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在这个时代是,读千年前的佛经有什么用

  • 统治者提倡孔孟之道是为了继续统治,官员提倡孔孟是为了保皇升官。下层人民可不能上当。孔孟之道!吥!
  • 连心灵鸡汤都不如的孔孟之道,毒害科学精神,开历史倒车。

    --原评论:赞成!儒家思想的真精神是刚毅、敢做敢当、自强不息,把其作为“心灵鸡汤”就是一种玷污和恶俗!

  • 扬正气,存仁恕,可是刚毅?克己复礼,克欲,是哪些欲?清心寡欲又怎样?复礼,恢复哪些礼制?敬天爱民要怎么做?旧瓶装新酒是要细思量,多尝试。急躁,只会糟蹋了这好宝贝。
  • 真的是孔子说?谁知道,佛经里的佛说一点是佛说的?圣经一定是所谓主说的?
  • 国学的老学究,别出来忽悠世人了,你们就在故纸堆中寿终正寝吧
  • 千年“孔孟”炖鸡汤,心灵慰藉代茶饮。威武不屈如鸡肋,富贵不淫涮羊肉。孔门六艺武在前,刚毅木讷近于仁。铁骨铮铮孟夫子,千里而来说王道!<br>——吾与汝!
  • 7.湖南长沙 - (浏阳)电信江飘猪鸽禽流添疫 12:08
    我看这个标题,就知道内容他要讲什么;<br>现在的文化真是可笑,老辈儿们的文化被这帮南郭先生造塔
  •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我们要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现在的问题古人能替我们解决吗?
  • 什么都东西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应该固定的思维看待

    --原评论:你觉得克制自己是刚毅,那么复辟周天子的礼仪是使命。那么"克己复礼"让我们回到封建社会去了,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鲁迅喊出"仁义道德"就是吃人!现在又要回去了吗?

  • 国学,不管什么文化都应该学以致用,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极端化!我就很喜欢儒家的很到经典很有道理,孟子的学说就有哲学了,对人的思维都有很大启发的,
  • 给你们科普一下,孔子的思想不是什么中庸,他的正义是“原则主义”的正义,用西方概念来说就是“希伯来型”的正义,与“希腊型”是对立。“不共戴天”、“以直报怨”、“克己复礼”是不同方面的对原则的遵守。而且估计你们所说的“中庸”是一种和稀泥,老好人式的“中庸”,无疑是不客观的。孟子说“浩然正气”“舍我其谁?”,程颢(或程颐)说“孟子有些英气”,孔子是个“不容何病”的狂狷型人物,所以如果用“刚毅”来说孔孟,我认为稍微了解孔孟思想并且有逻辑思考习惯的人都会认同。中国人的把孔孟的精神当成了老好人的和善,不足为奇,当佛教传入时,哲学上成立的“因果律”让一些不肯面对现实的人理解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业报观,毫无科学道理可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 那些喷子也不知道读过几个字的书,便在这狂吠!老实说,这位学者说得深合我意(我想稍微对中国思想有点了解的人就会知道为什么)。我可看不出那些喷子有毛线五四精神,有何水平代表鲁迅的思想、更有何水平谈论中国古代文化。给他们个评价:不仅是小学生知识水平,还是小学生思维水平。这种人还谈五四?我看连启蒙都没启蒙!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学说了解多少?卢梭听说过吗?无知的喷子看文章什么都看不出来,还偏要到处插一句!<br>平时在知乎、豆瓣、果壳上,总是觉得中国现代的教育还是值得赞许的。可是到其他地方一看!唉!中国人果然还是有一大半的人没能上大学,中国还是有那么多低素质的人。这比中国的穷人多更可悲!我脾气不好,看到逗比的话首先会恼怒,其次就是悲悯!希望某些人自尊自重,不放弃治疗!
  • 中华没有成为宗教的热土,是孔孟之功。没有孔孟现在中国说不定遍地白帽。
  • 孔孟精神的核心是中庸不是刚毅。
}

