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要塞丰碑哪个丰碑最好看

胡琏――100年后这个名字将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时间回溯到62年前,1943年5月,深陷太平洋战争泥潭的日军,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集结陆海空三军7个师团10余万人,沿三峡天险而上进逼陪都重庆,此战成败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死成亡,在这危急关头,年轻的胡琏将军临危受命,镇守三峡这重要的关口――石碑小镇。
  战前的前一天,胡琏将军做了一件上古时代将军所做的事:拜天,也许他是在祈求朗朗苍天保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也许是巧合,最终的结果一切真的有如神助。那天他还写下了五封诀别书,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到:
  父亲大人,儿今奉命担任石碑要塞防守,孤军奋战,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而他在给妻子的诀别书中,他留话道:我今奉命担任石碑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诸子长大成仁,仍以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60年后当我读到胡琏将军的诀别书时,禁不住双眼模糊,一阵哽咽。决战将至,他知道这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但他更明白石碑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这是守国最关键的一道坎。一旦日军占领石碑,将沿三峡溯江而上,直逼重庆,中国危矣。所以他唯有战死,不可后退。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样舍生取义的忠勇志士,才最终能与亡国之灾,擦身而过。
  1943年5月28日,石碑要塞最惨烈的战斗打响,日军发起猛攻,中国军队视死如归,奋勇抗敌,其中有三个小时的战斗中,战场上几乎听不到枪炮声,双方成千上万的士兵用刺刀在要塞前展开了一场中世纪时的白刃战,上万把刺刀的厮杀,相信这是日本军队在二战中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最终,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铸起一道铜墙铁壁将日本鬼子死死地钉在三峡之外。在战役最激烈的时候,战区司令官陈诚来电: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回电: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胡琏将军以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打赢了这场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牺牲1万5千人的代价,歼敌25000人,击落敌机45架,舰船122艘,赢得的战役的全面胜利。
  在中国8年的抗战史,中国军队虽英勇抗敌,数量上也占有优势,但装备精良的日军所到之处,大都以中国军队的败退终结。可是在三峡天险,抱必死决心的胡琏将军,率一支忠勇之师以寡敌众,成就了一段神话。60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似乎有意无意间被淡化抹去,但我相信100年后,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上,胡琏这个名字将和岳飞、文天祥这些亘古英雄一样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好像是他!金门也是他!

  • 中国历史名将传里面少不了他,他改写了历史。

  是他。刘伯承和粟裕都吃过他11师的亏。太祖说他“勇如虎,狡如狐”。每当上12兵团司令,据说是因为老爸病危。后来被老蒋空投到双堆集,居然从20w大军的重重包围中溜了出来。金门战役,他的18集团军突然上岛,对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据抗战时任第18军参谋长的赵秀昆说:1940年枣、宜会战时,他“任宜昌守城部队18军18师参谋长,是放弃宜昌最后阵地飞机场东北角镇境山的人,时在6月11日黄昏……但在档案资料中,6月14日陈诚致蒋介石密电说:‘宜昌城区仍由我罗师(18师)一部固守’。”他还说:“1943年5月……下旬,(日军)向长江南岸的18军防守的石碑要塞进攻。六战区尽其所有兵力增援18军,但未能阻止住日军攻势……蒋介石急令六战区留11师固守石碑要塞,其余均后撤到茅坪、野山关一线,组织新的抵抗。18军18师在撤退中发现日军已经趁夜全线撤走,向军长方天报告……(我)直接以电话报告军令部。蒋介石接到报告后喜出望外,命军令部次长林蔚直接以电话告18军军长方天,大意:鄂西战役结局,国内外影响甚大,要注意宣传,你们速拟一战报,以电话直接报军令部,政府将对有功将领加以勋奖。方天令我亲拟战报,肆意夸张,军令部更进一步虚构、夸张,这就出现了6月3日重庆《中央日报》以及各大报纸的‘鄂西大捷之经过’的战报报道。其中有:‘据军委会发表,此次敌寇以其第3、第13、第34、第39、第58等6个师团为骨干,另附第14、第17独立旅团所编成之第11军,向我鄂西长江三峡进犯……我军以石碑要塞为轴心,诱敌至要塞地带,我统帅则特颁手令于要塞守备部队方天……诸将领,明示以此为我国之斯大林格勒……严令全体官兵固守要塞……敌军屡以密集部队向我要塞决死猛攻,我守备部队待其陷于我火网之内以后,予以全部歼灭,使之无一生还。积尸之多,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 中除‘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是我信笔编造外,其余敌军总兵力和什么蒋介石手令,都是军令部捏造的。”〔13〕新闻媒介在当时进行宣传,或者还可以理解,明知其不实却作为史实,写成重要文件就很难使人理解了。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1946年抗战胜利后写的《八年抗战之经过》中对此次战役是这样写的:“敌第39师团、第13师团主力,及第3师团、第34师团、第58师团一部,均先后转用于宜昌西岸地区。敌酋第11军军长高木义人(系横山勇之误)亲至宜昌指挥,似有一举攻占我第一线要塞,威胁恩、巴之企图。我军早有周密之准备,我最高统帅并手令江防守备部队诸将领,明示石碑要塞乃我国之史达林格勒,为聚歼倭寇之惟一良机……当敌开始向我要塞外进攻时,我守备部队沉着应战,待敌陷入我之圈内,将其全部歼灭,故八斗冲、大小朱家坪、永安寺及北平山各地之战斗,屡次进犯之敌,均无一生还。敌第39师团主力及第34师团之一部,几全部被我消灭,而由偏岩窜占木桥之敌,亦被我消灭大半……此次进犯之敌,总兵力约十万之兵……其结果只赢得数万具尸体”,等等。

