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k3003,dx200和qp1r和dx200怎么选

卖家说dx200电容比较多,煲200小时左右声音才至最佳状态。包装里送了一个平衡头的煲机模块。x7是二手的,使用时间应该超过200小时了。

设置:均使用网易云音乐播放无损音乐,2.5mm平衡口,3.5mm常规口。x7使用AM3平衡模块。

歌曲:交响,摇滚,爵士,中频男女声,大编制电子乐,古典弦乐

耳机:he400s(ie800刚出掉,人在老家没别的耳机)

先放结论:综合素质全方位超越x7。声底纯净,能量高,细节清晰,乐器分离度大。感觉默认的耳放模块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潜力。

但是!细节一多我就不小心把注意力放到细节上了,忽略了整体性的"重点",比如关键的情绪表达和转折。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平板耳机吧,以前听音响比较多。

ps. 不用纯音听是因为个人不喜欢,而且流媒体是以后的趋势。巨巨们轻喷。。


1,滚轮调音的时候,往上拨时容易碰到皮套扣。手指粗的得往下滚。。
3,坐高铁型号差时Launcher3停止运行一次
4,触摸屏手感没手机方便。而且最边缘的操作有点被皮套挡。我手指较粗。
5,能否送几个防尘塞?有四个口,但很多人常用的就一两个。
6,波轮能换或者DIY就好了,个人觉得最好再油一点。

盲操还是很方便的,做工非常好。

}

  紧赶慢赶,7天憋出6个字,还是抓紧在春节前搞出来这篇文字。掐指一算本人玩耳机和播放器也有近20年了吧,这期间也是烧的断断续续的,也许是年纪大了吧,有点玩不动了,开始渐渐退烧了,出了手里的大部分器材,只剩下常听的两个大耳和一副耳塞,其实根本原因是没钱了,自从陆续有了房子、车子和两个孩子,我瞬间回到了解放前,日常播放原先都用蓝厂的XPLAY 3S代替,作为一个玩发烧的人,这个方案纯粹是为了方便,而之后自从换了小米MIX之后,音质实在让我头疼,这时我才知道我之前的手机播放音质是多么的好。。。好吧,这是逼我再次上的节奏,对于一向谨慎的处女座来说,盲狙是不现实的,我一向耳朵收货,虽然因为长期发烧耳朵已经开始听力下降了(玩耳机的人一定要注意爱护自己的耳朵),但是在没变成木耳之前,最后再折腾一把?

  曾几何时,我曾左手持AK380+AMP,右手持金菊花,但是听来听去,发现这些高价机越来越没有意义,声音随身素质都不错,但是都不适合常听,AK380虽然较AK240改善不少,但是仍然自带AK家的阴柔劲让我有些无法侍从,金菊花虽然最开始我非常喜欢,但是随着听了一段时间,声音过于锋利和刚劲的线条感,长时间停下来也有点累。事实上他们其实很优秀了,但是真的不能以声论价,否则你就会晓得这些机器性价比有多么差,此外,我发现这些高价机开始玩指标,越来越缺少音乐味,失去了听音乐或者说是欣赏音乐的感觉,变成了听声音。再买的话,首先价格不能太贵,因为还是没钱,其次声音最好舒适能长听,但是整体素质不能太差,最后,便于携带,颜值得过得去,捆绑的不要。哎,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难伺候。一次机会从朋友那里搞了几台样机,打算简单横向对比一下,找出我心中的答案,当然这些只能说是以偏概全吧,这个价位的机器其实很多,但是我仅在这几款做了代表吧,行了,不啰嗦了。

  这次选择的产品基本以7000元以内产品为主,这个价位属于便携播放器的中高端产品了,所以那些万元砖不在这次考虑内,试听音乐以无损为主,捎带DSD音乐,类型上流行、古典、电子new age都有,使用耳塞为我常听的黑黄鹂,全程使用普通3.5mm接口。好吧,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吧。

    真男人旗舰款,全身铝制,可更换耳放

  HIFIMAN在国砖里现在也属于元老品牌了,当年的HIFIMAN 801很早就搭上了国砖的发展快车,现在HIFIMAN在耳机方面也算颇有建树,频频打破国产产品的价格天花板。在推出了HM901和HM901S之后,又推出了更加平价一些的HM901U,其实HM901U依托于HM901发展而来,属于HM901的升级改良版。

