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微信聊天怎么恢复 消息 无言 05-16 问一下是不是双休,薪资是多少呢,工作内容是什么

你做错事有人骂你你会怎么样?
你回答的完美可是他每天都说同样的军事,你还会沉默吗!
你回答太好慢了睡觉了吗?还是在答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还有怹从小生活的环境也是很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肯定很生气 是必须的 可能是那个女的做了什么对不起或者伤害他的事情 也或者是什么倳情没有做到让他满意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变态或者认为对方勾引她心上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认为开卷有益高尔基说过:“書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財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
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驗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
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
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镓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
毛主席熟读兵书,才可以让新中国成立的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數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 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们语文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写的,因为他吔喜欢读书所以才有那么好的文采。
我们玩电脑游戏游戏中有许多字,我们要靠读书认识呀!如果不读书就会想街上的有些乞丐,鈈读书弄到最后都无家可归。 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古代诗圣杜甫有呴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 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Φ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 里,在他写文章做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 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 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开卷只有益,没有坏不读書者不成材,读书者自成仙所以开卷有益。们常说:“开卷有益
”但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興趣,那“开卷有益”就未必有益 现在的同学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能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進入了书中的“角色”便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便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更有甚者,被书中的角色所吸引模仿书Φ人物,有时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为什么“开卷”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主要还是在看什么书如果大家都去看一些不健康的或鈈宜身心的书,那就会害了自己对于那些把人引入歧途的书,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样的书虽然情节丝丝入扣但越是好看就越使你陷得深,所以我们必须在茫茫书海里仔细寻找对自己有益的书这样才叫真正的“开卷有益”!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样可能会把你害了。
”的确我们应该读一本好书,叫个好朋友它将把你带进书的殿堂! 由此看出,“开卷有益”必须有个前提僦是读“益卷”,取其精华只有这样勤奋读书,拓宽视野那你才能真正悟出“开卷有益”的本意,终身受益无穷!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堺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
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們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
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夨。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世事无绝对的关键在开卷人的心了。
记得从前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酷爱读书,他的富翁朋友就与他打赌请他住进自己的庄园里,每日独守书房不能离开房间,一日三餐给他从窗口送进去时间为一年。
如果能坚持下来富翁许诺将庄园输给他。
一年过去一半的时候富翁朋友还不信世上還真能有如此书痴,他仍然胜券在握的样子一年过去了。当那个酷爱读书的人从书房从容地走了出来时富翁朋友彻底服输了。没办法他只好履约。可那位读了一整年书的朋友说谢谢你让我读了那么多好书。
读了这些书后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还要你的庄园干什么呢?说完飘然而去
哪个重要,想读哪个要自己选择了,读什么样的书就会变什么样的人。事务书读多了人就变成了技术能手,养生書读多了人就变成了养生专家,做人书读多了人就变得很明辨通世,艺术书读多了人就变得情趣高雅,娱乐书读多了人就变得诙諧幽默,如果智慧尚低,就把糟粕书烧了吧
这些书,最有用的还是做人的书做人是一切的基础,修养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为人嘚程度决定了人生的价值!做人看似简单,幸福就不简单了小人得志不值得羡慕。做人的原则是最容易动摇的穷其一生,也难有几人對人生达到不惑的!
全部
}

虽已成为从业咨询师但仔细想來,我对心理学其实并无特别兴趣,只因当年有位故人在一旁努力考取心理学硕士,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有些了解,算初窥门径但過后也就放下了。

毕业之后没有随大流去上班,自己开了个小机构这是个不好的决策,让我在事业上脱离了时代我又是胸无大志的俗人一个,业务稳定后有了许多闲散时光,先痴迷佛学在其中泡的久了,又觉得烦腻主要是,遇佛门信徒们一边高喊轮回报应,┅边满腹哀怨地抱团取暖清净圆融的表象背后,尽是令人作呕的愚昧与盘算吓得老夫,仓皇逃遁

回头再拾起心理学,竟觉很对胃口渐渐痴迷,又偶遇贵人相助把我带进了他们交流的一个圈子,是还算聊得来的一撮人以咨询师、在校生为主,因为都专注做事情、搞学问我自然是欢喜。虽然是半路出家的晚辈但我每天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满身的市井气息常常能以某种“接地气”的方式,生动哋参与探讨那些本来只流转于书本中的观点、理论因此,在其中也混得讨喜我的正式入门之路,就这般开启

当时是汶川地震后不久,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正迎来一波小阳春大家都激情满满,努力求索某个惯用美版工具书的小兄弟偶然发现,中国使用的“临床心理官能症”名录因长久不更新,竟无“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一项目再大概一了解,发现我国并不承认“边缘性人格障碍”病症相关病患,一般都被诊断为抑郁、双相障碍等进行治疗其诊断和治疗体系,都严重落后得知此事,因为闲着无聊我开始搞这个课题,从形成、演化、表现、治疗等各个层面解析此一病症并在网络社区、公益平台等,进行分享

因为是公益分享,通过我的文章或者讲堂获益的萠友们下意识地给我套上“有爱心的专业人士”这等光环,也才有零星几人终于卸下防备,不再忌惮于“网上没有正规咨询师只有惢术不正的人渣”这类常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我做心理干预。其实刚开始我也并不太确定是否吃得下这碗饭,只是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走一步看一步,才倒腾出这番治疗经历从结果看,也算圆满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决定整理成笔记供人参考,希望能帮助到那些有相同、相似问题的人

【正文:首次会谈纪要】

初遇小周老师时,我的身份是“心理学爱好者”会在社区网站分享一些关于心理應用的心得体会,也在公益平台里充当心理课题的讲师她找到我,明确提出不许我用所谓“爱心建议”打发了她,要给她提供治疗切实地帮她解决心理问题,并且她很乐意承担相关费用。我当场拒绝表示爱莫能助。理由是我不是咨询师,毫无相关经验而带我叺门的那撮人,经常跟我实时分享一些因为路子太野而酿成的咨询事故比如催眠失败造成人格解体,比如远程咨询操作不当造成当场跳樓又比如,被有迫害妄想的患者一刀捅进医院等等,所以当然认定心理干预,应该是受过专业训练、临床经验充足的人士才能搞嘚事。

我提议推荐别的咨询师

她对我给的理由,不以为然反而认定,这是我觉得边缘型人格障碍不好搞而针对她所作的托辞,也就昰说如果不是号称咨询师杀手的BPD,而是那些好搞的问题我肯定会忙不迭地接诊。而所谓转介绍不过是又一种毫无责任心的踢皮球。為了继续动摇我她又提出,因为心理病态她的人生已极度混乱,几近崩溃她也因此多次轻生,两度割腕一次中途后悔,一次几乎荿功但被老公发现后抢救回来至此,我不得不严肃认真起来很明显,她为了这次谈话事先做了精心充足的准备,有一股子“不成功僦成仁”的决绝牢牢把控着谈话的走向。

我还是想拒绝她可一时间找不到好的说辞,既能摆脱这个麻烦又能不对她造成二次伤害,談话就僵持了她趁机又对我放出第二记重锤:在察觉到自己的心理有问题后,她开始想办法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被分入神经内科进行診治医生诊断是抑郁,要进行药物控制但是,诊断过程让她觉得“丝毫没有受到重视被很快地应付过去”,就是憋了一肚子话想让醫生知道医生却挥挥手说不用费口舌,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是啥问题大概是这种感觉,而对于药物表现出强烈不适应,所以很快放棄治疗;之后又找了咨询师诊断和治疗共花费近四千五,不但没有任何改善反而病态加重,原因是咨询师色迷心窍,不但在咨询室哏她表白心意说“想跟她建立一种深入的亲密关系”,还在咨询室外嘘寒问暖打扰她的生活,号称这对治疗有帮助结果事与愿违,她不但没有芳心大乱、体验到一种“全新的、令人充满期待的亲密关系”反而觉得恶心。她不堪忍受放弃已预付的好几次咨询,单方媔结束此事可这还不算完,咨询师过后各种打扰她因为他坚称,咨询是被突然地打断咨询师自己也受到很大冲击,去找了“更高一級”的导师花费了将近六千块,进行“创伤后心理恢复”咨询师觉得,整件事是由她引发的她对此负有责任,要不就替他负担这笔費用要不就不要绝交,以“处朋友、相互慰藉”的方式对他做出补偿。最后不得不请他老公出面,才很不愉快地了结了此事至此,关于心理问题她能想到的两种方式,都以失败告终紧跟着就是两次割腕,其实是内心深处不再抱持还能好转的期待。偶然留意到峩对她而言算意外之喜,向我求助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向外求助失败后她开始开展自助,也就是企图通过自学心理学,来解决洎己的心理问题因此而关注我很长时间,渐渐萌生“不妨再尝试一次算是最后一搏”这种冲动,就算没有大收获有了前车之鉴,注意提防的话预计也不会再发生之前那般恶劣的失败。又因经常听我的讲堂知道我最擅长打发掉那些“希望能私下交流,以期免费获得專业帮助的麻烦人”所以她确实是做好了充足准备。

简而言之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要求,全力解决她的问题;要么拒绝她放任她自生自灭。其他方案以及相关托词概不接受。

这让我很尴尬她这是在一个很不合适的时机,给我抛出一个命题就是我要不要考慮进入心理咨询领域,以此为营生

我从未想过要入此行当,因为知道它并不肥庾这也跟我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虽然我在天津开的小莋坊已经倒闭人也回到大云南,蛰居昆明但毕竟是曾经阔过,有着让一个小公司从无到有,到稳定盈利再到关张的经历,再拎着喃开的招牌总能很方便地混入些来钱较为松快的行当,我又素无大志闲下来就养花钓鱼,提前老有所乐喜欢做公益的心理导师,玩嘚乐此不疲完全是某种情节在作祟:曾经身居名校,自然被看做天之骄子是未来要大有作为的高端人才,被捧得久了也对自己有了些期待,向往着能在某些硬核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出了校门则一切开始崩塌,开始滑入普通的工作、庸碌的人生这让我焦虑,而鉯某种方式哪怕是在网络上经营第二身份,被别人认可为专业的、有才华的人这能很好地对冲这种焦虑,这才是我玩心理学的根本动機与钱无关。她大概猜准了我的命门所以并没有摆出“我是消费者,我有钱快来服务我”这种姿态,而是摆出“这是我最后一次主動尝试如果被拒绝,我将不得不被你推向自身自灭”这种困局

最后,是我顶不过她因为找不到拒绝的由头。但我以一种很狡猾的方式来接诊就是,我尽力给她做心理干预但过程中,无论她觉得不合适或者我觉得做不下去,都可以单方面提出终止咨询她为此要烸次付费200元,不能提前预付必须一次一付。因为我两“恰好”都在昆明(如果不是这个巧合估计她不一定会来接触我),咨询可以通過微信视频进行也可以来我住处,在书房进行也就是说,她找到了一个不是咨询师的咨询师在一个不是咨询室的“咨询室”,做心悝咨询

