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ps1上的ps1射雕英雄传转psp,在杭州九宫之义(九宫图),为什么左边一定是8,右边是4,是怎样推算出来?

根据金庸《鹿鼎记》改编,由张卫健主演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小宝与康熙》大结局中有这么一个有趣场面:韦小宝将冯锡范如打桩般一下一下直打入地,口中还大呼小叫:“这一招是代胡德帝打的,这一掌是代陈近南,这是代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这是代金庸打的!”可怜那冯锡范只剩下个头还露出地面,依然好奇心大起,口齿不清的发问:“金庸是谁?”   
韦小宝一脚把他完全踏与地齐,骂道:“连金庸是谁都不知道!死去吧你!”由此可见金庸“八风吹不动”的江湖地位。    金庸是谁?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他:平生最识江湖味!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有句话:“江湖中卧虎藏龙,人心里其实也是卧虎藏龙!”江湖在哪里?你我的心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侠客的社会,江湖仍在,惜无大侠!几乎几代人的江湖感觉都来自金庸的武侠小说。    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话是夸柳永的,现在能当得起此话的华人作家,恐怕只有金庸。倪匡这么评价金庸:“他的文学成就与和艺术造诣,与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相比都毫不逊色。这位当代的关汉卿、曹雪芹,也完全可以与西方文学史上泰斗级的人物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相提并论。金庸的《鹿鼎记》、《天龙八部》等作品,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然而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重文轻武的习性,一种啃着窝头唱高山流水的矫情。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中国电影《卧虎藏龙》就因为是武侠片,而引来诸多不屑,大嘴一撇说那“纯属利用老外的好奇与无知”,然而《角斗士》又何尝不是一部老外的“武侠片”?在中国,描写武侠之道的小说家连文学家的称号都难获得,这委实不公平。    凡一代有一代文学,春秋之辞命,战国之纵横,汉文、晋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具时代特色,后人虽欲学却难以超越。而于当世,不论人持何不屑,我自以为是“金庸之武侠小说”,古龙已去,再无能比肩者。        第一次接触到金庸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当时我读初一,生活在苏北的一个小县城,城中惟一的新华书店一日贴出告示:现预订香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每套五元。五元钱对于八十年代初刚上初中的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还好那是过年的时侯,压岁钱正好交了书款,换回一张三个月后可以取书的收据。之后便一天天计算时日,三个月到了,兴冲冲去书店,被告知书尚未到货,过些日子才能来。就这样不知道又跑了多少回,失望了多少次,终于有一天欣喜若狂的捧回厚厚的三大本,绿色的封面,发黄的纸张,墨香犹在,带我从此闯入江湖。    后来上高中、读大学,金庸的书可以很容易得到了,于是这十几套书便一直陪伴我下扬州、到江南,瘦西湖畔二十四桥边读《鹿鼎记》,江南水乡、太湖之滨读《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不记得买过几个版本了,反正随着上学、工作地点的变迁,每到一地,安稳下来后,床头便很快有了几册。掐指算算读龄也有二十多年了,十几套书怎么着翻也快会背了,然而专家学者、老师好友推荐的大家名作多不胜数,而能让我心甘情愿长读不厌的除了《红楼梦》外,只有金庸。    书读多了,自然有说两句的欲望,评写金庸及其作品的书有许多,作者中不乏教授学者,从医、道、画、琴、诗词等各个方面娓娓道来,以我之学识断不敢如此,仅以书中诗词为引重温曾经拥有的豪情与甜蜜。    