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男朋友交往这么累

433被浏览142056分享邀请回答24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学建筑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学土木的有优越感?-土地公问答
为什么学建筑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学土木的有优越感?
为什么学建筑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学土木的有优越感?
作为一名学土木的学生,接触的很多建筑学学生都觉得自己很优越,言谈举止中都觉得自己比学土木的高人一等。我想知道这种想法的来源。
无意看到,答之。很多回答基本都没在点子上,还把问题复杂化。题主是学生,问的也是学校内的事。在职业上社会上,这个优越感实则不应该存在——在中国大陆,建筑土木皆是苦逼,何需优越。但被大家所认同的事实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这种建筑优于结构或水电暖通的观念,多少存在。其根源请容我分而述之。(我只回答为什么,至于应该怎么,我不想多提。望不要触发某些人酸性敏感之神经。若非要误会,我的观点是,我当然希望建筑学子们、建筑师们收起这样的优越,平和大气,直到永远)一、在学校里在学校里,这种优越感普遍而客观地存在。这个没有什么好辩解的。真正的根源,有且只有两点:1、建筑系基本都是高分收进,导致建筑系生时常自认智商略高于或高于其他系。2、建筑系往往都设于理工科大学内,而理工科大学内,鲜有跟绘画、美术、美学、艺术、历史等人文气息很强的事物紧密相关的学科,而建筑系刚好是。这使得建筑系生往往自恃清高自诩文艺,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去看看建筑系设在美术类大学内的,他们还会自觉清高文艺否?否。建筑系低年级学生,脱离了高中数理化之前给他们带来的光环,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他们自认所学比别的理工专业更为不同和新奇,由此催生优越感。在我看来,学院里的优越感单纯直接也无害,多半会令人讨厌,但它其实只是一种幼稚的骄傲罢了。二、在行业内、职业中进入社会后,由于建筑人心智逐渐成熟、见识逐渐增多,加之必须进行专业配合与协调,以及中国大陆的设计环境恶劣等原因,这种优越感会逐渐减弱,但仍存在于部分建筑师潜意识中。真正的根源来自:1、在一个项目中,建筑专业始终是龙头专业。对于绝大多数项目,在前期,业主都需要敲定方案。没有建筑方案的构思创作,没有建筑方案的被认可,就不会有整个项目,更不会有后续的设计开展。方案的设计、沟通及尽可能想方设法让方案被业主采纳认同,是需要建筑师大量的脑力的。在项目中后期,建筑专业也是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完善、准确根据方案设定而进行到最后的重要前提。一个建筑的成败,其结果都可以直追建筑专业。对于整个项目,建筑师的谋篇布局和统筹协调,是最初始的,也是最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而这一事实,跟建筑设计人员的水平高低,不会有任何关系。(谈到这里自然会衍生诸多问题,如:建筑师自身能力较大程度影响其项目优劣、或建筑师是否能以此为己任而努力学习提高技艺,或是否更多地尊重和考虑其他专业,以提升龙头专业的牵头引导作用等等,不一而足。为避免无谓口水,请恕不提)2、建筑大师们的光芒,远远比建筑结构大师的照度高出很多很多很多。这是商业娱乐社会导致的,跟大师和一般建筑师无关。但追比圣贤,却是读书人的意愿。看着跟自己一样专业的人有着如此多如此酷的牛逼大师,先入为主地会有些骄傲、自得,长此以往,自然催生出优越感。末了,如下两句一定要提:所有的优越感,根源都只有一个:无知。去掉优越感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学习,见识,提高。
这个问题或许我有点经验,不过第一次答题,考虑不周到的地方,敬请谅解。我本人正好有幸读了土木的硕士以及建筑的硕士,所以关于这两门学科也有许多思考。首先,我比较同意评论里的“没有必要的优越感”的基本立场,不过可以展开说说这两门学科教育理念和职业诉求的不同。虽然context里面说的是学校里的事,我们可以从学校说起,再谈到职业上的根本原因。1)“HOWvs. WHY”总体上来说,全世界的土木工程(或者缩小范围,结构工程)教育基本上还是延续了理工科从初等教育(大学以前)的教育模式和思维习惯,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其方式是崇尚“科学”(近代科学)的。而且,科学几乎是单一维度,几乎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有数字,可衡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工程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解决问题”上(即:怎么办),这和自幼培养的“解题”思维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这里先暂时不讨论例如Peter Rice或Cecil Balmond等做结构设计时的情况)。