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谁讲的好看过,怎么样

楞严经中所泄露的天机......跟你有关?
&&首推于&17.06.04
浏览(414)|回应(1)
稍微对佛学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楞严经在佛法上的重要性,可谓是一部道尽宇宙人生天机的佛教经典。在《法灭尽经》中佛也说道,楞严经会是最早消失的经典,对末法时代的众生可谓是最无上的法宝。但是整篇经文对没有佛学基础的人来说可能艰涩难懂,这篇文章会挑经文中最重要的部分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告诉大家楞严经所要展示给我们的宇宙真相。楞严经的由来是佛陀的侍者阿难在乞食的途中遭到了仰慕他的摩登伽女的诱惑,因自己的道力不够差点破了淫戒从而回到佛所以后,佛陀对大众关于修行上的整个一系列的开示。阿难在佛面前痛心疾首,认为自己虽然是佛的弟弟,整天跟在佛陀身边听法,但当时也只是因为佛长得非常帅才发心出家,对佛指导的实修并没有尽心尽力,所以今天才会在大会中出丑。接下来的法座中,佛陀就一边教育自己的堂弟,一边给弟子们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觉悟解脱之道了。1.心是什么?心在哪里?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佛一上来就说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一切众生之所以会一直轮回不断,是因为不知道真心在哪里,也不会使用。那你每天用来思维的那个心叫什么呢?佛告诉你了,叫做妄想!不管是你自己一个人坐在椅子上YY韩剧里的欧巴,还是工作中待人接物,亦或是做数学题,你用的那个心都叫做妄想心。你会觉得这个怎么叫做妄想心,明明是我用心思考,自己推理出来的啊。接下来佛告诉你了。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在佛解释为什么你平时思维的这个心不是真正的真心之前,阿难也像大家一样满头雾水,请问佛陀,如果你说我每天生活中用大脑分析事物,从而能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这个东西不是真心的话,那我岂不是和植物一样没有思想了。佛陀说:“你就是生生世世把这个东西认作你的真心,认贼为子,你才会一直生死轮回,到现在都觉悟不了。如果你离开一切的外在事物,你的心还具有分别判断的能力的话,那个就是你的真心。如果你的分别能力是建立在外部环境事物的前提下,那这个就是妄想。为什么呢,因为外在的环境是永远在变化的,这一时刻你升起的想法一定是基于某种因缘条件下促成的,一旦这些条件丧失了,改变了,那你的心也会跟着变化,那你之前的想法去哪里了呢?不就如同龟毛兔角一样吗?所以当女人问,你是不是真心爱我,佛陀听了一定觉得很好笑,当然不是真心爱你了,因为他爱上你的时候用的根本就是“假心”啊。爱你的这颗心本身就是基于某种条件下的妄想,可能是你的美貌,也可能是你的家庭背景,或是其他的。但这些都是无常的,一旦改变以后,他爱你的这颗心也就随之消失了。要他接着爱你,除非提供能支撑爱你这个妄想的其他条件,性格或是责任等。但如果所有的支撑点都消失的话,那这颗当时爱你的心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但如果我们对周围环境观照能力强一点的话应该知道,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是不会变化的。2.真心之不生灭性佛陀在让大众认识到了自己常年所用的都是妄想而并非真心以后,随即便向大众开示了何为真心。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较量,曾无有异。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佛陀讲了个例子,如果你问一个盲人,你能看见什么?他一定会回答,我除了能看见眼前一片黑暗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佛陀接着说,阿难你要知道这个盲人他所看见的事物是黑暗的,和看不见并没有实在关系。阿难回复到:既然这个盲人眼前一片黑暗,又怎么能说他看得见呢?佛陀:如果这个盲人和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同处在一间黑暗的房间,两个人眼前所看到的黑暗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阿难:他们两个人看到的黑暗是一模一样的。佛陀:好,如果这个时候,那个盲人的视力突然恢复了,能看见房间里的种种东西了。这种情况如果称为眼睛见到东西了,那是不是说,突然把房间里的灯打开了,那个视力健康的人看到东西的这个情况称之为灯看见东西了?如果灯能看见东西,那它就不应该是灯了,而且既然灯能看见东西,又关你这个视力健康的人什么事?所以阿难你也明白,对那个眼睛没有问题的人来说,灯只是显色用的,真正看见的是眼睛并不是灯。那同理,对盲人来讲,明亮的眼睛同样是显色用的,真正让你看到光明乃至黑暗的是你的心而不是眼睛。不得不感叹佛陀的大智慧啊,我们整天使用这颗妄心追逐外境,执着于无常变化的事物,跟着妄想满处跑,这颗心永远飘忽不定。