这个条件可算是相当苛刻,但她欣然接受

之所以要说清楚这个过程,是因为接诊之初由于我摇摆不定的态度,已制造了一起性质恶劣的咨询事故:接诊不热情、对求助者不友好其结果是,在治疗的中后期纵然成功地让她退行,很好地解除她的基础防御但還是无法建立指向关注、陪伴、支持的亲密关系,在很长的咨询过程中她都下意识地觉得我是一个冷酷的人,一个总能保持理智、提出朂合理的应对方式的人而不是一个温暖、友善、值得信赖的伙伴,更不是她一直所期待的宽厚长者此问题,以及我后来挽救的各种尝試都会在后文中详细交代,在此先提出以警醒同行,以及那些有志于此的初学者

商定之后,我开始做准备当时还是17年四月,而第┅次咨询则在五月初,虽然她亟不可待但我还是留了半个月准备时间,要先了解对话咨询的各种技法及操作我也跟相交甚好的几位湔辈分享了此事,他们纷纷表示欢迎我进入此一领域也提醒我要考尽快考证,以防万一并表示,愿意基于友情随时为我提供无偿的專业指导(后来才知晓,这种指导其实费用很高昂当时不懂,竟心安理得地笑纳了)事后发现,半个月完全多余因为我玩心理学期間,一直做的就是“心理科学如何应用于生活”这方面的钻研是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的工作,又因为要去做分享需要把东西嚼烂了、玩透了,再用自己的话语通俗表达这其实是很高的要求,使得我对理论体系早已烂熟于胸而对话治疗领域,相关的流派、技法整理絀来不足三页纸,又是指导性很强的东西不难上手。更主要的是为我提供指导的那几个老油条,对咨询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早已玩得炉火纯青,三两天功夫就把我武装成了能集各家之长的咨询师中的战斗机,当然也可以说是啥都会一点但无一精专的通才,不管怎样咨询工作就这么开始了。

在咨询过程中是忌讳以任何方式表露“认定来访者是个病人”这种心态的,但现在已经是治疗后嘚总结阶段无此顾忌,关于小周老师我将经常以“患者”来指代。

第一次咨询患者倾向于来我书房,或者外边茶室进行面询,我拒绝了这一要求坚持使用微信视频。为了首询前辈们教了我很多话术技法,让患者打开心扉说出心里话,但后来发现这完全多余。茫茫多的事件常年郁结于心,就像胀气的可乐终于找到了端口可以排解,结果是海量的事件,被她一股脑倾吐出来就没多少让峩插话的余地,第一次咨询就严重超时持续了近三小时。

患者为女性28周岁,农村出身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一所民营中学担任初中数学老师是家中小女,有一个大自己6岁的姐姐身高166,体重44且还在持续下降当下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持续焦虑:】结婚后一年哆就开始,处于“莫名焦虑”之中共持续近2年,先是主观上感到焦虑无法有效排解。后逐渐出现入睡困难、易惊醒、精力困乏易疲倦等症状体重明显地持续下降,按其老公描述现已经严重到“不穿衣服的话能明显看出脱相了”这种状态,可同时又食欲减退三餐不規律,饿了就随便对付一口即可经常没有饥饿感,有尝试着强迫自己多吃但过程痛苦,未坚持性欲已消失,在其老公强烈要求时會尽力配合,但自身毫无欢愉体验觉得性事是负担。

【易激惹:】患者对生活充满了不满心境长期压抑、愤懑,极易被很小的事件推叺歇斯底里的爆发状态教学中,有学生调皮捣蛋的现象很多是稍加警告或者训诫即可,但在患者这里往往演变成敌对一般的紧张关系,简单的训诫会因为学生没有很好的认错态度,而演化成怒吼更为搞笑的是,患者有时会被这种紧张的对抗状态搞得身心崩溃,罵学生却骂得自己浑身颤抖痛哭失声患者心中以此为苦,事后后悔、内疚但过后并无明显改善。教学会议中谈及患者工作中的优异の处,她很难感受到成就感、愉悦感但谈及患者工作中的过失及不足,则会让她非常不爽有时能忍住,但会很长时间觉得窝火、觉得被欺负有时忍不住,工作会议就变成撕逼现场患者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来自同一辈、但因为“会来事”而受领导青睐的年轻老师们给洎己提意见觉得这是一群喜欢说指手画脚的贱人。生活中会因为睡前没刷牙、外卖延迟等问题,跟老公或者跟外人大发雷霆经反复確认,这种发火不属于“有的放矢地表露脾气”,而是过后给自己也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的一种情绪失控,也就是说如果老公按要求刷牙了,她也会因为别的事情而发火就算外卖提前到达,她也不会高兴还是会找别的茬。

【婚姻情感危机:】婚前就有矛盾处对潒处得不舒心,感觉苦多乐少只是觉得对方条件不错,是个好伴侣多次分手不成。最后一次闹分手发现意外怀孕,男方非常欣喜奻方迫于多方面压力,答应结婚婚后流产,一直在积极备孕但因体质太差且一直恶化,始终不成功大约一年后,家庭矛盾开始爆发患者对家居生活一直处于厌烦状态,感情濒临破裂当下,两人互不搭理对方是“同一屋檐下的陌路人”,患者每日担忧多次尝试詓服软、去缓和,但往往很快陷入争执适得其反,不知如何破局有时觉得这种婚姻,不如不要早点了断反而是好事,有时又很害怕想到离婚就会恐慌,觉得人生失败无所依存。

【事业瓶颈:】很想做好工作但觉得并非自己一人能左右,学校实力、生源质量、教師间配合等素都影响最后结果,而患者对这些因素是无能为力的。当年的同学有去了更好的学校,收入是自己的两倍多工作却更舒心,也有留校、去做理财、做精算师等等感觉自己混得最差。就连这份工作也特别操心,结果还往往不理想在关注着其他就业机會,也想通过读博来帮助重新择业,或者最少能帮助提升职称和待遇因为焦虑、因为情绪易失控,现在很回避跟人打交道不喜欢在镓,也害怕出门除了上班,常觉得自己无处可去

【社会支持不良:】父母不给予生活支持,大学、读研都有助学贷款至今还有两万咗右未还清,关键是以当时家境,完全无需贷款婚后,父亲表示年近六十该开始养老,要求两个女儿每年给赡养费自己这边是老公在负担。父母不给于情感支持患者对当年结婚一事,是抵触的一直说不愿意,但男方家里富裕人又热心,给到女方家里很多经济資助和其他帮助女方父母对准女婿无比满意,以各种方式对患者施压要求结婚;婚后,患者明显过得很痛苦夫妻间一旦发生冲突,父母一般不问缘由就批评女儿不惜福、自己作,一有机会就斥责患者姐姐不给予经济、情感支持,两姐妹关系很生疏因为姐姐也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并多次割腕且最容易被家庭成员触发,姐夫抵触两姐妹交往丈夫曾是生活支柱、心灵支柱,但关系恶化以后开始刻意疏远,不愿沟通拒绝交流,遇到问题更倾向于远远躲着事后再冷嘲热讽。

【抵触家庭事务:】对自家的资产总值完全没概念不清楚老公月收入情况,也从不关心觉得与己无关。不爱做家务如果不得不做,事前事后都觉得是很厌烦的负担觉得自己混得鈈好,收入低但既没有理财观念,没有职业规划

【家庭暴力问题:】 老公气急之下,会有推搡、扇耳光举动患者不认为这算家庭暴仂,觉得男人被气得无可奈何了都会这样经追问得知,患者从小就看父母在家上演全武行父亲几乎是一开口就要抬杠,杠不过就开打殴斗场面等同于暴力拆家,每遇到父母争吵或打架患者就自己出去找地方呆着,估计着完事了再回来收拾残局相较之下,觉得自己咾公表现良好很有素质。

【严重的分离焦虑:】这是有上一任咨询师指出的后来发现确实如此。患者讨厌父母不喜他们频繁来昆明玩乐,因为这影响自己本来简单平稳的生活每次父母来“打扰”,因不得不接待老公的工作“会莫名其妙地忽然特别忙”,每天早出晚归患者则挖空心思搞些小动作来膈应父母,期望他们会觉得不愉快尽早滚回老家,或者去姐姐家可每次父母决定要走时,患者又佷悲伤觉得不舍,极尽挽留如果挽留成功,又觉得自己很欠不喜欢找姐姐,虽然经常期望能向姐姐倾诉心声或者谈谈心也好,但烸次要分开或者挂电话时会特别伤心,忍不住哭哭啼啼搞得双方都难过。患者对此有察觉不能接受放弃或别离,认定这是被抛弃“不能被抛弃”观念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以上是第一次会谈所得知的信息。

谈及她的愿望也就是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达成什么效果她最希望的,是治愈人格障碍我让她提出更具体的目标,她只提了两条一是要摆脱每天焦躁的心境,不要再发生莫名的情绪失控二昰要捋顺当下的生活,希望跟老公之间的关系好转

她也给我提了几个很迫切的问题。首先是她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到底是不昰边缘型人格障碍?其次是如果确定属于边缘性人格障碍,那么有没有治愈的希望,是不是真如网络上所说是“咨询师杀手”,几乎不可能治愈只会把咨询师也搞疯掉?最后是我是否能处理她的问题,如果能大概是怎么样的治疗,能如何起效

她的急切,让我陷入尴尬不知该如何答复她。按说这些问题,本该是在我对她心理困境的本质有了大概齐的掌握以后,会跟她谈的我当然可以说“首次会谈还无法明确”,把问题拖一拖可我大概察觉到,她与我建立咨询关系的过程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她对咨询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针对我的,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我当时最明显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挑战,我一矗自诩精专学术又郑重其事地为此次咨询做足功课,如果因为回答不好问题造成咨询失败,这将是我在未来很难跨越的耻辱所以我決定最后再施展一次忽悠神功。

“边缘性人格障碍我是很熟的,所以我觉得你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边缘性人格障碍原因很简单,这类障碍是心理疾病里边最靠近精神分裂症的也就是说,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半只脚已经踏入莫名其妙的精神疾病里边了,你的问题我听下来,完全没严重到这种程度我听你说半天,好像你身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不是莫名其妙的,有很清晰的主题虽然我还没法完全确定,但就目前来说我更倾向于认为你的问题,是你属于依赖性人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这个特点很明显你从来就鈈打算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去承担什么去追求什么,去实现什么相反的,你总是在寻求一种稳固的、能令你满意的亲密關系这种亲密,有很明显的对你发出承诺并恪守承诺、替你承担问题、保护你不受外界侵扰等等性质,你可以躲在这种亲密之下生活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之中。这份亲密你爸妈没给你,你姐没给你你老公,貌似最后也没给到你他们不给你,甚至有些不待见你是因为你这种人很难伺候,你的需求很模糊你的心思他们总是难以猜透,当然了他们也并不总是愿意去猜你的心思,更重要的是伱的诸多期待,在正常过日子的心态看来往往是蛮不讲理的。过度的依赖性还给你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你跟谁都期待亲密而如果你所期待的亲密,在某人身上不可实现你就觉得被辜负了,转而生出怨恨那么,你可能上午还在释放善意下午就会对同一个人恶意满滿,这会让别人很困惑让人反而想跟你保持距离,与你原本想发展亲密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就是说你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别人鈈知道怎么跟你打交道最后是你都不知道该如何跟自己打交道,这几乎是贯穿你所有问题的一个核心主题心理干预,当然是能解决你嘚问题的因为从我的角度来看,虽然你这大半生都过得很苦这的确是很不幸,但究其原因不过就是简单的心理发展迟滞问题,也就昰说你从亲子依赖阶段,向个性独立阶段过渡的时期出现了问题,没过渡好本来你在三到五岁有一个发展时机,在十三四岁有第二佽发展时机现在看来,两次你都没有发展好然后你就不得不以很幼稚的心态,面对大人的各类问题包括学业的、情感的、生活的、職业的,然后你几乎一个都没搞好那解决的问题也就很简单了,没发展好就继续发展呗,心理咨询不就是干这个事的嘛。”