  HM901U机身不用多说,整体比较厚重,圆边四角不硌手。顶部的音量旋钮我个人并不喜欢,操作比较难受。配备的彩屏并不是那种高精度艳丽的屏幕,再加菜单的方式有一些单调,但是日常操作和信息显示没有问题,下方常用的按键都一一具备,因为固件的更新,已经没有转盘操作快进快退的功能方式导致转盘倒转带来的影响,使用时间稍长转盘会有点松散。HIFIMAN是最早使用可换耳放卡的厂家,HM901U仍然具备这样的功能,不过需要螺丝打开后仓开取出电池,然后才能更换耳放卡,HM901U的电池话说比以前的HM801好太多了,作为一个纯音播放器也没有什么其他太多的功能,一切为了音质服务。HM901U硬件上使用双ESS9018作为DAC,双OPA627和OPA2107作为运放。

  音质方面HM901U在分立卡下保持了HIFIMAN一贯的特点,推力比较大,整体声音稍显醇暖,边角比较圆滑,还是比较饱满的,中低频不算很浓重,属于稍显温和的类型,整体偏慢,高频上也相对内敛,细节不会一下感觉很多,大动态下声音不够大气,不过声音的层次还好。

  对于我个人来说,体积还是有点厚,颜值一般,做工精细度还有待加强,音质我个人觉得soso吧,至少不是我喜爱的类型。

  旷世以前一直是台式设备,最近也进入了便携播放器领域,这款QP1R就是他们的作品,官方的广告上也是对这款机器尤其是内部电路做了各种宣传,我就不再赘述了。先说说机器本身吧,在看完901之后,再去看QP1R,会让你觉得这才是做工。QP1R整体做工是不错的,机身厚度也不大,重量上便携没有问题,机身的接口还算齐全,有两个TF卡槽。机身正面除了一个彩屏外就是下方比较显眼的大旋钮,背面的镜面很好看但着实是个指纹收集器。

  操作上,凸起的旋钮除了美观我觉得突兀了点,操作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其一,过小的屏幕为了显示很多的信息,很多字非常精细且非常小,有的基本只占几个像素点那样,与其这样不如不显示。其二就是那个机身正面的大旋钮,这个大旋钮本身只能旋转,并没有内嵌上下左右的按键,其实自从ipod之后,我并不喜欢这种旋钮的方式,相比我更喜欢十字按键搭配机身侧面滚轮的操作方式,QP1R的正面旋钮精度不高,常常我在选曲的时候转动旋钮不是转不到我想要的歌曲要不就是转过头了,再搭配精细字体的菜单,操作还是个细致活。

  不过不得不表扬的是,QP1R的音质还是非常不错,至少在这个价位属于佼佼者。QP1R的声音推力不小,但是不属于力大声粗的类型,整体声音非常精致立体,解析表现也不错,有金菊花的线条感但是没有金菊花那么锋利,所以相对更耐听一点。整体三频分布的很均匀,整体听起来不会有恶声或者缺陷,属于一开声比较惊艳的类型。

  当然QP1R在便携、声音都符合我的要求,不过那个操作确实有点难受,屏幕过小的字体看着也很难受,就不能整个大屏么?或者就像金菊花一样显示简单的信息就行,此外QP1R价格还是较贵,如果定价能在5000元左右,性价比就很好了。

   这机器我不讨论与C4的关系,整体来说对于LP5的外形,我个人不太care,事实上它的外形仍然是最初国砖形态的一种表现,整体宽大厚,好在中间做个腰型,手拿起来还好。机身后面的花梨木背壳手感不错,比较润滑,对于这个机器的体型如果你认为像大法金砖一样沉就错了,事实上LP5非常轻巧,会有一种这么大机身就是一个空壳的赶脚。机身正面圆形窗口彩色屏幕,显示效果一般,下面是操作按键,机身底部是相关接口,这货的PO口是6.3mm口,使用3.5mm口得上转换头。硬件上使用了AK4414作为DAC,自制的1812O运放。

  我个人不太喜欢的就是这机器的操作,可能是我太笨了,每次播放歌曲后,不知道碰了什么按键就锁键盘了,问题是如果按照按键标识,上面那个键子写着LOCK(UNLOCK),估计就是锁键盘和解锁键,按照常理,可能按一下就是锁键,括号里的解锁难道是长按,可是无论我怎么按就是不解锁,后来我按右键解锁了,难道是按下上键执行解锁,按右键执行那个OK功能么?好诡异。

  LP5的声音跟机身一样,开声是那种金灿灿的感觉,声音整体干净,细节绵密,动态还算凌厉,尤其是低频动态比C4提高很多。其次就是声音在三频上分布较为均匀,声场较大,尤其在解析力上很不错,声音还是偏中高频。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刻画上还稍稍有点粗糙,总的来说LP5的声音有点和外壳一样,是那种富丽堂皇的感觉,甚至是浓浓的土壕味。