然而在建筑学教育里,首先科学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其次从建筑学历史上来看的话,真正把科学在建筑设计里的重要性推到很高的地位也是很后面的事情了,基本上是现代主义运动将功能主义推上神坛之后才把科学作为建筑设计里的一个很高的标准(之后六七十年代起又对此有过很多反思和批判)。更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学的建筑,大部分的时间建筑师们都在思考“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这样阐释,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等等等等(学校里问得最多的问题和自己解释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回答一些为什么)。这也即是为什么建筑学教育会涉及到这么多思想性的学科,比如和绘画,雕塑,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往往是因为对“思辨”重要性的强调,对“概念”的探究。这里面就会扯到一些“表达”的问题,和“辩论”的方式,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平时的言谈举止。2)教育理念和对人生观的影响这一段可能会比较个人观点比较浓。继上面所说,土木工程的教育模式相对于之前的理(工)科教育有着很好的模式延续,继而也有很好的思维延续(学习方式的延续)。不过建筑教育就不同了,首先判断标准不再单一(比如相比两种结构解决方案,往往有比较公认的量化标准来一比高下),其次要成为相对优秀的建筑师,往往需要对多学科有比较大概甚至深入的了解,而且越是了解越能发现相通的地方(古有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现”有勒.柯布西耶和库哈斯等等)。所以刚跨入建筑学的时候往往有种“开眼界”的感觉,如果好奇一些的话,会发现视野一下子开阔很多。在这里,这两门学科的共通之处是,对世界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比如,学了土木以后,日常生活中,可能你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某些柱子要这么粗,某些地方梁这么高等等等等的粗浅的结构常识,现在读懂很多了,一幢房子的力都是怎么传的看明白很多了,某些构件的节点和做法有时候也会让你大呼妙哉。而在建筑领域,“读懂”这个世界的感觉更为强烈,因为建筑本身自古就有表达的传统(建筑师通过建筑在和你对话和诉说一段故事),而且建筑师是个非常“保守”的职业,因为有它自己内部的语言和规则,就像音乐和绘画一样,一件作品你可以从来没见过,但你能读懂的绝对比非专业领域的人多很多。所以,这种用我的话概括就是“世界没变,但世界变了”的奇妙感觉,是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继而导致了自己言行的变化。3)建筑是一种宗教基于以上两点,一旦接受了几年较好的建筑教育之后,往往其影响是一辈子的,无论以后还是否继续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研究。这就有点儿像成为了建筑的信徒,背叛往往很难。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由于建筑师自己内部的语言体系和理论传承,大部分情况下造成了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和理解障碍(正如大多数的职业一样),但是不一样的是,建筑是一个人人都绕不过的领域,人人都有资格谈论,人人都能多多少少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对于普通人而言,相对其他领域,建筑(设计)往往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和“难以触及”,甚至有时候被夸张化(用于各种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讨论就无法在同一个层面(高度)上。这里有个有趣的例子,Zaha Hadid(虽然本人并非其信徒)曾经打趣地打过一个比方:你去看医生从来不会告诉医生该给你开什么什么药,只有在建筑领域,你会去告诉建筑师你该怎么怎么做。还需要提的一点是,上面已经提到过,由于建筑没有“标准答案”,往往思辨在建筑领域里又被认为是一种优点,建筑师之间往往会发生意见不同的辩论场景。这其实是好事,又是一种传统。但是这种场景一旦被置于公共舆论里面,往往变质成为了一种争议和批评,同时又是不同背景和基础的各方掺和起来(有点公共政治的意味呵呵),其结果就有点像不同宗教的信徒之间的争论了。最后,从历史上来说,作为职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分家也就三四百年的时间,两者的共同语言其实是相当多的,而且不同于古代的是,当今建筑材料之复杂以及工程量之大之细,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合作远远大于分歧,如果总是着眼于分歧,而忽略了建筑和土木相辅相成发展的历史,则变成在计较细枝末节了。