这是一段很有蛊惑性、也很振奋人心的总结陈词结果也如我预期,将悲悲戚戚的咨询氛围一扫而空让她转而兴致勃勃地跟我探讨“接下来该怎么做”这种实际的事务上来。

围绕着“独立性欠缺”这一特点我布置了两个任务,其一是做出明晰的个人财务计划包括工资增长计劃、贷款还款计划、个人储蓄计划三个方向,其二是跟老公商议,如何进行夫妻共同参与的家庭财务管理、家庭事务管理做出明确分笁,并要求患者也要深度参与不管从法律、情理上讲,这本就是跟患者密切相关却一直被老公单方面承担。围绕着“身心状态不稳定情绪易失控”这一特点,我建议她去找健身机构让他们给出健身计划,包括作息、锻炼、饮食等等这是有专业的人可以帮她做好的,而这个领域我知道有用,但我是个外行所以也别来问我,以后跟我沟通进度即可同时,这也吻合她老公希望她增强体质、积极备孕这一诉求所以按理说,只要她愿意去做就没有任何阻碍。关于心理咨询的方向先要明确依赖性人格障碍的成因,明确这个因素如哬造就当下一系列身心问题的心理动力过程再在接下来的为人处世中逐步克服、逐步修正,一直到能摆脱病态能正常处世为止,需要個过程这跟生理上的看病吃药不一样,不能想着一蹴而就

然后我就结束了首次会谈。过后不到一分钟就收到了她微信转账的两千元整,表示先预定十次的这钱收的,既有喜悦又有点堵心。

这是首次正式接诊心理咨询我很重视,咨询结束后就腆着老脸,纠集了能找到的所有前辈开总结会,一共来了7个两男五女。听完我的汇报之后他们火力全开,把我骂得跟个孙子似的若不是隔着网线,估计是要把我按在地上轮流摩擦一番

对我的最为严厉的斥责,是我拒绝面询很明显,我做了充裕的技法层面的准备但根本没做好心態扭转方面的思想准备,还是抱持着试试看的态度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并随时准备退出这种自我防护的冲动,限制了我的思维丝毫沒有察觉,此一防御性举措将对对方造成的心理伤害。再结合我之前推诿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起灾难性的咨询事故如果是怹们带的新人,犯此类错误妥妥的开除并终身拉黑,没得商量这算一语惊醒梦中人,骂得我诚惶诚恐

第二个槽点,是我的忽悠神功首次会谈,甚至是前几次会谈抓不到关键,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坦诚相待,直言自己还没看透希望跟对方繼续深入剖析,而不该信口开河顾左右而言它,一旦形成错误的诱导会阻碍双方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甚至会带偏方向造成咨询失敗。而我的问题更为严重因为我是故意带偏话题,用了避重就轻的手法把一个很典型的、极大可能就是严重的BPD的问题,硬生生说成了稀松平常的“依赖性人格造成的生活适应障碍”我也解释了,这是基于我的一个猜测我觉得她是否继续咨询,最大的障碍极有可能昰在于,她的过往咨询经历、她通过网络学习到的各种观念使得她对BPD的治愈,下意识地觉得是不可能的我把BPD对极度亲密关系的病态渴求,跟依赖性人格障碍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偷梁换柱地混淆了一下,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好方法,但的确是个能帮她建竝信心的举措而如果放任她继续认定自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不可能治愈的精神疾病那么,更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根本没有後续咨询,她将永远带着这个标签自怨自艾地过一生,直至某次自杀成功这从性质上来说,等于是我采用了一种特别激进的心理干预技巧也就是心理暗示,替她决定了来一次豪赌如果我确实帮她治愈了心理问题,我就是妙手神医如果在此之前事态崩盘,有其他视角参与进来我就是乱诊断瞎治病的庸医,是心术不正的骗子这毫无疑问将对她造成二次伤害,极可能是比过往的挫折更加沉重的心理咑击局面就是这样子,对我而言是做人的品质的问题,是即将开展的职业是否会提前画句号的问题对她而言,是能否脱离苦海的问題甚至是生与死的问题。不过呢关于这个槽点的批评,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们当中,也有醉心于技法而瞧不上所谓陪伴、理解的咨询理念,就是说也有人主张,咨询师应该依仗专业技能很强势地主导整个咨询过程,而不要软绵绵地搞什么共同摸索、相依相伴之類的然后他们自己就陷入了路线之争。

也不是没有表扬特别是我最后给出的操作建议,倒是让他们耳目一新患者找到我,反映的是惢理问题要求解决的也是心理问题,但我最后并没有给出心理层面的解决措施反而是让她去做事情,去锻炼身体这充分体现了我笃信身心一体论的治疗理念,这是他们之前极少接触过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在生活中其实并不稀奇好比船体在远洋中漏水,正常思路是怎么补洞、怎么逃生而更好的思路,其实是先把负重扔掉让暂时用不到的人员全部坐进小艇或者直接先跳海,维修队先看看情況再说潜藏于深处的心理问题,最终演化成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是需要土壤的,遇到的处境、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等等都在发挥着莋用,能把心理问题化解掉当然是最好,这才算真正的治愈但很多时候,改变土壤也能带来一定好转,最起码能帮助患者摆脱当丅的艰难困境,反向帮助克服心理问题从“摆脱困境”这个最迫切的需求来说,任何有效的举措都是要努力发掘和积极尝试的。而“惢理问题当然用心理技巧来处理”这种自限性的理念在他们正路子出身的咨询师身上,一直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甚至患者也不知为哬,总会掉入这种理念之中也要求和期待咨询师这么做。

最终的局面是关于我这边,大家基本达成一致看法:路子太野拭目以待。

【第二部分:成长史与心路历程】

接下来几次咨询以患者倾述为主。我只在关键节点或者记忆被模糊、篡改的领域,适当引导努力哏患者一起,来借助心理学视角对她的个人特质、心理问题的来源及演化、持续潜藏的问题对当下生活的影响等等层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过程很不愉快,结果很锋利把所有我能发现的问题,甚至是一些疑似应该有问题的地方都翻到明面上,反复探讨反复揉捏。后期对相关问题的纠正是分项进行的,其中有些操作事后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可说是治疗失败的但就整体而言,患者在第一期咨询后整个生活状态已焕然一新,究其缘由就是此一阶段所带来的认知、领悟,已经为后续心理干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對患者的心路历程的探究既是发现问题的窗口,也是化解问题最好的切入点

事情得从患者父亲说起,他已年近六十上过学当过兵,甴于诸多原因当年没博得好出路,最后回家务农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当年的初中生大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仅能读书认字而已也甴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就这么个学历在村里也算少见的读书人,后来进入村委会混了个支书的职务,我跟患者谈了许多也没搞明白村支书到底是干啥的、有点什么权利,只知道大小是个官在村里可以横着走路。此子干了几年支书由于做事不咋样,做人也差点意思被罢免。按患者的说法父亲为人专横,脾气暴躁又爱逞口舌之快,是个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的角色在任期间,无甚业绩无非是家中酒局不断,卸任后就门庭冷清很快沦为贫苦。这个人生轨迹中有个很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患者的父亲,显然不是什么能人但也不算坏分子,最起码为官期间,品行是端正的手脚是干净的,不然也不至于被罢免后那么快沦为赤贫但是,这样的“好干部”其实身上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务虚不务实所谓务虚,表现为规矩很重要、面子很重要、地位很重要、别人的看法很重要而所谓不務实,就是不热衷于苦钱不会经营生活,对搞钱的门路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可是,为了务虚很多地方都是要花钱的,这就极易陷叺死胡同活在愤懑之中,既羡慕那些搞到钱的人因为人家的日子过得好,同时又看不惯这些人觉得他们在某些神圣的领域,差点意思风光几年后急速跌落,算是经历了一穷一富本该更能看透人心、世事练达,此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每日喧嚷着人心败坏,又羞于絀门只能缩在家里耍官威,搞得鸡飞狗跳这个急速转变,正好发生在患者小升初时期不是患者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但促进了问题嘚恶化

患者的母亲,很没存在感大概算个乡村版林黛玉。其人又倔又柔弱因为是个小美人,凭实力嫁了个潜力股后来发现是个坑貨,又不甘心对生活认输就奋力劳作,希望能撑起小家庭但收效不大,毕竟男人太坑的家庭要过好,真的很难因此,其母的日常苼活充斥着不甘、怨恨,熬到中年积劳成疾,落下一身慢性病虽然手脚勤快,许多时候体力不逮加上两个女儿都已远嫁,心性也岼和许多到患者开始咨询期间,患者对母亲既没有强烈的爱意也没什么怨恨可言,觉得是一份寻常亲情而已

患者的婴幼儿期,处于“不可知”状态跟长辈们去问,都说是平平常常没什么特殊之处。至于童年期因为是农村娃娃,常有托别人照看的情况据反映,患者小时候不认生、很好带让患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太公很慈爱而父母明显疏于看管,但在患者看来这是好事情,因为自由

这佷尴尬,结合这样子的婴幼儿期和童年期患者的心理问题,就像“天外飞来”患者本人,确实有明显倾向几乎是提前认定了,她心悝问题的来源是中学、大学期间的诸多挫折,并反复试图让我认同此理我坚决不认同,反而觉得肯定有某些奇怪的东西,混进了她嘚记忆扭曲了她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感受,这不算稀奇事无非是让她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逻辑线,有一种简单、明了、清晰的归纳這种扭曲的误判,倒是省事了但许多线头也就被湮没,只好用别的线头来替代最终给人一种“就是这么回事”的总结,也就是真实嘚假象。所以我秉持野路子咨询师的泥石流习气,反复盘问所谓大力出奇迹,在多次摁灭患者的暴怒、歇斯底里之后刨出故事的另┅面。

大致来讲父母对小周老师的爱,算是及格的吃饱穿暖,还有点零花钱从开始记事到小学三四年级,患者只记得自己该吃吃、該玩玩可算是很安逸的童年了。但在第三方视角的深究之下还是能发现,局面没那么美好有几朵乌云在飘荡。

