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和新教的区别的教义是同天主教相近还是同新教相近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相关信息,其信徒约有18亿人,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之间的分歧。东部教会承袭希腊文化传统,包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西部教会承袭拉丁文化传统,包括以罗马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
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因为以东部教会为主体,也称为"东正教";因最初盛行于希腊......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是基督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基督教是世界上第一大相关信息,其信徒约有18亿人,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之后,在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之间的分歧。东部教会承袭希腊文化传统,包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和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西部教会承袭拉丁文化传统,包括以罗马为中心的帝国西部地区。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
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因为以东部教会为主体,也称为"东正教";因最初盛行于希腊语地区,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希腊语,因此也称"希腊正教"。西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普世性,称为"公教";因为中心在罗马,也称"罗马公教";传入中国后,被译为"天主教"。16世纪在天主教教会内部爆发宗教改革运动,一批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派别因为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被称为"抗议宗",统称"新教",与被视为"旧教"的天主教相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个主要新教派别,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现在新教主要有六大派别(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及众多支派和独立教团。因为在汉语中常以基督教这一称呼特指新教,为了加以区别,有人将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内的各派统称"基督宗教"。
天主教在历史上形成了严格的教阶制度,以教皇为最高首领。东正教在历史上将君士坦丁堡牧首称为"普世牧首",但是只享有名义上的首席地位。16世纪以来,形成了多个自主教会和自治教会。新教反对天主教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宣扬独一无二的上帝、三位一体、原罪、救赎、末世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这些方面差别不大。与天主教相比,新教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重视信徒与上帝直接相通。《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是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所用的《新约》基本相同,但《旧约》差别较大,天主教和东正教所用的《旧约》内容比新教多出一些。由于中文译本不同,三个教派在《圣经》专名和术语的中文翻译上也有差异。
在宗教礼仪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奉行七件圣事,即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而新教则只强调洗礼和圣餐两种圣事,有些新教派别甚至放弃了所有圣事。
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差异
宗教改革运动后,从天主教中产生出新教,它在诸多方面与天主教(旧教)有所差异,具体有以下几点:(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经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不承认没有《圣经》根据的天主教传统教义——马利亚、炼狱说,而天主教则主张马利亚为天主之母和炼狱之说;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靠信仰与上帝直接交通,无须神父作中介,而天主教则强调信徒要与上帝交通,必须通过神父作中介;新教主张要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永无谬误,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保持原有的旧东西。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
(4)在仪式方面,a)举行仪式时,新教教士在衣着装扮上不强调一律,比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圣袍、戴圣带,有的教派教士只穿普通服装(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就可以了,而天主教主教则要头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b)祈祷时,新教使用地方语言,而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现在偶而也使用地方语言;c)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只承认2件圣事:洗礼和圣餐礼,而天主教则坚持繁缛的宗教礼仪——7件圣事。洗礼时,新教采用点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刚采用注水式;d)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5)在节日方面,新教只过圣诞节和复活节,而天主教则要过4大瞻礼——耶稣圣诞瞻礼、耶稣复活瞻礼、圣神降临瞻礼、圣母升天瞻礼。
(6)在教阶制方面,新教一般无教阶制,但少数派别如圣公会等保留有某些简化的教阶制,而天主教则有教阶制,主要分3个等级:教皇、主教、司铎(神父)。
(7)在组织方面,新教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会中心,教会组织是分散的,各自为教,而天主教则有统一的教会中心和统一的领导。
(8)在教堂式样方面,新教的教堂外部式样很一般化,内部装饰极为简朴,台上只挂一个十字架,而天主教的教堂外部呈古典式(罗马式或哥特式),内部布置得格外华丽和庄严,台上悬挂有圣母像,墙的两侧挂有耶稣受难像。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在教义上有什么不同??長编大论的文章有人??了、神学和宗教问题这次也不谈了我只关键的说吧所谓的新教本是罗马天主教的一个误解圣诞又对罗马天主教当代领导人不满的神父反权叛教而成立的一个教派其主要教义上与罗马天主教的教义上没有什么多大分别因为是权力的???所以就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向罗马天主教会夺权直至力量足够到分庭抗礼止才成立所谓新教而新教的对现状不满传教士们又在圣经的某章?中发现了什么对新教的传教行为不正宗误解讀为教义后又一次对新教进行反权叛教为了权力又自行成立了各样的所谓基督教派教会如:圣公会、浸信会、四旬?会、旬道会、崇真会、等等、等等而以上等等的新教教派当其内部的传教士们对现状不满而又在圣经的某章?中误解讀为教义后又再一次对新教基督教派教会进行反权叛教为了权力又自行成立了更低?哟蔚乃?健盎?浇碳彝ソ袒帷薄ⅰ盎?浇碳彝ゾ刍帷?无论是新教或新教教派或新教教派的基督教派教会;或更低?哟蔚乃?健盎?浇碳彝ソ袒帷薄ⅰ盎?浇碳彝ゾ刍帷?为吸引更多群众入教、以人为本麻!不以神为本了?都?U除了罗马天主教的圣洁和贞洁两教义一、神职人员可以婚配二、配偶可以?o限次更换、只要教众们愿意(离婚)更自行?U除了罗马天主教的对神职人员的任免权这就是进行向罗马天主教会夺权的目的而此杈力来源听说是来自教主 耶蘇基督祂曾有向罗马天主教的第一代教皇 圣保录说祂的教会建立在他身上、凡他?y放的或捆绑的天上亦然祂在升天前按手祝福并授权祂的十二门徒去世界各地传教所以、只有地区主教和神父(牧司)的级别这些新教或新教教派或新教教派的基督教派教会的传教士或神职人员其 神授的最高职位和权力全是来是罗马天主教的第一代教皇 圣保录之按手这一点他们却?o一人否认新教在教义上来说只能说是罗马天主教的一点一滴而已上传相关文件:我信由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因为宗徒是基督的见证人.....