从来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是永恒的,如如不动的。也不知道究竟怎么使用这颗真心。3.眼病接下来慈悲的佛陀就给大众讲解了宇宙的真相,这也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我究竟又是什么?法会中一个叫富楼那的弟子请问佛:佛您一直说我们的本来面貌是永恒的,清净的,那为什么突然出现了山河大地呢?为什么我们会一直生死轮回呢?佛陀讲,我们原本都是佛,都是处在觉悟明了的永恒的状态当中,只是因为生病了,你才看到了所谓的世界,才有了所谓的“我”。是什么病呢?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佛陀说: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明了觉悟的。 这个明了觉悟不是说有个东西让你去明了觉悟,而是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明明了了,清晰光明的状态,没有能觉和所觉的对立。但是你突然发现,你好像觉悟到了什么,造作出了一个虚妄的被你觉悟出的东西。因此,既然有这个能够被觉悟的东西,那必然有能够去觉悟它的心。所以从圆满不动,清净本然的一个整体的状态下,突然有了两种虚妄的对立,能够觉悟的心和所需要觉悟的事物,这两者其实都是你的妄想。有点像道家的一生二的感觉。久而久之,妄想交织,就产生了能够看见事物的见性和所被看见的物质;能够听到声音的闻性和所被听到的声音等。然后以此蔓延,诞生出了眼耳鼻舌声意六根,接着便虚妄的执着有你和我的区别,进而产生了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你的世界观和我的世界观。这些全都是基于虚妄产生的各种“能”和“所”之间纠缠扰乱的产物。再发展下去,就是现在社会上你能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了。这一段其实比较难以理解,佛陀也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就好像一个人有高度近视眼。如果让他去看月亮,他会看到两个月亮,这两个月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吗?不是,这只是看的人眼睛出问题了,所产生的的残影。那在这个基础上,这个近视的人还去分辨自己看到的两个月亮哪一个是真月亮哪一个是假月亮不是很好笑吗?可我们每天就在做这些好笑的事情,我们天天分别这个对,那个错,这个是正确的价值观,那个是错误的价值观。在佛看来,这些都毫无意义,都如同近视的人在争辩哪个月亮是真的哪个月亮是假的一样。等这个近视的人把眼睛治好了,他会发现,哪有什么真和假,月亮自始至终不就都是这一个吗。所以当你成佛以后,如同从梦中醒来,你还会去在意在梦里你和你朋友争辩的那件事究竟是谁对谁错吗?4.为何要治病那为什么我们要去修行,去破除轮回,回复生命本来的面目呢?因为你现在的生命不是由你自己做主。只要你还在“梦”里,你就被因果律牵制着,虽然佛告诉你这个因果的规则是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但事实上你每一个决定都受到各种因缘条件的影响,不能自主。就好像你明明知道少吃可以减肥,但当你想吃东西的时候你还是忍不住去吃一样。又或者当你明明知道受贿是不对的,你想到家里有个病重的老母亲急需医药费,你还是会拿下对方的钱一样。尽管佛陀告诉大家世间的事物都是虚妄的,但对还被困在“梦境&里的你来说确是一点也不虚妄。实实在在的乐,实实在在的苦啊。就好像你做恶梦的时候被人砍了一刀,你在梦里还是觉得痛啊,这个时候佛不会帮你到梦里去阻止那个人砍你,他会希望你赶快醒过来!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我们从本来什么都没有的清净本然的本觉状态,一念虚妄的产生了能觉和所觉,又在这基础上诞生了一切见、闻、觉、知的感官,依靠这些感官造就杀、盗、淫三种恶业,其结果就是生死轮回。今生我是人,你是羊,我吃你的肉,来世我变成羊,你来吃我。今生我贪恋你的美色,你仰慕我的才华,经过几百几万年还在为感情纠缠。生生世世,不曾间断。所以我们都很爱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类的电视剧,代入感特别强。就好像在看自己的故事,没错啦,你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所以你才感动的不要不要。但这依然是生死轮回。5.心中的演若达多那如何出离这个永无止尽的轮回呢,用什么方法呢?这个时候富楼那又有疑问了,佛一直都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遵循因果法,什么因缘造就什么果报,那我们是因为什么才会有最初的这么一个妄念因而产生有能觉和所觉之间的二元对立呢,那我又要造一个什么样的因,可以得到出离轮回的这个果呢。佛告富楼那。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佛知道自己讲的东西太难了,弟子都难以理解,便又举了个例子,佛陀时代有个住在室罗城中的人叫演若达多,有一天早上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的头没了,无故在那里发狂,拼命的找自己头在哪里,拼命想是怎么丢的。