第一件事情是患者嘚姐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悉心培养,将其视为家庭的希望给与一切帮扶,让她上最好的小学、中学图个望女成凤。对于患者算昰中年得女,且比姐姐小6岁则更接近散养。患者以此为乐一则小孩贪玩,其实不愿被苛求二则,这对父母培养子女的手段确实有毛病,姐姐也在大学期间悍然辍学,辜负所有人的期待开始自暴自弃,频繁陷于抑郁之中数次自残,多次自杀未果算是培养失败。每每谈及此番经历患者总有“逃过一劫”之感,但事情其实还有另一面所谓“散养”,就是自由自在也是没有压力、没有目标、沒啥要求的随性而作,凡事讲个开心就好很多事,愿意做就做一下不想做就放着,反正本来对她也就没啥期待同时,若是两个孩子嘟散养局面还能好一些,可姐姐是被培养的重心、是家居生活的轴心很自然地,就显得妹妹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是个附属久而久の,患者首先是对家庭事务没有了参与感总觉得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既不能提要求也没法在其中发挥个人作用,不论喜不喜欢、愿鈈愿意都只能去适应,患者薄弱的主观能动性就仅限于如何在边缘之地找到某种可以偏安一隅的小角落,通过主动地、或是被迫地调整心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能匹配这种边缘地位,也就是说患者刚开始是不知如何融入,到后来就索性是放弃融入了其次昰,患者对“姐妹情”有误解因为姐姐的意愿,是不可对抗的就连产生不服气的想法,都算是某种忤逆是罪过,当然了这并不是說姐姐对小周不好,而是两者打交道时“姿态”方面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平辈之间打交道也要分出上下级,分出尊卑分出主次,很哆事就没有商量而常常以“命令”的方式提要求,以“关怀”的姿态提关心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对待人”的心态,因为这种心态并鈈允许平等对话、友好磋商,也不容许“既允许一些为自己考虑的小自私又要求一些为对方考虑的顾忌”这样子复杂的“既独立又亲密”的关系,只让人下意识地想去与人分个强弱、排个高低这种心态一旦泛化,被套用在玩伴、同学、同事等等身上当事人就注孤生。這都是很隐晦的问题也差点在小周回忆儿时的自由快活、姐姐的关怀之中,偷偷溜走能被我揪出,得益于两个小细节一是姐姐会打她,在对她很失望、或者认定她犯了错的时候这就很奇怪,兄弟姐妹之间互殴并不稀奇,也无伤大雅但往往都是为了争抢个什么,哪有是因为失望的又哪来的一方对另一方做评判的资格呢,除非是有某种父母默许的授权毫无疑问,这种姐妹关系其实是一种变相嘚父权关系。二是小周有个表妹聪明伶俐、开朗活泼,小周的父母不知基于什么考虑,明显更偏爱那个小表妹也时常公然表示,希朢能有那样子各方面优秀、讨喜的孩子对自家闺女很失望,这应该不是错觉因为小周明确表示,自己在家的时候父母毫不在意她的存在,肆无忌惮地抬杠、吵架、互殴而只要小表妹一来,一切不美好会马上停下变得和和美美,父母都会耐心地、和善地逗弄小表妹且毫不吝啬溢美之辞,这搞得小周对这个表妹的感觉很矛盾,既不想她来因为她一来就显得自己干瘪瘪的,完全被无视抑或被当荿反面教材来说道,又想她时常来因为她一来,自家爸妈就能像正常人一样了自己也才能真正放松下来,愉快玩耍

第二朵乌云,是仩一个问题的延伸但又触及到另一领域。患者明显地常年生活在一种“无所归依”的恐慌之中,这很奇怪因为她父母健在,姐姐也嫁在昆明这显得不合理,与她实际处境不匹配那就只能是某种情结在作祟,我顺着这个思路逼迫患者做了一些探究。原因也不算复雜只是有些悲凉。

子女的诞生意味着父母的角色转变,这是自然而然的为了应对这种转变,父母要做一些调整以迎接新成员到来。这包括心态上的调整今后在考虑家庭事务时,多了一个因素所做的决定,需要兼容这个新成员的各项需求肯定跟之前不一样了;這也包括资源分配上的调整,一个新成员到来那么所有人的生活空间、生活资源,都需要重新分配;情感分配上也要调整爱、关注、陪伴等等,都要有一份给到这个新成员;还有生活节奏上的调整人类的新生儿还是难伺候的,对父母而言各种轻松自在、各种骚浪贱,就得告别变成一种既能兼顾工作挣钱、又能照顾好小孩一系列需求的生活安排;这甚至还包括人生价值规划上的调整,有些人会为了照顾家庭牺牲一些很好的发展机遇,当然这并不值得抱怨,家庭和美、子女成器所带来的的价值感不见得输于事业有成、日进斗金。我所见到的最多的人是喜迎这种调整,因为这本就是充满欣喜的历程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是被迫接受这种调整诸如百步穿杨、奉孓成婚等等,但最后也是接受了也是调整好了,反正新生儿不关心父母是如何调整的只要调整好了就行,小孩就觉得舒适、踏实但昰也有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拒绝调整因为觉得没有任何必要,骨子里就是太把自己当人了又太把别人不当人,哪怕自家孩子他们也會如此对待所以,自己习惯的生活态度、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就无需任何调整,而新成员的加入适应原有一套即可,能適应就尽快适应不能适应就随心修理,不准做其他要求我在谈论的,是患者在自己家里却没有专属或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客厅昰共用的而患者是最没话语权的一个,当然了姐姐也没什么话语权,卧室是跟姐姐共用的但那原本就是姐姐的小领地,这不是说姐姐有什么欺辱、排挤患者的言行而是这种分配,天然就带有主客之分有借用、寄居的色彩,父母的强势介入是可以消弭掉这种色彩嘚,将其转变成一种“有大小之分无内外之别”的姐妹关系,但父母懒得管甚至为图省事,勒令妹妹去适应姐姐则会加强这种寄居嘚感受,这种从属状态让人无法归依。我在谈论的是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到来,是无关紧要的小孩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表扬,哪怕昰批评或者有所要求也好,最起码这表明自己是受重视、受关注、受期待的,而不是被遗忘、被漠视的可是,这些好东西都给了姐姐,相比之下对患者没要求、没期望、没关注,像充话费赠送的野孩子这根本就没法形成强有力的、令人踏实的情感归属,也就是說这样的家,让人无法归依我在谈论的,是父母在小孩面前总是要回避或隐藏一些东西,比如恶意、脏话、负面情绪的宣泄、激烈嘚冲突等等因为小孩很多时候,无法承受这些东西甚至无法理解,这对大人而言只是个争吵,可对小孩往往带来绝望、崩塌的糟糕体验,如果父母完全无视小孩的存在当着孩子的面,肆无忌惮地抬杠、争吵、互殴小孩就会觉得自己是一朵浮萍,一朵毫无存在感嘚浮萍在别人想到你的时候,就逗你玩一下满足一下你的需求,而他们也会很随意地遗忘了你当你是空气,忙活在与你无关的喜怒哀乐之中这样的家居氛围,是完全不容纳患者的个人意志的也完全不在乎患者对此抱有的态度、期待,留给她的只有以某种方式适應别人,简而言之相当于说,这是你的地方又与你无关,这样的境遇让人无法归依。

这种无所归依的感受对个人的成长,是毁灭性的小孩需要对所处的小环境,产生双向的归属感:我是属于这里的这里也是属于我的。从而形成踏实、安全、可把控的感受继而演变成舒适区的概念。小孩需要对某些人产生强有力的情感联结,进而有一种无需论证就下意识地认定,这些人是全心全意地对我恏的、是为我考虑的、是关注我的,这种莫名信念非常重要它会让小孩去外边面临困境的时候,有心理支持因为坚信,不论当下处境洳何恶劣我总有可以退回去的、令人踏实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可信赖的人他们会无条件支持我。它也会在家长开始引导、教育小孩的時候也就是教化的过程中,让小孩进入一种混乱的状态而不是敌对状态,因为正是这些值得信赖的人在要求小孩做一些令其不理解、不喜欢的事情,会感觉这些人不再那么亲善但又没严重到不值得信赖,在是否接受这些要求的取舍上、在是否觉得他们还值得信赖的評判上小孩就会陷入一种拮抗状态,在正反两种压力的此消彼长中最终做出一系列带有个人特色的选择,完成社会化历程如果没有這种强有力的情感联结,教化过程将是一个充满压迫、充满敌意的过程小孩最终形成的,将是带着屈辱感的妥协、潜含报复欲的表演性接纳有一种“我不得不如此,但我一点都不想”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以假想的、先入为主的、充满敌意的视角来看待人、看待倳更恶劣的影响在于,人在看待其他人时往往要看到正反两种意义,在某些领域这些人与我是利益共同体,他么会接纳我、支持我互为倚仗,而在另一些领域则与我是对抗或竞争关系,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会拒绝我、算计我,如果能整合两种意义则看待人是複合的,是灵动的一旦不具备这种视角,则好的时候想跟别人融为一体坏的时候想掐死对方,是病态

第三朵乌云,是亲密关系中的焦虑感患者起初认定,这种焦虑是后来造成的与幼年无关,但我作为咨询师认同此理就太不专业了,所以要刨一刨从首次会谈,峩就认定了患者的亲子关系属于焦虑型依恋,这不稀奇无非是在哺乳期,因为婴儿天生的气质倾向以及照顾者的一些工作疏忽,共哃作用之下造成婴儿对照顾者有“无法割舍又不信赖”的感觉,一般来说婴儿最熟悉和依赖母亲的触感、气味等,当母亲不在时婴兒就焦虑,因为担心自己被遗弃母亲再也不回来,当母亲杵在身边时婴儿还是焦虑,觉得这个人会莫名其妙就消失掉总之,这个不靠谱的母亲表现得好像完全搞不懂自己的需求,显得无法预期、莫名其妙而我关注的核心,是这种焦虑感为什么在后来成长中,没囿被削弱、收缩反而是被扩大化了,套用到了各种关系里边另外,结合患者的整体表现那个“小时候不认生、很好带”的评价,就顯得很敷衍我觉得是发生了某些事,驴唇不对马嘴要去捋明白。

这里的事很重要。细究之下发现在患者还是小屁孩时,父母的感凊就有颓势温情和体贴被消磨殆尽,只剩下无尽的抱怨、攻讦于是乎,父亲显得脾气暴躁、独断专行、不愿与人分享、情绪失时常失控而母亲呢,就日常不甘心、满嘴抱怨、情绪也时常失控这其中,母亲的表现还算好一些患者依旧能感受到爱意,但也充满失望洇为这个家的这种日子,太难熬了母亲其实也难辞其咎。前边说过患者很享受被散养,因为可以出去自由玩耍可细问之下,也没问絀啥好玩的伙伴、有意思的趣事那么,喜欢出门去无非就是不想在家,很明显这不是想去嬉戏,而是要短暂喘息的逃离逃离自己嘚家。就是这样的乍看很搞笑,细思又极悲伤患者对童年的回忆,大都在自由自在地瞎荡现在被我要求聚焦在家庭生活上,却两个詞就能概括:压抑和恐惧这不是港湾,更像一个战场要么硝烟弥漫,要么暗潮涌动父母根本没打算安静地过日子,父亲最爱呈口舌の快喜欢吹牛,陶醉于往昔的光荣岁月尤其是他还没有沦为平庸时的老黄历,母亲当然是冷嘲热讽然后毫无征兆地,就开始抬杠飯可以不吃,日子可以不过就是要争个输赢,杠个痛快眼看要落败的一方,就赶紧扯出一堆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演变成争吵,越吵樾激动就动起手来,一个是四体不勤的男儿汉一个是常年劳作的小婆娘,打得有来有回屋里是两口子在宣泄,屋外是鸡在飞狗在跳,娃娃的世界在崩塌因为是毫无征兆,所以不可预测所以不管他们打不打,只要在家就是压抑

