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搞个白米饭图片供应。就是2元一份的。我们这边都是打工的。他们都很节约。一般不舍得吃喝

减肥是女人医生的事业,这项事业从来不分春夏秋冬,不分年少还是年老,这就是女人一生不动摇的食欲,而且也是贯穿终身的事业,关于减肥,可能会有很多的人选择节食减肥,运动减肥,吃减肥药,当然选择最多的应该就是节食减肥了吧。米饭和馒头,哪个会使人“发胖”?很多减肥的朋友都吃错了!

1、米饭和馒头,哪个更易消化

其实所谓的米饭,主原料就是大米和馒头,都是小麦,要知道这两种植物当中都还有一定的逃犯,而草酸摄入人体当中之后,有利于促进肠胃的消化,要知道在蒸煮米饭的过程当中,并不会破坏掉本身所含有的米饭,所以说,是用大米,有利于身体对锌元素的吸收,但是馒头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发酵,这样很有可能会损失掉一部分的营养,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米饭可能会比馒头更容易消化一些,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看,减肥期间吃米饭会好一点。

2、米饭和馒头,哪个营养更高

米饭和馒头相比,馒头就会更加的有营养了,馒头当中含有非常多的营养物质,列入维生素b1,维生素e而且还有优质的蛋白质,钙等微量元素,当然米饭就没有了,米饭当中的蛋白质含量和钙的含量,都没有馒头当中的含量多,所以说,馒头是比米饭要更有营养的。

3、米饭和馒头,哪个能量更高

在我们减肥的时候,我们需要控制我们的贪嘴,控制我们的能量摄入,所以在能量比较的方便,米饭要比馒头低得多,有很多的资料研究发现,米饭和馒头质量相同,但是馒头的能量要比米饭多出两倍。因此,在减肥的过程当中,吃米饭能够有效的减少能量的摄入,这将会更利于减肥。

4、米饭和馒头,哪个更利减肥

在相比之下,吃馒头要比馒头更有利于减肥,但是如果只吃米饭的话,不要吃馒头,这样就会很容易导致体内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的话还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最好的减肥方法是用馒头吃米饭,但是主要是吃米饭,因为米饭,正能量要比馒头少。

今天的文章,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啦,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看完之后不要着急走,记得下方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建议,以后小编会给大家持续分享更多的健康小知识,记得多多关注小编,多多支持小编!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831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40448号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京演(机构)(号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

友际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 邮箱:kefu@ 糗事百科版权所有

}

这四十年来,这世界变化万千,信息高速传播,让物资不再匮乏,让科技成为领航,带给我们的变化也是数不胜数,从点点滴滴,从头到尾,贯穿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作文汇编【20篇】。

    耳畔传来周杰伦的《东风破》,女儿在旁附和着唱着,听着这说唱的曲调,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恍然间我想起了爷爷那台收音机,简单的几个频道件我度过了儿时的童年。

我出生在80年代,些许的记忆片断在我的脑海中重现,仿佛看到了我和表弟在爷爷家炕头的情景,也如今日一般,只不过那时是没有今日这般先进的。爷爷家的立柜上放着一件奢侈品--收音机,俗称“半导体”。我印象特别深刻,半个木头匣子里居然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爷爷说那是电台的广播,我当时也不明白那是怎么回事!也许儿时的兴趣不在那儿吧。除了听广播的功能外,还有另外一个当时高大上的功能那就是录音,有一天,录音机放出了十分熟悉的声音,仔细竖耳聆听,原来是表弟的声音,我疑惑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表弟一脸得意的说:我上电视台录音的歌,我半信半疑地看着表弟,只见他一脸得意,我当时心里懊悔地表弟去录音的时候怎么我没去?现在想起来,那时真是天真,那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随着慢慢地长大,表弟录音秘密被我发现了,原来收音机居然还有录音的功能呢。只要把音录在磁带上播放就可以了。真相大白后,神秘感便悄然而去,可以对收音机的喜爱之情一直没变。没过多久,老姑姑从西安回来,拿回了一台收音机,虽然不是新的,可是那是给我的礼物,我当时乐坏了。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流行《新的娘子传奇》、《雪山飞狐》等等。虽然自己五音不全,唱出来的歌不悦耳,可是听音乐确实我喜欢的一件事,也是我很乐意干的一件事。听磁带的时候有一件趣事,就是经常胶带,我就小心地取下胶带,然后用笔把带转回去,虽然有些繁琐,但还是来来回回乐此不彼。

    今年,已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我从一个婴孩成为了孩子的母亲,这四十年来,这世界变化万千,信息高速传播,让物资不再匮乏,让科技成为领航,带给我们的变化也是数不胜数,从点点滴滴,从头到尾,贯穿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耳熟能祥的歌曲《东方红》,唱响了多少人的记忆,打开了多少人的梦想,也为多少人插上了奋飞的翅膀,借着改革的东风,走出了一片辉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忆是美好的,收音机的故事伴随着我成长,也占据着我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后来,上了中专后,一首任贤齐的《心太软》在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里传播,我当时也加入了追星族的行列,攒了许久的零花钱让同学从唐山捎了一台体积较小的录音机,在我学习的课余时间,他成了我形影不离得小伙伴,也伴随着我走过了为音乐而狂的年少时光。我在天津读的书,又一次慕名去了塘沽的洋货市场,一时间大开眼界,各式各样的随身听占据了整个市场,价格也是贵的很,当时是1997年,我看上了一款宝蓝色的、异常精美的一款随身听,第一次见到这么的别致的随身听,脚步都迈不动了,好似长这么大都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某个东西,眼巴巴地看着老板,终于以人民币400元的价格把它收了。要知道,我吃了整整一学期的咸菜馒头啊!不过,年少的虚荣心大大的得到了满足。逢人就会喜不自禁的夸赞音质如何如何好!声音如何如何有空灵的质感!我记得张宇的《雨一直下》,到了雨天,听着雨一直下,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歌曲那动人的声音和浪漫的旋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来临,科技发展也加快了步伐迅速地占领了市场,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我们的视线,CD、MD来了,随身听、MP3/MP4又接踵而至。别看体积不大,容量可不小,而且还不用再去花钱去买磁带和碟片,无论你想听谁的歌曲,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下载。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子产品已经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粉墨登场的又是一批新产品。

    收音机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个代表,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很多代表性的东西,我想说的是改革发展很快,发展的是技术,发展的是我们的心灵,事物在变,我们一颗爱国的心永不变。

    1975年11月,我出生在农村。可以自豪地说,我与改革开放同年,我的成长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的生活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40年我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从温饱到富裕,通信从最初的书信到今天一秒不到传达的便捷,环境从最初的脏乱差到今天的碧水蓝天以及卫生城市的达标,九年义务制教育制度保障了大多孩子们接受教育,中考、高考的改革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公平、公正,为农村和家境贫寒的孩子们跳出龙门提供了无限可能,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让我不由心生感叹,厉害了我的国!

    曾记得小学五年级以前,所有的农村都不通电,后来虽然已经通了电,用上电灯,但还是以煤油灯为主,村里有了一台电视,且只有一个频道,记忆中大家都是搬着椅子去大队看电视。

    曾记得那时唯一的通讯方式只有写信,如果确有急事也只能拍个电报,那也只能是城里人才能办到的。村里唯一的信息便是大队的广播。而今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机,微信支付完全实现了无现金走遍中国的梦想,连美国人都羡慕不已。不能不说科技进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通信和消费的便捷,在比较中,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我们为挑来跳去不知道该选择吃啥喝啥时,你也许不会想到40年前的我们连吃白面都算奢侈,吃颗鸡蛋都很难,今天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也无法想象到那时物质的匮乏,人们吃的很单一,而且都很粗糙、难以下咽。所以我们格外珍惜今天的好生活、好日子,感恩今天所有的拥有。

当我们手捧志愿书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感到了无所适从,记忆中我们的高考,只有本科、专科、中专,而现在翻过密密麻麻的几页,一本学校还没有全部过完,高考招生院校的增多和国家多批次的设置为广大莘莘学子高校深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能不说,高考体制的改革更多地惠及了广大范围的孩子们,让他们无论在边远山区还是贫困地区,都有机会公平竞争,成功逆袭改变自己的人生。同时对中考、高考,社会也倾注了更多人性化的关注,比如在考前维持交通秩序、开通绿色通道,为高考生提供各种便利,让全社会为考生无条件让路,由此,我相信,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是有前途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已真真切切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徜徉于宽广明亮的大街上时,你是否会有种置身于灯火辉煌的大都市感觉,城市的干净整洁不光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惬意,更重要的是人们摈弃了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人们的社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有目共睹的不光是环境,更是纯洁的心理。

    40年的变化太大,大到我们无法面面俱到,40年的变化太多,多到我们无暇顾及,所有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医疗都日趋向好,而且都点点滴滴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骄傲,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我们自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的引领,我们坚信: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七零后的后半生也一定会更加幸福!

