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分支客家人与汉族的矛盾是怎么来的

汉族分支族群之一-&-客家人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一般认为,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等事件,中原汉族大举南迁,其中一部分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最迟在南宋已形成。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惠州、汀州、赣州、韶关、河源、汕尾等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大陆各省市、港澳台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是南方汉族的重要支流,是族群和文化上的一种笼统性概念。客家族群是指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居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群体,客家族群是广东本地的重要族群(广府、客家、潮汕、粤西高凉、四邑、海陆丰、粤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其中,广府、客家、潮汕是广东三大主流族群。广东的几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岭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因此,广东的原居土著为上古时期散居的古越诸族,而非现今广东本地族群的任何一方。客家民系比其他民系形成的时间要晚,但客家人并不比其他族群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诸族的客家先民。
&&&&&&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台湾、浙江等地都有客家人的分布《国内大约8000多万,海外1000多万》,
而以广东省内最多,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来自中原到岭南,而最终形成于南方,并形成了以江西赣州、广东梅州、福建龙岩三大客家聚集区。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在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客家人的聚居地(起源于几百年前客家人的下南洋运动),特别是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客家话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南迁时间为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他的暴政下,迫害和大迁移开始了&。客家先民也在其中,一些姓氏灭绝了,而有些更改了姓氏。留得活命的逃往河南、安徽的山区,更远的到了粤闽赣边界,他们安顿下来,在汉朝、晋朝许多人做了官府的高官。
&&&&&&第二次大规模南迁是在西晋末期“永嘉之难”、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大规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南下迁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大规模南迁是宋室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中原,攻破汴京(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起源与考证
&&&&&&清末嘉应州人黄遵宪在《梅水诗传·序》中说:“嘉应一州,占籍者十之九为客家。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按黄遵宪的说法,嘉应州自1773年(清雍正十一年)立州,从嘉应立州之始追溯,客家人已经在嘉应之地定居超过700年,已经延续了三十世嗣,是大约公元1000年前后(北宋时期)中原族群南迁到嘉应之地的。而放眼珠三角许多被归类为广府方言系的居民,至廿一世纪之初仍未有传下三十代孙嗣,可见客家人在岭南定居的时间并不比广府系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客家人不可能全部都来自河洛地区,黄遵宪所谓“来自河洛,由闽入粤”必然只是对其中一部分的概述,而不可能是指全体客家人。黄遵宪《梅水诗传·序》对嘉应州居民来源的描写,可能只是以他本人的家族迁徙史为基础。
&&&&&&另外,在黄遵宪的《乙亥杂诗》中也提到:“荜路挑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这就再一次证明了客家人根源自中原河洛,其中不少客家人定居岭南已经超过1000年。大埔县万福寺始建于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至2014年已经超过1180年。据明朝祝枝山编《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宋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探花罗孟郊童年时,在神光山南麓贵人峰的小庙里读书。常在池边习书,洗砚池中,其水尽黑。罗孟郊考中探花之后,乡人便扩建这座小庙,并定名为墨池寺。罗孟郊生于北宋初的循州兴宁县,断然不可能是北宋才从中原南迁而来,自是唐代以前便已定居于此。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民系,而不仅仅是南迁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根据这些年的人类学以及移民史研究,大体可认为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真相。从魏晋南北朝、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多次入侵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粤东北,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河洛郞另有所指
&&&&&我们所说的“河洛郞”,并不等于客家人,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人们常说的“河洛郞”是闽南语“Hōk&l&&l&ng”一词的音译,其本字是“河佬人”(参阅“漳州话”、“河洛人”、“河洛语”)。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中原,后来搬迁到华南,分住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这一称谓。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的胁迫。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据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中原百姓“木客”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注:资料来自网络,去而疯随整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坛热点推荐
29 / 30 页
客家作为汉族一个民系的划分是一个根本的错误
3 L0 F) l' d1 }
这里有必要提请各位注意: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大量的中原人南迁到了浙江、福建一带,其中有一部分是经九江沿赣 ...7 i3 l( Y6 J6 `. S( f" o2 N' k1 I
哪个地方存在“说军话的客家人”?你是不是想指赣州老城区的西南官话人?赣州老城区的西南官话人据说是古代从广西被官府调来赣州驻守的官兵的后代,他们根本没有客家认同。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会说郊区的土话,是因为他们长期和郊区进城的农民接触,并且普遍和郊区乡镇、其他县市的人通婚。我家就有很多亲戚和老城区西南官话人通婚。但现在他们的后代大多数是使用普通话的,他们转向使用客家话的可能性为零,即使他们身处这个老城区河套内的方言岛中。+ }* F&&J3 F, @
赣州城近郊区农村近年出生的小孩大多数也是使用普通话的,使用土话的很少。因此,赣州城以及近郊区的趋势是通行普通话,客家话不会同化西南官话。
景瓷网特惠价:¥8869.00元
工艺:釉上彩
方式:只需0元预约参与抽奖
奖品:电信版iPhone6
$ ^&&F" H. L# Z
哪个地方存在“说军话的客家人”?你是不是想指赣州老城区的西南官话人?赣州老城区的西南官话人据说是古 ...