编者寄语:鄙人于浏览网页时,收集到了大量社会各界包括宗教界、学术界、文化界等等诸多精英贤达人士对当代佛门高僧净空老法师的评价论述,选取了一百则合辑在一处,以飨各界朋友。希望由此诸位能够略睹这位爱国爱教、慈悲仁厚的长者的深邃智慧和崇高风范,也可澄清网上一些因嫉妒心而起的恶语中伤与诽谤,使大家了解事实,看清真相。鄙人就曾轻信了网上那些煞有其事的流言蜚语,但因自幼有不遗余力探究真相的癖好,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研究,发现确系无中生有的恶意构陷,为了弥补良心的不安,现将一些资料公布于世。韩愈的文章《原毁》中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事一旦做得比别人好了,诽谤就兴起;德行声誉高了,诋毁立刻随之而来,类似经历大家自己可能就体验过。荀子曰:“流言止于智者”,只要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相信大家都能够得出正确的判断。

17.宽运法师【香港永惺法师传人、西方寺第二代方丈、香港菩提学会副会长】

记得以前净空老法师曾跟别人说过:“我现在不想走,等我想走的时候才走。”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想走呢?”他说:“我要多待几年,再讲几年的法,才去极乐世界。”老法师是多么的慈悲啊!他本来可以来去自如,但是因为不舍众生的缘故,宁愿留在世间跟大众讲经说法。因此,我们要以老法师的悲心为学习榜样,要以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为己愿,不但自己学佛、念佛;也劝勉其他人学佛、念佛,把愚痴的心改变过来;把瞋恚的心改变过来;把贪欲的心改变过来。让我们大家一起同生极乐国土,那是多么的好啊!

——《得闻弥陀名 地狱化清凉》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18.静波法师【黑龙江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哈尔滨极乐寺方丈】

“佛教教育”,顾名思义,就一般而言,也即从狭义上讲,应是培养僧才,续佛慧命;而从另一个角度,即广义上说,佛教本身就是教育。佛陀说法,目的是以其言教导引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所以,净空法师在其《认识佛教》中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教教育的规范》

19.中言法师【长春般若寺澍培老法师剃度弟子、香港永惺法师法子、天台宗五十六代传人】

极乐净土,大乘玄门,上乞下化,三根普通。仗佛慈力,接引众生,如来监机,特开方便。十方共赞,九界同依,古德倡导,今贤高歌。俗有念祖,僧尊净空,一唱百和,异口同声。四众弟子,愿归此宗,普及信众,日益倍增。

——《极乐净土之赞》(节录)

20.德兰根迥仁波切【藏传佛教宁玛派活佛、德兰光明慈善会创办人】

藏地的修行者还很小时,居士们最好不要把他们带到汉地来。如果他们还没有修行成就时就来到汉地,很容易受世间五欲六尘的影响。居士们的供养多了以后,他回到藏地就可能去买个活佛的证书。现在藏地的活佛太多了,这对佛法就很不好了。居士们可以将供养的钱寄给藏地的修行者,而不是随便地将他们请到汉地来。如果藏地的修行者真正修行成就了,那弘法利生的功德就会自然而然地圆满,自然而然地度众生。就像法王如意宝、阿秋喇嘛、净空老法师他们一样。

——《 关注佛教当前的几点现状》

21.惠空法师【台湾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

净土教在台湾五十年来的发展,前后出现了几位长老大德努力发扬和倡导。以下先就时间上划分为早期和后期,再各别依地域之北、中、南来说明:李炳南居士以一位在家儒学的长者身份在中部推动。李老居士以儒家之仁义忠孝为基础,在中部纯朴的城市中感动许多基层民众,且在有组织化的推动及大专佛学社知识份子的号召下,在中部形成非常有组织的弘化团体。李老居士虽长时间讲华严经,但吾人毋宁视其为儒净佛教之倡导者。后期北部则以智谕法师、净空法师,中部以广化法师、忏云法师、妙莲长老,南部以菩妙长老为代表性。

