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寺圣空法师是邪师,供佛的果品应该怎样撤回才是如法的

通灵佛教网&||||||
--(3373)[]
正如法师:什么水果供佛好
什么水果供佛好--正如法师讲于费城如来寺诸位大德善信:阿弥陀佛!有人问起“什么水果供佛好?”经常有人提这个问题。用水果供佛,这是许多佛徒常有的一种供佛方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供养,具有普遍性。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其中的意义,于是行仪不当,造成了食物浪费,污染环境,更有甚者给人于非正信的联想。好端端的一盘迷人的芒果被带上了迷信的黑帽,无语问青天,帅呆地坐在盘里。清洁家里佛坛,发现供果木瓜成了烂泥,成了苍蝇战场,苍蝇在木瓜上演春秋战国,自然将它捉拿丢进垃圾袋,这就是浪费食物。供养成浪费,献供成污染,供果受指责,修福变损福。看来,这个普通的问题是个重要的话题。任何水果可供佛有的地方说梨,谐音“离”,让人联想到分离,好不容易团圆又要分离,这个时候吃梨不吉祥。因此,梨子不能招待亲朋好友,特别是不能招待不想分离的好友。于是,梨也就不能供佛,太不吉利。尤其是我想常住世间,供佛以梨,要离,这种情况不能供梨。我说那是“离苦得乐”,供佛用梨好。有的地方,说香蕉也不能供佛。吃蕉,那是骂人,不礼貌,当然也不能供佛。我说“蕉”,是“招财进宝”,想发财的朋友就供香蕉。在粤语中,“蕉”与“招”谐音。成语中有天之骄子,上天的宠儿。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贵人相助,这得供香蕉。又有人说,花生也不能供佛,因为它生在地下,又浇粪来又浇尿,出生地有问题,有不净之嫌疑。生在地下的“花生”不能供佛,那么大家说说长在地下的地瓜萝卜可不可以供佛?当然,长在地下的地瓜萝卜可以供佛,那么花生自然也可以供佛了。念佛同修一见花生,就联想到莲花化生,有人联想到花开见佛那都是有可能。此乃上妙供品。有人又说,番石榴不能供佛,原因是听老人讲番石榴的种子是从人粪中捡来的。那是旧时代的个案。现在的番石榴种子就直接从番石榴中取得的。如上种种,不胜举例。其实,任何水果都可以供佛,重要的是在于心诚恭敬。水果供佛表感恩水果供佛,是佛徒对诸佛菩萨先圣贤哲表达的一种恭敬心和感恩心,又是庄严道场营造神圣氛围的一种供物,属于修供养法门。我们现在的一切所有所得,虽然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取得的,但是,做为佛教徒,我们不这么想。我们信奉我们的一切所有都是诸佛菩萨赐与的、都是上天赐与的、都是国家赐与的、都是众生赐与的,因此时刻保持着感恩心。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有水果吃了,当然也想起了诸佛菩萨、法师僧众,于是献几个水果供佛,表达感恩。又,果是表法,有象征意义,象征果报。我们现在的处境,这便是我们的果报。果,又让人想起因,有果必有因,因果是佛教的根本理论。佛教强调信众深信因果,离开因果信仰,则没有佛教。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是佛教因果论的主轴。果,又表菩提果。菩提果是佛徒的毕生追求,佛徒一生起早摸黑千辛万苦修行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果。水果供佛,恭敬圣贤,心有圣贤,敬畏神明,自然就会注意个人的善恶行为,以物促行,见物检行,起到教育作用。所以,水果供佛,实在也是一种教育。家里佛坛水果供佛,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教育”。