就像一部iPhone,你会惊叹多么薄,多么轻,你的第一反应是夸赞设计师的卓越,实际上设计师只是给了个要求,薄1cm,轻1g,都是工程师的日夜奋斗。设计师牛在创意,工程师N在实现创意,你认为谁更牛呢?这只是仁者,智者的不同罢了
我不太清楚国内建筑教育是怎样的,在欧美,建筑院校或多或少都会向学生灌输一种优越感,这和建筑师在西方的历史有关。建筑师在古代西方被视作集知识之大成的职业,这种看法至迟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已有体现。当时,建筑设计涵盖从美学、声学、力学到心理、地理、勘测、建造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而建筑师需要对每一门都有所掌握,其中土木工程更是建筑师的本业(还没有分开为两个独立职业)。更重要的是,建筑师通常在设计、施工直到建筑落成的过程中,作为团队的统筹领导者出现,协调、沟通各方。事实上直到今天,结构工程师仍然多作为辅助建筑设计的角色出现,工程管理一般还是由建筑师负责。建筑也是欧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之一(profession,如医学、法律等,通常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并考取注册证书才可执业,多拥有行会制度,土木工程亦属此列)。而且我上学的时候,教授们总是特爱强调建筑的重要性,什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建筑啦,什么建筑可以改变社会环境啦,总让我们觉得优秀的建筑师是神圣如救世主般的存在(我觉得土木工程教育里绝对没有这些东西。。。),这些迷思直到本科毕业工作了一年后才彻底被我们服务业的现实本质击碎。在建筑分工细化的今天,绝大多数建筑师已不具备结构设计的能力,必须倚靠工程师,也就是土木专业的力量。然而,一个建筑产出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设计概念往往还是由建筑师提出的,而大部分工程师还处于“实现建筑师的设想”这样的次要角色(尤其是建筑师自己具有优秀的结构设计能力时),只有一些非常出色的工程师能够在一个项目里与建筑师平起平坐,甚至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领导者,为建筑设计带来决定性的改变。我自己觉得,由于建筑教育的大趋势越来越偏重概念、思维、美学的训练(至少在欧美是这样),工程师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在当今很多偏重结构创新的建筑中,比如鸟巢和CCTV,工程师的角色举足轻重。随着像富勒、密斯、赖特那样能自己创新结构的建筑师越来越少(活着的人里卡拉特拉瓦硕果仅存,还是因为他读过土木),建筑教育中莫名奇妙的自我优越感也会慢慢消失的。——答案被顶上来,看到评论里好像也有人有误解,再多说几句——发展到今天,建筑和土木所关注的范围虽有交叉,但已经各有所重。建筑玩的那些形而上的概念土木不需要(其实建筑是不是需要一味朝这个方向发展也很值得商榷),土木也早已从房屋桥梁道路拓展到太空建造之类领域,远不是建筑能关照到的。说土木和建筑的关系,主要还是讲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关系,如上面提到的,这两者在现在的建筑发展趋势下日渐相衡,而且越来越多情况是工程师离了建筑师自己也能设计房子,建筑师离了工程师,设计简单的小房子还可以,稍微盖高点就不会了。只不过是工程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系统学习建筑设计的全部知识和方法,还需要与建筑师合作才能做出好建筑而已。所以说土木转建筑容易而建筑转土木难也是有道理的。我遇到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都是非常尊重对方的,我本科时还有一门课是一个建筑师(现任香港环境局局长)和一个工程师(奥雅纳香港董事)一起教的,两人合作了很多设计,关系杠杠的。这种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基友情在国外不少见,有的合作关系能持续几十年。另外,有人说建筑需要美学而土木不需要,本人强烈反对,至少在结构这一块,优秀的结构设计绝对是美的,工程师也是设计师啊。。。凭什么人家不会关注好不好看的问题。。瞧不起工程师的建筑师都不是好建筑师。嗯。
谢邀。看过电影《霸王别姬》吗?“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呀?”