智谕法师以大专生为主要接引对象而在一方弘化,虽然有“教弘天台、行归净土”的口号,且在华严及律学上亦有推动,但毋宁可看成是净土之推动倡导者。净空法师以宣讲净土经典为主,对于净土思想之弘传,花了许多心力于上,尤其以录音带的方式弘法,更使其法音广流。

——《台湾净土思想发展的契机》

无论古德、近师,是皆为多劫之善根,世俗所谓:天纵之才。然而吾等,虽不能效之,然近取譬,如:星云、慧律、净空诸师之宣讲佛法,乃至如:忏云、如悟、李炳南之软化青年,其余乃至大藏经印行、杂志发行,皆有益于教理弘扬,是皆蔚然成风。

——《佛教文化之开展》

22.惠谦法师【台湾净土宗高僧智谕法师弟子、西莲净苑首座】

净空老法师的思想体系蕴含丰富,博大精深,现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其加以说明,俾使我们能对老法师的思想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一)以教育弘扬佛法:1.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2.佛教是教育;

3.在祖国各地设立奖学金。

(二)以讲学培养人才:1.人才是佛教发展的保证;2.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3.开办“华严班”;4.筹办“佛陀教育学院”。

(三)以真诚增进交流:1.多元世界多元文化;2.真诚是相互交流的出发点;3.求同存异共存共荣;4.尊重传统反对渗透;5.访问伊斯兰教中心。

(四)以慈悲利益社会:1.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义;2.说法四十年慈悲利人天;3.捐款捐物救灾救心;4.灾区建校播种希望。

(五)以专修专弘求生净土:1.净土修学以孝亲报恩为基础;2.一门深入是最直截的解脱方法;3.净土法门最切合现代社会根基。

——《台湾当代净宗大德参学记》

23.澈定法师【台湾元亨佛学研究所所长】

台湾佛教在大陆来台的第一代祖师们的弘扬以后,二代中壮者有,成一法师、净良法师、法智法师、证严法师、圆宗法师、宏印法师、宏荣法师、本觉法师、本静法师、明定法师、净空法师 …… 等佛教中坚代表,担负著承先启后的责任。

——《近四百年台湾佛教多元文化》

24.心照法师【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

因此,修学弥陀净土的,便如游龙般的人群,而莲池、印光、净空等名僧便如领队人,让人景仰。

——《倾听慈尊的召唤·论慈宗修行法门》

25.圣凯法师【 中国佛学院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

欧阳竟无先生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命题在当时及后代影响巨大,如李圆净、弘一法师、周叔迦、虚云法师及当代的净空法师、茗山法师都主张这样的观点。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佛法、宗教及哲学的理解》

26.隆醒法师【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副会长、武汉宝通禅寺方丈】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献身于慈悲喜舍这个济世法门,就是观世音菩萨。正如净空老法师所说:“其他宗教所供奉的神,其实都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有些人就不能理解,认为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讲法的“契机”而已;也有人说这完全属于宗教信仰的神秘色彩。其实在事实上,世间上有许多不同身分的人,他们一样地都具有“悲天悯人”的善良品质和慈悲思想。虽然他们各自的立场不同、身分不同,但只要都能够凭着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行事,就是在朝着一个目标——人类和平而努力。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济世精神》

27. 宽容法师【安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安庆市青联副主席。毕业于四川大学教育管理系、安徽省九华山佛学院。曾获南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西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一般情况下,大家在起初两个月时毛病很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缺陷自然就少了,甚至很难找出问题。这样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与实践后,同学们都能十分明显的感到自己的进步,对于老法师这种传统的训练方法也心服口服……老法师虽然是专修专弘净土一门,实质他是八大宗派样样精通,遇到禅宗根性的人,就教他修禅的方法,遇到修密的根性,就教他修密。并且,老法师对于净土以外的一切法门除了赞叹还是赞叹,这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佛教文化》1999年第6期