果为十供养之一向佛法僧三宝、师长、父母、亡者等以饮食、物品等,这都是供养。这里我们讲供养,主要对象是三宝。供养,是佛教中的重要行事,许多佛经中都有提到。早期供养以身体行为为多,叫身分供养;后来也有纯属精神方面的供养,称心分供养。供养的种类很多,有什么法供养、财供养、观行供养、三业供养、千僧供养等等。但大家一般比较熟悉的就是《增一阿含经》里所讲到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现在,我们举行的大型法会在佛前供养香、花、灯、水、果,合称五供养。如果再加上供养茶、食、宝、珠、衣,那就称十供养。十供养,我的理解是,香象征戒香,花象征美好,灯象征光明,水象征清净,果象征佛果,茶象征清醒,食象征饱满,宝象征财富,珠象征希有,衣象征庇护。供养,就是修福。一个人没有福,日子不好过,日子过得辛苦奔命。这个人生活富裕快乐幸福,这就是修布施修供养得来的果报。供养在菩萨六度中也称布施度,不过供养更显得谦卑真诚而广大。福德与智慧,是成佛的两大要素,是走向成佛的两条必不可少的腿。可见,修福之重要。普贤菩萨修行成佛有十大重要行门,名普贤十大願。“广修供养願”是普贤菩萨十大願中的第三项,布施在菩萨六度中是第一位,可想布施供养功德之殊胜无比!水果供佛后可享用家庭佛坛供果,可以每天上午供上,中餐晚餐时取下来家人一起享用。旧的吃了,新的再供,常保新鲜,青春永驻。还没来得及买,可以不供。水果买来先放在冰箱,分一批一批地供,一批一批地吃,养我色身。善哉佛子!供品供佛,我吃供品,启我智慧,予我力量,可保安康!有许多人,供佛的水果供到烂泥了,只好扔掉,这样很可惜也很糜费。现在,许多人没有吃水果的习惯,因此,我们推广通过“供佛的水果,中餐晚餐时取来大家享用”这个倡议,养成全家人每天吃水果的良好习惯,这多好。关于供果问题,我经常这样建议大家。营养学家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应该摄取一定数量的来自水果的营养成份。所以,号召大家,将清理好的水果同菜肴一起摆放在餐桌上供就餐者享用,作为正餐,而不是饭后可吃可不吃。再者,正餐时饭菜已吃得饱饱的,再往肚子里硬塞水果,饱过头不利健康。最好的水果供佛“吃水果!宝贝孩子!” 妈妈呼唤小孩。 “妈!供佛的水果我不吃!”“为什么?”原因十分简单,只因供果不是好果,不是孩子想吃的水果,不是菩提果,是坏果。一些人,给自己吃的水果,就买好水果。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我们称之为好水果。供佛的水果,就买不好的,买市场上最便宜的水果。这那有恭敬心?这那是在感恩?这岂是修供养?这明摆着是骗菩萨,骗自己。张大妈半年没到寺院拜佛了,今天想起明天是观音圣诞,应该去寺院拜拜观音菩萨。第二天,他一早就去寺院拜观音菩萨,到市场他想买点水果去供菩萨,一到市场他眼睛就直盯着那些便宜的水果,问价一摊又一摊,问了六个摊位,最后买了三个又小又黑的低价苹果,三个不能吃的小苹果,你说这是恭敬心?骗三岁孩童都不该这样。佛殿要清洁了,殿主将你供的三个小苹果分给他人,没人要,因为不能吃,一看便知道,三个小苹果只好唉呀呀到垃圾桶睡觉,你罪过啊!佛菩萨在信徒的心目中那是最崇高最伟大,比岳母岳父都要大,我们信徒理应献最好的水果供佛菩萨才对。供佛水果不在多,供一个水果也可以,买多不如买好,关键在供佛以诚,诚才是供养。然后,这供过佛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供佛及僧”及众,广修供养,功德利益。这样,也不造成浪费。家里佛坛供果,最好也买家人都喜欢吃的水果,这样,全家人也都喜欢吃佛坛上的供果。中餐晚餐时全家人都翘首企待享用佛坛供果。真所谓一举多得。经济情况不允许,可以不用供水果。但你总有吃水果的时候吧,有水果就修供养。供佛不是向佛行贿供佛是修供养,不是向佛行贿,这个要清楚明白。