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筑系毕业了,考虑做职业写手.大家认为有钱途贷安全吗吗

&|&&|&&|&&|&&|&&|&
师兄师姐真心话,哪些专业有“钱途”?
日 16:19来源:新女报
工科才是王道
大话人: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 邹彬
现状描述:邹彬学金属材料,对口单位很多都是大型钢厂、研究所和设计院。不久前,他刚被一家大型厂招聘,做安全控制、质量检查的工作。
工作状况:邹彬有师兄早工作几年,说工作比较轻松,年薪第一年是7万,第二年是12万,第三年是15万,上升空间也蛮大。
吐血推荐:材料学不算工科里最强的专业,最强要算、、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邹彬说,如果他今年再选一次,会选电气工程。其对口单位一般是供电局供电所,平台比较好,压力也不太大。建筑和土木工程收入虽高,工作也光鲜,但性价比不高。每天画图纸到半夜,累得死去活来。总的来说,今年招聘工科比文科好很多,也比理科好。不论是整体就业率还是&钱途&。
农林专业,公务员的摇篮
大话人: 王亮 
现状描述:农林专业在就业方面不占绝对优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本科毕业找工作不容易,找寻常工作也不容易。但如果你咬咬牙,考个研究生或者公务员,变&香饽饽&就指日可待了。政府的农林部门工作人员很多都是这个专业的师兄师姐。
工作状况:一旦找到工作,那么年薪往往比同届的平均年薪要高,农林经济现在是国民经济的重心,很红。王亮和工作了的师兄交流过,做这行的体力强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一定的脑力劳动,需要有较强的统筹事物能力,需要细心。想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多多考虑这个专业。
吐血推荐:其它学校的专业不清楚,但的和不错。另外,首届免费师范生顺利签约了,师范教育专业看起来也有前景。
计算机,要疯魔才能活
大话人:2007级专业 周卫洪
现状描述:计算机专业就业面广,各类信息技术公司或者其他行业的计算机辅助岗位。但这专业的就业率通常被排在末尾,原因是专业度不够强,分工不够细,被其它专业同学抢掉饭碗。
工作状况:做专业技术的同学在就业第一年的年薪普遍在35000/年~55000/年,随着自身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有可能以每年40%~80%的速度增长。如果做计算机辅助岗位,比如办公室网络管理员之类,薪水通常不高,通常月薪在3000元左右,随单位而定。收入不同,工作强度自然不同。做专业的同学在工作初期,往往是自己逼自己,强迫自己去学习更多专业技能,工作时间无上限。辛苦的工作通常会带来自身能力的飞速提升,这也是他们薪酬涨得很快的原因。这个行业需要疯子,不需要循规蹈矩的坐班族。做网络管理等辅助工作则比较轻松,但收入不高,如果放弃自学,随着时间流逝,会有比较大的职业危机感。
吐血推荐:觉得未来或者物流相关专业会很受欢迎。中国物流行业相对于国外还处于一个较为低端的环境之中。但是,中国的物流的需求却在急速的发展。
老师,天下没有免费的寒暑假
大话人:西南大学06级师范毕业生 cathy
现状描述:全市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招聘师范专业学生已经是对师范类学生的一种保护了,师范英语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任何就业压力。
工作现状:师范专业的就业问题其实已经不是能否就业的问题,而是能否高薪就业的问题。对于有园丁梦想和不要求大富大贵只求稳定的学生来说,这个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06级师范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大约达到了96%,其中成为老师的大约92%,就业平均月薪2600元/月。
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晋教师,我有两点很想提醒学弟学妹。第一,从07级开始,师范专业由国家资助,免费学习,条件是毕业之后要回到生源地做老师,否则赔偿违约金。第二,当老师有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寒暑假,但是有别人体会不到的早晚自习。对着一群心智都尚未成熟的孩子,你需要更多的耐心。每天渴望在8小时以内完成工作的就千万不要选择这个专业,上课、备课、管理学生、改作业、做课件,有8小时睡觉已经算得上幸福了。
吐血推荐:小语种比较俏。
这些专业有&钱途&
城市快速扩张、市政建设要求更高,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环境工程师。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而目前国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这行业有不火的理由么?