诗词一道今人以为风雅之至,其实最初并不是什么高雅的调调儿,比如词,花前月下佐酒而已,官家所不屑考,其地位颇似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都喜欢唱两句,却总有些人唱完了一翻脸说不如“美声”高贵。        能把大俗的东西写得雅,或者把大雅的东西写得通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都要有厚实的文化做底蕴。金庸的传统文化功底极为深厚,在他的作品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佛学医道不是简单的引用、堆砌,而是巧妙的融入在故事中,淡无痕迹而却又随处可见。    江苏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香港)联合出版过《武侠小说话古今》一书,其中有一篇《武侠小说——华侨子女的中文课本》,文中写道:    曾听一些留学生说,不少世代旅居外国的华侨子女,由于从小便学当地语言,因此对居住国的语言文字颇为熟悉,但对中文却比较陌生。他们的父母便用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中文水平,不忘祖国的灿烂文化。结果这些华侨子女,果然从武侠小说中学到了不少中文文字,而且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后来所具有的汉文化知识,大多数不是从老师、家长中学得,而是从武侠小说中领略到的。    这事骤听似颇奇怪,细想却有道理。由于武侠小说情节曲折,悬念迭起,武功神异,打斗紧张,因此吸引着不少初通汉语的华侨子女。他们一部一部看下去,越读越有兴味,认识的字多了,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多了,如儒家思想、老庄哲学、佛经道藏、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阴阳八卦、五行生克等等内容,在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是随时可以见到的……    梁守中的这本书我至今没看到过,上面这段话是在陈墨《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中间转读来的,不过我完全相信这事的真实性,因为我自己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2006年,南方日报作为重点图书推出了本人编写了十五年之久的系列丛书《同一首诗》,全套十二册,共150万字,我在大学里读的是无线电专业,所以这套书完全是在兴趣的支撑下完成的,而这最初的“兴趣”,不是来自语文课本,也不是《唐诗三百首》,而是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等武侠、言情小说作家。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白马啸西风》中,我第一次读到了李白的“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方岳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在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和《江湖三女侠》中,我第一次读到了黄景仁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纳兰性德的“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在古龙的《萧十一郎》中我读到了“道是不相思,相思令人老,几番几思量,还是相思好”,“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伺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这至今不知是古龙原创还是引用的句子!    至于琼瑶的小说更是和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的每一篇小说都有一个美丽动人,让人一听难忘的名字,很多都是直接源自古典诗词,比如《心有千千结》取自张先“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几度夕阳红》取自《三国演义》开篇曲“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取自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帘幽梦》取自秦观“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烟锁重楼》取自李清照“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在水一方》取自《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今人教学诗词,必先分析表达了作者或言志或抒情或悲愤或淡泊的心情,然后循此来感受,美其名曰“诗词赏析”。