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想让我回家帮家里种地,可是我不想种地我想当老板,我想出去,可是出去能干啥,以后能挣大钱的

原标题:一微商自揭“赚钱”内幕生意火爆假象是群里讲师教的要想赚钱需千方百计拉代理

|文字部分精选自电商行业,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原文均来源于央视新闻报道

一份工作,做好了可以月入10万、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房,而投入只要几千元,坐在家里就能创业,这样的工作您想干吗?这样强烈的诱惑和眼球刺激让很多暂时无业或想要创业的人怦然心动,河北的严女士(化姓)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所谓的创业机会,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听起来也非常时尚的工种——微商。

河北微商严女士介绍说,她之前通过同学的朋友加入微商行列。那位朋友最开始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面膜产品,这个产品她从来没有听说过,就问那位朋友。那位朋友说现在城里特别流行,而且用得特别好,一盒是六片,市场价198元,从她们这儿拿货比较便宜。这位微商卖家陆陆续续在朋友圈发她当天的收入截图,使得严女士越来越心动。

记者问:“收入多少钱?”

严女士说:“588元的,198元的,特别地多。她还有一个最小的订单是138元的,还看到有两个1100元的订单。 有一次我看她还发了一个6000多元的。她的生活内容相当丰富,每天发闺女的图片,然后是面膜的图片,带孩子去兜风,特别逍遥自在。她说同行赚上万的就是最少的,还说有半年以后就买保时捷车的。她给我发了一张车的图片,说是浙江的一个微商,做了不到半年买了车。”

在这位卖家勾画的美好创业蓝图面前,严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这个创业队伍。

别人“盆满钵满”,自己反而赔钱

面膜当时的价钱是120元一盒,上线称必须十盒以上才能发货。一盒是六片,198元能卖出去就能赚78元,十盒的话一天的收入就是780。想到自己的供货商一个月能卖四五万元,严女士的信心很足。面膜女人都喜欢用,销量肯定差不了,但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

严女士拿了6000块钱的货,由于这种面膜没有名气,而且价格比普通面膜还贵一些,尽管严女士把微信里所有认识的人都推销了一遍,但还是没什么销量。她算了笔账,两个月卖出去10多盒面膜,扣除打折因素,每盒赚50元左右,最后她两个月的纯利润只有六七百块钱,时间精力都搭进去不说,算上没卖出去的货,还赔了将近两千。

真相大白:靠造假炫富发展下线

严女士的上线随后跟她道出了其中的玄机:真正赚钱的不是靠零售,而是靠发展下级代理商,而手段,就是造假和炫富!

严女士说:“她教我用支付宝发赚钱的截图。她说你不这样发出去的话,你朋友圈不知道你在赚钱,他们也不会从你那儿拿货。刚开始不要说金额太大,这样的话没人相信。一开始发几十块钱的,然后几百块钱的,然后就是上千的。从低层做起,让朋友圈看你越做越好,这样的话他们会从你这儿拿货,相信你这个产品。”

同时,上级代理还教她,订单也是可以造假的。通过这个“订单生成器”软件,你一天说自己发了多少快递订单都可以。

最终,严女士的表妹被成功发展为她的第一个下线,但她越来越痛恨这种骗人害人的赚钱伎俩,最后决定放弃。严女士说:“她说你下面发展底下的销售人员,你再让他们去发展人,就是这样。我不想再发展下线了,我感觉这样的话违背良心。我不适合说这个谎,你撒一个谎就需要很多的谎去圆,很累。”

“亚洲催眠大师”因组织领导传销获刑

交59800元代理费,每天只要转发微信营销课程,拉更多人来听课,就能月入百万,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房,一年开上劳斯莱斯。前不久,这个微信传销模式的始作俑者、所谓的“亚洲催眠大师”陈志华,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押上法庭接受审判,这也是国内发现的首例微信传销案。

被告陈志华只有中专学历,却自称“亚洲催眠大师”开门授课。陈志华打着“微信营销、月入百万”的口号,以手机微信为平台,陆续在上海、杭州、广州、北京、长沙、南京等十余个城市组织非法传销。陈志华把这种传销伪装成微信营销、免费授课的形式,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以假乱真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拥趸。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的15个月内,累计有329人共交了4615364元给陈志华。

