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不是不能吃肉什么都不想就行

念佛时想达到一心不乱须掌握四个方法(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一、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

“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是举行七天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大家放下一切外缘,集中全部精力,认认真真地念佛,清清净净地念佛,力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快的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慢的六天、七天也能达到一心不乱;实际上更慢的是要几个“七”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念佛七的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了一心不乱。就可以保证往生。“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及西方三圣等大菩萨们,就显现在这个人的面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人就依仗阿弥陀佛的接引,可以往生净土。这个就是我们举行念佛七的根据,这个也是佛陀对我们的开示。

所以,我们在这七天中,不是追求别的,不是要看到什么,主要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我们用散乱心念佛,也不是没有作用,也还是种了成佛的远因。也就是说,结成佛的果是很远很远的。如果我们能够念佛达到一心不乱,这个就能保证临终往生。

念佛法门是以信、愿、行为纲领。“信”要信得真;“愿”要愿得切;“行”要行得认真。念佛就是行。念佛七就是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的实践。我们平时虽然也在念佛,但是干扰多,牵挂多。平时想要集中一天、半天的时间,都很不容易。还有一层道理,一个人用功,容易懈怠,很难坚持下去。集体的行动就不同了。互相监督,互相鼓舞、又有制度的约束,这样就不容易懈怠,就能坚持到底。我们修净土法门,有了信心,有了愿心,通过实践,就是通过认真念佛。只有这样,我们的信心,我们的愿心才能实现,才不会落空。参加念佛七就是实践我们的信心和愿心的一个积极的行动。也就是在平时念佛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希望在这七天之内。我们人人都争取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二、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呢?讲四点:

第一点:放下一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念佛“七”中来。在这七天之内,不要想家务事,不要摆龙门阵。我们参加的人,应当把一个“死”字顶在脑壳上,应当时时想到好像临命终时一样。有这样的思想,才有紧迫感,才能发起勇猛精进的心,才能够生起至诚恳切的心。这个是我们首先必须具有的思想准备。这个非常之重要。

第二点:要掌握念佛的要领。根据《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上说的两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个窗口。摄就是收摄,收拢。都摄就是一个齐收拢,把这六个窗口统统关闭起来,单单提起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这个就叫“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所以,做到了这两句,就达到了“一心不乱。”这六根里面,意根是关键,心猿意马,无始以来的习气,是很难对付的。其次就是耳根,也不好收摄。如果我们能够把意、耳两根收住,其他的四根就容易收住了。所以“心念耳闻”就是都摄六根的要领。希望大家都要掌握这个要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提起精神高声念佛。永明禅师开示:高声念佛,可以振奋勇猛精进的心;可以排除散乱和错沉;可以排除散乱和昏沉;可以使诸佛欢喜;可以使天魔恐怖;可以使三途息苦。就有这样大的好处。大家平常在家里虽然也在念佛,但有顾忌,不敢大声念。我们在这七天中,一定要振作精神,高声念佛,不要只在喉咙上打转转,更不应该闭口不念,古代高僧,早上起来站在山头上高声念佛;使附近的居民都能够听到佛号,种下善根,这个就是很大的法布施。还有的高僧,在冬天念佛要念得全身出汗。这说明拿出全部精力在念佛,可见高声念佛非常重要。反过来说,如果念的声音很低沉,或者只在喉间模糊地念,这样精神容易涣散,妄念容易滋长。还有念佛的快、慢、高、低都要合节拍。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要听大家念佛的声音,不是只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而是要把自己念佛的心及声音都溶汇在大家的有规律的念佛声音中去。这样念佛,自然就容易感应,也不会觉得疲劳。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要防止散乱和昏沉。我们都知道,散乱和昏沉,是我们念佛的两大障碍。如果能够做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那么我们念佛功夫就容易成片。成片以后,就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了。怎样防止散乱?必须至诚恳切地念,必须按“心念耳闻”的方法去念。必须做到念一个字听一个字,念一句听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明明白白。这样念,杂念就无从产生,保证心不会散乱。如果听不清楚,说明产生了一些杂念,就有一些散乱了。如果完全听不见,就说明杂念占了上风,我们的心已经跑得很远了,大家可以试验。还有,在殿堂内,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目光应该自然下垂,只看到身前三尺以内,一心念佛,不管旁人,不要到处张望。如果东张西望,必然引起妄想。口里虽然在念佛,心已经跑远了;人虽然在殿堂上,心已经不在殿堂内了。这样念佛,效果不大,这样念佛,得不到受用。再说怎样防止昏沉?高声念佛是防止昏沉的有效办法。但是,我们坐着默念的时候,容易发生昏沉,怎么办呢?这与坐的姿势很有关系。我们身体要端正,腰要挺直。不是挺胸,而是腰,腰部要打直,要坐得舒适。小腹部要放松,头部不要上望,也不要低垂。昏沉来了,必然头部低垂或者东倒西歪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自己应该把精神振作一下,把眼睛睁一下,把腰杆直一下。这样可以驱散昏沉的现象。假如昏沉很严重,这些方法没有效果的时候,可以站起来拜佛。这样,昏沉自然就解决了。这是第四点。