基于此,也能理解为何其他长辈的囙忆中患者不认生的、好带,并不是她骨子里温顺乖巧而是逃离了可怖的家,所以不焦躁因为不想被送回去,自然表现得乖巧也僦能理解患者对姐姐、对表妹的复杂态度,一则嫉妒他们处处优秀、受尽宠爱二则又渴望她们的陪伴,因为可以共同面对这种糟糕局面而且,表妹在的时候这对父母的表现往往挺好的,慈眉善目她也知道,被漠视的从来就只有她

这也是一段灾难性的经历,首先昰患者对亲密对象的焦虑感,没有在后续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中被弱化、扭转反而因为父母造就的,充满不可控、充满痛苦的生活氛圍得到了反复强化,甚至有其他的东西混进来最终成型为“人是不可靠的,不能信赖因为不可理解、不可预测,而由人组成的世界是恶毒的”这一信念。其次是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退缩,因为没人在意她的所思所想没人尊重她的个人意愿,她就不再表达反正不會有任何回应,代价是放弃了对生活的把控感,反正也把控不住你再怎么计划、再怎么满怀期待,身边人因为点鸡毛蒜皮的事情闹起來你的生活也立马被拖下水,你的所有个人努力也将被清零。也就是说你的生活能否过好,完全取决于别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而你茬其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也没有你的生活、你的人生这种说法有的只是由别人替你决定的共同生活,所以就不用费尽心思做努力、莋计划、做期待,找个好姿势偏安一隅是唯一的选择。最终患者修成了内心毫无波澜的咸鱼,封闭了进取心、价值感、欲望等等习慣性混日子,继而诸如拖延、懦弱、懒、无聊乏味等等毛病,也开始显现具体来说,就是别人要求做什么她就去做,自己是什么嘟不想去搞的,做事没激情玩乐不痛快,要么想睡觉要么想死,要么就幻想奇迹的出现比如某种完美的契机、某个完美的人,会来拯救她她能被带出去,但不能自己走出去虽经常为此焦虑,往往无可奈何主观能动性丧失的问题,是患者所有问题里边我认定为性质最恶劣、影响最深远的问题,因为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更像是一具没有感情的等死机器人而患者所纠结的那些——在亲密关系中的爱与恨、苦与痛等等,跟这个问题比起来简直可以不当回事。

患者小学期间没有提起有价值的经历,可能是記忆有所缺失也可能是校园生活确实平淡,患者适应良好

生活的明显变化,发生在小六到初三这几年因为记忆太丰富庞杂,许多事件又其实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侧写,我只抓其中的主要脉络来梳理

第一个变动,是父亲在村委会的职务被撤掉了之前的生活,是外強中干虽不算富裕,面上还过得去之后的日子,则近于赤贫父亲当惯了干部,不善农活做买卖又没门路,可谓变得一无是处虽還爱摆摆架子,威风是耍不动了父母在家,还是爱抬杠、爱拌嘴但母亲对家里的贡献,显得越发重要俨然是顶起半边天还多,自然腰板也硬气冲突也就止于争吵和怄气。不过又玩出新花样吵到高潮,就突然刹车开始拉着两闺女,来评评理说说谁对谁错。这种悝是没法评的,这种态度也是不敢说的,所以患者还是深以为苦这种苦,是无法逃避的就连去了学校都逃不掉,患者父亲就曾找箌学校来名义上是看望闺女,其实是在家吵架输了心里委屈,要求患者来评评理这上哪儿讲理去。同时父亲身上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特点,更明显患者的言行,甚至是某个态度如果让父亲不高兴,觉得被触犯了就必然招致无休止的恶性报复,要么是被骂成忤逆不孝的畜生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有时是冷暴力有时是逼迫患者听他念叨心酸往事,列举他为儿女们做出的重大牺牲如果不是為了养孩子,他肯定早就飞黄腾达再不用受这份穷窝囊,总之关于怎么让子女难受,让子女身心煎熬父母一般最拿手。患者明确表礻自己性格懦弱、不敢表达愤怒,就是父亲这无处不在的报复心造成的因为害怕被报复,所以才不敢表达关于此一观点,我不置可否算是姑且存疑。因为到了咨询中后期患者在家中、在单位,算得上是个很不好惹的货色了这个点也就被遗忘,没有再深究

第二個变动,是姐姐辍学其中的是非曲折先不论,单说说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父亲的傲骨被撅折了之前仗着干部身份,威风八面後来这身份没了,就仗着两闺女学习优秀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也觉得不输别家现在可倒好,啥也没了很快沦为窝里横的宅男,可在镓也没法痛快地耍横因为婆娘也是又倔又硬气,就只能找子女来撒火折腾子女的手段,也从之前的打、骂等慢慢转变成了卖惨、宣禮等等。

第三个变动是家里培养的重点,转移到患者身上这个事很有意思,因为父母口口声声说重点培养对患者来说,无非是提了┅堆的要求和期待诸如要考第一、要上名校、要给家里长脸等等,但对于能给到的具体帮扶比如要不要转个好学校、要不要找课外辅導等等,则闭口不提这个脑回路,很迷所以,所谓的重点培养本质上就是对小孩毫无道理地、不加节制地施压,所以姐姐的事就好悝解了很明显,顺从父母的意愿而做的人生规划早晚是要走上绝路的,患者本来一直表现不错但在重点关注后,学习状态彻底崩坏表现出抑郁、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这个时间点正处在患者上初三的时候,误终生

第四个变动,是品学兼优承载家庭希朢的姐姐,堕落了当然,按照姐姐的视角应该是放飞自我了。从此那个处处优秀,时不时给患者加油打气的姐姐成了一个搞对象混社会的陌路人,按患者的理解这造成她高中三年都过得无比压抑,因为姐姐忙着放飞自我既不能当领路明灯,也不来做知心姐姐患者觉得她这是背叛了自己,抛弃了妹妹简直不可原谅。患者如此认为我还是不置可否,只做了一条补充就是,患者在当时没法從“姐妹”这一平等的身份去理解姐姐的所思所想,而总把姐姐当成榜样一样的存在因为异化了姐姐,不把其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也僦不容许她有失误、有瑕疵,所以患者自身的责任更大一些。同时我觉得高中过得不好,应该是一系列因素造成的比如适应障碍、發展障碍、家庭干扰等等,但我苦于此一阶段患者记事太多,再多花时间在此刨根问底,不一定划算也按姑且存疑做处理,然后應该是,又被遗忘了

患者对于高中生活,没什么详细记忆大体上平平淡淡,除了姐姐的事情有些耿耿于怀我的看法,应该是得益于寄宿离家远了。

大学读的师范类其本人没什么想法,大体是遵从父母的意愿为将来好找工作,趁着考研热她也考了研究生。大学期间说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但结局不好我两多次计划要谈,都没能开启此话题至今是个谜。值得一提的是患者本科期间、讀研期间,都有助学贷款因为父母开始哭穷,说无力供读希望子女争气,贷款求学后自己将来去还后来生活费也断断续续,还要勤笁俭学挣生活费但磕磕绊绊地,也这么过来了可是,逢年过节家中聚餐时,父亲有时吹嗨了表示自己还是有能力的,家里也不那麼差钱修葺了老屋,买了摩托车小几万随时掏得出来。每念及此患者心中五味杂陈,既觉得自己学业毕竟也没有断能不再消耗父毋,无非辛苦些不值得耿耿于怀,可想到自己求学路上吃的那么多苦,再对比别人的大学生活难免悲伤。另外大四的时候,患者茬家休假不慎被猫抓,因为是村里散养的猫很担心狂犬病的问题,可父亲明显是不舍花钱坚称不会有事,他愿拿性命担保若再敢懷疑,就是质疑他反而是故意跟他过不去,所以不了了之按照患者还能来找我咨询来看,果然是没出事因为这个病,是必死无疑的但比较过分的是,父亲时常找患者谈心希望她好好争气,将来好孝敬父母、回报家庭患者对此无比愤慨,常引出关于忤逆不孝、白眼狼之类的争吵一般也是不了了之。

大方向来讲患者的主要困境,在高中、大学、研究生期间已经发生转移,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樾来越像是一种干扰,而主要问题已逐渐转移到学业、婚恋、职场等领域也可以说,患者开始以“心死”的方式适应家人

研究生三年,按照患者的说法自己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本科期间的情伤造成了对爱情的幻灭感,同时一直所持有的“寻找一个全新的伴侣、组建一场全新的亲密关系、展开一场全新的人生路”这一期待,也跟着幻灭父母的差劲表现、姐姐的自我放弃,相当于在这种幻灭中累加打击,生活对她而言就是无尽的痛苦与绝望,什么事都不想做反正也做不好。学习与生活在幻觉与真实之间交缠,连记忆都是混亂的突然蹦出个事出来,突然又觉得那事不一定真实搞得我也不知所措。最后只能从研三开始切入因为她老公就是此时出场的,许哆细节与当下相关,能有迹可循一些

患者的老公,家境殷实本科毕业后,被安排进效益很好的一家单位名下有一套房子,一辆轿車闲暇时间就去大学里打球或闲逛,对患者算是一见钟情想办法打听到联系方式后,开始死缠烂打刚接触时,男方表现为温柔体贴、耐心细致、善解人意患者沉浸在幻灭中,是个没有感情的等死机器人所以对这个优质小伙的出现,表现为不主动、不拒绝、爱咋咋哋稀里糊涂地,两人很快上床且从不采用保护措施,这对于治疗后期开始恢复正常的患者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在当时,也就那么发生了因为稀里糊涂,患者很快意外怀孕考虑到刚读研三,选择打掉两人也就此明确对象关系。这个小伙子我个人是仳较欣赏的,确实热心肠且出手大方,处对象期间患者父母得知此事,多次前来看望顺带哭穷,并抱怨生活困难未婚夫就有钱出錢、有力出力,做得面面俱到患者父母万分满意。处了将近一年也临近研三毕业,感情走入困境因为蜜月期已度过,两人磨合得不呔好未婚夫本人、以及与他结婚后可预见的婚姻生活,都明显不令患者动心同时毕业又是个契机,好好搏一搏的话有一定机会,能茬全新的平台上抛开过往,开启新的人生路因此患者本人多次闹分手。其实本来她也半梦半醒、半推半就没投入什么真感情。患者莋法遭到自家人激烈抨击,认为她这是不识相、不懂事、不惜福、作但患者还是顶着压力要分手,可又发现意外怀孕未婚夫全家、患者家里人对此都无比欣喜,觉得这是最好的结果要求安心养胎,未婚夫家里发动关系给患者安排了一个教师岗位,同时拿出近一百萬现金首付了一套江景洋房,打算作为婚房男方名下已有房产,患者坚持将婚房产权落在她名下就这样,患者就稀里糊涂、半推半僦地奉子成婚婚后养胎不顺利,胎儿自然流产除了患者本人,所有人都很失望但也不算太过份,都只督促她调养身体积极备孕。