法院经审理认为,陈志华的行为已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人民币10万。

其实,微商一直以来就被各种争议所包围,营销方式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的这几种情况,虽然和传统的传销不尽相同,但怎么看都有点传销的影子。

微信中疑似传销的营销模式普遍采用分级代理制度:

1.做代理无需加盟费用,直接购买货物就可以成为销售代理;

2.品牌代理有多个层级,拿货越多,层级越高,而最高等级的代理商则需要一次拿货数万元以上;

3.成为代理后,就可以发展次级代理,也就是俗称的下线。每个层级的代理拿货价格不同,赚层级差价得到的收入要远高于直接销售,越高级别的代理依靠发展下级代理获得的收入越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左浩介绍说:“判断是正常的经营、正常的朋友代购还是传销,要素之一就是它的盈利模式是不是靠发展下线、发展人头,或者说是不是我们所说的一种金字塔型的盈利模式。”(据央视)

记者亲历“微商”大会:似传销洗脑会

不少微商品牌都会经常召开所谓的微商大会,那么,这些疑似传销的微商们关起门来,究竟会说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次性拿货5万元以上才能入内

几经周折,记者混入了北京某品牌微商大会,这里不允许外人进入,有保安检查入场者身份,要求只有一次性拿货5万元以上的一级以上代理才能入内。

许诺高额奖励,洗脑式煽动情绪

这场参加人数过千人的集会现场最让记者记忆深刻的就是他们的热情,不停的掌声,不停的口号和呐喊声。一位品牌负责人给各级代理的奖励非常诱人。

某品牌微商大会现场负责人说:“公司也会定期对你们进行奖励,比如今年的一月份举办了百人泰国游。今年,公司将提供宝马、路虎等品牌汽车对团队进行奖励,也许有一台,就是你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就算很多人不认可、甚至是质疑他们的模式,也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发展“下线”越多越赚钱

那么,是什么模式会被质疑甚至得不到主流媒体认可呢?出了会场,一位微商代理告诉了记者实情。

某品牌微商代理说:“假如说你现在在最底层,招到一个代理,你就比他高一级了,招到下一级你就可以挣到钱了。比如说一级是一万,然后你招到了一个二级,你就可以挣中间的价。又招到一个二级,你就还可以挣钱,你招得越多肯定就越挣钱。”

一微商自揭“赚钱”内幕 假到她主动退出

朋友圈里火爆的生意,日进斗金的薪水,让她心动加入微商行列,没想到全是套路:收款图是别人的,广告图是上家做好的,生意火爆假象是群里讲师教的,要想赚钱需千方百计拉代理

微友莉莉是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空闲时看着圈友做微商火热,貌似很赚钱。2015年年底她加入微商代理销售阿胶糕,本想能赚点钱,却发现这一行全是套路,不仅销售难,就连招个代理也不容易。朋友圈里天天晒发货、收款的图,都是“演”出来的。说什么“动动手指就能赚大钱”,谈何容易?莉莉不忍心继续忽悠别人,想以自身经历,提醒一下打算做微商的市民多长个心眼。

上级代理说,卖不出去是因为朋友圈没发好。

每天在朋友圈发广告、晒收入、晒人气。

讲师传授发朋友圈技巧,软文都自己编的。

见圈友做得火热,试水微商

2015年年底,微友莉莉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做阿胶糕产品,天天晒业绩及收入的截图,感觉每天都能卖出好几千元的东西。

“每天宅在家里,拿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赚钱?”莉莉有点心动,咨询了一下这位朋友,同时担心:这东西怎么卖?有没有什么技巧?这位朋友告诉她,加入做代理,会有团队的培训,有老师指点你怎么赚钱,零基础零经验也没有问题。

莉莉想着,圈里那么多人都成功了,自己没理由那么笨吧?打算加入试试,给自己设的目标值也不高,于是抱着先拿少量的货,3个月内卖出一份也算是成功的想法开始了微商之路。

“自己接触到的微商群体,多数是对自己的工作、收入不满意,想兼职赚点外快的人,包括上班族、家庭主妇等。”莉莉说,开始做阿胶糕的微商后,被拉进了好几个微信群,其中一个是500人的大群,一个是20人-30人的小群,每天这些代理就在群里沟通和学习。