广西贵州等地方的客家人一般认为是明朝初期派去戍边的,但是由于派去的人当中夹扎着南方原住民,这些人明显的分化成两派,之后又有‘湖广填四川’,我们在广西贵州等地游玩、经常会听到那边的老人说自己家祖先来自于江西吉安、福建上杭,有的还拿出保存很多年的家谱来证明给我们看。
; C. t9 i5 l. A0 y& H4 \
广西贵州等地方的客家人一般认为是明朝初期派去戍边的,但是由于派去的人当中夹扎着南方原住民,这些人明 ...
从客家地区迁往贵州的居民,如果只是少数人,未形成聚居区,或者聚居区规模太小,就不宜在当地以客家人自称,而应以贵州人自称,这是一种生存策略。这个策略也适用于迁往其他区域的居民。你貌似也是喝了迷魂汤的人,认为客家概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瑰宝。夜郎自大而已。, X3 \, y' I6 I! C! `3 X
2 I" ^: G) }/ ?( g
8 d" |! V: V+ ~8 ?* g1 M2 l
生存是第一位的,特色文化保护次之。
脑残!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伟人,不仅统一了中国,还书同文、车同轨,钱同币。' I3 A: y9 q$ F
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失误就是区别对待了各个民族,依我看来,以后身份证上就不应该写民族,现在的民族概念应该逐渐淡化,大家都是华族。
从客家地区迁往贵州的居民,如果只是少数人,未形成聚居区,或者聚居区规模太小,就不宜在当地以客家人自 ...* ]&&^, i. v! \# e1 h&&k0 M" G; ]5 I
你这说法很幼稚!知道朱元璋的屯边、戍边政策不?当时基本上是整个村庄全部搬迁、光姓氏就好几十个,绝大多数被迁徙到了贵州的安顺、镇远等地方,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不属于客家人的很快就分化出去了、足以说明客家人到了外地的团结一心。- a# `/ L0 c, V2 R# q, V# U8 u
吉水八都出去的毛太公由于战功卓越,在镇远受到皇帝嘉奖----可以自选封地安顿一家老小,于是他在四个儿子当中、带了两个儿子到湖南湘潭,这样才有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韶山冲的故事!9 Y) }, Y- v2 S: r$ k
很多的故事你只有亲自到了贵州,看了他们的族谱你才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端由,光靠自己的想象是不能解决历史问题的!
“雩都故县”的发言:/ c8 W/ v. y. ^2 s6 S$ u/ P& a
2004年在赣县举办的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
我可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哪有“神气”去专门研究这个。理论这东西是建于实际之上的,离开了实际的理论再丰富也是扯淡。
归类为客家或许会有质疑,但将其归为赣语分支根本就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鄙人目前就在赣北)。1 k3 v&&A$ \0 a
+ z. F7 v, @/ q
现在我只知道两点:
一、县志所载符合我目前所看到的现状(对不对与我何干)* g6 z5 F% g$ c: L
二、赣语我真心一点都
我可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哪有“神气”去专门研究这个。理论这东西是建于实际之上的,离开了实际的理论再丰 ...- p, ?: N6 R9 g
你连隔壁宁都话都听不懂,又怎么能听懂南昌话?
你不妨搜索台湾客家话电视剧来看看,试试能不能听懂台湾客家话,比如他们把“养鱼”“养小孩”的“养”叫做“蓄”,把“老板”叫做“头家”,你能不能听懂?9 b2 R0 d: y9 c/ W# B1 Y1 j& x
台湾2011“客家之歌”大型电视晚会(优酷网有视频文件)上,主持人之一谢宇威,用客家话念的那段关于客家风俗“天穿日”的开场白,我初听,以为他说的是南昌话,腔调怎么这么像南昌话?赶紧暂停视频播放,搜索谢宇威的资料,才知道他是台湾客家人,我不知道他的客家话是什么口音的。
我倒是看到过,有网民说赣南最接近赣语的就是于都县城话和兴国本地话(非广东回迁)了。哈哈。我自己对此了解很少。% `2 ?6 g- g- l% @3 X
) @% j' b/ G" {( O: N" o8 X+ j& [
楼主是看汉族政策非常不利,想独立成新的少数民族?
你们要搞清楚五千年历史是谁写的,哪个民族有那么重要吗?赶快赚钱
29 / 30 页
美女与瓷器
大江网论坛 & 版权所有客家人与广东、福建等地的土著汉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不都是汉人南迁而来的吗?为什么客家人单独成为一个民系? - 知乎126被浏览32256分享邀请回答86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question/24693524/answer/
闽粤潮汕交界处人民怒答,客家移民时间较后,闽粤已开发了主要山中平原,著名的土楼就是客家人在山中搭建的独立家族城堡。所以较为独立,文化保留较好,但不同地方的客家也是有区别,客家话不是统一的一种语言,有所差别吧,但不是客家人也不了解。所以客家人给人以勤奋,节俭,自强,奋斗的印象,因为地处深山,出门奋斗不易。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家人和汉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