    我生于1980年6月,出生在农村。那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年,我们这一代人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代一步一步走来的,见证了中国的很多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农村体制的改革,风风火火的城市建设......

    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电视机,只有广播,每天只能听听新闻,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来,爸爸去了城里挣钱,我6岁那一年,爸爸过年回来带回来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于是,每天晚上,邻居都会到我家来看电视,也就是那时真正认识了“邓小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从原来的木料房变成了砖瓦房,再从砖瓦房到楼房,我记得,小学5年级,我家就由原来的砖瓦房变成了楼房。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时间很快到了1997年,我亲身感受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场景。看着米字旗缓缓下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祖国大地上下一片欢腾,我能强烈感受到那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紧接着,1999年澳门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归功于我们英明的政策——改革开放。

    小时候我记得那时要是谁家是“万元户”那是非常自豪的,在我的印象中银行也就是“农村信用社”,后来长大了,见识也多了,知道还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等。也看到有很多的企事业单位;我会禁不住地想象:要是我以后能在城市里工作多好呀! “想象”变成了“事实”,2003年,我跨入了煤运公司的大门,在原平公司这么多年,我也目睹了许多的变化:工资由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客户从稀少变成众多;煤炭发运量增加了,营业收入也翻了好几番。

    2006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后的教育法公布规定,我国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我们的孩子可以免费接受教育了,我们国家的全民知识水平提高了。

自从申奥成功后,我就天天在盼望着08年的奥运会。转眼之间,2008年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8月8日晚8时,在一片片震撼人心的击缶倒计时声中,举国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在鸟巢顺利拉开帷幕,这是一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的杰作,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高度浓缩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世界给中国一个机会,中国还世界一个惊喜!”而我们也相信,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弹指之间,38年已过去,回想过去让我更加坚定,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收获。成长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成长而成长,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我很欣慰,我可以见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愿我们的公司有更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尽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是不短的一段时间。

    我出生于1991年,对于1978那个年代我还没出生,自然无法意识到那一年对于我们国家具有的特殊意义。但是他们的过去和我们的现在,那却是一个略显清冷的黄昏。

放假时回到小时候的地方,路过以前的学校,发现以前的那间小音像店居然还在。透过车窗的学校逐渐被搁浅在了很远的地方。在黄昏的暮色中,像是类似历史的印记。忽然就想起了高中时和从前的朋友一起在那里淘盗版CD的时光,十块钱2张,非常实惠的价格。万一哪天厌倦了,丢掉也不会觉着可惜。然而这些年,却再也没有买过CD,从网络上下载到P3、P4里是更经济实惠和方便的选择。甚至于现在都有了手机,更多的连P3,P4也没有了。嗯啊……即使不想承认,还是有很多事情是改变了的罢。是呀,很多事情终究都改变了。就像如今的这个社会,曾经也是个既没有CD,也没有P3、P4的时代……

    那个时候的人们,吃着的是香蕉冰,喝着的是二厂的汽水,穿着棉衣棉裤在路上奔走;那个时候的人们读的是《雷锋的故事》,看的是《人证》,听的是谢丽丝、王洁实的《外婆的澎湖湾》……

    而现在的我们,吃的是哈根达斯,喝的是美年达、康师傅,西装格领或是阿迪耐克地在路上晃荡;现在的我们,会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而哭得唏哩哗啦,会因为《我的野蛮女友》而笑到爆棚,会把周杰伦《双截棍》里的口齿不清当作潮流……

    走进校园,看到的再也不是低矮的平房,而是高耸的教学楼;使用的再也不是短得可怜的木制铅笔,而是名牌钢笔、中性笔;读的再也不是破旧不齐的旧书,而是崭新的教科书……

    我们能够看到整齐的桌椅横亘在眼前,看到明敞教室里的空调、电视,看到机房里的电脑,看到实验楼里的教学用车,看到外教微笑着为同学们纠正发音……

    休闲的时候我们能够三五成群的结伴跳皮筋、扔沙包,可以在宽大的操场上享受阳光浴,可以去绿色网吧徜徉游戏的世界……

    走出校园,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普及,看到了祖国的日渐完整统一,看到了神舟七号的发射,看到了四十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看到了外交事业的蒸蒸日上……

    这是他们的过去,和我们的现在!

    一切,终究还是不同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样避免不了时间的轮回。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祖国走出了从前的落后挨打,迈向了未来的繁荣富强;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闭锁的大陆土地,迈向了浩荡的世界舞台!

    四十年改革开放后的现在,我们看到了祖国如今的富足,而相信在今后的更加长远的旅程中,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一路下去,春华秋实……

    我,是一个“80后”青年。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吹起时,1986年出生的我还未曾与这个世界谋面,真切感受改革开放的时间尚短,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从历史资料中、从老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感受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和沧桑巨变。

中国的改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进一步深入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和抉择的。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努力下,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排除干扰,统一了全党思想,确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那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作为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80后”一代,虽然无缘亲历改革开放初期的轰轰烈烈,虽然经历改革开放不过三十年,但不可否认,我们一直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中,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福利。

    我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孩童时的记忆则大多停留在几分钱的动物软糖、几毛钱的红豆冰棍中,仅有的娱乐方式也不过是跳房子、跳皮筋、弹玻璃珠,放学回家馒头就腐乳酱就是最好的加餐……如果哪天看到邻居小伙伴手里捏着几块爸爸妈妈给的“大白兔”或者羊角辫上扎了两朵样式新颖的头花,那都是要羡慕很久的。

现在想来,除了好吃的好玩的,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了。那一年我11岁,还不懂太多深奥的政治意义,只依稀记得那一年,那一天,举国上下,全民欢腾。父亲新添置的彩色电视机更让家中平添一份喜庆,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热烈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喧腾的锣鼓、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第一次感受到有一种情绪在小小的身体里升腾,长大后才知道那就是民族自豪感。香港回归祖国,中华民族终于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

    时隔不久,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跨入新千年,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那时,还不懂什么申奥、入世,也不懂这些对于国家的意义,只记得当时初中老师在向我们一群懵懂的孩子说这些的时候兴奋的表情。

    2008年,改革开放30年。我已是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那一年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实现了我们“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的诺言,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光阴荏苒,转眼我已是而立之年,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40年,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数字化、智能化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长大的我也一步步实现了自已当年的梦想:顺利的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靠自己努力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虽然谈不上有多大成就,但按部就班成家立业,有了可以继续做梦的地方。

40年改革开放是波澜壮阔的40年,是沧桑巨变的40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瑰丽辉煌的40年。40年,足够漫长;40年,又极为短暂,但无论如何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40年的改革开放,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已经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深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会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中华民族也必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生于70年代的我,是幸运的,运离了政治运动的旋涡,也脱离了食不裹腹的“苦海”,上小学开始正值改革开放,改变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命运。

    作为70年代出生的一拨人,呱呱坠地以后,就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语境、环境和心境里,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是我们这代人显著的时代“烙印”.可以说,沐浴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的是改革开放的岁月,享受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今,改革开放还在继续和前行,而立之年的我们也在为这个时代挥洒着最好的青春年华。

应该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享受到物质文明成果。小时候,温饱是被人们经常提起的两个字,也常常听到祖辈、父辈们在生产队,干公分活,吃红薯饭,喝南瓜汤的那些离奇甚至离谱的故事。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仿佛片刻间就激活了农业发展的“一池死水”。让我们这代人告别了饿肚皮的滋味,尽管孩提时的生活,对常年有油吃,有肉吃还是一种奢望,但毕竟每餐能吃饱饭,偶而还能得到几分或者一两毛零花钱,去买点丁丁糖,棉花糖什么的,不亦乐乎。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让孩子们充满向往。回忆那些逝去的岁月,虽然有些难以释怀,却也让人无限感慨。

今天,面对如此丰富的生活,如此多彩的世界,我们反而有些不知足了,烦恼多于快乐,抱怨多于感恩,倒成了一种习惯。当我们斥责买来的西瓜不甜、香蕉不鲜、苹果不脆时,当我们过季时翻箱倒柜为找到一件合身的衣服发愁时,当我们点了满满一桌饭菜而难以吃尽时,似乎忘记了小时候经常为一根五分钱的冰棍与哥哥姐姐,争得面红耳赤,忘记小时候经常穿着哥姐“传递”下来的打满补丁的衣服与小伙伴们娃戏在乡间的小路上,当年,我们正是凭着包分配的好政策等获得了铁饭碗,今天,我们不少人却批判起考试制度,埋怨起社会不公。

应该感谢改革开放,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变迁。从成长的足迹中,也或多或少地感悟到改革的不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潮的涌入,现如今,出门坐车,电话短信,网络冲浪的生活距离过去的捡拾柴,玩玻璃球,吃麻糖似乎十分遥远,其实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带来的巨大改善,看身边的孩子,再也不用为每学期开学的费用而愁眉苦脸。自己的压岁钱就可以支付自己的开支了.......孩子拥有的是家庭的温暖,袓国的繁荣,社会的和谐进步.

