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赖耶识 如来藏是不是如来藏的问题,经上是这样说的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阿赖耶识、空性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
特别提示:本文原发不详,本博转载自智悲佛网。
索达吉堪布于厦门大学答疑
&&&&&&&&&&&&&&&
一、问:我是厦门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佛教哲学。请问,空性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
答:这二者是不二的,也就是现空不二。所谓现空不二,“现”是指如来藏的光明分,“空”是指空性。当一个人开悟时,一定会同时具有现与空两种境界。此时,因为他了达了空分,所以对任何法都不执著,也就是所谓的“看破了”;而因为同时也安住明分,所以会兴起大悲,修持善法、积累资粮。从一地到十地之间,都是如此。开悟时既有智也有悲,这就是智悲双运;进入修道以后,随着明分越来越明清,功德也越来越增上;而这种不二的境界究竟了,就称为佛。
因此,如果分开理解,空性和光明可以说是两个,但从真实的层面上讲,二者是无别的。
二、问:我是中国哲学的博士生。请问,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差别?
答:阿赖耶识,是具有微细分别的心识;而如来藏是众生的佛性,远离分别,不能与识混为一谈。对于识与如来藏的关系,觉囊派一位大德曾以大海为喻:如来藏相当于大海的本体,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而其他心识[4]则是上面的波涛。动荡的波涛,与相对平静的海底,其实都是以大海为本体。同样,所有心识的本体,就是如来藏。
问:那识和智有什么差别?
答:所谓识,就是各种分别或无分别的识聚;而所谓智,是指断除人我、法我后证得的通达一切万法的有境[5]。通过修行,识转依后就成了智。
三、问:在您刚才讲的那个比喻当中,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如来藏是大海,那阿赖耶识是什么呢?
答: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
问:那从作为其他识的本体的角度,它跟如来藏有何区别呢?
答:眼耳鼻舌等这些识,既以阿赖耶识为本体,也以如来藏为本体。但在如来藏这一层面,它就像大海的水;而其他的识,也包括阿赖耶识,可以从水的不同颜色这一侧面来理解。&
问:那如来藏它是动还是不动呢?
答:你说大海是动还是不动?
问:既算是动,也算是不动。
答:那如来藏也是一样,可以算是动,也可以算是不动。
四、问:我是哲学系的教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对我们汉传佛教《六祖坛经》的看法?
答:我对《六祖坛经》的信心非常大!八年前,我有幸得到这个法本,反复读了几遍之后,发愿以后一定要讲,但一直没讲成。今年我又发愿了,一定要开讲[7]。你们也知道,在佛教的历史上,大德的作品一般都叫“论”,不叫“经”。但六祖的这部“论”,因为后人极为尊崇,所以就叫“经”了。这部经里的思想,我对比过了,和密宗大手印、大圆满的教言是一致的。可见,一个证悟者从自性中流露的文字,总是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不理解第一因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而反对善知识萧平实弘扬大乘正法的人请看(转帖)
唐玄奘从印度取回大乘经典,主要任务是翻译解释大乘经典唯识论,那些解释的经典里面都讲到阿梨耶识就是如来藏。
由于阿赖耶识内有污染的无明七转识,要把被无明七转识污染的阿赖耶性消除掉,成为清净的如来藏真心,所以k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体心是同一个,以后又可以根据修道的层次不同而命名。但改其名而不改其体心。
一、一切大乘正法是根据如来藏而写,可是人们刚刚找到阿赖耶识的时候,不经过消除被无明七转识的污染就不能能消除掉阿赖耶识性,怎么就能称为如来呢?佛为什么说自性清净而被染污,只能与利智菩萨开示呢?为什么又说:阿陀耶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所以佛不与一般的凡愚讲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菩提法,就怕执着这个阿赖耶识不放,就如你那样。
可以举个例子譬如说:我们的身体原来是很干净的,可是穿了一件脏兮兮的衣服,人家看到了就很讨厌,要是把要这件脏兮兮的衣服洗干净了,人家就不会讨厌你了,可以我们的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如来藏就是原来的阿赖耶识不是同样的道理吗?通过修行到佛地还是原来的这个阿赖耶心体不会改变。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以前有些皇帝治理国家比较好,也比较得人心,所以经常穿了老百姓的衣服微服私访,虽然人们认不出那人就是皇帝,可是穿了老百姓衣服的人,其实还是原来的皇帝,并没有因为是穿了老百姓的衣服就不能称为皇帝了吧,这个道理应该理解吧?