各级代理拿货价,相差4倍

在微信里卖东西,得先有货吧,货从哪来?首先要自己真金白银地进货。

莉莉说,自己代理的是某品牌阿胶糕,刚开始不懂行情,不敢多拿,只从上家代理拿了5公斤的货,每公斤220元,共1100元,零售价为178元/500g。

莉莉发现,拿货价大有“学问”,数量越多,价格越便宜。如拿2.5公斤,240元/公斤;5公斤,220元/公斤;10公斤,200元/公斤;25公斤,160元/公斤;100公斤,60元/公斤。

“我能接触到的价格,最便宜的是每公斤60元,最贵的每公斤240元,中间差价达180元/公斤。”莉莉说,可能还有比60元/公斤更便宜的拿货价,但像她这种级别的接触不到。

如果要把成本压低多赚钱,就得拿钱出来囤货。比方说,莉莉拿6000元囤了100公斤的货,新招了一个代理,代理拿了2.5公斤的货,这样她能从代理那里赚到450元。

莉莉发现,这阿胶糕不是很靠谱,她告诉记者,姐姐是做药品行业的,给过她一些大品牌的阿胶糕,这些阿胶糕每500g要两三百元。而微商做的这些阿胶糕,每公斤才卖60元,质量如何令人担忧。

天天晒收款图,实则数百人共享

货源有了,怎么吸引顾客,怎么销售呢?

莉莉被拉到一个500人的微信群,不定期的有讲师传授销售技巧,问到刁钻问题,也有人出面解答。技巧主要是天天在朋友圈发广告,而发广告也是有讲究的。

每天早起发一些心灵鸡汤、励志的信息,临近中午发一些自己的生活照及日常,午饭过后发产品广告,晚上发一些当天收获的截图,如卖了多少货、收了多少钱、招了多少代理等。

“平均每天要发10多条广告信息到朋友圈,如果你一天不发,上级代理就会问你为什么今天没发广告到朋友圈。”莉莉说,实际上哪有人天天收那么多钱发那么多货,截图都是群里共享的,谁都可以拿来用。

如某个人今天卖出一批货,他就将对话、拿货、收款图发到群里共享,群里的500人都可拿来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关键信息打上马赛克,说是自己今天的劳动成果。有时还要拿点现金出来合照发朋友圈,证明今天收了多少钱,其实这些也都是自己口袋里的钱。天天刷收款的截图,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每天都有流水进出,生意如火如荼,其实自己一分钱都没赚着。

按培训老师传授的技巧天天发广告坚持了3个月,莉莉没赚过一分钱,也没有招到自己属下的代理,咨询的人倒是不少,全部没下文。莉莉说,天天发广告,其实是发给代理看的,自己没代理,发给谁看?估计朋友圈的好友早就把她屏蔽了。

莉莉刚开始拿了5公斤的阿胶糕,卖了2.5公斤给同学,剩下的2.5公斤大多送人了,自己吃了一点。“产品保质期只有6个月,卖不出去只好送人。”

想要赚钱快,需千方百计拉代理

拿货60元/公斤,零售178元/500g,看似差价大很赚钱,其实零售占很小一部分,莉莉说,主要还是发展代理,代理一次性拿货多,钱就来得快。哪怕有人零买,也要千方百计的发展他成为代理,“代理赚钱,你懂的。”上级代理这么跟她说。

“这种所谓代理,并没有什么专业代理商证书、签约授权书等,就是根据你的拿货量,拿多少货就是什么级别的代理,只有加入成为代理,才能有代理价。”莉莉说。

其中有些规则倒逼代理去拿更多的货,如莉莉是10公斤级别的代理,拿货价格是200元/公斤,如果她招的代理要拿25公斤,那么拿货价就是160元/公斤,要么她自己花钱囤货100公斤成为这级的代理,用60元/公斤的价格拿货,批给她的代理160元/公斤,赚取中间100元/公斤的差价,这比自己一点一点卖快多了。否则她招的代理拿货,她一分钱也赚不到。