&&蒋同学 大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未来4年,院搞物联网的那些专业会红,因为这是现在的热点。还有食品相关专业,感觉很有前景。
&&王炜 专业:金融
这是一个前景很好的专业,一是现在从事特殊教育的人不多,竞争较小,二是现在国家已经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资助力度。一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同学告诉记者,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就业方面主要是教聋哑儿童、自闭症、弱智等,这是一个极需耐心和爱心的工作。
&&张凤 教育学
毕业适合国内发展。以目前的监管水平,学出来想赚钱就尽情赚吧!还有烹饪业,毕业适合国外发展。这是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
&&张超 会计专业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就是有行医资格证,可以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甚至精神病患者医生。当社会压力、经济压力、感情困扰无所遁形的时候,这个行业的存在感就来了。
&&李科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考古和生物技术:
物以稀为贵,据说近年来考古和生物技术都还不错。考古专业原本就人才稀缺,特别是现在古董交易红火,当铺生意方兴未艾,急需有相关古董知识的人,人才缺口相当大,有点经验的,月薪2~3万很正常。而生物技术专业是因为国家药品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周庆宇 新闻专业毕业生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
就是科学武装的赤脚医生,能医百病那种。是为现在社区医院量身打造的人才,相当吃香。
&&陈佳 麻醉学
这些专业你伤不起
电子信息:
分为、通信工程两个专业。就业率大致为:20%考研,20%参加对口工作,40%参加相关工作,20%待业。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能够拿到平均2000元至3000元的月薪就很不错了。这就是现实,不要以为懂得高科技就是科学家。
&&陈世超 物理学院电子信息
视觉传达设计:
专业的就业面广,可以自己开公司,可以到大的设计院,再不济还可以混了兼职美编。但这行学习和工作都比较累,基本完全属于技术型的,熬夜是家常便饭,比如设计一个徽标,老师就会让你交一百张作业,工作后客户有可能就变成了老师的角色,完全是个体力活。
&&小林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听起来很厉害,实际上很傻X。别以为学点经济学就是巴菲特了,这行毕业的最有钱途的就是进银行,次点就是国企,剩下了就是做进出口贸易或者干销售了,就业率低,研究生名额少,像后妈生的一样。
&&彭吉伟 国际经济与贸易
植物保护:
我老弟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问10个9个没听说过,说是新时代最绿色、最环保、最有钱途的专业了,这么另类高端的专业,完全牛A,毕业能分配去国企&&环卫部门,管理扫大街。
&&李然 英语系
专业淘汰几大指标
1.玄妙&&伦理学、哲学、艺术学&&这些东西靠悟,学不来的。
2.不务实&&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体育学、教育学&&政治是玩出来的,社会是混出来的,新闻是跑出来的,体育是练出来的,教育是教出来的。别去学了,洗洗睡吧。
3.不细分&&计算机,中文,英语&&有专业门槛么?被抢饭碗是迟早的事。
4.没高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高中生开淘宝秒杀研究生的几率相当大。
选专业就像选股票
红得发紫不等于4年后能傲视群雄,奇货可居也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选专业不比炒股简单,情报、眼光、运气、行动力一样不能少,本金是你前10年的职场生命。
前几年红得发烫的新闻学、英语专业、计算机绝对是才上市的中国石油,48元的发行价现在只剩10块左右。蓝筹股不见得都靠谱。小语种像中小板绩优股,行情总比蓝筹来得快来得高;太另类的新专业比如&植物保护&也可能像现在的新股,随时跌破发行价;ST股?嗯,你很有胆魄,不如去念念老年学之类试试,要么捡到宝,要么跌到发毛&&
选专业之前,想想自己的喜好,更重要的是,想想自己的风险偏好。但记得买定无悔,即使一时选错了,也不要沮丧。要谨记职场拼的不只是专业,常识、经验、人脉、性格、团队协作&&一个都不能少。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杨喆]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 &&&&&&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毕业生求职季来临 盘点最缺人十大行业_网易校园
毕业生求职季来临 盘点最缺人十大行业(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秀场,我们身在其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中新网生活频道的“一周生活秀”,旨在盘点一周以来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领域里的新闻事件、趣闻乐事、热点话题、争议争论。力求深度发掘,无一遗漏,全面展示。
中新网8月8日电转眼又一年毕业季过去了,今年是不是“更难求职季”呢?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人次,相比去年增加了22万人,局势似乎比去年更加严峻。
8月3日 中新网:盘点最缺应届生的十大热门行业 “钱途”最佳参考
教育部早在2014年12月出台了新政——“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希望能缓解应届生的就业压力。而事实证明该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5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受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与投身就业大军相比,自己创业也成为了很多应届生的首选,2015年选择“自己创业”的应届生比例逐年小幅上升至6.1%。
从企业方来看,到底什么行业最热门?哪些职能最缺应届毕业生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6月,全国应届毕业生网上发布职位数最热门的前三大行业依次为:金融/投资/证券、互联网/电子商务及房地产开发行业。其中金融/投资/证券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超过2.3万个,同比涨幅44%。同时期,全国应届毕业生网上发布职位数最热门的前三大职能依次为:销售人员、行政/后勤、客服及技术支持。其中销售人员的网上发布职位数超过4.5万个。
无论是十大热门行业或是职能,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证券/投资都在榜单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互联网+”的时代,若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行业间的交汇点,成为复合型人才,也许就能掌握求职主动权。