  据郭汝瑰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是役确实是夸大宣传。郭是当事人,其说应该不假。

   鄂西大战之后,日军再也没有向大西南大举进攻的机动军事力量,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战败投降。
  —————————————————————————————
  那以后的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湘西会战、老河口作战等怎么解释?日本向大后方大举进攻的力量一直是有的,包括投降前夕。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清人在其统治过程中,唯恐‘岳飞型’之军人,起而仇清,故以关羽右之,非荣关羽乃仇岳飞也。”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中国国家地理》说石牌那篇文章,说到最后作者去拜祭保卫战的烈士陵园时,让人忍不住心酸啊,唉!

  今天锵锵三人行又提到了这篇,窦文涛很激动.甚至提到能否纪念抗战英烈是底线
  但我觉得没用,仍然会继续

  up,作为军人,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完美的.抛开意识形态来说,胡琏的为人也基本上完美无暇

  有人说"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要是由胡琏来指挥,不知会打成什么样?"
  在淮海战役中,胡琏被共军打得躲在装甲车里抱头鼠窜,要不是逃得快,就当上俘虏了!

  • 评论 :双风集一战土工11个团包围11师下属一个团二天二夜也没有打下来。整个内战期间11师与华东中野多次交手11不落下风。在大别山中野见11师那更是闻风逃窜要不是老蒋用黄代替胡。淮海还真不好说

  楼上,双堆集一开始胡琏在后方,并未随军,到了完全被包围时,胡琏才做小型飞机飞抵重围之中,不过已经回天无数了。不过最后成功逃脱。如果当时是一开始就为胡琏指挥而不是书呆子黄维,也许该部不会在双堆集被围

  同时,国军各路大军向日军猛烈追击,收复宜都、枝江、洋溪、松滋、盘洲、申津渡等重要城镇。至十四日晚,攻克公安。至此,鄂西保卫战全部结束,国军大获全胜,并收复开战以来日军攻陷的所有城镇。
  ----------------------------俺是宜都人,小时听老人讲过这个。不过宜都境内只有一个烈士纪念碑,用来纪念再解放战争尾声追击国民党牺牲的十几位解放军战士。

  呵,楼上的搞笑。所以说了,什么国军抗日,国民党是不抗日的,他们只会逃跑。入侵中国被消灭的150万日本鬼子兵可都是被游击队用地道和土雷给搞死的,呵,如不信?那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被儿童团给干掉的。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清人在其统治过程中,唯恐‘岳飞型’之军人,起而仇清,故以关羽右之,非荣关羽乃仇岳飞也。”

