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M+ZT(0.5~1.0mg/L)+IBA0.05 mg/L.是什么意思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来源:《北方园艺》,2011(21):178-181&&作者:李娜,王平,吴志刚等&&日期:&&点击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 非洲菊(Gerbeera&& jamesonii)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扶郎花、灯盏花。舌状花条形,1~2轮或多轮成重瓣;红、橙红、淡红或白色,通常四季有花,以春、秋两季最盛,原产南非。非洲菊是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花形独特优美,花色艳丽丰富,是艺术插花、制作花束、花篮的理想材料。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止泄的作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非常畅销。但其属异花授粉植物,种子易丧失发芽力,并且后代多变,不能保持良种特性,而常规的分株繁殖速度又太慢,因而目前国内外一般都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生产种苗。近年来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报道很多,主要从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类型、Thidiazuron(TDZ)的高效利用、附加物的添加等方面对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对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予以介绍。
1& 不同基因型培养方法
&&&& 基因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激素水平。何家涛以“爱神”花托为外植体,试验结果表明,愈伤及不定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为MS+4.0mg/L&&&&&&&&&&&&&&&&&&&&&&&& BA+0.25mg/L IBA,愈伤与不定芽诱导率可达75%;继代增殖最适宜培养基为MS+4.0mg/L BA+0.25mg/L IBA+0.5~2.0mg/L GA,增殖系数高、不定芽生长壮;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l/2MS附加0.1mg/LNAA或0.1~0.5mg/LIBA或0.5~1.0mg/LIAA,以附加0.5~1.0mg/LIAA为最佳。高绍良等利用非洲菊品种“红海”总结出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1.0mg/L;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0.2mg/L;壮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l/2MS+NAA0.5mg/L。陈芝华等用非洲菊品种“热带草原”研究表明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2mg/L和。MS+6-BA0.3& mg/L+NAA0.1mg/L配方交替使用;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高贵珍等用非洲菊新品种“紫心红瓣”和“绿心玫红”探索了2个非洲菊新品种的组培快繁,研究发现诱导2个非洲菊新品种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配方均为MS+NAA0.2 mg/L+6-BA2.5 mg/L,“绿心玫红”比“紫心红瓣”容易诱导愈伤组织;并且MS+NAA0.1 mg/L+6-BA5mg/L对2个新品种非洲菊愈伤组织块芽的分化率最高;6-BA/NAA比值高对2个品种非洲菊均有利于快繁,但持续高浓度的6-BA进行快繁,试管苗细弱,MS+NAA &&0.1 mg/L+6-BA 3mg/L用于快繁的培养基,可得到健壮的幼苗,利于生根和练苗;当用1/2MS培养基时也能生根,但生根率很低,并且生根需要时间长,2个品种非洲菊在1/2MS+NAA0.1mg/L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高贵珍等用非洲菊新品种“朝霞”建立组堵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和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NAA00.2& mg/L+6-BA2.5mg/L和MS+NAA 0.1mg/L+6-BA& 5mg/L,扩繁培养以MS+NAA0.1 mg/L+6-BA3mg/L为宜;最佳生根培养基为l/2 &MS+IBA0.1 mg/L。罗福贤等以非洲菊粉色品种“粉立新”的幼蕾为外植体,结果表明,诱导芽的分化时以MS+6-BA&&&&&&&&&&&&&&&&&&&&&&&& 7mg/L+NAA0.1mg/L的效果最佳;增殖培养以MS+6-BA0.3~0.4mg/L+KT 0.2~0.3mg/L为佳;生根培养以MS+NAA 0.3 mg/L+IAA 0.1mg/L的培养基最好,生根率达100%。高艳明等以“白雪”品种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以MS+IAA &10mg/L+KT 0.1 mg/L+BA 10 mg/L培养效果最佳;增殖培养基中生长调节类物质的浓度要降低,以防增殖芽苗基部愈伤化;以MS+IAA 0.03~0.05 mg/L+KT 3mg/L对芽苗增殖效果最好;MS+NAA 0.03~0.05&& mg/L对幼苗生根培养最适宜。
2& 不同外植体及其大小
2.1& 不同外植体