阿赖耶识就是无量劫出生五蕴六道众生的原始老祖宗(从来没有生灭),虽然每一世的五蕴身体不同,但是因为有了阿赖耶识才能有五蕴六道众生,所以就这样生生世世陪伴着六道众生不断轮回,修佛道有了正知正见、有善知识指导、有福德因缘,发菩提大愿,有佛菩萨加持才能比较容易找到这个阿赖耶识,找到k还要佛菩萨或善知识的护持(否则因为不能承担而退失)这样就跨入内门修菩提道,通过无量劫的(根据各人修行精进程度,时间长短不同)修行才能成佛。
要是不经过无量劫的修行,这么简单就能成佛吗?佛为什么要讲那么多的三乘经典,就是为了讲怎么样修行才能成佛。
萧平实讲的是完整的因地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这个讲法绝不可能断章取义,佛法是前后相贯通的,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是完整的一体,体心是一个,佛教正法流传二千年多年的传统,就是修持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佛门各宗的观点,就是找到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心,最终的就是成佛。
佛教正法要是外于如来藏正法而找其它的法,就是心外求法的外道。正法时期,佛陀就是经常破斥外于如来藏真心而心外求法的外道。
关于金与指环到底能不能完全等同?可以告诉你完全相同!金块可以做出许多的工艺品,要是做成指环,就是金戒指,还是原来金的原料,因为金子属于重金属元素,应该知道它的金属元素比较稳定,千年万年不会改变,不是有真金不怕火炼的成语吗?你说它怎么能改变成其它的元素呢?
二、第一因为什么是外道?不承认第一因的就是外于如来藏真心而心外求法的外道,佛为什么在《楞伽经》中讲: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呢?这个因,难道可以称为是其它的第一因?因果二个字,可以颠倒过来理解吗?先有果,后有因,佛的《三世因果经》可以这样颠倒过来理解吗?先成佛后成凡夫???
三、你为什么自己不理解法义,还要咬文嚼字呢?第九识也是原来阿赖耶识经过修行后改变名称为异熟识,就是原来的第八识,佛的经典讲过人就是五蕴十八界,六根、六识、六尘、第七识末那耶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还有什么识呢?称为第九识是经过修行后的方便称呼,后来还有无垢识,佛地真如。这个你又怎么样讲呢?
