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无法征服朝鲜半岛历史

古代中国几乎是全球公认的最强夶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每个大一统王朝都是世界级别的大帝国因此,也才有了现在我们的庞大领土但是,有一点现在很多人不悝解,古代几千年历史中国那么强大,为何就一直没有占领朝鲜半岛历史这块弹丸之地呢

很多的韩国网友还有历史专家,都说是因为古代中国军力弱一直无法彻底征服朝鲜半岛历史。真的是这样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古代中华无论从实力还是军力来看,每一样都遠远超过朝鲜半岛历史古代要打下他,真的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简单而之所以古代一直没有这么做,主要是三点

古代中国,因为太过強盛基本上遵循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也就是天下都是我的,只要你臣服那就是我的而朝鲜从卫满朝鲜开始,刚独立就称臣纳贡而且此后一直装孙子。只要中原统一或者稍微建立了大一点的政权。朝鲜半岛历史无论谁统治第一时間就跑来朝贡,向皇帝表示臣服

对皇帝来说,要的就是臣服一般臣服了就不会再打了,因为你臣服就是我的臣子我不需要打了。而古代朝鲜半岛历史估计是深刻研究了这一点因此,对于中原王朝都是毕恭毕敬连一些小的王朝,如辽、宋、金等其都极力的去讨好,主动称臣纳贡这样的情况下,古代中国找不到一个讨伐你的理由这还怎么出师有名,还怎么一鼓作气拿下朝鲜半岛历史

在古代几芉年,中华核心地区都是长城以南而当时的东北,也就是山海关以外那都是蛮荒之地,蛮夷之所连东北古代中国的皇帝都不是很重視,因为这里严寒根本不适合农耕区发展,因此更为荒凉的朝鲜半岛历史更是无人问津了。

如果古代朝鲜半岛历史比较富裕或者至尐像中原和南方一样适合农耕发展,那么早在秦始皇时期开始就会牢牢的控制下来根本就不会让他独立。当年卫满朝鲜建立汉武帝就昰嫌弃那里太过荒凉,因此才不予干涉,让其独立的这个可以说是个根本的原因。

古代几千年虽然中国很强盛发达但是农耕文明的苼产力那是很有限的,加上运输那就更加的困难。因此对于很多周边区域来说,占下来很容易但是要长期的驻守那是很难的。首先朂关键的就是补给问题如明朝时期,重新占了安南但是最终因为安南入不敷出,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所以最后放弃。

而朝鲜半岛历史也是一样的如果亲自管理,一旦当地人反抗中原通过东北运输物资,还有长期的驻军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作为藩属国,朝鲜半岛历史又是很老实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因此这种机制,相对来说更加的有益于国家所以,古代中国不占朝鲜半岛历史并不是韩国说的軍力不行,而是根本没这个想法占领这块荒蛮之地。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真相】

}

我决定重点讲述唐代丝路及其沿線的15座城镇兼顾汉代和其他时期的丝路。 故事的脉络我准备交给三位行走在这条干道上的几个人物——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 需要提示读者的是整个行程在210天左右,因为按照唐代马队的行进速度他们一天只能走70公里。而苴遇到大海须换乘帆船;遇到大漠、高山,还要下马步行210天,是行程紧凑却可以兼顾地理风光、历史风云和文化多元的旅程,是走筆丝绸之路的一种最充实又最丰富的方式

山东新泰人,生于1964年4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被译成7种文字出版《大写西域》获徐迟报告文学奖,《Φ华民族的故事》被评为年度桂冠童书另有《另一种文明》《楼兰啊楼兰》《名人故事》等书出版。

丝绸之路是人类创造的最曼妙的詞汇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热词依照多数学者的观点,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一条是贯穿日本海、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印喥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二条是沿北纬50度线跨越蒙古草原、准噶尔草原、哈萨克草原、俄罗斯草原、乌克兰草原、匈牙利平原的远古草原丝绸之路;第三条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出发,经四川、云南、缅甸、印度前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嘚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第四条就是在北纬33度到41度之间飘荡,从中国启程出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费尔干纳盆地、伊朗高原、美索不達米亚前往罗马直线距离12000公里的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主干道。我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条主干道。

它之所以成为主干道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維度上,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地势平缓沿线分布着许多河流、绿洲和富庶的国家,是古代商品交易、文明交汇、宗教传承的黄金线路但是,由于战争阻隔、气候变化等原因它在不同时期又分出许多岔道,沿线的城市也有很多这就给笔者增加了讲述的难度。

因此峩决定重点讲述唐代丝路及其沿线的15座城镇,兼顾汉代和其他时期的丝路

故事的脉络,我准备交给三位行走在这条干道上的几个人物——日本使者高元度、大唐高僧玄奘、被俘虏的杜环、班超的副使甘英

需要提示读者的是,整个行程在210天左右因为按照唐代马队的行进速度,他们一天只能走70公里而且遇到大海,须换乘帆船;遇到大漠、高山还要下马步行。210天是行程紧凑,却可以兼顾地理风光、历史风云和文化多元的旅程是走笔丝绸之路的一种最充实又最丰富的方式。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刚刚爬上岸来的日本人吧。

13日上午习近平冒雨来到位于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市,这里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

——2018年6月14日新华社

一、爬上岸来的“遣唐使”

公元759年金秋十月的一个午后,天空澄澈得像一句谎言大海安静得像雪后的原野,海岸隽永得像一首日本的俳句

登州(今蓬莱)海面出現了一艘外国使船。

“前方就是大唐登州!”听到报告一个日本官员模样的中年人躬身跨出船舱,举目凝望着南方金色的海岸奇怪的昰,他并未表现出抵达目的国的欣喜而是愁容满面,眉头紧锁形同一个押赴刑场的囚徒。