&&& 非洲菊的组织培养的研究日趋深入,不少研究者对非洲菊不同器官外植体材料的培养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已经从花萼、花托、花梗、花蕾、茎尖等多种外植体上获得了再生植株。戴云新等取非洲菊带芽短缩茎、花托、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时发现,带芽短缩茎作外植体与嫩叶和花托相比,缩短了愈伤组织诱导期和芽苗的诱导分化期,但带芽短缩茎和花托在愈伤形成时间上差别不大,而且带芽短缩茎污染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其生长在地面,携带较多的菌种。综合试验结果,选取花托作为外植体可以很快地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且污染率较低,是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鲁雪华等研究表明,纯白花托的繁殖速度最快,桔红和深红的次之,鲜黄的最慢。
2.2& 不同外植体大小
&&& 虽然已有多种外植体诱导非洲菊成功再生的报道,但茎尖、叶片的成功率极低,花蕾是其理想的外植体。但用花托作为外植体同样存在易褐变、诱导率低的问题。花蕾发育程度的不同,其脱分化能力和抗褐变能力也不一样,诱导效率就不一致。因此,选择发育程度适宜的外植体,是提高诱导效率的关键。罗福贤等的研究表明,苞片未展开,直径1.5cm左右的花蕾是适宜的材料。冯新等将不同长度的非洲菊带节茎段分别接种于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1mg/L,30d后调查出芽情况。结果表明,培养4d后,长度为0.5~0.8cm的带节茎段分化出愈伤组织,继续培养6d左右,部分愈伤组织上长出芽。接种6d左右,长度为0.8~1.2cm带节茎段的节点形成凸起,冒出嫩绿的小芽;长度为1.2~1.5cm的带节茎段也分化出小芽,但过长的茎段枯萎。因此,0.8~1.2cm的带节茎段对非洲菊的分化出芽最好。
3& 基本培养基
&&& 迄今为止,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已有几百种,但较常用的仅10~20种,如MS、SH、White、N6、B5、WPM、LS、NT等。目前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大多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且培养基状态多为固体。周恒在对花托外植体选基本培养基时,在外植体芽分化阶段B5培养基的效果最好,对非洲菊的快繁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甚至优于MS基本培养基。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不同,其中以MS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而在ER、SH、B5和N6培养基上,叶片逐渐干枯死亡,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MS培养基ER、SH、B5和N6培养基相比,其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NH4+&ONO-3比值都高于后4种培养基,可能是MS培养基诱导非洲菊叶片产生愈伤组织效果最好的原因。
3.1& TDZ对组织培养的促进作用
&&& TDZ简称噻重氮苯基脲,具有高度细胞分裂素的活性。TDZ最早是由德国Scherring公司推出的一种棉花脱叶剂,MOk等首先发现其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随之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单独应用TDZ在较低浓度时即可明显刺激草莓、苹果等植物不定芽的再生,其对芽苗增殖的能力显著超过6-BA。周俊等以非洲菊(Gerbera &janesonii &Bolus)品种‘Sunanda’试管苗幼叶的带叶叶柄为材料,研究发现,TDZ在0.1~0.9mg/L的范围内,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与6-BA和NAA共同作用,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TDZ0.3 mg/L与NAA 0.1mg/L协同作用的效果更佳,比在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1mg/L上的诱导率高出20个百分点,一般在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能促进侧芽的萌发和不定芽的产生。TDZ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显示出细胞分裂素作用的功能特点,利用TDZ进行植物的快速繁殖已得到应用。研究表明,TDZ能诱导香蕉(Kibuzi,Bwara,Ndiziwemiti)茎尖(3 mm)培养离体增殖。TDZ能诱导月季叶片愈伤组织、杜鹃叶片愈伤组织等形成不定芽。TDZ用于大豆组织培养,用实生苗的下胚轴或子叶作外植体,TDZ诱导不定芽的效率比BA要高。Pisumsativum&&&&&&&&&&&&&&&&&&&&&&&& L的离体培养中也得到证实,TDZ比BA较明显地引起外植体材料含水量升高。在含有TDZ的培养中,许多植物根的诱导被抑制,只有通过改变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才能诱导根发生。
3.2& 附加物的添加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AgNO3是最常用的附加物,其通过Ag+非竞争性地与ACC氧化酶结合后再与底物结合,抑制乙烯合成的作用。一般认为8.0mg/L AgNO3能有效地控制外植体的褐化,促进芽的分化,大于12mg/L则分化率显著降低。这可能与Ag+本身是重金属离子有关,浓度过高对植物细胞的生理、代谢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乙烯抑制剂AgNO3对试管苗叶片(或叶柄)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祝红艺等试验结果表明,在非洲菊的遗传转化受体再生出芽的过程中,只需较低浓度的硝酸银(0.5~2.0mg/L)AgNO3便可极大地提高该品种试管苗的再生频率;试验还证实了在叶柄部位故意造成小伤口除了有助于形成部分愈伤组织外,与另一方法相比较并不能提高带叶叶柄的再生频率。因此,对于该分歧的产生原因还有待于今后进P步研究。
