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口是50万的县,这个这个县除了会理县老人日间照和小孩,大概有多少人每天打工上班?

房子,房子:一个华北县城的“丈母娘经济” - 市场 -潍坊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房子,房子:一个华北县城的“丈母娘经济”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络版
&&南和县,一个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中南部的普通县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南和县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让这座人口超30万的小县城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敞的马路铺开,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乡时发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当地人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也让不少人为此烦恼起来。
&&林伟的婚房烦恼
&&1993年出生的林伟,初中毕业就开始外出打工,北京、无锡、武汉等城市都去过,爱上网,喜欢打游戏,也是一个典型的&90后&。
&&他所在的村子位于南和县约7公里处,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一年种两季收两季,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和玉米,间或种一些棉花、大豆和花生等经济作物。
&&林伟过完2014年这个春节,就满21周岁了,下一年就到了法定的适婚年龄。按照当地习俗,家里人在今年春节就应该请媒婆给他物色结婚的对象。但是,今年春节林伟家里却为此事犯了难&&因为林伟结婚的新房还没有着落。
&&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农村,结婚新房都是大事。林伟家里兄弟姐妹4个,一个姐姐两个哥哥都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家里只有一套房子。如果林伟要结婚,显然家里的房子不够住。
&&按照当地前几年的习俗,男方的孩子在适婚年龄之前,家里往往会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先盖上一座两层的楼房当做新房。因为一般女方在和男方结婚之前都会提出要一套新宅院作为结婚的首要条件。
&&林伟家里早在10年前就买了邻居一块三分大的宅基地为其修建结婚新房所用。2013年秋末冬初,林伟的母亲正准备自建房屋时,因雾霾引发的连锁反应打乱了家里的计划。
&&由于雾霾严重,2013年河北省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被要求停业整顿,这导致村子周边的砖窑厂停工,而盖房所需要的砖瓦一夜间奇货可居,价格水涨船高。
&&&现在村里盖房也不便宜了。&林伟母亲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元左右就可以买到1000块红砖,现在涨到了350元,而且钢筋、水泥、预制板这些材料价格都在上涨。2012年,同样自建一套房屋可能需要花费15万元,但今年要多花几万元。
&&&丈母娘经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人开始在南和县城购房置业。与此同时,女方的家庭对男方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林伟母亲说,现在村子里说媒,女方一开口就是城里有套楼房,家里还要有一辆轿车,家里要是没房没车,媒人都不愿意进家门。
&&林伟家里陷入两难抉择,是在城里买房还是家里自建盖房?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在2013年林伟的家里人已经讨论了几次,但始终没达成一致意见。
&&今年春节,村里不少新谈成的结婚对象几乎都在县城买了房,甚至买了轿车。如果自家没有一辆轿车,都不好意思去相亲。
&&林伟母亲说,村子前边那条街的居民2013年购置了不下四五辆轿车,都是给孩子结婚准备的,车价从几万元的自主品牌到十几万元的合资品牌,有时候出村短短几百米的路都因车多堵起来。
&&&这两年风俗赖得不行(不好的意思)。&一说起这些事情,林伟的母亲就感叹,现在的社会变得太现实,以前的传统已经变了味道。
&&林伟母亲的表述,与之前的热词&丈母娘经济&类似。&丈母娘经济&通常的解释是,男方没房子的话,丈母娘一般不把女儿嫁出去,男方要娶女方必须满足丈母娘的首要条件&&购买房产,进而带动房地产经济。
&&2009年,林伟亲戚在县城买房的时候,房价还不到2000元/平方米,一套130平方米的大三居也就20多万元,而现在新开楼盘已涨到3500元/平方米,短短几年房价上涨了70%以上。
&&虽然房价大幅上涨,但房源还是供不应求。林伟的一个亲戚说,一个未开售的楼盘要求购房者须花费5万元占号,而且现在不定房价,等到开盘再定,就这样,也有好多人都抢着去占号。
&&林伟母亲算了一笔账,如果去县城买房,全款肯定是拿不出的,必须到银行按揭。按照现在的房价,买个大三居需要40多万元,首付加上简装也得20万元,再加上结婚的彩礼,置办家具,结完婚起码要花费30多万元。这一数字对于以种地和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林伟来说,好比泰山压顶。
&&林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外地打工,每月的收入也不过2000多元不到3000元,除去吃饭抽烟的开支,每个月就剩元,这些钱仅够还房贷。如果要个孩子,更不要提老人生病住院,这生活简直无法想象。而家里的几亩地一年也就收入几千不到万元。
