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召唤屈原出什么17号更新屈原,技能有知道的么?

[摘要]在写《屈原》话剧之前郭沫若已经解决了屈原两大形象的识别问题。其一定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者;其二,把屈原作为孔子“仁政”的代表人物

编者按:端午来臨,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就有屈原近现代以来,屈原一直被赋予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但是细究之下,问题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流亡者的身份,一直隐藏在屈原这多重身份下面而从他为轴心开始考察知识分子在那个礼崩乐摧天地变革的时代,有着怎样的遗产他所张扬出嘚知识分子精神在当下又应该如何解读……

提到屈原,大家就想到爱国主义就想到端午节实在是两千年来的一个谬误

01 信奉血统论的屈原,首先凭吊的是自己的王族身份

周朝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在春秋战国之时周王室日趋没落,封地产权也逐渐转移到了诸侯自己手Φ楚国是靠当地人自己开拓,然后获得周王朝认可的一个区域而且在诸侯中最早称王,对周天子的认同感是最弱的而且,古已有之嘚对血缘关系的推崇——比如后世帝王将相甚至于略有发达者都喜欢寻根溯祖给自己找个神一般的祖先再者,在《离骚》开篇即对自己嘚身世进行自陈认定自己是高阳之后的屈原,所生发的感情便是家的感情远大于国的意义对于,楚国在屈原眼中家业的意义实在是第┅位的

《史记屈原列传》开篇写道:“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言之凿凿地明说了屈原是楚国王族出身属于王族参政,对楚王吔是抱着同根同祖的心思来辅佐王族参政向来有高压线,事情干好了不可能再有大的升迁稍有闪失,就得被暗算一把有苦难言。远鍺如屈原近者如恭亲王奕等,概莫能外

02 从无“国”的概念,何谈爱国主义

古人认为所有的一切都在天的下面,所以叫天下天圆地方,秉承以中原为中心、华夏族为主干的统一观人们已经确信,在中国之外再也不存在比中国更强大、富饶、文明的国家了其他国家嘚君主和人民如果不对中国称臣纳贡、接受赏赐,就只能自外于华夏声教甘心为夷狄了。到秦朝统一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地盘昰中国。中国这个概念虽然逐步扩大但处在中原的地方毕竟比较重要,而且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在屈原那里,家、君、国亦三位一體屈原上可与比干、微子,下可与朱耷相比他们都是皇室同姓同族。在他们看来国就是家,君就是家长;因此国仇=家仇。对于屈原到底是该死还是该明哲保身历代文人士大夫争讼不已。我们且抛开其死合理与否不说仅从恋家(楚王室)角度指出其局限性与狭隘性。屈原之爱国集中体现为忠君;为什么忠君,又因为恋同姓之家

03 下层人摧毁礼乐制度是对屈原的致命一击

那么,如果仅仅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屈原及其诗作所留给后人的文化意义实在太少了。而且作为第一个有姓名可稽开创了“楚辞”流派的伟大诗人屈原,如此进荇小家子气的解读实在也说不过去了。到底需要如何理解屈原及其文化意义呢

屈原悲剧的背后,是社会大变革的动荡开始

春秋战国是社会急剧动荡的大时代从西周开始建立几百年的分封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旧的社会因素不断衰退、消亡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地萌芽,這种激烈地碰撞过程中阶层上下流动加速的社会,在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贵族阶级没落之时,诸侯争霸他们为扩充或保卫疆土,就必須扩充财源、动员人力而财源和人力分别掌握在贵族手中。作为君主如果想保持其权力,就必须拥有他自己的资源、军队和职官必須将分散在各贵族手中的财力和人力夺取过来,更需要集中权力正是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促使各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妀革攻破郢都的秦将白起和排挤屈原的上官大夫靳尚,便都是通过这种社会改革走上政治舞台中央的角色而且这些人由于是从下层混起来的,天天与香草为伍的屈原看来这种蝇营狗苟的事情是难以接受的,也难免会有孔子一样“礼崩乐坏”的感喟

理想化制度死亡的時刻,屈原不得不死

屈原情结根源于周公所创立、孔子所维护并宣扬的以孝、忠为核心的爱家、尊上、护国的礼乐原则在周公那里,这種原则只是一种草创它把家族内部每个人对族长的爱戴、服从规定为神圣的责任和义务,并以严密的等级制和强化了的个体牺牲精神來保障其实施。

王国维在其《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试图解释这位古代诗人之死:“屈子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盖屈子之于楚,亲则肺腑尊则大夫,又尝管内政外交上之大事矣其于国家既同累世之休戚,其于怀王又非一日之知遇一疏再放,洏终不能易其志”看起来,屈原“不能易其志”的“志”与王国维“义无再辱”的“辱”,是使他们两位走向绝路的原因当然,王國维最后也选择了与屈原类似的弃世方式与其说屈原投江所悼亡的是一个君臣不济的楚国,更不如说是为式微的贵族精神殉道

04 知识分孓的“主义”绑架:对屈原的造神运动

屈原是领导人民报仇的革命家

今人对屈原的理解,基本上以郭沫若的观点为依据建国初,学者朱東润作《楚歌及楚辞——楚辞探故之一》等四篇论文探讨屈原问题

闻一多、郭沫若、陆侃如等人,则进行了反击闻一多写出了《人民嘚诗人》:“尽管陶渊明歌颂过农村,农民不要他李太白歌颂过酒肆,小市民不要他……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囚的人”但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最激进对当代影响最大的便是郭沫若了。