说个个人经历吧。在荷兰这个专门出口设计师的国家,发现土木的收入比建筑高一圈,建筑毕业生各种找不到工作。各种本科学建筑的学生转交通、转管理,你才知道谁比谁优越呢。所谓优越,就是自卑者将自己压倒的稻草。
终于看到个我能回答的了,第一次答题,逻辑不清词不达意在所难免,轻拍作为一个建筑学毕业刚进社会的年轻从业者,我表示,在设计院做过一个完整项目后,优越感什么的就通通木有了好吗?!但是为了不跑题,我们还是先来谈谈这种优越感是如何养成的吧工科环境中的奇葩:在建筑设计课中,你需要面对的是一份简单的任务书,然后就可以翻看建筑杂志,资料,大师作品,然后开始天马行空的画画画,或者开始意淫,思考各种“深入的”,“哲学的”问题,然后跟老师沟通下想法,跟同学交流下心得,最后得瑟得瑟出图。最终的成果一般是两张A1大板,包括各种“绚丽”的效果图,“牛逼”的分析图,外加“合理”的平面图。相对其他工科专业的小破本本上、单色的、枯燥的,只有各种公式、计算分析的课程作业,建筑设计作业的成果绝对的风骚啊。不用说那可以摆在建筑系馆门厅展出的精致模型,光纸张尺寸就大了N倍好不?混合专业:传统来说,建筑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理科混合专业。单从学校设置的课程与注册建筑师考试来讲,一个合格建筑师所了解的知识不仅涉及结构、水电、暖通、建筑构造与施工、建筑环境、工程前期与工程管理等,还或多或少包括建筑史、美术、心理学等偏文科的内容。当然,熟悉这些学术内容只够你当个教授写写书教教课,在市场上,建筑师还得跟各种三教九流打交道,混的好当然可以显得很有人缘、地位。至于楼上所说,”跟艺术生谈文化,跟文化生谈艺术“,咳...咱大建筑根本不屑于跟你们谈这些好咩!因为说了你们也听不懂啊哈哈哈哈~~~啊!!噗~~//不好意思,刚那个不是我,已经拖出去踹飞了言归正传:建筑是一个古老的专业,自古罗马时代起就以艺术的最高形式存在,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到了分工如此细致的当代,建筑的复杂性就远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所能承担了(古代是没有自来水管、电灯和空调的,结构基本也是凭经验,没有剪力弯矩这类概念)。时代在进步,但建筑学的学生们必须得从自己专业的老本学起:学习美术,从第一根铅笔线,第一张石膏素描,到钢笔速写,到色彩,到PS,最后到最后到一份能看的效果图;学习制图,从第一根比直的尺规线条,到精准的画法几何三视图,到分毫不差的CAD,最后到一套读的懂、造的出的施工蓝图;学习历史,从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到文艺复兴的米开朗基罗,到上世纪初的密斯赖特,最后到大裤衩库哈斯和大鸡蛋安德鲁;学习结构、环境、心理、规划,研究小到两个厕所洗手盆需要间隔的距离,大到一个城市片区的尺度、肌理。如果要说这会让人产生优越感的话,我跟愿意按我同学的话讲:“建筑师习惯性自大”。建筑课程知识的广度容易让人生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啥都知道,至少知道一点,觉得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可是仔细想想就会明白,画的圈越大,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越多,尤其到了单位参加工作后,发现自己完全是个2货啊,毛都不懂还到处坑人,坑结构,坑设备,坑甲方(当然甲方也挺坑人的,可是人家是甲方啊)。。总结一下,建筑师有理由有优越感,建筑师不是艺术家,建筑师解决问题,建筑设计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适用;建筑师也应当保持谦逊,建筑师不是专业工程师,工程师使用精确的工程计算与专业知识,保障了我们美好环境的基础。ps.请不要叫我建筑师,老师说自称建筑师是一种自大的行为pps.上的建筑学的前辈似乎不多啊,大概是平时加班太忙完全没空吧,哎,我也加班去了ppps.纯原创,码字好辛苦,厚颜无耻求顶求赞同