&&即便如此,林伟母亲说,如果女方非要有房有车才结婚,那只能咬牙接受,&总不能因为房子,让孩子讨不到媳妇吧?&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过年,农村的年味是最浓的。农村家庭一般人口多,孩子多,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团聚,一大家人在家里吃顿团圆饭,说说笑笑,热闹的氛围是城里给不了的温暖。但是一般过完初五,农村就开始冷清下来,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数是儿童和老人。
&&&其实去南和县城买房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老人和孩子,以后有了孩子上学方便,老人年纪大了,去县城住个有暖气的楼房也舒服。&林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赞成买房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为孩子和老人着想。&
&&事实上,并不只有林伟这样想,林伟的邻居早已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林伟的好多邻居都是老人或妻子一人在家带孩子。但是如今村子里早已没有学校,好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到南和县城。离县城近的居民可以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离得远的不仅接送孩子麻烦,而且北方的冬天天冷路滑,容易出事故。
&&于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许多人开始在县城买房。有些买不起房的人,也要在县城里租房子让孩子上学方便。&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宁可大人辛苦点也不能让孩子受罪。&林伟以及邻居多是这样的想法。
&&目前,林伟的邻居就有不少人带着孩子居住在县城,村里的房子十天半月不会回来住一次,即使回来,也多半是为了地里的农活。
&&林伟母亲说,在南和县城,一套两居毛坯房租住一年要5000多元,物业费、水电费、暖气费还要自理,而一套三居家电齐全一年则要8000多元,价格不菲。
&&要知道,外出打工的人,一年到手的工资也不过就5万~6万元。生活压力之大让外出打工的人也不敢懈怠。
&&虽然这两年南和县大力发展工业,也吸引了如燕京啤酒、金沙河面粉这样的企业在当地开设工厂,但是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工资待遇还是比较低。因此这些人多数还是选择外出打工。于是,城里买的房子除了老人和小孩住之外,也有不少闲置下来。
热日 09:39
热日 09:19
热日 17:26
热日 17:21
热日 09:09
热日 08:16
热日 15:45
热日 17:30
热日 08:42
热日 08:25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盛行,旅客户一直是住宿业的重要客源,这次,在线短租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计生红旗县”躲不开的那道坎儿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深一度
原标题:【深度调查】“计生红旗县”躲不开的那道坎儿
如东的衰老,蹒跚在大街小巷的角角落落
  地处长三角的繁华地带,东临南黄海,依托洋口港,小城如东却有一种奇异的冷清。
  从如东县的汽车站出来,汽车站门口停着的三轮车夫和出租车司机,清一色都是“老年人”――他们大多六十来岁,头发黑着,不显老,只有在笑的时候,脸上的皱纹才舒展开来。
  11月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又迎来了雨季,找个落脚处聊天,是司机和车夫们最常见的状态。往往等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会有一个客人。生意不好,时常让大家感觉到一种萧条的压迫。
  过去,这里因为计划生育而成为荣耀的代名词,多年笼罩在“全国计生红旗单位”的光环下,而现在,则因为计划生育而陷入尴尬当中。
  从某种意义上,如今的如东,正是十年、二十年后即将步入老年化社会中国的一个缩影。
  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二胎开放的政策上,希望顺应政策,能够扭转颓势,摆脱老龄化的禁锢。
如东县掘港镇曾经的计生宣传墙
  放开了,也不想生了
  李俊生(化名)和妻子前段时间闹了别扭。妻子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他不愿意。
  2014年,儿子在全家的期待中降生了,这让李俊生欣喜又倍感压力。虽然五十多岁的父母都还在工作,但上面爷爷已经住进了敬老院,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照顾上,父母都帮不了什么忙。
  另一边,妻子的家庭也跟他差不多,虽然小两口就住在距离如东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南通市区,但父母也只是偶尔探望一下。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妻子就表示,一个孩子将来太寂寞了,还想再要一个,李俊生没吱声。为了避免矛盾,他跟妻子说,等孩子长大一点再说。
  “一个孩子压力已经很大,两个孩子真吃不消。”李俊生告诉记者,“再说了,好几个孩子推来推去都不愿养父母的事又不是没有,什么都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钱养老。”
  2016年起,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正式实施,二孩的生育假也将延长。但在如东,生二胎的意愿并不明显。