莉莉的朋友圈本来人不是很多,这些朋友就算每个人都买,也卖不了多少。微信群中讲师传授了增加微信好友,扩大自己朋友圈和销售圈的“高招”。

如何增加自己的人脉?让自己微信有更多好友,有了人才能拉到代理。有一种手机软件叫“人脉宝”,用了之后可以迅速增加自己的粉丝。莉莉刚用“人脉宝”就给自己增加了数十名粉丝,她说,自己不仅可以主动去加别人,别人也可以加你,这些新加好友来自天南地北互不认识。

不过,莉莉很快就发现,这些新加好友全是微商,大家都在互相发广告,严重到信息骚扰的地步。这时她才明白,很多货都是内部的代理一层一层消化下去,零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并不多。

感觉做微商太假,不想继续忽悠别人

莉莉发现,朋友圈里的生意太假了,外人以为天天卖出好几箱货,收了几千元上万元,生活过得很滋润,恨不得马上加入,殊不知,这些收款图都是别人的,广告图是上家代理做好让发的,怎么营造生意火爆假象是群里讲师授课教的,赚不赚钱,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卖了2.5公斤给同学,感觉自己把同学坑了一把。”莉莉说,本想着3个月能卖出一份,但事与愿违,感觉微商都是赚代理的钱,你没有发展代理,代理不拿货,自然就没钱赚。

“让我用这种方法继续去忽悠别人,实在于心不忍,这次权当花钱买个教训、买个内幕。”莉莉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市民、网友,经商需多长个心眼,了解清楚后再加入,不要被这种营销手段洗脑。

}

原标题:对话董明珠:关于芯片、分红、银隆……10问10答,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采访: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左)

嘉宾: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一问:光伏空调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

董明珠:我们希望通过创造来改变这个世界,这是我们企业的出发点。如果我们自己不研发,跟在日本后面走,那我们的空调永远不可能升级,永远不可能颠覆。

光伏空调的产生是因为我在北京开人大会,当时有雾霾,大家想的是什么?商业机会来了,格力可以卖净化器了,又赚钱了。但是即使净化器能解决空气问题,但我们不出门吗?所以得从根本上来解决雾霾问题,现在家家都用空调了,中国的发电量30%可以说用于了空调领域,如果我们30%的煤不需要了,节约了多少资源?减少了多少污染?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回来,我觉得企业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所有的产品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不消耗资源,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科技发展方向,回来我就跟技术员说,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要电的空调?

大家说不要电不可能,我说我讲错了,能不能用一种新的能源来替代?比如说风能、光能、热能。用了两三年时间,光伏是第一个突破的。当时我们开发空调的时候,研究人员最后都没信心了,那么漫长的一天一天熬过去,一天一个电机就是几十万没了,大家都觉得,投入那么多,最后如果出不来结果,怎么交代?我说一个亿没有了,也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即使两个亿投入没有了,也要投。

研发嘛,没有失败怎么可能有成功呢?你不成为领导者,你不成为创造者,你永远就只能是一个跟随者。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你可能觉得不值得,但你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考虑,是非常值得的。

二问:中兴通讯事件发生后,国人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缺芯”进行了反思,格力也要做芯片,您的战略部署是怎样的?

董明珠:我看到网上有个段子,说别人做芯片,那是喊喊而已,所以股价涨了,是炒概念;格力做芯片是要真搞,董明珠还号称要用五百亿来做,那五百亿就没了,我们股民不答应。但是我反过来问,股民是今年炒了股票就跑,还是用一辈子都跟着格力的发展,从中得到收益呢?我相信,大部分的股民是希望在格力的发展过程当中受益,所以我认为芯片必须要做。这仅仅是从一个窄的范围来看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更多地讲,一个企业要想成为创造者,如果没有创造能力,没有新的技术支撑,谈何服务世界呢?你还是依附型,我就谈自身的社会责任,你都应该去做开发,做技术。

三问:格力电器一直以来聚焦空调主业,近年来有一些多元化经营,格力的多元化发展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了?