四、国家宗教局批准出版(箫平实)的著作。/----国家宗教局也批准了奥修和印度的婆罗门教的经典,按我说应当不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箫平实)的著作是续如来事弘扬大乘如来藏正法,因为中国本来就是大乘正法佛教基地,你们为什么要和佛讲的因地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正法作对?奥修和印度的婆罗门教的经典,是属于他们自己教内的经典,性质完全不同。
五、我所作出的内容,说是纠正你的知见也可以,这个和法义辨正不是没有关系,是完全有关的,否则本人也没有时间浪费人生。因为对于佛教正法的问题,不懂就不能随便发表意见,那是无量劫的果报问题,佛在许多经典上都讲过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的因果报应,真的是很悲惨可怕的,我们怎么能不小心一点呢?那是对不起自己无量劫的生命。所以我们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奉劝你:你是一位聪明人,还是好好学佛,不要太随便诽谤善知识了,对你真的没有好处,你们在其它论坛这样胡说八道无根诽谤善知识萧平实,他可从来不会来攻击反抗你们,只是作出法义辨正,慈悲的想救你们离开邪知邪见,不辞辛苦的写书,解释翻译经典,能让你们早一点接受正法。
要是你能纠正和你一样知见上有错误、错解法义、讲因地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那些人的邪知邪见,你就立了大功,将来你会怎么样,当然有人会知道,明白吗?不要浪费时间,人生难得,真正的善知识难闻,所以应该珍惜。
佛菩萨会知道你的所作所为,相信我的话,本人绝不骗你!你的如来藏会存储你的一切。
否则怎么会有佛的《三世因果经》?怎么会有六道轮回无间地狱呢?所以我们千万不可以造业。
「楞伽经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又云。如来藏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
大乘入楞伽经:
【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为胜N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
《宗镜录》卷四:
「楞伽经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又云。如来藏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
No.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8a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被 dimples 删除于: 09:14:07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9-02-14 16:39
(转帖)如来藏即阿赖耶部分会集
681 大乘密严经 (卷3)
T16, p0747a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关键词:如来藏,阿梨耶识,藏识)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4) T16, p0510b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
671 入楞伽经 (卷7)
T16, p0556b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5)
T16, p0619c
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注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余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
(关键词:八识,如来藏,阿梨耶识,藏识,意)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4) T16, p0512b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671 入楞伽经 (卷7)
T16, p0559b
复次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5)
T16, p0621c
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
关键词:如来藏,阿梨耶识,藏识)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4) T16, p0512b
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着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671 入楞伽经 (卷2)
T16, p0522a
10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大慧。如是转识阿梨耶识。若异相者。不从阿梨耶识生。若不异者。转识灭阿梨耶识亦应灭。而自相阿梨耶识不灭。是故大慧。诸识自相灭。自相灭者业相灭。若自相灭者阿梨耶识应灭。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1)
T16, p0593cNo. 671 入楞伽经 (卷8) T16, p0559c
大慧。意识共五识身相应生。一念时不住。是故我说彼法念时不住。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5)
T16, p0621c
意识与彼五识共俱。取于种种差别形相。刹那不住。我说此等名刹那法。大慧。如来藏名藏识。所与意等诸习气俱。是刹那法。无漏习气非刹那法。此非凡愚刹那论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刹那非刹那故。彼计无为。同诸法坏堕于断见。(关键词:藏识,阿梨耶识,灭)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1) T16, p0483b
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
实叉难陀译
大慧。转识藏识若异者。藏识非彼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然彼真相不灭。大慧。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1585 成唯识论 (卷3)
T31, p0014a
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有大乘阿毗达磨契经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盘证得
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
1585 成唯识论 (卷3)
T31, p0014b
1585 成唯识论 (卷3)
T31, p0014c
