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领导人的专机的舱门是往外掀的我们坐的客机的舱门是往外移的很少

头图加载中...
旅行是7月19日开始的,结束的时间是9月25日。
当初计划四十天,始终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旅行更多的是没有刻意的时间定性,没有刻意多停留、也没有刻意提前离开,相机观察景色的同时,会走街串巷,去那些不是“景点”的景点,同旅社老板、变换着的室友、下棋的老头儿们闲聊着,等等,稍微深入的了解一个地方。
此番的旅行,冲动这个因素的话估摸只能占10%最多了,更多的只能说以为终点站的旅行是13年脑子里预谋好的,理性主导的人不会冲动!如同回一样,那是毕业时候已经定下的基调。也不是说特意辞职旅行,只是都适逢其会的恰好的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大的方向性的事情,未来三年,那么不出意外,那三年就是按照计划走的,不差错。都习惯于说以后,只是各自都有着各自的习惯、各自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而已,No&Judging.
很久以前,追溯到高中吧,《莲花》这本书,那时便有了些许向往。我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有着自己的偏执,不实际的说更喜欢纯粹的东西,当然,我也是完美主义的受害者&~
整篇幅游记已然更新完毕,虽然图片里有部分收藏不公布的部分,哈哈&@@
不常登陆,旅行的任何问题,微信:Onepiece0217
骑行?老胳膊老腿的,骑不动咯,所以没有走318国道。
我对不沾地的交通工具都是不放心,飞机直接PASS,除非备个降落伞&~~
所以我是火车和汽车交替着,经过了,,,,,,,,,,然后再返程的。
怎么去哪儿啊怎么搭乘交通工具之类的,百度地图都能解决城市内的,除非很怪癖的地方我会指出来。
至于花费嘛,真不好说,因人而异,如果当地没朋友的话,你吃喝住(不包括门票、吃大餐这种)最少最少也得按100元/天,一般差不齐200/天足够,当然,门票购物等方面不在内,上限是没有的。
7月19日&&&&&&&&&&&&&&&&(中转站)
7月20~26日&&&&&&&&&&(一个人在到处乱逛,涂鸦街、十八梯等)
7月27~28日&&&&&&&&&&
7月29~8月3日&&&&&&&(再返回,的乐和等)
8月4~7日&&&&&&&&&&&&&&(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熊猫基地等)
8月8~13日&&&&&&&&&&&&(兵马俑、袁家村、博物馆等)
8月14日&&&&&&&&&&&&&&&&(就呆了一天,铁桥等)
8月15~18日&&&&&&&&&&(土楼观等)
8月19~24日&&&&&&&&&&(环湖骑行四天)
8月25~26日&&&&&&&&&&(闲呆了两天,等一个朋友)
8月27~29日&&&&&&&&&&(又返回来了&~~~)
8月30日&&&&&&&&&&&&&&&&(休息)
8月31~9月2日&&&&&&(没办法,朋友感冒,再休息!!)
9月3~6日&&&&&&&&&&&&&(色拉寺、大昭寺、小昭寺等)
9月7~17日&&&&&&&&&&&(、普措等)
9月18~19日&&&&&&&&&(措、雍布拉康等)
9月20~21日&&&&&&&&&(大昭寺、布宫等)
9月22~23日&&&&&&&&&
9月24~25日&&&&&&&&&(古城墙)
9月25日&&&&&&&&&&&&&&&返回。
准备物品建议
药品:左氧氟沙星胶囊(拉肚子必备,见效快)、牛黄片(上火时候用)、感冒药、西洋参含片、白药、清凉油、创口贴、维C片、麝香止痛贴;
食品:巧克力、炫迈口香糖、能量高点但易于携带的,压缩饼干或者方便面、因为就一个60L的背包,哪怕多重,我都集中塞在一个包里;
日用品:太阳眼镜、遮阳帽(随意)、防晒霜(我是吃一堑)、洗漱用品、拖鞋、火柴小刀(别被搜到、检查的时候放穿的冲锋衣的帽子里);
衣物:冲锋衣(上衣)、牛仔裤、线衣、长短袖T恤、保暖内衣内裤、女孩子的话带件皮肤衣吧、鞋子的话新百伦这种类型的就可以了,魔术头巾、一次性雨衣、我就差不多是带了这些,内裤多带几条吧,说多都是泪&~~
证件:身份证、学生证(你懂的)、银行卡(不去之类的地方就不用边防证了,以上的都是不去地区的准备)
电子产品:相机、手机、充电器、数据线、读卡器、移动硬盘、吹风机。
我是属于没有反应的那种&~~
高反,怎么说呢,让我说的话就是:你若是高反的人,怎么防也防不住&!!
