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柜门关不紧铰链调整是松一点好还是紧一点好

分类: 笔记本电脑 破晓前最亮的光


注1:本篇不拿开箱凑篇幅,因为没什么值得开的。

题记:当我们抱着看戏的心态去迎接荣耀笔记本时,才发现它是认真的。也许2个月后会有人想起我说的话:MagicBook锐龙版会是四千元以下笔记本的屠夫。

市场部的新员工小赵,外号表情包。

因为入职时的发型和抠门领导最爱的表情包一致,故此得名。

▼但这不重要,今天他拿出了新到手的,而且不是联华普戴中的任何一家。

拎着路过的总监老李:“小赵,你这台是Macbook P... ...”老李话说一半发现这款笔记本还是和MBA/MBP还是有区别的。

MagicBook,一个从未见过的标签跃入眼帘,从位置到大小再到命名,还真有点和MacBook看齐的意思。

“这台是荣耀MagicBook,最近刚出的。”说着,小赵熟练得合上笔记本,路出铝合金表面的荣耀LOGO:“我觉得不错。”

不知道他的观点在未来能否成为更多的人共识,而荣耀MagicBook系列能否如它的手机一般在性价比的道路上打出自己的一片疆土,这些都有待市场检验。对此,我是比较乐观的。

荣耀Magic做得确实和APPLE MacBook比较像,这种形似体现在硬件上的方方面面。

MagicBook的在外观上贯彻了“做减法”的精髓,视觉上的一体性特别强,几乎感受不到视觉上的割裂和不和谐的线条,与其想办法让A面的纹路做得出彩,荣耀选择“不做”。

A面为一体铝合金材质,抛光打磨得很到位,整体呈现出一种温和的质感。外观对于¥3999价位(618期间售价为¥3799,还送荣耀路由器和双肩包)的笔记本电脑而言,确实难以要求更多。

机身的厚度控制得很好,最厚处仅有15.8mm,不由地想起乔帮主从牛皮纸袋里掏出MacBook Air时,台下响起一片惊呼声的那个瞬间——时隔多年我们对于纤薄的追求从未停止。

MagicBook锐龙版也确实把机身厚度做到了让我满意的水平,相比于2017款12寸MacBook (非AIR)13.1mm的厚度还是略有不如,但最厚处差距不到3mm的厚度在视觉上已经可以接受。况且后者的价格¥9000起步,CPU用的还是Core M3。

在垫脚的支撑下,MagicBook锐龙版像是一块漂浮在桌面上钢板。即使是最厚的一面对准镜头,依旧可以感受到这款笔电确实在设计上花了功夫。

A面半开,MagicBook锐龙版整体风格偏向简约,和MacBook相近,不带有明显的“商务”或“游戏”的标签,全凭使用者对它的定义。这种设计也我比较喜欢的,不论是办公室还是娱乐都不会感觉俗气。

而且越是简单的外观越不会受到潮流变化的影响。

上盖的R角打磨到位,表面经过喷砂处理有没有刀痕,边缘圆润不割手:

MagicBook的A面弧度比较平整,区别于MacBooK更大的边缘弧度,MagicBook更接近“平板”的感觉,至于偏爱哪一种设计就见仁见智,这里也不下定义

屏幕和机身的铰链外部为全包式卷轴设计,没有用断崖式设计,在矩视觉上形成C面和B面的过渡,但不如MacBook来得干脆利落:

B面采用了黑色的边框,在息屏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换做反差较大的白色(MacBook),难免突出屏幕的边框,这一点我报以支持的态度:

MagicBook锐龙版的屏幕支持178°的翻转,便于在特定情况下对屏幕进行展示:

MagicBook触控板的面积并不算大,距离键盘的底排有1cm左右的距离,实际操作时,在默认速度下手指划过触控板,指针可以移动90%的屏幕面积。

触控板左键键程短,手感偏软,右键键程长,手感偏硬(相对而言)。整体来说左右两键手感都属于偏软类型,反复点击不容易疲劳。

MagicBook锐龙版金属面板的颜色偏浅,风格简约,容易为各种需求的消费者接受:

目前小米笔记本和IdeaPad 720s走的都是金属风格,但在¥3999价位,MagicBook锐龙版确实是一枝独秀。

我把部分的结论提早写出来:这款笔记本怕是要革那些“学生本”的命。以往这一价位的笔电配置都很坑,但MagicBook锐龙版做到了超越多数同价位竞品的性能,并且在外观设计上有不俗的表现。

▼我接触的第一件荣耀的商品并不是荣耀手机,而是荣耀MagicBook锐龙版,但本着客观的原则,这款笔记本在同价位里真的很有性价比。

对于看剧,她有自己自己的独到见解:

所以她很久都没看过国产剧了... ...

但这不重要,因为这次我请她看《黑猫警长》 

▼MagicBook锐龙版屏幕采用雾面的IPS,45%NTSC色域,分辨率为,可视角度178°:

▼这一价位屏幕想拥有72%NTSC色域——也确实做不到。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认为4K甚至5K以下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首先在意的是硬件配置,其次是续航和外观,至于屏幕色域排得比较靠后。因此做产品优化时,资源和成本也主要往前者倾斜。

如果将MagicBook锐龙版作为专业修图本,除非转接广色域显示器,否则它并不是适合承担这类工作。但话说回来,我们横向比较,同价位竞品也确实做不到。理论上来说这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市场也准备了这一类的产品,只需支付更高的售价即可。

▼MagicBook锐龙版的屏幕侧边框为5.2mm,确实带来了不错的窄边框体验(APPLE MacBookAIR啊就是边框停航母的典型),屏占比为81%。

官方宣传其为“将一块大小为14英寸的显示屏,放进了13英寸大小的机身中。”

▼采用IPS防眩光屏幕,可以对刺眼光线进行漫反射。另外MagicBook锐龙版具有护眼模式,且获得国家眼科针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证(听着很长,我个人比较重视护眼的功能),可以有效对屏幕蓝光进行过滤。即使是长久的凝视也可以做到更加舒适。

▼MagicBook锐龙版没有为了顶面窄边框而将摄像头等传感器做到底部,因此在视觉上没有足够的震撼性:

▼值得一提的而是,MagicBook缩减了键盘区的长度,将出声孔安排在了键盘区的左右:

▼而事实上,MagicBook锐龙版正反面共有四个扬声器(难怪声音那么大)

提供杜比全景声声响系统,亲测效果不错,相比于多数仅在BC面连接处的单排扬声器,MagicBook锐龙版提供的立体声效果更好,氛围感也更强。

▼MagicBook锐龙版左侧为USB-C充电接口,HDMI接口和USB-A接口。HDMI是目前最主流的视频视频输出接口,相比于DVI等接口可以有效控制厚度。

▼MagicBook锐龙版将天线做到了B-C面接合处附近,无线网卡型号为英特尔8265HUW,Wi-Fi 5G频宽最高支持H80,理论速率最高可达867Mbps。Wi-Fi 2.4G的频宽最高支持H40,理论速率最高可达300Mbps,提供2*2MIMO双天线WIFI,无线兼容性有保障。

▼右侧提供了3.5mm音频接口和USB-A 2.0接口,为了做到机身的纤薄,没有安装光驱,事实上光驱也确实在逐渐退出主流的硬件序列

▼3.5mm接口插入耳机仔细听的话有微弱底噪,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另外MagicBook锐龙版相比intel高配版本的一个区别在于:开机键的指纹识别功能被取消。

不过对于差价和性能而言完,这部分的阉割可以接受:

Dolby Atmos Sound System,也就是杜比全景声(需要硬件支持),2017年6月被首次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可以说MagicBook锐龙版拥有这一功能我还是比较意外的。

除了提供电影、游戏等预设音频外,同时支持三种个性化音频设置:

