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都宝光寺罗汉数罗汉数是336,求解。

新都宝光寺简介;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四川省成都新都宝光寺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唐代;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即公元881年元月8日);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下
新都宝光寺简介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此寺相传建于东汉,因史料不足,难以断论。同时在北京通州和黑龙江同样有寺庙命名为宝光寺。四川省成都新都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十六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
四川省成都新都宝光寺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距成都市区18公里,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历史追踪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难免劫难,宝光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即公元881年元月8日),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中和元年五月(881年7月)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于宝光寺。后来,他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七佛殿前廊柱下)。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郭尊泰捧着皇帝的“玺书”,迎请隐居在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即悟达国师)到僖宗驾前随行。
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
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一千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
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三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唐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F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F”是也。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寺内方丈和尚无穷和贯一在国内佛教界颇有影响,而在成都“四大精蓝”间,宝光寺尤以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当时在挂单僧人中,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要吃喝,到昭觉;要赶场,到草堂;要关猪,到文殊;要坐香,到宝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宝光寺受的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在宝光寺受戒,参学的僧、尼,不少都学有成就,有的还成为中国佛教界的知名人士。
1976年的宝光寺
解放后,宝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一九五六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序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名称来历: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根据终南山道定量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 在石&,塔名&福感&。 唐末黄巢起
义时,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宫驻蹲。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玄谓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僖宗遂敕玄监修砖塔十三级,取&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结构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器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 五百罗汉何处来
五百罗汉的来历,考诸佛经,传说不一。有说是古印度一位知识广博的婆罗门僧侣,他精心教授五百贵族子弟读书,这批子弟学成后皈依佛教,成为五百罗汉。又有说是过去有五百商人出海采宝,被一千强盗劫持并剜去眼睛,住在灵鹫山的释迦牟尼佛解救了他们,从此,他们修持佛法,都到了罗汉果位。也有说五百罗汉是五百蝙蝠变成的:南海之滨有一株枯树,树洞里住着五百只蝙蝠,有位商人边烤火边诵经,不久,火焰引燃了枯树,蝙蝠危在旦夕,却因听经入迷,不忍离去,终被烧死。蝙蝠转世为人,出家学佛,修为罗汉。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弘扬佛法,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弟子五百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集会,这就是佛教史所说的第一次结集。会上,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汇集起来,以传后世,这五百弟子即是五百罗汉。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何处来的呢?相传,唐代眉州青神县出了一位高僧罗讵那,俗名罗尧运,他说法的道场在青神中岩。后来他带了五百弟子从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据说,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罗汉显化人间的。因此,宝光寺罗汉堂的对联说:“即此是天台,像显阿罗五百。”
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罗汉堂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势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横眉瞪眼,或文静端庄,或勇武剽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其姿势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有持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法器者,有持钵盂、书卷、拐杖、
拂尘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鹤、麒麟等灵物者,有捧灵芝、仙桃、佛手、石榴等瑞果者……同时,其衣着的款式、色调、纹饰也各有差别,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许多塑像,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创造出来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驾虬龙的,有长三个脑袋的,有生五只眼睛的,有掰开颖壳现脸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儿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长臂罗汉,更是各有其“特异功能”:妙臂尊者会捉飞鸟,罗喉罗多能摘太阳,法上尊者可捞月亮。这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话传说,表现出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也显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艺术造诣。
人物形象真实细腻
罗汉堂塑像,更多的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线条明快自然,造型准确优美,形象真实细腻。塑像比真人略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外,头、躯干、四肢(长臂罗汉除外)都符合人体比例,衣纹、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结构,看起来自然贴切,给人以美感。塑像中,由于五十位历代祖师都实有其人,特别是禅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达摩以后的祖师,他们去时不远,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还是按照祖师们生前的真容画像塑成的,而且毫无避讳地保留了他们的生理缺陷。例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代祖师、明朝的密云定慧禅师(年),晚年面容清癯,须发尽白,但因过去生癞疮而毛发脱落,成为秃子,故顶上只有短而稀的几根头发,与那长而密的胡须相映成趣。又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师、清朝宝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肿,右眼小而下拉,这样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见到的。由于人物造型真实,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塑像与佛、菩萨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说法,罗汉是人通过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罗汉像仍然没有离开人类社会,其面貌形态体现了佛教所流行的广大区域内的各色人种、各个民族的特点。易见的,有皮肤黝黑、须发卷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广颐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中国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东南亚各国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师陆文星来此参观时,曾指着几尊罗汉说:“他们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气息浓郁芬芳罗汉堂塑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形象,再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物风貌,见之似曾相识,倍感亲切。现略举数例:十八罗汉中的半托迦尊者,是位印度高僧。他正与心爱的幼狮玩耍,突然,幼狮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环直往下拖。这位慈悲的佛子,双手托着心爱的小灵兽,痛得嘴歪眼斜,埋下头来,不知所措。见此情状,怎不令人失声发笑!