    国家政策越来越向着农民说话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父母能赶上这样的好日子也十分满足.他们现在把所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很欣慰,我可以见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愿我们的袓国更加美好!愿我们煤销有更好的转型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走过这漫长而又短暂的40年,心里感慨万千。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及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我们也激情满怀.就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回首过去,40年的风雨路程,一路艰辛汗水,依然还是斗志昂扬。这四十年全国人民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改革的路途虽然艰辛,但是收获却丰硕无比。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40年前,我们穿着只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商场里,天猫,京东等等线上线下的各种商品,造型别致,式样繁多,任意选择;40年前,饥一顿,饱一顿,无鱼无肉,半饱饭;今天,则是鸡鱼肉蛋不想吃,绿色食品尝一尝;40年前,茅草,瓦房,筒子楼;今天,高楼大厦随处见;40年前,步行,自行车赶路程;今天,满街都是小汽车……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的一生中也算是不惑之年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来说,则是刚刚迈开了一大步。这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这四十年的进取历经艰辛,这四十年有喜,有忧,有泪,也有笑。这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汇成一句话~~~“梅花扑鼻香”。

    “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也是中国式的改革智慧。真是这样的摸索,试验,借鉴,推广,改革才一步步地得到深入地发展和壮大。

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再过二十年,中国不可想象;再过四十年,中国不可限量!

    对于我这个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恰逢改革开放的大潮,亲身经历了祖国这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感触颇多。

想当年从小骑着飞鸽、永久牌二八大自行车,只有在去县城中考时看着城里人骑着弯梁小自行车,既美观又方便,羡慕不已。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拥有一辆,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心里只想想而已吧!再看看城里人穿的大花裙、牛仔裤、饿了吃碗大碗面、凉粉;住的是楼房:冬天是暖气,夏天凉爽。我这个农村人只能穿布缝的衣服、啃个窝头。住的是窑洞。冬天生个炉子冻的水都要结冰,夏天热的像蒸炉。为了办一件事得起早贪黑挤公共汽车去城里跑好几趟。城里人的这种衣食住行离自己太遥远了吧!于是自己从小发誓一定好好学习做个城里人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国家的政策好,正赶上改革开放,恢复中考、高考。过了几年如愿以偿考上了中专,做了一个城里人。可是当我回到村里时很惊讶!因为仅几年的时间,大家饭桌上平时都是大鱼大肉,穿的是蕾丝花边裙子、喇叭裤、住的是红砖绿瓦的小二楼,有的甚至干脆在一线城市买了高层楼房,家家户户门口都是小车,甚至不止一辆。手里拿着平板电脑,联系着业务,赚着钱,当着大老板,办事只要在网上预约一次性就能办好事情。这在以前大家是不敢想的事。

    沐浴在祖国改革的春风里,深受其益,愿我们的改革春风继续深入人心、深入民心,祖国长治久安,我们的公司前途无限光明!

今年“五一”前夕,我到博望镇石家村老家看望大哥,进门只看见大嫂在,嫂子!我大哥呢?你大哥啊,现在又喜欢上40多年前的爱好了,这不,一大早就去镇文化站了。嫂子您先忙着,我去文化站看大哥。当我走到文化站排练大厅,轻轻推开门,里面音乐环绕,歌声嘹亮,全是老头、老太,有唱的、有跳的,只见大哥一会吹笛子,一会儿拉二胡忙个不停。见情景,我怕进去了打扰她们,只好站在门口悄悄地对大哥说,您这辈子一路走过来,确实很不容易,可以说是偿尽了酸甜苦辣,为了我们这个家真是吃了不少的苦,现在到了您该享福的时候了。

    说着说着,鼻子一酸又想起了从前。几十年来,大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就像昨天的事一样,历历在目。

50年代中期,人民公社成立,各生产队相继办起了集体食堂,吃饭不要钱,就象到了共产主义,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只要参加生产队劳动的都有的吃。一天农活干下来了,到了吃饭的时候,有的吃的撑得受不了,有的还没有吃饱,有的来晚了一步就什么也吃不着。到了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给当时农村带了灾难,生产队里的食堂也揭不开锅,办不下去了,家家户户不得不想法子去找吃的,那时路边的野菜,田硬上的蒿子都被挖的一干二净。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下午生产队里收工后,大哥拿着铁锹和箩筐去七八里外的湖里挖藕,到了晚上还没回来,外面狂风暴雨下个不停,我妈担心大哥出事,就撑着雨伞,提着油灯,拉着我去接大哥,深一脚浅一脚,边走边喊着大哥的名字,可走了好远也没接到大哥,我俩只好返回,到家后我妈边哭边说,要是你大哥出事了这可怎么办啊?那时不懂事的我只会说,妈,您别哭了。到了下半夜,听到敲门声,我妈急忙把门开开,只见我大哥浑身湿透了,冻的牙齿只打架说,这鬼天气,没想到下这么大的雨,刮这么大的风,把藕叶子吹的看不见了,今天没挖到多少。看到箩筐的藕,我还高兴的边跳边说,妈,明天有藕吃啦。

    小时候的我特能吃,可家里一天只能吃二顿,饿的实在受不了,我就拎着一个小铁简(就像现在早上卖豆浆的筒这么大),在全村来回窜,见到有拆旧房,盖新房的,就赶到哪里,在稻草里寻找稻子带回家,一粒一粒剥开吃。可能是小时候稻子吃多了的缘故,现在的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见到稻子牙齿马上就会发酸。

    60年代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大哥从县文工团回家种田。次年,大队要成立宣传队,大哥因会乐器,就被抽调到宣传队,他们白天在生产队干农活,晚上到大队部里排练节目。大队宣传队成立不到半年,就因乐器全、节目新、演得好,在当时的全博望公社,甚至在县里享有名次。

    记得当时,他们演出的节目是,唱红歌、小舞蹈,笛子、二胡独奏等。68年在革命京剧样板戏的大浪潮下,大队宣传队紧跟形势,编排了革命京剧《沙家浜》,节目一公演,就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并代表博望人民公社参加了当涂县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随后各大队也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每次大哥去演出,不管路有多远,我都跟着他去看。

    那时条件差,既没有车子,也没有通电,村村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就连他们演出的道具都是用扳车拉过去的,演出时的照明是2盏大油灯。有时大哥担心演出的时候不能照顾我,就不许我跟着。可调皮的我,在他们出发后,就悄悄的跟在他们后面,等演出一结束,我就提前赶回家了。

    70年代初,当时农村老家烧菜做饭全部用的是桔杆和稻草,或用山上砍的柴,煤球也只有吃商品粮的人家才有计划供应。当年,大哥跟爸学了一门打灶的好手艺,可好的手艺,却很难派上用场。因为,在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背景下,你只能参加集体劳动,干生产队里的活。做私事,你就是资本主义,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就给你要戴高帽子、批斗、拉着游行。

大哥打的灶外观美、质量好,不漏烟,起火旺,在附近的几个村里享有名次,经常有人到我家里来请大哥去打灶,当时大哥心里想去,却又不敢去。可家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为了搞点收入,补贴家用,有时在宣传队没有演出任务的情况下,大哥就利用晚上时间悄悄的帮人家打灶,打一口灶要耗时2个多小时,也只有2块钱的收入,可在当时算是高收入哪。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什么都要凭票供应,不过那时物价便宜,猪肉7毛3分钱一斤,鸡蛋才7分钱一个,大哥打一口灶,就够我们家几天的伙食费啦。

    记得有一次,有人举报到大队里,说我大哥晚上去干私活,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行为。当晚大哥就被大队干部喊到大队部,但大队干部考虑到我大哥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去干活的,没影响生产队里农活,又考虑到我大哥是宣传队里的主要骨干,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演出,所以,就把我大哥批评,了一顿、教育了一番,让大哥写个保证书,就放回家了。

    80年代初,大哥一家7口人还住在三间草房里。79年在风阳小岗村分田到户,保缴公粮,新型生产模式的带动下,我们生产队也实行了分田到户,种什么,栽什么,农民自己说了算。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横山脚下,石臼湖畔的石家村,人人欢心鼓舞,个个拍手叫好,农民在完成规定上交的公粮外,就可以放手干自己想干的活,办自已想办的事。

    那时的博望老街,大街小巷,到处是炼锡打铁,打菜刀和做剪子的小作坊。从那时起,大哥也跟随着博望号称“飞毛腿”的推销大军,走南闯北,跑遍了全国各地,经过几年的打拼,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生活条件也不断得到了改善,不仅盖起小二楼,添置了家俱,还买了彩色电视机,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得的了。那时每天晚上到他家看电视的人都坐不下,有时只好把电视机搬到外面,让大家看。

    大哥的生意越做越好,我也得到了他的鼎力相助,那时我还在部队上,记得77年结婚时用的家俱,包括回老家办喜事的所有费用都是大哥掏的。事后,大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我才有今天的实力,不然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啥时候都要念着党的恩,你在部队上要好好干。我时刻把大哥的话记在心上,在部队干了16年才转业。

    9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的出现,提高了通讯效率。大哥为方便做生意,花了1200多元买了一部手机,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他说,有了这个玩艺,做生意方便多了。

在这以前,大哥既没有手机,家中也没电话,外出做生意、谈业务,上北京、下广州,只有去客户单位进行面对面的商谈,才能签下一份订单,来回路上坐火车也要几天时间。尤其是向购货方发送货物也只能到邮电局才能办理托运手续,快则3-4天,慢则7-8天。现在有了手机,尤其是高铁的诞生,互联网的开通,物流产业的兴起,既方便快捷,又经济实惠,谈业务、签合同,通过手机或电脑一下子完成了,发送货物只需一个电话,就能上门办理。

改革开放之初,博望以加工产品为主,大哥是一个手提包,几把菜剪刀,走南闯北做生意。进入20世纪,博望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取而代之的各类机床和各种精加工的产品。传统的推销方式,既耗时,又费力,且速度慢,效率底。为抢占市场、及时了解客户的所求,掌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情况,他购卖了电脑,开通了网络。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他,边干边学,不懂就问,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网上谈成了很多业务,把博望的机床产品推销到祖国各地。他十分高兴的说,没想到这个东西用起来真方便,现在坐在家里也能做生意,真爽!