软件也提供了杜比全景声的预览:

参考片源有《古墓丽影 · 源起之战》,感受一下杜比音效,比单喇叭出声要立体很多

充电器的型号为华为HW-,支持100-240V宽幅电压。

将传统的圆孔DC充电线改为双端Type C接口后,充电设备的便携性上升了几个档次,即使遗失,可替代品也有很多,这也是笔记本进步的一个缩影。

另外,在急需充电时,可以在30分钟完成40%的电量,如果用于浏览网页等操作,可以做到3~4小时的续航。

3.键盘手感说不上好,键程短是必然,在能用的程度。


她对于目前笔记本的游戏的使用强度局限于DOTA2 / LOL,剑灵AFK后偶尔也会玩,两年前迷上了天涯明月刀,但现在已MOBA类为主。

MagicBook锐龙版的核显提供了不俗的图形性能,仅仅是影音娱乐,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它的性能,需要更多图形计算的场合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它的实力。

至于LOL这类游戏,高帧数流畅运行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目前衡量笔记本游戏性能的起点。

猜出图中的鼠标型号给30金币~

杜比全景声对于部分游戏的体验有直观的提升:

为了控制厚度,MagicBook锐龙版提供的接口不多,左侧为TYPE-C、HDMI和USB -A,结合右侧,整机总共有2个USB-A接口,轻薄本的定位基本如此。

使用蓝牙鼠标话,2个口也能适应多数外接设备的情况,如果需要大量拓展,请考虑这个因素。

显示屏的左右窄边框对于整体颜值的提升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游戏用3D端游剑灵来测试:

分辨率为,对于笔记本而言,14英寸的屏幕开这个分辨率有些多余。高分辨率一个比较直观的问题是人物太小(也有部分游戏如LOL,不同分辨率人物视角一致)。

屏幕较小关系,普遍分辨率可以调节到、、等几种。即使是,1080P比前者分辨率倍率为1.44。以下数据都在1080P下完成。

1080P下全开五档,选择战斗优化:

野外场景静止状态为44帧,运动场景为35帧,如果适当降低分辨率以及画质,在帧数上还能有不小的提升。相比于UHD620,VEGA8已经相当给力。

整机跑分16.4W,不过一部分的分数来自于CPU的异构分,注意辨别:

比较关心的是主硬盘和屏幕,分别来自闪迪和奇美。

集合了RYZEN架构的逻辑计算性能,和VEGA的图形能力,R5 2500U有望一扫AMD在移动端的颓势。

内存为8GB(1GB被核显占用),频率为2400MHz,2×4GB双通道,双通道对于核显性能的提升具有比较大的意义。

CPU-Z自带性能测试,相比几年前的桌面APU旗舰A10-7850K,单核成绩明显更高(CPU-Z对于A10 7850K只有2M4T的成绩做参考)。

多线程也是一样的结论,在R5 2500U单核性能更强的情况下,4核8线程的分数肯定比4核4线程的A10 7850K要高。逻辑计算能力上,R5 2500U和i5 8250U其实是旗鼓相当的。

这意味着目前移动端的APU已经轻松超越了前桌面旗舰APU,这不仅仅是性能上的飞跃。要知道A10 7850K的TDP为95W,超频使用会更高,需要较好的散热器来辅助散热。而R5 2500U TDP 为15W,仅为前者的1/6。满血功耗全开也就25W,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以上仅仅是逻辑计算能力。事实上R5 2500U的图形能力也超越了A10 7850K。

图形性能选用行业内被广泛认可的3D MARK

由于最新的驱动版本未收录,所以显示验证警告,但未来肯定可以解决。

选取的色是为笔记本常用的Sky Diver,适合非发烧配置的测试

测试中(模拟真实游戏环境且压榨显示核心的性能),平均温温度64℃

进入3D MARK网页联网验证结果:

另外我在3D MARK 官方数据库中找到了一份可供对比的成绩。一款搭载了intel i5 8250+UHD620核显的笔记本。

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形分领先92%,物理分领先2.7%。场景测试一和场景测试二的分数分别领先91%、93%。

可以说R5 2500U的图形性能把i5 8250U摁在地上摩擦也不为过。

  1. 性能上比不了,和大体积游戏本,但足以满足多数游戏的需求。

  2. 不输i5 8250U的的计算性能,加上远远强于前者的图形性能,结合价格,性价比如何已经很明显。

  3. 用核显可以直接玩很多网游大作。

▼MagicBook锐龙版预装Windows10系统,和正版Office 2016办公套件。默认壁纸主题为紫色,但色彩上有所克制,视觉效果还算不错。

▼RADEON Software提供一个很实用的功能:超虚拟分辨率,让图形显示出4K分辨率的效果:

▼在RADEON Software中打开这一设置,可以看到分辨率选项中出现了的选项:

▼点击保存后桌面就瞬间进入到了4K分辨率下的图标大小,这对于多图标、多任务处理有明显的帮助。

进入游戏时也有4K分辨率的选项:

▼MagicBook锐龙版有自带的管理软件,比鲁大师绿色很多,不带游戏库、不搞二手手机回收、不会弹出鲁讯新闻窗口,也没有悬浮窗。

支持驱动管理、电源管理、硬件管理等功能,整体上我给好评

▼另外自带的电脑管家支持开机动画的设置,默认是荣耀LOGO

▼此处我替换为其它图案,虽然不支持完全自定义,但至少有了选择的余地:

Mrs.海星,公司的差旅达人,经常出门在外,孤苦无依,举目无亲。

在这个滴滴死机和空姐案都可以发酵那么久的社会,孤单的她可以依靠的唯有

——练出来的空手道黑带。 

一整个办公室的男同事加起来都不够她一个人打的。

但这不重要,谁会嫌自己的背包再轻一点呢?

纤薄的特性使其直接插入背包即可,最厚处仅15.8mm,背包的收纳格可以轻松容纳。

的小型,仅夹层就能轻松收纳MagicBook锐龙版

加上迷你的适配器,和TYPE-C线,告别粗壮的线材和笨重的适配器。

很难想象4K以下价位的笔记本可以把便携性、性能和外观兼顾得那么到位。

首先聊聊MagicBook锐龙版不足:

  1. USB拓展少,USB-A接口只有两个。

  2. 预装4+4GB双通道内存,想拓展会麻烦一些。

至于优点,还是看图吧。

如果的预算低于¥4000,那么MagicBook锐龙版可以作为首选。尤其适合刚高考完的那些大一新生,因为这部分人最容易被各家的“入门笔记本”所坑,如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这款真的很不错。

我是破晓前最亮的光,感谢阅读~科科。 

}

关注游戏装备小值君,热点电子资讯、电竞外设推荐、各类装机经验分享以及热门游戏手机评测一网打尽!每天更会发布好价信息,关注游戏装备小值君,学经验涨姿势,指不定还能省了钱!