  我也看了国家地理 现在再来看这里 谁说的是真哦

  作者:周南桃夭 回复日期: 14:31:17 
    我也看了国家地理 现在再来看这里 谁说的是真哦
  据80年代末台湾国防部的统计,第六战区在鄂西会战中战死23550人,负伤18295人,失踪7270人,俘虏日军88人。(引自台湾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日军统计第11军在这次会战中战死771人,负伤2746人(台湾国民党当局所编抗日战史称日军死伤3500人,而过去夸大说日军仅弃尸即万余),俘虏第六战区部队4729人。(引自日本防务厅防务研究所战史室:《昭和十七,十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引自《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这样的描述客观了吧,大陆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全是GMD和日本人自己的史料。 可笑的是对这次会战GMD80年代就修正了过去的说法,现在大陆的什么国家地理还在替他们吹。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对胡哥的评价不一般,有较大的篇幅

    胡涟抗战时在KMT军中也是二三流的角色 别把肉麻当有趣了
    即使有丰碑 那上面有张自忠 李宗仁 薛岳 也没他胡涟什么份
    现在有些人搞得好象吹GCD就是不要脸 吹KMT就是正义使者一样
    其实走近一看 一样那么黑黑的一坨
  ——————————————————————————————
  说的好。现在这种非黑即白的思潮有泛滥趋势。

  歼敌3500人,对这数字国民党和日本的基本一致
  伤亡,失踪49000余人,这是国民党自己的统计数字
  日中为1:14 这还是在有预设阵地进行的防御作战

  胡链的那段话确实慷慨激昂,他确实是带着赴死的心情去守石牌的,他最后也确实完成了守卫任务。所以胡链无可指责!他的那段作话抗战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并无不当。

    强。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要是由胡琏来指挥,不知会打成什么样
  不能只怪黄维吧,刘峙也没什么鸟本事。不过不得不承认,粟裕实在是太强了

      强。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要是由胡琏来指挥,不知会打成什么样
    不能只怪黄维吧,刘峙也没什么鸟本事。不过不得不承认,粟裕实在是太强了
  有郭汝瑰这位老兄地替党国谋划,除了神仙,谁也没办法。

  一个被某党有意抹去的伟大民族英雄!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就是靠这个坚持到胜利啊

  楼上,把当时长江中上游的中国超过100吨的船绑一块有2万吨吗?要真能抢这么多船日军的主力就应该是海军或海军的陆战队了。而且宜昌早就失守,宜昌江面是在哪里?石牌守军11师,怎么突然变成了整个18军?
  金门坦克早就出动,12兵团就是去换防的,胡琏当时在台湾,不在“港口”,上午就立刻赶回金门指挥(他之前就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应该说岛上的所有部队都是“胡琏部”)。
  淮海黄维指挥绝对是个失误,失误不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解围(事实上他很有信心),而是发现被包围时举措无当进退失锯,导致包围圈合拢无法脱身,
  说胡琏善于逃跑也很奇怪,以导致华东野战军“7月分兵"失败的南麻临驹战役为例,18军被华东主力围攻而不下。胡琏自己也常说“土木不如一粟”
  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蒋扇子”来,“蒋扇子”去的,本来讨论观点不一很正常,要不然还讨论干什么,难道和匣中剑们不一致的就是匣中剑“蒋扇子”?当然上面有些人说的过头,不过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来网上扣帽子吗?

