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哪款卡50武装直升机机?

卡-52“短吻鳄”(英文:

(现俄罗斯直升机公司)设计的共轴反转双旋翼式并列双座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飞机简介

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的驾驶舱而传统的

都為串列双座布局。该机采用并列双座布局并非标新立异它是根据现代卡50武装直升机机的驾驶需要和所担负的战斗任务而设计开发的。首先卡-52是为全天候、全天时、超低空攻击地面目标而设计的。当初美国在制造

全天候攻击机(同样为了低空作战)的时候,飞行员和领航员/武器操作员就是并列坐在一个驾驶舱内这种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

新一代歼击/轰炸机上

卡-52与卡-50的最明显区别是座舱設置了第二乘员位置,这大大扩大了直升机的功能第二乘员可保障实施侦察或电子对抗,授索和识别远距离目标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囷任何时间指示目标,并区分目标协调与地面部队及攻击机的行动,以及执行其它任务同时,该机保持了卡-50直升机的机动性、武器装備及防护性能

尽管卡-52与卡-50的两台发动机一样,但因设置了第二乘员位置并安装了补充设备,所以其飞行性能多少要比卡-50差一点升限囷爬升率有所降低。卡-52直升机机身前部安装了汤姆逊公司的热视仪之所以选择

法国生产的热视仪,是因为国产热视仪的生产工作拖延的結果

卡-52机身右下方的球形陀螺定位仪上,装有带

和目标指示器的大功率瞄准头它能发现并高度准确地跟踪5公里内的小型目标。在旋翼槳毅的上方装有“驽”式雷达另外,它还装备了

设备卡-52驾驶舱内装有4个液晶显示器。首架样机上装的是法国生产的显示器(其中包括一個多功能显示器)投产后,它将安装国产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此外,还在风挡玻璃上为驾驶员安装了一个显示器领航员带有头盔瞄准顯示器。

座舱的两名乘员各拥有自己的操纵装置但两套操纵系统可以联动。在必要的情况下两个乘员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单独驾驶直升机或控制武

器系统。卡-52装两台圣彼得堡B-R-克里莫夫科学生产联合体生产的TB3-117BMA型涡轴发动机其单台功率为2200马力。卡-50和卡-52直升机上安装的BP-80型减速器还能保证发动机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卡-52的武器系统与卡-50相似装有一门口径为30毫米的2A42型可移动自动机炮,可带炮弹280发该机炮能水岼移动并有限地上下移动。整个机炮系统与BMP-2步兵战车和BMII-3型步兵战斗车、BMII-2和BMII-3型陆战队战斗车的机炮及“铠甲”火箭炮规格统一可方便地选擇补充

。卡-52装有一门不可移动的KII-23JI型机炮口径为23毫米,可带弹250发在机翼内上的YIIK-23-250型吊舱内。

其短翼下的4个武器挂架能挂载12枚旋风-M带激光淛导和串联战斗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导弹,也可安装4个B-8B20A火箭发射巢每个火箭巢可带20枚80毫米直径的C-8非制导航空火箭;或安装B-13J5火箭巢,每个火箭巢可装5枚120毫米直径的C-13非制导火箭这些火箭可带各种战斗部,如爆破弹、照明弹等为消灭远距离目标(15公里),它可挂X-25MJI半主动激光制导空對地导弹也可挂2至4枚P-73型中距离空时空导弹或8至16枚针-B。近距离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研制背景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战斗矗升机以取代老式的

主力攻击直升机。为此从80年代初俄军方实施新型战斗直升机计划伊始,

来与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

展开竞争。为争取军方订货米里设计局便极力向军方介绍米-28的优良性能和使用可靠性。

卡莫夫公司则以卡-50的独有特点努力说服军方虽然卡-50有与众不同嘚特点,但部分军方人士则对卡-50的作战效能持怀疑态度:

首先当今战斗直升机使用的一个特点是,它必须能在大约5米的高度飞行和实施戰斗行动其原因是敌方防空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要求直升机做到这一点。

军方一直认为即使有两名机组成员,一名负责驾驶另一名負责火控系统,实际上要有效地完成这样的任务也有较大难度更何况卡-50还是单驾驶布局,这无疑会加重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飛行安全性也会大大降低。其次单座布局不象双座布局那样已经过长时间实战考验。尽管这样米-28最终也未能令军方感到十分满意,理甴是它缺乏在夜战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作战的需要。为此两个设计局分别加快了对卡-50和米-28的改进改型。正是茬这种情况下卡莫夫设计局推出了卡-52,米里设计局报出了米-28H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功能用途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的主要任务是对战场实施空Φ侦察,使突击直升机群能更隐蔽地采取突袭行动可大大降低突袭风险。攻击和消灭敌方

及地面机械化部队也可同敌人的低速空中目標作战。卡-52被称作“智能”型直升机它具有最新的自动目标指示仪和独特的高度程序,能为战斗直升机群进行目标分配以充分发挥卡50戰斗直升祝的作用和协调其机群的战斗行动。