什么值得买yzkyzk原创

购入这台联想拯救者Y7000,是考虑到上下班每天带着电脑有些累赘,而且上一台电脑的游戏性能略微有点弱(主要是散热不好,降频影响发挥),而自己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是联想Y450,对Y系有一定的情节,其实我也想体验一下价格屠夫小米的产品,但那时候小米游戏本八代加强版还未上市,只能是无缘了。承诺了的就要做到,关于联想Y7000的性能测试和完全拆解终于来了。通过此次拆解,大家可以去对比网上小米游戏本的拆解图,各有各的特点。

图还是要放一点的,不然又有值友要说,拆了半天都不知道电脑啥样

关于这台联想拯救者Y7000的配置:

因为我可能需要大量CPU进行渲染,而显卡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选择了i7+1050ti这个应该不算很常见的配置,推荐大家选择新推出的72%NTSC色域的i5+1050Ti的新版Y7000

或144Hz屏幕的i5+1060的Y7000P,这两种搭配应该是最为合理。

i7-8750H默认频率2.2GHz, 单核turbo 4.1GHz,四核4.0GHz,全核满载3.9GHz,网上有大量对比I7 7700H的测试数据,主要由于这次从4核8线程提高到了6核12线程,成绩的进步就十分明显了。

最直接的就应该属你打开任务管理器,看到12个格子还有点小兴奋

主硬盘方面,Y7000采用的是三星PM961的PCI-E Nvme通道固态硬盘,型号和规格都算是比较新的,虽然在同为128GB的固态硬盘中表现还不错,但128G还是限制了性能的发挥,性能没有那么炸裂,好在实际使用影响不太大。

在3DMARK 11中,这台i7+GTX1050Ti显卡的Y7000可以获得P9260及X3362的成绩,通过查询台式机1050Ti显卡的3DMARK11得分也就在X3700左右(不同平台跑分可能会有差异),考虑到一些变量,台式机与笔记本的差价能够缩小到10%左右,这真是以往M版N卡想都不敢想的。

娱乐大师跑分也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269405分,接近27W,其实我也不清楚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大家看看就好。

通过1小时10分钟的烤机测试,在环境温度26度的空调房内,70分钟后的CPU频率稳定在2.6GHz,亦能瞬时睿频达到3.3GHz左右,超过默认2.2GHz不少,显卡的最高温度为79摄氏度,表现稳定,掌托处及WASD键区域的发热不明显,发热集中在键盘中部。

这里使用了最近比较火热的绝地求生,默认高画质。

飞机上的帧率能到121帧。

整体游戏过程中能够保持在70-90帧,这个表现对于一个仅配备了60Hz刷新率的笔记本来说,算是够用了,但如果你需要更流畅的体验和更高的画质,1050Ti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你应该选择1060显卡的产品。

再来测试一下守望先锋,默认是极高画质。

简单场景下,帧率在90帧左右,整体还算是比较流畅的。

稍微复杂一些的场景帧率基下降到60-70帧,个人感觉不到有明显卡顿,不知道是否有偶尔跌破60帧的情况,如果对流畅度要求高,我觉得可以稍微降低一点画质。

总的来说,游戏的表现我还比较满意,毕竟比我上一台笔记本要好太多了,最长持续了2小时游戏,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降频卡顿,发热还是有一些的,但基本上不在左手可以触碰到的范围。

配备GTX1050Ti的Y7000并不能算得上游戏性能强悍,但满足主流网游的次一级画质流畅运行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你有更高的需求,强烈建议买1060的版本。

终于到了喜闻乐见的拆机环节,这次拆机耗时一整下午+晚饭后3小时

,好奇害死猫,这是我拆机最彻底的一次,就怕最后装不回去了。

第一步拆下背面螺丝,这个步骤我就跳过了,没有隐藏的螺丝。

然后将整个背板拿起来,还记得开箱里面的几乎覆盖了半个D面的进风口么,实际有效面积没有那么大,同时中间部分做了比较细密的防尘网,这个在国内还是比较重要的。

D壳虽然不是金属的,但是Y7000在D壳上设计有辅助散热措施,在塑料壳上贴有两大片铜箔,然后用导热贴将SSD以及主板PCH部分的热量导到外壳散出,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整体散热效率多高,但是由于D面特殊造型,进风是从左右两侧吹到D面然后被吸入的,风路会经过这两个地方,应该还是能够达到一定的散热效果。

取掉整个外壳后,Y7000的内部结构就一览无余了,除了PCB没有使用黑色油漆,整体档次感略微有点弱外,布局、做工、都还是挺规整的。3热管的配置算不上豪华,但散热器的覆盖面积很大。

第一步断开电池,将电池取下,Y7000采用了一块典型容量52.5Wh的L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池容量不算大,但是对长期连接电源适配器的游戏本来说也不是很重要,联想还贴心的提供了电池工具将充电限制在了60%,这样就不会像我Y450那样,两年挂掉一块电池了。

电池侧面与边框和扬声器模组接触的地方设计有海绵,很明显是为了吸收扬声器的震动。

取下电池后可以看到电池下方的扬声器模块,Y7000的扬声器拥有Harman的认证。貌似现在笔记本不来个音箱厂做背书都不敢宣传自己扬声器了,确实有了大牌认证后的扬声器在基本听音感受上都有了一定的保证,不太可能出现单薄音量小的问题。

取下左右扬声器,可以发现右边扬声器的腔体要稍大于左侧扬声器,难道是有一侧来负责更多的低频?腔体与机身固定处都采用了减震圈,可以减少掌托处的震动。

取下扬声器后继续观察电池部分,会发现图中,左下右下两片非常小的黑色PCB,应该就是无线网卡的天线了。可能Y7000的窄边框屏幕设计,使得屏幕位置无法布局无线网卡天线,所以将天线放置在了掌托下方。

顺着天线可以找到无线网卡,这块无线网卡也并不是常见的Intel系列网卡。

可能有些值友会发现,怎么没有看到内存,内存插槽在中央这块银色的屏蔽罩下方,最近貌似这样的设计比较流行。

内存使用的是三星单条8G DDR4 2666,还算是比较厚道的,留有一个空余插槽方便日后进行拓展。

固态硬盘同样是来自三星,型号为三星PM961,容量128GB。但是Y7000的主板上只有一个M.2接口,如果想使用更大的固态硬盘只能进行替换,好在固态最近趋势比较喜人,过段时间考虑直接换个512甚至1T的。

别忘了Y7000还有一块2TB的机械硬盘,这块硬盘可不普通,这是一块单碟2TB的7mm超薄硬盘,在游戏动辄几十个GB的时代,海量存储是必不可少的。

主板上的主要可拆卸部件基本上就拆完了,接下来就是拆掉散热器,拿掉散热器以后就能看到被散热器覆盖的CPU以及显卡了。(为了拍照方便,我将机身旋转了180度,此时方向为屏幕转轴朝图片下方)

Y7000的散热器覆盖面积巨大,不仅覆盖了CPU、GPU、显存,CPU与显卡供电关键发热器件,甚至覆盖到了主板PCH,3热管设计,其中有条8MM加宽热管横贯左右。

散热器被大大小小不同厚度的导热贴贴满,这样基本上主板上关键发热部件的热量都能通过散热器快速传递出去。整个散热器呈“W”造型,除了机身后侧有散热鳍片外,机身左右两侧也设计有散热器鳍片,主要热量从机身后部吹出,左右两侧也能承担一部分散热的功能。

接下来是两个散热风扇。

两个风扇的造型有点差别,但是风扇尺寸差别不大。

拆卸下来的两个风扇,可以看到两个风扇的扇叶角度方向是完全相反的,转动的时候的旋转方向也是相反的,官方把它叫做TSI,Emm。。。

风扇的外壳没有使用螺丝,都是卡扣固定的,拆卸哈算是比较容易。

可以看到这个散热风扇密集的扇叶可以提供更大的风量,但是日后需要仔细维护,灰尘多了效果可能会打折。

拆掉两个风扇的Y7000,可能一般的拆机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手痒痒了,还想继续拆,怎么办?谁叫标题都写了完全拆解了。

继续拆掉主板与触摸板之间的FFC,然后拆下触摸板按键PCB。

可以看到这两个按键正好对应了触摸板的左右键。

断开机身右侧FFC,然后拆下USB副板,这个板子上还带有一颗LED和一个reset按键。

断开键盘FFC,断开BIOS电池。

机身后部接口部分,有个隐藏得比较深的固定位,这个不锈钢盖板肩负了锁孔和电源接口加强的作用。

有了这个金属片的保护,电源接口不容易松动,插拔的时候可以放心了。

断开显示屏的排线,并小心处理,因为显示屏排线一般比较脆弱。

拆卸掉所有主板固定螺丝后,不要着急,因为主板下方还有一个键盘灯的排线,记得将其断开,然后将主板取出。

主板其实面积不大,布局也比较紧凑,因为窄边框屏幕设计,15.6寸的Y7000相比传统15寸电脑体积小,内部空间自然也就比较紧张。

主板背面可以看到CPU和显卡部分的加强背板,增加主板强度。

同样在主板背面,可以看到电源开关按钮和指示灯,所以大家一定要善待电源开关按钮,这个要是坏了。。。

主要接口集中在主板后方,貌似拆下主板后比开箱的时候更容易看清楚接口类型。

擦干净散热硅脂,intel i7-8750H就展现在你面前了,6C12T的核心面积还是比较可观的,只是这芯片的位置貌似不是居中的呀,看起来略微有点别扭。

拆解了主板后的Y7000机身,C面就剩下与外壳紧密相连的键盘、触摸板、开关和天线了,似乎拆机到这里又要结束了。

然后我接着看着这个精致的转轴开始发呆,怎么把屏幕拆下来呢?