其实对于读者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你自己从中能感受到什么!就像梁启超所说:“义山(李商隐)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是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易抹煞。”    美国作家福克纳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其数量之多可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然而正如胡适在《中国文艺复兴》所说,它们大致可分两大类型:一类是“死了的文学”,一类是“活的文学”。唐诗宋词无疑是属于后者,它们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和中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性情共生。    然而目前市面上干干巴巴的“诗词鉴赏”、“诗词点评”之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在古典文学中最能激发起人们性情的唐诗宋词面前,“灵性”和“感触”居然难得一见!实在让人不知说什么好。诗词最初本来就是花前月下开心娱乐之物,作者或许会因为“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愁眉苦脸,没必要让读者也苦着读。闲来读读诗词应该是心灵最好的放松和休闲,“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古时读书人的理想境界,因为这不是苦读,而是一种享受。    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感动,这才是文学真正应有的魅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真正真进人心的捷径!      诗词歌赋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读,往往比孤立时更有感觉,武侠小说中引用的诗词常常显得尤其感人,就是因为作者为之精心打造了绝美的环境!如果你对古典诗词没有太多感觉,不妨先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找些相关段落来读,要想省事的话,也可以从这本《平生最识江湖味》入手,本书以金庸先生小说中提到的诗词曲赋为主线,尽力营造的正是这种绝美的环境。    江湖并不只是打打杀杀,气贯江湖,情满江湖!爱恨情仇西风白马,江湖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大起大落,永远未知的神秘。  
金庸小说中曾经无数次打动我心的故事和传奇、真情与豪气、诗意与哲理,相信一定也有你曾经流连其中……    走近金庸,看英雄本色,品侠骨柔肠。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平生最识江湖味》,与同好者交流。      第一册目录  
    序
平生最识江湖味  第
郭靖、黄蓉之“文化苦旅”  第
杨过感言:美人如玉剑如虹  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第
乔峰:女人最想要的六个男人之一  第
闲话射雕:说英雄谁是英雄  第
女孩必读:看殷素素如何顺利拿下张翠山  第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第
小曲儿好唱口难开      
郭靖黄蓉这一路行来,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说,还要一会儿数学一会儿语文的答题,这一段历程用余秋雨先生的一本书名形容最好,那就是——“文化苦旅”。         (山雨欲来图