    大哥从走文化站排练大厅出来后,领着我在村上转了一转,边走边说:2000年以后,我人老了,跑不动了,做生意也不灵光了,只能在家呆着,没事就到文化站找找乐。不过,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后,国家办了养老保险,现在虽说不能干什么,也没有什么收入,但吃喝不用愁,我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待遇,每月能从社区领取几百块钱的养老金,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我跟在他后面,他一路走一路开心地说:“十八大以来,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你看看,我们家门口的水塘没了、稻田也不见了,过去的稻田水塘建成了庭院厂房,乡间小道筑起了水泥马路,现在村村道路相通,家家楼上楼下,户户宽带上网,治安有了联防,垃圾也能入箱,外出有了公交,夜行有了路灯,困难有了补助,看病也有了医保,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你没想到村里发展的这样快,这么漂亮吧?这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给村民带来的最大的获得感”!

他越说越开心,越说越来劲,他又自豪地说:“2012年9月博望成立区隶属马鞍山市后,开始发展美好乡村建设,这才短短的几年功夫,他指着家门口新建的石家小学和村民家的一幢幢小楼说,你看看,现在的农村是“旧房变新房、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农民变成了工人”,可以说,我们村是一个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睦邻和谐的新型的美好乡村了,我们也是马鞍山市的市民了。所有这些,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改革开放,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的,这主要得益于: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国家的发展环境好;三靠社会主义制度好;四靠市委市政府决策好;五靠基层干部带头干的好”。

看到他那开心的样子,我真为大哥感到高兴!我对他说,好日了还在后头呢,党的十九大为非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现在的博望是企兴业旺,未来的博望更是日趋辉煌,村民生活就像雨后竹笋,芝麻开花”一样。大哥你也累了一辈子了,该休息休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该享受享受清福啦。他高兴的说,是啊,我现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嘛,在文化站帮助她们伴奏好开心呵。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熟悉的旋律,娓娓道来的歌词,这是唱遍中国各地,唱进千家万户的《春天的故事》。

    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画了一个“圈”,改变了这个渔村的命运,一座国际化大城市——深圳,孕育而生,在经历动荡过后的中国,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5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叫到网约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进步。

作为一个铁路人,对于铁路方面的变化看的最为真切,改革开放前的火车都是那种普遍的绿皮车,速度慢,环境很差,而且班次还少。而如今的铁路经过了对于车辆的不断研究,六次大提速,火车的质量和速度明显提高。从普通绿皮车到普通的快速列车再到如今的和谐号到复兴号速度不断的提高,舒适度也不断的提升。在车厢中实现了WIFI网络全覆盖,运行更加平稳,内设更加温馨,复兴号”空调系统充分考虑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交会时减小耳部不适感;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里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感明显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们更要锐意进取、不懈奋斗,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关中老区一路走来,凭借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实现了从放羊娃到区队领导的华丽转身。“把岗位做实做细做优”的人才观在这里得到了实践。

贾艳成,是我刚进公司时结识的工区领导。2011年,在陕西咸阳接受完采煤专业培训后,我被分配到柠条塔矿业公司综采一工区从事井下维修电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经常听工友们说:“咱工区有个两个非常有名的技术能手,一个是三机大拿贾艳成,一个是电工大拿王彦峰,都是检修设备的行家里手。”正是有了这样的印象和概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就分外“留意”这两位师傅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和榜样。

其实,说起贾队的“大拿”称号,贾艳成可不是徒有虚名的,特别是在井下使用倒链葫芦,只要是见识过的人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的。一次我们在拉移设备列车时,不小心发生了严重的翻车现象,一帮人折腾了3个小时,硬是没处理出一个头绪来。这时,刚好贾队跟班赶到了现场,观察了周围环境之后,叫人在顶板两侧悬挂两个3吨的倒链,随着倒链缓缓升起,列车迅速恢复了原状,前后用时不到30分钟。在场的人个个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

贾艳成,出生在陕北吴堡县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早年从学校毕业后就随着招工大军到了当时煤炭开采繁极一时的铜川,先后在两个煤矿干过三机工。后来为了照顾家庭,回到了陕北,继续干他的老本行。三机维护是贾队最拿手的,老中医的“望闻问切”被他在设备检修中发挥到了极致。当问及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检修任务时,贾队抿着嘴,略加思索地告诉我们说:“干咱井下检修这行的,起早贪黑那是家常便饭,手机必须得24小时开机。有时甚至正当人熟睡的时候被电话吵醒,为了不影响生产,只能硬着头皮下井。记得有一次,综采二工区新安装的液力耦合器故障,凌晨2点打电话入井,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们经过一番研究,分析后,发现了问题所在。最后在设备转动起来时,已经是凌晨5点多了,像这样的例子以往可多着咧……”说完这话,贾队的脸上除了漏出一丝沧桑之外,更多地是自豪感和成就感。就这样,贾队在工友们心中形成的印象是:不论再大的故障,只要有贾队在,问题基本上就能迎刃而解。

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爱琢磨、善动手的天然禀赋,一个活脱脱的创客诞生了。“创新就是要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以后反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贾队这样理解创新,也是这样不折不扣地践行一个创客职责的。2014年,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末采用的柔性网运输问题,贾队苦思冥想创出柔性网运输导向器,之后又相继创新了平煤ZYD型支架液压管路拆卸装置、刮板输送机更换横梁专用工具、紧抱箍螺栓专用工具、久益采煤机A齿轮轴承拆卸工具等。2015年,贾队被公司评为年度创新明星。今年7月,为了解决大巷高空注槽钢过程中的凝固问题,贾队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创造性地使用了高空槽钢固定架,保质保量完成了规定任务,而这个槽钢固定架也正是贾队低投入高产出的智慧杰作。

    如今的贾艳成,已经是综采二工区的区长,但诸如钳子、扳手、螺丝刀、电工刀、锉刀、砂纸之类的创客工具塞满了他的抽屉。热情、专注、投入、钻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创客本质,不仅感染着他身边的人,同时也激励着采二工区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困难面前敢于说干,在挑战面前敢于说上,在成绩面前敢于说让。

    “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用年轻人的思维管理年轻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尖刀班组。”

    柠条塔矿业公司综采二工区生产一班共有职工24人,平均年龄仅有32岁,是全公司众多班组中较为年轻的一个班组。他们不羡“白领”爱工装,在百米深处挥汗如雨,样样赶在人先,能在困难面前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担任“兵头将尾”重任的正是一位年轻的党员,张国庆。谈及“带兵”体会,这个身高近一米七五、面容英俊的“老”班长说:“职工中的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从社会走到工作岗位一时难以习惯煤矿‘特殊’的纪律约束,不能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井下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后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操作不规范、出勤不规律、出工不出力等较为普遍。”

根据多年的经验,张国庆认为带“兵”贵在知“兵”,煤矿老一辈“三多”法仍不失为解开职工教育管理难题的“金钥匙”,职工教育和管理的“软肋”就可能转化为“利器”。“三多”就是“多想、多看、多说”。张国庆介绍,“多想”就是每天在接到工区班前会布置的任务后,就要想到当班工作内容、人员培训、工具有无或是否完好,该怎么干、怎样有利搭配,都要想在前。“多看”就是在进入井下施工范围起,一路看过去,沿途的顶板情况,设施情况,有无隐患遗留,该怎样排查处理,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中要有一本帐。“多说”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把想到的、看到的直截了当讲出来,让大家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少走弯路、少出憨力,达到走捷径、省体力的效果。