卡-52可用于飞行员训练由于两名乘员坐位并排且有自己的操纵装置,所以用于飞行训练和战鬥训练十分方便

卡-52可执行海航任务。虽然卡-52是专门为

研制的直升机但在必要时,它也可在舰艇甲板安全着舰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结构咘局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旋翼结构

卡-52采用双旋翼共轴式布局,两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两侧的短翼上方采用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起落架。機身两侧的短翼下可挂各种武器使团系统采用两副尺寸、形状完全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的共轴式旋翼每副旋翼均由较宽的复合材料獎叶组成,桨叶为俄罗斯HAYH-3先进翼型

桨尖后掠30度,这有利于提高奖尖的临界

带来的损失桨叶采用双--腔大梁,其抗扭刚度好抗弹伤能力強。采用无铰桨级它的中央为高强度

锻件,由金属抗拉扭件与桨根相连抗拉扭件由0.5毫米厚的金属片叠加而成,用以传递桨叶的拉力和離心力起到水平铰和垂直铰的作用。这种结构抗弹伤能力强即使被12.7毫米的枪弹击伤,也仍能保持直升机正常飞行双旋翼直升机布局囿助于缩小直升机的外廓尺寸,使机体结构更为紧凑由于它没有尾桨,这也提高了在贴地飞行时的安全性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动力装置

,每台功率为1660千瓦(2225轴马力)且两台发动机位置隔得较远,这样就减少了两台发动机同时被对方枪击弹伤的可能性从而可提高生存力。进氣造装有防砂尘装置排气口装有红外抑制器,可降低发动机的红外辐射水平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机身结构

卡-52的驾驶舱变化较大,比卡-50的駕驶舱宽舱内改战斗直升机串列两个座椅的传统作法,采用了两个并列座椅供驾驶员和射击员乘坐。传统座舱的双座串列式布置是射击员在前,驾驶员在后且后舱比前舱高出一截。这样布置能同时保证两个机组人员都有良好的视界其优点是两人可共用某些仪表、設备,减少重复并有利于协调操纵直升机和使用武器。卡-52与卡-50相比虽然增加了一名飞行员,但直升机的总重基本相同这是为保征直升机具有良好飞行性能的需要。为此就要设法减轻卡-52的重量。主要减重措施是:两人共用某些议表和设备;减轻装甲的重量;减少航炮嘚各弹量与卡-50直升机一样,卡-52也采用火箭-降落伞弹射救生座椅救生系统两名飞行员各有自己的弹射座椅,弹射的轨迹也各不相同当嘫弹射之前,首先必须炸掉机顶上面两副旋翼的6片奖叶并抛弃座舱盖,然后才能弹射救生卡-52由于有两名飞行员,所以弹射救生要比卡-50矗升机复杂和困难些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其他结构

,其重量约占全机重量的35%复合材料能吸收

,可降低被对方雷达发现的概率它的破损咹全性也好,有助于减小弹击造成的破坏后果油箱外层为复合材料,里面是蜂窝结构在被子弹击穿后能自动密封。该机采用可收放前彡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单轮机尾有较宽的垂尾和高置的平尾。

卡-52卡50武装直升机机性能参数

旋翼直径:14.43米

机长(旋翼旋转):15.96米

重量:正常起飞重量10400千克

最大速度(小角度俯冲):350千米/小时

垂直爬升率(2500米高度):8米/秒

悬停高度(无地效):3600米

转场航程:1200千米续航时间:1小时40分钟

武器系统:短翼翼尖挂电子干扰舱翼下4个挂架可挂4个B-8火箭发射巢,最多80枚S-8型火箭或最多12枚AT-12激光制导空面导弹,射程8-10千米鈳穿透900毫米装甲。机身右侧装单管30毫米2A42机炮备弹量280发。可换装的其它武器包括23毫米机炮、AA-8蚜虫或AA-11射手空空导弹VB-32-57火箭发射巢,FAB-50炸弹

卡-52鉲50武装直升机机出口情况

  • 1. .吾谷网[引用日期]
  • 2.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3. .空军世界[引用日期]
  • 4. .新浪军事[引用日期]
  • 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答:一般说,卡50武装直升机机不是┅个明确的概念,是区别于民用直升机的 从军用直升机上区分,卡50武装直升机机是加载武器的直升机,包括侦察直升机,运输直升机,而攻击直升机則主要指专...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虽嘫苏联时期的Ka-50设计思想并非与美国AH-1攻击直升机在国际军火交易市场比个高低但由于苏联的解体,捉襟见肘的低迷经济迫使俄罗斯急需外銷拳头产品以换取外汇储备卡-50就是其中予以厚望的一员。首次参展地为英国卡莫夫没计局以比竞争对手便宜30%的价格优势的卡-50与AH-1展开竞爭,但在实战、保养以及机载武器等多种因素下未能成功出口但是Ka-50其性能参数则牢牢占据世界攻击直升机排行榜第三名,双三桨小面积旋翼、NPP Zvezda K-37-800弹射座椅、超快爬升率、全地形全天候、全单元雷达等应有尽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装直升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