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在教义上完全相同.他们之间的不同不在教义上.一般的,教义是一个宗教的基础,表现在对自己宗教信仰内容的严格规定上.教义不同就意味着信仰不同,那就不是属于一个宗教了.一个例子是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不同.我们知道很显然这是两个不同的宗教.但犹太教也是信仰上帝的,因为基督教是以犹太教为基础产生的,因此犹太教的上帝也就成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表面看是相同的.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两者在教义中规定所信仰的上帝内容的不同.实际上犹太教的上帝是上帝和他的灵构成的.而基督教的上帝是圣父,圣灵和圣子三位一体.两者的信仰就差了一个耶稣.那么从教义上说,犹太教的教义是,而基督教的教义是,是由和组成的.实际上基督教增加的关于耶稣的内容都在里面.而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的教义都是同一本,因此我们才能说两者都属于基督教.而其中一个只要对有所修改,就要说他不属于基督教了.因此,新教和罗马天主教在教义没有不同.他们之间所以成为两个不同的教派,根源在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上.在宗教史上,一个宗教不同教派的产生就在于对教义的不同解释上.天主教奉彼得为第一任教皇,因为彼得是耶稣亲传的门徒之一,之所以由彼得任教皇原因是由于耶稣在死前亲口说过,要把进入天堂的钥匙交给彼得掌管,那么掌握了到天堂的钥匙就具有了决定谁上天堂的权利. 于是天主教认为只有他们代表上帝.由此天主教规定,信徒自己无权自行阅读,只能在教堂聆听神职人员的布道,而只有通过天主教神职人员,信徒才能和上帝沟通.如果不通过天主教,信徒死后就不能上天堂.新教产生于后来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教派。有时中国人说的“基督教”,实际指的是新教.新教则否认天主教的说法,马丁.路德宣布教皇是魔鬼,因为教皇是由于自己的私利企图垄断信徒与上帝的沟通,阻止了教徒信仰上帝.同时他认为圣经人人有权看,到达天堂是神的意思而并不由教会批准与否。新教认为自己的这些认识才是正确的和纯正的信仰.这是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但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些不同不属于教义上的不同.
天主教与基督教一、宗教上的称谓不同  我国宗教界称之为“基督教”的教会,在国际上和学术界称为新教,也称基督新教,以区别于天主教和东方正教。1807年基督新教才正...
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公教)同源,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地方;然而,两者分离已逾400年,在教义、神学、组织、制度和礼仪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别。仅从外部来说,主要区...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么区别基督教(广义)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或称更正教、誓反教。国内称基督教)。天主教与新教的最大的也是根本的区别在于:1.天主教认为教会...
我的单子要是罗马赢了,明天防了好多大冷的啊
新教,或译为更正教、反对教,也经常被直接称为基督教,是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广义上的基督宗教的三大派别之一。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是由16世纪...