90后职工的成长过程与心理状况集中体现出“独立体、矛盾体、复杂体”的性格特征,思想行为呈现出自我、独立、活跃的突出特点,因此言行举止难免会与矿、工区严格的惩罚制度产生冲突。面对这种问题,张国庆说:“大多数职工会认真执行,也有‘刺头’和‘愣头青’,嫌我啰哩啰嗦而顶牛,可不说不行、不管不行、不‘得罪’人不行,今天少‘得罪’一个人,明天就会多一个不安全人。”他举例说26岁的小白,去年刚参加工作,人看上去很精神,但有点倔犟,有一次安排小白在机尾端头挂风帐,挂了一半就躲一边歇着去了,刚好休息的地方一块顶板破碎矸石从架间的缝隙中掉落,险些造成安全事故。在升井的路上,小白步步跟着他,边陪不是边说这回算记住了,砸伤人可就是大事,从那以后,小伙子可走心了。

    文无定法,水无常形,作为生产一线“兵头将尾”的张国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充分发挥年轻矿工的优势,团结带领班组成员多次刷新了安全生产的新记录。

    六月的校园鸟语花香,满池的荷花像个娇艳欲滴的姑娘亭亭玉立,知了穿梭于绿林之间歌唱盛夏的美好;六月的校园同样是浪漫温馨的,温文尔雅的姑娘弹着吉他哼着她们的小幸福;六月的校园更是忧伤惆怅,一群人收拾着行囊,带着梦想、带着希望,挥手踏上人生下一段征程。

    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六月,柠条塔矿业公司综采二工区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位研究生工人。他就是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的硕士学历的王建业。用王建业自己的话说:“这里将是我事业的起点,是我腾飞的平台。作为新人,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初升的太阳,闪耀着无限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对未来充满着无尽的幻想和期待。”

谈及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的情景,瞬间勾起了王建业无限的回忆,虽然从入职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两年多了,但提起当时工区支部书记教育他的话,仍然一字不漏。他说在入职的第一天,支部书记就重心长的给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支部书记说:“煤矿的生活虽然脏点、累点、苦点,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灿烂辉煌的时刻,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初升的太阳并不知道能否灿烂辉煌,但从来没有停歇脚步,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虽然不能决定结果,但至少可以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迈进,一名合格的柠司人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如今的王建业已经和矿友们融为了一体,卸下了头顶的光环,选择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步向前迈进。先后从事过采煤机检修工、液压支架检修工、井下维修电工检修工。高学历的矿工绝不是简单的矿工。王建业告诉我们说,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旭日,因为初升的太阳必将冉冉升起。

    40年的改革开放让煤矿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又一代的煤矿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着光和热。但不可否认的是,40年的改革开放,让矿工大军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留给人们“傻大憨粗”的矿工形象也逐步被扭转,不少高学历、高技能、有抱负的年轻人走进了矿工的行列,为煤炭开采事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金秋时节开学忙。超市里最醒目的位置琳琅满目的文具一应俱全,箱包店的音箱不知疲倦地扯着嗓子喊着打折信息,服装专卖店门头上抢眼的红色滚动字幕......各种各样的宣传如同战斗的号角吹响了开学季,让小城的角角落落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张力。人置身其中,思绪都是飘飞的,尘封的记忆历久弥新。

    也是那年的开学季,父母决定送我入学读书。妈妈在家翻箱倒柜找到一包布头,让做裁缝的姑爷给我拼制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花布袋做书包。紧接着,她开始收集爸爸抽烟留下的烟盒,小心地拆开,一张张轻轻地抚平,用针线缝制成了一个小本子。有了这些新鲜的物件儿,我兴奋不已,掰着指头数开学的日子。

终于熬到了开学,我们几个孩子起得特别早,聚在一起,你摸摸我的书包,我看看你的铅笔,十分激动。村里小学离我们塆里很近,几分钟就到了。学校座落在小山坳里,四面都是成片的茶园。学校很小,只有两间砖木结构,式样相同的大教室和一个长走廊。教室墙面都用石灰水涂成了白色。由于日晒雨淋的原因,有些地方的墙面剥落了,形成天然的花纹。每面墙上分别有两个木质的窗户,镶上透明的玻璃,格外好看。长长的走廊被鸡在墙跟扒了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坑,它趴在坑里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们,不理也不睬。走廊沿上的大柱子上倒挂着一把小铁锤和一个没有碗底的大铁碗。手一碰碗,便晃悠悠的。听大人们议论,那铁碗是废旧的碾米机上的零件。教室内,两个偌大的三角形木架子支撑着整个房梁,一仰头可以清晰地数出房顶上的青瓦。教室正前方是黑色的油漆刷成的黑板,二层土砖垒起来就是讲台。教室里没有一张桌子。取而代之的是两大片厚厚的木板拼在一起,连接起来,在底下用土砖每隔一段做一个墩支撑着。木板一排一排整齐地排列起来,再配上我们从家里带来的晒谷长凳,坐上去感觉很新奇。

    在教室的西北角坐着一位老师,一群妈妈们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矮小的我们看不到老师的真面目。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玩得很欢。几个小女生每人带来了一大把狗尾巴草,玩起了斗草游戏。几个小男生趴在教室后方的空地上。全神贯注地打着玻璃弹珠。最有趣的是几个同学抽出两条板凳,横着一放,另一条翻过来,凳脚朝上,竖放上去,交叉成十字型,搭成了跷跷板......

终于轮到我报名了,老师并不陌生,他是村子西头大家公认最有文化的大伯,一个五十出头的老头儿。他提起毛笔,蘸了蘸笔尖,郑重地写下了我的名字,然后抬了抬鼻梁上厚厚的镜片,四下里一找,搬来一个歪着腿的独凳放在桌子的另一侧。他笑眯眯地对我说:“没有地方坐了,你就和我共一张桌子吧?”说着,他把办公用品向一旁推了推,留下一块空地儿给我。就这样,启蒙老师成了我十年寒窗的第一个同桌。

上课了,老师走上讲台,由于讲台高低不平的原因,他不断地调整着站姿。只见他环视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然后变戏法一样从身后拿出一根一米多长的教鞭。顿时,教室里寂然无声,大家都愣住了,我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强烈的心跳。此刻它在老师的手里出现,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敬畏和恐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丢下我们,到走廊上取下铁锤,挥起手来在铁碗上重重地敲了几下,“铛,铛,铛--”的铃声便响了起来,吓得走廊下的鸡飞也似地逃跑了,逗得教室里的我们偷偷地笑起来。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大喊一声:“下课!

时光飞逝,转眼间,当年的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几十年的变迁,角色在转变,时常在花园式的校园流连忘返,心头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惊喜。霸气十足的大操场,长长的跑道,细软的沙坑,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茵茵的草坪,五颜六色的小花,各种各样体育器材。高大威武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馆......一幢幢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熠熠生辉。墨绿色的多功能黑板,配上崭新油亮的单人桌椅显得庄重大方。每一面墙都是会说话的,墙上的名人名言,弟子规.......像是无声的老师,连小草都在书香的浸润下充满了灵性,活力迸发。校门口的小商店里,摆满了无数新颖奇特充满童趣的文具,不仔细看还真分不清是玩具还是文具。下课时间到了,轻柔悦耳的音乐声响起,校园里沸腾起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开始上演,五彩的悠悠球转起来,精致小巧的乐高拼起来,还有几个小朋友打开电话手表,玩起了微聊……

    漫步校园,我感到了一股醉人的力量从脚底蔓延,生长,仿佛看到了健壮,美丽的家乡更加妩媚,妖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作为一名9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披荆斩棘,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好了,人民群众收获了太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而我家的幸福生活就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不是一句玩笑

小时候,我家还是住在内蒙古的一个偏僻的农村,住的是土砖房,家里两个孩子。种地是唯一的经济收入,生活拮据。一年四季没有新衣服穿,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那时最怕的就是冬天,没有棉衣。都是好几件衣服套着穿。学校离家十多里地,都是走着上学,尤其腊月,寒风刺骨,回家都感觉冻透了,回家脸冻的通红,我妈笑着说“你的脸都成红苹果了,赶快到炉子旁暖暖吧”。吃是勉强糊口。每年秋天种地收成,一部分是来年的粮食种子,还有一部分用来抵消农业税,剩下的口粮用来维持生计。遇到旱情,情况就更糟了。常常是吃不饱饭,饿着肚子,经常跑去我奶奶家“蹭饭吃”。有时候村里来做买卖的,那时小,不懂事,就跑到庄家地里,哭着闹着要父母买,父母没法,就用粮食换,吃上一袋方便面,能开心一整天。那时的交通工具没有电动车、没有汽车,家里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老式的“飞鸽”自行车。每年过年的时候,我爸就是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我哥去我姥姥家,我姥姥家里我们村二十多里地,骑车的好几个小时,路上遇到爬坡,我就下来帮父亲推车,虽然很累,但一想到能去姥姥家,心里可开心了。对于这样的生活,大人们会用“穷”字来概括。但在孩子的眼里,这应该就是常态,因为身边小伙伴的家庭情况大多都是这样,谁也不知道宽敞明亮的楼房是什么样子、坐小汽车是什么感觉、牛排是什么样的美味……