    在将道上,胡链差黄维远了。
    毫无大局观念,跋扈军阀。”
  你算哪根葱?你的观点有重量吗? 堂吉诃德比你更牛! 简直是个神经病

  诋毁黄维“书呆子”的人要是想象一下国军多几个像培我这样的“书呆子”,tg胜利的难度、成本会提高多少!
  黄百韬被围,邱清泉磨磨蹭蹭,远在华中的“书呆子”反到攻击迅速救援坚决,这样的人,就是你们嘴里的“书呆子”?!
  吹胡琏,金门是最好的一句,千万别提石碑---应该是“石牌”!下面是百度的,Steiner同志说我没有资料的,确是真话啊!
    此次会战,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对外宣称日军被消灭25,830人[33],自身伤亡仅1万多人,取得了空前的大捷。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更是热情洋溢的说:“敌第39师团、第13师团主力,及第3师团、第34师团、第58师团一部,均先后转用于宜昌西岸地区。敌酋第11军军长高木义人(系横山勇之误)亲至宜昌指挥,似有一举攻占我第一线要塞,威胁恩、巴之企图。我军早有周密之准备,我最高统帅并手令江防守备部队诸将领,明示石碑要塞乃我国之史达林格勒,为聚歼倭寇之惟一良机……当敌开始向我要塞外进攻时,我守备部队沉着应战,待敌陷入我之圈内,将其全部歼灭,故八斗冲、大小朱家坪、永安寺及北平山各地之战斗,屡次进犯之敌,均无一生还。敌第39师团主力及第34师团之一部,几全部被我消灭,而由偏岩窜占木桥之敌,亦被我消灭大半……所获战利品,亦堆积如丘……,此次进犯之敌,总兵力约达十万之众……其结果只赢得数万具尸体无言凯旋,战马无辜牺牲于战场者亦达三千余匹……”[34]。战后,陈诚点名表扬军长方天,和师长胡涟,并拟升二人为任江防军副总司令和18军副军长[35]。   灭敌二万五千,自损仅一万余,这些数字也让一些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所津津乐道,直到21世纪,两岸还有相当多的书籍对鄂西会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尤其对胡涟和方天赞赏有加。然而,日军公布的战报却让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大跌眼镜,痛斥倭寇隐瞒伤亡,夸大国军的损失,不要脸到了极点。日军的战报中,声称点检到国军遗体30766具, 而自己仅被击毙771人,其中157人还是遭空中攻击而死亡。被打死军马423匹,其中207匹遭空中攻击而死[36]。   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呢?抗战时任第18军参谋长的赵秀昆在《从运用档案、回忆录想到的》一文中提到:“1943年5月……下旬,(日军)向长江南岸的18军防守的石碑要塞进攻。六战区尽其所有兵力增援18军,但未能阻止住日军攻势……蒋介石急令六战区留11师固守石碑要塞,其余均后撤到茅坪、野山关一线,组织新的抵抗。18军18师在撤退中发现日军已经趁夜全线撤走,向军长方天报告……(我)直接以电话报告军令部。蒋介石接到报告后喜出望外,命军令部次长林蔚直接以电话告18军军长方天,大意:鄂西战役结局,国内外影响甚大,要注意宣传,你们速拟一战报,以电话直接报军令部,政府将对有功将领加以勋奖。方天令我亲拟战报,肆意夸张,军令部更进一步虚构、夸张,这就出现了6月3日重庆《中央日报》以及各大报纸的‘鄂西大捷之经过’的战报报道。其中有:‘据军委会发表,此次敌寇以其第3、第13、第34、第39、第58等6个师团为骨干,另附第14、第17独立旅团所编成之第11军,向我鄂西长江三峡进犯……我军以石碑要塞为轴心,诱敌至要塞地带,我统帅则特颁手令于要塞守备部队方天……诸将领,明示以此为我国之史达林格勒……严令全体官兵固守要塞……敌军屡以密集部队向我要塞决死猛攻,我守备部队待其陷于我火网之内以后,予以全部歼灭,使之无一生还。积尸之多,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其中除‘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是我信笔编造外,其余敌军总兵力和什么蒋介石手令,都是军令部捏造的。”[37]结合总统府机要档案来看,在会战结束前后,6战区的官佐们并没有向蒋介石上报真实战况,而6战区事后公布的战果出于某些需要同样不符合实际。   1943年6月15日,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向重庆拍发了一封密电:“……是役敌伤亡约3万,死尸累累可数,伤毙骡马3千余头……我伤亡自滨湖作战至鄂西会战约4万余人……”【注:《总统府机要档案-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呈作战情形电》】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出于宣传需要,事后军令部对外公布的战报缩小了伤亡数字。战时宣传,情有可原。只要真能歼敌3万,打成一比一的伤亡比,也是极了不起的大会战。