上面讲的这四点,是保证我们在七天之内达到一心不乱的重要条件。希望一定要按照这样做,就可以保证我们都能够达到一心不乱。

}
想要用念佛号来治好抑郁症是不是一种执着?一心只专攻净土法门是不是最后只能往生,根本不可能治好抑郁症,我到底该怎么活着,我觉得痛苦所以想要尽快往生,但在没有往生的日子里我希... 想要用念佛号来治好抑郁症是不是一种执着?一心只专攻净土法门是不是最后只能往生,根本不可能治好抑郁症,我到底该怎么活着,我觉得痛苦所以想要尽快往生,但在没有往生的日子里我希望治好抑郁症,唉!我到底该怎么活!!!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阿弥陀佛!你念佛的目的如果是求生极乐世界,你的身体病痛就应该放下!念念想着照顾自己的身体,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障碍!念佛必须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天天想着怎样照顾身体,不可能往生。而且越是想,自己的身体,身体越是苦痛。佛告诉我们修清净心,你的心清净,病苦就没有了。只要你一心念佛,如果你的命该绝,佛就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该绝,你的病就好了。把你的一切杂念(包括病痛的念头、病痊愈的念头)都换成“阿弥陀佛”,这叫一心念佛。

感恩师兄 我一直关注着您 但是私信给您 您看不到 没想到今天真的能遇到您法布施 我现在怀孕了 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样抑郁 也希望自己不再抑郁 所以选择念佛 我既想治好抑郁症 也希望最后往生的 您的回答总是令我破迷开悟 豁然开朗
 能发愿往生的人,过去生中已经供养了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善根一定深厚。今生如果能遇到真正善知识,一定能成就。善知识是好老师,如果没有老师指路,也很难成就。因此,学佛以亲近善知识为第一要图。因此,现在你除了念佛,还必须发心亲近善知识,听他讲的法。选择老师的标准是明心见性,唯有明心见性之人,才能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否则,他自己还搞轮回,怎么能帮助我们呢?但是真正的善知识很谦虚,绝对不承认自己就是善知识。因此,善知识很难遇!遇不到时,念佛!求佛加持我们遇善知识。我没有QQ等帐号,有问题你给我来私信就行,我三、四天登陆一次知道客户端,能看到私信。

是执着,但是也是一个解脱途径,佛号念久,心垢定除。你首先要做的是正常生活,把你的路交给宇宙,顺着宇宙走,把所有想法停下,你的痛苦来自于你的想法,其实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你在和自己的想法钻牛角尖。你的痛苦来自于你认为你的想法是真的。都是幻象,硬钻没用。逃避也没用。放一边病就好,因为你根本没病