答: 明天去做四维,保佑宝贝健康平安顺利通过!!!跪求菩萨,阿弥陀佛??????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形成和他们之间的差别【圣公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2贴子: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形成和他们之间的差别
广义上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狭义上说,基督教专指新教。基督教诞生以后,不断向外传播,虽然遇到犹太当局和罗马当局的多次迫害,仍然能够发展壮大,从耶路撒冷起,传遍犹太全地,乃至整个罗马帝国,并于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由于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帝国境内的文化民族差异和教权上追求平等,于11世纪正式形成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于16世纪以后,从德国的修士马丁·路德开始,又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新教包括信义会(始于德国)、归正会(始于瑞士)、圣公会(始于英国)等许多教派。新教各教派组织上互相独立,信仰上大同小异。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教义上的差别是微小的,这种差别应该从他们发展的历史中来理解。他们共同的信仰就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使徒信经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阿们! 尼西亚信经
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马利亚成肉身,而成为人;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于十字架上,受难,埋葬;照圣经第三天复活;并升天,坐在父的右边;将来必有荣耀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永无穷尽;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 同受尊荣,他曾借众先知说话。我信独一神圣大公使徒的教会;我认使罪得赦的独一洗礼;我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生命。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形成:天主教又称为罗马公教(即罗马普世教会),她特别强调:全世界的教会应建立一个以罗马城的教会为中心,以罗马教宗(即教皇)为教会最高领导者的统一的大组织。其理论依据为:罗马城的教会是耶稣的大使徒彼得创立和领导的,彼得是罗马教会的首任主教,罗马教会以后每任主教是大使徒彼得的继承人,而其他地区的教会是其他使徒建立的,其他地区教会的主教是其他使徒的继承人,他们都应该服从坐在大使徒彼得位子上治理全世界教会的罗马主教(教宗)。主耶稣曾在彼得认耶稣是基督是上帝之子后对彼得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8~19) 罗马教会认为这段经文意味着主耶稣要把普世教会建立在彼得这块磐石上,并把管理普世教会的大权交给了彼得。但罗马教会只是统一了西罗马帝国的教会,一直未能统一东罗马帝国的教会。未能统一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教义上和礼仪上的分歧,倒不如说是因为政治、文化、语言、民族、教权上的原因:4世纪末罗马帝国已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不会赞成其境内的教会(即东正教,意为东部正统教会)屈从西罗马境内的教会(天主教),东罗马的教会出于教会平等的意识,也不愿屈从教皇(即教宗)的权威。他们或许认为,彼得虽曾被称为大使徒,但从新约圣经所记载的教会历史来看,彼得从始至终都未取得对整个教会的统治权,所以罗马主教也不应该获得对整个普世教会的统治权;主耶稣所说的“这磐石”指的是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为上帝之子的信仰,而不是指彼得本人;主所赐的权柄不仅仅给彼得,也给认耶稣为基督为上帝之子的所有使徒们。西罗马文化为拉丁文化,讲拉丁语;东罗马文化为希腊文化,讲希腊语。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形成了4个教区,即君士坦丁堡教区、亚历山大里亚教区、安提阿教区和耶路撒冷教区。君士坦丁堡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区亦成为4教区之首。后来东罗马帝国被穆斯林入侵,君士坦丁堡教区主导地位式微,4教区成为自主的东正教会。东正教向其他国家(主要是东欧国家)传播和发展,并成为俄国国教,俄国东正教会逐渐形成以首都莫斯科的教会为首的局面。莫斯科东正教会在普世东正教会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新教的产生:16世纪初,罗马教庭欲在梵蒂冈建圣彼得大教堂,为了筹集资金,教庭向西欧各国的教会出售赎罪券,并宣称买赎罪券的信徒的罪才能够被上帝赦免。此行动和教义在德国受到修士马丁·路德的置疑,他认为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蒙神赦罪,因为耶稣已在十字架上担当信徒们的罪,人只要向他祷告,认罪,相信他,人的罪就可被上帝赦免,因信称义,而不是靠购买赎罪券称义。教皇得知此事后,下令叫马丁·路德认罪,并收回己见,遭到马丁·路德拒绝。教皇开除路德的教籍,路德于是脱离教廷,与他的支持者们(其中有一些德国的诸侯)一起在德国建立了一个独立于教廷的新的教会,也是新教的第一个教会(即教派或宗派),称为路德宗(或信义会,因为强调因信称义)。这一行动史称“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强调以下三点:1)信徒因信称义,不因买赎罪券称义; 2)圣经为教会的最高权威,教皇或教会大公会议(即普世主教会议)都不是教会的最高权威; 3)一般信徒都可以向神祷告,与神沟通,通过祷告,读圣经领受神的启示和带领,通过向神认罪,获得神的赦免,不需要以神职人员为神和人之间的中介。后来,加尔文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在瑞士从事宗教改革,使瑞士教会脱离教廷统治,建立了归正会(即加尔文宗)。