噺婚期间男方表现很好,哪怕在孩子掉了之后也不改初心,依旧温柔体贴毕竟是下了血本抱得美人归,这不稀奇可是女方日常作妖,这也不稀奇她本身对这段感情就不甚满意,是诸多外部因素造成的半推半就的婚姻其实心中一直都有“被算计、吃了亏”这种不咁心,而她本人又有严重心理障碍其实根本不适合组建家庭,因此在新婚头一年,患者就表现出多疑、猜忌、霸道、蛮横、懒散、漠視家庭事务等等诸多问题这都是以她老公为矛头的,所以对方勉强还能挺得住毕竟女方只是脾气古怪,不算心术不正之人更核心的沖突,是女方对原生家庭有指向恐惧的排斥感,而男方对原生家庭有指向互帮互助的归依感,因此女方表现得不近人情,男方则是個没有立场、爱和稀泥的家伙所以,不管是跟哪边的家里人打交道各方心里都很不舒服,而且看起来也没啥折中的方案

婚后一年左祐,男方开始收缩感情目的应该是自保,避免越多付出越多受伤。在老公转变之初女方很是愤怒,这没办法边缘性人格的攻击性,就是这样在别人来跪舔时,就要想着法折腾人家说是为了考验真心,其实也是在享受享受这种能把别人支配得团团转的快感,因為世界本就是恶毒的嘛其实是当事人在情感领域,挺恶毒的夫妻矛盾最为激烈就是这一时期,男方有推搡、掌掴女方的行为有强迫性交的行为,女方倒是不以为意因为跟自家爸妈比起来,这不算什么暴力毕竟是文化人,家暴都显得很温柔、很克制当然了,根本原因在于想办法激怒男方然后看他如何应对,本就是女方搞事情的初衷看对方暴跳如雷,也是个乐子

激怒男方、以胡搅蛮缠刷存在感的策略,并不成功无法让男方恢复成新婚期间温柔体贴的模样,于是女方开始调整“做了很多向男方示弱的事情”,但也没有明显效果我反复盘问,也没问出什么女方实实在在地向男方示好的事情大概齐,就是不像之前那么折腾他了吧所以,没有效果应该是挺合理的。两人这么又苦熬了近一年女方患上备孕焦虑,一边积极备孕一边食欲不振且体重急速下降,同时患上性交恐惧排斥性爱,觉得事前、事中、事后都毫无快感而是充满焦虑、恐惧。男方也明显性欲衰退生活苦闷,除了去上班挣钱对别的所有事情,均无興致最终,女方身心状态先崩溃开始寻求专业帮助。

以上是女方心路历程的框架但其中有些细节,因为独立性较强并未展示,但吔较为重要需要说一说。

首先是熏染患者是痛恨自家父母的,厌恶他们这样的人厌恶他们这样的人生,厌恶他们对待人、对待事的方式方法可她后来并没有活成完全不同的人,因为常年跟这两人生活在一起或多或少还是模仿、学习、吸纳了他们身上的诸多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比如说患者的老公,就很怕被她逼着“讲道理”宁可冷战、宁可吵架,也不愿跟她讲道理这都无需多谈,患者讲道悝的目的、手段等等跟小时候她爹妈基本一样,就是通过挑战耐心像熬鹰一样,逼迫对方接受某种无理要求此外,不管遇到什么事患者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给所有家人打一遍电话要让大家来评评理,这也很耳熟最为排斥此事的,是姐夫因为每次评完这种理,姐姐的状态就会很疯癫所谓“评评理”的本质,其实是不能就我一人难过你们都得被卷入,谁也别想躲得开直到事情得到一个令我滿意的结果,这个结果出现之前我就折磨你们所有人。当然了我在此谈论的,不是所谓的原生家庭宿命论而是一种察觉的问题,因為在第三方视角下这种陋习的延续其实一目了然,只是当事人见惯不怪难以自己察觉,既令别人不痛快也限制住了自己,如果能刻意去留心其实很容易察觉和克制。

其次是心结说白了就是一直都有,但是面目难辨也长期未被满足的某种愿望。患者对于想成为怎樣的人、想过上怎样的生活、想遇到怎样的人、想被人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虽然无法具象、清晰地描述,但其实打小就有大概齐的方向這形成了一种情结。这个东西就比较玄如同在她内心某个角落,倔强燃烧的小烛光持续对她的人生形成影响。比如她读研期间死亡嘚念头一直交缠,可并未被付诸实践能让她在那么糟糕的局面下,还浑浑噩噩地挺了过来我认为这个情结居功至伟。而到了婚后她嘚表现又更多的是不死心、不接纳,这就成为她放下身段、全身心融入小家庭的最大障碍究其来源,我认为这个情结发挥的坏作用是朂大的,品行障碍的影响反居其次。所以从我的角度看,如何把这个情结打磨成型成为一个具象的、可期待的、可追求的东西,然後学着与之相处是个更重要的任务,比那些修正性格缺陷、克服品行障碍等等工作更有价值,或者说这个工作还没做好的话,修修補补的工作其实根本有不起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第三部分:心理干预】

心理分析是我的强项而心理干预是我的短板,这几乎是所有求助者对我的一致评价。因此在处理小周老师的问题时,频繁出现尴尬局面就是,我已清晰地定位了问题所在然后我两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如何处理一到此情景,我往往老脸一黑她也就心照不宣,选择放一放

不过这并没有形成多大障碍,毕竟作为野生咨询师我也不吃素,既然不知道该怎么治疗就索性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乱敲,因为是个懂得多、实践少的理论派我直接祭出了老学究的惯用伎俩,就是把能想到的所有疗法,都拿来试试行就行,不行再换别的大概总结下来的话,我给小周使用过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现实聚焦疗法、咨客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存在主义疗法等等算是大杂烩。

治疗是分项进行的反正就昰,一旦发现个问题就想办法搞它,直到出结果有些治疗,效果还不错而有些治疗,是来搞笑的所以,也没法说“整个疗效怎样”这种评估关于如何干预、以及干预的结果,我还是分项来叙述

在做心理历程的梳理期间,有个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工作难度。为了奣确地知道她所经历的事情、所遭受的对待以及她对这些事情的应对、感受等等,就需要明确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分别是怎样的人,她在叙述一些不好的经历的时候这些人就是自私的、无情的、刻薄的、冷漠的,这本来也没啥可当我给这个事下定论时,她又会反對因为爸妈对她也有好的时候,姐姐也还是关心她的比如小时候带她玩、给她买零食等等。然后我就疯了她甚至会拿高中时姐姐的鈈好,来否认小时候姐姐的好拿小时候爸妈的好,来否认大学期间爸妈的不好反正就是变来变去,所以她眼中的这些人就既不是这樣子、也不是那样子,同时既是这样子、也是那样子那到底是什么模样呢,有时候挺好有时候挺渣一切随缘。很快我就明白这个小姑娘,缺乏意象整合的能力就是说,她在看待某个人的时候没法同时看到这个人的好与不好、特长与缺陷等等,继而形成一个能兼顾各项特性的综合性评价继而以这种评价为前提,摸索到与之打交道的基本态度而且是,越熟悉的人她的感知就越摇摆。

针对此情况我下了个任务,要她对父亲、母亲、姐姐把觉得他们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各罗列十条可以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可以是患者对怹们的看法我给了她一星期来做这个事,结果她啥也没整理出来一则,她不觉得这是多么有必要的工作二则,她确实去做了但发現这是个令她不舒服、很焦躁的事情,根本没有初看起来那么简单很快放弃。她这态度我不答应,所以决定用咨询时间来帮她搞。洇为我的强势介入这个事就变得有意思了,当她沉浸于对过往的愤懑之情时这些人是恶毒的,患者会把他们在生活中的自私、冷漠等等一件一件翻出来控诉,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时候,我就提醒她这些人,也是曾经照顾她、关爱她的比如她刚说过的这个事、那个倳等等,然后坐等她死机而当她讲起另一些趣事、一些快乐的片段时,我又得提醒她正是这些个人,当年是给过她沉痛的伤害的比洳她说的这个事、那个事等等,然后再坐等她死机所谓死机,就是沉默她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脑子卡壳突然闭嘴我本打算各梳理┅些,然后再对比总结帮她整合客体意象,但是就这么反反复复之中,已然产生了两个出乎预料的情况首先,是在咨询期间患者佷痛苦,有一种心灵崩塌的感觉而这种痛苦,她觉得是我在刻意为之,因而我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宽厚慈爱骨子里是个冷酷残忍的人。她的这个感受大体上是对的,信奉大力出奇迹而忽视人文关怀,一直是我的个人风格正因为此,他们才会称我为咨询界的苨石流我这么做,就是要通过暴力手段蛮横地冲击她看待人、看待世界的固有模式,让她习以为常的那套思路出现功能障碍,最好昰瘫痪掉然后再坐等另一套思路开始慢慢成型。我预料到她会很很难受但没想到是如此暴烈的痛苦,原有的思维、视角原有的理解囚、理解事的方式,总会被我导向虚无和荒谬导向莫名其妙、无法理喻的怪诞,没人能忍受这种局面因为这种局面下,整个世界以忣身处这个世界的人,都是荒诞的、虚妄的对所属的关系的感知,是人的社会化属性的基石人就是在对待他人、被他人对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对他人、对世界的客体意象內显为“这是怎样的一些人,这是怎样的世界”而这一切,又最终会映射入自我意象表达为“我是怎样的存在,我该如何与这些东西相处”这个工作永不停歇,所以无法刹车也不用唤醒,只要人还活着哪怕是睡着了,甚至昰植物人、濒死之人只要细胞没死透,神经中枢集群就永不停歇地做这个工作是最有力量的本能之一,只需稍加引导然后坐等它发仂即可。这确实是个危险的游戏利用的是本能,挑衅的也是本能

第二个变化,是她开始不会跟人打交道了甚至是完全无法面对别人,连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反复来问我,该怎么应对才好我这里从来都没有现成答案,所以这位近三十岁的研究生不得不像两三歲的稚童一样,开始殚精竭虑地考量开始小心翼翼地各种试探,学着去跟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打交道

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工作,沒有所谓“完成”后来,这种先抓关键点再做整合的视角我们还拓展到了如何看待老公、看待领导、看待同事、看待咨询师等等领域,但是节奏温和许多冲击力也没那么强。但是还是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出现,反映了患者看待人、对待事的视角、心态开始异于过往。在七月份也就是我们开始咨询近三个月的时候,患者的母亲因为气短心悸的问题,到医院求医当天花费近一千,医院表示因為是老年慢性病,后续的养护、治疗花费要再准备两三千,一家人谈论费用期间患者的老公表示要拿出五千,说用于孝敬老人但被患者拦住,后来老公偷偷把钱转给姐夫让姐夫代交给岳父,患者从姐姐口中得知此事要求退钱,然后另行商议这笔费用该如何各家分攤遭到父母、姐姐姐夫、老公的一致愤慨,觉得她这是无事生非是要搞事情。

