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急于实施希特勒巴巴罗萨计划划

当年希特勒是完全可以赢得!之所以失败,最为致命的原因是"他"?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队在欧洲战场势入破竹。但是战争后期希特勒却火速走向战败定局。纳粹德国的战败有多重因素,其中以下原因是最为致命的。

1、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指挥不当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撤退行动。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3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英法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因此形势万分危急。

如果德国陆军与空军及装甲部队互相协助攻击,英法联军30万军队就会很快被消灭。然而,希特勒却命令陆军不准前进,反而仅仅让空军去消灭英法联军。

由于天气不佳以及空军不如陆军包围得严密,打击的缝隙太大,1940年5月25日,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且撤退成功。

而在这30万人中,其中的英国士兵久经沙场,是英军反攻欧洲大陆至关重要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若消失了,二战结果多了一丝悬念。希特勒为何不让陆军来歼灭英法联军至今是个谜。

2、巴巴罗萨计划推迟几个星期

1941年德国准备进攻苏联,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进攻苏联的代号。

德国部队调到苏联边境并做好了进攻准备时,与德国友好的国家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为了不使后院起火,希特勒先让墨索里尼派意大利的军队去平叛,但意军迟迟未能平叛成功。希特勒不得不派部分德军挥师平叛。平叛成功后他再将这些军队调入苏德边界,这花费了几个星期的时间。

南斯拉夫的政变而使巴巴罗萨计划推迟数周。由于苏联8、9月份是雨季,接着就是寒冷的冬季。德军装甲被冻住,人员冻伤极多。在进攻苏联后,德军最终进到距莫斯科20公里处戛然而止。而德国的弗雷德里希-保罗斯元帅在纽伦堡法庭上证明,德国也就这需要那几个星期来灭亡苏联。

3. 战争间谍情报信息不准确

希特勒在进攻苏联前,情报部门提供的数据是苏军兵力约200师左右。但德军在进攻苏联不久就俘虏了苏军几十万部队。据了解,被俘部队的番号及正在其它战场上作战的部队番号就已经超过了200个师,而且苏军的兵力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4.进攻目标有误、组织失当

这是因为苏联进行了全国总动员,甚至将监狱中的犯人都充斥到前线所至。这也是德军不能快速消灭苏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战争的关健时刻,希特勒没有听从其它将领将南方或北方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充实到中央集团军,以实现快速占领莫斯科的目标。他反而是将中央集团军的部分部队调到南方集团军,抢占乌克兰的粮仓和石油重地,致使苏联的象征首都莫斯科迟迟没被攻下。使苏联人民仍有不败的精神依托与德军进行顽强的抵抗。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原标题:斯大林被资本主义国家冷落,唯独希特勒积极与之结交,但好景不长

新事物的产生往往让人难以接受,甚至遭到极力的反对和排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无产阶级正式登上政治的舞台,而且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充分起到了带头作用,很快,这种体制相继被周边众多国家效仿,并相继不少国家获得成功。

显然,这无疑是严重的挑战到了资本主义领导者的权威。

而当时,一战刚刚结束不久,各国还未能从战争的后遗症中解脱出来,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出兵干预,于是以英、美、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首,对以俄罗斯为首的各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完全孤立政策。

俄罗斯等国为了不受制于西方列强,于是团结一致,在1922年12月30日正式签订协议,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南高加索联邦共和国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转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前一年,希特勒的扩张行为已经暴露无遗,这让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感到极为不安。

斯大林开始试图同英、法接触,欲求商讨共同对付希特勒准备扩张计划,终于在1939年4月15日,三国进行了会谈。

但很遗憾,斯大林的热情遭到英、法冷淡,因为英、法领导人的思想太过于顽固守旧,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政权是比他们低等的政权,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和苏联真正合作的,他们只是想“祸水冬移”罢了。

可是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德国态度全然不同,当希特勒得知斯大林遭到英、法耍弄后,希特勒欣喜若狂,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一方面让人赶紧想办法与斯大林取得联系,随后更是直接致电斯大林表示诚意,另一方面即刻起草说服书,说服德国那些资本家支持德国与苏联合作。

而此时,日本在苏联远东地区挑起了“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起进攻。得不到英、法支持的斯大林为了不腹背受敌,欣然接受了希特勒的合作计划。

于是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派遣他的亲信里宾特洛普,带着他的亲笔签名授权书来到了苏联,就在当天下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约生效。

苏、德的合作让希特勒瞬间释怀了东西两面作战顾虑,于是条约签订仅仅一个星期后,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大举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表面上看,是苏联中立条约,但实际上其下面还有一个“秘密附属条约”,条约规定德国进攻波兰后,苏联也要从东线进攻波兰。

而波兰则正好处于德国与苏联东西之间,于是波兰其实是受到东西夹击,才导致了迅速被吞并的厄运。

波兰被德、苏瓜分之后,接下来苏联又配合希特勒出兵芬兰以及罗马尼亚。

因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本质应该是结盟条约。

苏联不但在军事上配合希特勒作战,且在军用物资方面,如石油、铬、镍等也是大批大批地从苏联本土运送到德军手里,直到后来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前一天,苏联还在为希特勒运送成千上万吨的小麦。

可惜,斯大林所做的一切都没能满足希特勒的欲望,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正式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

历史品客作者:案桌上的一包烟

}

看见别人的标题,说出了我由来已久的一半想法。其实本人一直有这么个假设: 如果德国是在强渡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后再和苏联开战,那二战的后果会怎么样?

如果日本么有偷袭珍珠港而是选择了继续和苏联在诺门坎打下去,南北夹击苏联那二战的后果会怎么样?

先说第一条,德国当时如果一心一意的打英国,别看不列颠空战德国在打苏联之前么占到什么便宜。但如果长此以往,英国肯定扛不住。因为英国始终是个海岛国家,资源基本是靠海上航线补给。狼群战术之初给英国造成的损失还是很大的,英国完全依靠海上航线的补给造飞机的速度基本比不过德国依靠差不多整个欧洲的资源造飞机的速度。要不是希特勒急于发动对苏联的闪击战而抽调了大部分的空军主力去东线战场,那么英国估计最多也就再多撑点时间而已了。迟早会失去制空权,一旦丧失了制空权那么就算英国的海军实力大大超过德国海军估计也低挡不住德国的强渡了。德军一旦登陆英国本土的话,英法联军经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几乎是丢弃了所有的重型装备。在面对当时二战中德国陆军来说基本也是渣渣了。

再说第二条,如果日本当时选择继续在诺门坎和苏联纠缠下去(虽然经过两次诺门坎战役已经证明,小日本所谓精英的关东军和战车部队在苏联强大空军和装甲洪流的冲击之下就是渣渣)。哪怕不主动进攻只是时不时骚扰下,使苏联不敢轻易把原本防守的草原方面军主力调走,那么德军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会不会得手?

当然咯,历史么有假设。历史带给人的永远只有参考和教训!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的名言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不管是小胡子还是东条之流当时已经是疯狂了,所以他们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再次重申一遍,历史不容假设。本人是闲着无聊随便写写以活跃下论坛气氛,大家要是么事也可以随便聊聊哈!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特勒巴巴罗萨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