高反都说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会有,不过,高原外因改变就主要两点:一是气压降低,二是空气含氧量的减少,所以高反严重的直接去当地医院的【高压氧舱】。
我为啥说防不住,记得在客栈里,客栈老板对我说:这小伙子在来之前一个多月就开始联系他,问注意些什么,高反怎么办?很早就吃起了红景天,可是来的当天就难受了,第二天打点滴,第三天去买了第四天回去的飞机票&@@@
对自己没准的就别直接飞机到了,火车或者汽车慢慢玩过来吧,可以在适应适应(海拔3300m左右)。
反正说不清,我个人觉得红景天的心理作用大于药物作用。
也可以西洋参泡水,提前喝一喝吧,没啥建设性的意见。
一步一步奔向拉萨
【重庆篇】
从老家出发。
插播个小广告:的景色不会逊色于多少,各有不同,区别的是名气。
坐的汽车到的,差不多4个多小时到的汉口站,因为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的动车到,所以直接就在汉口站旁边住上了。
当然,稍晚时候还是去吃了周黑鸭鸭脖子和热干面&..&TAT.
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就呆了两个星期。
汉口-北的动车,差不多7个小时左右在路上,中间有一站停留的时间蛮长的,大伙都蹿的出门冒了根烟。
在到的这段路,隧道那是不断的过,看着下面的架桥真是心悬!山险而俊、峡谷间流过的急流、两山之间架起的铁索桥隐约可见。
记得有一个纪录世界桥梁的网站,近年来不断被某国疯狂的刷新记录
http://www.highestbridges.com/wiki/index.php?title=List_of_500_Highest_International_Bridges
在路上,我已然电话忽悠大刚&葵一并来接站啦~~
行包搁在葵的房间里,大刚就去接他的那位一道去吃老火锅,大刚的车技无法说,我只记得是在不断的转弯绕路。路上问我:重辣?特辣?我稍有迟疑,稳妥的选择了重辣。事后,我只能淡定的说:特辣给我尝尝看。
我吃饭的习惯是每一餐必须要有肉,不然吃不下饭,而且要重油重辣重味。
所以朋友问我找未来媳妇儿的标准,能吃辣且吃不胖这就是其中之一的,哈哈。
期间大刚那位说她以前带大刚去过她们大学食堂,清一色的女生,大刚当时脚踏进去的瞬间:眼睛都亮了~~
那时话说9月份回程的时候看看,大刚后来时候还打了电话问我从不从经过,我只能说时间不够用了。
稍后去了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可惜三脚架丢在葵房间里,所以手架拍的实在是情何以堪。不过却也盖不住有着“小港”之称的美丽夜景。
下了南山,便是驱车沿着南滨路看着两江的夜景,期间吃的应该是叫“凉虾“,蛮好蛮好,哈哈。
其实南滨路的话夜晚可以三俩人的慢慢闲逛着。
在这段基本都是包吃包住了,所以我的花费没多少参考价值了,不过还是把我知道的花销大概列出来吧。
到的动车票:248.5元
南山一棵松门票:30元/人
老火锅:240元
住宿:免费(如果当地没有朋友,可以按60元/天算,住酒店的话按照2-300计算)
交通费:免费
没有跟团的性质,没有急迫的时间压力,懒懒的睡个好觉再出去逛。今天K要上班,我就计划着先去“洋人街”玩,因为住在花卉园,到哪交通都是很方便的。
到了洋人街,更多的是有着商业气息在,你只能睁大眼睛留心身边的一切去拍照,,有意思有创意的广告牌广告语之类。
这是路边的时钟,实体看起来没这么扎眼的啦。
色彩感蛮强烈的一幢建筑、“最牛树屋”
我就在想,如果哪天我遇到了我要娶回家的Ms.Right怎么办,所以得留些旅行的地方出来给她.