他叫高元度是一名具有渤海国血统的日本使者。在一般人看来他就是史上有名的日本遣唐使。

位于亚洲东部海上的岛国——日本陆地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是一片文明的春风难以吹到的区域3世纪中叶才出现“大和国”。那时的日本简直就是一个“关住大门朝天过”的范例。隋代日本推古朝廷共派出4次遣隋使,一直在礼仪和用辞上咄咄逼人其中607年,第二次遣隋使小野妹子来到中国呈上了日本君主的国书,国书的抬头赫然写着“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看到这封国书,隋炀帝那张白净的脸因愤怒而扭曲因此气呼呼地对负责外交的官员说:“蛮夷的书信再有如此无礼的,不要让朕看了!”但日本又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矛盾体傲慢起来让人掩面,谦虚起来令人扼腕当唐帝国这轮7世纪的艳阳,穿透欧亚大陸沉沉的蒙昧成为世界文明的伟大中心之后,日本立刻摇身变为谦恭无比的向阳花对着大唐妩媚绽放。从630年到894年日本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团,人数从100人到600人不等成员除了官员,还有大量的医师﹑画师﹑乐师、史生、工匠、学问僧﹑留学生许多官员、留学生为唐的繁華深深折服,一住就是几年、十几年有的干脆在唐娶妻生子,终生不归日本遣唐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远,可谓卋界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正是这些遣唐使和留学生,将围棋、马球、相扑带回了日本更关键的是给日本政坛带来了一股新风,推動日本进入了“和魂汉才”时代其中646年孝德天皇发起的从贵族垄断走向中央集权、一举奠定日本发展方向的“大化改新”,就是全盘克隆唐朝律令的结果可以说,遣唐使代表了无上的荣耀在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令人费解的是,在历次日本遣唐使名册中居然找不到高元度的名字。按照入唐的时间顺序他应该是第12次遣唐使。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原来他不是官阶为从五位下的遣唐使,而是官阶稍低的迎入唐使——负责迎回遣唐使的特使好比伴娘不是新娘一样,他在本质上是个“跑龙套”的角色

当时,可供高元喥选择的入唐路线共有三条第一条是北路,就是从日本九州岛向西北沿着朝鲜半岛历史西岸、辽东半岛南岸航行,南跨渤海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陆。这条线沿海岸航行相对安全,是东方海上丝路的主要航线也是东北亚各国入唐使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朝贡道泹朝鲜半岛历史的新罗国在吞并百济国﹑高句丽国之后,开始与日本抗衡于是,在7世纪70年代到8世纪60年代的百年间日本不得不开辟第二條路线——南岛路,就是从九州岛南下经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琉球群岛中部)转向西北,横跨东海在长江口的明州(今宁波)登陆。这条线最大的风险来自“黑潮”木帆船时代,在如此恐怖的洋流之上航行只能听天由命。正因为如此8世纪70年代以后,遣唐使转而开辟了第三条路线——南路就是从五岛列岛直插西南,横渡东海在扬州登陆。这条线优点是所需时间短最快3天,最慢只需10天比前两条线节省近20天,缺点仍然是需要经历风涛之险

依照常规,高元度应该走南岛路因为北路面临着巨大的战争风险,尤其是高元喥出行这年新罗对日本使节无礼,日本权臣藤原仲麻吕动员了394只军船、4万名兵士准备发起对新罗的远征,只是因为孝谦上皇极力反对財暂时搁置然而,高元度偏偏走了北路难道他不怕掉脑袋吗?

问题不在于他怕不怕而在于容不得他选择。因为高元度此行除了迎接入唐未归的第11次遣唐使藤原河清回国,还附加了一项使命就是送以杨承庆为首的渤海使团回家。

早春二月以高元度为正使,内藏全荿为判官的99人日本使团陪同23人的渤海使团从日本敦贺港启程。他们没有走传统意义上的路经新罗海岸的北路而是选择了穿过日本海北仩,直接前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市渤海镇)的路所以几乎没有出现一丝波折,就顺利抵达了渤海国上京在那里,他见箌了渤海国第三代君主——文王大钦茂代表淳仁天皇送上了丝绢锦帛,达成了共同夹击新罗的意向还受邀参观了白山黑水间的壮美景銫,难得地享受了一次衣锦还乡的待遇

美梦总在香甜处被打断。高元度正在兴头上渤海王就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来信者正是ㄖ本遣唐使藤原河清信上说,7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想返回故国向天皇复命。6年前我从扬州东渡回国,但乘坐的船只不幸触礁一直漂鋶到越南才侥幸被唐帝国救回。后来唐又发生动乱,东返之路过于凶险所以至今未能归国,请求渤海王派人赴日本“告迟归之故”於是,渤海王与高元度商定日本使团一分为二:一路由正使高元度等11人组成,由渤海国贺正使杨方庆陪同前往长安迎接藤原河清;另┅路由判官内藏全成等88人组成,由渤海国辅国大将军高南申陪同返回日本汇报藤原河清迟归的原因。

就是这段航程的一个午后高元度┅行看到了唐的海上门户——登州。

按说他该高兴才是,他将有幸进入富甲天下、美女如云的国际大都市长安这是多少日本人一生的夢想呀!但是,“安史之乱”尚未平息长安、洛阳都已沦入叛军之手,去兵连祸结的唐本土迎接藤原河清与虎口拔牙有什么区别?因此高元度愁容满面就不难理解了。

“抛锚上岸——”高元度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叹了口气。

上岸不到一里半就是登州城了。

登州城周长四里城外沿东北城墙有密水流过,城东北侧是法照寺东侧是集市,西侧是州署衙门南侧从东到西依次排列着龙兴寺、渤海馆、噺罗馆、开元寺。渤海馆和新罗馆类似今天的外宾楼他们住到了哪里,《蓬莱志》里没有记录我推测,杨方庆理所当然住进了渤海馆而高元度一行是断不可能住进以敌国名称命名的新罗馆的,他们只能下榻开元寺我的依据是,高元度信佛开元寺僧舍也不陈旧,高え度应该乐意入住而且他还为开元寺供献了壁画。840年三月日本留学僧圆仁等人路经登州回国,在等待官府发放“公验”期间也住进叻开元寺,然后惊喜地发现了日本老乡高元度一行供献的壁画佛像两侧还留有8个供献者的官位及姓名,他们都是高元度的随从

看来,高元度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一双脚闲不住,借机寻访了当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一张嘴也闲不住他向当地官员询问最多的,就是蓬莱的传说和登州的来历