五百罗汉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头赤脚,放荡懒散。他僧衣半脱,裸露出肩头、胸乳和肚脐,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关节上,正拿着挖耳子掏耳朵。那敛眉眯眼、咧嘴露齿的神态,表现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觉舒服的内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境界尊者,是位须髯浓密的西域胡僧。他远离乡邦,修行独处,僧衣残破,无人代劳,只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 第二百零七位无边身尊者,是位皱纹满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将僧衣脱至腰间,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执搔耙(俗称“孝顺子”),反手抠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痒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飒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爱儿童的长者。六个天真烂漫的小孩,或爬肩头,或踩脚背,或坐手心,甚至干出了挖他肚脐、掏他耳朵的恶作剧,而这位长者毫不动怒,任他们嬉戏玩耍……
南北塑师各显神通
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中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可谓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
现在,寺内老僧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塑完罗汉得贵子的有趣传说。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川东帮的黎广修。广修原名德生,传说是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县)人,据今考证是四川德阳市绵竹县人,少时曾读诗书,后随父辈以塑像为业。由于聪明好学,他青壮年时在宝光寺塑罗汉中即大显身手,成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将近六十岁时,应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梦佛之请,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罗汉,历时七年乃成。黎广修不仅积累了塑罗汉的丰富经验,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诗文、佛理,故塑像得心应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气息浓郁而闻名全国。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家的作品。但总的说来,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中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宝光寺收藏的文物很多,
有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所雕刻的“千佛碑”;创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的“尊胜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叶经和同年从斯里兰卡求回的藏于石塔中的4粒舍利子;还有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日,宝光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具有一塔、五殿、十六院宏追赶建筑规模的宝光寺,自照壁到藏经楼后紫霞山长约100公尺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和藏经楼。中轴线两侧建有钟鼓楼、伽蓝殿、客堂、极乐堂、祖堂、念佛堂、罗汉堂、禅堂、影堂、戒堂以及东西方丈室。布局严谨,次第有序,其主要殿宇有:
创于乾隆年间,内供设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塑像。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佛德和堂建,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月和堂建,中供弥勒佛,两侧供四大天王,殿檐悬&一代禅宗&匾额。殿后因有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石刻《尊胜陀罗尼咒》经幢,故此殿又名尊胜殿。
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隋代系&木浮图九级&,一殿。此塔建自唐僖宗中和年间,历千余年,屡有残破,屡有培修,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二十公尺,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龛聊&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为现代著名高伪太虚大师撰画。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塔刹冠以金铜宝顶,映日夺目,是佛教著名圣迹之一。史称宝光寺中与初祖、清初著名高僧笑宗印密曾赋诗赞塔曰?宝塔凌空利似剑,几经鏖战圃周唐。清平天下无能及,留与业作栋梁。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 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 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新都宝光寺39等内容。 
 从 2002 年的 1 月 1 日起,新 都县结束了 2222 年的“县史” ,成为“成都市新都区” 。 新都区的旅游景点以桂湖和宝光寺最为有名。桂湖是具有江南园林...  桂湖中路站---黄桷树广场站---新中路站---宝光寺站---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站---新新路口站---新新路小学站---区卫生局站---新都职业学校站---...  欢迎各位来到美丽的新都,来到历史悠久的宝光寺。 现在我对宝光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待会呢,我会带各位一一的浏览。 这座寺庙相传始建于东汉年间。 之前呢, ...  其中包括泥巴沱附近的翠微湖公园、西南石油大学附近的专类公园、将新都森林 体育公园改建成的综合公园。 三、绿地系统规划方案与依据 1、综合公园三个:桂湖、宝光寺...  宝光寺导游词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自己写的加上资料宝光寺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都宝光寺。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宋云蝶。大家能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来到 宝光...  要说到寺庙,中文太过于博大精深,大家都知道寺和庙是不一样的,但是我问了很多...还有新都宝光寺,不是宝光庙? 南京有个夫子庙大家都听过吧, 孔庙也有听过吧?...  宝光寺罗汉 2页 1下载券 宝光寺导游词 3页 免费 宝光寺介绍 暂无评价 1页 免费 游宝光寺 暂无评价 2页 免费 新都宝光寺 3页 2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  新都重要旅游景点介绍一、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全面管理,管委会下设宝光寺管理所、桂湖管 理所、桂湖...  ―镇政府――宝光寺――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新路口――娃娃堰――货运大道口――白螺村口――白螺村――林泉小学――枣林村―― 新都经马家至 661A...最新推荐论坛图片帖 
20:36:56 |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
14舒适洋房
好拍摄,谢谢分享!