这儿太露天了,我都不敢小解~~
一是因为独身一人,所以没人给我拍照,所以女生们出来还是带上闺蜜们吧,至于我们男生可以忽略
二是因为我喜欢拍,而不喜欢被拍
没有最扯、只有更扯&@@@
阴天,所以我只能把天空给过曝了。
葵(以下简称K)和大刚都是认识十多年的死党,葵是初中同学,大刚是高中同学,一直到现在。
现在大家都喜欢回忆或者追忆,或许是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美好时光吧。(《我们的时光》-赵雷)
我从洋人街回来,K晚上就带着我去未来的第一大商圈——观音桥,喷泉没有水,桥也没有亮灯,所以没有照片介绍了。
但是这里有夜店,有轰趴,有各种&!!想起了在的时光~~
不过这里的广场创造了广场舞的吉世界纪录,最惹我注目的是旁边的一支:有着年轻人欢跳着,当然,音乐是动感的,动感模式广场舞。
回来的时候:酸辣粉&@@
为什么坐着靠街的地方呢,你们懂的&,方便看路过的美好~~~
出来美食蛮多的,但是请见谅,没有多少美食特写,有时候我吃着也就顾不上了
交通费:6元(我住在花卉园地铁站旁边)
住宿:免费(按60元算)
吃喝:40元(在洋人街里面随便吃喝了点)
轮渡:15元(在洋人街里面的码头坐船,到朝码头,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多点)
烟酒:这个就不明细了,反正我是三天两包烟。
今儿K休息,下午我们去老老地方的——十八梯。真是让我们好找,百度地图的定位到了那块完全不准确,最终还是摸索着找到了,还亏得找了路口的一个老奶奶问了下。
十八梯就位于第一大商圈——解放碑的南边,步行的话十来分钟,可是建筑却真的是很破,正巧这边赶上拆迁,估计下次来这里就焕然一新了吧。
天空下着小雨,只能让K撑着伞我来拍几张,但是里面更小的巷子就不进去了,这雨下的真是够麻烦的。
因为雨,我也就没有钻小巷子了,就那样,全身也湿了半身。
从十八梯出来,我们就直奔解放碑了,竖着一个抗日战争解放纪念碑,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
因为是商圈,没什么兴趣在这边,我是属于那种喜静不爱闹的类型,当然,KTV酒吧什么的不在此列的
吃了类似于串串的东西,就步行去洪崖洞了。
洪崖洞位于两江的交汇地带,以“吊脚楼”的建筑风貌为主体,依山而建夜景尤为突出!
海盗船啊海盗船&@@
持我之权杖,携一良人,破浪漂泊远方,哈哈
海盗、全是海盗&
很自然的想到《盗》
即将入夜的洪崖洞&~~
我是属于胆子大的,偷拍这种事确实有,就是不敢发,撞上了咋子整,也不能为以后啥的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啊
往往是低调的人什么什么的最多,嘴炮终究只是嘴炮。
这张有亮点,仔细找亮点,哈哈&
虽然是有些不雅,抱歉抱歉,《内涵段子》荼毒太深&
本篇游记共含53799个文字,1007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C) 2018 Mafengwo.cn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蚂蜂窝客服:国内 海外 +86-10-导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日表示,为了防止日中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必须加紧与中国建立海空联络机制。
独家纪录片:中国人的日本观
中国人反日打死自己人,性质就变了
要日本对中国好,需精神上战胜它
中国存在强大反日、仇日、厌日情绪
我们必须要有受害者角度的历史叙述
宣传仇日造就愤青,这不解决问题
对日本的仇恨一辈子也忘不了
用民族主义的武器时要认识到双刃性
强大了还强调民族主义,可能走偏
我们问题解决后,日本自然跟我们走
抗日电视剧这么多,都是被逼的
日本抓中国船长那刻,不可能再说友好
正在加载中...
凤凰网策划矩阵
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个现实问题。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钓鱼岛在法理上属于中国,但为何二战后理应归还中国的领土又重新控制在日本手里?
日本对华发难屡屡“得手”,其时机把握不可谓不精准,短期斩获不可谓不丰厚。
回望历史,反思中国人近年来的反日行为。当我们反日时,我们到底在反什么?
81年过去,面对日本的挑衅,为何我们的“爱国”行动总是要拿自己的同胞开刀?
国家有事,年轻人要给力,但不能只给人留下只能起哄的印象。
在反日示威中,部分地方出现打砸抢事件,舆论普遍对此表示了失望和否定。
韩国是如何将其控制在手上的?这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经验?
回顾日俄围绕这几个岛屿展开的明争暗斗,对中国无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09:40 0人参与 条评论
9月10日,中国海警、、、2506等7艘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10时41分,中国海警船编队兵分两路,接近钓鱼岛。目前,四艘中国海警船已经抵达钓鱼岛最南侧,另外三艘正在向黄尾屿前进。
安倍视察前线:
鸠山“钓岛言论”:
在选举之后,安倍政府准备到明年之前把日本差不多四百个离岛要收归国有或者划清归属。另外一点当然我们也知道就是要进行修宪的工作,这样的话都需要在选举之后举行,可能会刺激中国,但是对于候选人来是更重要的是选民的取向。
吴建民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泛滥和民粹主义泛滥,这会严重冲击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包括两重含义,第一含义是爱自己的国家,第二是排斥外面,这非常糟糕。政治家都希望夺得选票,这容易引发民粹主义。
图解钓鱼岛及附岛海洋基线
遇到领土问题,他们如何处理?