  日,从早上8点多起,如东县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就陆续有准妈妈来做产检。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记者与十几个准妈妈搭讪,大部分是第一胎,并且没有要第二胎的准备。
  “我自己就是独生子女,也不觉得独生子女有什么不好。一个孩子能更加尽心地照顾。”嫁到无锡,现在回娘家保胎的刘芳(化名)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次次陪刘芳来做产检的母亲也表示,来了这么多次医院,她跟人聊天,只见过两个生二胎的。
  不到十点半,准妈妈们便已经都做完了产检离开,妇产科的楼道里顿时安静了许多。
如东县的人口数据
  有钱才敢生“二胎”
  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想生小孩。如东县计生监察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去年,登记在册符合单独二胎政策而生二孩的,有1800多个。
  不少本地人表示,影响生二胎意愿的,主要是经济实力,虽然本地收入跟一线城市没法比,但是孩子的消费却直逼一线水平。“一线城市的孩子喝什么奶粉,我们这儿也一样。”
  在如东,主要的支柱产业是海产品加工业与轻工业,县里不乏豪车,都是在外地做生意或跑建筑工程等有钱人开的,如果只是在本地的手套厂、纺织厂等工厂里工作,一个月也就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李俊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的如东家庭,如果夫妻双方都在本地工作,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六七千块,一年收入十来万已经算是可观。
  但与之对应的是高昂的消费水平,“KTV唱不起,聚餐聚不起,唯一的消遣就是打羽毛球,还得四个人打比较划算,两个人打的话,一人就得二十块。”一位司机师傅说。
  南通是教育重地,而能上全南通前三的如东中学,是这里所有孩子的目标。教育竞赛,从学龄前就开始了。一位家长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她在孩子不到三岁的时候就报了早教班,一共30节课,一万块钱,这笔支出让她觉得颇有压力,而她的家庭收入每年约20万,在这里是不折不扣的富人。
  大部分家庭在这场竞赛中捉襟见肘。另一位生了二胎的母亲说,一个孩子还勉强可以负担,自从生了老二以后,家里的财政一直在吃老本。
  然而培养出来的孩子,却大部分不愿意回如东。据2014年人民网的报道,每年输出大量优质生源却难以吸引年轻人落户发展,也是如东人口负增长重要原因之一。如东每年输出优质生源达三四千人,学成回乡的却不足20%。
  “有钱就生,没钱就不生”成了如东年轻父母的共识。据如东县计生委统计,本地主要生二胎的年龄段集中在35―40岁,而这一代,恰恰是如东最早实施计划生育的第一代。
  如东县双甸镇星光居委会19组一户四世同堂人家。20岁的大学生刘心雨(前中)面临巨大的隐形养老压力。后排左起依次为:45岁的母亲、91岁的曾祖母、68岁的奶奶、66岁的外公、47岁的父亲、90岁的曾祖父、69岁的爷爷
  老人照顾“老老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如东就开始试点实行计划生育,到了70年代,就已经实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生政策。因此,在1987年,如东成为了全国有名的计生红旗县。
  就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下,的3年时间内,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从近20&降到5&多一点,全年出生的12000个新生儿中,只有1个是多胎。
  这种骄傲从1997年起,悄悄发生了变化,从那一年起,如东连续18年人口“负增长”。到了2014年年末,如东户籍人口104.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17&。
  出生率负增长,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学校生源的减少,今年42岁的马竞(化名)很早就感受到了这种氛围,早在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的小学就撤掉了,两个村的小学合并为一处,后来又变成了好几个村的小学合并成一个,到后来,中学干脆都合并到了镇上。
  相关数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全县中小学总数减少了一半。2010年的时候,全县还有9所高中,现在只剩下了4所。
  裁撤掉的学校,最后大多变成了养老院。大桥小学如今就变成了政府开设的专门为70岁以上的五保户老人设立的港南敬老院。
  港南敬老院的院长刘华介绍,掘港镇一共有700多名五保户老人,其中300多名由政府集中供养,安置在五个敬老院中。其中,12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安排在港南敬老院。
  港南敬老院一共有43位老人,除了12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由3名护工专职看护,其他老人都是自力更生,然而就是这三位护工,平均年龄却都是六十岁上下。
  人数虽然不多,但管理人员更少,为了防止老人们发生意外,养老院从来不让老人走出大门。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打牌和看电视,就是在院子里专门开辟出来的空地上种菜。