故说此识名阿赖耶。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非诸转识有如是义。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7c
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此差别法得者甚难。
293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9) T10, p0704c
善男子。我复善知十八工巧。种种技术。并六十二眷属明论。及内明等一切方法。治内烦恼。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善男子。如眼识起一切根识。微尘毛孔。俱时出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诸识亦尔。或时顿现。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离。不一不异。如水与波。由业生相。深起系缚。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识身转。彼阿赖耶。终不自言。我生七识。七识不言从赖耶生。但由自心执取境相。分别而生。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8a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2007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卷1) T48, p0343b
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卷1) T48, p0349a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卷1) T48, p0360b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
《华严经探玄记》卷四:
「故楞伽云。如来藏名阿梨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四:
「又入楞伽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如来藏名阿梨耶识。故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亦云。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海如梨耶。波如无明七识。」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
「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又起[7]信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成染心等。」
《宗镜录》卷四:
「楞伽经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又云。如来藏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
大乘入楞伽经:
【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为胜N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
如来藏有空如来藏及不空如来藏,亦有在缠如来藏及出缠如来藏亦为法身。
《大宝积经》卷119:「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世尊。此如来藏空性之智。复有二种。何等为二。
谓空如来藏。所谓离于不解脱智一切烦恼。世尊。
空如来藏。具过恒沙,佛解脱智不思议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由信能入。世尊。如是一切声闻独觉空性之智。于四倒境攀缘而转。是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证。」(CBETA,
T11, no. 310, p. 677, a20-28)
《胜N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CBETA,
T12, no. 353, p. 221, c16-22)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3:「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熏习无漏法故名不空如来藏。藏识有漏虚妄不实。故名为空。能含一切无漏种故名如来藏。四智种子体是无漏非虚妄法。由近善友多闻熏习渐次生长。当成四智。四智之因名不空如来藏。」(CBETA,
T34, no. 1723, p. 710, b15-20)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3:「胜N经云有二种如来藏空智。
谓若离若脱。若断若异。一切烦恼藏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如来藏烦恼有漏虚妄不实。能覆真如。名空如来藏。
涅盘无漏体是无为非虚妄法。由近善缘断诸烦恼。渐次智起方便显证。名为涅盘。体性非空因空所显。空之性故。烦恼覆位名不空如来藏。
藏是覆隐因性义故。故在烦恼缠裹之位名如来藏。出烦恼时名为法身。即此法身因空所显。空本性故。亦名空如来藏。如刀提耶掘宝显得。阿赖耶识及诸烦恼名如来藏者。」(CBETA,
T34, no. 1723, p. 710, b24-c6)
发表于:09-02-14 16:45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1:「故胜N经中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约位因果得名别。故但可说证不可说成。初地以上分亦证得。佛果圆证。自受用身新修所起有情分别事体异故。从凡夫位但有无始无漏种子。由近善友听闻正法。种子渐增为报身本。亦名如来藏。楞伽经云。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熏习无漏法。故名不空如来藏。前法身藏。此报身藏」(CBETA,
T38, no. 1772, p. 273, a29-b7)
《说无垢称经疏》卷5:「胜N经云。在缠名如来藏。出缠为法身。涅盘云。师子吼者。是决定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二有因缘性。在缠名多闻熏习法尔种子。出缠名报身。楞伽经云。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不空如来藏。胜N依无为义。烦恼为能覆藏。真理为所覆藏。楞伽依有为义。阿赖耶识为能摄藏。种子名所摄藏。二种能藏。二种所藏。皆名如来藏」(CBETA,
T38, no. 1782, p. 1088, a4-11)
[原创]“此阿赖耶识,即是中国禅宗证悟者所悟得之第八识真如。”
本人将平实居士以下所说和佛教经论对比之后,认为:平实居士以下所说完全符合佛教经论!
“此阿赖耶识,即是中国禅宗证悟者所悟得之第八识真如。”
--摘自:《大乘无我观--悟前与悟后别说》,平实居士
http://www.a202.idv.tw/a202-gb/book.htm