    第一回 郭靖、黄蓉之“文化苦旅”             《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无所不精,他的宝贝女儿黄蓉打小儿耳濡目染,记住了不少,没想到关键时刻这些东西还真起了大作用。     话说铁掌帮帮主裘千仞本是双胞胎,他还有个哥哥叫作裘千丈,这哥俩儿性子完全不同,武功也是天差地别。裘千仞武功高强,一心经营他的铁掌帮,裘千丈稀松平常,平日里只知道打着兄弟的旗号在外坑蒙拐骗。在太湖边,黄药师的旧徒陆乘风的山庄,裘千丈玩把戏玩漏了,被江南七怪的老二“圣手书生”朱聪当面揭穿,嬉皮笑脸的朱聪和精灵古怪的黄蓉联手把老裘好一通戏弄。     拿人开涮的事留下了后遗症,没过多久黄蓉遇到真的了,在铁掌帮的老窝撞见了裘千仞。蓉儿错把李逵当李鬼,还想揪老头的胡子玩,被裘千仞一掌击成重伤,眼看小命儿不保,把个靖哥哥心疼得直哆嗦,千辛万苦带着她去寻找这世上唯一能救她命的“南帝”段皇爷。     在寻找南帝的路上,二人先是遇到了“情痴”瑛姑的刁难,这位身兼南帝爱妾和老顽童情人于一身的女子听说老顽童身困桃花岛,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要拯救这位“第三者”。这桃花岛是黄老邪苦心经营多年的私家海上别墅,岛上机关重重,按五行生克之理、九宫八卦之变营建,要想出入自如,五行八卦奇门之术一定得好,所以瑛姑首先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苦心钻研术数。当郭黄二人闯入瑛姑的住所时,她正在那儿聚精会神的解数学题,一看人家小情侣情意绵绵,形单影孤的瑛姑受的刺激不小,阴阳怪气的连考了黄蓉好几道数学难题。     此时的南帝因为被不通世事的老顽童周伯通戴了绿帽子而心灰意冷,皇帝不做改做了一灯和尚,他朝中原来的四位大臣心念旧主,跟着他高官不做做了“渔樵耕读”四大高徒。这四位怕郭靖黄蓉加害师父,百般阻挠,不让他们上山。其中的“读”久居深山,除了蚊子一年也见不到一个文化人,这回可算是逮到个卖弄机会,酸劲儿上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是对句又是吟诗,出了不少文化题刁难郭黄二人。     黄蓉身受重伤痛苦不堪,而那位傻靖哥哥对蓉儿的伤势牵肠挂肚,恨不得一步跨到“一灯诊所”,奈何这一路挡道的尽是些个黏黏糊糊的“文化人”,“降龙十八掌”始终无用武之地,郭大侠有劲没处使,心中更是苦不堪言。     郭靖黄蓉这一路行来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不说,还要一会儿数学一会儿语文的答题,我觉得这一段历程用余秋雨先生的一本书名形容最好,那就是——“文化苦旅”!        1         先来看看“神算子”瑛姑的问题。     瑛姑的屋子建在密林中一个污泥湖沼之上,按五行奇门之术设了机关,这些东西对普通人来说像迷宫,在黄蓉眼里,不过是些“入门级”的小摆设。在黄蓉的指点下,郭靖“对着灯火直行三步,向左斜行四步,再直行三步,向右斜行四步”,落脚处果然打有一根根的木桩。如此直斜交差行走了一百一十九步,二人轻轻松松进了大门,到了屋子前面。     郭靖、黄蓉进到屋子里时,瑛姑正忙着用竹片做的算子算55225的平方根,黄蓉马上告诉她是235。瑛姑不信,低头继续算,搬弄了好一会,最后果然和黄蓉说的一样,瑛姑以为小丫头是运气好蒙对的,于是又来一道“的立方根”,她刚将算子排好,黄蓉就告诉她答案是324。瑛姑算了差不多一盏茶时分,才算出来,不由对黄蓉大感兴趣,请她到内室说话。     瑛姑此时尚不知黄蓉是谁,只想和她探讨些数学问题,所谓的“内室”更像是她的“数学办公室”,地上铺满了细沙,上面写着的都是她认为的难题。瑛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些让自己绞尽脑汁也算不清楚的东西,对于黄蓉来说却都是小菜一碟,片刻之间,小姑娘就将沙上所列的七八道算题尽数解开。     瑛姑仍不死心,使出了杀手锏,试图用她“独创”的秘诀难住黄蓉,信息闭塞的瑛姑没想到这套东西有人比她创的更早更“独”:         那女子沮丧失色,身子摇了几摇,突然一交跌在细沙之中,双手捧头,苦苦思索,过了一会,忽然抬起头来,脸有喜色,道:“你的算法自然精我百倍,可是我问你,将一至九这九个数字排成三列,不论纵横斜角,每三字相加都是十五,如何排法?”     黄蓉心想:“我爹爹经营桃花岛,五行生克之变,何等精奥?这九宫之法是桃花岛阵图的根基,岂有不知之理?”当下低声诵道:“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边说边事,在沙上画了一个九宫之图。     那女子面如死灰,叹道:“只道这是我独创的秘法,原来早有歌诀传世。”黄蓉笑道:“不但九宫,即使四四图、五五图,以至五子图,亦不足为奇。就说四四图罢,以十六字依次作四行排列,先以四解对换,一换十六,四换十三,后以内四角对换,六换十一,七换十。这般横直上下斜角相加,皆是三十四。”那女子依法而画,果然丝放毫不错。     黄蓉道:“那九宫每宫又可化为一个八卦,八九七十二数,以从一至七十二之数,环绕九宫成圈,每圈八字,交界之处又有四圈,一共一十三圈,每圈数字相加,均为二百九十二。这洛书之图变化神妙如此,谅你也不知晓。”举手之间,又将七十二数的九宫八卦图在沙上画了出来。         黄蓉所说的“九宫之义,法之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其实就是五行生克、九宫八卦的数学模型,也叫“九宫图”,具体图形如下所示,图中无论横、竖还是斜向排列的数字之和都是十五:         4