2003年,父母为了两个孩子能接受更好地教育,又恰逢国家政策改革,我们家从农村搬到了城里,那时还是租的房子。虽然刚开始,父母靠打零工养活着家,比较辛苦,生活还是比较节俭,但父母看到我和我哥能接受更好地教育,再累感觉也值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企业走进了我们那个城市,双汇企业招聘,父亲就进了双汇工作,从此,就有了正式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就这样,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没几年家里就在城市买了二手房,家里也置办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了,生活上虽然和别人家比不了,但是基本生活需求是没问题的。那时也感觉过上了“小康社会”,顿顿有肉吃了。我和我哥也能买喜欢的时尚的运动服了。家庭经济宽裕了,我们也有零花钱了,不过我都把零花钱攒下来,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再想想,在农村时,连个像样的门诊都没有,感冒发烧都得挺着,后来这样的问题就存在了,在城市看病也方便,随时能咨询检查,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那一年我国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电视上看到开幕式上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是深有感触的。

    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照顾,在一家人的相互鼓励和努力下,2009年我考上大学,有了光明的未来,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如今,我工作5年了。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家里也没有负担了,生活更加宽裕了。可是,父母老了很多,体力也大不如前了,当然,要不是因为闲不下来,父母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因为现在全家人的生活已经能用“富足而幸福”来形容了。

    用母亲的话说,40年的变化太大,她从女儿变成了祖母,从艰苦走向了幸福。40年的收获也太多,享受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看到了孩子们的学有所成、住有所居。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家生活的变化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美好,我家所享受到的发展红利也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丰硕。

40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2017年,我们取得了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六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时至今日,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收获了太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感慨国家发展之快,感恩人民生活之美,也必当感知改革开放之必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应当以奋斗的姿态,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只有这样,国家的发展才能持续向好,我们的幸福才能长长久久。

去年,我们24人,驱车游览九朝古都洛阳和三峡“小浪底”这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我们这一行白发老顽童,都是戏迷歌手和书画见长者,一路上欢声笑语随着车轮飞,幸福快乐溢于言表,反复高唱着陕北红歌“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路平车好在连霍高速路上飞驰,不多时到了洛阳市市郊。哇!一座现代化城池!进入驰名中外的唐宫路,美丽的市容,商贸繁华,林荫花丛,真是无数古城现代化的缩影,车流人流,车水马龙,目不暇接,好一派古都遗风!这些白发人游兴正浓,意犹未尽,车已出城直奔西北方“小浪底”工程。车窗外,映入眼球的是现代化的大小村庄,楼房林立,道路宽明,农田大棚中各色作物一片葱茏,转眼到了小浪底停车场,大小客车一排排一行行。周围水杉参天,花海一片!往上看,拦河大坝高耸入云,人们快步走上大铁桥,循阶往坝顶攀登,160米高的大坝,中原罕见,顿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持望远镜远眺,真是“高峡出平湖”,黄河水变得湛蓝、清澈见底,水中一群群大红鱼嬉戏翻花,似乎正在欢迎我们这群白发仙翁,我们年岁隽刻着社会变化的年轮——啊!我这个八旬翁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因家住濮阳坝头习城宋楼,对黄河熟知。七八十年前是一条桀骜不驯“铜头铁尾豆腐腰”的凶猛黄龙,眼前黄河变成温柔娴静,和蔼可亲,象憨态可掬的小绵羊,这真是历史大奇迹,太神奇了!我老伴也是习城潭区李拐村人,她近八旬,祖辈在黄河边生活,苦水如黄河,她也掉着泪说:身在黄河边,没吃过黄河鱼,少粮缺油,更没吃过红薯、花生,因年年泡黄汤,四处逃命。我牵住老伴的手说:“甭哭了,黄患灾难一去不返了,咱们养好身体,好好享受这改革开放的洪福,可惜咱们祖辈走得太早了,爹娘都能活到现在多好哇!”你看那几个老兄弟姐妹,也在抹眼泪,看到黄河的现状都激动不已,往坝下看,游览的队伍中有红领巾队,有青壮年队,还有外地老年队,正点数着,忽听前面高喊:快跟上队呀!这时,我们几个才擦干泪水,从六七十年前的黄河噩梦中醒过来,快步前赶。呀!老伙计,你们的眼也笑出水来了!老郭说:“我说咱们今儿个看到黄河小浪底大型水利工程,眼见为实,真不简单,我老家山东鄄城,十年九淹,是42年逃荒到山西的。”我说:“这么大工程,为啥叫小浪底。”老李说“这里有个小村叫小浪底,是几十个村子搬迁后取名小浪底”“为什么它原来是黄汤,现在这么清澈?”“‘天工开物云: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是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是迷信!你看吧,黄河从青海巴颜山发源流经黄土高原,现在黄土高原也沿河道植树造林,黄河冲不动黄土就变清澈了。这是自然生态的改变,是共产党感动天地,是天意!”我又问“今后,还会不会再出蒋介石一类的坏蛋,炸花园口,淹死90万人,千余万无家可归?”老郭又说“咱有习近平主席,强军强国方略定会长治久安,会感化坏蛋象黄河一样变好的。”我家坝头宋楼,得黄河灌地,变成沃野良田,粮食亩产超千斤,丰衣足食,银行家家有存款,村村水泥路,家家户户住楼房,电器化机动车,生活中酒肉鸡鸭是家常便饭,三百六十天,天天像过年,村民都异口同声地说:活到今天的人,都是有福的,国好百姓富,万年不遇啊!共产党真中,能把黄河制服,真神!

    我们看到了小浪底的奇迹,把照片传给很多人看,人们评论说:一览无边,比西湖大多了。咱河南也有更大更好的西湖了。不假呀!小浪底水面3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域面,它的蓄水量相当于53个西湖,且绵延上千里,水域内港湾交错,岛屿星罗,水产丰富,便利于交通运输,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无比!

饮水思源,这幸福的源泉,是伟大的共产党,英明决策,改革开放,为国为民造福,小浪底控制黄河,功在当代,利民千秋。这仅是党的丰功伟绩中的一项,全国还有很多重大水利工程和其他奇迹,实难尽述。党恩浩荡,知恩必报,这是炎黄子孙的共性,请良知者秉持良心,紧跟共产党,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往直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发展理念,深信共产党的执政业绩,定会更辉煌,让世界各国人民都会获益巨大。“小浪底”的历史奇迹将会与日同辉,作共产党改革开放殊胜的历史见证,这个殊胜见证着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世界各国人民必然心向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生根常青!

    社会走的太快,人们觉得很疲惫。——题记

    立秋前的时日,正值晌午,天气热的厉害,穿过技改部和人力资源部之间的那片小花园,前往法务部审核地基施工工程合同,公司投资了一个重大的智能化新项目。园子里没有人,知了百无聊赖的叫着,楸子树上挂满了火红火红的果子,几株高大粗壮的柳树投下斑驳的树影,伴着新中国的诞生,公司已风雨中闯荡了六十八个春秋。

    “滴,滴”两声,微信收到一条消息,是集团公司外事办淮师傅的语音通知,“8月8日下午两点,组织你们团的相关人员去北京大使馆录指纹办签证,请及时通知大家,安排好行程,收到请回复”。

    最近手头的事比较多,记性差的厉害,需要及时处理每一个事项,以免耽搁。就处站立,打开微信,直接建了一个新群,群名“进京签证”,把团里的郭师傅和李师傅拉进了群。8月8日去北京录指纹,请大家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出行相关事项稍后群里讨论,各位师傅收到请回复。

    收到两个OK的手势,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时候,语言文字又简化为符号,言简意赅又富有情趣,忙碌中又些许节约一些时间。我又通过微信回复了淮师傅。

    晚上闲暇下来,躺在床上,微信群里我们三个人开了个小会,大家各抒己见,简单的讨论出行事宜,为了避开上班高峰期(怕堵),大家达成一致意见。8月8日早六点四十分下元百货斜对角868公交站牌集合,集体乘公交去火车南站。

    火车票统一预定,其他两人把各自的身份证号码私聊给我,手机智行火车票app订票。定票的时候,在app里面,你可以选座位位置,要求连座票,是靠窗,还是靠过道?都可以随意指定。十分钟后我给大家预定好火车票。

    曾经记得,寒冬的夜里,我们半夜三更在石家庄北站的售票窗口排队等候;曾经记得,我们不厌其烦的拨打着一个铁路定票热线;曾经记得,我也找过黄牛;曾经记得对于没有火车站的汾阳,我们要托别人代购。

    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简捷。

8月8日早六点,我在附近的小店要了一碗馄饨,半笼包子。结账的时候,老板娘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六元,微信码在墙上,今天扫码有免单或得红包活动”。微信扫码支付饭费,我得了一毛三的红包。网络时代延伸至大街小巷,曾经觉得如此遥远得事情,悄无声息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进入劳苦大众的视野。不懂得网络支付就得失业甚至包括乞讨者。网络支付保留了付款凭证,不用携带现金,不用找零,对照价目表自行支付,避免了假币的流通,减少了穷苦大众承担的风险。

