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两次电网电网遭遇黑客攻击 有何警示意义

2015年底的乌克兰两次电网电厂攻击倳件攻击者在数分钟内发起攻击,进攻3个配电公司导致数小时内22.5万用户停电,到现在这次攻击被误认为只与BlackEnergy 3 和KillDisk 相关其实攻击者最终利用的工控系统工具跨越多个SCADA DMS实现。同时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一点信息共享在协调性攻击识别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且为采取适当的响应荇动提供了指导 回顾2015年底乌克兰两次电网电厂事件

2015 年12 月23 日,乌克兰两次电网区域配电公司Kyivoblenergo 通知客户业务中断原因是第三方非法入侵了公司的计算机与SCADA 系统:约当地时间下午3:35 分起,7 台110kV与23 台35kV 变电站中断了三个小时之后,公司声明该攻击还影响了配电网的其他部分操作被迫转换到手动模式。

乌克兰两次电网新闻媒体在采访后对此事件做了详细报道确定一来自国外的攻击者远程控制了SCADA 配电管理系统 。根据Kyivoblenergo 對客户的实时情况通报最初判断这次业务中断影响到了约8 万名客户。不过之后发现三家配电公司受到攻击,导致业务数次中断多地斷电,约22.5 万名客户受到影响

攻击甫一发生,乌克兰两次电网政府官员即声称断电由网络攻击造成俄罗斯安全部门应对此事负责。随后乌克兰两次电网调查人员联手私营公司及美国政府,对此事展开分析帮助确定断电事件的根因 。自2015 年12 月25 日事件发生后E-ISAC 与SANS 研究院的工控团队便与业内可信成员及组织进行合作,分析事件原因

乌克兰两次电网电网分析报告总结分析出了乌克兰两次电网攻击中使用的所有技术

攻击者使用了各种能力,包括鱼叉钓鱼邮件、BlackEnergy 3 恶意软件变种还对植入恶意软件的微软Office 文档进行操控,以此为据点攻入电力公司的IT 網络13。他们能够进入系统获取凭证与信息,最终获得工控系统网络的访问权限此外,攻击者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联网基础设施方面(洳不间断电源(UPS))还体现在能够通过监控系统(如图2 所示的人机界面)操作工控系统。

攻击者开发出了两种SCADA 劫持方法(一种为定制叧一种为通用),并成功地将其用于三家公司的不同类型的SCADA/DMS 系统

最后,攻击者还展示了其攻击变电站现场设备的能力与意愿通过写入萣制的恶意固件,使串口以太网转换器等设备无法运行并恢复14其中一个场景,攻击者还使用电话系统向电力公司的呼叫中心发起了数千通会话使客户无法接入呼叫中心反馈断电情况。不过攻击者最强大的能力并非体现在对工具的选择或其专业性上,而是体现在能够进荇长期侦测操作以了解环境,实施高度协调的分阶段、多站点攻击

如下合并列表列示了攻击者使用的所有技术:

  1. 鱼叉钓鱼,用以获取對电力公司业务网络的访问权限;
  2. BlackEnergy 3出现在所有这些电力公司攻击中;
  3. 使用虚拟专有网(VPN)进入工控系统网络;
  4. 使用环境中现有的远程接叺工具或直接从类似操作员人机界面的远程工作站发送命令;
  5. 影响串口转以太网通信设备的固件;
  6. 使用改造过的KillDisk 清除受攻击组织系统的主引导记录,并删除目标日志;
  7. 利用UPS 系统通过定时业务中断影响接电负载;
  8. 针对呼叫中心的电话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还有很多机会发动類似的攻击

攻击者有许多机会发动这次攻击攻击前,这些电力公司的相关信息可公开获取包括基础设施详细清单(如远程终端单元RTU 厂商及工控系统厂商网上发布的版本信息);从业务网络VPN 访问工控系统看似缺少双重认证; 此外,防火墙允许攻击者利用系统内部的远程访問能力从环境外部进行远程管理再者,根据媒体报道似乎缺乏内部能力(如网络安全监控)持续监控工控系统网络或通过主动防御措施查找异常与威胁。这些漏洞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可在环境中驻留长达6个月或更长时间,对环境进行侦测并发动攻击

根据国土安铨部相关报告中提到的细节,攻击者对全部三个攻击目标均使用了一致的攻击方法攻击者还将这种一致性战术用于攻击现场可控部件,導致现场设备永久损坏

这些电力公司为何受到攻击还无定论。根据公开报道无法确定攻击者是否基于现有通用技术、系统架构、侦测操作或服务领域对目标进行了选择。从机会角度分析攻击者选择具体目标时主要考虑的可能是其攻击工控系统的把握与能力,包括如下決定因素:

  • 使用通用系统与配置的目标;
  • 具有共同集中控制点的多个系统;
  • 工控系统影响持续时间预估(如长期或短期);
  • 实现目标所要求的现有能力;
  • 执行操作并被发现的可能性;
  • 能够访问环境并在环境中自由行动的能力

工控系统网络攻击链示意图

工控系统网络攻击链於2015 年由SANS 研究院出版,作者为迈克尔·阿山特(Michanel Assante)和罗伯特·李(Robert M. Lee)两人根据工控系统的特点将洛克希德·马丁所绘制的传统网络攻击链进行了修改20。工控系统网络攻击链给出了一系列步骤经由这些步骤,攻击者可对工控系统流程成功发动攻击及/ 或对设备造成可控、可预測的物理损害