2     3
7     8
6         “九宫图”还有个名字,叫作“洛书”,常与“河图”并称。传说伏羲见龙马(一种似龙非龙似马非马的怪兽)出于黄河,其背上有奇怪的图案,于是就把这个图描了下来,经研究后得“河图”,并推八卦。数百年后,大禹治水时,黄河的支流洛水中有五彩神龟浮出,也是背上有图,大禹描画整理后也得了张图,由于神龟是在洛水中出现的,人们就把这张图称为“洛书”。     洛书虽然名气大,画起来却很简单,把上面九宫图的数字用45个黑白点来分别代表即得。《周易》说“天地之数,阳奇阴偶”,1、3、5、7、9为奇数,也叫“天数”,为阳,以白点画出;2、4、6、8为偶数,也叫“地数”,为阴,以黑色画出。    
      
说完了“九宫图”,再来看看“四四图”,如下所示,图中无论横直上下还是斜角相加,得数都是三十四:         13
16     8
5     12
9     1
4         七十二数的“九宫八卦图”要比“九宫图”和“四四图”复杂多了,在宋代数学家杨辉的著作中被称为“连环图”,丁易东的《大衍索隐》中被称为“九宫八卦综成七十二数合洛书图”,简称“九宫八卦图”。其一如下图所示,就像黄蓉所说“每圈数字相加,均为二百九十二”,有兴趣的可以算一下:           
1 72  32
35   67 6
71 2   18 55
14 59  19
24   56 17
60 13   11 62
29   61 12
65 8           
黄蓉受伤挺重,虽说不用动脑子就把瑛姑侃得一愣一愣,自己也累得不轻,画完这几个图顿感浑身无力,赶忙招呼郭靖把“九花玉露丸”拿出来服用。见到这江湖传说中的顶级保健品,瑛姑才知道敢情这位数学神童是黄药师的女儿。    一看自个儿在算数上给黄老邪的女儿提鞋都不够格,上桃花岛救人显然是痴心妄想,瑛姑失望之极。这个女人算数不行,心思转得倒挺快,“救人”不成立马改“害人”,她不但“热心”指点郭、黄二人如何寻找段皇爷,还给了郭靖三个救命锦囊。    瑛姑偷偷在黄蓉的“九花玉露丸”里放了几粒外形重量都差不多的毒药丸,她要毒的自然不是黄蓉,而是“前老公”段皇爷。为了不让黄蓉误食毒药,瑛姑连哄带吓的告诉郭靖说保健品不能包治百病,搞不好还可能有负作用,千万别再给黄蓉乱吃补品了。    郭靖特好忽悠,一听这话,马上把“九花玉露丸”收了起来。黄蓉虽然不知道瑛姑下了毒,可听到她对自己的爹无礼之极,小姑娘哪儿受得了这窝囊气?也“投其所好”给瑛姑使了个“毒”招,用竹杖在细沙上写了三道算题。第一道是包括日、月、水、火、木、金、土、罗、计都的“七曜九执天竺笔算”;第二道是“立方招兵支银给米题”;第三道是道“鬼谷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黄蓉走了,瑛姑傻了,照黄蓉的说法,“半年之内,她必计算不出,叫她的花白头发全都白了”。瑛姑的连环计确实毒到了段皇爷,黄蓉的招儿也不含糊,不知道给瑛姑头上又添了多少根白头发,最终也没算出啥结果来,还是在偷偷跟踪郭黄二人到段皇爷的隐居之处,第二次见到黄蓉时,黄蓉老师才亲口为她解了惑。    黄蓉的前两道题就不说了,大多数人连题目都看不懂,第三题用现代数学来解很简单,我们来看看黄蓉的算法:        黄蓉笑道:“这容易得紧。以三三数之,余数乘以七十;五五数之,余数乘以二十一;七七数之,余数乘十五。三者相加,如不大于一百零五,即为答数,否则须减去一百零五或其倍数。”瑛姑在心中盘算了一遍,果然丝毫不错,低声记诵道:“三三数之,余数乘以七十;五五数之……”黄蓉道:“也不用这般硬记,我念一首诗给你听,那就容易记了: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余百零五便得知。”    瑛姑听到“三人同行”、“团圆半月”几个字,不禁触动心事,暗道:“这丫头既识得他,自是早知我的隐私。三人同行是刺我一女事奉二男,团圆半月却讥我与他只有十余日的恩情?”她昔年做下了亏心之事,不免处处多疑,当下沉着声音道:“好啦,多谢你指点。朝闻道,夕死可矣。你再罗唆,我可容你不得啦。”黄蓉笑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闻道之人啊,倒不曾听说是要弄死那传道之人的。”        黄蓉所念“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诗句,实际上是一种联想记忆法,把一些枯燥难记的数字附藏在大家熟悉的知识或故事中,背起来有意思而且容易记忆。    瑛姑在那儿绞尽脑汁的瞎忙活,却不知老顽童早已成功“自救”,离开了桃花岛,关于这二位的故事,以后再详细介绍,现在我们还是随着郭黄二人一起踏上“文化苦旅”。瑛姑的刁难不过是个小前奏,更难更苦更文化,金庸先生描写得也更精彩的一段旅程还在后面。    