中俄联合军演自2005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军演。这表明两国两军的领导人对于联合反恐有着高度的共识。双方国家机器已经运用到军队,用到战争形式,甚至战役级别联合作战方式。
香港保钓渔船“启丰二号”被称为“保钓二号”,是由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花费68万港元购买的一艘长30多米、重142吨的钢壳渔船。日“启丰二号”前往钓鱼岛,7名保钓人士登岛。
台湾外事部门“钓鱼岛征文比赛”举行颁奖典礼,高中组第一名“张统一”同学,因名字特殊成媒体焦点。陪同他出席领奖的父母为儿子抱屈,甚至一度激动哽咽,强调儿子文笔佳,得冠军是实力。
普京曾说,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不错,俄罗斯疆土非常广大,但是没有一分一寸是多余的,我绝不揣测我们的渔民有没有过它们领海等等,我不知道就不要多讲,讲了也没什么意义。
李明博说:“独岛是韩国的领土,也有一些人对是否一定有必要访问独岛产生质疑,其实只要有决心是可以解决独岛问题的,但日本政府却采取消极态度,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日本的海上保安厅,名义上说是“国土交通省”下属的一个行政机关,主要职能是执行交通安全、海难救助、防灾、环境保护和维持治安等任务。然而实际上,它却是一个庞大的准军事组织。
钓鱼岛争端历史
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日本吞并琉球国。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
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中日爆发“甲午海战”,中国战败。
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未建)。
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为“尖阁群岛”。
日本战败,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日本政府将附属于台湾岛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由于琉球群岛(冲绳)被美国托管,因此钓鱼岛也成了美军“靶场”,由美军代管。
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而冲绳议会亦在这一年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土防卫”问题,中国声明,表示抗议。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迫于舆论,美国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钓鱼岛之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关。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由各有关方面谈判解决。日本政府拒绝谈判。
中日建交。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当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中国政府明确宣布,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日本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飞机场,海峡两岸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抗议。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保钓风潮。
中国通过《领海及毗连区法》,写明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后,日本提出了“抗议”,我外交部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
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中国外交部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钓鱼岛的前世今生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早在1403年(明永乐元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就明确记载了“福建往琉球”航路上中国的岛屿“钓鱼屿”和“赤坎屿”,即今天的钓鱼岛、赤尾屿。
早在14世纪即明朝初年,中国海防将领张赫、吴祯便先后率兵在东南沿海巡海,驱赶倭寇,一直追击到“琉球大洋”,即琉球海沟。此时,钓鱼岛已成为中国抵御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纳入中国的海防范围之内。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不含钓鱼岛。