2007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卷1) T48, p0343b
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卷1) T48, p0349a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卷1) T48, p0360b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
2016 宗镜录 (卷49)
T48, p0707b
问。此识既云恒转如流。定有生灭去来不
答。此识不守自性。随缘变时。似有流转。而实无生灭。亦非去来。如湛水起沤。沤全是水。华生空界。华全是空。识性未常去来。虚空何曾生灭。如马祖大师云。若此生所经行之处。及自家田宅处所。父母兄弟等。举心见者。此心本来不去。莫道见彼事则言心去。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贮积昔所见者。识性虚通。念念自见。名巡旧识。亦名流注生死。此念念自离。不用断灭。若灭此心。名断佛种性。此心本是真如之体。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
2128 一切经音义 (卷51)
T54, p0648b
阿陀那识(梵语也即含藏识也)
675 深密解脱经 (卷1)
T16, p0669a
元魏 菩提流支译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
676 解深密经 (卷1)
T16, p0692b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2016 宗镜录 (卷4)
T48, p0434c
有执真如与赖耶体别者。是恶慧也。
2016 宗镜录 (卷5)
T48, p0441c
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论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
2016 宗镜录 (卷47)
T48, p0695a
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2016 宗镜录 (卷100)
T48, p0956c
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关键词:藏识,阿梨耶识,灭)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1) T16, p0483b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671 入楞伽经 (卷2)
T16, p0522a
10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大慧。如是转识阿梨耶识。若异相者。不从阿梨耶识生。若不异者。转识灭阿梨耶识亦应灭。而自相阿梨耶识不灭。是故大慧。诸识自相灭。自相灭者业相灭。若自相灭者阿梨耶识应灭。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1)
T16, p0593c
实叉难陀译
大慧。转识藏识若异者。藏识非彼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然彼真相不灭。大慧。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二地」云:【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惟,唯正思惟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木*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
《瑜伽师地论略纂》亦言:「又真实理门,末后一刹那,亦唯第八识无覆无记,入无余依」。
《大乘起信论》云:【今言灭者,但心相灭,非心体灭】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原文:
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摄大乘论》云:「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
《成唯识论》卷十明言:「又说『彼无无余依
(涅盘) 』者,依不定性二乘而说,……此位唯有清净真如,离相湛然寂灭安乐」。
《成论》云:「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意根)若无,定不转故。」
《成唯识论》所云:「唯第八识恒无转变,自能立故,无俱有依(此依无余涅盘位而说,非依有余涅盘位而说)。」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云:「问: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言灭?答:实然!今言灭者,但心相灭,非心体灭。……众生亦尔,以无明力令其心动,无明灭故动相即灭,非心体灭;若心灭者则众生断,以无所依、无能依故;以心体不灭,心动相续。」
《摄大乘论》云:「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由此为种子,意及识转。」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云:「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于此段经文中,其实已详说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实相貌为真如法相,已说阿赖耶识心体显示真如之相,故云「皆同真如相故」,所以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心体行相所显示之心体之法性
《摄大乘论》也引《阿毗达磨大乘经》而说阿赖耶识是:「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瑜伽师地论略纂》亦明言:「又真实理门,末后一刹那,亦唯第八识无覆无记,入无余依」。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二地」云:【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惟,唯正思惟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木*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第二:
观「一切行无常」宝心,不住一切三界中故。观一切法无我宝心,「我」及众生俱无我故。观于涅盘寂静宝心,究竟寂静故。
《密严经》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
《大乘入楞伽经》
佛云:「真如、空、实际,涅盘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皆(是阿赖耶识心体的)异名。」
《大乘密严经》中如是云:「藏识一切种,习气所缠覆,如彼摩尼珠,随缘现众色;虽住有情身,如鹅王无垢,是决定种性,亦为大涅盘……。」
无余涅盘为何非断灭?
