。”

《汉语大词典》:弯弧(弯弧)  拼音:wān hú

卷三二五引 南朝 梁 任昉

:“有一人,披锦袍,弯弧注镞,直向 绍之 。” 唐

诗之二:“壮气盖 燕 赵 ,耽耽魁杰人,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明

:“弯弧自信成功易,拔剑那知报怨难。” 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

诗:“束发旧曾充狗监,弯弧中岁度 龙城 。”

《汉语大词典》:射虎  拼音:shè hǔ

(1).指 汉 李广 和 三国 吴 孙权 射虎的故事。

:“ 广 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 右北平 ,射虎,虎腾伤 广 , 广 亦竟射杀之。”

(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 宋

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 宋

词之二:“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 叶剑英

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四回:“正是: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条灯谜,均能射中否?”

《汉语大词典》:那得  拼音:nà de

“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 太祖 曰:‘我家赀那得如 子廉 耶!’” 唐

诗:“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明

诗:“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 中国 有这几百万几万万甘心做洋奴的人,那得不亡国!”

《汉语大词典》:披靡  拼音:pī mǐ

(1).草木倒伏。 汉

:“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宋

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担夫惊走, 器之 不动也。” 清 张明弼

诗:“盲风一夜渡南荒,众草披靡尽欲狂。”

:“于是 项王 大呼驰下, 汉 军皆披靡,遂斩 汉 一将。”

:“大呼冲击,众披靡。”

:“军数万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众,降三千馀人。”

(3).泛指退却,后退。 明

:“ 唐 代州 西有大槐树,震雷击之,中裂数丈,雷公为树所夹,狂吼弥日,众披靡不敢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4).喻事物衰落。 清 和邦额

:“顷见佛国云遥,空门不靖,至使西来大意,日就披靡,东土众生,自为簧鼓,良堪悼也。” 郭沫若

词:“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乃无端而忽有此种邪说,披靡全国者,不过一二逆贼,希冀非常,借此为题,以惑人心耳。” 梁启超

《社会革命果为今日中国所必要乎》

:“及 斯密亚丹 兴……谓社会如水然,任其自竞,则供求相剂,而自底于平。此论既出,披靡一世。”

《汉语大词典》:为力(为力)  拼音:wéi lì

丁部之十六:“轻休其力,不为力可得衣食,反常自言愁苦饥寒。” 冰心

八:“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唐

诗:“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 稷契 易为力, 犬戎 何足吞。”

:“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庶易为力。”

《汉语大词典》:不见(不见)  拼音:bú jiàn

:“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馀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

:“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汉语大词典》:舞勺  拼音:wǔ sháo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孔颖达 疏:“舞勺者, 熊氏 云:‘勺,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 唐

诗:“礼乐富垂髫,诗书成舞勺。”参见“ 舞象 ”。

《汉语大词典》:风雷(风雷)  拼音:fēng léi

:“风雷,益。” 宋 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

《汉语大词典》:童稚  拼音:tóng zhì

(1).亦作“ 童稚 ”。儿童;小该。

:“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 北齐

:“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 唐

诗:“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宋

之十四:“岂此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郭沫若

《文艺论集·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一》

:“不识不知的童稚,醉生梦死的俗人,他们正是这种最幸福的人。”

诗:“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宋

:“予与 康候 有父祖乡曲之旧,又自童稚共笔砚。”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的评价》

,在童稚时我们不曾感得甚么,然到目前我们能称道 屈原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天才的作者。”

(3).幼稚。 郑振铎

第三八章一:“若以自变文出现以来所产生的叙事的种种大杰作与之相较量,则

等等诚不免要慊然的自觉其童稚。” 茅盾

:“当那一声焦雷打到了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

《汉语大词典》:鹰犬(鹰犬)  拼音:yīng quǎn

(1).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狗。

:“太后临朝, 上林 鹰犬悉斥放之。” 晋

:“寻飞逐走,未若假伎乎鹰犬。” 元 龚开

诗:“谓为小猎无鹰犬,以为意行有家室。”

(2).比喻受驱使而奔走效劳的人。

:“臣 龟 蒙恩累世,驰骋边垂,虽展鹰犬之用,顿毙 胡 虏之庭。”又

:“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后多含贬义,比喻受指使而纵威逞虐的人。犹走狗、帮凶。 宋

卷下:“巧诈百端,甘为人之鹰犬以备指呼,驰奸走伪,惟恐后于他人。” 明

卷十七:“奸党尚存,阴谋变幻,或乘机会以伤善类,或借鹰犬以快私雠。”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

:“鹰犬塞途,干儿当道, 魏忠贤 不是活着就配享了 孔 庙么?”