佛是大觉悟者,怎有世间受贿之事?万万不受贿,救护众生完全是出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完全是义务无条件的工作。你献几个水果在佛前,嘴上求一求,佛菩萨便保佑你,那佛菩萨岂不成了人间贪官污吏。有些人,拿几个水果在佛前供一供,向佛菩萨提了一大堆要求,我说这不是好佛子。好佛子应该向佛要任务,代佛宣法,替佛度生。“佛啊!有什么需要?您就安排我去作吧!”这是真正佛子,一定得到佛的感应,因心与佛心相应故。我们法师就是这样同佛请求。我能力小,可以作小事,这不打紧。还有一些人,拿几个水果在佛前晃一晃,5分钟后就拿回家了,舍不得留在佛殿,可能是好吃的水果,根本不懂得“供佛及僧”的道理,毫无福田可言。大家要知道供佛功德,实际是在供僧。佛是不吃饭不吃水果,不食人间烟火,佛的代言人僧,有色身需要吃饭吃水果资养肉体,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明白,这个状况不能不清楚。布施供养,自然有福报。福报是你自己修得,不是佛给你。布施供养的回向也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布施供养的果报。基本上供养之因之果它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修财布施得财富报、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果报这样的定律,但是,通过回向也可以将这个供养功德结成另外一种善果。这个回向,就是你们献供后那嘴上念念有词的话语。布施供养,有求,有贪,有执著,这功德就小很多。你给功德画了个圈,先设了个限度,当然,功德就被设限,无法产生无限功德。如果,布施供养,是无求、无贪、无执著,那么功德就不可思议。还是《金刚经》中那句法语说出了无相布施功德的真相。佛言:“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水果有话说水果,什么时候供佛比较好?一般习惯是上午献供。如果上午不方便供,那么下午乃至晚上也可以供。供果能供多久?最好不要供太久,供太久水果坏了很浪费。供果要供几个,这没有数目规定。塑料等材料制造的水果也可以供佛,这是庄严道场。供果清洗一下就可以供上。有些水果不能清洗,或看起来也蛮干净那就不用清洗就可以摆上。摆放供果必须整齐庄严,还要充分展现它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这个时候,水果大哥讲话了:“一定要把我们水果的好形象展示出来哦!”水果大哥还说:“朋友们!买我的时候,先看准了那一个才下手,不要将我们水果粗暴地上下翻动、左右滚动、捏来捏去,要选下面的水果也要轻轻地移走上面的水果,温柔一点,手下留情,不要把我们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弄得我们好痛,我们有些水果弟兄就这样被你们折腾得皮破肉飞,请爱护我们,这样供佛功德大。”还有,我补充一点,大家挑选好水果后,要将水果摊上的水果摆好,人才离去。对水果要有爱心和恭敬,爱物敬物,这也是修福培德,这也是修供养。买其他蔬菜等也是这样。《普贤行願品》中有“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小小的一件事,你也是为教争光,“啊!你是佛教徒,佛教徒真好!”小小的一件事,你也是为国争光。你是中国人,“啊!中国人真棒!” 所有中国人都因你有了荣光。供养的故事两则第一个故事,我们要讲的是“一把小白石供僧得九十一劫衣食自然”的故事。有能力供养三宝功德当然大,这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多说。很想供养三宝,有这个发心,但没有能力供养,怎么办呢?