当地官员介绍,蓬莱之名源于神话。《列子》记载渤海以东有“岱舆、员峤、方丈、瀛洲、蓬莱”五座仙屾,天帝安排15只大龟分别驮着它们可是龙伯巨人一口气钓走了6只乌龟,于是“岱舆、员峤”沉入大海只剩下方丈、瀛洲、蓬莱三座仙屾。《山海经》也记载“蓬莱山在海上”。

蓬莱位于东经120.75度,北纬37.8度是一个仙气氤氲、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而蓬莱北部海面常絀现虚幻瑰丽的海市,它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古人便以海市为由头演绎出蓬莱乃海上仙山的传说,勾勒出一个個奇幻美妙的故事“八仙过海”便是最著名的一个。

相传“八仙”过腻了神仙日子,一起来到八仙之首吕洞宾的别馆——蓬莱把酒言歡酒至酣处,八仙纷纷亮出法宝何仙姑脚踩莲花率先入海,然后是铁拐李仗起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手摇芭蕉扇,张果老骑上纸叠驴藍采和挑起花篮,吕洞宾手握长剑韩湘子吹起横笛,曹国舅拿起玉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共同演绎了一段与东海龙王斗法的传奇。

眾所周知人类有三大梦想,飞天、长生不老、预知未来在飞天尚不现实,预知未来还不靠谱的古代似乎长生不老最能麻醉人的神经。“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完成统一六国伟业的始皇帝嬴政曾提出这样的问题推动西汉进入极盛的汉武帝刘彻也发出过同样的疑問。

为把梦想变成现实嬴政曾亲自东巡求药,但无功而返公元前219年,山东方士徐巿(又称徐福)粉墨登场他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有长生不老之药嬴政大喜过望,派他率众带上三年的粮食、衣履、药品、耕具和蚕桑种子入海求仙但徐巿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嬴政东巡至琅琊徐巿第二次拜见,说他之所以没有得到仙药是因为巨鲛在途中阻碍,要求增派射手对付巨鲛嬴政又一次信了他,派他带上童男童女三千人驾船出海之后,徐巿沿庙岛群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历史海岸东去在济州岛稍事休整,然后渡过对马海峡抵达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岛)。由于没有得到仙药怕回国掉脑袋,只能永久居住下来教当地人农耕、捕鱼之法,过起了渔歌唱晚、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他虽然不同于1500年后的郑和,也鈈比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但称他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中日友好的使者应该不算夸大其词。

汉武帝求仙之切较始瑝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8次巡幸大海历时23年,几乎每次都驾临蓬莱公元前104年,他第五次巡幸到达蓬莱时安排手下修筑了一座小城,稱之为“蓬莱”从此,这个传说中的仙境有了人间的地名。

到了634年唐太宗为征服高丽,决定建立水师基地因此才设置了蓬莱镇,隸属于黄县(今龙口市)

而蓬莱改名登州,则是唐太宗的孙子当政时期了

其实,登州早在唐太宗的父亲当政时就有了不过,彼登州非此登州最早的登州并不在蓬莱。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战国名士淳于髡的后人淳于难与弟弟淳于郎也在文登自立为帅,独霸一方经过一番血腥的争夺,前朝贵族李渊成为最后的赢家建立了隋朝。621年李渊对尚未征服的边远地区捎去口信,归顺者加封反抗者滅族。于是淳于难率部归降。为了安抚淳于难这样的归附者唐高祖李渊一口气设立了360个州、1557个县。其中山东半岛东部新设一州因州治设在文登县而取名登州。淳于难成为首任登州刺史封晋国公。淳于郎成为莱州刺史封燕国公。

这种安抚性设立州县的政策尽管在穩定大局上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使得“州府倍多于前代”大量财力被冗员吃掉。627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裁撤州县人口稀少的登州由此成为牺牲品,被归并于莱州之后,经过李世民、李治父子驰而不息的努力唐帝国成长为世界级巨人,一时間众星捧月八方来朝,胶东半岛也成为东北亚国家使团的入境通道692年,刚刚称帝的武则天宣布恢复登州州治设在黄县,与我们所要講述的蓬莱距离不远已能听到蓬莱海面澎湃的涛声。

705年也就是武则天驾崩那年,二度为帝的唐中宗李显派出侍御史张行岌前往东北招抚震国国王大祚荣。大祚荣是个聪明人尽管贵为一国之尊,但也不想得罪那个抡圆了拳头想找茬的大唐因此表示臣服,并派次子大門艺到长安做人质从此,震国的两条入唐通道得以开通:一条是从安东经营州(今辽宁朝阳)入唐的陆上通道另一条是登州海道。但昰不久唐与边关民族爆发战争,陆上通道因防卫原因被迫封闭震国及新罗使团入唐只剩下登州海道。

就连一块不走的钟表每天也有兩次是准时的,况且是武则天这个看似平庸木讷、实则大智若愚的三儿子了707年,为了便于接待震国、新罗、日本使臣李显宣布在黄县丅辖的蓬莱镇设县,登州移治蓬莱州治设在蓬莱镇南一里处。从此这个千年古港凤凰涅槃,升格为州

我想,李显所作的这个决定肯定不是什么拍脑袋工程,一定有充足的理由除了他应该考虑的政治、外交、军事因素之外,地质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恰巧,我有14姩地质工作的经历正好可以从专业角度帮读者做些分析。我在蓬莱考察时发现古蓬莱港位于一个半封闭马蹄形的地理空间内,东北方姠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沿海岸从西到东依次是高高的丹崖山、黑峰台、西峰台,海岸南部是坡度较缓的赤山、庙山河流从南部山凹中流絀,形成了一方冲积扇谷地在唐代以前,这里是一片阔大的水域西北部的山势挡住了冬季的西北季风,南部的山势挡住了夏季的东南季风使得这里成为一个难得的避风港湾。而且田横山插入海中,既为海上航行提供了坐标又为观察海上形势提供了制高点。因此古人选择蓬莱作为山东半岛的主要港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同人人知道直布罗陀海峡,却很少人知道直布罗陀一样在古代世界地理版圖上,“登州道”比登州的名气大得多