&&& 活性炭可以吸附有害物质,促进诱导生根和根的伸长生长。基质可以固定根系,保持和供应营养,协调水、肥、气等之间的平衡。基质的选择是根据作物生态习性以及作物对水、肥、气三者的要求进行的。试验将探索活性炭诱导生根的效果和不同栽培基质及其配比对非洲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促进非洲菊试管苗的生根和筛选适合非洲菊的移栽基质,促进非洲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活性炭大大地缩短了生根时间,增加了根数和根长,促进组培苗叶片浓绿,生长旺盛。添加0.2%~0.3%的活性炭诱导生根效果最好。活性炭促进不定芽生根和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活性炭为根的生长发育营造了近似自然生长条件下的黑暗环境,吸附培养基中有毒副作用的物质,降低盐离子浓度等。活性炭还具有防止褐变,明显促进新梢的形成、伸长和提高成胚速度和质量等作用。
&&& 另外有研究表明,多效唑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培养基中加入多效唑0.2、0.4、0.6mg/L,可使非洲菊组培苗健壮、矮化,提高增殖系数,促进继代后生根;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0.2~1.0mg/L多效唑,可增加生根量,促进根的增粗,提高移栽成活率。0.1mg/L三唑酮可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增殖率。在该试验中多效唑处理明显抑制叶柄伸长,促进叶面积扩大,有利于侧芽和不定芽的形成。增殖培养基交替添加多效唑0和0.2mg/L,可使芽体增殖系数高且增殖芽健壮,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多效唑0.2 mg/L,试管苗平均根数为5.5条,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达85%。
4& 诱导培养基
&&& 戴云新等认为6-BA和KT能诱导花托产生愈伤组织,6-BA含量高的配方培养基诱导在花托切口处产生淡黄色、米粒状的愈伤组织,其诱导率要比6-BA含量低的高。从总体上说,6-BA愈伤组织诱导率比KT高一些,二者在诱导花托产生愈伤组织的效果差别明显。在6-BA& 2.0mg/L+KT4.0mg/L时,能够较快地诱导花托产生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多,愈伤组织结实,且易形成丛芽,芽健壮、质量高。周恒等对非洲菊诱导发现低浓度的BA(0~5mg/L)不能诱导芽的分化,随着BA浓度的升高,渐渐有厚而透明的芽出现。当BA浓度达到10mg/L时,出芽效果最好,分化率最高。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低浓度(0.1mg/L)的生长素有利于芽的分化;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高,愈伤组织生长量也有所增加,但芽的分化受到抑制。而NAA对愈伤的诱导作用优于IAA,但其诱导芽的作用较IAA弱。试验结果表明,IAA& 0.1mg/L的处理效果最好。
5& 继代增殖培养
&&& 戴云新等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类的6-BA和KT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经过60d,部分愈伤组织上生长出丛芽,高浓度6-BA的配方产生愈伤组织和丛芽时间比低浓度6-BA的配方短。但6-BA浓度越高,愈伤组织越不易产生丛芽,生长出的芽嫩,玻璃化严重,质量不高。从总体上说,6-BA0.5mg/L+KT4.0 &&&&&&&&&&&&&&&&&&&&&&&&mg/L+NAA 2.0 mg/L时,花托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愈伤组织分化程度较强,愈伤组织紧实,易产生丛芽,芽健壮、质量高。周恒等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种类和P度对芽的增殖也有影响。当培养基中不加生长素时,芽增殖系数较低(5.41),而当加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时可提高芽的增殖率。就生长素种类而言,IAA在增殖系数、芽苗形态以及愈伤状况上都优于NAA和IBA。在适量IAA(0.1mg/L)的作用下,增殖芽数多,不定芽生长健壮,而且芽基部极少有愈伤产生;但当IAA浓度达到1.0mg/L时,则会导致芽苗基部形成大块愈伤组织,影响芽苗的增殖和生长。芽增殖的最适激素组合为BA 1.0 &&mg/L+IAA0.1mg/L。廖飞雄等提高出过渡培养即在含较低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过渡,使其恢复较为正常的形态,过渡培养基为MS+6-BA 0.1 mg/L+NAA0.02mg/L。经过过渡培养后,芽的形态和分化的叶会得到更好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增殖能力和降低发生玻璃化的概率。快速繁殖的继代周期为20~25d,每次继代时切去叶片和基部部分愈伤组织,转接后弱光下培养3~4d,以使其恢复和减少对切口的伤害。每次转接不宜单芽分切,以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与形成。快速繁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2~0.5 mg/L+NAA 0.02~0.1mg/L或MS+KT1.0mg/L+NAA 0.02~0.1mg/L。
6& 生根培养
&&& 周恒采用l/2MS+IBA0.01mg/L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根系,且能较好地协调根和芽的生长。王晓红等用无琼脂培养诱导非洲菊无菌生根,即用砂砾取代琼脂作非洲菊无菌生根的固定物不仅可行,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降低大批量生产时非洲菊的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张素勤等试验表明,活性炭对不定芽生根有极明显的促进作用,活性炭不但大大地缩短生根时间,而且增加了根数和根长,植株上部叶片浓绿,生长旺盛。添加0.2%和0.3%的活性炭的2个处理生根时间和诱导率完全一样,它们的根数和根长也基本接近,2个处理的效果差别甚微。活性炭之所以促进不定芽生根,可能是因为它一方面减弱了光线透过培养基的能力,为根的诱导和生长提供了类似非洲菊在自然条件下的黑暗环境;同时,活性炭能吸附培养基中的无机盐、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和改善培养基中的气体状况,从而有利于不定芽生根和生长。