28.能利法师【武汉佛教协会副会长、武昌佛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研究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学研究生班、南京大学哲学系中青年佛学骨干研究生班】

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善知识者,净空法师也。师乃当代光复佛教为佛陀教育之先驱泰斗。其所言说皆契于佛理,合于世道;其所行处,是为众等之楷模,人天之师表,乃吾等之真正归依处,惭愧末学能利等,能亲近老法师,得老法师亲为指教,其大幸岂三生哉!……净空老法师,精通宗教,而独弘净土,实乃应众生器,施所知量,非大悲心不能为也。尝闻其扬莲宗而抑他门,实大谬也!吾等三月亲近老法师,可证矣;老法师发起之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三藏典籍,无所不容,再一证也;而老法师曾宣华严、唯识、般若、梵网等妙理,此又一证矣!悲夫,今人之分别执著,我见深重,不明事理,故有此谬传,不也痛乎哉!

——《新加坡弘法人才培训班学习感悟》

29.智宗法师【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慧济禅寺监院】

记得刚出家那会儿,有一次师父还问我:“出家了,想做个什么样的出家人啊?”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想做个净空法师那样的。”

30.法闻法师【中国佛学院毕业生、佛门书法家、赵朴初会长学生、北京普照寺住持、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佛教的体相用就是佛法僧,净空法师我们大家都知道,他不说佛法僧,他直接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就说觉正净。我们接触佛教,学习基础佛学、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找到真正解决众生慧命有用的方法——佛法,我们的目的、核心主要学佛法,古代的六祖大师也好,当代的净空法师也好,他们把握佛法,直接就讲佛法,不是佛教的体相用,而是佛法的体相用,就是觉正净。

——《妙法莲华经浅释方便品第二》

}

追逐精彩的时候要想清楚心的位置

不然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思是,做学问,你要每天增加一点学问。但要成为一个得道之人,就要每天做减法。比如说不相干的对话可以不进行,不相干的应酬可以不参加。你要减损掉,在减损到清净无为的状态时,反而有了更多的东西。这是老子说的,很玄乎,但也是《金刚经》承认的一个法门。

我以前住在云南的时候,有人打电话给我:“世存,你不在北京,没看到昨天央视大楼失火了。”——有人就追求这种现场感和存在感,我们有机会当然也可以追求,因为有时候,在场与不在场确实不太一样。但是我们追求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在哪。

某些事情,我们就得用《金刚经》的空性来将其否定。如果我们仅仅因为看了一下央视的大火,就觉得人生很精彩,那就是有问题的,因为还有很多精彩的戏等着你,让你应接不暇。如果你整天追逐这些精彩,那么心就清净不下来,自然会越来越累。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普遍都感到焦虑、压力大。


我们长期生活在焦虑不安中

这对我们的危害比雾霾还要大


X大大和D大人两个人都想做百年千年的事业,一个是在南海划一个圈,一个是在雄安划一个圈,但是划圈后大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当年是一个春天的反应,大家积极地呼应他,要去创造价值和实现人生。但是雄安新区划出来后,大多数人都在想:这跟我们有什么利益的关系,在北京的人就担心北京的房价是不是到顶了、要完蛋了。这就说明我们心不静了,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时代的病态和焦虑不安当中,对我们的危害可能比北京的雾霾还要大。所以,我们今天讲《金刚经》,其实就是想讲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并不是说读《金刚经》能让焦虑、压力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用清净之心来进行关照。


人生的屈辱是无法摆脱的


佛祖日行六度,意思是他要去寻求人的布施,然后他要持戒,接着还要忍辱——因为去乞讨的过程中,肯定要看人脸色,听人声音,对方态度不好,自然会觉得有点屈辱。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其实每天都在忍辱。忍辱之后,他要精进、禅定,最后进入波罗智慧。