    匆匆忙忙,便捷的生活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几乎到了没有。

    青山绿水,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我骑了一辆公交自行车,一个小时之内免费。短途出行,甚是划算,不用找停车位,不用担忧堵车,随骑随走,城市中的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旁边的共享单车落满了灰尘,共享单车火爆了一段时间后,渐渐低调了下来,各种退还押金的信任危机此起彼伏,也许共享经济开始存孕更大能量的积蓄,在我看来,此时只是小试牛刀,下一轮的爆发会更加猛烈。

    李师傅是老婆骑电动车送到车站的,许是昨天工作太晚,说是一睁眼留到了六点半。

    六点五十分,公交车进站,插队挤车的现象依旧没有太多改善,无人售票,投币一元,刷卡0.5元,鼓励刷卡消费,如今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进入电子货币流通时代。

    此站上了不少人。“大家把车窗都关一下,给大家开空调”,司机师傅说。一大清早,忙忙碌碌的人群挤满了公交车,为了生计奔波。

    人们的着装丰富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引领时尚潮流,补丁裤,漏洞裤层出不穷,裤子越来越短,腰越来越长,随心所欲。部分年迈的女士也不甘落后,不再担虑别人的想法和眼光,画起简妆,穿起裙子和旗袍。首饰成了必要的点缀。

    公交车平稳地行驶,不在像先前那样的颠簸。公路修得宽阔平坦,环路,快速路四通八达,此刻我才发现,我们乘坐的868路公交车也已经改为电动公交,没有了引擎的轰响,显得车子都轻巧了不少。太原近几年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给了人们足够大的惊喜。清一色的电动出租,在全中国都首屈一指。有感于机动车静静地等在人行线前侧,等待行人过往,不再是以前的横冲直撞。

    一个小时的路程到达火车南站。火车南站,太原新修的火车站,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公交车可直接开进站里停车场。地下广场,二十多台自动购票取票机,拿身份证可取网络定票,可买全国各地联网车票,不用长久地在窗口排队买票,不用怕票务人员心情不好对你的呵斥。

    乘坐电梯进站。实名车票与身份证件信息一致进站。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那种一元一张的站台票。接送亲友用的,也曾记得客流高峰期的时候,找别人借票买上一张站台票混进车站,穿过列车上那拥挤的人群,一般去列车上的9号或者11号列车长席补上一张车票。

    如今的火车站,只有通过重重的安检才能进入候车室,机检,人检,液态物质单独检测,社会信任危机加剧。

    在哪个候车区候车,候车位置已在车票上标明,很是方便。

    进站后不足十分钟,就开始检票,车站内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检票不再是工作人员一张一张拿着检票剪去检票,通过检票机,一票一人,顺序通过,实现了无人化检票。工作人员只需维持秩序,帮助一些还没有完全跟的上时代快节奏的同志。进站的时候,突然发现还有更加便捷的手段是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站,无需取票,乘车流程不断减少。

    一天内太原开往北京的列车一共有28趟,平均每一个小时就有一趟,白天发车的时间间隔很短,不足半个小时一趟。我们乘坐的是太原开往北京的G92次列车,为和谐号列车,中间没有任何经停站,也是太原到北京最快的一趟列车,仅需要两小时二十七分钟,行程500多公里,而以前。

新的高铁列车设计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可旋转座椅,让旅客始终面向火车行驶的方向,减少不适感,每个座位面前都配备了小餐桌,小餐桌可折叠收纳,座椅下还配备了插座用于满足现代人离不开手机的生活。新的高铁列车采用全封闭设计,圈列圈行程无烟列车,干净整洁。我印象中最早的绿皮列车,冬冷夏热,昼热夜冷,火车上的热水是用锅炉烧的,列车里面经常可以闻得到煤炉燃烧不尽的烟味,窗户是可以打开通风的,人是要面对面坐着的,过道里站满了人,坐满了人,卖货物的小餐车来来去去,“让一让”,“抬抬脚”,……,一盒盒饭10元。高铁上的一盒盒饭要卖到了四十五元。

列车驶出车站,提速很快,两侧高楼大厦林立,新的楼盘拔地而起,建筑格局独特新颖,房子已经不仅仅是用来住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小区居住舒适度,绿化,安全,采光,通风,物业服务水平等。太原的房价万元起步了,是均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太原房价的平均水平,另一层意思是里面包含了公摊面积。曾经让人羡慕的万元户只能在城市里买上不足一平米的房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扛着房贷,上辈养老,子女教育,……。

    “时间允许的话,我想去北京的医院检查一下”。听见车厢里有人说。

    看见了群山巍峨,看见了漫山绿意,终于走出了城市。

    穿过了不知道多少隧道,迷迷糊糊得睡了一觉,再没听见以往那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一觉醒来,火车已经过了石家庄。快速列车在石太线上需要走行5到6个小时,高铁在石太客运专线运行时间是一小时。受地貌特征的影响,石太客运专线的最高设计时速是250公里/小时。石家庄至北京段,列车车厢显示屏显示的车速是300公里/小时。

    “现在火车好快!”,“咱们还没坐上复兴号,复兴号更快”,郭师傅说。

    列车行驶着,高楼大厦又起来了,城市越来越近。

    列车行驶着,城市越来越大。据说北京都修到了七环。

    北京西站,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北京西站唯一的感受就是人多,摩拳擦掌,熙熙攘攘,有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在这里找寻,求生存,求发展。进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是年长者打心底最崇拜的首都,有历史和回忆;是年少者梦中的蓝图,有广阔的舞台去驰骋。

地铁是北京主要的出行方式,北京西出站口就可以直接乘坐地铁。北京的地铁棋罗密布,几乎可以去你想去的绝大部分地区。去哪?怎么去?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手机点一点就都知道了,手机地图会给你提供非常明确的行程,是路痴的福音。乘坐北京地铁,可以购买单程票,可以买交通卡,也可以手机下载北京地铁app,通过绑定微信直接支付而不用购票。人流之大,可以用堵人形容,地铁进站过安检的速度很慢,用了20多分钟,效率有待提高,方法有待改进。

    进站后,我和李师傅买了单程票,自动售票机,人工窗口又办了交通卡,速度都很快。郭师傅用了手机扫码直接进站,手机扫码最大的担忧是手机没电,否则出门无法扫码,将会无法出站。

    地铁在地下穿梭,有如在隧道里行进,第一次坐地铁是兴奋的,从买票开始,大约是新鲜和新奇作祟。没有红绿灯,不用担心堵车,不用担心行人,地铁是最准时的交通工具。地铁就在黑漆漆的地下疾驰,地铁摇晃的动作大大超过了高铁,在急速的转弯处甚至会发出啃轨的异响,有时也能听见呼啸的风声。转了两次车,个别换乘车站的距离很远,而且要不停上下楼梯,体力活一件。

    北京的马路很宽,车辆很多。大使馆附近的房子很清新,绝不孤傲高高耸入云端,悄悄地掩映在参翠绿树之中,来不及仔细端详。时间过了晌午,肚子里已经是叽里咕噜,我们先要找个地方吃口饭。

    今天天气不错,阴凉天,天气不热。沿途的饭店,看着都上档次,没敢进去。大路上有的没的闲聊,就说起了北京的房价,东三环地带,保守估计要上六七万了,这价在太原可以买六七套房了。直到看见一位送外卖的小哥,觉得此地不远必有快餐。

    最后,三人要了两碗炸酱面,一碗牛肉面,共花费75元。

    大使馆两点半开始上班,我们在北京处理工作的时间前前后后也就10分钟。

    当天下午六点的车回太原。晚上九点钟,公交车的人依旧很多,到家已是晚上十点。

    作为一名80后,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也许没有父辈们体验那么深刻,但在我成长的这30多年,我周围的变化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仅从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谈下改革开放以来我生活环境的改变。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时候物质方面还是比较匮乏的,小时候的记忆中,饿好像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那时候的肚子好像是个无底洞,回到家里的首要任务是把家里翻一遍,找一找有什么好吃的,不过一般都是失望居多,当时最幸福的事就是坐在鏊子旁等姥姥摊煎饼,刚摊下的煎饼卷上磨好的芝麻盐,是我小时候吃到的最美味的东西。那时村里门市部收翻白草和蝎子,为了买个冰棒吃,我们就结伴就去山上挖翻白草,夏天就漫山遍野的拿蝎子,用自己劳动成果换来的冰棒吃着感觉格外甜。