我看过一句话,就是,如果你真的累了,你自然会松开你紧握着的手。
但凡你有挣扎,说明你的能量还用在内耗上,还用在自我矛盾上。能感觉到自己抑郁的人,实际上是一个很渴望阳光和解脱的人,真正的抑郁者是感觉不到自己的抑郁的。
我别无选择呀 我很害怕自杀会下地狱 于是选择了结婚 现在依附着别人过活 还怀孕了 每天心情低落 脑子混沌 不愿意接触人 很是痛苦 简直就是活在人间地狱
 自杀的杀业很重,而且不能解脱灵魂的苦,自杀只是你舍弃了这个身体,精神一点没解脱,反而会在中阴身时期遭受自己制造的恐怖幻象(俗称地狱境界)。你首先要承认你的痛苦只来自你的想法,解决了想法问题,就没问题了。实际上生活就是单纯的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一般人想自杀,都是急于逃离目前的激烈处境,处境为啥激烈?因为从自己的想法无中生有而来
而且你现在怀孕了,不是一个人了,更加要为别人的生命考虑,否则那业力更大,你今生选择逃跑,以后的投胎中还会继续重现这个人生课程。
我是佛门中人(前数世都是修行人),但是今生不出家,也不做居士,今生入世试炼修为。一来了缘了业,二来渡人渡己,三来吃喝玩乐?
嗯嗯 我明白了 你没有学佛 但是众善奉行 吃斋却不念佛 但却做佛事 我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了 我只知道如果我不痛苦也许也接触不到佛法了 更不可能去信佛 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那句话“烦恼即菩提”意思就是你没有产生烦恼,没有去因为想解脱痛苦,想获得身心自在,你又如何能得到那菩提智慧。
痛苦其实是你的一个契机,一个你要脱胎换骨的标志,你在当前的节骨眼上,正面面对了,解决了,那么你会迎来海阔天空。就跟黎明前的暗夜一样,要忍辱。方得成就。这是考验,怕它什么。

你这样说就是怀疑,就是执着!抑郁症是业障病,念佛是无上禅定,当然能仰仗佛力治好抑郁症!关键是,你应该皈依三宝,忏悔业障,斋戒清净,一心持念!现在看你的样子,不像是皈依佛门的人!不皈依却念佛,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这样你怎麽治好抑郁症?!在得不到佛力加持的情况下,你不是去皈依三宝,不是发起勇猛精进心去忏悔,也不去努力念佛,却还产生怀疑和抱怨,正符合冤亲债主的心态,他们不想放过你!所以你就会产生绝望!你连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也不知道佛陀的四十八愿!也不忏悔,也不发菩提心,还谈什么往生西方啊!照你这种迷惑绝望的心态,念佛不管用了,直接下地狱!