在下面找了半天没找到螺丝,终于被我发现转轴的螺丝藏在了屏幕后面的盖板下。

取下盖板就能将转轴螺丝拆下了。

拆下的屏幕,然后沿边慢慢起开屏幕边框,边框使用的是胶+卡扣的固定方式,拆卸不难,需要细心,以免损坏屏幕。

这样就可以拆下屏幕边框了。

可以看到屏幕边框内部的一圈胶痕。

拆下边框的屏幕,可以看到边框内部几乎没有什么空间,所以也就没办法容纳天线了。

边框特写,由于笔记本屏幕自身存在金属边框,所以基本上两个边框间只留了防止轻微磕碰损坏屏幕的必要距离,真的没什么空间了,如果期待未来更加窄边框的电脑,估计就要从上游面板供应商开始创新了。

屏幕下方是摄像头与麦克风组件,同样也是位置紧张,因为下面的各种线缆,实在是太多了。

卸下转轴屏幕这边的螺丝,就可以把转轴取下。

转轴铰链的做工用料还是很扎实的,金属的材质拿在手里很有垂坠感。

两头都有拯救者LOGO造型的装饰。

屏幕与上盖的固定方式就比较特别了,没错!就是iPhone电池所使用的那种拉胶,固定比较牢固,同时更换也比较容易,但是似乎找遍马云家也找不到原配件呀,只能买iPhone的回来剪了,所以强烈建议普通用户就别拆着玩儿了。

撕开拉胶以后,就可以很轻松将屏幕从上方翻开了。

翻开后要注意屏幕下方排线,小心将其断开。

这样屏幕就拆下来了,这块来自友达的IPS屏幕,虽然没有达到72%广色域,主要放家里游戏娱乐问题不大,而且现在有广色域版本和144Hz版本7000P可以选

顶盖下方就是那个最诱人的“Y”字形发光LOGO了,灯的下方贴有一张黑色不透光贴纸,以免LOGO对屏幕显示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为了给灯光模组必要的空间,还用泡棉胶带隔出了一定的距离,这样看来,如果不设计灯光Y7000还能薄很多。

撕下黑色贴纸,可以看到发光LOGO的光源应该是两颗LED和一个导光板。

那么到这里呢,联想Y7000的完全拆解也就结束了,Emm。。。你们问我为啥不装回去,我还在等马云家买的胶把屏幕给粘回去

最后总结一下Y7000的使用以及拆解过程中感受比较好的地方:

1、整机虽然为塑料材质,但是拿在手里还是挺扎实的,有种ThinkPad的感觉。

2、窄边框保留小键盘、不错的音响效果、后置接口、180度开合的屏幕让你用起来都比较顺手。

3、散热比较给力,基本上能够在电源适配器额定功率下甚至超电源适配器功率(电池会下降)满负荷运行,我觉得这样已经是足够了,同时Fn+Q键开始强制最大风量散热时候的声音也能接受,没有特别扰人的高频噪音。

4、拆机过程中发现整机内部布局工整,没有看到什么别扭的设计,没有飞线,整体展现出了联想作为老牌PC厂商的功力,而且拆解难度并不大,好处就是能给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用户自己操作的空间,比如后期加内存、清灰甚至换屏幕等。

当然我这台Y7000也并不完美:

1、比如为什么一开始不推出72%NTSC色域版本,虽然说对玩游戏来说提升不大,后续版本加上了总让人觉得有点膈应。

2、机身后部拥有一个USB TYPE-C接口,但并不支持雷电3协议,这样一来未来也就没办法使用外置显卡扩展坞了,前瞻性呀前瞻性!

3、无线网卡规格不是很出色,虽然目前使用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定位游戏本最少要有个中高端无线网卡才够诚意吧。

剩下的就是八代酷睿+GTX1050Ti的表现了,总的来说这次八代i5/i7+GTX1050Ti/GTX1060还是值得老本用户升级的,在PC硬件挤了好几年牙膏的情况下,一次明显的进步可以让电脑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在硬件高度一致的主流游戏本中,性能的差距似乎并不大。主要还是内部设计做工以及用料的区别了,希望这台Y7000拥有和我Y450一样的生命力,9年前的Y450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

购买建议:综合目前的价格来说,无论是Y7000 72%NTSC版本还是144Hz Y7000P版本,在同档次游戏本里面应该还算是比较正常的,好在Y7000的内部做工和用料还是能够让我满意的,在同价同配的情况下,联想Y7000还是对得起我对小Y的一番情怀。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留言点赞和打赏哦

}

文章标题确实想不出来更高大尚的,最近出现了很多投影的文章,评论里面很多值友想知道LED光源的微投和传统灯泡机的画面以及使用便利的差异。正巧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微投厂家极米推出新款Z6无屏电视并进行了众测,没想到因为2月份的一篇投影相关文章直接晋级了,所以感谢极米提供了测试样品和众测小小值的关照,第一次享受到这个待遇还是很开心的。

此篇众测的目录,可以自行搜索跳跃到想看的章节: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追求的提升,大屏电视和更大画幅的投影仪逐渐进入家庭,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去影院,首先每年国外很多精彩高分大片因为国内电影审查制度和保护国产电影的关系,引进的其实占比甚少,并且国内电影不分级也会对部分引进的影片进行删减;其次影院人比较杂,看电影过程中说话,吃东西,笑声不绝于耳,加上很多影院的音响效果除了声音大以外,效果并不好,会影响观影效果。

为了不浪费大家时间,咱们先来几张Z6的照片,屏摄以及观影的效果,如果觉得还有兴趣想更多的了解,那咱就接着往下看。


电影效果视频(直接内网访问的共享文件夹,30G大小的BD remux勇敢者游戏3,音轨DTS-HD)

,音箱就是Z6自带的扬声器

Z6商品链接,目前官价是?2999,之前预约活动时是?2799

    极米Z6投影机,具备1080P全高清画质投影。色彩方面,采用四通道光路设计相比普通投影仪,整体的亮度和和绚丽感更强。支持HDR10技术,在阴影和高光部分的显示效果更贴近人眼观看真实物体。同时,运动补偿功能可自动推算并插入特定帧弥补高动态画面的抖动和拖尾,使高动态画面的清晰度和观感得到大幅提升。支持开

 ▼LED光源,支持3D,投影尺寸60-120英寸(LED亮度相对灯泡机低,投的越大所需要的距离越远,亮度衰减就越厉害,所以建议别投到官方参数的最大尺寸),500-700 ANSI流明(大概ISO流明吧),dpi,对比度

 ▼定焦镜头,投射比例1.2:1,宽高比16:9,带自动聚焦功能

▼ 噪声1米距离小于28db,扬声器为定制:

 ▼关于现在投影的一些技术以及优劣,正好最近也有达人创作了下面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些介绍,可以对一些术语更好的理解:

小编注:文章来自#年后装修焕新家#征稿,好文有史以来大手笔,6台iPhoneX只是二等奖!只要你对硬装、软装、家电其中一类商品选购有所研究,都可以来参与活动!详情戳这里。前言:在张大妈看过不少关于投影的文章,以及评测。文章大多浅尝辄止,要么止步于入门机型,要么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些百度来的过时的条目与|

Z6是使用了TI(德州仪器)DMD的DLP LED光源的微投:

DMD器件是DLP的基础,一个DMD可被简单描述成为一个半导体光开关,50~130万个微镜片聚集在CMOS硅 基片上。一片微镜片表示一个像素,变换速率为1000次/秒,或更快。每一镜片的尺寸为14μm×14μm(或16μm×16μm),为便于调节其方向与 角度,在其下方均设有类似铰链作用的转动装置。DMD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微 镜装置反射需要的光,同时通过光吸收器吸收不需要的光来实现影像的投影,而其光照方向则是借助静电作用,通过控制微镜片角度来实现的。镜片可以在一秒内开关1000多次,在这一点上,DLP成为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通过聚光透镜以及颜色滤波系统后,来自投影灯的光线被直接照射在DMD上。当镜片在开的位置上时,它们通过投影透镜将光反射到屏幕上形成一个数字的方形像素投影图像。当 DMD 座板、投影灯、色轮和投影镜头协同工作时,这些翻动的镜面就能够一同将图像反射到演示墙面、电影屏幕或电视机屏幕上。

▼通过Z6的技术参数,可以看到DMD 是0.33英寸,TI 0.33英寸1080P的DMD目前只有这个DLP3310,功能参数是可以显示个像素点。类似于相机,光学电子时代下还是遵循“底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DMD尺寸越大越容易带来更好的画质,这个也比较好理解,DMD越大可以通过的光线也就越多,越不容易受到到临近像素的影响,颜色展现越好发挥,散热越好图像质量也越稳定。

▼实际微镜片的数量是个,通过快速切换速度使得每个微镜在每一帧都能够在屏幕上显示两个完全不同且独立的像素,也就是常说的“抖”,不过好在这次微镜形状重新变成了正方形。

▼之前极米的Z5使用了棱形排列的TI DMD:

▼菱形像素造成了显示文字出现了棱形的锯齿效应,锐度影响非常大,借用大妈这里Z5的屏摄截图。(关于TI DMD的具体参数,大家可以去TI官网自行了解)

Mstar 6A838 是台湾晨星半导体2016年发布的中端CPU,官方参数并不多,Z5也使用的这款CPU,比自家H1S使用的6A928定位要差一些,但也可以支持4K,HDR,5G WIFI。镜头部分,价格定位的原因以及国内微投的厂家基本没有光学镜头技术的基础,所以镜头普遍是树脂镜头,树脂在高温下比玻璃更容易形变,所以理论上跑焦的情况比玻璃镜头要严重一些,极米论坛上有人专门吐槽过此事,这次Z6还是树脂镜头,不过在外面又增加了一层玻璃,主要是阻挡灰尘进镜头之用。▼

哈曼卡顿(Harman/Kardon)扬声器,哈曼卡顿音响是非常著名的音响品牌,很多名车和中高端笔记本会使用这个品牌的扬声器。极米好像一直都是与哈曼卡顿进行的合作,配置该品牌扬声器也算是诚意的配置了。

▼大妈总部发过来的,所以有明显的大妈标志胶带:

▼胶带下面隐约印刷着“无屏电视”:

▼打开后原来里面还有一层被空气袋包裹着,这才是Z6真正的包装,此外还有大妈的众测须知,

▼Z6盒子上有渐变色轮,中间是型号,包装上面还裹着一层塑料膜,撕掉,撕掉:

▼一侧是哈曼卡顿的英文标识:

▼底部就是这个产品的主打参数了,比如自动对焦,支持4K(仅是回放支持而已,分辨率还是1080P的),3D和5G(因为Z6默认没有有线网口而是需要USB转接的,如果片源比较大的话又不想接USB硬盘的话这个5G传输能力就很重要了,合作伙伴有哈曼卡顿和芒果TV;其他特性LED光源,DLP,airplay,dlna,3级能效,2018年3月生产:

▼ 盒子有封条,但撕下来后感觉就是普通胶条,还可以贴回去:

▼继续打开,Z6基本就是盒子的大小,盒子周围有保护泡沫,人性化了一条分层以及方便拿取的丝带,直接一拉Z6就可以弹出来:

▼下层还有3个纸盒外加一个小信封:

▼还以为有3D眼镜,结果并没有,其中两个盒子都是电源,一个是遥控器和电池,信封里面是保卡和说明书,并无附带HDMI线,不过从后期测试来看,这机器真的是不用连HDMI

▼航嘉代工的变压器,两根电源线组合起来长度大概是2.6米,三相插头上有保护套:

▼看看Z6本体,毕竟是国内老厂家了,在之前成熟产品基础上继续简洁和微型化,对比H1体积缩小了68%,获得了2018红点产品设计奖:

▼上面覆盖了一层保护膜,因为Z6可作为蓝牙音箱模式独立播放,保护膜正好就印刷了开启音箱模式的方法(长按播放键三秒进入或者退出音箱模式,单击播放和暂停,双击切歌,+-为音量)

▼四四方方的造型,边角都做了圆润处理,前面镜头旁密密麻麻的孔就是自带的哈曼卡顿扬声器的位置,做了渐变处理,很好看很灵动:

▼右侧有哈曼卡顿标记的点缀,这里也正好是音箱模式切换钮部分,还挺相得益彰

▼ 接口全部在后面,首先是电源键:

▼中间长长一条的是散热孔,然后是标准HDMI和USB2.0接口(带宽最大理论480Mb,双向减半后240Mb,也就是30MB的能力,如果有3.0和千兆有线网口绝对是加成),然后是3.5mm耳机孔和电源接口:

▼极米毕竟进入这个市场比较早,所以代工磨具质量很高,所有的开孔都很规整,无毛刺,内部的接头也无歪斜:

▼右侧则很精简,空空如也:

▼Z6的镜头个头不大,毕竟是微投,左边有个用来自动对焦的感应器,镜头前面和机体形成平面部分是玻璃,但里面镜头本身还是树脂,可以看到吸灰效果还是比较重的,之前的型号因为镜头裸露很容易进灰,这次彻底隔绝了。

▼底部一圈黑色的原盘,其实这是进气孔,形成散热气道,

▼可继续体会到精致的做工,散热孔和散热网都很精致:

▼ 实际大小,长差不多20cm:

▼ 高不到5cm,非常的小巧:


▼Z6底部共有3个胶垫,前面两个圆的胶垫是可以调节高度或者拆下的

▼高度调节的范围很小:

▼彻底拧下来后就可以接驳3点式投影支架,比只用中间一个孔的相机支架更加的稳固:

▼ 看看自带的遥控器,同样白色为主色调,上面黑色的按键,自带的两颗GP(超霸)7号电池,这个遥控是蓝牙模式的,也就代表着配对后没有角度限制,无额外的红外学习能力:

▼ 电池口在后面,做了弧面处理:

▼ 从上到下分别是开关键,语音操作,菜单键,五维导航键,返回键,home键,长条的是音量/焦距调节

▼ 这个遥控器做工比机器稍微差了一点,主要是边缝处理,但手感不错,中间的五维导航键做了拉丝处理很显档次,其他的按键虽然非软胶制造,但按键弹性适中:

▼ 遥控器根部有XGIMI(极米)的刻蚀标记:

▼底部则是切换上面长条按键是控制音量还是聚焦调节:

▼直接按一下电源就可以开机了,首先就是蓝牙遥控器配对,配对非常迅速(家里唯一的一个三脚架需要屏摄时使用,投影直接放到了上,因为没有固定,并且期间也多次拍摄,所以屏摄的角度并不唯一):

▼选择投影方式,很形象的图示展示:

▼本身是自动对焦的,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手动调节:

▼支持5G(F22),所以我就没连F15(2.4G了),期间还有什么注册和扫码下载极米无屏助手的二维码界面,这个大家应该都轻车熟路了,无屏助手还是推荐下载的,为了更方便安装第三方app,这个后面会再说。

▼通过上面这些图片大家看出来什么问题了没有?紫色的条纹!当把LED用作投影光源时,LED光源常见的频闪也伴随出现了,现在好的手机内置了消除频闪现象的拍照能力,但在SONY A7很明显的记录了下来,所以后期屏摄也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去除led频闪干扰。

▼过多的梯形纠正以及侧投都是有损画质的,源于需要使画面在机器内部缩小调整,外加光线还是直线传播会造成画面外围的大光斑,并且角度越大聚焦越发散画面越虚,为了减少这些对画质的干扰,我规规整整的把Z6摆在了幕布前面。Z6侧投和梯形纠正的范围倒是很广:

▼因为相机有三脚架,无法特别靠近Z6,所以有倾斜角度。首先打开自带的对焦参照图:

▼像素点放大特写,之前看到很多人说近距离看像素能看到雪花点跳动,此时我是真没看出来:

第二天晚上继续测试时才发现原来是白色下没有,深色下近距离确实能看到雪花点跳动,好在远处观影没什么感觉:

▼放大,确实比菱形像素清晰的多:

▼对比灯泡机3LCD的TW650 ,都取中间区域的文字,这段文字已经属于比较小的了,这是Z6下的全图

▼Z6毕竟是抖的,所以对比真正物理像素的1080P投影清晰度还是下降了,并且白色的字也有点发灰:

▼ Z6毕竟是带有智能盒子功能的,内置app的界面,界面不凌乱,分类也比较合理,3D和4K都有独立的栏目,3D下面基本是老片子,看了一下龙门飞甲3D,清晰度不高,最高级别需要付费VIP:

▼ 合作了芒果TV和奇异果,能保证自带的资源,但很多资源还是需要付费或者VIP用户才可观看的,京东上首发晒单有芒果VIP卡年卡赠送

▼ 毕竟是安卓系统大家肯定更喜欢使用自己习惯的视频软件,但据说是现在广电要求盒子不允许直接安装apk。极米论坛上通常是两种方法安装第三方apk,一是将下载的apk命名为apk1,拷贝到极米上,这样极米可以直接识别并安装;另一种就是我这次的操作,通过无屏助手安装,这个开始麻烦一次,以后则省事得多。

麻烦的就是需要安装一个无屏助手,因为盒子是安卓,所以利用安卓来搞,IOS下的ipa格式app也没办法推到极米上安装。将需要安装软件的apk下载到手机上,比如当贝172.apk,安装无屏助手后选择->我的->本地资源->安装包(会列出手机上所有保留的apk文件)-> 想安装那个一点击文件,Z6就会安装这个apk。

▼第一次玩也出现了老帽的问题,点击apk后会直接到手机遥控器的界面,还以为当贝被极米禁了,还改名成172XXX.apk,其实后台已经安装上去了:

▼当贝已经有了,那其他的软件也就不成问题了,可以直接通过当贝扩展软件市场:

▼因为对晨星Mstar 6A838性能不了解,先来个TV版的安兔兔跑一下。

▼3W分,不算高,毕竟是中端处理器,比我之前原创的斐讯T1 4W多分还是低了不少:

▼ 安兔兔视频测试结果不支持的为0

▼部分支持的是4个,wmav2音频解码失败,不过现在的视频还真没有拿wma做编码的了:

▼其他的识别出来的参数:

▼纯色测试,亮度有些不均匀,色彩不够亮丽鲜艳,红色表现如下,亮度从中间向两边减弱:

▼绿色,同样亮度从中间向两边减弱:

▼白色表现,亮度均匀性看来不太好处理:

▼又装了Kodi V17.6,毕竟Kodi的解码能力和兼容性还是很强的:

▼ 当贝里面也有一些测试,首先网速测试,因为毕竟不自带有线网络,这个无线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家里现在因为光纤入楼的原因只有40M的宽带,5.6MB的网速,也算40Mb的能力了,对局域网内的FHD蓝光原盘应该无压力了。这个之后再单独测试本地视频能力再细看。

▼ 当贝里面的硬件得分,GPU显示是8核的T820,硬件得分只有斐讯T1的一半多一点

▼ 极米的系统自带了相对较多的设置选项:

▼ 固件已经是最新了,毕竟是刚发布的新机器:

▼ 系统信息,基于安卓6.0做的系统,自带了温度显示这点挺好,46摄氏度也不算高温,毕竟是LED光源属于冷光,温度还是比较容易控制住的:

▼ 亮度模式有标准,高亮和自定义,这里面的预设高亮颜色非常奇怪:

▼预设高亮这种颜色,简直偏到姥姥家去了吧:

▼声音输出可以选择是内置的哈曼扬声器还是走HDMI的数字ARC模式到功放:

▼ 因为产品定位通常都需要经常移动的关系,这种微投的自动对焦真的是一个方便的能力

▼ 遥控器是蓝牙的,所以机器肯定也能支持其他蓝牙设备,比如我的SONY X7便携音箱(搜索中还把别人家的vivo X7搜出来了),这样就可以无线扩展音频能力,毕竟这么小的机器即使是哈曼也无法更好得突破物理结构限制带来非常好的音响效果:

▼内置了一个京东微联,京东首发看来也是有原因的:

▼更详细的电子版说明书在机器里面也有预带:

▼内置的文件管理器可直接支持内网文件共享,并且会自动搜索内网IP资源:

▼LED光源寿命长,但亮度不如传统灯泡机,这个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但实际对比什么效果可能没有比较明确的感觉,现在是晚上,咱们先来对比一下以高亮度据称的爱普生TW650(3100流明)在亮度上的差异:

首先以极米屏幕的亮度作为曝光基准,照相参数完全不变去屏摄TW650,TW650自带镜头盖可以很方便的遮挡,而Z6没有镜头盖,Z6投射一直保留了(后面发现原来Z6可以选择只关闭光源):

▼这是TW650的ECO模式(节能模式)

▼这是TW650的正常模式,这差异非常明显了:

▼咱们再返回来,先以TW650正常模式曝光一张,然后维持同样的参数去拍ECO节能模式的TW650和Z6

能感受到led机与灯灯泡机亮度巨大差异了吧,不过Z6因为DMD底比较小,在LED机型中亮度也不算突出,而TW650又是一台主打高亮机器,这么巨大也正常。

▼这个亮度对于白天来说是什么效果呢?来到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刻,现在是完全不拉窗帘的效果,Z6已经无任何使用价值了:

▼ 3100流明的TW650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还是达到了可用的级别:

▼ 窗帘拉上,并不是遮光帘,只是普通厚窗帘:

▼ 这次Z6也达到可用级别了,和不拉窗帘的TW650差不多:

▼来一段蓝光版的道恩·强森版勇敢者的游戏3,BD REMUX 文件大小30G,5Gwifi无线直接播放,全程非常流畅,快进也几乎没有缓冲,看来mstar838芯片无线和视频解码能力还能跟得上主流:

▼之前拍的同样拉上窗帘的TW650投墙的屏摄效果

▼ 白天阳光强烈时不太行,那么晚上呢?这张是我家松下明郁89WLED灯开50%亮度的情况,和拉上窗帘差不多。

▼ 因为明郁是可以调节亮度的,演示一下不同亮度下,Z6的投影效果,中间有段特别黄的是因为明郁调成了夜灯模式,35S后彻底关灯了,这时效果是最好的:

▼Z6自带了一些视频播放效果的预设,比如明亮,标准,柔和等,GIF对画面效果压缩的太厉害,具体差异还是看这段视频吧,开灯预设下的亮度最大,但偏色更多,还是明亮比较好:

▼动态插帧,内置演示效果很明显但最高时偶尔已经出现了果冻停滞的现象,有需求的开中或者弱应该会更好一些:

除了上面安兔兔纯色图片外,咱们再看看其他的一些测试图片,首先是对比度测试,表现不太好,前面一排的黑色基本都分辨不了:

▼ 第二章黑色本来还可以分辨的,白色连成了一片;通过降低了快门时间,照片上勉强看到了白色的过渡层但看不到颜色差异,黑色则又彻底混在了一起

▼ 色阶过渡也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层,颜色线上出现了一条一条的条纹:

▼256级灰阶测试,很多级别也混在了一起:

▼清晰度因为没有用侧投和过大的梯形校正,所以中间和四个边角的聚焦还可以,但边角的亮度确实有丧失:

自带的播放器虽然不带电影墙,但可以预显示文件内容,测试中主流的电影格式都可以识别,但无法播放BD文件夹,5G无线的速度非常满意,服务器上的电影就和本地打开一样的快速:

▼4K播放到是毫无问题,颜色有些浓郁和偏了一些:

▼北京烤鸭好像被酱油泡了:

▼自带的播放器可以进行3D设置,字幕选择,音轨选择等:

▼一些特殊压制的视频无法识别,比如这个X264编码的10bit的电锯惊魂系列,不过这套电锯目前还没发现能搞定它的ARM盒子,属于高压高画质版本:

▼Kodi软解也因为CPU处理能力不足而卡顿的非常厉害:

▼视频编码信息供参考:

▼默认第一轨的全景声提示不支持,DTS音轨则没有问题

▼ Kodi来,毕竟kodi遇到无法硬解的格式会自动切换到软解,看看Kodi下这个75G的视频,通过5Gwifi是什么效果,首先全景声音轨播放正常了,出乎预料的是在大幅推拽进度下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缓冲,之后竟又流畅播放了,不过到后面复杂场景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流畅的问题。

▼ISO格式的BD原盘自带播放器可以播放,并且自动识别到了3D格式,遗憾的是没有播放正确的开头文件,并且菜单中手动选择其他的片段也没看到开头,3D转2D倒是工作正常。

▼而Z6下的Kodi V17.6 ISO文件无法打开,等待圆圈会一直转,这个原因未知,等V18出了再试试。

Range,简称HDR),相比普通的图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现在的新设备没有HDR的能力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HDR技术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黑色表现更加深邃并且呈现出更多细节,而在亮度方面能够提升至更加真实的亮度表现,HDR目前还都是发布在4K电影上,FHD的电影并没有看到专门HDR处理过的。本来HDR需要对回放设备的高亮度显示要求就比较高,LED投影在这块又有先天不足,那效果怎么样呢?

Z6支持的是HDR10,首先来的是SONY HDR10的4K演示片Camp营地,右上角有HDR标记的是HDR版本,没有的则是SDR(普通)版本。

▼第一组HDR颜色看着更舒服一些,SDR颜色又有一点重了:

▼第二组 屏摄可能不太明显,HDR版左下角红色车阴影部分细节没有SDR版好:

▼ 第三组,HDR版皮划艇左侧细节没有SDR清晰,但水面效果更好:

▼ 第四组HDR版效果比SDR好的比较多,SDR水面白花花一片已经彻底看不清了,天空HDR也更自然:

▼ 最后一组 还是HDR版本更优,注意地面纹理和太阳的光斑

两个版本互有优劣,因为之前看到说不支持HDR的机器在HDR版中很多场景会非常白,从这个角度看,Z6应该还是支持HDR10的,只不过LED亮度可能拖了后腿。

▼再来是新发布的4K版水形物语,x265 10bit编码,一个是HDR版一个是SDR(普通版)。

▼ 片子开头是一个较昏暗的场景,Z6 HDR的表现在这里非常惨,只有黑的深邃了,细节全无,黑漆漆一片

▼ 相反SDR版反而看到更多的细节:

既然3D有了,那就测试看看3D效果,由于Z6不自带DLP投影专用的3D眼镜,只能自己买了,为了更好的兼容性买了极米的。

Z6自带了一段G.NA的MTV,这个之前好像是LG的3D演示片。出屏效果还不错,但还是因为LED的亮度关系,3D后即使是晚上关灯后我也觉得太暗了,韩国MTV可是以靓丽鲜艳为主色的,不是很喜欢。后边这段少年派同样如此,亮度的大幅下降比起无3D效果反而更是不能忍的事情,这种情况其实也出现在国内大部分的影院中,很多影院为了满足大多人3D的要求,但设备档次又不够,反而同样的电影出了BD在家看非3D版效果更好。

安卓平台的一大优势就是无线投屏的便利性,不过测试中发现IOS的设备不管是速度还是便利性都更好,毕竟Z6卖点之一是支持airplay。

▼iphone直接就可以通过airplay把图像推到Z6上,这个“客厅”设备就是Z6,推送的就是我刚刚拍摄的Z6噪声图:

▼视频播放airplay推送也很流畅,但电影画面小了一圈:

▼三星S8自带推送chormcast的能力,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Z6,这也在预料之类,毕竟Z6没写支持chormcast

▼安卓推送就用极米推荐的“无屏助手”了

▼推送还是很容易的,直接就过去了

▼但视频效果如下,手机上非常流畅的蓝光版权力的游戏推送的已经延迟卡顿无法观看了,并且Z6没有输出声音,声音还是S8出来的。这真奇怪了,安卓平台的Z6反而对IOS airplay支持的非常好。

还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用ipad上的噪声测试软件测试一下,直接放到了Z6上,噪声显示36-40之间跳动,确实比灯泡机要低,我上次测试的TW650节能模式都42-45了。这种噪声在夜晚1米外的地方完全可以忽略,如果是看电影的话近点也不会有问题,肯定是被电影的声音淹没了。

和斐讯T1一样,Z6同样带的是百度合作的DUEROS语音识别系统,这个系统不但是语音识别还有AI成分。视频演示一下,不会其他什么方言,没办法测试其他方言的识别情况了。和其他盒子一样关机后因为系统就彻底关闭了,所以语音识别也就没了,无法再通过语音开机。

虽然说树脂镜头在高温下比玻璃镜头更容易形变跑焦,但实际使用中一部电影下来没有任何感觉。电影播放完重新去看对焦测试和文字也无明显差异。

Z6自带音箱模式,在哈曼卡顿这种名牌厂商的加成下,声音总体还凑合,能用。类似于JBL 金砖的效果,低音略差,但中高音还可以。Z6视频资源部分合作是芒果和爱奇艺,音频资源则是蜻蜓FM和百度音乐。但我没找到这些资源的入口。

▼Z6单独设置了音频播放的快捷键,投影模式下,home界面下,只要点击极米中间标记的播放箭头标记则会打开音乐播放:

▼播放器界面比较简陋,但有歌词显示:

▼Z6支持蓝牙音箱模式,关机状态下长按播放键3秒就能打开独立的蓝牙音箱模式,只不过这个模式开启的速度比较慢,40秒后才提示完成。切歌就是按两下播放键,按一下则是暂停,类似于手机的操作,深夜中音量还真不小。

▼既然Z6之前就连接过我的SONY X7,那试试电影下什么效果吧,X7大概是这么摆放的,距离已经很近了:

大概30秒的时候我开启了X7,声音效果一下好了很多,但出现了蓝牙延迟的问题,嘴型和声音差了那么一点点,并且好像也在自动修正同步,1分23秒我又切回Z6自带的扬声器上了。你说能看吧倒是也能看延迟不算严重,好像也就不到0.几秒,强迫症能不能忍就不好说了,看来如果要好的效果 ,还得走ARC或者3.5mm的直连线连到额外的音箱上。

我本人其实是画质追求者,文章开头已经提到投影目前也是底大一级压死人,EPSON TW650是3片0.61英寸的底外加高压汞灯的传统投影仪厂家,虽然动态对比度只有15000:1,但有着3100流明的亮度,国内定位在商住两用,但是在美国是实打实定位在家庭影院级别的投影,国内售价5000多,美亚转运应该不到4000,咱们来个画质PK吧。由于LED亮度没有灯泡机足,为了减少该的影响,Z6前移到距离屏幕2米左右的位置,投影尺寸大概是80寸。

▼Z6做了很多图像处理的技术优化,并且采用了GRRB四通道光路设计,正好也可以评估一下这些技术的效果:

▼左右黑色的区域差不多是120寸幕布的边界:

拍照SONY A7,M档,光圈10,ISO100,快门时间以眼睛看到荧幕效果进行匹配调整。 图片全部为上Z6,下爱普生TW650(TW650屏摄主要是2017年底众测拍摄的,当时还无幕布,只是白墙的效果,现在有了玻纤幕后色彩更加好了一些,偶尔会增加液晶鼎盛时期CCFL背光电视来一起PK)

▼色彩表现力测试,Z6总体颜色稍微有些重,此蛙(我不知道是什么蛙了)眼睛部分的解析就差了一些,颜色上TW650更加翠绿,叶子底下褐黄色的印记也表现得更加生动:

Z6单独的一张,也能看到色彩比较重,失去了水果鲜亮的新鲜感:

▼暗流涌动作为著名的黑色表现力测试视频,绝大多数液晶都得跪,想既能表现出黑暗又不丢失细节,对机器的灰阶,黑位,对比要求都比较高。上次的TW650给了我惊喜,这次看看Z6的表现。

(暗流涌动屏摄对回放显示器或者手机的考验也很大,所以显示设备不好的,屏摄效果也是乌黑,可以换更好的设备回放)

▼Z6对于两只蝙蝠的展现已经完全没有了,只有当一只蝙蝠出现在月光里面的时候才能看到:

▼ 黑暗下丝绸的质感体现和颜色变化,Z6暗部细节丢失非常严重,丝绸质感表现也逊色了不少:

▼ 汽车前部的绿色植物已经快看不清了:

▼ 仔细看都很难分辨的雨伞上的雨滴和雨伞本身的纹理

▼这张既要表现出灯光的昏暗,还能看到右下角的两个人,Z6在这里已经完全分辨不出来了,不过现在大多数也差不多这个样子:

▼对比我09年CCFL背光旗舰三星LA52B750效果,这才叫黑色深邃但又不失细节的好案例,当年的10bit黑水晶面板确实是好东西,但也就产了那么不到3年。

总体来说Z6在这个暗部细节测试片中已经完败,这也符合了之前单独测试中对比度以及灰阶表现较差的情况。

▼纪录片-轮回,因为此片颜色场景大都比较绚烂,所以Z6总体发挥就好了一些,还是上Z6,下TW650。

这张又是昏暗场景,Z6脖子上的装饰物识别有些费劲了,并且颜色还是一个问题,偏青:

▼阳光明媚的场景除了颜色略重外没什么其他毛病,脸部细节上稍微有涂抹现象,可能和清晰度展现能力有关系:


▼4绝迹重生,片尾的擎天柱对于画面展示设备质感的表现要求比较高,记得很早前看过一个电视大神对好电视的理解,一台好电视并不是要求画面完全和图像源要完全一样,那应该是彩监要做的事情,好电视要能渲染展现出它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让人通过画面就能感受到材质的质感,投影我觉得同样可以这么理解。Z6这里擎天柱的质感表现就不错:

▼这里多来一张,之前没有幕布投在墙上的擎天柱,当时的质感就差了一些,看来一款凑合的幕布对色彩和质感增益也还是有的:

▼ 当然好电视下的质感更强,这还是电影模式:

▼ 普通模式的效果则更强烈:

▼ 这里在李冰冰的带领下来了一票中国特警,夕阳下亚洲人肤色什么颜色大家应该都能想象出来吧,这是视频PC直接的截图,可以参考一下:

▼Z6下大家都成了关公,不过对比原图,能看到Z6色彩增强技术的使用,对比度应该都拉伸了:

▼ TW650的表现,肤色也有点红但偏离不大:

极米作为国内比较早涉及微投的厂家,磨具做工还是可圈可点的,技术上也都是主流芯片外加自己定制。TI的这款0.33寸的1080P DMD 芯片综合素质还是低端了一些,好在虽然是抖的但在投影通常观看距离下清晰度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画质上Z6的调教还是欠了一些火候,暗部细节损失较多,颜色较重,失去了画面干净的感觉,有些油腻。

LED亮度不足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白天阳光强烈的情况下,这款机器的可用性基本为0了,晚上才是它最佳发挥的时候。 DLP的主动式3D眼镜,没有了偏光3D分辨率下降这些问题,3D有着不错的出屏效果,但LED的光源对3D亮度下降影响比较大,聊胜于无吧。

Z6集成了盒子和音箱的能力,使用中非常的方便,不到1000g的重量很方便就带着走了,虽然无自带电池,但也可以外购大的实现外出无电源观影的需要。晨星Mstar 6A838处理器虽然中端但操作中反映迅速无卡顿,视频解码能力也能承受市面上大部分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虽然去掉了有线网络,但5Gwifi的速度 FHD(1080P)的片源我觉得应该没有能难得住它的了,即使是极限测试的FHD版鸭子飞我记得也就是130Mb的码率而已。

HDR和动态补偿是加分,但确实需要一些技术实力来完善,至少Z6我没看到HDR的绝对精彩,动态补偿效果还可以,但别开太大会卡顿掉帧。

哈曼卡顿扬声器的音量确实不小,但因为机体较小,并且极有可能是单喇叭结构,效果肯定有影响,声压和低音效果都比较弱,中高音表现则强不少。

噪声比灯泡机小了很多,1米以外完全没有噪声干扰了,这对于没有高空支架无法远离机器的人是一个好选择。 测试中电源变压器温度不容小窥,看到有人评论变压器被烧掉的,我测试中也有一段时间变压器被沙发靠背陷进去了,发现时热的都烫手了,所以一定更要注意变压器的散热,安全第一别着火,机器本身的散热倒是没什么问题。 

综上,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定位需求很重要。LED光源的投影现阶段还是无法在画质上媲美有着深厚技术功底的传统灯泡机厂商的,不过却又另辟蹊径把很多功能进行整合,不需要购买播放器,不用买功放,不用买音箱,不需要懂如何搭建家影,只需要一面简简单单的白墙会操作手机或者安卓盒子就可以体会大屏的乐趣,这点对很多人来说真的是个巨大的吸引力。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Z6叫无屏电视而不是命名为投影仪。受众人群很多,比如老年人,眼睛不太好更需要大的屏幕,家里又不想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附属设备,语音操作也非常方便,LED的能耗和寿命对于大多节俭的老人又能放心的使用,就是白天要拉窗帘了;一些租客或者学生党也很适用,搬家不麻烦,大屏效果也有;但如果要作为主力家影的投影,那就不合适了,不过当个移动投影卧室来回窜还是很不错的。话说3千以下好像还真没这么全面的选手了,3千以下的电视其实也别谈什么画质。

最后如果大家从这篇测试文章中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希望大家点赞,收藏和打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柜门关不紧铰链调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