不知不觉就到了上学的年纪,学校就在我们村里,附近村子里的孩子都来我们村上学,听大人说这里最早是座大庙,解放战争时做过解放军的临时指挥所,后来改成了公社,最后才改成了学校。学校不大,所有的教室加起来也就七八间大瓦房,教室里只有黑板和课桌,课桌是两个人坐一桌的,有的窗户破了只能用塑料纸糊上。教室没有电灯,一到阴天教室就黑咕隆咚的看不清楚,记忆里好像直到五年级教室里才通上电,就更不用说那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了,一些体育设备和乐器好像都是从镇里的初中部借的,用完了就得还回去。院子里种着花环菊,一到下课我们就去花蕊里捉虫子喂蚂蚁。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承载了我们童年所有美好的回忆。现在的我已为人父,有时候带孩子回老家玩,我就会指着这里告诉我的孩子:这里就是我上学的地方,你们现在上学的环境那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懂得珍惜啊。看着眼前已经废弃的校舍,对比孩子现在的学习环境,不禁唏嘘不已。如今校园是一排排高大的教学楼,里边的每一间教室都宽敞明亮,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桌椅,教室内还配备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楼的四周被一排排茂密的大树所环绕,校园内绿树成荫、草坪翠绿,漫步在校园内的林荫小道上,空气清新,无比惬意。教学楼的西邻就是运动场,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地和设施,每到体育课或是课外活动时,到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为孩子们高兴的同时,也不禁感叹祖国变化之大,希望祖国更加强大的愿望也更加殷切。

印象中变化很大的还有交通,小时候父母带我到城里玩,需要先骑自行车走十几里的土路到镇上的公交站,然后坐四五个小时的公交车,那时候坐车少,特别容易晕车,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和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成了我小时候的噩梦,每次坐车都像病了一场,需要半天才能缓过来。在车站的路边小摊第一次吃到了大米饭和炸豆腐叶,当时觉得这世间的美味不过也就如此了吧,如果以后能天天吃到就好了。那时候曾天真的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天天吃大米饭炸豆腐叶啊?妈妈回答:等你将来挣了钱,妈天天给你做! 现在想来觉得当时的愿望带着几分幼稚可笑,不过如今的生活真是当时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崎岖不平的水泥路都改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马路直接修到了村口,村里泥泞的小道也都变成了青石板,以前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如今一个半小时就到家了,现在开车走在家乡的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路边的树荫形成天然的拱门,沿途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情愉悦。心中不禁感慨:生在这个年代是何等的幸运!

电子产品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的,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只能听大喇叭广播、听收音机,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有黑白电视和录音机了,九几年有在城里打工的带回第一台彩电,干完农活半村的人都会到那户人家看电视剧。那时候的电视就简简单单几个台,动画片只记得《黑猫警长》和《舒克与贝塔》,当时我特别迷《新白娘子传奇》和《封神榜》,常常一看就忘了时间,被父母揪着耳朵去吃饭。如今电视事业飞速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从黑白到彩色,从宽屏到液晶,从《黑猫警长》、《舒克贝塔》到《喜羊羊灰太狼》、《熊出没》,从老电影到新电视剧,电视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电视节目也日益增多,电视人的不断创新,让中国电视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提到电视必然要提到电脑,提笔忘字都快成现代人的通病了,就比如当我想写这篇文章时,如果是以前我会先找笔和本子,而现在我是习惯性的打开电脑新建word文档。从以前的掌上机和小霸王,到现在的电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应该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了,网络的普及改变着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怎么看电视了,而转而从网络中汲取资讯,学习各种知识。各种科技产品正在逐步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必将迎来更智能的时代。

无论是我的家乡还是现在生活的城市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草房改建瓦房,瓦房改建成二层小楼,如今又在规划建设乡村记忆新农村,一条条青石板路贯穿村庄的东西南北,新建的民俗民宿古色古香,我的家也从农村的四合院其中一间的小石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搬家几次,有了明亮的玻璃窗、有了漂亮的瓷地砖、有了宽敞的客厅、有了舒适的卧室。经济收入有了质的飞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微波炉等家电也陆陆续续到了位。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已经走出多远。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我为自己出生在这一年代而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骄傲,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终身。

    1990年,我出生在辽宁省的边缘小镇,祖辈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乡下民风淳朴,彼此间热情厚道,邻里充满信任,所以才会有夜不闭户的景象。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邻里间、亲友间多半会聚集到一起小酌几杯,用欢声笑语褪下往日劳作的疲倦。

    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不甘如此平淡,同父亲彻夜商讨之后,最终两人决定去沈阳打拼,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被留给了舅妈照顾。

儿时大半美好的回忆是在乡下,那里的人与物是那般的真实、亲切。每日除了无忧无虑的玩耍,就是对父母的思念。我不记得那是什么时间,但那件事、那个画面,我却永远记得......姥姥做着针线活,我躺在炕上自己玩耍,哼着调调,那首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永远无法用言语形容母子间的那种感觉,当我猛然望去窗外,看见山上走下来两个人,我顿时大声喊出来“妈妈,那是妈妈”。姥姥跟母亲说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她抱着我哭了好久。那之后,母亲决定再忙再苦也要把我带在身边。

1995年,母亲将我带到了沈阳,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被这条绿色“巨龙”震惊到了,既欣喜又好奇。对于孩时的我来说,爬上高高的车门梯便是一种挑战,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火车慢慢启动,车厢里好多排绿色的皮椅,一个个排列整齐。冬天的车厢本是很冷,但人挤着人似乎驱走了冬日的寒意。那时,从老家到沈阳要坐近五个小时的火车,时间虽长,但欣赏沿路的风景不乏是一种享受。从此,火车便成为我归乡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火车的主体颜色以及内饰皆为绿色,所以人们又常常称之为“绿皮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在外打拼游子对家的思念与期盼,多少人为了生活、为了妻儿老小只身在外拼搏。家,是他们最熟悉的港湾;家,是他们支撑下去的动力;家,是他们唯一想回归的地方......而火车,是他们通往家最直接的选择。

    我与其他所有返乡人一样,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买票难。在我的记忆里,每次过年前父亲都要提前好多天去车站排队买票,有时候甚至是凌晨就去车站排队,但永远不会排到第一个,因为总是有人比你归乡心切。那时候我就在期盼,要是火车能够再多一些那该多好,如果所有人都有座位那该多好。

1997年,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从此,缩短了我与家乡的“距离”,由最初的近五小时缩短到三个半小时。但不变的是,火车上仍是人口密集,很是拥挤,甚至有时候列车员要狠狠推一把旅客才能够将门关上。我想那时的车厢里面,是人与人间最近的距离吧,就算什么也不扶也不必担心摔倒,因为实在太过于拥挤。就算这样,也会不时听见列车服务人员的叫卖声“啤酒、饮料、矿泉水啦,花生、瓜子、烤鱼片啦,来这位,把脚让一下......”。在众多的乘车经历中,唯独记住了这熟悉的叫卖声。

    如果说冬天拥挤很累,那么夏天乘车更是遭罪。每一次暑假我都会自己乘火车回老家,车厢里很是闷热,只有车顶一排小风扇在转动,微弱的小风似乎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足够幸运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你就可以将车窗打开,吹着车风很是凉快。

    2009年,一个足以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年,高考!这也意味着我即将离开父母,独自求学。我还算争气,考到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大连。我记得很清楚,报道的那天乘着新空调硬座去的大连。崭新的列车也有了新的颜色,内饰也更加舒适,车厢窗户是完全密封,列车开行便会开启空调。列车速度很快,沈阳到大连当时只需四个小时,而且全国已经加开了很多列车,车厢内也不再拥挤。

    2011年,全国铁路所有特快列车(以“T”开头的车次)实行互联网售票。从此以后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票,不用再去早起排队,不用担心没有车票,只有守在电脑旁就行。

2012年,哈大高铁开通,时速最高可达300km/h。这就意味着从大连到沈阳最短时间只需一个半小时。第一次乘坐和谐号是在2013年暑假,而且手机app已经可以开始购票,随后随地想去哪里都可以。虽然高铁票价稍高其他列车,但高铁的乘车环境、舒适度以及运行时间都是值得的。站台都建成了高站台,而且列车与站台的间隙非常小,很是方便旅客乘车。高铁车厢采用全封闭结构,降噪音技术即便是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不适。卫生间构造更加人性化,马桶采用真空集便装置。

    2014年,大学毕业,工作签到了哈尔滨铁路局,体检后被分配到了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很荣幸从此成为一名铁路职工。伴着一路的成长记忆,我与火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枣矿集团滕东煤矿工作六年了,作为一名“煤二代”的青年矿工,秉承着父辈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全力建设“富美和谐”新滕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煤矿悄然发生着大变化。

翻开家中的老相册和父亲曾经的剪报本,一张张老照片映入眼帘,父亲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道:“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这么挖煤。”照片的主角是父亲,手里拿着大铁锨,正在往铁皮矿车里装着黑灿灿的煤炭。“后来矿上进了‘耙装机’,通过机斗直接把炭装到矿车里,可每一斗都还是会洒在矿车外面,还是要用铁锨往矿车铲,完了还要抬着工字钢架棚,一个班下来,都是气喘吁吁……”父亲的脸抬了抬,望向窗外,有些倦意,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挥铁锨的年代。父亲说的没错,这就是许久前的掘进工。良久,父亲抬起头,“现在你也在矿上,井下什么样了?”虽然父亲早已退休十余年,但还是关心着矿山的事。

听到父亲这么问,我忽觉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米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