如今的应届生已经普遍为90后一代,他们相对于80后而言,生存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因此更加得“随心所欲”,这种心态同样体现在工作上。《2015年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低、离职率高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进行大量重复招聘,使得近几年企业应届生人均招聘成本始终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
而同招聘成本一起升高的还有企业的培训成本。《2015年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应届生的培训费用一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2015年该数据还会保持上涨的趋势,涨幅将在3.9%左右。分析应届生培训成本的上涨原因,除去物价上涨因素以外,由于应届生所学课程与企业岗位实际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需要通过大量的培训才能使其尽快的投入工作,其次,企业也希望通过提供较多培训机会达到降低离职率和保留优秀人才的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如今应届生在大学中所学的内容仍然与实际企业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作为应届生,如果能在面试时体现出更专业的技能使之与岗位有较高的匹配度,求职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对此,职场专家建议应届生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第一,多参加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真正应该掌握的技能,并且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规划,同时也能把自己课堂所学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第二,发掘自身的软性优势。除了技能是硬道理外,你自身所具备的许多软性特质也能成为你的“武器”,比如学习能力强、性格积极活泼、有责任感、沟通能力好等也能为你求职时加分,至少证明你是“潜力股”。
薪酬、前景、工作压力相信是很多应届生在求职时所关心的事。以下几宗“最”也许可以帮你解答一些困惑。
我的专业到底“值不值钱”?我该怎么在面试时开价谈薪?这是应届生们普遍会遇到的难题。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4年月收入最高的专业排行榜中,信息安全位居第一,为5026元,第二和第三分别为软件工程(4943元)、微电子学(4822元)。从大类而言,在2014届本科学科门类中,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3940元),最低的是医学(3208元)。
本科比研究生缺乏竞争力?这样的情况在近年来似乎有了反转。《2015年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在2015年应届生中,选择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的比例逐年下滑至10.3%,而大多数(82.9%)的应届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通过回访这部分毕业生发现,他们的就业观更为务实,认为相比较而言,利用毕业后的几年时间进行深造或者直接踏入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后者对于自身价值的提升更有帮助。
研究生不如往年吃香,更有陷入“比上不足,比下过余”的尴尬趋势。根据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相对于本科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的压力体验是最大的,“高压硕士”现象再次出现。造成这种压力体验的根源肯定来自多方面,而找工作必然是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许多人考研其实带着一种盲目性——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想马上踏入社会。职场专家建议:切忌盲目考研,有针对性才能令考研发挥优势。
网友“樱桃将将”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学专业并不重要,反正开始工作进了公司都要重头学起,所以学什么专业都一样”。而在每年高考后,对于考生选填专业的建议也会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专业无用”的论调。但实际上,在应届生面临毕业、踏上求职第一步的时候,所学的专业仍然是自己找工作时最稳妥的依靠。
《2015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在所学专业方面,企业对财务/金融/销售市场/管理贸易类专业的需求最高,其比例高达49.7%;其次是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网络等工程类以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工程类,而对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科学类以及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类专业的招聘需求相对较少。
对应届生而言,学历的高低毋庸置疑会直接影响第一份工作的起薪水平。而调薪幅度则会受到更多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从大数据而言,就业一年后调薪最高的学历还是能够一见端倪。
由麦可思发布的《2014届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从近三届的趋势来看,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无独有偶的是,尽管受去年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14届应届生起薪水平整体上未出现明显提升,甚至部分城市的部分行业出现小幅下降。但《2015应届生调研报告》仍然提到,调研发现,就业满一年之后的本科学历应届生获得的调薪幅度最高,为12.1%。
8月3日 新华网:62项职业资格证书再取消就业创业路又添新保障
核心提示: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从事一些行业时,需要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几年下来,报考费用没少交,证书也考了一大堆,但证书的含金量有多大,自己的提升又有多少,其实并不一定清晰可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职业资格的逐渐取消,无疑可以激发就业创业主体的活力,扫清就业创业路上的障碍。