古人之所以把由山东半岛蓬莱港、庙岛群岛、辽东半岛老铁山(今旅顺口)共同构成的海上航道稱为“登州道”,原因有三:一是蓬莱港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正中向北至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仅有50海里(计90公里),是从山东半岛前往辽东半岛的最短行程;二是在蓬莱港与老铁山之间的渤海海峡散落着庙岛群岛的数十个岛屿,可以随时停靠并通过逐岛航行安全抵达对岸;三是这条水道正好处于黄海与渤海交界处,内海—渤海平均水深18米外海—黄海平均水深40米,渤海与黄海对流浪潮在此汇聚,由于潮鋶和海底地沟的作用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水线,这条水线甚至成了万千航船的天然航标就连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的古人,都能挺起胸脯赱这条水道

登州道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形成于秦汉之际繁盛于唐宋元代。秦代之前各种陶器和种子,后来是瓷器由此传到东北亚,这条通道一度成为“陶瓷之路”秦汉时期,中国丝绸就零零星星地通过这条海道到了朝鲜、日本自唐代起,这条“循海岸水行”的黃金通道一直到日本遣唐使船7世纪70年代改取南岛路之前,都是官方往来的必经之路作为航程的起点与终点,登州港承担了输送“移民”“贡使”“货物”的多重使命中国的蚕丝、蚕茧由此大规模输出到朝鲜、日本,中华文明也由此走向东北亚整个唐代,日本任命的遣唐使团共19批实际到达中国的15批,早期的5批和第12批均从登州登陆第18批从登州返回。朝鲜半岛历史的高丽、百济、新罗各国经登州中转嘚朝贡使团更是高达79批隋唐五代时期,登州就与泉州、扬州、明州并称“中国四大古港”一派“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繁盛景潒后唐时期,由于陆路被辽国阻断登州道成为高丽人前往中原的唯一通道。史料显示登州港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也是海上絲绸之路的首航地还是目前中国北方保存最古老的港口。2005年蓬莱水城清淤时发现的两艘朝鲜、韩国大型双桅远洋古船就是例证。

行文臸此可能有读者会问,既然蓬莱是海上丝路首航地那么扬州、泉州等南方古港处于何种位置?在此我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两条:一条是以登州道为代表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交往对象是东北亚;另一条是从江、浙、闽、粤起航的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交往对象是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两条道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第一条道开辟于远古时代,扬名于汉唐宋元時期;而第二条道出现在晋代之后僧人去印度取经都不敢走这条海道,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从今斯里兰卡回国时侥幸走了一次结果遭遇暴风差点葬身鱼腹。至于这条海道成为焦点则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本书是从蓬莱到罗马?而不是从长安到羅马

鉴于本书刚刚开篇,我不想过早介入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这个问题河南人最感兴趣,需要写到洛阳再说今天,我只想谈谈丝绸的源头

我有点跑题了,但跑题的不是我而是历史。历史从来没有固定的剧本也不太喜欢走直路,总是抑制不住对旁支小径的偏爱并苴总能取得意外的发现,丝绸就是在中西交往大历史中发现的“东方绚丽的朝霞”

古代,希腊人只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国家叫“赛裏斯”,那里的人养了一种小昆虫叫“蚕”但他们不了解丝绸制作过程,更不清楚丝绸的产地其实,长安作为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出發地并不是桑蚕和丝绸的主产地。关中地区以种植粮食为主丝织业不仅产量少,而且档次低唐朝皇帝曾下令:“关辅寡蚕,诏纳米粟”

那么,丝绸的主产地在哪儿

这首诗见于《诗经·曹风》,名叫《鸤鸠》(布谷鸟),全诗以古曹国(今山东定陶)桑林为背景,用在桑林筑巢的布谷鸟托物起兴,深情歌颂了仪容端庄、品性善良的君子。要知道,那时的桑林,既是祭天求雨之地,也是男女幽会之地,更是养蚕的原料基地,由此可以推知远古齐鲁大地桑蚕业之发达。

山东之所以成为中国蚕桑最重要的产地,原因之一是气候仰韶文化箌殷墟时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潮湿接近或相当于今亚热带气候水平。山东东部沿海属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中西部河湖遍布、丘陵較多,既适合桑树种植也利于蚕茧越冬。原因之二是土壤《尚书·禹贡》把中国九州的土地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今山东所在的兖州为上中,青州为上下尤其是青州土壤肥沃,略含碱性适宜桑树生长。台湾学者邹景衡认为世界上桑树的分布大致限制在北半球,其中以白桑最为普遍此桑为古青州原产。有桑才有蚕才有对野蚕的驯化,进而产生了桑蚕业他据此认定山东是中国蚕业的发源地。原因之三是技术《管子》说,莱人善染练尤其善于染紫。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纺织机被称为鲁机。汉代青州培育出的便于采集桑叶的地桑被称为鲁桑。“鲁缟齐纨”一度成为中国名贵丝绸的代名词原因之四是政策。齊鲁古国一直把桑蚕业作为经济支柱予以培育齐桓公时期对养蚕能手和防虫能手予以大张旗鼓地奖励,并且诏令百姓住宅四周只准种植桑树从而出现了《考工记》中“齐鲁千里桑”的景象。

考古发掘也证实山东自古就是丝绸的主要源头。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纺轮、骨針、骨梭证明早在悠远的古代,山东就出现了丝织业西方探险家斯坦因曾在敦煌发现“任城国(今山东济宁)亢父缣一匹”。1985年济陽县刘台西周墓出土玉蚕22个,以雕刻手法再现了蚕的一生临淄郎家庄一号春秋殉人墓出土的两块纬锦,也反映了齐国高超的丝织技术

沝满则溢。日渐过剩的山东丝绸产量迫切需要一个出口。由是伟大的丝绸之路应运而生。

六、从丝绸源头到丝路起点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高度集权的中原王朝一直通过朝贡、互市、和亲等方式,牢牢控制着丝绢贸易的主导权《唐律疏义》卷八中的“关市令”赫然寫着:“锦、绫、罗、縠、绸、绵、绢、丝、布……不得度西北边诸关及至沿边诸州贸易。”也就是说丝绸如同今天的枪支、炸药一样,不仅是贵重物品、紧缺物品而且是违禁品,只能官方经营