7& 移栽管理
&&&& 王江勇等研究练苗时间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发现,随着练苗时间的增加,移栽成活率也相应提高,当练苗时间达到5d时,根数、根干物质重的平均值达到最大,且成活率高达92.4%。练苗时间超过5d,成活率呈下降趋势。有效叶片数在6片以上,无污染或无缺根生长正常的试管苗,在8~28℃的环境中练苗5d。于立芝等采用的栽培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1:1:2)移栽成活率为88%。王江勇等草炭与河沙、花生壳按2:1:1比例混合是最佳的配方,其成活率、株高、株冠、叶片数、叶片长宽与其它处理的生长基质相比,差异显著,这说明该基质配方对非洲菊根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廖飞雄等栽培基质用泥炭、椰糠、珍珠岩(5:l:1)和10%石灰粉混配。周恒基质选择试验结果发现,单纯以河沙为基质的试管苗缓苗最快(7d),但要定期浇营养液。而单纯的珍珠岩基质不能很好地固定根系。通过对比试验,以V(腐殖土):V(沙):V(壤土)=1:1:1的混合基质移栽效果最好,幼苗不仅生长健壮、整齐,成活率达100%,同时能顺利适应大田移栽环境,经济方便。张素勤等认为不同基质对非洲菊的移栽成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珍珠岩):1(草炭)时,移栽成活率最大,为95.4%,其次是1(蛭石):1(草炭),第三是草炭。于立芝等研究不同培养温度、湿度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采用20~25℃移栽成活率为92%,培养湿度采用80%~90%移栽成活率为90%。
8& 问题与展望
&&&&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非洲菊组织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一些重要非洲菊主栽品种的组织培养体系,并重点对组培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但在非洲菊组织培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论用哪种外植体进行诱导,其难度都比较大,而且在转接继代的过程中,极易引起外植体的死亡;二是非洲菊组织培养遗传稳定性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且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也较浅;三是繁殖系数与成苗质量是相矛盾的,繁殖系数高,成苗质量就会相对下降;繁殖系数低,则会增加成本,不能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要;四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玻璃化苗现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发现组培植株生理状态、再生体系、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复制、转录及转录后基因沉默等各环节可能是密切相关的,单独研究一个环节不利于一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因而有必要对再生机理及进一步的遗传转化研究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综合性的研究。
&&&&&&&&&&&&&&&& &&&&&&&
&&&&&&&&&&&&&&&&&&&&&&&&&&&&&&&&&&&&&&&&&&&&&&&&&
版权所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陇ICP备号
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建议屏幕分辨率: 浏览器版本:IE8.0制作维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网络中心
邮编:730070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摘 要:以蓝莓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蓝莓无性快繁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蓝莓茎段无性快繁技术研究
2013年1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以蓝莓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蓝莓无性快繁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蓝莓最合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WPM+ZT 2.0mg/L,诱导率达到了57.5%;最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改良WPM+ZT 1.0 mg/L +IBA 0.2 mg/L,继代增殖倍数达到3.65;经1/2WPM+IBA 0.2 mg/L培养基处理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2.5%。 中国论文网 /8/view-4595984.htm  关键词:蓝莓;茎段;无性快繁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橘、蓝浆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亚科(Vaccinioideae)越桔属(Vacciniodeae)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是一种小浆果类果树。