  不过不管怎么说,它的近7000元的价格确实不便宜。当然那头疼的操作以及这个外观注定不是我的菜。

   说到播放器怎么能不说索法的机器,虽然最近新出了金砖和黑砖两兄弟,但是在这个价位上,只能是ZX2。在我个人来说,ZX2是一款匆匆赶制的机型,当年推出ZX1被一些索粉津津乐道称之为35周年纪念版,而实际上日本官方从未认证过,可曾想第二年就出个ZX2,那些陈芝麻的事情就不多说了。不管怎么说从机身来看,很明显国外品牌在外形设计和做工上还是技高一筹,这个不得不说,我就想知道,国产手机每次都宣传的什么机身多少道工序等等的做工方法就不能用在播放器上提高一些么,况且国外品牌从来不说这玩意,直接实机让你摸,自己感受,又扯远了。

  ZX2机身比前代的ZX1更厚重,后背与ZX1一样是贴的仿皮加驼背的造型,机身两侧的圆弧设计与PHA3包括现在的金砖和黑砖机身是一个设计思想。机身底部除了硕大的金色PO接口以及自家的WM-PORT数据接口就是TF卡槽,甚至还有个挂绳孔。ZX2取消了ZX1鸡肋的外放功能,侧面常用按键设计的比较合理,适合盲操作,此外机器也使用了安卓系统,所以大屏是一定的了,一副手机范。

  实际上从机器本身来看,ZX2有点像是ZX1的完善版本,继续走ZX1的路子,完善机内部件,减少屏蔽实现机内高音质最大化。这种有点玄学的东西也在ZX2内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黄铜背板、双晶振、OFC内连接线、无铅焊锡等等。在其他配置方面,ZX2内置了128G内存,实际可用113G,并支持外接TF卡。ZX2内置4吋的显示屏,具备FWVGA也就是854×480像素,内置锂电池并支持长航时播放,具备支持IEEE

  音质上典型的大法味道,推力跟那些国砖比就很一般了,ZX2的整体能量分布的还是比较均衡的,比较突出的是中低频,低频的下潜不错,但是稍稍有点肉,不够弹性,在高频部分,解析力还是可以的,带有一丝颗粒感,总之整体音色比较中正,但有一些SONY味的染色。ZX2的音效调节可以听而且味道也不错,相比其他机器的音效就没个听了,有的是极度劣化声音,开了不如不开,有的是效果很不明显,具体就不说了。

  这货其实不能算是播放器,这种专业应该叫专用器材,最起码它不够便携,够大,再安上3节5号电池瞬间变沉。不过可能是索尼自己也没想到,当年的D50竟然阴差阳错变成了索尼在一帮发烧友中的突破口,尽管D50那残废的播放方式和支持格式以及那健壮的机身可以令你对他无数次重复吐槽,或许是SONY也开窍了,在后期的D100强化了播放部分,不仅可以硬解DSD文件而且集中播放按键区和相关的操作菜单,此外这器材尽然还带音效,我也是醉了。

  D100不仅机身大,连包装都是我横评这几款机器最大的。因为本身是专业录音笔,所以机身顶部的麦克风很显眼,相较于前代的D1和D50,D100扩大了显示屏幕,可以显示中文菜单,白色背光,但是取消了部分按键背光。按键也做了重新排布。D100的操作很容易上手,菜单的逻辑也比较简易,整体在操控上还是不错的。

  D100的播放功能更多的是应对录音回放,所以声音尽量做到监听。D100推力不小,整体声音铿锵有力,不同于前代D50和D1略偏暖的模拟味,D100是典型的数码味机器,声音直白捎带一些染色,在解析上也不错。令我印象深刻的是D100在播放DSD音乐的时候,把DSD文件的精密和解析力刻画得非常到位,整体质感沉稳绵密,能够一耳朵听出与WAV等无损音乐的区别,而很多机器在播放DSD的时候区别于WAV等无损差距不大。

  在回放上,D100还是可圈可点的,不然作为一个录音器材也不会有一小部分人为了音乐回放而去购买,只是这家伙便携度很差,如果索法的专业器材部能做个这货的取消录音部分版本就好了,但是那不就抢了视听部的饭碗了?