16风情洋房
还不错都嘛
20:51:36 好拍摄,谢谢分享!
谢谢帅哥支持
21:05:36 还不错都嘛
谢谢对新人的支持
16风情洋房
21:11:23 谢谢对新人的支持
哈哈哈我还是瞎整的
22温馨庄园
佛教圣地的环境总是好好的
16风情洋房
21:48:15 佛教圣地的环境总是好好的
斗是少了许多浮躁
30年前我去过一次,当时听别人喊宝光寺我还以为喊的保管室(生产队储粮食的屋)
这个地方耍得都不想耍了,
不过还是攒一个。
要是图片再大一些就更加好看了
18小院别墅
去数一数罗汉,解一解谜底。
16风情洋房
宝光寺里数罗汉!
18小院别墅
好拍摄,谢谢分享!
还不错都嘛
28帝王宫殿
一定要摸一下福,沾沾福气
11舒适套房
宝光寺值得一游
阿弥陀佛,耍哉悠哉,逍遥似神仙
&您好,回帖前请先
资阳大众网通行证
1、回复一篇帖子增加积分1个,威望1点。
2、注册用户72小时内可修改自己发表的帖子。
3、资阳大众网有奖励爆料QQ群:,欢迎加入。宝光寺数罗汉宝光寺数罗汉,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一带。位于县城的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 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概述/宝光寺数罗汉
宝光寺罗汉堂大厅宝光寺数罗汉是中的罗汉。在成都市新都区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中国历史攸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丛林,,中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宝光寺现任方丈意寂法师,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第五十六世、宝光寺清代中兴以来第二十五代方丈。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己享有盛名。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国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元代寺院残破。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状元父子捐修,殿宇宏丽。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兵燹。清康熙九年(1670),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宝光寺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解放后,宝光寺一直享有盛誉,早在1956年即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以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宝光寺视察,对寺内文物保护给予高度评价。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趣闻/宝光寺数罗汉
宝光寺数罗汉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另三处在北京、苏州、武汉)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中央的,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
由来/宝光寺数罗汉
宝光寺数罗汉五百罗汉的来历,考诸佛经,传说不一。有说是古印度一位知识广博的婆罗门僧侣,他精心教授五百贵族子弟读书,这批子弟学成后皈依佛教,成为五百罗汉。又有说是过去有五百商人出海采宝,被一千强盗劫持并剜去眼睛,住在的解救了他们,从此,他们修持佛法,都到了罗汉果位。也有说五百罗汉是五百蝙蝠变成的:南海之滨有一株枯树,树洞里住着五百只蝙蝠,有位商人边烤火边诵经,不久,火焰引燃了枯树,蝙蝠危在旦夕,却因听经入迷,不忍离去,终被烧死。蝙蝠转世为人,出家学佛,修为罗汉。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释迦牟尼逝世后,为了弘扬佛法,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弟子五百人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举行集会,这就是佛教史所说的第一次结集。会上,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汇集起来,以传后世,这五百弟子即是五百罗汉。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是何处来的呢?相传,唐代眉州青神县出了一位高僧罗讵那,俗名罗尧运,他说法的道场在青神中岩。后来他带了五百弟子从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据说,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罗汉显化人间的。因此,宝光寺罗汉堂的对联说:“即此是天台,像显阿罗五百。”
千姿百态/宝光寺数罗汉
宝光寺数罗汉罗汉堂塑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形态表情富于变化,姿势动作各不相同。其形态有胖有瘦,有老有幼,有高有矮,有美有丑……其表情或喜笑颜开,或愁容满面,或慈祥和善,或,或文静端庄,或勇武骠悍,或憨厚滑稽,或狡黠老练……其姿势有正襟危坐,合掌参禅者;有翘腿抱膝,怡然自得者;有张口振臂,谈笑风生者;有闭目托腮,若有所思者……其动作或持物,或不持物,而所持物件又各有区别:有持数珠、木鱼、宝杵、禅杖等法器者,有持钵盂、书卷、拐杖、拂尘等用品者,有玩蝙蝠、蟾蜍、仙鹤、麒麟等灵物者,有捧、、、等瑞果者……同时,其衣着的款式、色调、纹饰也各有差别,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和所处环境巧妙配合,从而使五百多尊塑像造型千姿百态,各有旨趣。