下面这则故事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根据《贤愚因缘经》记载,舍卫国有位知识渊博的年轻人,家里钱很多,金银财宝很多,那是相当的富有,名字叫勒那提婆。他“闻佛神圣”,前来祇树给孤独园拜见佛陀,要求出家。佛陀同意,“佛为说法,即得罗汉”。大家称他“宝天比丘”。在旁的阿难,就趁这个机会请教佛:“宝天比丘作何福德?怎么出生那天家里便发大财了?一辈子衣食无缺,钞票用不完。”佛告诉阿难:“过去毗婆尸佛的时候,他是个贫苦穷人,一日以一把白石圆珠散在众僧前以为供养,并发大誓愿。就是这个因缘,而获得九十一劫,做大财主,衣食自然,所用无缺。”供养不在多或少,供物不在优与劣,关键在于至诚恭敬,发自虔诚之心。供养的同时,发大誓愿也非常重要,许多经典都有这个提法。第二个故事,我们要说的是“供养一勺饭汁胜过七车珍宝功德”。许多人常常有这疑虑:作这么一点供养,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功德果实?还是听听我们的佛陀是怎么说吧!我们读大藏经,会读到一本佛经名曰《佛說心明經》。经中记录,一日,佛陀出外弘法,来到一位梵志的馆舍,梵志夫人供养佛一勺饭汁,佛言:“设以七宝车,载满诸珍琦,杓饭汁施佛,其福过于彼;若施白象百,明珠璎珞饰,供佛一杓汁,其福超彼上……。” 梵志听到,说:“这一勺饭汁不值一分钱,有什么值得你如此称赞?”佛说:“我说的是实话!现在,我问你,你也实答。” 接着说:“舍卫罗阅有颗尼拘类树,树枝覆盖五百辆车。”梵志对曰:“我有见过。”佛问梵志:“尼拘类树,它的种子有多大?”梵志答:“如芥子。”佛说:“你打妄语,种子如芥子,怎么会长成那么大的巨树?”梵志说:“我不敢骗人。”佛说:“一勺饭汁之所以功德如此广大,如同芥子般小的树种子能长成巨树一样。这是因为如来无上正等正觉,是无量福德智慧所成。因此,供佛功德自然不可思议。” 谢谢大家!您现在位置----&佛子交流、素食、居士道场
如何如法的赎回佛前的供物
来源:法师开示 &&作者:诸法师&& 人气:1717&&发布时间:
页面功能:
【字体:&&】
&&&&&& 依《优婆塞戒经》法义,无论在寺院,或于家中摆设香案,以香、花、果、饮食等物供佛,供养完毕,须上一柱清香,念诵一遍赎果偈,然后方可撤下果品饮食等,若是香花供佛,于花萎之后,亦须上一柱清香赎回该花,方可撤下处理,而多日香烛供佛之后,需要清理香灰及香枝烛枝等物时,亦须先上一柱新香向佛赎回,然后方可撤下清理,但新上之香不可撤,须待另赎。
&&&&&& 若是供佛之后,没有上香念偈赎回而便私自撤下供物,或自受用,或扔掉处理,皆是盗取佛物的行为,佛乃三界无上福田,施佛一香一花获无量福报,相对的,盗佛一物则必得无量罪业,果报不堪设想。佛子恭敬供养佛像,佛必现身受供,我们的福报也是因此而获得的,但由于业障及其他因缘等,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见不到佛之化身的。
&&&&&& 然而,纵观当今广大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法践行此一侍佛之道者似乎不多,很多人都是在供佛完毕之后,径自取下供品便走,却不知已在不知不觉中造下了盗取佛物之罪,供佛自有功德,却不料每修一份功德之后,便又造下一份重业,殊为可叹!
&&&&&& 若依&大乘造像功德经&法义,亏佛物者,当向佛忏谢,然后计算所亏负物,以数倍偿之,同修们若曾犯如上过失的,亦无须太过担心,可向佛至诚忏悔,发誓尽未来际宁断身命,永不复作盗三宝物之恶行,计量往昔所曾盗取供品之价值,以数倍价值之物
&&&&&& 偿还于佛,如此则罪应得灭了。
&&&&&& 此行犯者甚多,若见此贴之师兄,烦请广而告之,救护学人,亦为自身修集一番大功德也!
&&&&&& 万法虽空,因缘果报不虚,慎之,慎之!
