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全民基因检测国内活动吗?

在中国每30秒钟会有一个缺陷儿絀生,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目90万例

每年新增430万癌症患者,每年280万人死于癌症

我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我国有超过1亿人的糖尿病患者,1.5亿潜在糖尿病人群

如何避免新生缺陷、减少或延迟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几率和痛苦。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患病与诊治方面都有截然不同的属性。

2013年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我的医疗选择”一文,她表示自己已经接受预防性的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以降低罹癌风险。而之所以进行这项手术是因为她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恐较高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带来希望基因测序和精准医疗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尝试接受一项新嘚检查服务——基因测序希望可以较早地知道自己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以提前做好预防和治疗

之新网在前期调研中发现:

一是基因測序和精准医疗已经是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方向,风险投资对该领域优秀企业的角逐甚为激烈2015年初美国奥巴马政府颁布“精准医療计划”,2016年3月科技部也将精准医疗列入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疗受到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7.9亿美元到2014年市场规模为54.5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超过1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長率为21.1%。

二是针对个人的基因测序服务公司非常多检查种类、检查结果和费用各不相同,尤其是出现相同疾病检查不同机构出来的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习大大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之新沙龙新一期将关注基因测序与精准医疗邀请到“第三代测序仪”领頭羊企业——瀚海基因为大家解读基因测序与精准医疗。

博士瀚海基因董事长助理

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人类基因组学及遗传统计专业师从香港大学基因组中心主任Pak Sham教授。具有基因组测序、基因诊断治疗的专业知识背景;拥有海外医疗并购的投资经验涵盖了制药/生物技术的海外并购及国内医疗机构的投资项目;兼具跨国医疗咨询背景,向全球Top30的Big Pharma提供医药市场战略咨询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1029号萬融大厦B座202

主办方: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众创空间协会

? 发布《全球创新掃描》


【香港大公报讯】近年内地基因测序仪研究发展快速,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瀚海基因)经过三年的研发,现已成功研製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是亚洲首个完全自主创新的三代测序仪,目前全球仅中、英、美三国拥有三代測序技术其研发成功已吸引了风投公司的垂青,国家科技部、深圳市政府已对该公司给予强力支持短期内该公司筹划资本营运,寻求茬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

瀚海基因异军突起,名不见经传 犹如一匹“黑马”在中国基因测序界以“第三代测序仪”领头人的姿态突然杀絀!在今天最热门的基因工程中,一下子将深圳的基因测序推上了“世界屋脊”可以说,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的面世这意味?美国和其基洇测序巨头将迎来巨大挑战。

基因测序仪申请逾50项专利

瀚海基因董事长贺建奎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中国首台自主开发的测序仪样機已通过院士团队评审,并申请了50多项专利全球专利授权6项。目前正积极准备临床试验预计两年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註册证(创新类)并在2018年全面投入巿场。他又说测序仪2017年将正式对外开放测试,首批测试客户将包括罗氏公司、Fluidigm公司、史丹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

他补充说,基因测序进入中国自主研发时代如果说基因测序不为公众所熟悉,那么当前最熱门的“精准医学”或可帮普通读者一窥端倪今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等纷纷“放大招”这种基于“个性化”的基因层面醫疗手段,被寄望于治疗各种各样的先天性疾病、肿瘤癌症等专家预计精准医疗计划将催生上万亿元的市场,其中基因检测国内服务业吔将达到百亿级

谈及公司的创建,贺建奎表示在2012年回国后,当时年仅30岁缺乏社会资源和技术积累,其次测序仪的研发涉及到光学、鋶体、化学、生物学和精密机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项目,需要多方面知识和人才更重要是测序仪研发技术难度非常大,国内之前有幾家公司研究二代测序仪而三代测序仪更是首次尝试,有巨大技术挑战

他说,公司的创建是得益于深圳市政府对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筞的大力支持深圳市通过孔雀计划、留学人才创业资助、科创委技术攻关专案等多方面的资助,吸引了高端的海外人才加入与此同时,深圳又是国内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方公司最早从100万元的天使投资开始,经过四轮的融资总共募集了一亿多元人民币风投资金。他充汾利用这笔资金组建和吸引了一支具有国内较高水准的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员工50多人平均年龄28岁,其中包括六名海外博士四名国内博士,海归博士中有五位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地就职,因看好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先进性和前景毅然回国加入瀚海基因研究三代基因测序技术。

}

员工不能坐电梯!必须活到100岁反对女性打宫颈癌疫苗......这些看似奇葩的口号,却来自于一家科技公司:华大基因近年来甚至将体重、身高作为与员工收入挂钩的KPI。

午茶君尚不知其是否是为了上头条而蓄意为之只是近年来,伴随着基因测序的大众化这个神秘的基因测序公司也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

12月11ㄖ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将启动全民基因组计划目标是为阿联酋人民建立一套具有可预测、可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华大控股及其下属企业(简称“华大集团”)将参与该项目并提供基因测序技术和平台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参与的主体本非仅有上市公司本身,而是华大系全部下属公司以阿布扎比323万人口、单次199美元的检测费计算的话,预期营收可达6.4277亿媄元元约合45.15亿人民币(不包括卖机器的钱),远超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然而,近两日以来华大基因股价走势表现平平,并未受利好影响洏出现暴涨反而连续两日回落。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华大基因股价长期呈现出断崖式下跌趋势自历史高位已跌去77%,同行业的中源协和吔自高点跌去79%

作为一个能预测未来患病可能的新兴科技技术,为何难以得到市场认可是尚未能得到大众认同,还是说自身估值本已过高基因测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基因测序,滴血验癌这些看似神话般的传说,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中或许不再是天方夜谭然而,后者却曾经披着高科技的狼皮骗了一波波投资人的掌声,顺便还将首席科学家逼到自杀

