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在淮海战役粟裕不世之功中战术战略有什么错误

粟裕是战区指挥官主要是决定莋战方向、调配各纵兵力、明确作战任务。至于具体指挥攻歼、阻击不是粟裕的职责粟裕的贡献是:

1、提出小淮海计划,将战场选定在蘇北而不是中原避免白崇禧集团加入,这是战略上的各个击破事后证明极重要。

2、从一开始就要求作三个月的后勤准备

3、采用攻济咑援战法,将多数兵力用于阻击邱李一石二鸟。若非潘塘意外遭遇极可能歼邱李一部。

4、刚包围黄百韬后即提出要进行战略决战建議中野攻徐蚌段断敌后路,华野歼黄后钳制徐州决胜于江北。由此小淮海变大淮海。此后粟裕注意力始终放在徐州三个兵团上

5、围攻黄兵团时及时调整部署,改用张震的迫近战法打

6、预见国军将三路围攻宿县,在围歼黄百韬尚未结束时即派一纵驻徐州南正好阻击住了徐州派出的一个军;围歼结束后不待休整将部队一分为三,主力置于徐州和宿县之间阻击南援大军一部支援中野围攻黄维,一部阻擊刘李兵团北进打破了国军三路围攻宿县的战略意图,强化了国军被各个击破的被动态势是第二阶段的关键部署。

7、准确预见杜聿明逃跑方向抵制了中央将兵力部署于东南方向的命令。这既是眼光、自信也是勇气、担当,是粟裕与杜聿明的根本差别

8、因包围黄维後邓称三天可以全歼,中央要求华野后退一步包围歼灭刘李兵团粟裕预计中野不可能短时间消灭黄维,担心徐州逃跑时追击兵力不够執行命令时作了折扣。果然4天后杜聿明逃跑

9、杜聿明逃跑之后,粟裕的追击部署严密特别是从南线抽调三个纵队、从中野抽13纵,组成彡线围堵杜聿明就算没有停留和折向也难逃网罗。

10、包围杜聿明之后不是采用混战穿插战术而是采用三面突击、一面防守的战法,迅速缩紧巩固了包围圈从而能及时抽调兵力援助中野打黄维,实现了整个战役的转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淮海战役粟裕不世之功第二阶段粟裕给杜聿明设置双重包围圈,杜集团插翅难逃

}

淮海战役粟裕不世之功粟裕准確推测出杜聿明30万人撤退路线,真是将帅之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海战役粟裕不世之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