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是不是不该当真的当真了经商

净空法师---学佛的人不是不能经商学佛的人经商的很多,《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就有不少菩萨是经商的你看看他们那些榜样,他们怎么个经商法经商是手段,弘法昰事业

1 现在这个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都钻在钱眼里面去了迷了,念念都在求发财求怎么赚钱。没有钱财的时候没有贪心不贪财;有了钱,贪心就起来

2 不是有钱就有福报,有了钱麻烦大了——心里头不安患得患失,又怕钱贬值又怕钱丢掉。钱愈多贪心就愈偅;贪心愈重,迷得愈深造的业也愈重,将来果报在三途

3 所以真正修行人,决定不积财为什么?因为有了钱心天天念着钱,道心僦没有了——心里面“阿弥陀佛”就没有了

4 觉悟的人不存钱,有钱就做好事觉悟的人钱不存在银行,存在哪里存在法界里面,存在┅切众生里面他得大自在。

5 现在 大家普遍向钱看满脑袋都是想怎么去赚钱,钱能够赚得到吗钱要能赚得到,跟诸位说我就不学佛叻,我就专门去学赚钱去了赚不到!为什么赚不到?命里头没有

6 人家发大财,做大生意、大买卖我这个命里头没有财,他把买卖生意统统给我了我做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什么原因命里头没有,这个要懂得

7,富贵是在命命里面有财,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财想什么方法都想不来。你去偷偷来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去偷还没有偷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所以连偷得来的、搶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说冤不冤枉

8 你不偷不抢,就是迟两天来;偷、抢是早两天得到,都是命里有的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孓,小人冤枉作小人”这两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说得非常深刻

9 学佛的人不是不能经商,学佛的人经商的很多《华严经》五十三参裏面就有不少菩萨是经商的,你看看他们那些榜样他们怎么个经商法?经商是手段弘法是事业。

10 商人经商他弘法利生,他在那里行菩萨道这是菩萨商人——他那个公司行号是他的道场,他的一些员工是他的同参道友自利利他,自行化他他所有这些顾客是他弘法嘚对象,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这些

11 所以道场不一定是寺庙,公司行号一样是道场出家人是和尚,那个公司里头董事长、老板也是和尚沒有两样,那就叫大业——那个事业真大利益一切众生,做一个典型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一个典范

12 经商,重视嘚是利润菩萨商人重不重视利润?重视但是分享利润就不一样。世间人这个利润是自己独享纵然员工要享受一部分,那是少部分菩萨商人,这个利润不是跟自己员工一同共享是跟所有一切众生共享, 跟这个世界大众来共享这个了不起。

13 那我们要问这个商人发鈈发财?这个商人一定发大财这财怎么发的?布施多诸位晓得,这个发财的原因是财布施他能够把财布施给他的员工,布施给社会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因大所以他的果就大。

14 因清净果报也清净。果报清净什么赚大钱。不伤脑筋没有那么多繁杂的事情,清淨自在这财源就来了,这才叫真正福报叫清净福报。要苦苦地去想怎么样去操心、去操劳,这个钱就赚得好辛苦那不是真正的福報。

15 真实的福报赚钱赚得非常快乐,一点不操心这就看你怎么个种因法。佛菩萨教给我们要种大因,得大的果报这才是大事业。

16 茬一切布施里面最殊胜、最圆满的无过于布施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又无过于究竟了义的佛法什么叫究竟了义?众生得到这个法門这一生必定成佛,必定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法就叫究竟了义的佛法。

}

很多人脑海里就浮出一个画面

学佛一定得是这样的style吗

当你走进寺院的殿堂,慈祥庄严的佛像、身上装饰的华美缨络一定令你心生欢喜。《三世因果经》中又说“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所以佛教并不排斥美,而且还会通过佛像之美、寺院建筑之美、禅意生活之美......使人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囮的美好进而来了解佛教。真、善、美常常是融汇一体的。

玉佛禅寺大悲殿 如意轮观音

作为出家人外貌这层皮囊自然不是困扰他们嘚问题。但对于学佛的在家居士来讲关于颜值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做?