董明珠:未来格力可能会有几个主业,空调是一个主业,再有一个是智能装备和机器人,智能装备方面,必须要解决工业母机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解决了。我们工厂里一边是德国的数控机床,一边就是格力的数控机床,同时在加工叶轮,如果我们的数控机床能走向世界,为全球服务,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机器人方面,以后工厂越来越智能化,是需要有技术支撑的,这个支撑点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三个是铸造,铸造是很枯燥的,不赚钱但我要干,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做基础,一切都实现不了。所以我选择的这几个领域都是挑战自己、吃苦头的事情,都不是马上能够赚大钱的东西。

四问:在格力的多元化方面,您希望在下一个周期里面,各项业务将来的比例是什么样的?

明珠:我觉得这个比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智能装备的基数很小,如果基数是1个亿,增长12倍,也就12个亿,但空调的基数是1000亿,增长3%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超过了智能装备的增长,所以这个比例,我觉得不能作为一个发展的评论。但是我认为,作为格力来讲,它在空调领域里面是完全领导了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研发不会停步,它会依然改变、提升,从节能、环保、舒适这个角度去做技术升级,它的市场依然还会有很好的成长空间。

而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也都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在眼下简单地考虑我们的数据变化,而是考虑我们对它的核心技术掌控的能力。我们不考虑数量的问题,而是考虑服务问题,我认为这个增长空间是无限大的,但这个无限大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它是需要时间培育的。对于格力的发展,我们讲2023年做到6000亿,我们只是说有这个梦想,有这个目标,并没有讲我们2023年一定会做到6000亿。

五问:银隆的新能源汽车现在做得如何了?

董明珠:北京的公交车基本都是它(银隆)的,银隆这个项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企业有一些管理漏洞。银隆的新能源电池技术,最大的亮点就是解决了安全问题。

第二个,它的使用寿命长,一台车装上钛酸锂电池,可以一直用到报废,不用再更换电池,运营成本就降低了。同时它也能给大巴车做服务,是最好的储能选择。以后家庭都智能化了,家电一体化管理,靠什么?怎么保证它正常运行?我觉得储能是必备的,所以当时我为什么要投资银隆,就考虑到未来五年、十年以后,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

以后整个家庭都是靠电来支撑,如果我们不解决储能问题,万一遇到不可预测的一些变故的时候,停电了,家里还能智能吗?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储备,去研究,而不是说今天做这个今天赚钱,我就做这个,如果今天做就赚钱,格力早就应该去做房地产、做金融、搞借贷,其实格力也没有吃亏,我们的利润在不断增长。

六问:这一年多来,格力两次举牌空调产业链上的海立股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董明珠:海立股份是做空调压缩机的,格力是目前唯一一个自主研发压缩机,自主生产压缩机的企业。目前来讲,我们对压缩机领域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强的,海立跟我们长期有合作关系。以前我们的压缩机厂很小,需求量远远大过我们自身的生产能力,所以海立大概三分之一的压缩机是提供给格力的,我们是海立最大的客户。

2017年8月,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打算以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转让控股权,我们觉得海立这个品牌不应该丢掉,格力也有这么大的支撑能力,我们希望把中国的压缩机厂做成一个世界级的压缩机厂,有这样一个梦想,我们就参与了海立股份控股权的转让。

当时我们把材料报上去了,但后来又接到通知说不转让了。格力如果在压缩机这一领域不断扩大,可能跟海立就完全成为竞争对手了。既然这样,我们就觉得,不一定是要控股它,但是我们可以参与进去,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成了海立的股东,从技术上可以更好地沟通。

我们希望把海立做大,能够做成一个世界级的压缩机厂,不是为了争取控制权,控制后你没有能力去改变这家公司,控制了又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不靠股票升值赚钱,而是希望把海立做得更好。

七问:当年宝万之争很厉害,期间宝能增持格力电器并没有到达举牌线,但交易所的关注使宝能的持仓曝光,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董明珠:当时宝能来买格力股票,我说没关系,因为他是投资者,任何人都有权利来买格力的股票。但是有一条,不能带着企图,带着恶意。

当时我跟董秘讲,看一下为什么这几天几百亿资金进出,我当时觉得资金这样大进大出,股价这样波动,有一部分投资者会被伤害。我们看到股东名单后,就通知对方公告,对方没公告。尽管宝能还没有达到5%举牌线,但我们觉得格力是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我们应该公告,所以格力电器公告了。