许多塑像,是运用手法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创造出来的。其中,有乘孔雀的,有驾虬龙的,有长三个脑袋的,有生五只眼睛的,有掰开颖壳现脸面的,有扒破肚腹露胎儿的……那引人注目的三位长臂罗汉,更是各有其“特异功能”:会捉飞鸟,罗喉罗多能摘太阳,法上尊者可捞月亮。这些具有丰富想像力的佛教神话传说,表现出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也显露了雕甥家高深的艺术造诣。
形象细腻/宝光寺数罗汉
宝光寺数罗汉罗汉堂塑像,更多的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其线条明快自然,造型准确优美,形象真实细腻。比真人略为高大,除一些面部形象作了艺术夸张外,头、躯干、四肢(长臂罗汉除外)都符合人体比例,衣纹、肌肉、骨骼也符合解剖结构,看起来自然贴切,给人以美感。塑像中,由于五十位历代祖师都实有其人,特别是禅宗初祖,南北朝的菩提达摩以后的祖师,他们去时不远,容貌神情大多栩栩如生,少有佛像的神秘感。有的像,还是按照们生前的真容画像塑成的,而且毫无避讳地保留了他们的生理缺陷。例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代祖师、明朝的密云定慧禅师(年),晚年面容清癯,须发尽白,但因过去生癞疮而毛发脱落,成为秃子,故顶上只有短而稀的几根头发,与那长而密的胡须相映成趣。又如禅宗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代祖师、宝光寺的第六位方丈月容老和尚(?~1784年),身材矮小,面目浮肿,右眼小而下拉,这样的相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见到的。由于人物造型真实,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更增加了塑像的艺术效果。
五百罗汉塑像与佛、菩萨塑像相比又是迥然不同的。按小乘佛教的说法,是人通过修行可以得到的果位,故罗汉像仍然没有离开人类社会,r其面貌形态体现了佛教所流行的广大区域内的各色人种、各个民族的特点。显而易见的,有皮肤黝黑、须发卷曲的印度人,有身材高大、广颐深目的西域人,而更多的是和中国人民的面孔相同或相近的人以及东南亚各国人。1973年,著名英籍女作家和她的丈夫、印度工程师来此参观时,曾指着几尊罗汉说:“他们真像地道的印度人。”
生活气息浓郁芬芳罗汉堂塑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形象,再现了古代社会的人物风貌,见之似曾相识,倍感亲切。现略举数例:十八罗汉中的,是位印度高僧。他正与心爱的幼狮玩耍,突然,幼狮好奇地咬住他的左耳环直往下拖。这位慈悲的佛子,双手托着心爱的小灵兽,痛得嘴歪眼斜,埋下头来,不知所措。见此情状,怎不令人失声发笑!
五百罗汉中的第九十八位法王菩提,光头赤脚,放荡懒散。他僧衣半脱,裸露出肩头、胸乳和肚脐,右手肘托在踞坐的右膝关节上,正拿着挖耳子掏耳朵。那敛眉眯眼、咧嘴露齿的神态,表现了他那既感疼痛又觉舒服的内心感受。
第一百二十位,是位须髯浓密的西域胡僧。他远离乡邦,修行独处,僧衣残破,无人代劳,只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
第二百零七位,是位皱纹满面、生活清苦的老和尚。他将僧衣脱至腰间,露出瘦削的肋骨,右手执(俗称“孝顺子”),反手抠背。此刻他的面部表情上,正流露出搔痒的快感。
第三百八十八位飒拖怒尊者,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是一位喜爱儿童的长者。六个天真烂漫的小孩,或爬肩头,或踩脚背,或坐手心,甚至干出了挖他肚脐、掏他耳朵的恶作剧,而这位长者毫不动怒,任他们嬉戏玩耍……
塑师神通/宝光寺数罗汉
宝光寺数罗汉技艺精湛的罗汉堂塑像,是中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可谓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像,而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现在,寺内老僧还津津有味地讲述他塑完罗汉得贵子的有趣传说。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川东帮的黎广修。广修原名德生,传说是合州(今)人,据今考证是四川人,少时曾读诗书,后随父辈以塑像为业。由于聪明好学,他青壮年时在宝光寺塑罗汉中即大显身手,成为四川的泥塑名家。他将近六十岁时,应昆明筇竹寺住持、四川僧人梦佛之请,率徒五人前往塑五百罗汉,历时七年乃成。黎广修不仅积累了塑罗汉的丰富经验,而且擅长书法、绘画,精通诗文、佛理,故塑像得心应手,不落俗套,以生活气息浓郁而闻名中国。
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多尊塑像,出自三批塑师之手,观察其风格,比较其优劣,现今尚能辨别出各家的作品。但总的说来,皆各有所长,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中国清代精美的塑像群之一,一直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相关词条/宝光寺数罗汉
参考资料/宝光寺数罗汉
[1] 宝光寺庙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16:23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都宝光寺罗汉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