如果是建工行业,这种优越感是普遍存在的这个也很好解释,就看设计院里面设计费的分成是如何构成的。建筑专业的拿了大头,结构专业的拿了剩下的小一部分,然后是水电设备的分钱。而项目投标的时候,是建筑出面做方案,去中标。在现在,能中标,能拿到单,就能够收到重视。同时,随着建工的发展,土木专业也很成熟,规范规定的又很细,所以会显得结构设计很没有技术含量(不是专业歧视,这是我建工系副教授,一级注册结构师的原话)。如果是桥梁专业的,我会很明确的告诉建筑师,你不懂,不要插手。我经常这样给我家那个建筑师说这话。
因为建筑系女生比例比土木系的高
怒答之,姜白水,魏超说的是学校灌输的习惯性优越感,但是没有说明这个习惯的来源;猪小宝,李宣说的是其实不该有优越感,这个说的内容不错,但是跟题目没啥关系。徐腾飞是唯一一个高票中跟客观情况有联系的回答,不过说的是现有环境,而非根本来源。至于专业收分高什么的都是先有了行业优越感之后才有的好么~我要说的是这个优越感的根本来源。首先,设计不是艺术,是生产,是为了更好的生产而产生的相关行业,严格的说任何设计都属于工科。工作无贵贱,说到底建筑土木都是永远的乙方。其次,建筑和土木都是设计,从必要性上来说,土木的必要性更强。然后,说说他们俩的区别,所有建筑物都需要土木的知识(做个帐篷也要点结构知识的),但是不是所有建筑都需要建筑学的知识的(其实大部分低端的工民建都不需要建筑师,只要有土木相关专业就好了)。只有对建筑物本身要求高的业主,才会对建筑师有所要求(什么我家的农宅要建2层三百平米要有5间卧室这种不算什么对建筑师的要求)。所以,建筑师只服务于高端建筑的业主,而土木工程师是服务所有建筑的业主。这才是优越感的根本来源。也许你觉得服务对象不同没理由产生优越感。那么在中南海当保安和在你家小区当保安你觉得有区别么?在小区当保安的,除了某年春晚提了一次,再也不会出现在大家视线中吧;在中南海当保安的,新闻联播里运气好还能有镜头呢。在小区里当保安的,混的再好也就是去物业了,在中南海当保安混的好,没准你就变成某个处长甚至局长了。等退休下来,在小区当保安的,回老家只能跟人说,咱也是在大城市混的,另外一种只有一句话,我以前在中南海工作……这!就!是!差!距!其实都是保安。由于这个根本原因长期一直存在,且排除专业水平不说,建筑学专业的服务对象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同时专业本身有些艺术性质,所以自身如果不装逼一点,甲方是会觉得你水平不足;而土木工程师只要踏实就能给人以安全感,得到信任。最后,任何职业优越感都是扯淡的,和种族/地域歧视一个道理。
我就是在校土木学生经常和建筑系的同学打交道学建筑的学生确实有一股优越感 这个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大学这么多专业他收分最高、有专门的教学楼,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与一身。毕业之后工作环境好收入又高,进设计院本科生都抢着要。这样的条件没有优越感那就是圣人了。