:“我承王公馀烈,鹰犬声乐是习,吾当以儒学易之。”

:“陛下即位以来,鹰犬之好,糜费日甚。”

《汉语大词典》:步伍  拼音:bù wǔ

谓军队操演行进的队形。 清

:“ 沪 兵其殆哉!不壁垒,不训练,行无步伍,出无支应,将何以战?” 梁启超

第九节:“其一进一退,如军队之步伍。”

《汉语大词典》:肃然(肃然)  拼音:sù rán

:“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

:“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

:“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2).畏惧貌。 汉 荀悦

:“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

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约

:“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

:“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致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

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

:“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进善退恶,风教肃然。”

:“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

:“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

:“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

:“丙辰,禅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 肃然 。” 清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峨,对之肃然,因名。”

《汉语大词典》:弱冠  拼音:ruò guàn

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 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遂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

:“ 贾生 娇娇,弱冠登朝。” 晋

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唐

:“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馀闲,获遂本愿。” 宋

癸:“ 章 幼时为 照 所重,言其官班位望,过于其父, 章 弱冠,父为娶妻 李氏 女。” 明

诗:“弱冠游 洛 师,已蒙南金赏。” 刘绍棠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

《汉语大词典》:榜花  拼音:bǎng huā

唐宣宗 大中 以后,礼部取士放榜,每年录取姓氏冷僻者二三人,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参阅 宋 钱易

《汉语大词典》:明照  拼音:míng zhào

:“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少。”

:“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 宋

:“然处卦之初,道未章著,上虽明照而未之信,故摧如不进,宽裕以待其时也。”

《汉语大词典》:三都  拼音:sān dū

(1).三个都城。 春秋 鲁 三 桓 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季孙 之 费 、 孟孙 之 成 、 叔孙 之 郈 ,称三都。

:“ 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 杜预 注:“三都, 费 、 郈 、 成 也。”

(2).三个都城。指 战国 赵 、 卫 、 魏 三国的都城。

:“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诱 注:“三都, 赵 、 卫 、 魏 。”

(3).三个都城。 东汉 称 雒阳 为东都, 长安 为西都, 宛 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 三国 时的 蜀 都 成都 、 吴 都 建业 、 魏 都 邺 。

:“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李善 注:“三都, 蜀 、 吴 、 魏 也。”

(5).三个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广都 、 新都 。 晋 常璩

:“ 蜀 以 成都 、 广都 、 新都 为三都,号名城。” 北魏 郦道元

:“ 洛水 又南径 新都县 , 蜀 有三都,谓 成都 、 广都 ,此其一焉。”

(6).三个都城。 唐 都 长安 , 显庆 二年(657年)建 洛阳 为东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晋阳 为北都,与 长安 合称三都。

:“ 左思 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

诗:“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

诗:“床头宝剑泣鱼肠,赋就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中的山妖。 清

诗之四:“亲心万里苦相关。”原注:“ 汀 ( 福建 长汀 )治初造,砍大树千馀。其树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种:下曰猪都,中曰人者,其高者为鸟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妇自为配偶。猪都皆身如猪;鸟都人首能言,闻其声不见其形;人都或时见形。当伐木时,有术者 周元大 能禹步为厉术,以左合赤索围木而砍之。树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执而煮之于镬内。”

《汉语大词典》:纤尘(纤尘)  拼音:xiān chén

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宋

诗:“飞甍出万屋,地绝无纤尘。” 清

:“楼上三楹,洁无纤尘。” 于敏

:“这石径多么清洁,简直是纤尘不染!”