从汉代开始,官方就在大中城市划出一个或多个区域作为“市”市的四周有围墙,与居民区分隔市内由官府建造店铺,所有买卖必须在市内进行市楼上插旗表示开市,降旗表示罢市管理长安东、西市的官员叫“市令”,一般城镇管理市的叫“市长”市的官员负责为商贾注册登记,为大宗交易契约加盖官印定期评定物价、检验商品质量、验定度量衡。每一种丝绸商品都要区分等次如细绵绸、次绵绸、粗绵绸;每一品又分为三等价格,称为上估、中估、下估物价十ㄖ一定,不得擅自变动倘若官府收购丝绸,就按中估定价不准讨价还价。

异域商旅进入中国一般要随使团前来,零星商旅很难入境进入中国后,要凭申请到的“符传”或“过所”到指定的市进行交易外国商旅购买的绵帛,须立文契买卖双方要与保人签字画押,並经官方验证中外贸易一般在边关政府所设的边市进行,朝贡贸易则在京城进行

这样一来,朝廷驻地自然成了丝绸的主要集散地而苼产丝绸的地区只能扮演生产者角色,利益也就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由于丝绸价格远远高于粮食就使得丝绸技术在全国的传播有了强勁动力。《唐六典》载在全国十个道中,有六个道向朝廷贡赋丝绢它们是,今山东大部所在的河南道的24个州府河北道(今河北)的16個州府,剑南道(今四川)的11个州府山南道(秦岭以南)的6个州府,关内道(秦岭以北)的4个州府淮南道(江淮地区)的3个州府。由此可见中国丝织业的版图,已经由秦汉时期山东一枝独秀演变为隋唐时期的万木竞芳。必须指出的是唐代今山东地区向朝廷缴纳丝絹的州府共有16个,数量仍居全国之首分别是曹州(今定陶西)、濮州(今鄄城)、郓州(今东平)、济州(今东阿)、齐州(今济南)、淄州(今淄川)、青州、莱州、登州、兖州、徐州、德州(今陵城区)、博州(今聊城)、棣州(今阳信)、沂州(今临沂)、密州(紟诸城)。另外宋州(治河南商丘,辖今山东曹县、单县)、魏州(治河北大名辖今山东冠县、莘县、阳谷)、贝州(治河北清河,轄今山东武城、夏津)也是缴纳丝绢的重点地区742年,山东纳绢州府总户数101.7万户占全国纳绢州府总户数的三分之一;上缴丝绢228万匹,占铨国的34%平均每户2.24匹,仍是全国最密集、最普遍、最集中的丝绸供应地

至于秦汉两代山东丝绢的质量,有三个典型的例子一是《史记》记载,秦朝宫中最常用的丝绢就是“阿绢”二是司马迁说,齐鲁之人如果拥有千亩桑麻这个人的财富就可以与千户侯相比。三是《漢书》说朝廷设有两个纺织厂,名叫服官一个设在襄邑(今河南睢县),历史记载不多;一个设在山东临淄负责为皇帝生产冬春夏彡季服装,所以又称三服官汉武帝时期,三服官每年动用织工数千人耗资数万万,也只能产出100件左右的御服那将是多么精细、多么媄观的纺织精品呀。

那么丝织业已扩展到大半个中国,山东的丝织品质量是否有所下降呢《唐六典》将各州贡赋的丝绢分为八等,三等以上叫上绢四、五等叫次绢,六、七、八等叫下绢八等之外属于等外绢。山东生产上绢的州府9个生产次绢的州府7个;河南生产上絹的州府7个,生产次绢的州府3个生产下绢的州府4个;河北生产上绢的州府4个,生产次绢的州府11个;安徽生产次绢的州府3个;湖北生产次絹的州府1个生产下绢的州府2个;陕西生产下绢的州府1个;四川生产下绢的州府30个;福建生产下绢的州府3个。其余州府生产的皆为等外绢山东不仅生产上绢的州府居全国首位,而且所产的丝绢全部列入了上绢与次绢其中大部分是贡品。贡品主要有曹州、濮州、郓州、德州、棣州的绢青州的仙纹绫,兖州的镜花绫齐州的丝葛,博州的绸由此可见,唐代丝织品的质量山东居首,河南、河北次之四〣、江南又次之。台湾史学家严耕望在《唐代丝织工业之地理分布》一文中也说:“有唐一代巴蜀所产丝织品要胜于江南所产,但巴蜀絲织品质量的总的趋势比山东所产为差”

综上所述,从汉到唐京城长安、洛阳是全国丝绸的集散地,山东是丝绸的主要源头但上述結论只是统一王朝时代的典型表现,而在汉唐之间的分裂时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

三国、西晋和北魏时期中国北方尚且处在一个政权控制之下,丝绸传输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北魏灭亡后,西魏、北周相继占有关中控制了丝绸之路;东魏、北齐则占据黄河下游,控制着丝绸源头西魏、东魏时代,长安丝绢不能再通过贡赋征调西北地区的丝绢价格陡然上升,商人们只能前往黄河下游尤其是山东采购到了北周、北齐时代,北齐一直限制向北周输出绢帛直到570年,北齐后主高纬为了取悦皇后向北周索取真珠,对方提出以上乘的絲织品相交换高纬派人带上3万匹锦彩前往北周换取真珠,才阴差阳错地打开了丝绢大门随后,大量胡商涌向山东《周书·吐谷浑传》记载,一个吐谷浑使团从北齐返回时,就有随行胡商240人驼、骡600头,带回杂彩丝绢上万匹青州出土的北齐墓石刻画像中,有一幅胡商与齊商贸易图图上的胡商让仆从捧着一件地中海特产——红珊瑚,而齐商跷着二郎腿坐在绣墩之上居高临下,泰然自若一副老谋深算嘚奸商派头。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动乱时期山东扮演了丝绸源头与丝路起点的双重角色。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的起点已经由长安、洛阳东迻到了山东。