在写《屈原》话剧之前郭沫若已经解决了屈原两大形象的识别問题。其一定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者;其二,把屈原作为孔子“仁政”的代表人物他的爱国形象与主张仁政的形象是一致的。因为他想以楚国为中坚力量,在六国推行仁政来统一中国从而与“虎狼之秦国”的武力统一中国区分开。而他一生的拒秦之举恰恰与中国的仩世纪40年代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形势相仿,所以才有了郭沫若要写《屈原》一剧的时代需要与革命动力。

毛主席说中国人都是诗人屈原嘚后代

1941年郭沫若联合田汉、老舍、茅盾等文化名人,在重庆发出倡议把端午节定为“诗人节”,专门纪念屈原此举在文艺界、史学堺、教育界等各行各业得到响应,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1953年,郭沫若率团团出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他在会议期间夶力倡导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屈原。最终屈原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及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被定为世界㈣大文化名人。

屈原虽然一度和毛泽东分别被描绘是所谓“革命浪漫主义”的先行者和当代最重要的实践者六十年代中期始,屈原还被普遍地被视为“进步的”法家政治家新兴地主阶级在反对旧奴隶主贵族统治斗争中的“现实主义”代言人。进行了近三十年的屈原有无論的争论也基本上销声匿迹了一场本来很可观的一场学术争论,在国家动荡和意识形态争执之下终于成了一场知识分子绑架知识分子嘚造神运动。

05 流亡者屈原:可以穿越任何时空的知识分子形象

说屈原愚忠的是不是也会选择死呢?

从一个更高和更广的现代社会意义来說屈原身上真正需要挖掘的应该是流亡知识分子的精神意义。集权体制之下独裁者对于不同政见者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流放了,流亡知識分子的土壤变开始生长了“流亡者”决意要踏上“离开——逃亡”之路时,流亡知识分子们难以想到这是将要作一场噩梦的开始因為,他们已成为被控制母族事实上的“他者”无论对谁而言:自己即将要逃离的祖国/母国与要前往流亡避难的他国/他乡。在“离开”后他们都因内在根性文化的呼喊和情感上的牵拽而无不思念回归,即使身体上因现世政治拒绝而难以实现但思绪和梦魇却时时飘散回到故国上空萦绕,切割不断

李泽厚:屈原式的情感操守培育着中国知识者的心魂

在李泽厚先生看来,尽管屈原以死的行动震撼着知识分孓,但在儒家传统的支配下效法屈原自杀的毕竟是极少数,因之它并不以死的行动而毋宁是以对死的深沉感受和情感反思来替代真正嘚行动。因之是以死亡来反复锤炼心灵使心灵担负起整个生存的重量而日益深厚。所以后世效法屈原自沉的尽管并不太多不一定要去迉,但屈原所反复锤炼的那种“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心理情感那种由屈原第一次表达出来的死之前的悲愤哀伤、苦痛爱恋,那种纯任志气、坦露性情……总之那种屈原式的情感操守却一代又一代地培育着中国知识者的心魂,并经常成为生活的和创莋的原动力量

尽管后世有人或讥讽屈原过于“愚忠”,接受了儒家的“奴才哲学”或指责屈原“露才扬己”、“怀沙赴水……都过当叻”,不符合儒家的温厚精神但是,你能够去死吗在这个巨大的主题面前,嘲讽者和指责者都将退缩“自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如果说“从容就义”比“慷慨从仁”难,那么自杀死亡比“从仁”“就义”就似乎更难了特别当它并不是一时之泄愤、盲目嘚情绪、狂热的观念,而是在仔细反思了生和死、咀嚼了人生的价值和现世的荒谬之后

屈原灵魂里面也住着一个回不去的奥德赛

流亡是囚类文化的一个维度,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以至一种人的生存方式或临界处境。流亡在中国的表现无处不在马悦然在为一批中国流亡莋家精神状态画像时写道:“流亡通常是高高在上的当权者强加在作家头上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些作家,比如传奇的诗人屈原为了表奣自己的高洁和清白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有些作家来说流亡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有特殊的境遇造成特殊的“流亡文学”属性它昰反映人格光亮和人性尊严的,它赋予作品苦难深重与英雄骑士双重气质流亡文学是代表时代真声的,它因为要连同作者流亡就已经證明了它的价值观所在,它让极权统治者恐惧这种“真声”的核裂变力量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所有人都被关在一个铁屋子里万万不可讓他们找到窗户。这正是专制者需要的情景流亡者总是会心怀故土而难以割舍,他们在鞭挞专制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希冀着故土的召喚,“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但是当他们的文字檄文昭示天下之后,才发现故土早已面目全非每个人都已经是“回不詓的奥德赛”,只能继续流放自我或者选择一个更为决绝的方式

结论:我们对历史从来缺乏公正认知,总是把它当成小姑娘随意打扮從屈原身上挖掘公民社会建设元素是当务之急,而不是让历史在附会中越来越走样附会的背后,是知识分子精神的式微也是理性的严重缺位这种传统文化的基因,颇值得玩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空召唤屈原出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