—— 职业资格证书:21年里已有千余项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设置。此外,各地方、各部门也自行设立了大量职业资格。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19项,技能人员资格399项。地方自行设置职业资格1875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格389项,技能人员资格1486项。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促进劳动者接受相应职业教育培训,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能力凭证,是一项好的制度。现有的改革是为了完善,使之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服务,为就业创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 日益沉重的职业资格证书,暴露出不少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认为,职业资格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推动人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准入类职业资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设置,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资格制度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第一是太多太重,职业资格制度实行以后,由于缺少一个大的框架设计,使得很多地方和行业协会设置了不少职业资格,而且重复量很大;
第二是有些组织、协会、学会在实施职业资格制度的过程中,监督管理上做得不够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分离、鉴定和培训分离做得还不够;
第三是有些职业资格是水平评价类的,但是有的地方把它作为准入类的。一大批职业资格认定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此外,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随着职业资格种类越来越繁多,交叉重复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职业资格“含金量”较低,参加培训和鉴定的人员支付费用取得证书却没有实际效用,导致人才负担严重。 >>
—— 清理和规范职业资格活动进行时:211项已取消
清理和规范职业资格活动始于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于2012年5月发布了第一批公告,首批公布了265项职业资格。2013年,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方案》,人社部牵头开展了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由国务院发布决定,分3批取消了149项职业资格,加上本次取消的62项,截至目前,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11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34%。
关于本次取消的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25项,其中准入类1项,水平评价类24项,涉及通信、国际商务、外贸、质量检验等多个专业领域;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37项,均为水平评价类,涉及交通、农业、文化、机械制造、轻工、有色金属等领域。 >>
——“四个取消”原则下,职业资格证书何去何从?
人社部印发的《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四个取消”明确了减少职业资格的基本原则要求:
一是取消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行业管理确有需要且涉及人数较多的职业,可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设置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
二是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
三是取消国务院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确有必要保留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管理。
四是取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确有必要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作为职业资格试点,逐步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管理。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是简政放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职业资格管理上也要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同时把该清理的彻底清除好,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要针对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进一步把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做得更好。
下一步要抓紧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管理长效机制,向社会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一方面,在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升更多产业、岗位的劳动和工作品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广大劳动者更好施展创业创新才能。>>
编后语: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指出的,“取消的这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进一步加大了资格认证清理规范力度,促进了监管方式转变,打掉了一批市场主体创业兴业的 拦路虎 ,有利于促进职业资格规范管理,减轻用人单位和人才负担,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职业资格的逐渐取消,无疑值得肯定和期待。
8月4日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调查:不恋“北上广深” 就业“重心下沉”