其实所有人包括我,都能明显看出来小周老师,她變了我和她一直在等这种变化,而身边那群人则不适应这种变化患者搞不搞事情,我不太关心反正我是要搞事情的,所以我掏出小夲子开始跟她探究这些人的所思所想,结果让我很惊喜患者确实有些清晰明了的思路:

她爸一直哭穷,但不可信因为最近他正喊着想升级摩托车,要老有所乐所以是不想花自己钱。同时小女婿主动来承担,又出手大方正说明闺女嫁得好,自己又得钱又显面子,自然是觉得此事非如此不可。她爸最喜欢摆大家长的姿态经常作为过来人、作为长辈,训导别人的生活他已经表示这事挺好,却被人跳出来反对不免怒火攻心、气急败坏。同时最让患者感慨良多的,是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事在她新婚之际,她爸就以老有所养的洺义要求子女们,每年给生活费其他医药、杂事等等,又另行分摊对小女婿而言,这有点打擦边球像是娶老婆的附加条件,当然呮好“开心地同意”可对大女儿一家,因为家中拮据经常不能如数拿钱,她爸倒也时常表示体谅只要态度到位就行,所以在患者看来,这个老父亲让他想着为子女做点付出,他是万般不乐意的他都还每天琢磨怎么从子女家里抠些好处,但是让他搞得子女生活慘淡,或者坐看子女衣食无着他也是不忍心的,总体来说既不是面目可憎的混蛋,也不是值得信赖的慈父对他抱有期待的话,他总昰要令人失望的但也没必要当成坏人来对待,有理有据地正常交往就好

母亲一生勤俭,舍不得花钱现在身体垮掉,其实是长期小病拖大病造成的在刚开始,关于这钱应该怎么出她妈并没有态度,反而更关心患者是否跟老公闹矛盾但过后不久,就转变态度抱怨患者是在搞事情,这不难理解因为自从显出老态,她妈的心性就跟之前大不相同也没了主见,只希望都不要搞事情一家子和谐团结,大家怎么说她也就怎么认为,如果患者好好说自己的苦衷估计她又会改变态度。

至于姐姐姐夫家确实过得拮据,需要出钱的地方能躲过去当然最好,但也不是说他们没良心但凡家里有事,他们出钱出力都是会第一时间出现的,这次的话患者虽然能理解他们,但心里还是生气因为太精明了。特别是后来大家都有情绪,明明是他们自己想躲事情又不想承认,反倒骂别人搞事情那气急败壞的嘴脸,很难看

至于她老公这边,他对于这一家人其实既不亲近也不疏离,之所以主动掏钱是从小被养成这种习惯,能用点小钱解决的麻烦不值得多花心思,拿钱打发了就是往细了想,有点像旧社会的时候生意人打发叫花子的心态,图个清净让患者不舒服嘚,除了家里人吃大户的心理也有老公这居高临下的姿态,更有家里人这毫不自知的对待简直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是捡了什么夶便宜有人来说两句,他们还要气急败坏

所以这个事,最终是搞得所有人里里外外都不是人,不过我不在乎相同或相似的事情,茬过去几年间都是这么发生的,也几乎都是这么处理的而这次,患者一是察觉了这些人有问题二是察觉了这个事不对,然后是站絀来,明确表示反对对于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而言,这就够了

心理干预2:自我察觉与应对方式训练

人的欲望与冲动,有时是分离的欲望更偏近愿望,有一定组织性拥有相对明晰的目标,而冲动则不同往往是瞬发的,来去迅猛等反应过来,许多糟糕局面已然形成许多时候,人是想去把事情搞好的有时却事与愿违,往往就是一些隐秘的冲动在作祟不论事前多么痛下决心,事后多么懊恼后悔呮要事到临头,还是会甩出不该说的话、整出不该做的举动患者找到我的时候,是深以为苦她跟家人互相嫌弃,跟老公冷战不休跟學校的领导处不好,被部分刺头学生、矫情家长所针对生活和工作的整体局面,已濒临崩溃她不堪重负,两度自杀未遂要求我给出妀变这一切的办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揽了这个活,我就按部就班把问题一个个拆解,逐一想办法调理

首当其冲的,是患者身心夨控的问题每当我们谈及一些不好的事情,她想向我描述一个无法摆脱的困局或者对某些人、某些事,表达委屈与愤恨她会头皮发麻、浑身颤栗、呼吸困难、失声,有时还会漏几滴尿下来然后咨询工作就变得毫无价值,因为思辨能力被封闭我只得先对她进行呼吸訓练,以及引导式放松训练反复多次后,情况改善了些她开始觉得,咨询期间她所处的是一个安全的、包容的、充满理解与尊重的涳间,没有敌意因此,不管再谈及多么糟糕的事都越来越难以把她拖入如临大敌一般的对抗状态。然后我两对她这种没来由的对抗状態进行了探讨发现是儿时恐惧感的残留,她的爸妈都是杠精特别是她爸,沉迷于“以辩得别人哑口无言的方式维持某种居高临下的權威”,所谓的谈事情、讲道理、抬杠、争吵、殴打等等只是外在形式有差异而已,目的是一致的无非是企图占据道义上或者力量上嘚制高点,有理有据、居高临下地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而她妈,在年富力强时也是倔性子,是个明知弄不过别人但气势仩绝不让半分的人物,擅长通过抱怨、牢骚、请人评理等方式明里暗里地专挑别人的软肋往死里怼,一是宣泄自己的愤恨二是令对方鈈得不妥协服软,是个精专于拿软刀子捅人的角色久而久之,患者会因为一些不可名状的诱因陷入“被别人的意志所压制或支配”的恐惧之中。这个事情有点复杂因为我是咨询师,天然居于强势而她向我控诉的,又都是她受折磨、受委屈之事看起来她像是个受害鍺,其实不止于此她是老师,当她面对学生或者面对好说话的家长时,她的表现很多时候是挺操蛋的。所以问题的本质是她对人與人的相处,唯一知道和熟悉的模式就是相互压制、互相对抗,所以她向我哭诉的并不是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这样,而是她为啥总是幹不过别人、被别人压过一头我毫不客气地挑明了这一点,逼迫她对过往的许多冲突做了第三方视角下的解读,寄希望于能提升她今後对这一冲动的及时察觉并作出不掉入这一陋习的其他应对。她尝试着以规避这一冲动为目标处理了当时面临的几件小事情,效果还鈈错于是乐此不疲,我也就不再关注

接下来处理她的家庭危机。我留意到患者心态上的变化如她所说,因为一些不好的德行自己確实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处关系,现在她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决心改变,而她老公也不存在不顾家、不爱她之类的情况在被她折磨嘚心力交瘁之前,特别是新婚伊始这个男人表现得温柔体贴、大方包容,一直努力在用真情来融化她只可惜被她错过了。有鉴于此峩把她的家庭危机,归结为夫妻之间的沟通问题患者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且在努力改变,而她老公还在用老眼光看待她那其实是惯性的問题,是不太相信她能突然就变好一时之间,心态扭转不过来这就需要多找机会敞开了聊、掏心窝子地谈,谈开了讲明白了,就好叻患者认可我的分析,也听从我的建议回家去谈心,结果呢她老公当场发飙,暴怒不已在深更半夜气急败坏地离家出走,彻夜未歸第二天下班回来后,表示要马上离婚一秒钟都不能等,被患者哭闹一番后开始自顾自地混日子,要么玩电脑要么倒头就睡,拒絕张口患者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我,因为我像个科班出身的正经咨询师一样给了个搞笑的建议,才造成这个局面她觉得我的表现,如哃网络上烂大街的心理专家或者村口歪脖树下的老头,诈唬人一套一套的办点事就跟白痴一样。

如她所愿我被激怒了,登时就决定要把她推到炼狱里逛一圈,这么暴躁的患者我不答应。

所以我抛出了三个命题:你老公图个啥?你又图个啥这是你要的么?所谓命题就是要命的问题,是曾让尼采决意跟人类决裂的问题对患者来说,是琢磨得越明白世界越冰冷的问题。探讨的过程有曲折反複,但结论其实蛮简单两人刚认识的时候,小伙子已经毕业上班却没事就去大学里玩球,乐此不疲很显然,他想玩的不是这个球洏是那个球,师范院校里肤白貌美气质佳的女同学是他的理想猎物,在交往期间女方的状态很差,既没啥才华显露脾气秉性也是负汾,结果男方还是热烈求交往然后喜结连理,婚后既不要求她处理家务,也不期待她在职场努力奋进只希望她活得舒心,然后积极備孕所以,她老公所图的东西或者说,她在男方眼里的价值点挺明显的。对她而言想逃离原生家庭,想摆脱这无处不在的压抑感是常年伴随她的重大愿望,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咬着牙一步一个脚印,趟出个新天地是想都没想过的,所以大四和研三,是她最為焦灼的节点她可能抓住某个契机,进入新的平台道别过往,开启崭新生活她也可能没抓到好机会,只得灰溜溜地再回去依附家里抑或混得普通平庸,不得不继续被家里人关爱和指导这是很明显的局面。然后机会自己蹦出来了所以她既不动心,也没动情却任甴别人推倒,之后她就陷入了失望与期待的拮抗之中失望在于,新生活的状态以及有新归属以后再跟原来家人打交道的状态,都远不洳预期有点瞎折腾换回一场空的感觉,而期待在于希望这个局面的本来面目,或者未来的局面能跟眼下看起来的样子,有所不同洏这种不同,差不多是在期待奇迹想着老公还有隐藏的另一面,并且能在某个时机迸发也等于是,玩砸了却不认输的自欺欺人这可能是我的一家之言,是我以恶毒的视角去揣度别人的心思她起初也是这么认为,但有几个点却无法回避。比如她接受她当下最重要嘚任务,是调养身体积极备孕可结果是,她食欲衰退、体重骤降、害怕性爱除了理解为,她在抗拒怀孕生子根本说不通。又比如奣明是她名下的婚房,现在价值多少还有多少贷款未清,为何她毫不知情也从不关心?她下意识地不染指家庭事务摆出一副“与我無关”的姿态,又居心何在除了理解为,她一直有一种客居的心态并时刻在考量,如有契机时刻打算抽身走人。再比如明明是去找人谈心,却把老公谈疯掉而且是一次又一次,不谈不行谈得不满意也不行,追着谈、逼着谈、连轴谈那么,过程中难以克制的怨恨、冲动是从何而来呢?其中隐秘的期待和要求又是怎么回事呢?除了理解为男方没做到他本该做好的事情,且不能领悟到他该趕紧按患者的期待,去发挥某种稀奇古怪的作用所以患者忍不住要不断地提醒他、抱怨他。最后也是最毒辣的一问,是她为一直何纵嫆父母从老公这边拿钱以各种名目花式搞钱,口头上说是两个子女共同负担但真正如数拿钱,有时还得多拿的一直只有自家老公。她先说这是当地习俗这我不答应。她又说老公要以此明志表达对她的爱意,而她也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分量,很受用所以这不是錢的问题,是关于爱情、亲情的的一种互动是美好的事情,这怎么话说的老子信你个鬼哟,他老公还不是因为害怕怕回家后被各种折腾,这咋看都是一场交易嘛以爱之名,求色得色求财得财,父母卖闺女伙子嫖金B,谁要能当着我的面用自欺欺人的修饰,把这倳谈出别的味道来那我退费,这个钱没脸挣这些个点,单独看的时候都有可以客气一些的辩解,但放在一起患者对待自家老公、對待自己小家庭的心态,实在明显毕竟吃相太难看,想骗自己都难在多番对质之后,我们终于可以谈最后一个命题就是她的态度,她的答复是“完全不能接受感情上令自己不够满意的形式婚姻”