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包括钓鱼岛。日本从此时起至1945年战败投降,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实行了50年殖民统治。
1945年7月,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苏联加入),其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华人保钓联盟简介
华人保钓简史
70年代台湾保钓运动:
90年代保钓人士罹难:
09-11 14:55
09-11 08:29
09-10 18:54
09-10 10:46
09-10 10:31
09-09 02:35
09-08 14:54
09-01 18:14
09-01 09:39
08-29 06:12
08-28 15:25
08-28 13:36
08-27 11:37
05-05 00:53
04-25 08:56
04-24 02:36
04-21 09:59
02-14 13:03
02-13 10:58
02-10 11:29
04-24 11:14
04-21 03:29
12-18 02:31
09-10 10:23
09-10 10:22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深海小豚鼠)
(纽伦堡竞技)
(盗梦的小熊猫)
(闲云野鹤)
第三方登录:股票/基金&
何家后人揭秘何家往事
  今年是何园建园130周年,4月12日―13日,“何园―穿越时空的经典”纪念活动举行,何园也迎来史上规模最大的何家后人“回家”百位何家后人从世界各地赶回,齐聚何园,祭奠先祖。  借着“百位何家后人回何园”之机,记者采访了曾在何园生活学习过的四位“何家公子”、“何家千金”。通过他们的记忆和经历,为大家讲述那些有关何园的故事。  日军侵华时,何园曾接纳中国伤兵  讲述人物:“何家千金”何祚珩,83岁  夏天的水心亭  可划船采莲蓬  何祚珩回忆,何家花园内有两个花园大花园(寄啸山庄)和小花园(片石山房)。“我们住在洋房(玉绣楼),洋房有两排楼,在两排房的中间有个不小的庭院。院中还种了两棵绣球树,这绣球树有1米多高,花开时整棵树恰似一个白色圆球。和哥(何方)、八哥(黄大用)、十哥(何践)和我经常在院子中打玻璃弹球。我们在院中四个角落各挖一个小洞,中央也挖一个洞,看谁先进满5个洞就可攻打对方的球来定输赢。”  小孩都喜欢游戏,何祚珩跟随兄姐们在花园中到处钻着玩。“一次玩耍时,我们在玉绣楼庭院的东南侧走廊上发现有个地下室。钻进去后,看到里面有好多玻璃的三角柱体,每根约有10厘米长、手指那么粗,拿着它对着太阳照,能见到五颜六色的光彩,很是好看。”  在何祚珩的记忆里,大花园里有个池塘(水心亭),里面种有荷花,塘边还泊有一艘木制小船。“夏天满池的荷叶清香扑鼻,在结莲蓬时,我们会乘坐小船到塘中去采摘莲蓬。”  “楼上我仅去过一次,还是在走廊上,也不知父母、大的兄姐分别住哪间房。那时我右腮上肿了个大疙瘩,父母请了老中医为我看病,老中医在我右腮肿的地方用墨画了个圆,又在走廊柱子上画了个同样大小的圆,退了几步双手合拢朝那柱子拜了几拜,大概是拜神吧,开了中药处方,服药后我的病好了。”何祚珩至今记得这件趣事。  何祚珩回忆,何家花园内有两个花园大花园(寄啸山庄)和小花园(片石山房)。“我们住在洋房(玉绣楼),洋房有两排楼,在两排房的中间有个不小的庭院。院中还种了两棵绣球树,这绣球树有1米多高,花开时整棵树恰似一个白色圆球。和哥(何方)、八哥(黄大用)、十哥(何践)和我经常在院子中打玻璃弹球。我们在院中四个角落各挖一个小洞,中央也挖一个洞,看谁先进满5个洞就可攻打对方的球来定输赢。”  小孩都喜欢游戏,何祚珩跟随兄姐们在花园中到处钻着玩。“一次玩耍时,我们在玉绣楼庭院的东南侧走廊上发现有个地下室。钻进去后,看到里面有好多玻璃的三角柱体,每根约有10厘米长、手指那么粗,拿着它对着太阳照,能见到五颜六色的光彩,很是好看。”  在何祚珩的记忆里,大花园里有个池塘(水心亭),里面种有荷花,塘边还泊有一艘木制小船。“夏天满池的荷叶清香扑鼻,在结莲蓬时,我们会乘坐小船到塘中去采摘莲蓬。”  “楼上我仅去过一次,还是在走廊上,也不知父母、大的兄姐分别住哪间房。那时我右腮上肿了个大疙瘩,父母请了老中医为我看病,老中医在我右腮肿的地方用墨画了个圆,又在走廊柱子上画了个同样大小的圆,退了几步双手合拢朝那柱子拜了几拜,大概是拜神吧,开了中药处方,服药后我的病好了。”何祚珩至今记得这件趣事。  不想拍照,藏身床下躲避  何园景色秀丽,也是摄影的好地方,“姐姐和表姐们到花园摄影时,经常叫上四姐(何轲)和我,因此,在何园老照片中,常有我的身影。这些老照片也都是我大哥(何祚丰)摄下的。”  关于拍照,何祚珩还清楚记得一件趣事:有一年夏天,暑假时,大哥回家(他在上海住校读书),让我们全家人在花园照相,可我那天一点也不想照,于是就躲起来。四姐和我同睡一张大床,我就躲在床下。床单顺着床沿垂向地面,留有一两厘米的空隙,我趴在床下,眼睛从这个空隙往外紧盯着房门。过了一阵,有人推开房门进来,发现没人就又关门出去了。我心想,已有人来找过,定不会再来了,于是就慢慢从床下往外爬,刚爬到床边还没站起来,竟然又有人推门进来,于是掀起床单一把就我把拽出去拉到花园。我感到很委屈,就哇哇大哭起来,后来不知是谁塞给我一根香蕉才止住了哭……数日后,我见到了这张自己撅着嘴手中拿着香蕉的照片。  日军侵华时,伤兵入住何园  1937年日军侵华,占领了东三省乃至大半个中国。何祚珩回忆,那时街上有很多伤兵,“我们何园里也住有伤兵。天气渐冷,政府号召大家捐献棉衣。母亲、三伯母、祚惠、祚忻两位大姐忙着缝制新棉衣和棉背心,堆得有一屋子。循、慎、绵、璇等兄姐还有我则组成一个歌唱小组,到伤病员的住处去唱歌慰问他们。