但实际上他的头完好无损的在自己身上,只是他的心发狂了觉得自己的头不见了。同样,佛说你的本性也是如此,从本以来一直是清净光明的,从来没有任何因缘让你失去光明,失去你的佛性,它永远在那里如如不动,常放光明。你觉得你的光明不在了,需要你去觉悟那个你认为的光明只是你的一个妄念,既然是妄念,哪有什么原因?就好像演若达多的头一样,本来就没从身上挪动过半步,他从觉得失去头颅开始,到制定了一系列的“找头”计划都是基于这个原始的认为头没了的这个妄念而辗转相成的其他妄念。你有没有过戴着眼镜找眼镜的体验?眼镜一直戴在你头上,但你拼命的在找,在找的途中,你可能做了很多事情,去搭地铁,询问路人,又或者帮助一个老奶奶捉她逃走的猫。到晚上你饿了你还需要吃饭,然后你拿起了手机打开了美团点了外卖,还顺便刷了个朋友圈。从你找眼镜开始,你做的所有的事都处在因果的范围内,每一件小事都有对应的原因,你要搭地铁是因为你要去你想去的目的地,你帮老人是因为她的猫逃了,你吃饭是因为你饿了,但是你一层层往上推之后你会发现,我为什么要找眼镜呢?是因为你的眼镜掉了吗?你的眼镜根本一直在啊,所以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是,停下你去地铁站的步伐,收起帮助老人找猫的心,淡忘你要吃饭维持生命的本能,去意识到你根本不需要找眼镜,它就在你身上这个事实。演若达多只要心不发狂了,自然头也就找到了。佛告诉我们,轮回是虚妄的,只是你执着它存在而已。6.如何了生死既然轮回是假的我不需要特意做某件事情才可以成佛免轮回,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佛说了,你不用刻意的去修什么大法,因为没有什么因缘可以让你成佛,你只要不随着你的妄想心满处跑,断除一切杀、盗、淫的根本业,你从久远以来那颗发狂的心就会慢慢歇下来,那颗圆满不动、清净本然的真心自然会显现。那我相信你听下来还是一头雾水,虽然我知道我的一切身心都是虚妄不实在的,但是要我一下子停下来我用习惯了几十年的妄想心,让我不吃肉,不做爱,臣妾我做不到啊,而且我又要从哪里下手呢?佛真是慈悲,马上给我们指明了出路。阿难,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佛对阿难说,你之所以生死流转轮回不断,都是你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身体,意识这六根害你的,但是你要想解脱,成就你圆满安乐的佛果,所要依靠的也是这六样东西,没有其他的了。我们从无始以来的一念妄动生出了能觉、所觉开始,到有了一切虚妄的见闻觉知,再到拥有了这个肉身,生出了各种身体器官,整天就用这六根造业,要吃好吃的满足你的嘴,要听好听的满足你的耳朵,学习种种概念来塞满你的意识,把你的生命搞的杂乱不堪,你已经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面目了,就像是一个迷了路的孩子。那要回复到原有的清净佛性,自然也是要在这六根上下功夫了。随即佛陀让底下的各大有成就的弟子和菩萨二十五人,依依诉说自己所修行成就的法门,问文殊菩萨,你看他们所说的修法当中哪一个你认为最好,哪一个适合地球上的众生。文殊菩萨道:我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说的,他这个法门又是怎么修的。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楞严经中讲述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的这一篇幅很长,但重点也就是第一段话,其实这段话整个讲的就是如何让你从各种能所对立中一一脱离,回归能所合一的状态的过程。修行的初期,你可以选择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某一根来不断的训练减少你的妄想心,观世音菩萨认为对我们地球上的众生来说,耳根比较伶俐,从耳根下手会比较不错。你可以选择念佛名号或者菩萨名号,嘴念耳闻,当你心跑掉了,开始打妄想去想你的工作,想你的股票了,你要马上意识到然后把念头拉回来重新回到所念的佛菩萨名号上,久久而之,你会不去在意外面的声音,心也就不会那么的飘忽不定随着妄想四处乱跑了。等到功夫逐渐纯熟以后,动静二相对你来说不存在了,合二为一了,但会感觉到还有能闻的闻性和所闻的对镜,如是渐增,不执著有能闻和所闻的区别,慢慢的能闻所闻也不存在了,你会感到整个人觉悟了了、明朗清晰了,但依然功夫不到,还要继续,把能觉的心和所觉的状态也给空掉,等你把去空的这个行为和所要去空的物质也给空了之后,寂灭境界就现前了,这个时候你既能出离三界轮回,回归自己的佛性,又能再入轮回行世间人所行之事。这里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出轮回是出到某个地方去,那入轮回就是进入到这个世界来。其实出轮回只是思想上彻底的解脱,因为我们被各种妄想和意识形态所束缚了,我们一切苦的来源也是这些所谓的观念。等这些观念想法不能绑住你了,你自然就出离三界了。当你要再来世间完成救度众生的使命,只需要假借这些妄想入世间就行了。