很多年轻人,以为有了财务自由,就成功了,生命就能安顿了。但其实你按照释迦牟尼的示范,生命的安顿是每天都要经受屈辱,无法摆脱。学问做大了,难道就不会有屈辱吗?肯定会有。财富做大了不会有屈辱吗?你说王健林没有屈辱吗?网友都在嘲笑国民老公的时候,难道他的心里就很爽吗?权力也是如此,再大的官,也要忍受屈辱。无论我们的人生达到何种高度,还是要日行六度,还是要去忍辱。


《金刚经》中的思维方式是空间性的


A即非A,是名A,这是《金刚经》中特别有名和特别常用的句式,比如“所谓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还有“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这是释迦牟尼不断强调的一种思维方式,他和西方理性主义的形式逻辑完全不一样,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也不一样。印度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否定为先,你看一个东西,一定要先把它看成假的,然后把他看出空,最后看出道理。

毛主席当时遇到了中国佛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他就问,《金刚经》里面的这些话如果用在你的头上,你叫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是先肯定再否定再肯定,是不是能这么说?然后赵朴初就给毛主席讲,不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其实是同时有肯定和否定。释迦牟尼讲的“是非名”是空间性的、同时存在的,而不是说像西方辩证思维里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你只有在这个状态下关照,这个大千世界才能同时为你捕捉。


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很高妙的

但我们经常为“正确”所蒙蔽


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相”思维,说儿童化一点,就是看图说话,谓观象系辞,你看到我,你根本不用想别的,马上就能说话,这是中国人真正高妙的思维方式,其实也是佛教中的无中生有、空中见色。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美术馆去看画展的时候,或者春天到大自然里的时候,经常觉得自己没词,为什么没词,因为我们不敢说出来。我们看别人一幅画,就想应该怎么说才对,这就是被“正确”的假象蒙蔽了。

我们现在说话一定要说正确的话,但是艺术家,还有孩子,他看到一幅画,绝对不会去想我将要说的这话对不对。他只是把此时此刻的所想和所感受到的说出来,这才是对的和有意义的。


《金刚经》的思维模型以否定为先


印度文化的思维,我们刚才讲,以否定为先。我这几年我发现这个模型很值得推广,可以解释我们周围的很多现象,至少可以帮助击碎年轻人的虚荣。

我以前在北京,也是一个特别虚荣的人。整天就在文化圈、知识分子圈去混,跟他们吃一次饭,开一次会,回去就觉得今天很舒服、人生很值得。后来就发现,这个太虚了,不仅对你的物质生活没有任何助益,还会发现那些知识分子比你还会搞经营,还会挣钱,你跟着他你反而把你自己的时间耽误了。

其实很多年轻人如果追慕虚荣,他也是这样的,以为跟成功人士成朋友了,其实人家成功人士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在滚动式地发展,而他耽误了。这时候,如果他能用《金刚经》的思维来看待自己和成功人士的交流,先用否定击碎自己的虚荣,那么交流中剩下的部分就真正有效了。


读《金刚经》能让我们消除很多幻想

生活的关键在于自我的修行


读《金刚经》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让我们消除很多的幻想。

很多年轻的朋友,盼望着2030年和2045年的到来,这两个年份,一个据说有生物技术的突破,能让人寿命大幅延长,一个据说能把大脑拷贝到电脑里,实现精神永生。但我们从《金刚经》出发,就会发现这个东西是虚妄——你自己都无法把握好身体和心灵,怎么能指望技术和机器能能做到。就像雄安的有些农民一样,以为自己马上能成为风口上的猪,但是人家说马上冻结户口,而且全部迁出去。

人类每隔若干时代,确实会有发展的黄金年代,算是赶上风口。但是这个东西我们不能指望太多,最终和最关键的,还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持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时代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