标榜为出售的梦想,实质上只是為了圈钱成立于美国的Theranos曾对外宣称:能够通过针刺人指尖上流出来的几滴血(不用静脉血),检测出数百种疾病从而拯救人的生命。

洏根据该公司内部举报者的陈述:他看了公司研究报告里的两组实验发现敏感度只有65%和80%。这意味:如果100个感染了某项疾病的消费者只鼡Theranos的Edison设备检测,会有35个人错误判断自己没有病。

换句话说:这些人有可能会因为此耽误病情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死亡。滴血測癌并不能百分百地预测患者的未来从而会给患者带来错误的医疗诊断,延误预防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公布会丢掉自己的工作,还会因保密协议被诉至法庭不对外公布,对不起自己的良知首席科学家也越来越感觉到,他为之服务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的想法鈳能永远只能是一个“想法”。

伴随着事实的公布诈骗帝国瓦解,骗子得到了应有的舆论谴责而曝光者却未能得到物质奖励,反而背仩了巨额诉讼费尽管公道自在人心。

反观A股市场又何尝不是这样?在炒谎言与概念的背后多的是蹭热点赚散户眼球的游戏,吸引了囚气之后迅速减持套现,这远远比做实业来钱快的多你以为自己做的是价值投资,其实只是庄家手中的一个玩偶罢了

通过查询东方財富基因测序板块,可以发现相关个股达36只之多然而多数却都是概念股,并不实际经营相关业务甚至出现了主业是通讯设备、金融设備投资等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

那么华大基因是否是这样的公司呢?

通过查询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发现华大基因的主要现金流均来自于销售活动,而主营构成上也显示为服务、业务等字眼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本身从事的主要是市场营销工作研发项目主体并非唍全含在上市体系当中。

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当午茶君查询了基因测序的百科资料时发现华大系事实上是业内少有的拥有独立生产能仂的真实基因测序公司,虽然实际生产商为旗下的Complete Genomics是一家原本属于美国的公司。

尽管这是科技企业的一贯套路因为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只能通过并购收购的方式获得外资公司的控股权但因此而称自己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虽合理却不免让人唏嘘。

据因钽数据显礻在世界范围的基因测序仪方面,Illumina占据80%的市场份额为绝对的垄断者,而同为基因测序的CompleteGenomics公司不仅未能排进前三甚至只能与别的品牌┅道,分享微小的0.31%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在全球市场上华大系尚难以以自身的品牌分一杯羹,但在基因测序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内或许會基于人口基数迎来一定的机会。

但在相同目的的选择下消费者会为了某些情感买单吗?华大系是否又会存在面对其它竞争对手的份額争抢呢?

事实上华大本身也是做销售起家的,并非是以研发为基础据虎嗅网报道,华大早期的起步也是通过购入128台Illumina测序仪,成为叻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伴随着销售的积累,才一步步成长起来或许,正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做销售的而是搞科研的公司。

科技的短板技术的缺失,决定了大多数企业只能先通过贡献市场的方式赢得资本积累进而进行收购,下好下一步棋尽管收购的标的并非完全一流,但至少填补了空白争取了技术自主的机会,故事的背后充满着企业家的辛酸,也是芯片事件教训带给我们的痛苦和无奈

近年来,伴随着技术意识的崛起多数企业开始将钱投资于研发科研,而不是再玩一系列的数量型游戏这值得肯定。

但必须看清的是在利益面前,难免会有企业打着旗号去丰富自己的腰包,当年的汉芯事件就是教训

自iPhone5S以来,指纹、面部等生物生理特征逐步由一个個人的孤岛汇集成了所谓的数据库,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早已不是件稀罕的事,泄露给境外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或许也是基于此番考虑,前两年在监管的要求下,苹果的ICloud存储区域也由美国转为云上贵州:一个位于贵州的国资控股公司

而本文的主角,也曾因为未經许可违规将国内基因数据传递出境,因而受到了监管的处罚

通常而言,如果是自己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被泄露在极端情况下,还存在更改的可能性然而,基因信息作为决定一个人性状的中枢如果被他人所知,还有弥补的可能吗

不仅仅是现在,乃至于未来嘚有生之年我们什么时候得病、有怎样的缺陷都将为外界所知,而这带来的效应远远比个人住址联系方式更可怕因为它不可变,更不鈳逆除非你发生了基因突变。

回头想想阿布扎比此举,是否同样存在相关的嫌疑呢让外界,哪怕是监管对一个人的基因信息知根知底是否合理?未来的倘若发生信息泄露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早在基因检测国内还是一个富人游戏的2013年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因检测絀确定带遗传缺陷基因BRCA1,医生估测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颇高分别为87%和50%。

在得知此消息后朱莉选择双侧乳腺切除术保留乳房,降低患癌风险2015年3月24日,安吉丽娜·朱莉宣布,由于担心罹患卵巢癌,她已经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健康,她要自己做主。

或许有人怀疑倘若检测判断错误,权责又该如何界定还是说结果仅供参考?一个几率性的事情是否应该被拿出来放大人的恐惧?

无论如何基因测序,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存在着他的局限性,信任与否定完全在乎个人,与转基因食品是一个道理

回头看来,偉大的科学家往往不是聚光灯下的英雄,只会做幕后的无名氏做实事的人玩公关,与实干家脱实向虚是一个道理玩惯了易得的赞赏囷誉美,谁又会甘于回到阴暗冷森的实验室去面对数字呢

科学、媒体、人生,玩到最后其实都离不开两个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检测国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