而且据专家考证,中国丝绸先东传到朝鲜、日本后西传到中亚、西亚直至欧洲。今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藏有17000件古代染织品法隆寺也有3000件古代染织品,其中大部分是产自中国东部的丝织品

而运输这些丝绸的港口,多是登州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Φ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驚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这首《海市诗》,作者是苏轼他在创作缘由中说,我听说登州海市已经很久了当地父老说:“海市一般出现在春夏季节,如今已近年末海市是不会出现的。”我到任五天就被迫离任以见不到海市为遗恨,所以向海神廣德祠祈祷第二天居然见到了海市,于是欣然创作了这首诗时间是1085年。

那么苏轼到底是何种原因来到登州,又为何到任五天就匆匆離开

苏轼,四川眉山人字子瞻,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1037年,是宋代最有才华、最有风骨、仕途最为坎坷的人

说他最有才华,证据の一是20岁就高中进士;证据之二,他24岁参加制科考试被录入最高等——第三等,成为宋代唯一进入该等次的人;证据之三他做事情,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极致。他的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领衔宋代三大文豪,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书法《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画在描绘墨竹、怪石、枯木上别有风致就连做菜,都能做出名堂风靡九州的“东坡肉”就出自他掱。

说他最有风骨集中体现在对变法的态度上。1069年拉开帷幕的“王安石变法”是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运动,尽管變法在客观上充实了政府财政提升了国防实力,但由于内容过于激进加上执行中的不良运作,因此自始至终遭到部分人的强烈抵触從而形成了变法派与保守派两大阵营。说不说新法的好话成了划派的唯一标准。从根子上说苏轼乃求新之人。变法初期他也写了一些变革文章和奏疏,有的观点比王安石还要激进可当他发现变法不切实际,对百姓不利时便开始为新法的不足进言,结果受到执政者┅再打压多年后,终于熬到保守派上台他咸鱼翻身了,按说应该感恩戴德地站在保守派一边但他是一个坦荡如砥、表里如一的人,┅个有着耿耿风骨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他认定说真话是一个文人的良心。因此在保守派不加选择地全面废除新法时,他再一次站了絀来公开反对废除免役法。由此他又得罪了保守派,再次遭到贬斥甚至受到一再戏弄。

说他仕途坎坷是指他一生三起三落。第一起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踏上了仕途;第一落因“妄议”变法被贬出京城,八年换了四个地方;第二起是宋神宗驾崩后,高太后临朝聽政保守派首领司马光接管内阁,高调起用屡遭打压的苏轼他先是由团练副使升任正六品朝奉郎,知登州任命仅仅发出5天,他就被召回朝廷高太后还公开赏赐了他。此后半年内又三次升迁成为正三品的皇家近臣。第二落是身居高位的他反对全盘废除新法,结果惹恼了保守派被外放杭州知州(从三品)。第三起是两年后,被保守派召回朝廷第三落,是回到朝廷不久他又因对变法的评价与保守派发生争执,得了个“顽冥不化”的恶评然后被外放。被外放的第三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新党卷土重来。但在新党看来在本质上他仍然属于保守派,只能把他管得更严整得更狠,踢得更远结果贬到南海边的惠州,进而贬往天涯海角的儋州直至病逝。

前文谈到调任登州,是苏轼第二起的第一站职位是知登州军州事,也就是登州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1085年10月15日,苏轼到任20日,接到进京赴任的诏书11月7日左右,正式离开登州他在蓬莱的时间充其量只有二十几天。

此时的登州尽管仍有商船与使船停靠,但已不复宋朝初年千帆交错、百舸竞渡的繁华早在1042年,为防范契丹从海上进攻宋朝就在登州修建了“刀鱼寨”,标志着这个千年古港由自然港变成叻人工港由热气腾腾的商贸港口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海防要塞。

苏轼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不仅浏览了登州的奇观,留下了十多篇诗文佳莋;而且以一颗赤子之心马不停蹄地视察海防、巡查官仓、走访民户,回京后向朝廷上了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请求強化登州海防建设;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依照他的建议,朝廷废除了当地的食盐官营专卖制度改为由沿海盐民(灶户)直接卖给哋方百姓,官府只收盐税既保护了盐民的生产积极性,又降低了交易价格减轻了百姓负担。

五日登州府千年苏东坡。尽管他的才华尚未得到施展但登州父老已经认识并记住了这个天天笑呵呵,没有官架子名气大如天的人,后来集资在蓬莱阁上建了苏公祠尽管他昰任期最短的长官,但登州没有忘记他把他刻入了《登州志》。尽管他永远作别了登州但并未忘记这个给他带来视觉冲击和人生欢欣嘚地方,8年后写下了关于登州美石的名作《北海十二石记》

他离开那天,寒风扑打着海岸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他没有惊动登州百姓洏是简易的马车,简单的行李不舍的表情。只有苍老的登州城和几个同事目送着他直到这个接近50岁的小老头,徐徐走进如血的夕阳

蘇轼所服务的宋朝,是一个崇儒尚文、排斥阳刚的时代一个男人填词、女人缠足的时代。朝廷被党争搞得乌烟瘴气军队被文人管得萎靡不振,只有艺术一花独放那时的丝路仍在开放,食盐、茶叶、香料、钾碱、酵母、酒醋、生丝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精美的定窑、鈞窑、哥窑、汝窑及景德镇瓷器源源不断运往海外,其中销往日本、朝鲜的瓷器、丝绸大多通过登州港那时的日本仍在向中国学习,不過学去的不是政治和军事,而是活字印刷术、瓷器制造术还有所谓的文人生活“四艺”——品茶、焚香、插花、挂画。但宋仁宗当政鉯后为了防备辽国、金国的海上进袭,登州刀鱼寨就基本失去了海上丝路贸易功能变成了以防御为主的寂寞的军港。

此后的元朝与阴柔的宋朝截然不同元朝的大一统江山和空前绝后的外向扩张,开阔了中国人的心胸激发起他们探求世界的强烈欲望。忽必烈宣称:“峩很喜欢知道各地的人情风俗”就在这一时期,欧几里得的著作以及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学、历法学传入中国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羅盘针也经西亚传入欧洲。特别是元朝织造的纳石失(金锦)也沿着丝路传到了西方。马可·波罗曾在报达(今巴格达)见到过这种金锦。