(2).比喻微细污垢。 宋

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明

卷四:“四野偏同色,纤尘不染心。” 郭沫若

诗:“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

《汉语大词典》:不足道  拼音:bù zú dào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意谓不必向外人称述。后以“不足道”谓不值得称道,不值一谈。 唐

:“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 清

《明诗纪事戊签·杨巍》

五律最胜,直擅 右丞 、 文房 胜境,馀子不足道也。” 王西彦

:“在这严峻的时代里,个人的感情真是不足道得很呵。”

《汉语大词典》:开疆(开疆)  拼音:kāi jiāng

:“王 信韩 孽,宅土开疆。我图尔才,越迁 晋阳 。” 明

:“昔 宋祖 开疆重武,远颁介胄之臣;今明主稽古右文,特赐章缝之侣。” 清

之三:“开疆争捷论功多,绿酿葡萄金叵罗。”

《汉语大词典》:殊勋(殊勋)  拼音:shū xūn

:“ 董昭 等谓 太祖 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隋

:“ 太祖 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 魏 室,建茂绩于 周 朝。” 宋

诗:“夙退自欣还自笑,素餐便当策殊勋。” 太平天国 洪仁玕

:“共扶真主,各建殊勋。”

《汉语大词典》:节钺(节钺)  拼音:jié yuè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天子假 太祖 节钺,录尚书事。” 唐

诗:“鼓角雄都分节钺,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

:“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钺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

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汉语大词典》:胆落(胆落)  拼音:dǎn luò

犹丧胆。形容恐惧之甚。

:“吾夜踰 蔡州 城擒 吴元济 ,未尝心动,今日胆落于 温御史 。” 元

诗:“嗔目叱诸侯,胆落毛发洒。” 清 王韬

:“军门亲追至 擂鼓台 ,歼敌八百有奇,贼为之胆落。” 王闿运

:“﹝诸将帅﹞闻其败,则胆落,一败不振,东南事大坏。”

《汉语大词典》:悬丝(悬丝)  拼音:xuán sī

靠一根丝吊着。多比喻极危殆。

:“若传此衣,命如悬丝。” 明

:“圣主恩深宽斧锧,叹馀生险似悬丝。” 明 刘若愚

:“且又遭墩锁十载,命若悬丝。”

《汉语大词典》:可奈  拼音:kě nài

词:“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元

第二折:“可奈那 窦娥 百般的不肯随顺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二八回:“可奈茶客太多,人声嘈杂。”

《汉语大词典》:获取(获取)  拼音:huò qǔ

:“精神上的饥饿感是获取知识的第一要着。”

1983年第1期:“努力到新的生活当中,人民群众当中去获取新的启示、冲击、感受与创作素材,努力去获取新的体验,新的评价,否则就会使自己的创作枯竭。”

《汉语大词典》:沟池(沟池)  拼音:gōu chí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孔颖达 疏:“沟池,城之堑。” 南朝 齐 王屮

:“沟池 湘 汉 ,堆阜 衡 霍 。” 唐

:“朕闻有天下者,道德仁义以为理,城郭沟池以为固。”

《汉语大词典》:瑰丽(瑰丽)  拼音:guī lì

:“攒珍宝之玩好,纷瑰丽以奓靡。” 薛综 注:“瑰,奇也。丽,美也。”

:“每制旨有所营建,必极瑰丽。” 明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

诗:“龙宫嵑瑰丽,鲛室閟幽玄。” 秦牧

《艺海拾贝·譬喻之花》

:“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

(2).形容姿容或资质美好。 宋

:“宝冠珠翘,瑶环玉珥。奇衣袨服,仪状瑰丽。” 元

:“抱耿介之贞性,表瑰丽之妍姿。” 明

《〈何大复先生集〉序》

:“ 何子 虽稍晚出,其材质敏秀瑰丽。”

(3).形容文辞华丽。 唐

诗:“为文颇瑰丽,秉度自贞醇。” 元 赵文

:“ 景翔 诗笔瑰丽,吾所敬服。” 清

:“叶系以诗,或纪程,纪月日琐语,语汗漫而瑰丽。” 鲁迅

四种,瑰丽幽夐,称世界大文。”

《汉语大词典》:珠玑(珠玑)  拼音:zhū jī

:“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

:“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 李善 注:“字书曰‘……玑,小珠也。’” 宋

词:“有多少佳丽事,堕珥遗簪,芳径里瑟瑟珠玑翠羽。” 清

:“珠玑犀象珍怪难得之物,美则美矣……而于我乎何有?”