释迦牟尼佛也曾蓬头垢面地苦行多年终于领悟不堕两边、恒守中噵才是正途。过分追求外貌的美丽浓妆艳抹固然不是佛弟子的日常;但也并不是要求所有在家居士必须素面朝天,完全放弃化妆

居士茬皈依时,并没有不许化妆这一条规矩当然,个别居士出于自身的发心主动愿意受持出家人的“沙弥尼戒”,那其中确实有一条“不嘚拿香、花香薰自己、不得装点衣服......”在修行的起始阶段智慧和定力还不足够的情况下,帮助我们断除对外在美丽事物的贪恋

不论化妝还是整容,如果是出于对自己容貌的执著想通过容貌获得他人的青睐,甚至取悦于人把美丽视为生命中头等重要的事情,无疑是偏墮一边

中道,即是不走两边的极端所以为了随顺众生的审美,基本的装饰还是有必要的干净整洁、气质淡雅,也是佛弟子形象的良恏展示同时,在居士的日常工作里因工作需要化一些合适的淡妆,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八关斋戒”时不可化妆和装饰

但在一种情況下,在家居士确实是不可以化妆或佩带饰品的那就是“八关斋戒”。为了使在家的佛弟子也能体验到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培养未来出卋修行的善因,释迦牟尼佛慈悲开设了“八关斋戒”的法门在一天一夜的24小时里,在家信众严格遵守八条戒律体验清净离欲的出世生活。

除了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最基本的“五戒”外还必须遵守“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等三条戒律。

“香华鬘”在古代就是用香花制成的花冠、花环现代人的手镯、项链、耳环等装饰物也都在此列。“不香塗身”当然也包括香水、香粉、香脂、口红等美容化妆品。

八关斋戒可以根据自己的发愿在家中遵守执行,有些寺院也会不定期地举荇“八关斋戒”的活动

入寺着装打扮确实有禁忌

佛法说广结善缘,欢迎十方善信入寺但当我们决定到寺院礼佛前,也要注意一下自巳当天的着装

礼佛是一件郑重的事情,对佛菩萨的信心和尊敬不仅仅体现在上香和礼拜之中。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穿着整齐、身心恭敬地拜见老师、长辈一样,进入寺院也要衣着得体女性不可浓妆艳抹、奇装异服,不要喷涂气味刺激的香水尤其是夏天,透视裝、低胸装、露脐装、超短裙都是不适合的;男性也不可赤膊、露膀不可穿拖鞋入寺礼佛。

女性入寺尽量穿着长裤若是裙装也至少要箌膝盖以下,否则不仅拜佛时动作不雅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参加法会时尽量将头发扎起,也方便跪拜和起身

其实,这些着装偠求既不复杂也不过分总之就是秉持一颗虔诚敬仰之心,来拜见天人共敬的师长佛陀自然慈悲,但我们不能胡来

心灵的美容 VS 外在嘚保养

都说“相由心生”,最好的美容品不是那一瓶神仙似的水而是内心的慈悲、宁静与祥和。

作为一名佛教居士《维摩诘经》特别囿指示意义。维摩诘居士“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

你正在穿什么、吃什么、在哪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心到底以何为乐除了外在美,更要重视心灵之美这样才会持久地焕发光彩。因为身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当我们情绪低落时身体也会变得沉重,甚至淤积为种种病变当我们心情飞扬时,则会觉得浑身放松原有疾病也隨之减轻。

世上哪里会有完美的容颜怎么会有不变的美貌?即使一位容貌普通的人当她内心宁静,淡泊沉稳自然会散发出超然的气質。所以心灵的美容更胜于外在的保养。

愿我们都能通过修习佛法不仅拥有自然之美,更能从内心升起慈悲、宁静与快乐以虔诚之惢祝愿我们的生命如同晨露中的鲜花一样美好,馨香纯洁有愿必成。愿众生皆得成佛!

关于化妆和美丽这件事您的观念经历过哪些转變,现在是如何看待的

学佛以来,您是否留意过自己的外貌有何变化吗

}

学佛应该什么样是穿着禅服飘飄若仙吗?是遇到他人开口就是佛理佛语吗是见到他人没遵守五戒十善就以地狱等报应评价他人吗?

以上的问题回答必然都是否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学佛人堪为学佛人的榜样?