但到观世音菩萨说的这里修行还没完,只是起始线,真正要觉悟成佛还有一段距离,但能摸索到这里并开始实际的修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这里只是非常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修行的步骤。具体细节需要如何践行,还是最好去研究一下完整的楞严经或者找师父指导一下。7.五十阴魔众所周知,楞严经乃破魔的经典,因为佛陀把修行中会遇到的一切魔镜和状况都清清楚楚在楞严法会中都交待了。比如在修行的过程中,你可能会看到满天神佛,何等壮观。你也会突然发现自己有透视的能力,身体里的五脏内腑也看的清清楚楚。或者有菩萨来告诉你,你就是佛等等。佛陀说,这些都是不真实的,不要执着,不然就要着魔了,其实所谓的着魔,大家听了也不用害怕,着魔指的是你的心又被妄想腐儒了,跟着你天马行空的想法四处乱跑了。那为啥普通人不用去害怕呢,因为你每天根本就是浸泡在妄想当中,整天与魔共舞,妄想执着对你来说都是每天要吃的饭,要喝的水,有什么好怕的。只有真正的修行人才会想,哎呀,糟糕,我又开始打妄想了,又着魔了。那为什么修行的时候会有魔镜现前呢,这和你跑马拉松一样,你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来,会感到头晕作呕,会想吐。等你吐完了,身体自然恢复健康了,还会比以前更强壮。但是你要是因为一下子的身体不适,乱求医,觉得自己要死了,那你离变成神经病也不远了。修行同样也是,你打妄想打的太久了,这个动作太熟悉了,你停下来以后会产生一些症状,这些都是平时潜意识中的微细念头因为你心静下来而溢出的境界,是正常的情况。时间长了,这些副作用就会慢慢消除。但是如果佛陀不告诉我们会出现哪些情况的话,可能我们真正遇到了这些境界会大惊小怪,到时候会做出什么事就不清楚了。佛陀真是为我们煞费苦心啊!楞严经对这个时代来讲可谓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佛不只为我们解开了世界成因的奥秘,还指导了解脱的行法,连注意事项都写的明明白白,即便你不信佛,只是一个对真理有追求的人也应该去好好研究一番。希望大家都能够破迷开悟,成就圣果。免责声明:内容转自网络,版权终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howmuchisthis)
(我爱大天蝎)
第三方登录:楞严经,你看过最好的讲记是谁讲的???
首楞严经,你看过最好的讲记是谁讲的???
首楞严经,(1)一般公推圆瑛大师的批注,但他为了广,所以噜嗦到你会疯掉,除非你打算一辈子专研究楞严经,
(2)海仁老法师的讲记,我有,我不予批评。
(3)宣化上师的浅释,我也有,我不批评。
(4)明朝智旭大师的楞严文句,我有,此书不容易看。
各位,其它的建议如何??
古人读此经,对此经的文字上没有困难,难在「实证」,无实证则难以真了解此经,而现代人的我,有两难,第一难点是文字就看不懂,第二点难点才是实证的问题,我比古人多一个难,文字上就不知所云,
可否再给个建议???
首先,要先赞叹您的发心,能够发心研读楞严经,那都是大根基的佛子!
不过,这个楞严经真的是很难懂,以阿难多闻第一的根基,在楞严经中却处处显得智慧不足,这实在是因为这个如来藏心并不容易体悟,非内非外,非一切,即一切,非因缘,非自然,非空,非不空…,这个楞严经犹如如来顶相,非平常人能见,所以,一开始,不建议您看高僧大德的讲记,应该是要先读楞严经原文才好!
(虚云老和尚)
当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曾开示道:「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参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批注,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
所以建议您,每天至少念一卷的楞严经,有时间就多念几卷。每天至少念一遍的楞严咒,及108遍的楞严咒心,有空可以随时随地默念楞严心咒。这样子,只要一年的时间,我敢保证:您一定可以得到金刚藏菩萨及诸佛菩萨的加持护念,业障因此而消除!
业障消除了之后智慧自然大开!
等你智慧大开之后,再来看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或是看智旭大师的{楞严经文句},自然就能明了其中的义理!
如果不先诵楞严经及楞严咒,一开始就研读讲义,这样子,不但看不懂,就算看懂了也用不上,没有定力降伏不了一丝的烦恼,那是没有用的!
以上一点拙见,谨供参考!
释大宽法师 合十
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慧律法师文殊讲堂有讲经的录音带,
您可以打电话去索取这本讲义,以及讲经的录音带,
不过,除了您说的这两难,依我看,现在的人大多还有这两难:
1.生活忙碌时间不够难
2.缺乏耐心无法按步就班难
您只有两难,那算是利根器的了!
释大宽 合十
勤修清净波罗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 &一切妙行皆成就
释大宽 比丘 合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楞严经是谁写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