阴阳八卦图
因为被老顽童戴了绿帽子,段皇爷心灰意冷,皇爷不做,出家做了一灯和尚,他手下的四位大臣跟着他做了“渔樵耕读”四大高徒,师徒五个在一座高山上隐居。   “渔”和“耕”四肢有点儿发达头脑有点儿简单,被黄蓉轻轻松松打发了.         (渔翁渔妇图
清 黄慎)  
  2         (一)      
因为被老顽童戴了绿帽子,段皇爷心灰意冷,皇爷不做,出家做了一灯和尚,他手下的四位大臣跟着他做了“渔樵耕读”四大高徒,师徒五个在一座高山上隐居。因为担心瑛姑寻仇,“渔樵耕读”小心翼翼,把一座高山全划到了自家的私家园林里,对所有想上山的可疑人等严加盘查。郭黄二人一到山下就被列为占山以来发现的最大嫌疑犯,哥四个百般阻挠,不让他们上山。  
“渔”和“耕”四肢有点儿发达头脑有点儿简单,被黄蓉轻轻松松打发了;“樵”有点学问,一边砍树,一边唱了好几段“山坡羊”小曲,黄蓉听话听音投其所好也是顺利过关;最后碰上的“读”文化水平最高又最喜欢卖弄,这位老兄又是对句又是吟诗,出了不少颇见功力的文化题刁难郭靖和黄蓉。   咱们先来听听“樵”唱的什么:       忽听得彩虹后传出一阵歌声:“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   那“山坡羊”小曲于宋末流传民间,到处皆唱,调子虽一,曲词却随人而作,何止千百?惟语句大都俚俗。黄蓉听得这首曲子感慨世事兴衰,大有深意,心下暗暗喝彩。        “樵”唱的这首《山坡羊》是元人张养浩的《咸阳怀古》,在黄蓉心里暗自琢磨怎么过关的时候,“樵”也没住口,这位老兄唱上了瘾,又放开嗓子唱了两首,依然是张养浩的作品,一首是《山坡羊&洛阳怀古》,一首是《山坡羊 潼关怀古》:       只听那樵子又唱道:“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他慢慢走近,随意向靖、蓉二人望了一眼,宛如不见,提起斧头便在山边砍柴。黄蓉见他容色豪壮,神态虎虎,举手迈足间似是大将军有八面威风,若非身穿粗布诅裳而在这山林间樵柴,必当他是个叱咤风云的统兵将帅,心中一动:“师父说南帝段皇爷是云南大理国的皇帝,这樵子莫非是他朝中猛将?只是他歌中词语,却何以这般意气萧索?”又听他唱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听到最后两句,黄蓉想起父亲常道:“甚么皇帝将相,都是害民恶物,改朝换姓,就只苦了百姓!”不禁喝了声彩:“好曲儿!”那樵子转过身来,把斧头往腰间一插,问道:“好?好在哪里?”       黄蓉极善察颜观色,从樵夫所唱的曲子中,她料定这家伙昔日必是位手绾兵符、显赫一时的将军,这位猛将兄显然还没完全适应从砍人到砍树的职业技能转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干得有点泄气,“意气萧索”,只能唱歌解烦。   弄清了樵夫的底细,黄蓉微微一笑,附和着这个下岗再就业的家伙也唱了一首《山坡羊》,曲中极赞粪土功名、山林野居之乐,既拍了一把这个由大理国猛将改行的“樵”老乡的马屁,又顺带着开导他职业无贵贱之分,应该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已经拿起了斧头,就别想三想四的了,好好的做好砍树这个有前途的职业吧。   黄蓉唱的是元人宋方壶的《山坡羊 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衰谁成败?  陋巷单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  达,志不改!       “陋巷单瓢亦乐哉”这句用的是孔夫子最欣赏的一位弟子颜回的典故,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夸颜回能安贫乐道,黄蓉把这位砍柴砍得有点上火的樵将军也抬到了这高度。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黄蓉这招还真挺灵,颇得樵的好感,这马屁猛将兄毫不客气的“笑纳”了。然后这位音乐爱好者玩物丧志玩忽职守,“以声取人”,最终架也没打就放郭靖黄蓉上了山。   根据“渔”、“樵”、“耕”三位同志的表现,我们现在可以来总结一下了,那就是并非每个高官都能够随遇而安,做好门卫工作。就跟“高分低能”一样,这帮人在这方面往往“高官低能”,其实与其用这么高级别的保卫干部,一灯当初还不如花俩小钱儿雇几个民工。   