加尔文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由一个教会的全体信徒选举该教会的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共同管理教会,牧师主要负责宗教事务;再经过地区教会和一国教会的分层选举,组成地区的教会和一国的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英国国王为了加强王权,也宣布英国教会脱离教廷而独立,建立圣公会(即安立甘宗)。实行主教制,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管理全英国的圣公会。后来,从以上教会中又出现新的宗教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教派。在英国,这类新的教派多为清教徒,常常受到英国政府和英国圣公会的迫害。清教徒为了逃避迫害,远渡大西洋,到北美大陆谋生。英国政府在北美设立了殖民政府,对殖民地人民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引发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战争,最终以殖民地人民取得战争胜利而告终,美国由此诞生。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别:组织上天主教强调统一,以教皇为最高领导人,以梵蒂冈为中心。有些新教的信徒认为天主教既然以教皇为最高领导人,那么天主教会的头或元首就是教皇而不是基督。这是一个误解,因为任何教会都会有个负责人,照他们的逻辑,可以说任何一个教会的头或元首是该教会的负责人,而不是基督。这显然是荒谬的推理。一个国家的天主教会一般是由教皇任命的红衣(枢机)主教管理。教皇是终身制。每任教皇由枢机主教开会,进行淘汰制选举产生。新教是分散的、多元、多组织、教派之间互相独立。教义上天主教和东正教敬重马利亚,祷告有时求玛利亚转告耶稣。新教无此观念和传统。礼拜仪式上天主教、东正教较为复杂。东正教主教、天主教神职人员须实行独身制,新教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全世界不会只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同样,基督教在世界上在历史上也不会只有一个组织。任何宗教、任何组织、任何理论都会出现多种流派。任何人、任何教会,只要相信并传扬悔改、信耶稣得救的福音,就是走对了道路,得到了真理,接受了生命。除了耶稣以外,并没有别的道路、真理、生命。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和新教的教会都是主耶稣身体上的肢体,他们本身都不是道路、真理、生命。地上的教会历来都不是完美和圣洁无瑕的,乃是在与罪恶争战过程中靠主救恩走向圣洁完美。在主耶稣在世的时代,教会的12使徒中,就有一个叛徒犹大。使徒时代的教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在新约使徒的书信中,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难道能因此说主耶稣时代的教会和使徒时代的教会都是不正统的?当今的每一个教会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会出错,不能因此说,教会不正统。关键是教会要彼此交通,互相帮助,改正错误,连于教会的元首基督,一同长进。使徒保罗告诫我们:“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5:26) 从发展的趋势上看,基督教会之间应彼此尊重,扩大交往,求同存异,迈向合一,共同为主耶稣作美好的见证,引领万人归主。教会合一是指教会在真道上、在基督里、在爱中的合一,指教会之间彼此谦卑,彼此接纳,彼此交流,一同长进,连于基督,不在于组建一个组织统一的大教会。只要我们有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并赋予实施,教会在真道上的合一是可以实现的。基督教组织形式有三类:主教制(从天主教承袭)、长老制(16世纪由加尔文创立)、公理制(又称为会众制,16世纪由罗伯特·布朗创立)。主教制是从上到下分层构建教会组织(类似君主制),长老制从下往上由会众以民主选举的方式分层建立教会组织(为西方民主政体奠定了可以借鉴的模式)。公理制的特点则是一个教会的牧师和负责人由该教会会众选举产生,教会之间互相独立,互相联系,并设立联系机构。 “教会”一词来自希腊语ekklesia,此词的含义即“被呼召出来”,表明了教会是被神呼召出来,由耶稣基督亲自创立并蒙耶稣基督救赎的一群人,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既是一个整体,又由众多的肢体构成;既是圣洁的,又是不完美的甚至是容易出现错误的;既是普世的和全人类的,又是地方的和民族的;既是自耶稣和使徒们代代相传且存在于历史和现实中的,又是超越时空存在于天堂里,围绕在神的宝座周围的;既具有神圣性,又具有世俗性;既以无形的基督精神为本,又以有形的组织结构为体。因此,教会是一个包含着神为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复杂的对立统一体。教会的神圣性即神为因素是由于教会是由基督救赎和由圣灵时时引导及圣化的,教会的使命是耶稣基督在世使命的延续:遵循基督的教训,传扬福音,领人归主;牧养信徒,使众信徒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施行圣礼,传递救恩;彰显公义,谴责邪恶;服务众人,造福社会。教会的世俗性即人为因素是由于教会存在于世俗社会中,受着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教会又是由成圣过程中不完美甚至带着罪的人们(教会的领袖们和平信徒们)组成,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行为方式、神学认知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完美性或世俗性或错误性。因此,教会的神圣性和世俗性总是处于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之中,说它们统一,是因为教会的神圣性是由带有世俗性的教会体现的;说它们对立,是由于带有世俗性的教会不能总是体现神圣性,有时体现出世俗性或出现错误性。总之,教会是在成圣过程中不完美的教会,直到基督再来,新天新地降临时,教会才预备整齐,由于基督的救恩和大能,成为圣洁的童女,作基督的新妇。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