深夜来拉仇恨时段。你说为啥建筑系有优越感是吗?那我告诉你原因就是了,我才不要打圆场说一堆片汤话搞什么两边讨好的政治正确,不牵扯我个人看法,只是分析这个想法的产生原因。鉴于有同学提出土木包含很广,这里的讨论只限于跟建筑打交道的结构,所谓的建筑师眼里的土木就是结构啦。当然你不能指望建筑学的学生把土木东西都搞懂了,有了了解哪里还会有偏见呢?这样就不好玩啦。首先,建筑本来就是比土木更宏观的一个行业。土木如果是术,建筑就是道。如果再往前推到2个世纪之前,建筑跟结构是不分家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设计,深化,预算,施工完全一肩挑。那个时候他们叫啥,叫architect.很可惜后来工业时代带来的大分工使得建筑和结构分家了,但是architect这个名字被建筑师继承了下来,工程师被称作了structural engineer。所以,建筑师这个词,背后是几千年的传承,类似于出身豪门的感觉。工程师则是新贵。第二,建筑师在中国的地位完全是被低估了,乙方整个一受气小媳妇的形象,反倒是很多建筑公司比如中建,中铁非常的强势。因此,很多人觉得建筑师就是个画图的,不过如此。但是在国外,建筑师经常是会被拿来和导演对比的,因为他们才是一个项目的带头人。在大多数的建筑项目中,建筑师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设计者,同时还肩负着项目经理的职责。至于总包,分包,这些有些是客户指定的,有些是建筑师指定的。建筑师有权力因为对于工程质量不满意而拒绝在验证证书上签字,从而让施工方无法拿到工程款。而且他们经常这么做,因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合同中写明是要建筑师负责的。EOT, LD这些要施工方命的东西可是掌握在建筑师的手里。而且在这种合同里,甲方完全把责任委托给了建筑师,建筑师代表的是甲方意志,施工方甚至无法接触到甲方只能通过建筑师去传达意见。所以,双方确实存在一个上下级关系。但是时代的发展来说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项目经理或者总包喜欢牵头了,建筑师的地位也在逐渐边缘化。第三,建筑学生在上学阶段平均付出的比土木专业更多的时间,不服来辩。此外建筑师比土木工程的学生们有机会接触更多文艺的东西,偶尔拿3D打印在自己的模型的卧室床头偷偷地打上喜欢的人的名字也是可以的,当然了,土木工程师可以把对一个人思念深埋在钢筋混凝土中也是极好的。毕业后不需要上工地,我认识好多土木专业的哥们毕业后在工地跟项目晒的跟尼玛马来人一样。建筑师们因为熬夜要么脸色苍白比较像夜访吸血鬼的布拉德皮特,要么有黑眼圈像是马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总的来说建筑师是非常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生物。并不是说建筑师一定要有优越感或者高人一等什么的,只是如果建筑师要是有优越感,一定是因为上面这三个原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话说优越感也不等于歧视土木。没有塞西尔o贝尔蒙德,库哈斯今天也许还在荷兰写社论呢。这种狂狷之气对于建筑人来说也是必须的,你看看扎哈,你再看看崔恺,你再看看石上纯也。没点傲气怎么能搞这种打着理科的明天实则是人文艺术类的学科呢?毕竟不能给甲方跪下吧,你看底下评论的甲方小伙伴把国内前三的建筑团队喷的一文不值就知道建筑为何 有时候 需要那种我管你是谁,老子天下第一气度了。这种不太政治正确的东西果然是容易被踩啊,哎呦,我的头!谁他妈踩我!艾玛,隔壁工头带着工人们来闹事儿了,我先闪了!我通篇没说过我看不起土木的,结果底下还一堆人觉得我歧视土木也是醉了。只能说你自己瞧不起自己就容易觉得别人都瞧不起你。搞结构的是我爹总行了吧,我是认真的,他真是搞结构的。。。