郭黄二人往山上攀出了很远,这个失职的“樵”保安一点没感觉到工作失误,隐隐还听得他又扯开那原生态的嗓子在下面唱开了:“……当时纷争今何处?赢,都变作土!输,都变作土!”   “樵”是武将出身,做事有点死脑筋,认死理,连唱歌都认准了一个作者跟人家死磕,他最后唱的这一曲仍然是张养浩的作品——《山坡羊 骊山怀古》,不过与流传的版本稍有不同,《骊山怀古》全篇如下: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黄蓉遥遥听得“樵”纵声高歌“赢,都变做土;输,都变做土”,想到自己目前所处的境地,忍不住和郭靖开了个玩笑,她随口依着《山坡羊》的曲调编了几句,听起来却也是情意绵绵:       黄蓉伏在他背上笑道:“靖哥哥,依他说,咱们也别来求医啦。”郭靖愕然,问道:“怎么?”黄蓉道:“反正人人都是要死的,治好了,都变作土;治不好,都变做土。”郭靖道:“呸,别听他的。”黄蓉轻轻唱道:“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       “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黄蓉“因地制宜”随口创作的两句词儿,比什么“生死相依”实在是生动多了,靖哥哥这几辈子算是结结实实的给“赖”上了。      
    (二)       散曲发源于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宋金时即已流行民间,《射雕英雄传》中樵夫和黄蓉所唱“山坡羊”皆为元人散曲,被金庸借来用在此处,为了避免误会,金庸还特意在书中这一章后面加了注释说明。不过再小心也没用,还是不断能看到有人挑他的这个刺儿,这个世界上喜欢拧着个脑袋较真儿的文化人还真多。   《山坡羊》的调子挺好,下面我们就再来看几首写得比较有味道的,比如陈草庵的《山坡羊》: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迢,水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    人,憔悴了!       刘致的《山坡羊 燕城述怀》: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更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    失,咱命里。       刘致的《山坡羊 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         朝朝琼树,家家朱户,    骄嘶过沽酒楼前路。    贵何如,贱何如,    六桥都是经行处,    花落水流深院宇。    闲,天定许;    忙,人自取。       乔吉的《山坡羊 寄兴》: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    扬州鹤背骑来惯用语。    事间关,景阑珊,    黄金不富英雄汉,    一片世情天地宽。    白,也是眼!    青,也是眼!       乔吉的《山坡羊 冬日写怀》: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    痴儿不解荣枯事。    攒家私,宠花枝,    黄金壮起荒淫志,    千百锭子买张招状纸。    身,已至此!    心,犹未死!       薛昂夫的《山坡羊》: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    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    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    低,低处苦!       最后来看一首不知道作者是谁的《山坡羊》:         驰驱何甚,乖离忒恁,    风波犹自连头浸。    自沉吟,莫追寻,    田文近在多门禁,    炎凉本来一寸心。    亲,也在您;    疏,也在您!       金庸在书中说“那‘山坡羊’小曲于宋末流传民间,到处皆唱,调子虽一,曲词却随人而作,何止千百?惟语句大都俚俗”,这话实际上说出了元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元曲可谓是中国最自然的文学形式,王国维话:“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   看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受,这《山坡羊》像不像陕北的山沟沟里随时唱响的信天游?    
