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大师讲佛教 生命美文卍 到底命好重要,还是心好重要

广济大师讲佛教美文卍八个佛教用语,勘破前世今生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曼陀雅华风水居”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广济师父,曼陀雅华创始人。天津市著名风水命理师。
生命本是一场虚无,你认为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有一天,你从梦中醒来,也不必害怕,你会发现,有更多的人比你更渴望做梦。人的一生,本来一半便是在梦中度过。
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这个时代的我们,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
夜微凉,琴飞扬。明月皎洁透书窗,淡淡音符化愁肠。勾一笔画中人,赏一曲千古乐,三千情丝绕余凉。曲罢人散去,不过虚幻一场。
途有扫地僧,殿供佛光影。问故何去来,却答不知情。此中有禅意,修行可千年。芸芸乃众生,踽踽自独行。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曼陀雅华风水居
咨询微信号:fengxionghuaji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广济大师讲佛教美文卍 慈心即佛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曼陀雅华风水居”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广济师父,曼陀雅华创始人,天津市著名风水命理师。
弘一法师出家近十年来,赤脚芒鞋,孑然一担,云游四方。他要做和尚,就做一个彻里彻外的和尚。他律己至严,治学至勤,操行至苦。这可以说是他一贯的认真使然。即使从一些生活细节上也可以见出他的持身严正。他的得意弟子丰子恺曾回忆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又有一次,我寄回件邮票去,多了几分。他把多的几分寄还我。以后我寄纸或邮票,就预先声明:余多的送与法师。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此时,弘一法师已是颇有影响的佛门高僧了。1927年秋,弘一法师第三次来到丰子恺家中。在朝朝夕夕的共处中,法师的言行、思想、品格以及信仰逐渐影响了丰子恺,他对这位先前的业师越发尊崇,终于发愿要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了。九月廿六日这一天,丰子恺在缘缘堂设果品与香烛,正式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取法名“婴行”。在皈依式上,法师郑重地对弟子婴行施以训戒:
“世间的形形色色,我们所爱的、所憎的、所苦的、所怕的、所愤的、所悲伤的,乃至令人难以忍受的烦躁、感受、接触,我们要学着试图包容:它们来了,我们淡然处之,它们从我们身边滑过,我们也不可幸灾乐祸。人生,便是一场既悲且喜的过程,但中间没有一件事足以任人们轻视;世间的每一个动机,每一种事物形态,不管强者、弱者、女人、小孩,他们的心灵感受,都会发生不可想象的力量,原因是既是生物,自然有感情,有情感便有动力,有动力,便可毁灭事物,也可成就事物。复次,他们也有圣贤的情操,企图被尊重、被崇爱、被同情;但唯有一点,不愿被欺骗,不愿被蒙蔽;因此,他们那颗形式上骄傲的心,在实质上,便是赤子之心。你欺骗一个小孩,如被他发现了,他小脑筋里,将永远拂不掉你丑恶的影子,即使你再神圣,再被人讴歌颂扬,也不能获得孩子的爱。当孩子的时代,没有名利观念,不晓得什么是利害,他只知道‘爱’,你对他一百件好,有一件欠诚心,欠情感,他一旦发现,一切便完了!在佛法修持上,是善不抵恶的;在世间的名器上,是功不抵罪的……因此,我们要学着包容一切,这样方能养成不分亲疏厚薄的悲心,才能干静地看世界。只有如此,人间才有无限的美丽展开;佛陀不在内,不在外,而在你的灵性中间;你的灵性有美可圈可点,世界自然有美皆备,无美不收。”
“子恺——”弘一法师稍歇一下,又说:“你的世间成就,是我所不及的,但是,我们都是一样,都还需要试图学习,在学的过程中,才有善的积累。在树的年轮之外,那外围的粗皮虽不美好,可是它有保护作用,但结果,它连烧火的价值也低微。仅仅那一点作用,也是功德无量呀!”