&&& 赎果偈示意:
&&& 愿此清净香,赎回供佛物
&&& 祈请佛加持,增长诸福慧
&&& 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静大海众菩萨。
&&&&&& 愿以此发贴救护佛子之功德,悉皆回向灭除世间所有的人因不知规仪所造一切盗取佛物及三宝物之罪,唯愿众佛、众菩萨慈悲护念,令我等所造一切盗罪皆灭!&&&
&&&&& 问:居士在家供佛的水果等供应如何处理?
  答:有一个简单的规矩,自古以来传下来的,我们不能不知道。供养佛菩萨的,撤供以后都可以用,没有忌讳。供养鬼神的,布施鬼神的,这些供品撤下来,比如三时系念,作三时系念的这些人,不管是法师居士,都不可以吃,吃了以后,你再作就不灵了。但是没有参加做的,或者是跟着一般随喜的,没有在台上敲法器的――行,可以吃。这是一般规矩,我们要懂。供佛的没有问题,上供,供养佛的,我们都可以吃。供鬼神的,焰口施食、蒙山施食,主法的人不可以吃,吃了就不灵了。(净空法师《学佛答问?香港之四》2004.10)
 &&& 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相关节录
  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不敷衍也不铺张。 &
  《古农佛学答问》相关节录
  问:奉承佛像,要坐何方向何方,佛前要供何物。
  答:弥陀佛像可坐西向东,药师佛像可坐东向西,释迦佛像应坐北向南,若均南向供亦可。佛前供品除香花灯烛常供外,或供水及食物(水果糕饼)均可。
  问:菜膳或糕馒等供佛,是否要用箸(敝乡曰筷)。
  答:饭食供佛,不必用箸。以佛时抟食,本不用箸也。
  问:供养三宝之六种供用十种供,其品目及修治方法,请详细示知。
  答:六种供养者,一水,二涂香,三华,四烧香,五饮食,六灯明也。十种供养者,一华,二香,三璎珞,四末香,五涂香,六烧香,七缯盖幢幡,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出法义经)至修治方法,密宗有定轨,显教无定法,但取鲜洁丰美而已。
  问:每见佛门设供,排列水果五种,蔬菜六种,名为五果六斋,是否有所表法。又如筵席糕饼等,可为供品否。
  答:现在佛门设供多少,但依习惯,并无规定。五果六斋,不过取谐声名词说之。如必欲说表法,则配五眼六通之果德,五明六度之因行均可耳。筵席糕饼均可供也。
  问:佛堂供有佛像多尊,其供水要否每尊一杯,或只供一杯即可。水用生水或开水,是否每日要换。其已供之水,换时应如何处置,可随便倒去否。
  答:供一杯可矣。因取其洁,则以开水为宜。应晨供暮撤,撤时倾于阶侧,祝施饿鬼食。或倾于河,施鱼类食均可。供时宜诵甘露咒,及供养咒。
  问:每天早课时上香,日久香炉的灰满了,请问香灰应如何处理?
  答:香灰满了之后,你可以把香灰包起来,供养别人。有很多人说他找不到香灰,就是我们同修当中都很多,他想烧香找不到香灰,找不到,有人用米,有人用其他的东西,用沙。另外就是你可以到寺庙里,寺庙里大香炉(大鼎),那个很大,可以放在那里面。如果再找不到的话,这个香灰可以埋在干净的泥土里面,你挖深一点,埋在下面。或者是放在水边,水要是流水不是死水,流水,放在水里面,都可以。总是你有一个真诚心、恭敬心来处理,这就正确。摘自《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六)
&&&&& &&&& 海涛法师:香炉里面的香灰满了要怎么处理?香点完以后香脚如何处理?
&&&& 问:香炉里面的香灰满了要怎么处理?