记得唱的歌有《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路歌》、《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等10余首。伤兵们听后个个斗志昂扬,见我们站成一排,一个比一个小,还问我们:"你们是一家人吗,是亲姐妹吗?"  片石山房内还有“钓鱼台”  对于何园的祠堂,何祚珩没有清晰的记忆,“只是有一次,八哥、十哥叫我跟他们一起去小花园,园中有个小二楼,这个地方我不知其名,也从未去过,只是一味跟着他们跑,他们是男孩,又都长我2-4岁,步子大走得快,我跟着很吃力。这座楼的楼梯又窄又陡,等我上楼后,他们已走到房的尽头快要下去了,我跟在后面,楼板还有些摇晃,急得我直喊"等等我,等等我!"。就这样急匆匆地边追边喊,也顾不得看楼里有些什么,但还是有一样东西让我觉得很惊奇:靠窗的一侧点着一盘大香,那盘香特大,呈塔形一圈比一圈大地向下垂吊着,从香的顶端到底部足有一尺多高,而底部香的圆圈直径也有一尺多长,那么大的盘香我从未见过,因此印象特别深。”  2002年,何祚珩重游何园时,才知道小二楼就是祠堂。祠堂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当然不能卖,也没有卖。因此,1944年何家卖了何园,祠堂仍归何家所有。“后来,何园被收归国有时,祠堂也还被隔在何园的围墙外。当得知何园拟将祠堂收入何园地界内,我表示赞同,一是有人管理比没人管理好,更重要的是这样才能使何园形成一个整体,堂内挂有祖宗的画像,游人可知其根源,何家后人也有个纪念祖宗的场所。”  另外,何祚珩还记得小花园(片石山房)中有个钓鱼台,“这个钓鱼台三面环水,伸在水中不足10平方米,成长方形,有水的三面都有半截墙可以钓鱼的地方。钓鱼台后面有假山,也种了些树,梧桐树、桂花树等。在梧桐结籽后,我们去采梧桐籽拿回家,炒着吃,香香脆脆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何声灏带领家族迁到了上海,“祖父他们先走,我母亲第二批带我们十几个小孩子过去,从镇江坐船到上海。”  到上海后,何祚融受到二哥何璞荪的影响,“何园一共走出六名共产党员,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加入的。那时,二哥在云南,我给他写信,说我也要去云南参加革命,信中就说"鸟儿要飞出笼子",那时我还只有17岁。”  1942年,何祚融离开上海,整整走了一年才到昆明。“那时没有汽车,好的车只有酒精车,差的是木炭汽车,我坐的大都是木炭汽车,得有两个人不停把木炭往炉子里铲。如果上坡时有人要下车,得用木头在后面顶着车,防止后溜。”  他是学校的“积极分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昆明的民主运动蓬勃发展。黄大用在到达昆明后不久,就秘密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  日,国民党军政部所属第二军官总队和特务暴徒数百人,围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捣毁校具、劫掠财物、殴打师生,甚至向人们开枪投弹。当天有4人被杀害,20多人被杀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我参加了4位烈士入殓仪式和游行示威,并在游行中担当纠察职责。”  1946年,西南联大正式解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迁回原址。“清华复校后,我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并被推荐为清华学生自治会理事,当时我可是学校的积极分子。”  同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先修班女学生沈崇,被驻华美军士兵在北平东单操场施暴,“清华学生自治会立即准备罢课游行,我当时负责在学生中征集签名,当时我住在清华新斋,那一夜整个新斋的走廊上,灯火通明,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经过几天的酝酿,北平(现在的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抗暴游行,全市爱国学生分两路会集,一路为北京大学、中法大学、师范学院的队伍,另一路为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队伍。”  转移解放区,改名黄大用  日,是黄大用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在清华体育馆,他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平津解放前夕(1948年底),北平的地下组织为了防止国民党迫害进步学生,决定把暴露的学生干部转移到解放区,何祚融就是其中之一。  在组织的安排下,何祚融登上了去天津的火车,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位浙江大学的进步女生。“我们早上从天津出发,坐火车到唐官屯,然后坐马车,穿过了一道道封锁线,经过了一次次盘问,终于来到了沧县泊头镇,这里是当时的华北地下党驻地。一到泊头,我就与那位浙江大学的女生分开了,而且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面。”为了安全和保密,组织要求何祚融改名,于是他就改名为黄大用,“因为我的母亲姓黄,我就改姓黄了,黄大用这个名字一直跟我到现在,整整65个年头了。”  