(2).比喻美好的诗文绘画等。 唐

诗:“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 元

第一折:“夫人闻知 苏轼 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清 黄鷟来

《题黎于郑为杨舒文画山水册页》

诗:“寻常尺幅那复得,况乃连册浮珠玑。”

(3).诗文中常以比喻晶莹似珠玉之物。 宋

词:“宿雨频飘洒……终朝连夜,有珠玑鸣瓦。”此指水珠。 宋

诗:“要啄稻粟无半粒,只教满颔饱珠玑。”此指芡实。 元 鲁贞

《余宗旸来访值雪留三日次韵》

:“谁散珠玑北斗南,下方台殿玉华含。”此指雪珠。

(4).形容声音婉转、清脆。 宋 徽宗

之九一:“细筝百宝间生辉,玉柱成行雁自飞;对酒仙姿时一按,十三弦上迸珠玑。”

《汉语大词典》:瓜子金  拼音:guā zǐ jīn

(1).形似瓜子的金粒。 宋

《癸辛杂识续集·金紫银青》

:“ 广西 诸洞产生金,洞丁皆能淘取,其碎粒如蚯蚓泥,大者如甜瓜子,故曰瓜子金。”

:“时 钱王 俶 遣使致书于 普 ,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 普 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第四回:“当面打开看,都是些瓜子金。”

(2).多年生小草本。茎自基部丛生。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形如瓜子。春末夏初开紫色花。根及全草入药,有活血、消肿、解毒、化痰的功效。

(3).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走。叶肉质,营养叶形如瓜子,孢子叶细长如舌形或匙形。孢子群生于叶片中脉两侧,各排一行。多生于阴湿的岩壁上。也称抱石莲。可入药,主治风湿痹痛,肺痨咯血等症。参阅 清 吴其浚

《汉语大词典》:掖庭  拼音:yè tíng

(1).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时 宣帝 养于掖庭,号皇曾孙。”

:“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李贤 注引

:“婕妤以下皆居掖庭。” 唐 李肇

卷上:“ 元载 之败,其女 资敬寺 尼 真一 纳于掖庭。” 清

:“追慕 原陵 ,永怀 长乐 ,访问掖庭椒房之故事,感叹 曾参 、 王骏 之坠言。”

(2).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 秦 代名永巷, 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为掖廷。 东汉 分为二,设掖庭令、永巷令。

:“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

:“又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嫔簿最。”

《汉语大词典》:婉转(婉转)  拼音:wǎn zhuǎn

:“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 高诱 注:“抱天命而婉转不离违也。”

:“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南朝 宋 颜延之

:“迢遥行人远,婉转年运徂。”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

:“婉转呻吟,披发大叫,遍体搔抓,捶床顿足,自己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为什么,要什么。”

(2).曲折。 南朝 梁武帝

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 唐

诗:“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 清

:“你看雕栏婉转,画槛玲珑,上下三层,高低百丈。”

(3).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清

词之十:“传语东君须婉转,此情莫遣外人知;除说与杨枝。” 杨沫

第一部第八章:“ 王教授 婉转地告诉她:‘像 林道静 这样的年轻女孩子,找职业是很不容易的。’”

(4).形容声音抑扬起伏。 唐

:“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

第二三回:“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 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 巴金

二九:“声音婉转而凄哀,里面似乎含着无处倾诉的哀愁。”

:“尔乃搫场柱翳,停僮葱翠,绿柏参差,文翮鳞次,萧森繁茂,婉转轻利。” 徐爰 注:“上则萧森,下则繁茂,而实绸缪轻利也。婉转,绸缪之称。”

(6).犹斡旋。从中调和。

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 清

:“亲王为之婉转,遂得昭雪。”

《汉语大词典》:上书(上书)  拼音:shàng shū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 齐威王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及 绛侯 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 唐

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清

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贺捷生 上书 毛主席 ,要求寻找 贺龙 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

:“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春香 ,请小姐上书。”

第九回:“可巧这日 代儒 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曹禺

第二幕:“ 孙少爷 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 陈奶妈 催你歇着呢!”

《汉语大词典》:西南  拼音:xī nán

(1).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

“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 宋

诗:“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

《汉语大词典》:疮痍(疮痍)  拼音:chuāng yí

:“弟与我同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不得尺寸之报;吾乃重金累紫,何心以安?”