其实谁来并不重要,什么心态来很重要。很多金融机构举牌实体企业,也是看好实体企业,希望通过概念把股价炒高,这种案例已经很多了,把实体企业搞垮了。

有很多你们不知道的小上市公司,都是在举牌这个过程当中被灭掉了,最后成为僵尸企业。我觉得上市公司要加大监督,不能让小股民受害,小股民受害就是因为在股价的波动当中受害,而不是在投资过程当中受害。

在万科之争当中,我没有去研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低价收购,然后炒概念再高价卖掉,让一批人来接高价盘,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我们不希望这样的现象出现。

八问:格力电器是多类机构的长期重仓股,机构也曾有成功向格力电器推荐董事的案例,怎么看待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董明珠:我觉得有两种投资者。一种是投资某个企业,短期就想获得暴利,这是炒股,不是投资;还有一种投资者,他们真正是想跟着企业发展,通过企业发展来获得收益。我希望这些投资者能够维护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意识到不是你投资的这个公司用股价给你带来回报,而是企业通过创造带给投资者回报,我希望投资者能用这样的心态来投资格力。作为投资者,不是说希望他们跟着格力长跑,我不能强行绑着投资者一直跟我跑下去,而是希望投资者要有好的心态。

九问:未来分红的预期还在吗?

董明珠:当然了,我们未来一定会分红,但是在什么时候分,分多少,我们要去思考,今年也许分红,也许不分红。如果从纯粹分红角度来讲,格力对股民是负责任的,当时我们从股市上只募集了50亿的资金,我们现在给股民的现金分红回报已经超过了400亿,从这个角度来讲,格力电器已经完成它的任务了。

说老实话我支持不分红,但我自身也是格力的股东,单作为我个人来讲,更希望分红,因为我不分红,就少了近一个亿的收入,要分红我就可以多拿一个亿,为什么不分?但我不能站在个人受益角度来考虑,得站在企业发展角度去思考,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资金的保证,格力现在投资芯片,就是需要钱。

格力不是靠炒股票来支撑的,是靠自己的发展来支撑的,是员工创造财富,不是股民的钱在创造财富,是劳动创造财富,不是资本创造财富,这个概念一定要清晰。

十问:国家宏观调控去杠杆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的经济还是看好,最近股市外资进入也很多,但是国内好些企业日子很难过,面临着去杠杆,您怎么看这个事情?

董明珠:我觉得外国资本看好中国,是在资本这个层面运作,我不敢做任何评价,但是我认为,搞资本运作,像这样倒进来倒出去,是以暴利为原则的。其实真正难过的,我觉得还是没有技术支撑的企业,我认为所有的企业家,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还是要有一种使命感,国家与我们共荣,从思想上要有这样一个认知。

第二个还是要加大对自身生存能力的思考,不要老是依赖别人。现在很多时候,国家出台一个政策,比如说搞自动化、买技术、引进人才等等,企业马上蜂拥而上,但是都没有那种自主培养人才的精神。自主培养人才会很辛苦,但是能真正撑起一片天,像格力的员工现在就被空调行业的同行来挖人,应该出台政策保护这些创新型企业,恶意挖人需要付出代价。但是可以建立一种机制,用协商方式对其他企业进行支援等等。

董明珠气场强大,用“霸道总裁”来形容不为过。这次访谈还聊了很多其他问题,比如谈到如何处理与地方国资主管部门的关系,董明珠的回答很直接:“关心是需要的,干预是肯定不行的!”她解释:“比如说我们珠海市国资委主任,如果想好了应该做什么,那我相信下面所有的企业都能干好,因为你有人事权,就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地方,那企业怎么可能干不好呢?关心是一定要的,但是不要瞎指挥,那叫干预。你不瞎指挥,企业不就做好了吗?”

访谈间,董明珠还聊到很多普世的话题,比如谈到创业,她告诉我们,很多年前她跟马云讲过,马云是需要,但是马云真的不能多。“现在这么多人都在互联网创业,什么叫创业?在企业里,我们多少年轻人,实实在在创造了一个新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他就是创业,创业不是自己发财叫创业,创业是给社会带来进步,叫创业。”

:牛股市 证券时报 由中国投行俱乐部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想种地我想当老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