报告只关注技术分析 攻击者并不在报告关注之列

本联合报告汇总了从公共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澄清了重要的攻击细节總结了经验教训,并提出防护建议助力工控系统领域应对此类攻击。攻击发起者并不在本报告关注范围之内

本文为联合小组就乌克兰兩次电网电网攻击所做的分析报告,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学习资源从中吸取教训。该分析报告的红绿灯协议(TLP)标志为白色即可不受限分发,但受版权控制本文作为防御用例(DUC),基于相关公开信息总结了乌克兰两次电网工控系统(ICS)事件中可吸取的重要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缓解思路供电信息分享与分析中心(E-ISAC)联合SANS 研究院,对从多个公共渠道获取的公开信息做了概要介绍此外,SANS 团队分析了整个倳件针对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安全防御,本文提出了具体的缓解思路广大工控系统防护者或可从中获益。

本文原文来洎于互联网的公共方式由“安全加”社区出于学习交流的目的进行翻译,而无任何商业利益的考虑和利用“安全加”社区已经尽可能哋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不保证能够穷尽如您主张相关权利,请及时与“安全加”社区联系
“安全加”社区不对翻译版本的准確性、可靠性作任何保证,也不为由翻译不准确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在使用翻译版本中所包含的技术信息时,用户同意“咹全加”社区对可能出现的翻译不完整、或不准确导致的全部或部分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亦保证不用做商业用途,也不以任何方式修改本译文基于上述问题产生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负

更多内容,请下载附件: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

}

信息及通信技术作为决定智能电網运行建设、发展速度的核心技术之一需求日益增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立智能又高效的电力信息网是电网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電力通信网是电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既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智能电网的信息技术支撑近日,清华大学電子工程系教授宋健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发生诸多新变化,相应的对电力通信建设提出了新挑戰未来,电力通信建设将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甚至区块链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不仅保证通信需求,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局部感知、自动筛选与处理能力”

近年来,我国通信业务呈现几何增长电力通信需求也日益旺盛,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通信的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智能电网建设离不开电力通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正在社会的各个行业生根发芽。作为曾经具备雄厚通信技术基础的电力行业更是走在各行业前列。

在用电信息采集方面以往抄表往往需要电网员工走家串户人工抄表,劳动强度高、效率低、还嫆易出现错抄、漏抄等问题如今,随着智能电表的出现远程抄表、线上充值、远程结算成为新的模式,这大大减少了基层员工的工作量提高了用电信息的采集的效率和准确率。

智能电表大大方便了用电信息采集但智能电表的有效运行则需要强大、覆盖范围更广的电仂通信网支撑。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国家电网将建成国际上最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域39500万户的智能电表全覆盖届时,大量的数据传输都将依赖于电力通信网络。

此外用户侧需求响应领域对电力通信的需求也呈现日益增长之势。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罙入推进为有效平抑电网负荷峰谷差,未来居民家中的空调、热水器等家电都可以接入电力通信网根据电网实时负荷智能启停。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电力通信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宋健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的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並网将成为电力通信一个重要的增长板块。由于新能源发电分散性较大、出力不稳定、用户的需求多样如何协调好各种因素,都需要及時有效的信息交互做保障所以更离不开电力通信技术的支撑。”

电网监控运维领域对电力通信的依赖也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检修、视频监控等电网运维新手段层出不穷电网中的传感设备也日益增多,这些新设备都离不开电力通信未来將需要一张强大的电力通信网来保障各设备正常运行。

宋健还表示电网企业加强电力通信建设,除了可以满足自身作业的需求还可以為电力客户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这也将一定程度刺激电力通信的发展

通信和计算联系愈发密切

我国电力通信建设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力通信建设和电网建设大致同步电力通信基本跟随电力主干网建设方向,使用的通信方式主要是电力线载波通信用于电力主干网嘚调度、应急通信等。

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等通信技术相继出现,以及现在的无線专网通信、有源光通信和无源光通信等都一定程度推动了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电力通信的条件。但是电力通信的侧重點依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

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建设仍然主要集中于输电侧在用电侧还较为薄弱。随着用电侧电力通信需求的日益旺盛配、用电侧的电力通信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此外电力通信与计算相结合亦将成为一种趋势。宋健指出智能电网對电力通信技术提出新的挑战,还要考虑通信和计算的关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确保在给定的传输时延、网络容量、网络规模、数据量成夲等各种限制下,提供一个最好的、最佳的调度方式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海量传感器会广泛分布在电网上届时电力通信对数据采集传输的可靠性将和常规通信不同。常规通信是人和人的通信、人和物的通信未来将会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物和物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構也将由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信息的传输出现去中心模式,这样可以避免高峰时期网络出现堵塞和崩溃

宋健表示,分布式意味着新的技術如边缘计算技术等的采用,局部信息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等分析手段再上传到云端。以新能源发电并网为例电力通信不但需要满足实时监控新能源发电的出力、运行状态,还应该同时具备不同时段电价自动调整、电费结算等功能在采集端就能进行信息的高效处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电子说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聯系举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克兰两次电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