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北上广深”还是就业季里的热门选择,但也有数据进一步证实,这几个超大型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在90后已成为毕业生主体的当下,他们选择就业和创业的城市时,所持的态度和标准逐渐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今年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的李思,4月接到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面试通知,他却出人意料地果断放弃了,原因是他决定去成都工作。
相比北京的offer,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的offer来得更早一些。“定了专业对口、各方面都不错的公司,就不想再折腾了,哪怕是北京的单位。”李思说。
其实在拿到“成飞”的offer后,李思还向几家北京的单位投了简历,但这些单位都“不承诺解决户口”。对李思而言,户口虽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如果不确定,北京在他心中就失去了吸引力,空气污染、交通拥挤,这座城市留给李思的就是一个“堵”字。
“我对以后生活的城市要求比较高,除了经济发展不错外,还要求自然风光不错,有一定人文历史底蕴,美食和玩儿的地方比较多,所以选择了成都。”李思说。
入职一个月,李思觉得成都“比想象得还好一点”,单位离家近,交通方便,工资待遇与北京的单位相差无几,自己还因为是从北京引进的高材生而得到单位重视。“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成都与我的性格比较符合。”李思说。
与李思有相同想法的,还有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胡毅(化名)。来自云南普洱的她,从小就喜欢昆明,“想回昆明工作,就这么简单,昆明气候好,发展也越来越不错,离家也近”。
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看着同学们匆忙、焦虑地奔波在“北上广深”的各招聘会现场,胡毅显得很从容。投简历、过筛选、笔试、面试,最终如愿,在昆明一家与自己专业对口的研究院工作。
看着一些同学先后在“北上广深”也拿到了不错的offer,胡毅依然淡定:“没什么羡慕的,我的目标很明确。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除了工作,还有生活,昆明就是这样的城市。”
虽然刚开始的工作很艰苦,需要胡毅去基层做项目,也需要做一些户外的勘察工作,甚至可能一段时间回不到城市,但是她一点都“不怵”。“年轻人在一个新的城市奋斗,不付出是不行的。很多人不愿来来云南,觉得发展不好,我觉得那是存在误解,其实昆明发展很好,我也愿意为家乡的建设付出汗水。”胡毅说。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虽然还是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钟情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很多人最终还是选择回家乡就业,而且这个比例在逐年增加。据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毕业生的“后北上广”生活》显示,这一比例已超过六成。
同时,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上,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李思在出现。
一项今年开展的对国内109所大学5.51万名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排名靠前的4个城市为杭州、昆明、合肥和成都。
今年25岁的洪煜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工作已4年,尽管身着工厂统一的浅蓝色工装,但这个戴着大黑框眼镜的90后,出现在员工平均年龄为47岁的企业中,仍显得与众不同。
2011年9月,洪煜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动画专业毕业,入职九江石化。目前,他是九江石化党委工作部宣传科工作人员。
在入职前,他也曾有过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在九江这个小地方,自己能否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入职后,洪煜发现自己“赶上了好时机”。
自2013年8月打下第一根工程桩以来,九江石化的800万吨/年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环境的改善、企业的发展,给他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他“感觉更有奔头了”。
据九江石化总经理覃伟中介绍,针对近5年入职的大学生,九江石化实施了“青年人成长路径规划”培养战略,为每个毕业生量身定做了适合他们专业特长、个人兴趣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在“轮岗”过程中,洪煜不仅了解了九江石化各个部门的运行情况,还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支点”。这个“支点”让他有了“撬动地球”的兴奋。入职第一年,洪煜参与了一线导班、装置运行、外操、巡检等工作,并于2012年12月,进入党委宣传科,负责九江石化的网络宣传工作。
像洪煜这样“在小地方找到发展空间”的例子很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2015届毕业生张武龙,在同学眼里拿offer拿到手软,他可以去当北京市的公务员、新疆的公务员、河北保定市的公务员、陕西西安建设银行3家分行的业务员。同学们认为,北京市的公务员肯定会是他的不二选择。但是,张武龙的决定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他最终选择了河北保定市一个区县的编办岗位,而北京的公务员,是他第一个pass掉的岗位。
“在北京上了4年的学,一直很难喜欢上这个城市,生活压力很大,也没有归属感。”张武龙说。大三暑假的时候,他在一家金融类的公司实习,每天早上6点多挤地铁去上班,下班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最终,张武龙决定放弃北京。“我更愿意把北京当作是上学、旅游的城市,而不是工作和居住的城市。作为一个本科生,我感觉在北京发展也没有多大优势。”张武龙说。
小地方宽阔的平台和自己凸显的优势,让像张武龙这样的毕业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2015届毕业生秦磊认为,现在“北上广深”很多领域的人才趋于饱和,发展空间不大。而随着交通、网络等的不断发展,二三线城市在很多方面的优势会得到凸显,甚至不比“北上广深”差。所以,他在就业时,选择了南京的一份工作。
同时,二三线城市因其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也逐渐成为北上广深一些大公司业务扩展的区域和人才争夺的新阵地。北京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建筑企业,就因其在周边省市业务拓展的需要,把校园招聘的重点区域逐渐转为天津和河北地区,而这些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发展背景下,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加。