唯余第八识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故。
大乘密严经中 说得很清楚: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请对平实居士所说法义有疑问的师兄,认真看看以下佛教经论摘录,再将平实居士所说法义与之对照,看看是否符合。
说明:摘录内容均出自大正藏。
220b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399) T06, p1068a
即是:之下内容出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卷399,在大正藏第6册的第1068页。
220b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399) T06, p1068a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220e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569) T07, p0937c
真如名为无异无变无生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668 佛说不增不减经
(卷1) T16, p0467a
元魏 菩提流支译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839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卷2) T17, p0907c
隋 菩提灯译
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
839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卷2) T17, p0907c
839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卷2) T17, p0908a
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法身为体。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想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盘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转名为佛。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善男子。是名略说一实境界义。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8b
藏识佛地中
  其相亦如是
十地行众行
  显发大乘法
普与众生乐
  常赞于如来
在于菩萨身
  是即名菩萨
佛与诸菩萨
  皆是赖耶名
665 金光明最胜王经
(卷1) T16, p0407a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应知。复有十法。能解如来应正等觉真实理趣。说有究竟大般涅盘。云何为十。一者……十者。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盘。善男子。是谓十法说有涅盘
665 金光明最胜王经
(卷2) T16, p0409c
善男子。如是法身三昧智能。过一切相。不着于相。不可分别。非常非断。是名中道。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1) T16, p0483b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671 入楞伽经 (卷2)
T16, p0522a
10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1)
T16, p0593c
实叉难陀译
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6)
T16, p0626a
显示阿赖耶
  殊胜之藏识
离于能所取
  我说为真如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4) T16, p0512b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671 入楞伽经 (卷7)
T16, p0559b
复次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5)
T16, p0621c
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2) T16, p0489b
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盘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着。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能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671 入楞伽经 (卷3)
T16, p0529b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实际涅盘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如来藏。而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如来藏。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着有我之相。大慧。譬如陶师依于泥聚微尘轮绳。人功手木方便力故作种种器。大慧。如来世尊亦复如是。彼法无我离诸一切分别之相。智能巧便说名如来藏。或说无我。或说实际及涅盘等。种种名字章句示现。如彼陶师作种种器。是故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说有我相。大慧。我说如来藏者。为诸外道执着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着之处。入三解脱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以是义故。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说如来藏。是故我说有如来藏。不同外道执着神我。是故大慧。为离一切外道邪见。诸佛如来作如是说。汝当修学如来无我相法。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2)
T16, p0599b
佛言。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以性空实际涅盘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着于我。大慧。譬如陶师于泥聚中以人功水杖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尔。于远离一切分别相无我法中。以种种智能方便善巧。或说如来藏。或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大慧。我说如来藏。为摄着我诸外道众。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
67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卷4) T16, p0510b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
671 入楞伽经 (卷7)
T16, p0556b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5)
T16, p0619c
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注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余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
671 入楞伽经 (卷8)
T16, p0559c
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5)
T16, p0621c
大慧。如来藏名藏识。所与意等诸习气俱。是刹那法。无漏习气非刹那法。此非凡愚刹那论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刹那非刹那故。彼计无为。同诸法坏堕于断见。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7)
T16, p0637a
心意及余六
  诸识共相应
  皆因藏识生
  非一亦非异
672 大乘入楞伽经 (卷7)
T16, p0640b
变起诸果报
  谓诸识及意
意从赖耶生
  识依末那起
  赖耶起诸心   如海起波浪
习气以为因
  随缘而生起
681 大乘密严经 (卷1)
T16, p0724b
唐 地婆诃罗译
如来者常法身故。
发表于:09-02-14 16:46
681 大乘密严经 (卷1)
T16, p0724c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1b