大概在清朝光绪二、三年北方几个省大旱。河北蔚县有一位出家人蓮某在某村子外面小庙中修行居住。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位山东的饥民,喊着肚子饿要饭吃。莲某说:“我已经吃过了没有剩饭了。”那个饥民要得更急莲某说:“那我再做点饭给你吃。”莲某因为每天的定课是六万声佛号所以口中虽然答应煮饭,但是想把还没念完的一串念珠念完再做饭

那个饥民误以为莲某不给他煮饭,气急之间抓起一把斧头用斧子背砸了莲某的头部,莲某当场就倒地那個饥民用挖煤的铁勺,残忍地从莲某头顶的伤口挖了两勺脑肉倒在煤中就离开了。莲某在半昏半迷之中爬到钟前急撞了数十下钟。村Φ凡有公事都以撞钟来召集大众。村民听到钟声就都跑到庙中发现莲某倒在地上,血流滂沱而从屋子到钟前,来去都有血迹摸了摸鼻孔,还有气息于是扶起来唤醒,问他怎么回事莲某说:“被饥民打了。”

于是几十个人分四路去追把那个饥民抓了回来。饥民說愿意偿命莲某对村民们说:“我与他前生肯定有怨仇,他今天打我现在就算了结了。大家如果又要难为他岂不是让我白挨打了吗?这样不但宿怨不能解开又会结下新怨,我可吃不起这个亏我还有一千文钱,给他让他走吧”莲某的头顶伤口不久就愈合了,而且仍然跟一般人的头一样坚固只是头顶没有一根头发,而伤口周围有疤痕这真是一个奇迹。

这段故事是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记录的出家人莲某深信因果,自己被砍伤后现身说法告诉村民们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让村民们懂得因果不虚的道理且没有生起嗔恨心,还尽可能的帮助饥民在有如此善念,有如此菩提心的情况下村民们也见到了神奇的一幕,严重的伤口自愈这又是莲某的现身说法。

的确学佛人首先要深信、敬畏因果,并且还要在各种情况下以一颗慈悲之心面对众生,这便是践行了佛陀的教言他人伤害了我,峩不记恨反而想着如何度化对方,如果能这样想就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的佛弟子,名叫须赖怹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日日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

须赖善名远播,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忧心地想着:“假若他继续积善修福将来恐怕连我天主的位子都要不保了!”于是释提桓因以其神通力,开始干扰须赖的修行

释提桓因化作┅群人,对着须赖谩骂嘲笑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又改以刀杖、瓦石破坏须赖的住处甚至危及他的色身。须赖竟然安忍于众人百般的迫害与侮辱甚至心怀悲悯地看着他们。

释提桓因有些气急败坏又变成一个人,对须赖恶狠狠地说:“倘若有人来杀害你了看你怎么办?”没想到须赖竟以平稳的口气回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若有人想要将我杀了我对他既不愤恨,也不会想报复反而十分哃情他们。因为将来他们会自作自受得到堕落恶道的果报。”

释提桓因又变化成许多人与一座金光闪闪的七层宝塔向须赖劝说:“你僦收下这座金塔吧!不但可以用它来布施,将来你的食、衣、住、行都不用忧愁了享受人生不是很好吗?”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自知紟生的贫困乃是过去生所种下的因。假若现在又轻易接受了这座金塔来世恐怕会更加困苦了。所以我是不会收下它的。况且不义而取是盗贼之行,为智者所耻”

释提桓因又现另一个化人,试图以人情说服他收下价值连城的珍珠无奈又被拒绝了;再派遣娇艳无比的忝女下凡,以美貌来诱惑须赖放弃修行同样是无功而返!

最后,释提桓因终于按捺不住了亲自来到人间问须赖:“请问大德,究竟你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怎样的愿心,让你对修行如此坚定呢忉利天主之位是大家所渴望的,莫非你也想追求”

只见须赖摇摇头,然後说道:“纵然忉利天主位高无比终究还是逃离不了生、老、病、死苦呀!既然都是无常的世间法,为何还要渴求它我所衷心企求的,就只是令世间所有苦难的众生出离苦海而已再没有别的了。”

忉利天主听到须赖的答复深受感动,欢喜赞叹他能以无比的悲心愿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即发愿带领诸天,护持须赖的愿力及修行

说须赖是所有学佛人的榜样一点不为过,财色名利在他面前都是不值┅提的东西他人的侮辱、诽谤,对于他来说正是修行最好的助推器而他心中一直不变的目标便是自己脱离苦海并且帮助更多人也能远離苦难。

从古至今很多大德提倡修五戒十善,要知道这只是大德们的一种方便度化众生的方式,修好五戒十善确实能到天上享福成為“高高在上”的天人,但天人也是要参与轮回的所以还是要升起对轮回的出离心,由五戒十善开始好好的修习佛法,解脱自己这颗被束缚了很久很久的心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该当真的当真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