:“讨 陈宝应 将士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复其家。疮痍未瘳者,给其医药。” 清

:“岛中残卒皆疮痍,其馀鬼妻兵家儿。”

(2).比喻灾害困苦。 汉 桓宽

:“然其祸累世不复,疮痍至今未息。” 宋

:“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元

诗:“ 燕然 民庶久疮痍,摩抚疮痍正此时。” 清

诗:“感此午时风,何让丰年金。疮痍遍宇宙,得酒忍独斟。”

(3).指困苦的民众。 唐

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

:“身生疮痍,口气臭处,与人无亲,旷地狱来。” 宋

:“ 张侯 及内子,遍体生疮痍,爬搔疼彻骨,脱衣痛粘皮。” 清

:“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

《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

:“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卒灭 晋 氏,疮痍中国者三十馀年,皆 光远 为之也。”

《汉语大词典》:误国(误国)  拼音:wù guó

:“中书舍人 令狐涣 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 涣 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元

《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先生愤 贾 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发策十问擿其奸。” 清 秋瑾

:“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

《汉语大词典》:奸臣(奸臣)  拼音:jiān chén

亦作“奸臣”。 指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之臣。

:“吏肃而严,民朴而亲。官无邪吏,朝无奸臣。”

:“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 唐

:“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第六四回:“ 宋江 答道:‘盖为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 唐 朝奸臣 李林甫 有一次看兵操练很勇敢,就有人对着他称赞。”

《汉语大词典》:易世  拼音:yì shì

(1).互换时代。 三国 魏

:“使夫 昭 成 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 汉 不独少, 周 不独多也。”

(2).改朝换代。 晋

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贤者不兴。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群,不救;当为易世变号。’” 明

《列朝盛事·浙江三大功臣》

:“ 刘 赠太师, 于 赠太傅, 王 赠侯,皆在易世论定之后。”

第一出:“俺与师兄,见今易世换名的 月明和尚 ,本都是西天两尊古佛。”

《汉语大词典》:姚宋  拼音:yáo sòng

姚崇 和 宋璟 的合称。 唐玄宗 开元 时相继为相,旧史以 开元 之治二人之力为多,世称 姚 宋 。 唐

《除裴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

:“在 太宗 时,实有 房 杜 ,赞 贞观 之业;在 玄宗 时,则有 姚 宋 ,辅 开元 之化。” 清

:“生平论相推 姚 宋 ,不敢轻言秉国成。”

《汉语大词典》:没后(没后)  拼音:méi hòu

卷十八:“学生于此事究心已久,行之颇得其法。只是到得没后一着,不能忍耐。”

《汉语大词典》:回思(回思)  拼音:huí sī

诗:“回思十年事,无愧箧中笔。”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七六回:“回思我近来在家乡一住三年,去年回到 上海 。” 郁达夫

:“我呆视着远处,茫茫然如失了神的样子,脑子里也触起了许多感慨与回思。”

(1).改变想法。 唐

:“能令草玄者,回思入流风。” 宋 王谠

:“臣恐为社稷之祸,伏乞陛下回思迁虑。”

诗:“回思承平时,海南夸丽侈。”

《汉语大词典》:河外  拼音:hé wài

(1). 春秋 晋 人称 河 西与 河 南为 河 外。

:“﹝ 晋 ﹞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 杨伯峻 注:“ 河 外,指 河 西与 河 南, 黄河 自 龙门 至 华阴 ,自北而南, 晋 都于 绛 ,故以 河 西与 河 南为外, 包慎言

以 河 西为外, 杜 注以 河 外为 河 南,皆仅得其一偏。” 战国 魏 人仍袭用此称。

:“ 魏 将 无忌 率五国兵击 秦 , 秦 却于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陕 华 二州也。”

:“ 魏 弱则割 河 外…… 河 外割则道不通。”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同 华 等地也。”

:“驱 韩 梁 军于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

:“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

《汉语大词典》:单弱(单弱)  拼音:dān ruò

:“身在 汉 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 北齐

:“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 唐

:“诸道发兵或二三千人,势力单弱。”

第十四回:“土包单弱,恐怕挡不住。”

(3).谓身体瘦弱,不强壮。

第三四回:“如今我想,我已经五十岁的人了,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 茅盾

五:“你的身体向来单弱。”

《汉语大词典》:霜毛  拼音:shuāng máo

(1).白色羽毛。 南朝 宋 鲍照

:“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 唐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宋