   到了20世纪末,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在其公开战史被日方及大陆史料反复证明纯系伪造后被迫改口,承认第6战区部队在这次会战中战死23550人,负伤18295人,失踪7270人,俘虏日军88人;日军死伤3500余人。其承认的阵亡数加失踪数正好等于日军点获的国军遗体数目,歼敌也与日军公布的自身伤亡相吻合。到这里,事情基本可以看出大概的轮廓了,此次会战,其实是一场历时近一个月,阵亡比30比1的“大捷”。虽然在国军俘虏人数上尚有疑问【注:鄂西会战现在的说法是俘虏88名日军,但从《总统府机要档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呈外籍记者对鄂西会战映像报告》中看,战后中宣部接待前线记者时,长官部虽表态能从三斗坪调2名俘虏与记者见面,但最后一名俘虏都没有拿出,和第一次长沙会战9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赵子立主持的那个号称俘虏甚多,结果一个都拿不出的记者招待会如出一辙。】,国民党实际已经变相承认日军在鄂西会战后的统计。   这次日军在江南作战,从洞庭湖以北的南县、安乡开始,然后在长江南岸与澄水之间,攻向以西的公安、松滋、暖水街、渔洋关、枝城、长阳、都镇湾,直至宜昌上游的平善坝、石牌沿江一带。其整个作战地区的直线长度约为200公里,宽度约为60公里。

   胡将军在金门抗击黄俄,为中华留下了一方净土。
  首先,最大的功勋理应算到最高的头目去。在这个问题上,你无视校长是不对的。
  抛开“净土”不谈,“留下”的功劳,不考虑山姆大叔的第七舰队,实在是有点大言不惭的感觉。盟友就是这样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吗?尽管山姆大叔多次戏耍了你们,你们也不能这样对待它啊!

  石牌吧?哪来的石碑要塞?
  再说石牌也就是些工事,哪有什么要塞

   来看老猫的拥趸和别人吵架的!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惜乎!既未成功,更未成仁哪!

  伯玉将军,的确不凡,是唯一从淮海战场上逃命的国军兵团级将军。尤其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在国军一片失败愁云惨雾中,虽是败军之将,仍敢言勇,没有像他的同僚那样患上“恐共症”,懂得利用海峡天然障碍,将同胞九千余人全部扼杀在海滩上。与小诸葛有一拚。

  不得不承认,胡链是真正的英雄。
  在国军兵败如山倒之时,仍旧镇定自若,信心如磐,迅速把十八军恢复起来,的确是一般人不能为之。

  伯玉将军,的确不凡,是唯一从淮海战场上逃命的国军兵团级将军。尤其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在国军一片失败愁云惨雾中,虽是败军之将,仍敢言勇,没有像他的同僚那样患上“恐共症”,懂得利用海峡天然障碍,将同胞九千余人全部扼杀在海滩上。与小诸葛有一拚。
  老白徒有虚名,在剿匪中他没起多少作用。

}

中国的古城有很多,在这些繁华大都市里面有着千年文化的历史,历史上也修建了很多这样的古城,随着时代的变迁,完整保存的古城已经很小了,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有名的古城。

河南商丘,在这样的三线城市,很多人并不知晓,但是在古代,商丘有很大的历史,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文发源地,在商丘市内还有一个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它是明清时期归德府城,在明朝正德六年建立的,至今已经有500年的历史。

商丘古城是由砖城、城湖、城郭三部分构成,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是十分的独特,商丘的古城里面有很浓厚的历史气息,至今已经有大批的人来参观。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承载体,大家第一眼听到台儿庄就是战争,虽然这个地方不大,名气很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历史上的台儿庄是一座商旅所,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还有不少的遗存,这里有历史文化博物馆,台儿庄大战临时指挥是重要的历史景点。

襄阳的古城,位于湖北省,很多人都在熟悉不过了,这里是一座军事要塞,也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要地,城高池深。很难攻下,大家在历史上给襄阳起了一个名字“铁打的襄阳”,还有“华夏第一池”的说法。

襄阳的古城已经历经了沧桑,现在仅剩下三座城门,整体上还依旧保存着古代的历史气息。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塞丰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