当然,在一些人选择放弃或离开的同时,还有一些人抱着“拼一拼”或“试一试”的心态坚守在“北上广深”的“造梦炉”里,或正朝北上广迈进。
从河北一个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张亮(化名),十几年来一直有着一个大城市的梦。起初,这个梦是关于北京的,考大学,没能考到北京理想的大学,张亮就选择了兰州大学,学了新闻学专业。他努力学习,勤奋实习,想着在北京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安定下来。
但是,毕业找工作时,“和北京气场不合,就是找不到满意的”。为了“不回小地方”,他选择了“迂回路线”,先去了广东省江门市的一家媒体,又去了佛山市的媒体。最终,经过两年的奋斗,张亮安定在了广州,而广州务实、不浮夸的文化,又成了他扎根大城市的坚实理由。
长治学院2012届毕业生侯晓然至今都想着北京,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目前,在太原一家单位工作的他说:“刚开始觉得这个工作还可以,现在就特别想辞职。开始时业务不是很熟,要学的东西很多,就觉得很有冲劲,但现在各项业务都基本掌握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就会感觉很无聊,像在混日子。我还年轻,不想这样,我还在找机会去北京试试。”侯晓然说。
侯晓然的困惑,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王晨(化名)也感受到了。他在南昌一家国企上班,当时签协议的时候,王晨也是抱着地方提升空间大的憧憬去的,但干了几个月后,王晨就开始不适应了。首先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潮湿和阴冷,然后就是南昌的工作节奏和北京差很多。“有点儿悠闲,我适应不了喝茶看报纸的工作状态,还是想干点事情。”王晨说。
不甘停止奋斗的王晨,如今在准备考研,他想通过考研来冲击一次留京的机会。
对于从吉林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女生王瑞(化名)来说,选择独自一人来北京闯荡,有她自己的理由。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能先在一家公司的总部历练一段时间,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相关经验与人脉之后,再回到家乡或者去其他二三线城市工作,还是有优势的。这与一开始就直接去二三线城市工作的同学比起来,平台和眼界,还有心境和奋斗的激情都会不一样。而这被很多毕业生视为一条更有效率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能叫 逃离 ,而是 分流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总策划、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创始人熊汉忠说。在他看来,这个趋势实际上从2009年做大学生就业压力调研时,就已经出现了。“有的学生觉得在一线城市的压力明显偏大,选择到二三线城市。无论是就业还是生活,他们觉得更合适,发展机会也更多,这是合理的,也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趋势。”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徐博函也注意到,近几年该校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工作的比例持续下降,长三角、珠三角一些发展迅速的地区,正成为毕业生就业新高地。二三线城市,如成都、重庆、福州、厦门、沈阳、大连、青岛等,经济发达、生活节奏慢、房价相对较低,一些同学开始主动往这些城市流动。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教授李杰认为,这一趋势反映了目前一线城市“去中心化”的倾向。比如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正在把一些机会向外转移,中心满足不了的,可以到廊坊、唐山这种副中心去寻找。这也可以缩减大城市中心的压力,会成为一个趋势,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在向外扩散。
李杰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二三线城市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元。从创业的角度来说,可能二三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机会更多,氛围更宽松。
8月5日 《北京日报》:《职业分类大典》颁布 894个“过气”职业被取消
记者昨天获悉,日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取消了894个“过气”职业,首次为127个职业增加了绿色标识。
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日前颁布,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昨天介绍,我国曾于1999年颁布了第一部《职业分类大典》。进入新世纪以来,“餐具清洗保管员”“唱片工”“拷贝字幕员”等传统职业开始衰落甚至消失,“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基金发行员”“期货交易员”“光伏组件制造工”等新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还有一些职业为适应形势开始调整和转化。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底人社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等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历时五年形成新版《职业分类大典》。
与1999版相比,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中减少了547个职业,其中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新增职业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文化经纪人”“动车组制修师”“风电机组制造工”等。取消职业包括“收购员”“平炉炼钢工”“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
此次修订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127个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如环境监测员、太阳能利用工、轮胎翻修工等,这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首次尝试。绿色职业活动主要包括监测、保护与治理、美化生态环境,生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供大运量、高效率交通运力,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域的生产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以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设计规划等方式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