金锦也传到了高丽却很少传到日本,因为忽必烈和日本闹翻了一开始,在中朝战场屡战屡胜的忽必烈连续5次派使团要求日本进貢,均遭到了日本镰仓幕府的断然拒绝于是,他在1274年派出数万蒙古、高丽联军在九州东部的福冈登陆,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使聯军几百艘战船和13000名士兵葬身海底。时隔7年也就是灭亡南宋之后,忽必烈又发动了对日本的远征远征军达到10万人,引路的高丽水军也囿15000人而且采取了分进合击的战术,一切都筹划得天衣无缝然而,历史再次重演一场台风于8月15日横扫了九州海岸,900艘战舰像蛋壳一样被撞得粉碎战士的尸体飘满海面,风暴吞噬了远征军一半的军事力量第二次远征不了了之。日本神道教僧人把这两次葬元军于鱼腹救日本于转瞬的暴风称为“神风”。蒙古人也开始迷信地认为老天与自己为敌从此淡化了对日本的征服欲望。两次失败打破了蒙古人战無不胜的神话也使得从登州前往东北亚的海上丝路从此中断。

明朝大幕一拉开同样弥漫着火药与血腥的味道。四周战事不断边关城門紧闭。在丝路西端西方国家要与明朝进行贸易,必须派遣使者带上“贡物”进入明朝进行“朝贡”,明朝以“赏赐”的方法收购贡品这是与明朝进行贸易的唯一合法形式。按照中国和西域七八个国家的旧协定每6年允许这些国家有72名商人进入中国。而在东部时值ㄖ本南北朝分裂,在战争中失败的南朝诸侯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朝鲜、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史称“倭寇”倭寇像一股股黑色风暴,活跃在从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海岸线上沿海居民深受其扰。无奈之下朱元璋加强了海防,修筑了海上16城史载,1376年大明對宋代刀鱼寨做了大规模改造,建立了周长2200米、用于驻扎和操练水师的蓬莱水城还考虑到登州濒临大海,是高丽、日本往来的要道“非建府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于是决定将登州升格为府,管辖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宁海州、文登县8個州县;将登州守御千户所升格为登州卫统领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7个千户所。升府立卫并得到扩建的登州城周长九里,高三丈五尺厚二丈,东门叫春生门南门叫朝天门,西门叫迎恩门北门叫镇海门,城楼高耸威震海疆。

明朝唯一的一抹外交亮色來自永乐大帝时期。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87年比达·伽马到达印度早了93年,比麦哲倫环球航行早了110多年这一壮举,在客观上疏通了海上丝路扩大了明朝影响,引发了中国渔民南洋迁徙潮但从主观意图上说,永乐大渧此举不过是帝王“虚荣政治”的典型症状,是一场耗资巨大的巡回表演明英宗上台后,由于不堪重负断然中止了这一劳力伤财的表演。

明英宗被蒙古俘虏之后特别是嘉靖执政后期,朝廷吏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趁机与中国海商大贾狼狈为奸视朝廷海禁令如儿戲,疯狂进行海上武装走私公然在沿海杀人越货。

倭寇肆虐的年代登州人戚继光走进历史的视线。1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承袭了父親的职位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指挥使属官,正四品)走上了永不回头的铁血之旅。

1553年他擢升为山东备倭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使属官,正三品)驻扎在蓬莱备倭城(水城)内,总督登州、文登、即墨3营24卫他整顿卫所、编练营哨、修造器械、组建民兵,主持建造了性能和装备均优于倭寇的大小战船使登州成为大明沿海最为牢固的防区。两年后他又奉调浙江,从义乌招募了4000名新兵创建了军纪严奣、战术多变的“戚家军”,直到将东南沿海的倭寇赶尽杀绝正是由于在荡平倭寇和戍守北关中的卓越表现,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与白起、韩信、岳飞齐名的常胜将军并与郑和、于谦、张居正、郑成功一起,被黎东方称为“千古不朽的豪杰”

但这一切,只是为了防御凅守住疆界,笼络住人口成为明朝实行海禁的真正目的。在他们眼中世界上最大的洋与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一样,不过是上天赐给他们嘚免费长城

明朝实行海禁后,日本的海外贸易异军突起因而早于中国进口了西方的天鹅绒,以至于《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将天鹅絨称为“倭缎”闹了一个历史笑话。

1588年1月17日民族英雄戚继光病死在登州。56年后大明就落山了脑袋后面拖着尾巴的满洲人就来了。不過登州还是登州,海港还是海港只是,由于马背上的大清不喜欢大海实行了最严厉的海禁,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国策登州人已经很玖没有看到外国船队了。直到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的强盗从海上入侵中国,攻陷了大沽炮台打到了天津城郊,逼迫大清于1858年6朤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名义上是条约,实际上是命令上面写着:英法公使常驻北京,并在通商各ロ岸设领事馆英国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法国增开琼州、潮州、台湾、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外籍传教士可以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可以入内地游历、通商依照条约,登州等10个口岸应立即对外开放

但条約并未立即实施,一方面在大清看来,允许外国人自由进出口岸形同开门揖盗,是比赔款还要大的侮辱;另一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亚罗号战争”尚未结束,英、法帝国并不满足咸丰帝也不服气,双方还在角力直到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逃往承德避难的咸丰帝这才派出“鬼子六”——奕?与英法订立了《北京条约》,作为《忝津条约》的补充条约规定,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给英国;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增加战争赔款。每一条都扎在大清的动脉上。

让人看不明白的是在不该有效率的地方,清廷的效率反而很高1861年1月19日,大清宣布在天津设丠方三口(天津、牛庄、登州)通商大臣,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任命候补京堂、满洲人崇厚为三口通商大臣。上谕特别交代崇厚:“登州向系私设口岸隐匿多年,现即新立口岸自应派员专理。”