&&&& 答:家里的香炉,要永远保持干净。我刚出家的时候,我师父常跟我讲,香炉的香燃完了,香脚就要拔掉,把炉内的灰抹平,千万不要挤的满满的、脏脏的,如果香灰太多,就挖一些起来,以尊重心放在花盆,不要让人家踩踏就可以了。&&&&& 问:香点完以后香脚如何处理?
&&&& 答:我们中国人向来尊敬佛,香拿来供佛,点完了香脚也不要乱丢,就像处理破损的经典一样,给它火化,灰放在清净的地方,有几分恭敬心就有几分福报,但是也不要太执着;如果住在都市真的没办法处理,把它包好放在垃圾桶拿去倒,如果有办法就处理圆满些。
&&&&& 怎样供养佛像?
&&&&&& 问:这是深圳陈居士,他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我在街外请了几十尊大小佛像,现在寄放在一位在家修行的出家人家里。但是他说他的住址快要装修了,要我尽快的请走这些佛像,所以现在很烦恼,不知怎么处理?
&&&&&& 答:你来问我,我也没有办法。学佛不是常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看我们净宗近代的一位祖师印光大师,他的道场在苏州灵岩山。你们诸位要到大陆去观光旅游,一定要去,他的关房还保留在那里,你可以到他关房里面去看看。他那个关房的小佛堂一点点大,一个人用的,只供一尊佛,阿弥陀佛,我们这里还供的三尊,还有观音、势至,他只供一尊佛。我只看到一个香炉,一杯水(供水),佛像后面写了一个「死」字,老人家自己写的,简简单单。没有像你搞了十几尊大小佛像,没有!十几尊大小佛像,你一定是眼花撩乱,到底跟哪个佛学好?所以我建议你,如果这里面有西方三圣,你就留着供养,如果不是西方三圣,可以送给寺院、道场,跟他们去结缘,这样就好。法门学一个,佛念一个佛号,供养佛像也是一尊,这样就很如法,你的心是定的。 摘自《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
下一条信息--
上一条信息--
(转载请标明本站出处)投稿编辑邮箱:
责编:法瑞常与 微信公众号“法喜禅悦”faxi-chanyue真正可以学佛的微信平台
免责声明:添加本站水印图片版权所有、转载信息解释权归其发布单位、署名文章著作权归其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与管理员联络修改或删除
Copyright&西安佛教寺院网(公益性质、不参与任何经营) 陕ICP备号-1 服务商:畅通网络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供佛的果品、大悲水等可以给别人享用吗?
日 16:57:00
问:请问供佛的果品、大悲水等可以给别人享用吗?
万行法师答:供完佛的供果,我们吃了才会滋养“灵魂”。如果你信仰其他宗教,吃任何东西前,你都会先供奉你所信仰的神,你的灵性才会得到滋养和加持。若没有供养神就直接吃了,你的灵性就得不到滋养、加持。所以,佛教里,吃任何东西都要先供养佛及僧,供完后自己才吃。如果你心中真的有信仰的佛或神,吃任何东西时,你的第一个念头首先会供养你所信奉的佛或神。除非你尚未把信仰的神根植于心,所以,吃任何东西时,一拿到手,马上想到自己吃,却没有先供神的念头。心中有佛体现在哪里?我们穿新衣服前都会先顶到头上供养佛。这个动作完成后,才穿到自己身上。我经常开玩笑说,拿个苹果供佛,结果供到自己嘴里了;拿件衣服供佛,结果也供到自己身上了。实际上,这是对的。第一念头就是供佛;第二念头自己该吃就吃,该穿就穿。这才体现出你心中真的有佛了。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与信仰的佛或神取得感应。为什么我们学佛没有感应,进步慢呢?因为你的血液里,乃至每一个细胞里都没有充满佛与神,只是到了大殿才想起佛,回到房间就忘了。每天24个小时中只有3个小时在大殿,还有20多个小时你心不在道,心中无佛。以这种比例修道何时才能成功呢?
编辑:正融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能法师 药师佛心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