若离阿赖耶
  即无有余识
譬如海波浪
  与海虽不异
海静波去来
  亦不可言一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1b
藏识亦如是
  与转识同行
佛及诸佛子
  定者常观见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1b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1c
藏识亦如是
  蕴藏诸习气
譬如水中月
  及以诸莲花
与水不相离
  不为水所着
藏识亦复然
  习气莫能染
如目有童子
  眼终不自见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7c
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此差别法得者甚难。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8a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681 大乘密严经 (卷2)
T16, p0738b
藏识佛地中
  其相亦如是   十地行众行   显发大乘法
普与众生乐
  常赞于如来
在于菩萨身
  是即名菩萨
佛与诸菩萨
  皆是赖耶名
681 大乘密严经 (卷3)
T16, p0740c
赖耶体常住
  众识与之俱
如轮与水精
  亦如星共月
681 大乘密严经 (卷3)
T16, p0747a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681 大乘密严经 (卷3)
T16, p0747b
诸识亦复然
  恒依赖耶转
当知赖耶识
  即名为密严
譬如好真金
  光色常充满
自证清净境
  非分别境界
性与分别离
  不可得分别
体实而是常
  定者能观见
意识所行境
  但缚于凡夫
圣见悉清净
  譬如阳焰等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卷3) T03, p0305a
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
  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
  悉在赖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
  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
  证得如来常住身
159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卷3) T03, p0305a
法身体遍诸众生
  万德凝然性常住
不生不灭无来去
  不一不异非常断
法界遍满如虚空
  一切如来共修证
有为无为诸功德
  依止法身常清净
法身本性如虚空
  远离六尘无所染
法身无形离诸相
  能相所相悉皆空
如是诸佛妙法身
  戏论言辞相寂灭
远离一切诸分别
  心行处灭体皆如
261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卷10) T08, p0912a
赖耶性清净
  妄识所熏习
圆镜智相应
  如日出云翳
293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9) T10, p0704c
善男子。我复善知十八工巧。种种技术。并六十二眷属明论。及内明等一切方法。治内烦恼。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善男子。如眼识起一切根识。微尘毛孔。俱时出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诸识亦尔。或时顿现。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离。不一不异。如水与波。由业生相。深起系缚。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识身转。彼阿赖耶。终不自言。我生七识。七识不言从赖耶生。但由自心执取境相。分别而生。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
374 大般涅盘经 (卷4)
T12, p0390a
迦叶复言。如来云何名曰常住。如佛言曰如灯灭已无有方所。如来亦尔。既灭度已亦无方所。佛言。迦叶。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言。灯灭尽已无有方所。如来亦尔既灭度已无有方所。善男子。譬如男女然灯之时。灯炉大小悉满中油。随有油在其明犹存。若油尽已明亦俱尽。其明灭者喻烦恼灭。明虽灭尽灯炉犹存。如来亦尔。烦恼虽灭法身常存。善男子。于意云何。明与灯炉为俱灭不。迦叶答言。不也世尊。虽不俱灭然是无常。若以法身喻灯炉者。灯炉无常。法身亦尔应是无常。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难如世间言器。如来世尊无上法器。而器无常非如来也。一切法中涅盘为常。如来体之故名为常。复次善男子。言灯灭者即是罗汉所证涅盘。以灭贪爱诸烦恼故喻之灯灭。阿那含者名曰有贪。以有贪故不得说言同于灯灭。是故我昔覆相说言。喻如灯灭。非大涅盘同于灯灭。
2007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卷1) T48, p0343b
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卷1) T48, p0349a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
2008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卷1) T48, p0360b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
2016 宗镜录 (卷49)
T48, p0707b
问。此识既云恒转如流。定有生灭去来不
答。此识不守自性。随缘变时。似有流转。而实无生灭。亦非去来。如湛水起沤。沤全是水。华生空界。华全是空。识性未常去来。虚空何曾生灭。如马祖大师云。若此生所经行之处。及自家田宅处所。父母兄弟等。举心见者。此心本来不去。莫道见彼事则言心去。心性本无来去。亦无起灭。所经行处。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贮积昔所见者。识性虚通。念念自见。名巡旧识。亦名流注生死。此念念自离。不用断灭。若灭此心。名断佛种性。此心本是真如之体。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
2128 一切经音义 (卷51)
T54, p0648b
阿陀那识(梵语也即含藏识也)
675 深密解脱经 (卷1)
T16, p0669a
元魏 菩提流支译
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
676 解深密经 (卷1)
T16, p0692b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2016 宗镜录 (卷4)
T48, p0434c
有执真如与赖耶体别者。是恶慧也。
2016 宗镜录 (卷5)
T48, p0441c
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论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
2016 宗镜录 (卷47)
T48, p0695a
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2016 宗镜录 (卷100)
T48, p0956c
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94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1) T19, p0106c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94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1) T19, p0108c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94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1) T19, p0109a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94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2) T19, p0110c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No. 94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2) T19, p0111a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310 大宝积经 (卷119)
T11, p0676c
310 大宝积经 (卷119)
T11, p0677a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赖耶识种子能断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