该负责人表示,职业分类修订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领域的职业技术正在发生并且将继续发生变化,社会职业结构也会随之而变。人社部将密切跟踪职业活动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动态了解和掌握新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发展现状、从业人员数量和结构、薪酬状况和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职业发布制度,定期发布新职业信息。通过开发新职业,创造新岗位,吸纳新就业。此外,还将继续发挥《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平台的作用,建立职业分类动态更新机制,对《职业分类大典》进行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8月6日《解放日报》:今年就业季行情是冷是热?公务员仍是首选
2015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17.7万人,其中,研究生4.2万人,本科生9.0万人,大专生4.5万人。截至6月中旬,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62.4%,同比持平。近期,为了解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和面临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2071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今年上海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今年毕业季的一大热词。调查显示,受访毕业生中,28.6%的受访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打算。
分学校类型看,37.6%的大专或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自主创业打算,高出平均值9个百分点。分学历看,35.6%的大专生有自主创业打算,高出平均值7个百分点。分性别看,有34.5%的男生打算自主创业,高出女生11.2个百分点。分生源地看,作为创业氛围较为浓郁的苏浙地区,其生源地的学生受到家乡文化影响,有34.2%打算自主创业,高出平均值5.6个百分点。因此,苏浙地区生源、男生、大专,是上海毕业人群中最具创业动力的群体。
虽然创业热情高,但项目、资金、团队等是大多数毕业生在考虑创业时面临的几大首要问题,其中资金问题尤为现实。纵然按照目前的扶持政策,政府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创业者自身也需要有一定额度的启动资金。调查显示,有创业打算的593名毕业生中,近六成所能承担的自主创业资金为10万元以下,其中,12.8%为2万元以下;45.3%为2万-10万元; 另有32.5%为10万-50万元。可见,毕业生所能承担的启动资金对大部分创业项目而言,距离实际运作所需资金仍有一定缺口。
虽然近期沪上出现一些公务员“辞职下海”的情况,但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就业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是毕业生择业首选。调查中,有33.3%的受访毕业生择业首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次为“外资企业”(32.1%)、“国有企业”(22.8%)和“私营企业”(9.5%),与2013年、2014年对比的调查结果显示,择业方向出现转变,“公务员热”继续降温,比2013年、2014年分别下降3.2个、0.7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51.5%的受访家长希望子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27.8%希望子女进入国有企业,14.6%希望子女进入外资企业,仅有2.2%希望子女进入私营企业。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家长求稳倾向更浓——家长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比毕业生高18.2个百分点,选择外资企业的比例则低17.5个百分点。
据已签约毕业生薪酬数据计算,今年上海应届毕业生实际签约的税前月薪平均约为4800元,比去年调查结果高400元左右。另一方面,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望的税前月薪平均为5800元,比去年调查结果高约500元。总体来看,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实际获得水平相差逾千元。
据调查数据加权计算得出,用人单位认为应届生合适的薪酬水平(指月收入,包括奖金、补贴、缴纳四金等税前全部收入)为:大专生3200元、本科生4400元、硕士研究生5900元,与同期对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分别低于毕业生期望值2000元、1500元、1200元; 分别低于毕业生实际签约值300元、700元、900元。
调查显示,有47.9%的用人单位近五年来招录应届毕业生以本科为主,27%以招录大专毕业生为主,4.3%以招录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为主,另有20.8%各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都有招录。
可见,本科生是用人单位主要招录对象。对比同期应届高校毕业生调查结果发现,一方面本科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反映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有需求,希望招录本科生,但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应该创造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有效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衔接不畅等问题。
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单位对文理科类毕业生均有招录(59.7%)。有23.7%以招录理工类毕业生为主,有11.4%以文科类为主,有5.2%以其他类为主。相比之下,理工类毕业生更受青睐,高于文科类毕业生12.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类就业形势始终好于文科类学生,就业形势受用人单位需求的影响较大。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