能够与外界接触交流的建筑汪肯定是处于刚交完图扬眉吐气鸡冻得瑟得要绕地球两圈的时段
看了楼上某陈答主回答。建筑是道,土木是术。不能更赞同啊。【摊手 就是这样啊就好比拍电影是某某名导演,什么镜头怎么剪辑我说了算,无论剧本改编还是原创这部电影打头一定是某某导演,因为这是导演的表达。片子好坏遭喷打头也是导演因为这是你生的猴子。至于后面名单上多到观众直接离席基本不看的的大串制作人员团队,不是说你不辛苦没受虐,只是你是根据片子需求做事提供技术等方面支持。对,没错,提供 技 术 支 持。
看到又是这个问题我笑了,我就想问你怎么知道我是看不起你?我要关注那么多事谁会去费功夫看不起你?你说我假清高也好幼稚也罢,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从小追逐一个梦想到现在还在这条路上我对自己很满意所以我骄傲,我习惯以审视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不管是什么事,我看它的好与坏,看它是否值得我兴奋或者能给我警醒。谁管你成绩好与坏,谁管你薪水多少,不要把你们的思想强加到我们的身上好吧?说真的,我经常会表现出所谓的优越感,因为我对自己的体验最自己的人生感到满足,这是我觉得生而为人值得骄傲的事,至于看不起别人什么的…你过你的和我有什么关系么?对于其他我接触到的专业的人,要么我发现你很有性格哦我们做朋友吧,要么道不同不相为谋吧拜拜,至于谁会想到前面答案所说的成绩啊薪水啊balabala我只想说你真是太复杂了,有想这些的时间真的不如去画画。对于老是纠结这些的人我只想说,你们想得好多啊,有时间多读书多旅行,人会变得阳光一些
就如同单反谁镜头长谁牛X苹果笔记本比别的本牛叉进口车比国产车牛叉211,985比普通本科牛叉本一看不上本二的 本二觉得奔三掏钱买的奔三觉得专科不行一样等等一个道理自从我知道收破烂的在北京3环买了两套房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职业歧视了。
可能因为在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事务所里面,建筑是龙头专业而土木是辅助专业。这给学建筑的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牵头的。其实这相当狭隘,土木的学生在很多领域都是主打,只可惜大部分建筑学生遇不到这种情况。很多前卫的设计是在技术能实现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突破的。现在行业间分工愈来愈细,但这种隔阂真是不应该。而学土木的学生,又有几个愿意去了解建筑设计行业呢?
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导致了视觉与算式的分裂,而建筑自身由内而外的固有结构则加剧了土木工程模型的隐蔽。也就是说,建筑的美观、创意将覆盖和隐藏建筑物的内在结构,这致使结构工程比建筑更不易于被人发现和理解。因此,建筑对于用户和他人而言,似乎已默认了土木结构的安全可靠这些基本底线要求。在此之上,建筑设计的视觉效果往往是他们追逐的更高端目标。关于美观这一目标,建筑必然是比土木更有说服力、更直接的手段。这是实用主义。从社会的认知再投射到职业分化,有层次的优越感就产生了。同理可类比,在建筑设计领域,做岩土勘察与做结构设计,谁会更有优越感呢?