蓝莓果实富含花青苷、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列所有果品、蔬菜之首,具有延缓脑神经衰老,解除眼睛疲劳并增加视力,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癌的独特功效,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随着蓝莓栽培面积的逐步扩大,其良种苗木需求量急剧增加,常规育苗方法短期内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据前人研究表明,组培苗较常规繁育的苗木在生长势、果实品质等诸多方面有优势。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获得大量蓝莓无性系组培苗,对加速蓝莓良种繁育和推广种植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从浙江引进的蓝莓。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采集及处理。选择连续放晴3天的午后,采集蓝莓当年生健壮的萌芽条,作为外植体进行快繁。对采下的萌芽株剪去叶片,先用3%洗衣粉液浸泡5min,再用自来水冲洗3~4次后,然后剪成每段带1~2节位的长2cm左右的茎段,备用。   1.2.2 外植体的消毒。将外植体放在超净工作台,先用75%的酒精浸泡10s,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1g/L升汞溶液消毒8~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6次,切除消毒后的伤口,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珠,斜接入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5±1)℃,光照强度lx,光照时间12h/d。   1.2.3 不同ZT浓度对蓝莓诱导培养的影响。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ZT1.0、2.0、3.0mg/L的浓度作为诱导培养基,培养基附加白糖20g/L,琼脂12g/L,pH值5.2。每种培养基各配制40瓶,每瓶接入1个茎段,在培养室内光照培养,培养35d后,统计茎段诱导率及其芽生长情况。   1.2.4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蓝莓继代培养的影响。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设置激素浓度组合为ZT 1.0+IBA 0.1、ZT 1.0+IBA 0.2和ZT 1.0+IBA 0.3mg/L3个处理,每个处理接入40个茎段,培养35天后,统计蓝莓继代增殖倍数及其芽生长情况。   1.2.5 不同IBA浓度对蓝莓生根培养的影响。选择健壮的继代苗,接入以1/2WPM为基本培养基,IBA 浓度为0.1、0.2 、0.3mg/L3个处理的培养基中,瓶内培养15d后扦插到苔藓中进行瓶外生根培养试验。培养28d后统计蓝莓成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ZT浓度对蓝莓诱导培养的影响   蓝莓经过诱导培养基培养14d后开始长新芽。不同的ZT浓度蓝莓的诱导情况也不同,从表1可知,随着ZT浓度的增加,蓝莓的诱导率提高,当ZT浓度达到2.0mg/L时,新芽粗壮,诱导率最高,为57.5%,当ZT浓度继代增加时,蓝莓诱导率下降,愈伤组织化。   2.2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蓝莓继代培养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蓝莓在继代培养基WPM+ ZT1.0+IBA0.2mg/L中增殖倍数最高,苗生长最粗壮,说明IBA在蓝莓增殖过程中起促进作用,但IBA浓度达到0.3mg/L时,蓝莓增殖倍数下降,并开始出现玻璃化现象。(下转第87页)   (上接第12页)   2.3 不同IBA浓度对蓝莓生根培养的影响   蓝莓通过1/2WPM+IBA处理后,在苔藓中进行瓶外生根培养28d后统计蓝莓成活率如表3。由表可见,IBA对蓝莓生根影响显著。当蓝莓通过1/2WPM+IBA 0.2mg/L培养基处理后的瓶外生根培养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2.5%,分别比其他两种培养基提高了37.5%和22.2%。   3 结论与讨论   在不同季节采取蓝莓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时,蓝莓诱导率相近;而蓝莓在诱导培养基改良WPM+ZT 2.0mg/L中新芽生长最好,诱导率最高,达到了57.5%。在改良WPM基本培养基中只添加ZT1.0mg/进行继代培养时,芽矮小,有些呈玻璃化,而继续添加生长素IBA0.2mg/培养,芽明显长高较粗,增殖倍数也提高到了3.65。蓝莓在瓶内很难生根[2],采用瓶外生根技术较容易。蓝莓经过瓶内培养15d后扦插到苔藓中生根培养,由于苔藓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3],并富含养分[4],更有利于蓝莓的生根,蓝莓在培养基1/2WPM+IBA0.2mg/L中进行瓶内培养后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2.5%。   (收稿:)   参考文献   [1]苑兆和.世界蓝莓生产历史与发展趋势[J].落叶果树,2003,(1):49-52.   [2]韦吉梅,聂飞,何健,等.不同处理措施对兔眼蓝莓绿枝扦插生根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8,(5):65-68.   [3]韩明三,王志云,刘学才,等.蓝莓绿枝扦插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5):53-55.   [4]江胜德.现代园艺栽培介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吴建宇(1985-),男,福建莆田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生物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g z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