现在怀孕在家没有机会去皈依三宝 怀孕期间家人都一心认为吃肉蛋奶才能有营养 所以我确实业障深重 请师兄给一个好的办法吧!
你要是吃肉,仍然得抑郁!要断一切肉,包括海鲜鱼肉,蛋可以吃!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建议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持大悲咒,对自己和孩子都有利益
为什麽你念佛治不好抑郁症?就是你没入佛门的缘故!不皈依不叫信佛!念佛不信佛,不会感应佛力加持的!怀孕不是理由!皈依佛门还用刻意找机会?不皈依念佛没有真正利益!吃肉更不行!一切肉包括海鲜鱼类都不能吃!否则抑郁症更治不好!你要是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会害死自己!为孩子也为自己必须去皈依!
}
  •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奶奶,过年前,雷打不动,会办两场宴席,一场敬菩萨,一场敬祖宗。两场宴席都充满了仪式感,很荒谬,但是看多了,却感觉已不像是迷信活动,而要上升到行为艺术的档次了。
        ②这两场宴席都是有规矩的。宴席一般都在中午,相隔一天,今天敬菩萨,明天敬祖宗。敬菩萨的肉都必须是生的,是的,在我奶奶的宴席上,菩萨也爱吃肉的。
        ③敬菩萨的宴席会摆一桌子菜,有荤有素。鸡杀完以后不烹制,直接上盘;鱼不杀,活的躺在干燥的盘子上,苟延残喘;生的五花肉整块上桌,整条的立在盘子里,不切。每一道菜上都会贴着一小块红纸。鱼的小红纸就贴在鳃边,应着呼吸翕动着,有时鱼还会在宴席的当中再挣扎跳跃几下。菜品摆齐以后冷淡又丰盛,呈现着某种奇怪的反差。
        ⑦我奶奶会把阳台门窗都打开,招呼着菩萨进门小憩用餐,口念佛号,神色虔诚。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这场宴席里,菩萨也喝酒的,奶奶会在每个座位前的杯子里倒点酒。他们会在我奶奶和我的想象里吃点东西,留下一点庇佑。
    ⑧菩萨的用餐时间,就是人类的祷告时间。我奶奶拜佛很有一套。她拿出软垫放在地上,对着一桌子菜开始叩拜。她说要先报出自己的生辰和姓名,不然芸芸众生,菩萨不知道你是谁。然后快速念着自己的愿景,无非是家人健康、生活顺利、子女成材。或者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我考大学,我毕业的去向。她不仅为自己求,还为我爸求,为我姑求,为我求。求完以后就磕三个头,手心向上,代表着对菩萨五体投地。
        ⑨她拜完以后就是我拜,套路和她相似。我小时候很好使唤,拜就拜了。十几岁的时候理智觉醒,觉得这些事荒唐透顶,根本毫无道理,所以坚决不拜。如今,没有机会参与了。
        ⑩拜完菩萨,这场宴席就匆匆结束了。我奶奶送客的理由很简单:菩萨很忙的,这个时候家家都需要他们,表完心意,不要久留,别不识相。说到底,菩萨终究是属于芸芸众生的。
        ?说起祭祖宗,那就更有意思了。同样是中午,同样是一桌子菜,同样有蜡烛,同样从阳台入席。
    ?但这回奶奶则热情多了。拜菩萨的时候她虔诚而少言,祭祖宗的时候她多了许多真切的情感。她给每个位子都假想了一位祖宗,我爷爷的爸爸妈妈、我奶奶的爸爸、或者一些别的人,他们大多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我奶奶招呼他们吃东西,叫他们的名字或者称谓,介绍菜色,又给他们倒酒。她记得谁喝酒谁不爱喝酒,黄酒咕咚咕咚地流进玻璃酒杯里,烛影恍惚,刹那间仿佛真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笑眯眯地盯着。有时候还会和他们攀谈一两句,“保佑阿拉屋里平平安安哦,难得来一趟额,慢慢切,不要着急。”
        ?风从阳台灌进来,吹动了某个座位前的烛火。她对我爷爷说:“你看,阿爸吃的多开心,蜡烛动得多欢快。”然后又转头对空白的座位说:“吃吧阿爸,慢慢吃哦。”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
        ?祖宗的饭局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祖宗是自己家的,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慢慢吃,不用着急。我上高中时,家里的老太太——我奶奶的妈妈过世了。从那以后她也会出现这场饭局上,和她的两个丈夫、一对亲家们一起吃吃喝喝,享受人间烟火。老太太不止喝酒,还爱抽烟,我奶奶就会放一根烟在她的餐具旁,让她念头来了自取。
        ?祖宗的宴席,光伺候他们吃也是不行的,依旧得拜。拜的规矩就不太一样了,不用自报家门,只说一下这是谁的儿子,这是谁的女儿。祈祷的愿景和拜菩萨时的基本相同,之前请神佛护佑的,祖宗再护佑一层,多多益善。除了拜,还要烧纸。我奶奶把亲手折的锡箔元宝在家门口点燃,祖宗们酒足饭饱,临走时拿点钱,又统统回到阴间,等待着来年再次聚首。
        ?这两场宴席,没有食客,请的却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两方势力——神佛和祖先。我们可以忘,老人忘不了。每逢过年前我奶奶必定都会张罗一番,已经是年节固定内容。
        ?我奶奶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晚年炒股上网打太极,照顾她自己和我爷爷。她不愚钝,至今喜欢从朋友圈给我分享文章。平时喜欢到处走,去过越南,到过台湾。她迷信,也信中医,也信科学,生了病就去医院。她是我见过最硬朗的老太太。
        ?然而除了在奶奶家,网络上、现实中,我都没遇过这么虚无的宴席,像是一场荒诞剧,又像是一种神奇的仪式。祭祖、拜佛,各人各地有各自的方法习俗,但是从来没有人能把它们变成如此行为艺术的,除了我奶奶。
        ?今年我奶奶换了新房子,不知道从旧屋到新居,祖先们会不会迷路,菩萨会不会嫌弃新盖的小区没人烟,不肯来。
        ?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
    (选自《视野》2017第4期,有删改)

    1. (1)“我”认为奶奶请菩萨敬祖宗的宴席是一场“行为艺术”,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回答其理由。

    2.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透明”“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②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巫女”在文中有何含义?)

    3. (3)文章?段为何要写“我奶奶”的经历和晚年生活?

    4. (4)文章的标题为“虚无的宴席”,结尾却说“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矛盾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是不是不能吃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