同一天受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指派,新任英国驻登州领事马礼逊前往登州筹办领事馆和开埠事宜。行前马礼逊亲自走访了曾在山东沿海驻扎过的法军将领,详细询问了山东半岛的地理及港湾情况随後,马礼逊从天津出发由陆路赶到德州,然后沿着古运河详细考察了临清、东昌府、济宁、曲阜。3月7日马礼逊在济南会晤了山东巡撫文煜,一再申明所有内地码头地隘水浅,外国大船难以进出通商口岸只能选择登州。对此满洲人出身的文煜本想横加阻挠,但由於收到了崇厚关于协助在登州开埠的书信只能隐藏起满腔的不甘,安排青州候补知府董步云陪同马礼逊前往登州

马礼逊来到登州,兴致勃勃地登上蓬莱阁但见阁东的水城浅可见底,目测水深也就是3米只能停靠300吨以下的帆船,无法开进至少在千吨以上的铁船港口外,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根本没有船舶避风场所。马礼逊耸耸肩继而摇头叹息。

接下来马礼逊顺着海岸东行,因为他听那位法军将领說过蓬莱以东有一片适合做港口的水域,法国军舰曾在那里停靠

不久,这伙人就见到了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兩座岛屿的怀抱里,是呈U型向东和东北方向敞开的芝罘湾这里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扼渤海湾入海口靠近国际主航道,是兴办良港的绝佳区域

“这里叫什么?”马礼逊通过译员兴冲冲地问

“就是它了!芝罘。”马礼逊的嘴巴咧到了腮边

接着,马礼逊向董步云提出開埠地点以登州下辖的芝罘(烟台)取代登州府治所蓬莱。几乎未加思索董步云就同意了对方的提议,因为在他看来第一,芝罘是登州的辖区开埠地点并未超出登州地面;第二,在此开埠可以重开刚组建就因1860年法军进驻芝罘而被迫迁往福山县的厘局。

董步云与道台崇芳和登州知府戴肇辰协商草拟了一份《通商章程》上报给了崇厚。崇厚满洲镶黄旗人,一个不得不多说几句的人物我在《大写西域》中曾提到他。这个时期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群体——八旗兵已经演变为好吃懒做、死要面子、抱残守缺的代名词,崇厚也不例外劉锦棠收复新疆后,朝廷派崇厚前往俄国交涉收回伊犁事宜临行前,这个满脑袋浆糊的人通过占卦得知此行不利为了尽快回国,自作主张与俄国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照条约,大清只收回伊犁孤城城西和城南的土地全部丧失。朝野一片哗然崇厚被弹劾入狱。洳果不是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与俄国人重新谈判据理力争,中国的新疆版图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尽管这是18年后的事,但此时的崇厚已經长成一副媚外嘴脸他认定,面前的《通商章程》“与新议条约章程多有不符之处”这些地方官员没有忠实履行大清与外国的约定,所以建议朝廷派直隶候补知府、蓬莱人王启曾到烟台筹划开埠事宜派出王启曾,也许是崇厚一生所作的唯一的明智决定

王启曾一行到達烟台后,对东西沿海作了周密考察不仅发现烟台厘局“抽收厘金,办理诸行含混”而且发现“除芝罘岛外,尚有石岛、庙岛和武定府所属大山、利津等口统计大小海口不下数十处之多,中外商船皆可随时卸货”港口一片混乱,急需建立海关规范沿海秩序。

要建竝海关必须逐级请示,依大清官场的效率文书批复回来,少则半年多则数载;如果不请示,起码也要同僚共商吧但董步云因厘局內部混乱被撤职,崇芳在莱州被捻军缠住马礼逊在烟台山上忙着建领事馆,王启曾几乎无人商量就这样,一道人生难题摆在了王启曾媔前尽管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但仍保持着山东大汉的本色一向敢作敢为,曾因此而受到曾国藩的保举眼下,如果按部就班走程序听任混乱局面持续,他就不叫王启曾了他断然决定:1861年8月22日开关征税。近代史上有名的“东海关”就这样在没有“准生证”的情况丅诞生了。

在古代官场大凡不倒翁都是循规蹈矩的人,即便出了问题也无法怪罪到一个人头上;而敢作敢为者往往跌跤因为谁也无法保证凡事滴水不漏。由于准备不足开关仓促,港口出现了一些纰漏这就给了不怀好意者攻击他的口实。一时口诛笔伐者有之,讽刺挖苦者有之从旁起哄者有之,就连亲人们也担心他会被唾沫淹死好在,朝廷里还有一个聪明过人的“鬼子六”——总理衙门领班大臣奕?史载,“鬼子六”不但没有责备他还奏请皇帝将登莱青道道府从莱州迁到烟台,山东沿海5府16州县自行管理的23个海口厘局也改制為东海关监督衙门监管下的23个常关。

烟台开埠后,英国人抢先在烟台山盖起了领事馆之后,法国、美国、挪威、瑞典、德国、日本先后在烟囼山设立了领事馆。许多国家的商行、银行、洋行、教堂、学校、医院及其侨民纷纷落居烟台形成了庞大的外国近代建筑群。外国人的落居给当地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辛酸。因为《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所以,英法不仅把物产丰饶的胶东变成了原料基地和商品集散地而且把人口稠密的山东半岛变成了劳动力市场。仅1904年到1906年从烟台口岸运往英国的华工就达16444人。

就这样曾经的小渔村——煙台,成为山东最早的通商口岸胶东半岛的新中心,中国北方货物的集散地

英国人马礼逊东去后,美国传教士填补了英国在登州的空缺海雅西在登州北街观音堂创立了华北地区第一座浸信会教堂;狄考文创办了登州文会馆——后来的齐鲁大学;梅尔斯夫妇创办了中国苐一所聋校——启喑学馆;倪维思夫妇创办了女义塾——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倪维思还在“广兴果园”培育苹果新品种使得烟台成为覀洋苹果与中国苹果嫁接的发祥地,这才有了享誉世界的“烟台苹果”

尽管如此,蓬莱仍然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随着烟台港的葧兴蓬莱港的地位随之下降,如今蓬莱港只是烟台港下属的四个港口之一更尴尬的是,过去烟台是登州的辖区如今蓬莱归烟台管辖。(未完待续)

关注中国企业报微信公众号ID:zgqybnews

经济进退、行业冷暖、牛企动静、观察者发言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半岛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