后来,何祚融和另外5位同志被分配了一个农家,6个人同睡一张炕。“平时学习时事政策、城市政策等,为迎接解放做准备。那时条件很艰苦,我们吃住和部队一样,平时都吃窝窝头,一个星期才能吃到一次肉。”  作为进步学生干部,他被转到解放区保护  “何家公子”改姓“黄”  讲述人物:  88岁的黄大用(原名何祚融)  88岁的黄大用,是此次来何园参加生日庆典的“何家后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原名何祚融,而黄大用这个名字,他已用了65个年头。这位曾于1935年―1937年在何园居住的老人,依旧清晰记得在何园生活时的点点滴滴。  何祚融在何园时,何园依然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他的祖父(何声灏)一大家人都居住在洋楼(玉绣楼)。  “洋楼有两层,我记得我住在一楼,我们小孩子是不能随便上二楼的。”何祚融回忆,在何园的两年时间里,他只上过几次楼,“到祖父母的书房和卧室看了一下,但也没认真看,因此有些东西也不太记得了。但祖父房间里的书桌,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书桌上有两个盒子,一个盒子装着各种印章,一个盒子上挂着长条古钱。”  在何园的日子里,让何祚融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的眼泪。“那时候,我大哥出洋去念书,原来家里条件还可以,能供给他钱,抗战爆发后,家里不能供给他钱,他生活就困难了。有一个冬天,路很滑,大哥走路滑倒摔伤了,他写信回来。我母亲坐在书桌的台灯下流着眼泪看信。”谈及母亲,何祚融忍不住也流泪了,“我母亲真的是很好的一个人,对子女们非常好。”  过年时在水心亭自演自唱  何家人多才多艺,在何祚融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是最欢乐的时光。“晚饭后,一大家人在水心亭搭一个戏台,但我们不请戏班子,就自家人在那里吹吹打打、唱唱跳跳,也有不会打的,闹着要玩,就胡乱敲一气。”  何家人多才多艺,在何祚融的记忆里,每年过年是最欢乐的时光。“晚饭后,一大家人在水心亭搭一个戏台,但我们不请戏班子,就自家人在那里吹吹打打、唱唱跳跳,也有不会打的,闹着要玩,就胡乱敲一气。”  17岁前往云南,  加入革命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何声灏带领家族迁到了上海,“祖父他们先走,我母亲第二批带我们十几个小孩子过去,从镇江坐船到上海。”  到上海后,何祚融受到二哥何璞荪的影响,“何园一共走出六名共产党员,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加入的。那时,二哥在云南,我给他写信,说我也要去云南参加革命,信中就说"鸟儿要飞出笼子",那时我还只有17岁。”  1942年,何祚融离开上海,整整走了一年才到昆明。“那时没有汽车,好的车只有酒精车,差的是木炭汽车,我坐的大都是木炭汽车,得有两个人不停把木炭往炉子里铲。如果上坡时有人要下车,得用木头在后面顶着车,防止后溜。”  78岁的何祚宏,也是曾在何园生活过的何家后人。据他介绍,1989年扬州园林局复修片石山房时,因不知片石山房是什么样子,特地到无锡找到他的父亲何世斋;而正是通过他父亲的描述以及他大姐何祚忻的《片石山房图》,片石山房最终得以复原。  出生两月,  从上海回到何园  关于何园,何祚宏并没有太多的记忆,“1935年从上海回何园时,我只有两个月大,到离开何园时(1937年),也才两岁。”  “之所以从上海回何园,主要是上海生活成本高,经济开支大,亲戚、友人不胜其烦,祖父就带着我伯父一家、父亲一家,几十个人回到何园。”何祚宏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家全家人开始逃难,“先到镇江,再到武汉,经桂林到广州湾,再由广州湾到香港,最后绕到上海,在上海法租界才安定下来,前后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每逃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住一段时间,在武汉时,我们住的地方,前一条街被炸掉了,后一条街也被炸掉了。”  “在上海住的时间比较久,那时候经常搬家,最早的时候在斜桥路,后来搬到静庵寺,再后来搬到胶州路。那时候都是租房子住,随着人口增加或减少,选择合适的房子租,毕竟那时家境不好,房子太大了浪费。”  父亲口述老房子模样,女儿画图  凭记忆“复原”片石山房  78岁的何祚宏,也是曾在何园生活过的何家后人。据他介绍,1989年扬州园林局复修片石山房时,因不知片石山房是什么样子,特地到无锡找到他的父亲何世斋;而正是通过他父亲的描述以及他大姐何祚忻的《片石山房图》,片石山房最终得以复原。  出生两月,  从上海回到何园  关于何园,何祚宏并没有太多的记忆,“1935年从上海回何园时,我只有两个月大,到离开何园时(1937年),也才两岁。”  “之所以从上海回何园,主要是上海生活成本高,经济开支大,亲戚、友人不胜其烦,祖父就带着我伯父一家、父亲一家,几十个人回到何园。”何祚宏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家全家人开始逃难,“先到镇江,再到武汉,经桂林到广州湾,再由广州湾到香港,最后绕到上海,在上海法租界才安定下来,前后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每逃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住一段时间,在武汉时,我们住的地方,前一条街被炸掉了,后一条街也被炸掉了。”  “在上海住的时间比较久,那时候经常搬家,最早的时候在斜桥路,后来搬到静庵寺,再后来搬到胶州路。那时候都是租房子住,随着人口增加或减少,选择合适的房子租,毕竟那时家境不好,房子太大了浪费。”  来扬测绘时,曾短暂游览何园  何祚宏的小学先是在上海念了一阵;1947年,何家全家搬到苏州,他又在苏州上了几年小学;小学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后,他就参军了,“在部队里当了7年的参谋。”  何祚宏回忆,1955年,他在解放军部队搞测绘,有一段时期到扬州测绘,“那时我回过何园,但时间很短,那时候玉绣楼里面在办工农速成中学。”  1958年,何祚宏从部队转业,前往(,)垦荒,“比知青都早,当时去垦荒的有10万转业官兵,其中包括很多军官,像我这样在空军的军官就有1000人。在那里,我养过猪,开过拖拉机,还带徒弟。”  何家后人凭记忆“恢复”片石山房  何祚宏第三次回何园是在1982年,那时何园已建园,“我给他们提供一些零星的资料,当时何园只有大花园(以水心亭为中心)那一块,玉绣楼还不归何园管。后来,全国政协来人到何园考察,觉得何园被分隔了不好,因此建议把玉绣楼也划归何园。”  1989年,扬州园林局准备把片石山房收回,但不知道片石山房是什么样子。“他们到无锡找到我父亲(何世斋),我父亲那时已92岁了,眼睛已不太好了,但记忆力很好,口才文才也很好(何世斋原是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专员),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口述,让我们帮他写下来,写出片石山房是什么样子。在写《片石山房记》时,父亲还让我大姐(何祚忻,又名何怡如,现已去世)帮他画《片石山房图》,大家就根据他的描绘,把片石山房画了下来。后来,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的建筑师根据这两个材料,对片石山房进行设计施工,就成了现在片石山房的样子。”  对于大姐何祚忻,何祚宏很是佩服,“大姐去世前,把她珍藏的一些画册捐给了何园。这本画册原本有徐悲鸿的画和齐白石的字,后来因一些原因丢失了,万幸的是徐悲鸿的题字还在,对何园来说非常珍贵。”  何祚宏还根据其父亲的回忆写了一篇文章,叫《寄啸山庄命名之由来》,“这个"寄啸",其实是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诗意,是"避世"的意思。”  讲述人物:“何家公子”何祚宏  战争让何氏家族也为柴米油盐烦  1944年,  见证何家卖房  1944年,年仅13岁的何祚秀,跟随家人一起回到何园。“回来之前,我父亲在天津工作,但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就一直没工作,在家休息,生活压力一天天大了起来。考虑到在天津维持生活不容易,父母决定回老家,毕竟扬州有老房子,生活成本比天津要低一些。”  讲述人物:“何家千金”何祚秀  坐“轱辘车”到何园  何祚秀回忆,他们一家5口人先从天津坐船到上海浦口,然后又坐船到瓜洲,再由瓜洲到何园。“记得当时我们坐的是一种轱辘车,下面两个轮子,两边可以坐人,中间放东西,后面要人推。”  那时候何园还有两个看房子的,“一个是本家的远房叔叔,因为耳朵聋,我们叫他聋叔叔;还有一个是老佣人,姓刘。我们到达扬州后,他们帮我们安排了一下。”  第一次回何园,何祚秀只是感觉很好玩,“地方很大,到处串;我一个哥哥叫何祚绍,那时候身体有病,休学后也到扬州来了,我们就一起玩。园子里有一棵枇杷树,他们男孩子爬上去摘枇杷,扔下来给我们女孩吃。”  何家卖房的见证人  我们住在洋房里,大概两个月后,我父亲兄弟几个着手卖房子。我们就搬到小花园(片石山房)后面的房子去,“我们住的地方是供祖宗的地方,祖宗的牌位供在楼上,我们住楼下。”  “后来,我的三伯父和五伯父回来了,卖房子正式提上日程。”何祚秀说,“我们一家人在何园只住了八九个月,就搬到了上海。这时,因为房子卖掉了,各家都分了钱(其中有两家家境好,没有要房钱),家境又好了一点,我也在上海上了学。”  “何家千金”时兴上学念书  何祚秀说,在何家,女孩子也可以上学。“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学习上。那时候女孩子读书的还不太多,而我在天津很小的时候就读书了;回到扬州后,女孩子上学的就更少了,我上学也不方便;但后来到上海,父母便再次送我去念书。”  1953年,何祚秀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上海中山医院工作,“那时医院有很多科,妇产科、五官科……人都不够分。”  不过,何祚秀在中山医院只工作了3个多月,“因为上头有人批评我们校长了,说你们太自私了,全国有那么多的人才需求,你们的学生也应该分配到全国。校长没办法,就又动员我们,大家自愿报名去外地。我那时争取进步、支援祖国重点工程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报名出去了,被分配到。水利部又分配我们到官厅水库(北京)卫生处,那时候在荒郊野外,住帐篷、帮民工看病。一年后,工程结束,这时我上海的同学把我调到,到了那里,我就改行做放射线(透视照相)工作,一直到退休。”
04/14 07:0104/12 20:3804/12 15:3604/11 19:0104/11 18:5604/11 16:4004/11 09:1604/11 00:47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