   当年的iBASSO DX100几乎是最早使用安卓系统的国砖机,使用了ESS9018芯片也算是一个卖点,这么多年过去了,iBASSO一直没有对旗下旗舰机型升级,最近终于推出了新一代的旗舰机iBASSO DX200。DX200采用了双ESS9028PRO作为DAC,仍然使用安卓6.0深度定制系统和自制的MANGO双系统,内置WIFI 2.4G和5G双频段、蓝牙4.0,具备可更换耳放卡模块设计,支持线性和平衡输出。

  可能是音量键的原因,DX200有一丝AK家机器的影子,不过整体的造型还是比较规整硬朗的,各方面做工还算可以,只是要在品控上需要加强。我手头有两台DX200,一台是官方样机,另一台是正常销售的版本,可能是样机的原因,那个官方样机的音量旋钮最开始拧起来非常涩,而另一个销售版就没这个问题,此外耳放模块和机身背面整体有轻微色差。DX200的包装箱挺有意思,个头不小,大盒套小盒还是斜开的,最意外的是主机存放的位置与机身竟然使用一个双面胶固定的,我也是醉了。因为使用了定制的安卓系统,所以DX200使用了一个4.2寸的720P屏幕,上手还算容易,没有上拉菜单只有下拉,基本就是左右滑动为主,安卓界面下播放使用自家的MANGO播放器,当然在重启时可以选择自制的系统,这两个系统可以切换,此外安卓下仍然可以安装其他软件。DX200音乐播放菜单界面采用方块化设计,与之前的DX80、DX90之类的比较相似,操作还算方便。

  DX200的声音(基于AMP1耳放卡)是比较有意思的,属于慢热型。它的声音不是那种一开声就很惊艳的类型,也不是那种一开声就觉得有缺陷的声音,DX200是那种很均衡的声音,让你一耳朵上去说不上好坏,甚至没有什么感觉。不过随着播放时间的延长,渐渐的你开始感受到DX200那种内敛的解析和质感,整体声音算是比较健康的,没有太多频段的缺陷,声音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随着聆听时间的加长,你会不断发掘出新的感觉,确实有点意思。

  不过目前DX200的缺点也很多,诸如触摸屏手感灵敏度一般,音轨滑块正方形且灵敏度低,不支持向后点击拖放,部分软件完善度一般,切换功能或者音乐有爆音,开音效声场极具减小不如不开,可能我听力退化,自带的几个滤波器我实在听不出太大区别,系统还存在不少bug,期待日后升级加以改善。此外日后更多耳放卡的开发也期待会有更好的表现。

   这款机器也是新上的型号,也是这7款最便宜的,与自家旗舰X7比,有点像是取消耳放卡下巴的版本。X5III整体设计质感还是不错的,自带一个塑料,这个保护套保护完整,连接口都有保护。X5III的外形也有点AK的既视感,可能是AK的造型先入为主的原因,音量旋钮放置在左侧,右手操作不太顺手,而且旋钮有点靠里,操作起来稍有点难受。因为也是用的安卓系统,所以大屏必不可少,X5III使用了一块3.97寸触摸屏,内置2.4G WIFI和蓝牙4.0支持aptX,内置32G容量并且支持双TF至512G。在核心上,X5III使用了双AK4490的DAC,支持DSD解码,使用了双OPA1642和双OPA462作为运放。系统上使用了深度定制的安卓5.1系统,此外X5III也带有纯音模式。

  X5III给人的感觉一如飞傲一贯的特点,表现稳定没有太多的锋芒,外形看起来小巧比较讨喜,配上大屏幕和亮眼的小金标至少没有太浓的手机造型感。大部分按键都放在左侧,作为左撇子倒是比较习惯,右手只能靠食指或者中指操作,对于右手的人最开始会有些不习惯,右侧只有一个开关键,不过这个按钮键程比较短,也不知道按没按下去,反正有蓝色背光就是开机了。机器整体便携没有问题,机身菜单设置比较容易上手,至少在操控方面是合格的。

  声音表现上整体密度感和厚实感不错,声音还算杂食,整体稍偏中低频,日常听流行是没问题的,至少在这个价位是合格的。X5III的声音并不属于稳重型,整体质感略带染色,对于初烧来说比较适合日常听歌的质感,不过不太适合古典类型的表现,相较于大哥X7来说,X7声音显得过于稳重平淡,至少我自己听起来没有太多的感觉,过于追求精致度和稳重感甚至缺少了一些音乐味,相对来说X5III的味道就好接受一些,虽然缺少了一些精致立体感和稳重感,但是日常聆听更讨耳一些。

  不过X5III缺点不是没有,首先就是品控的提高,做工上还需要提高;其次就是软件bug也不少,需要继续升级提升。

  洋洋洒洒白话了一大堆,机器也一口气听了很多,人在听多个器材最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选择困难综合症。对于我的需求来说,去掉傻大粗类型不方面携带的,以及个人的听音取向后,貌似就剩下QP1R、DX200和X5III,恩,选哪个呢,我还要考虑一下,哎,要不我在看些别的机器?

}

QP2R不还是4490?直接打那群唯芯片论的人的脸。

综合考虑声音续航系统操作做工的话,个人排名是KANN、DX200(卡看自己口味)、QP2R、WM1A、X7mk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p1r和dx2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