鄙校建筑系学生主要来源有:1、把建筑学理解成房地产的家长教育出来的高考状元;2、出身优渥经济条件或中等以上社会地位家庭的傲娇的性向不明者3、成绩优秀且有一技之长德艺双馨的艺能界少男少女鄙校土木系学生来源主要有:1、喜欢幂幂的高分猥琐男;2、建筑系调剂生3、“报这个好找工作”的实用主义男性青少年--------------------差别一目了然。
这个问题刚刚在饭否上讨论过,要说清楚其实很复杂,不过主要的也就是那么几个点。第一,自然是专业前景,建筑学至上目前看来比土木还是有巨大的优势,薪酬高不止一些,工作环境不止好一点,行业自我认可度强不止一倍等等。而且在建筑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建筑算是带头,这个在工作流程上决定了,一级批发商瞧不起二级批发商一个道理,而且LS已经有人说过了,毕竟项目是建筑学的家伙们去投标,争取来的项目。第二,专业学习区别上,建筑学与医学是五年制本科,这在入校就有一种区别与人的感觉,而且不像医学一样,在一个学院里面,而且一个其他学院里面的一个专业独独五年,要真说别人都用iPhone你自己用Windows Phone多少有点优越感吧?然后来说学科安排上,大部分院校(除开美院)建筑学和土木学生都是来自高中理科生,那么一个整天和物理,力学,数学打交道的土木相较于一个学哲学,历史,素描,水彩,水粉,设计,物理,力学,数学,语文等等的建筑学学生,确实看不出什么不被轻看的道理吧?第三,高考在二者的作用,其实LS都没注意到高考的筛选作用,仔细分析,来建筑学的学生大部分分为两类,一类是怀有建筑师梦想的学生,一类是想通过建筑学赚钱的学生,总之都是有明确目标切愿意为之努力的原因;你们再仔细想想土木的学生究竟是为什么去学习土木的呢?会不会发现很难去归类,我把它们归类为稀里糊涂就去了型的专业,去土木的高中生往往是把高考当做人生终极目标的人,所以对以后的职业选择不够仔细,如果是喜欢科研,那么不太会选择土木这个经验应用学科,如果想挣钱,土木相比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理科选择,如果是想获得轻松现代的工作模式,那么土木断然提供不了。如果是公务员,土木也毫无优势,那么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土木?总不会是梦想成为一个土木工程师吧?所以无非是,觉得这个耳熟能详,貌似就业也不错, 比较没什么缺点呗,说白了就是没当回事,不慎重,如果给所有土木毕业了的人一个真正可以高考后再选一次的机会,到底有几个人还会选择土木?值得讨论,这样也就涉及到了在校的精神面貌,建筑学的大部分时候像打了鸡血的日漫热血青年一样每周都有通宵,土木的就像那些其他耳熟能详的专业一样,浑浑噩噩的氛围,怎么能让人不看清?第四,说一些杂七杂八,什么建筑学没有匠人意识都是装逼思想,我都懒得吐槽了,好像你土木的就比我建筑的更懂砖墙的砌法吗?还是你比我更懂施工图?什么没有结构师,你们做的都是垃圾,我就更不能理解了,换个结构师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换个建筑师可以吗?一目了然的问题。太多奇怪的逻辑了,不辩驳。最后,说几句,国内土木专业最缺乏的是美学与哲学的基本培养,这导致审美能力不够,这样情况下就容易产生“我就喜欢刀郎,你喜欢李志就是装逼“或者”我随手画的也不会比毕加索画的差“这样的逻辑,那么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和建筑的差距在哪里。无论如何,建筑设计行业本身就和大海行船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你土木就做好自己的大副,建筑做好自己的船长,船长订好方向,大副辅佐航行,二个角色都缺一不可,区别仅仅在于,船长换掉大副不太可能影响到原计划,大副换掉船长那就得重新来个计划了。=============诚恳道歉的分割线,写于=========补充的有,1.我觉得甲方完全可以对建筑师有优越感,一个服务者,付钱被服务者还不能有优越感?2.我肯定不会吐槽埃菲尔或者是卡拉特拉瓦(目测一半以上国内学土木的人不认识这货)这样的人?我吐槽的是国内土木专业大部分人的审美缺乏,浑浑噩噩。如果一个勤勤恳恳学习了结构师应学习的东西的土木学生我不仅没有优越感,而且会发自内心的敬佩对方,这样的人在我实习和工作中见了不少。3.最后一点,我自然是尊重结构师,而且我觉得如果双方都是正常状态下的话,那么土木和建筑自然不会有什么优越感鄙视链一样的东西。我只是觉得国内学土木的90%的不值得尊重而已。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土木这个专业的问题。大部分土木学生认认真真把学好土木所需要的,而不是毕业或者从业所需要的东西学好了,自然鄙视链就消失了。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