诗:“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诗:“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宋

:“头垂两鬓之霜毛,腰束九环之金带。” 清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

之二:“强施冠帻霜毛短,裁展诗书雾眼昏。”

(3).借指老人。 明

:“苦他们泣守风灯,是奴家奉养霜毛。”

《汉语大词典》:剪剪  拼音:jiǎn jiǎn

:“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成玄英 疏:“剪剪,狭劣之貌也。” 唐

:“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剪剪乎!”亦谓过分谨慎而不知变通。 宋

:“今世士大夫号于达理者,每易一榱,覆一篑,剪剪拘泥,不得即决。”

(2).犹簇簇。丛集貌。 唐

:“辛蒲剪剪,扇荷擎擎。” 唐

:“苍然 太行 路,剪剪还榛莽。” 宋

词:“剪剪寒花小更垂, 阿琼 愁里弄妆迟,东风烧烛夜深归。”

(3).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唐

诗:“测测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宋

诗:“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明

套曲:“今日画眉人远,冷透香罗,无奈东风剪剪。” 费砚

:“剪剪金风隔院吹,昼凉人静漏迟迟。”

(4).齐心;和睦相处。

:“其民愿而从法,疏而弗失,上下剪剪,唯其君之听。” 清

:“吾废吾童子矣,视二氏之貌,且剪剪焉适矣。”

《汉语大词典》:拐子马(拐子马)  拼音:guǎi zǐ mǎ

亦称“ 拐子阵 ”。亦称“ 拐子马阵 ”。 古骑兵阵法名。选用精锐骑兵为大阵的左右翼,相互支援,用以进击或拒守的阵形。一说为用以冲锋陷阵的以韦索贯连的人马。 宋

《武经总要·东西拐子马阵》

:“东西拐子马阵为大阵之左右翼也。本朝西北面行营拐子阵并选精骑,夷狄用兵每弓骑暴集,偏攻大阵,一面捍御不及,则有奔突之患,因置拐子阵以为救援。”

:“初, 兀朮 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

:“ 兀朮 自将牙兵三千,往来为援,皆带重甲,三人为伍,贯韦索,号‘铁浮屠’,每进一步,即用拒马子遮其后,示无反顾;复以铁骑马左右翼,号‘拐子马’。”

第八四回:“皂雕旂展一派乌云,拐子马荡半天杀气。” 清

谓 金 人善用拐子马……按

: 穆帝 时 燕 慕容恪 击 魏 主 冉闵 ,择 鲜卑 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阵而前,遂破 闵 。则古时已有为之者。”

《汉语大词典》:铁脚(铁脚)  拼音:tiě jiǎo

(1).草名。又名烫烫青。 宋

《王氏谈录·北虏风物》

:“北荒之珍,有铁脚草,采取阴乾,投之沸汤中,顷之茎叶舒卷如生。”

(2).鸟名。以其爪黑得名。 清

:“ 天津卫 有小鸟,黑爪,故名铁脚。”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铁脚》

:“铁脚, 天津 有之,以其爪黑,故名。体大如麻雀,首之毛有蓝色,尾两边白色。春令始至,可食。”

《汉语大词典》:战车(战车)  拼音:zhàn chē

又称兵车。盛行于 春秋 、 战国 。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现泛指作战用的车辆。

:“国为师旅,战车驱就。”

:“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陈毅

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汉语大词典》:九重  拼音:jiǔ chóng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卷八:“ 齐景公 使人于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台。” 三国 魏

:“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撺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复西归。”京剧

:“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敦煌曲子词·酒泉子》

:“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汉语大词典》:巩固(巩固)  拼音:gǒng gù

(1).坚固;稳固。 宋

诗:“山川成巩固,陵庙壮威神。” 元

第三折:“俺则待尽良忠开疆展土,辅助着万万年巩固皇图。” 明 陈大声

《斗鹌鹑·赏金陵八景》

套曲:“创立起一统洪基,山川巩固,殿阙崔嵬。” 杨朔

:“靠什么?靠着巩固的工农联盟呗!”