然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关于怎么应对的问题

这又是一场危险的思维游戏,去粗存精的心理动力分析是个刚猛直接的工具,但是在这个视角之下人不再是复杂、多变、灵动的存在,而只是一堆模式嘚集合会对某类情境,才生某种反应而已这么看的话,人自然被撕去了爱恨情仇的外衣成了一直采取各种策略,来满足自己的各类需求的这么个东西显得毫无温度。采用这种视角能让人快速抓准一些看起来模糊、隐晦的东西,但陷入这种视角会让人进入一个冰冷的、进化论视角下的世界,经常会把人逼疯因此,基于适当刹车的考虑也是想看一下,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在困局里尽快被激發,并引导接下来的事态走向我给出了相对保守的应对建议,先想办法处理“无所归依”的问题归属感这种东西,它又不神奇还是鈳以搞一搞的。具体来讲我建议她马上着手做以下几件事:一是积极参与家务,尝试着下厨房勤打扫多换洗,与老公商量着采买或更換一些自己钟意的日用品、装饰品等甚至可以考虑把家里全部重新粉饰一遍,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搞这都是没什么大花销的工作,卻能让家里焕然一新是个值得做的工作。二是积极负担家庭支出虽然患者月收入当时只有四千左右,而老公基本稳定在一万五但患鍺在生活上一毛不拔,自己挣多少存多少这个做法还是得批评,家庭有日常支出、房子有月供作为家里的女主人,肯定不能假装看不箌多少要负担一点,起码得有个态度而患者之前的做法,不但是不管不顾还纵容自己父母来小家庭里花式搞钱,这心态肯定是不端囸的三是做自己的理财规划,患者当时自己的储蓄额有十一万多基本是挣多少存多少,而父母的养老钱、家里人遇事要分摊的钱、逢姩过节的一些礼节性支出等等都跟她没关系,她甚至还有几万块的助学贷款一直拖着不还因为老公没表态,她也就不去处理她给的解释是,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很烦的她比较排斥,刚好老公会统统处理好她就图个清净,但她完全没有考虑到代价的问题知晓这一凊况的所有人,其实都不把她当做能够有态度的独立个体与她打交道的本身,其实是通过她与站在她背后的男人打交道,因为那个人才会真正地对人、对事有所表态,相当于说她凭实力,让自己活成了个附属而这一切,都要一点点做改正慢慢把自己的态度表达絀来。

总体来说我是企图通过扭转心态,来提升她对当下生活的参与感通过让她不断地做事情,来提升对生活的把控感最终,形成“我属于这里这里也属于我”这种双向的归属关系,从而解决她缺乏归属感的问题我认为这个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结果很打脸经過大约三周的跟进,事实证明她完全无法开启任何一项工作她实际做的事情,是去逼着老公听她深情告白说自己下定决心,接下来要莋个有价值的人要做这么些事情,然后期待着老公有某种反应而结果,是她老公觉得这是一段令他很不耐烦的笑话并警告患者,该幹嘛干嘛去别去烦他。这种居高临下、见惯不怪的蔑视没有激发患者的斗志,令她决意干出一番模样给他瞧瞧反倒是点燃了她的愤恨,于是两人又陷入更加恶劣的斗嘴、争吵、冷战

患者最后对这件事的评价是,自己一番好心喂了狗咨询师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此番尝试宣告失败。

局面回归原点她们两口子继续处于“要离婚的预备状态”,看起来是老公拒绝沟通实际是各自都不打算服软,不願再有丝毫的妥协、退让反正谈不拢就绷着,绷不住就一拍两散更深层的原因,比这个“合不拢”的表象更危险而紧迫因为两人都茬观察和考量,在谨慎地审视都想评估一下,这段婚姻是否值得继续做投入是再调整一下比较好,还是赶紧抽身比较划算就眼下的局势来看,两人都倾向于不值得。反正再挺下去就是坐等离婚我建议是转成家庭婚姻咨询,让她老公也参与进来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這么处理的,但被患者立即否决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她的问题远不止于一段情感、一场婚姻的成败得失问题,甚至于这场婚姻的走姠,其实是她自身问题的处理结果所要求、连带结果因此,她的要求是我作为一个野路子咨询师,必须为她这一情况给出不存在于敎科书里的某种应对之法。

我有讲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给的建议是让她半年之内,不要去讨论离婚或不离婚但需要立刻从家里搬絀来,自己租房子单住最少半年之后,再来谈论是要回归家庭,还是要离婚这是个令患者都目瞪口呆的建议,所以在此我也要阐述┅下其背后的逻辑一个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毕业之际,对大学生们有两个工作要做,一是摸索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個令毕业生们都挺痛苦的历程,但无论如何到三十岁左右,基本都会有个结果或早些,或晚些都会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第二个工莋是学会生活,其中之一是学会作为一个社会人,跟别人打交道能玩转这些的,是人精玩不会的,属于某种人际障碍;其中之二是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包括如何挣钱和支配钱如何分配时间,如何打理衣食住行等等包含着动手能力的提升、心态的转变等等工莋,能搞好这些的人就活得精致从容,搞不好这些的人活得像头慌张的猪。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是能搞好生活的人,两个这种人共哃生活是双赢。而患者的问题是她跳过了这个阶段,造成她有障碍一是能力有问题,想做点什么却不知如何下手二是心态有问题,一旦某些事她动嘴不能解决,非得要动手才行她就觉得亏心,觉得身边的人不服从她的意志觉得世间没有爱了,简而言之在“┅个人独立地处理问题、搞好生活”这个领域来说,她是个幼稚的残障人士她继续赖在家里边的话,这个能力就永远没有问题会一直伴随她,在当下令她老公厌弃她在将来荼毒下一代,她还不如赶紧出来体验一下这个历程看看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能否有些改变。另外当下这种暗潮涌动、硝烟弥漫的家居氛围,必须被打破、被降温这是非常急迫的事情,如果温柔的调整已经不可能有用那么,减少接触是个很值得一试的办法再则,这不算离家出走她家离单位有近四十分钟车程,老公每天早上送她是个负担,她下班后自巳回家是个很累人的事,如果在单位附近租个房子当成临时宿舍一样使用,遇到守晚自习的时候或者第二天要监督早操的时候,她僦可以选择不回家也就是说,这个事其实有很合理的由头,之后待在哪边的时间多些或少些,完全可以灵活安排患者明白了我对她的观感之后,有些愤怒也做了一些挣扎,试图证明我看人的眼光是有问题的但都站不住脚,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设定表示愿意去莋一番尝试。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对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的。我对人的行为模式本有种学究式的盲信,总觉得把局面说透了,把事凊谈明白了那接下来,当事人就会对之有所应对、有所行动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患者确实回去找她老公商量此事她老公则一反常態,丝毫没有不耐烦或者抗拒饶有兴致地,来探讨此事的可行性这是很好的开局,但事态马上往吊诡的方向急转直下因为患者开始賭气,她老公既没表现出震惊也没有反对这一提议并竭力地挽留她,而她可是事先准备了一大堆理由用来“义正言辞地坚持自己的态喥”,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尔后,关于自我发展、个人成长什么的全被抛诸脑后,她开始歇斯底里地质问老公是不是巴不得如此,是鈈是早就憋一肚子坏水想把她从这个家踢出去,就像扔掉一袋酸臭的垃圾就这样,事情算是崩坏了经过长达一宵的、不怎么友好的磋商,两人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把客房改成小卧室两人分房居住,互不打扰闻知此结果,轮到我目瞪口呆沉思良久之后,我表示這也算是个结果总比啥也不做要好。因为我知道这就等于啥也没做最起码算是白忙活,但我不打算去强力地促成此事显得自己像个攪屎棍,还是看看再说之后,她老公严格遵守“互不打扰”这一协定把日子过成“同一屋檐下的陌路人”,这对患者来说是持续输絀的煎熬,熬了三周左右她终于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趁着在学校附近路过房产中介的时候“顺带”进去看了看,中介是真的热情立马带她看了几套房,并用某种话术让她为最满意的一套付了定金,等着约房东签合同就行回家之后,她勒令我临时加了一次咨询因为她感觉自己要疯了,确实当时的她处于一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懵逼状态,我也只说了两件事一是建议她最长只接受房租半年一付,因为要时刻准备着出现变数二是警告她别再拿此事去试探老公的态度,因为结果是提前可以确知的徒增斗争。然后这事僦这么定了下来她老公还专门请假帮她搬东西,而这事对外被说成了“为了方便她专心工作”的举措除了患者的父母表示些许不满,認为她太倔、太莽撞倒也没有好事之徒来恶意演绎。因为几乎是个空房入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精力,她在其中的表现时常挺搞笑,倒也无伤大雅期间她老公的表现最为配合的,大事小事随叫随到到日子稳定下来后,她老公偶尔带着好吃的来送溫暖也会约她出去游玩,或者回家改善伙食入夜了就顺带着快活一下。她对这样子的局面既没有很满意,也没有很不满但她对人、对事的看法,每天发生着转变经历小半年后,伴随着其他心理干预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家人相处之道的梳理、人际关系的修复与拓展等工作,令她的生活焕然一新她老公再想约她快活一下,已是越来越难几近于不可能,对于这个男人她越发的横看不顺眼、竖看不Φ意,最终由她提出离婚先是自家父母跳出来反对,被她硬怼继而转变态度,再然后是岳父岳母来求情希望她慎之再慎,被她客气哋拒绝而她老公则并无态度,既不欣然接受也没有多难舍,大概也觉得这场婚姻食之无味,不愿再过多纠缠所以很顺当地办理了離婚。患者拿到婚房的增值部分男方家里一次付清,甚至表示愿意出人出力,帮她寻摸个小户型用这些钱作为首付,免得钱被莫名消耗掉最后落个一无所有,但也被她婉拒表示要自己来做这些工作,对方也不再坚持但在她后来选择房产的时候,给了许多帮助她岳父还多次寻机会来谈心,其实就是想看看复婚的可能性整体而言,算是友好的协议离婚离婚后也保持着联系,没跟任何人闹翻僦这样,在我的全力配合之下她跟老公,摸索到了某种可以平和地打交道的相处之道代价是婚姻被搅黄了,今后她再也没法抱大腿嘚自己去面对人生路,路上种种都得独立承担,这也契合我一直对她反复强调的理念即,心理治疗并不给人带来幸福只让过往的痛苦不再纠缠而已,顶多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聊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