  只有当老人去世的时候,这个沉默的地方才会因悲伤而释放出活力。刘华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每当此时,平日里相熟的老人都会为同伴的离去而伤心一番。
  养老院招工难,并非港南敬老院一家头疼的问题。2013年开张的宾山老年康复医院,最多的时候,120个床位有100多名老人,护工有30名,按比例看,一名护工照顾3到4名老人,工作量并不算大,然而为了招这30名护工,宾山医院却大费周折。
  “之前招进来的护工,其中十几个都是七十来岁的。”院长王慧清说,“外地流入人口少,本地人不愿干,没办法只能招这些人”。
  虽然医院会对护工进行入职体检,但毕竟年龄是个大问题,为了避免风险,2016年,医院用了三个月时间,分批换掉了这些“大龄护工”。“换来了一批60来岁的。”王慧清告诉记者。这已经让他比较满意了――“60岁的还能跨着走,70岁的就都是拖着脚走了。”
在如东县田间劳作的老人随处可见
  “百强县”如东垫底
  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干活,这在如东并不少见。周边的村子里,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种田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有着700户人家的宾东村,如今只剩下1700左右人口常住,据前任妇女主任顾瑞兰估计,留在村子里的大约占到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三。
  “我们这里老人多,60岁上下的人既要养父母,还想多给儿女们留点钱。”马竞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他的外婆今年已经94岁了,至今还能自己做饭,“还能搬得动很重的东西”。
  只要能动,就不敢老。对于大部分如东老人而言,金钱还不是养老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是四五十岁的孩子根本无暇照顾。
  六年前,潘文彩(化名)的婆婆在81岁高龄去世,80岁的公公在同年中风偏瘫。稍微养好些时日,尚在工作的潘文彩夫妇曾请邻居代为照顾公公的一日三餐,然而邻居同时要照顾上学的孩子,并不能按时做饭,老人时常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能按时吃药。
  潘文彩不是没想过找保姆,但找保姆比养老机构找护工更难,一个月至少要三千块钱,饶是如此,很多保姆并不愿意照顾老人。因为老“比较难伺候。”
  无奈之下,潘文彩夫妇只好让老人住进养老院。“至少能保证每天按时吃药吃饭。”她说。
  衰老给如东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养老产业。据表明,这几年,如东在竞争中明显落了下风――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南通六县市入选,但如皋排名第二,如东则垫了底
如东县的一家养老院
  从“计划”到“鼓励”
  为了解决庞大的老人养老难题,如东县政府投入了巨资,并大力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2013年,王慧清的父母本想来如东投资医院,在实地考察之后,决定投资一家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机构。当时,政府还补助了120万元。此后,按照每人每月70元进行补助。
  看上去,似乎养老产业的前景广阔,但实际上投资大,回收慢,王慧清告诉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直到去年,宾山医院才刚刚达到收支平衡,今年情况稍微好些,可以有二三十万元的盈利,但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悬在经营者头上的压力始终挥之不去。
  基层曾经负责抓计生工作的人员,工作职能也发生了变化。顾瑞兰还记得自己曾经担任妇女主任时的情景,挨家挨户地督促检查计划生育,反复做工作,就是为了不让一个“计划外的孩子”生出来。
  顾瑞兰介绍道,彼时,妇女怀孕之后,还要算怀孕日期,如果往前推几个月,发现母亲怀孕时,父母有一方没有到法定年龄的,也会要求罚款或者流产。有超生的孩子的,家里要交三千块的社会抚养费,交不出来的,连户口都没法上。
  根据全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东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6,性别均衡程度超过了全国95%的县。
  而到了如今,以前主要办理计生工作的工作人员,反而会鼓励符合生二胎的家庭多生一个孩子。
  “就算政策放开,这也不是说生就能生的,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李俊生还有一重顾虑,“这第一胎已经是个儿子了,要是第二胎再生个儿子,那才真的是活不下去。”
  计生委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二孩政策在如东遇冷,并不能说明大家不想生,具体的成效还要四五年才能看出来。
  2015年,如东的总人口已经跌破了百万。为了补充劳动力,如东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吸引年轻人工作落户。根据《如东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实施“扶海英才”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引进本县,每个月都有一定的补贴。
  但李俊生却说,他不考虑回到如东去。身为独生子女没有让他觉得孤独,昔日关系好的朋友没有一个留在老家工作,这让他觉得孤独。
(责任编辑:窦远行 UN833)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一个人怎么过生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