(2).使牢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第二编第二章:“要巩固国家的统一,必需在构成封建国家的地主农民两大阶级间,在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间,求得一定限度的妥协,否则统一是不可能的。”

《汉语大词典》:皇图(皇图)  拼音:huáng tú

:“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吕延济 注:“皇图,谓 河 图也。”

(2).封建王朝的版图。亦指封建王朝。 唐

诗:“皇图跨四海,百姓拖长绅。”

:“宇县瓜分,皇图瓦解。” 宋

《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

:“逆 豫 逋诛,尚穴中土;陵寝乏祀,皇图偏安。” 清

:“兵部侍郎 阮 一本,为捕灭社党,廓清皇图事。”

:“朕今缵皇图,恭修帝道。” 清

:“朕乃 大唐 天宝皇帝 是也。起自潜邸,入缵皇图。”

《汉语大词典》:庙略(庙略)  拼音:miào lüè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

:“式扬庙略,克清天步。”

:“寇贼窃据京邑,天子出居近甸,兵柄庙略,属在明公。” 宋

之一:“儒衣临绝塞,庙略运奇兵。”

《汉语大词典》:潢池  拼音:huáng chí

诗之二:“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

(2).见“ 潢池弄兵 ”。

《汉语大词典》:一席  拼音:yī xí

(1).一张坐卧之席。

:“公升如宾,礼辞一席,使一人去之。” 郑玄 注:“辞一席,谦自同于大夫。” 贾公彦 疏:“辞一席,谦自同于大夫者,大夫再重,公三重,故辞去一席,同于大夫再重。” 唐

:“夜息 南山 ,同卧一席。” 宋

:“东西薄游必挟所有以自随。一舟横陈,仅留一席为偃息之地。”

(2).一桌饭菜或酒席。

:“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 许地山

:“掌灯的时候到了, 费总理 底客厅里安排着一席酒,是为日间参观工厂的 黄先生 预备的。”

(3).一阵;一番。 宋

之一:“无才解赋珠帘雨,谁肯相赊一席风。”

第十三回:“一席话,说得 蘧公孙 如梦方醒。” 庞瑞垠

:“我不能不承认,一席肺腑之言,使得我们长期隔膜的心重新贴近了。”

(4).指一个职位。 丁西林

:“敝公司拟聘书记一席,现已聘定,所有亲友寄来荐书,恕不一一作复,特此声明。”

《汉语大词典》:磅礴  拼音:páng bó

(1).广大无边貌。 晋

之二:“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磅礴立四极,穹崇效苍天。”

:“坱圠无垠,磅礴罔测。” 清

:“走其一支,南东磅礴。” 梁启超

:“ 中国 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

(2).气势盛大貌。 唐 沈佺期

诗:“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 宋

:“事抑道扬,身隐名彰。磅礴氤氲,复归其真。” 徐迟

:“一切都是新鲜的,热烈的,美妙的,光明的,欢乐的,振奋人心的,气势磅礴的。”

(3).混同;充满。 唐

:“中州清淑之气,于是焉穷;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 明

:“神机奇略,应变百出。忠义之气,磅礴宇内。” 郭沫若

二四:“我们革命军的内部便有极大的旧势力磅礴着,我自己是有好多说不出来的苦处的。”

(4).扩大。 梁启超

十六:“顾吾信夫此最少数者,其将来势力所磅礴,足以左右彼大多数者而有馀也。” 鲁迅

:“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风潮,得日益磅礴,未可知也。”

:“揖客入,各叙起居竟,始欲解带磅礴,俄报宫阍已启, 周 整束冠裳,从知馆而去。” 元

诗:“净扫苍苔夜留客,解衣磅礴兴无穷。”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烈士纵笔一挥,立尽两纸,洋洋数千言。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搥胸,若不复忍书者。”

《汉语大词典》:西北  拼音:xī běi

(1).方位名。介于西、北之间。

:“初, 卫侯 伐 邯郸午 于 寒氏 ,城其西北而守之,宵熸。” 三国 魏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宋

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指我国西北地区。一般指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及 青海 、 陕西 、 甘肃 三省之地。

《汉语大词典》:长驱(长驱,长驱)  拼音:cháng qū

亦作“ 长驱 ”。亦作“ 长驱 ”。向前奔驰不止;长途向前驱驰。 汉

:“蹑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

:“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 颜师古 注:“驱,与驱同。” 北魏 崔鸿

:“因长驱入 邺 。”

卷中:“ 秦 将长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椰林匕首敢屠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