这是弘一法师对在家弟子婴行的一番开示,也是法师的夫子自道。
是年,为预祝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丰子恺与法师商定,绘“护生画”50幅,由法师配诗写字,通过募捐出版,名即为《护生画集》。画的内容,都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杀机的。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弘一法师在首册《护生画集》的回向偈里也明白地指出:
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每画一叶, 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十七首余,皆贤瓶闲道人补题,并书偈为回向:
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
弘一法师把《护生画集》的编绘,看成是一项弘法利生的善举,因而非常重视。对每首诗、每幅画,都逐一推敲,对表纸、封面图案画、装订等细枝末节也一一过问。1929年2月,《护生画集》(初集)由开明书店出版。马一浮在序中说:“子恺制画,圆净撰集,而月臂为之书,三人者盖夙同誓愿,假善工巧以寄其侧怛;将凭兹慈力,消彼犷心,可谓缘起无碍,以画说法矣。”又说: “故知生,则知画矣;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
1939年,丰子恺为纪念弘一法师六十寿辰,着手绘制护生画续集60幅,绘制完毕,寄往泉州,请弘一法师配上文字。弘一法师见续集绘出,非常欣慰,抱病书写跋文:
已卯秋晚,续护生画缋就,余以衰病,未能为之补题,勉力书写,聊存遗念可耳。
弘一法师弘法利生的慈悲情怀,由此可见。夏丏尊在《续护生画集》的序言中还谈到这样一件事:“犹忆十年前弘一法师偶过上海,向坊间购请仿宋活字印经典。病其字体参差,行列不匀,因发愿特写字模一通,制成大小活字,以印佛籍。还山依字典部首逐一书写,聚精会神,日作数十字,偏正肥瘦大小稍不当意,即易之。期月后书至刀部,忽中止。问其故,则曰:刀部之字,多有杀伤意:不忍下笔耳。其悲悯恻隐,有如此者”。此事虽小,亦可见出弘一法师的慈悲心怀。
曼陀雅华风水居
咨询微信号:fengxionghuaji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广济大师讲佛教美文卍 圆融无碍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曼陀雅华风水居”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广济师父,曼陀雅华创始人。天津市著名风水命理师。
圆这概念,最早接触到是在焦作吕涧山的圆融无碍禅寺。“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心无挂碍,行无所碍。”这句话看到时只觉得有所会处,却不解其意,更做不到。只是种下了那么一颗种子,时时爱护,欲得其成长发芽。后来看吴信如先生的著作,常讲“圆融世出世法”。自以为看得懂了,其实只是懂个字面意思。再后来听到南怀瑾先生在《唯识与中观》讲“世间法成就有多大,出世间法成就也有多大”,也觉得挺对,挺有道理,还是莫知其所以然。
常诵《心经》至“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念得久了,似有些受用处,烦恼来了,便念到“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但是离“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的境界还差得远,只能解一时之患。我法二执不除,终有挂碍。譬如饥饿时吃饭即饱,过一会还要饿,饿了还要吃。有一段时间自以为能做到心无挂碍,视人间事如梦幻浮云,甚至被老和尚痛打棒子还不自知,很不服气。后来碰上亲人遭遇灾难疾病,痛苦万分,心里便按捺不住了,开始“颠倒梦想”了,终于觉得自己连人生际遇无常这个道理都没搞清楚还妄谈佛法,实在可笑。正悲伤处,幸得明师指点迷津,以大慈悲心观诸世间,善爱护自己的亲人,也善爱护世间一切人。同情亲人的不幸,也同情世间一切认识不认识人的不幸。到此,终知老师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意,也知道想做到心无挂碍有多艰难。对普通人来说,父母、爱人、朋友、工作、事业、财富、仇人等等,统统都是我们心里挂念的,哪一个能够心胸宽敞,提得起放得下?只有高度的智慧,明澈心地,得大自在解脱之力,才能在世间法中出入自由。
“如珠走盘,处处皆圆。”在修习准提法时,上师如此开示我,我听了一头雾水,怎么个“处处皆圆”法呢?师父又开示“准提法是圆顿大法”。我更迷惑了,怎么圆?怎么顿?好像炖排骨,炖了好久还没炖烂。我想是我根器太差,上师发大慈悲开示我好一会儿,我却听不懂。只好慢慢修,修的久了也许会明白上师的话。
想不通高深的话,只好回归到生活中去,回归到最基本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去体悟。《法华经》中有人质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娑婆世界是脏乱差,释迦佛当即为在场众开佛眼示此世界之真相,亦如西方极乐世界琉璃为地,美轮美奂。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的原因都不一样,“万般都丢掉,只有业随身”。或是如《普贤行愿品》里讲“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佛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名师难遇,佛法难闻”。一个修道人,这四样都具足了,要如何去圆满呢?永嘉禅师说“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莲花最清高美丽,偏偏在臭淤泥里才能长得好。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有所付出和贡献,在社会中成长也回报于社会。一个人的遭遇可能成就大也可能成就小,但始终坚持为社会为他人做尽可能多的贡献,因为坚持这个善心,永远不动摇,所谓善亦善,不善亦善。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不当废物,也不做坏蛋,一心为善,勤修智慧以致功德圆满,这是我理解的世间法圆融。同时精进修道,不证菩提决不放弃,“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六祖讲“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楞严经》上讲“理须顿悟,乘悟并消。事非渐行,因次第尽”。
说到底,还是要慢慢来,老老实实学佛,规规矩矩做人。依那个“般若波罗蜜多”,时时观照,时时惦记,终能事理双圆,理事无碍。
曼陀雅华风水居
咨询微信号:fengxionghuaji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卍字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