    3    
(一)    
郭、黄二人“文化苦旅”最后一关的关主是“读”。   
我总觉得郭靖、黄蓉在遇到“读”之前的行程有点像“超级玛丽”等电脑游戏中常见的蹦蹦达达跳坑或跃山崖的场景,我们来看看金庸是怎么写的:    
郭靖提气快步而行,奔出七八丈,黄蓉叫道:“小心,前面断了!”郭靖也已看到那石梁忽然中断,约有七八尺长的一个缺口,当下奔得更快,借着一股冲力,飞跃而起。黄蓉连经凶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笑道:“靖哥哥,你飞得可没白雕儿稳呢。”  
奔一段,跃过一个缺口,接连过了七个断崖,眼见对面山上是一大片平地,忽听书声朗朗,石梁已到尽头,可是尽头处却有一个极长缺口,看来总在一丈开外,缺口彼端盘膝坐着一个书生,手中拿了一卷书,正自朗诵,那书生身后又有一个短短的缺口。郭靖止步不奔,稳住身子,登感不知所措:“若要纵跃而过,原亦不难,只是这书生占住了冲要,除了他所坐之处,别地无可容足。”    
这个挡道的书生就是“读”,看起来有点儿像电脑游戏中的老妖,必须要打倒他才能顺利过关。郭靖是个百分百的体力劳动者,一路上拳打脚踢扫荡点儿小妖还行,到了紧要头口还是得看黄蓉的,何况这回又是兵遇到了秀才,人家压根儿就没打算跟他动手动脚,从头到尾全凭嘴皮子忽悠。  
书生看似摇头晃脑的念书,其实却占据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道,黄蓉也不由得暗暗发愁,她仔细听了听,原来书生读的是《论语》,听他兴高采烈,一诵三叹的正念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黄蓉立刻有了主意:    
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激。”当下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那书生愕然止读,抬起头来,说道:“甚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四十来岁年纪,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漆黑的长须,确是个饱学宿儒模样,于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聪明机智,笑道:“小姑娘果然满腹诗书,佩服佩服。你们要见家师,为着何事?”黄蓉心想:“若说前来求医,他必多方留难,可是此话又不能不答。好,他既在读论语,我且掉几句孔夫子的话来搪塞一番。”于是说道:“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书生仰天大笑,半晌方止,说道:“好,好,我出三道题目考考你,若是考得出,那就引你们去见我师父。倘有一道不中式,只好请两位从原路回去了。”    
由不理不睬,自顾自的念书,到主动要求出题当主考官,不知不觉中书生已经中了招儿。蓉儿小姑娘实在是厉害啊,三言两语就占据了主动。这小丫头古灵精怪不说,又跟着她爹学了一肚子的百科知识,最不怕的就是文化考试,一看书生跟猴一样顺杆爬上来了,黄蓉又给她助了一臂之力,顺带着麻痹麻痹他:    
黄蓉道:“啊哟,我没读过多少书,太难的我可答不上来。”那书生笑道:“不难,不难。我这里有一首诗,说的是在下出身来历,打四个字儿,你倒猜猜看。”黄蓉道:“好啊,猜谜儿,这倒有趣,请念吧。”那书生捻须吟道:“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黄蓉伸了伸舌头,说道:“文武全才,可了不起!”那书生一笑接吟:“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却掩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  
黄蓉心道:“‘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瞧你这等模样,必是段皇爷当年朝中大臣,随他挂冠离朝,归隐山林,这又有何难猜?”便道:“‘六’字下面一个‘一’一个‘十’,是个‘辛’字;‘杏’字上加横、下去‘口’,是个‘未’字;半个‘床’字加‘大’加一点,是个‘状’字;‘完’挂冠,是个‘元’字。辛未状元,失敬失敬,原来是位辛未科的状元爷。”    
“读”给黄蓉出的是一个拆字诗谜,他觉得这谜猜起来相当不容易,这一题差不多就能干净利落的把郭、黄二人打发走。  
这诗谜确实挺难猜,不过那得看对谁,要是郭大侠上场,够他拆八辈子的!而黄蓉简直是“读”的天敌,天生就是来拆这个书生的台的,小姑娘对拆字办法倍儿熟,再看看书生那摇头晃脑得意洋洋的小酸模样儿,不用猜,百分百的高级知识分子!  
就这样,黄蓉轻松过了第一关。    
    (二)    
对这个美丽无比又聪明绝伦的小女孩,“读”打从心眼儿里佩服,不过他可不像同事“樵”那么好忽悠,这时侯还没忘记自己的使命,还是一门心思要郭黄二人知难而退。  
“读”考官还有两次出题的机会,他四下一望,见山边有一排棕榈,树叶随风而动,宛若挥扇,这位状元公即景生问,摇了摇手中的折扇出了第二题:    
那书生挥扇指着一排棕榈道:“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叠扇。”这上联既是即景,又隐然自抬身分。黄蓉心道:“我若单以事物相对,不含相关之义,未擅胜场。”游目四顾,只见对面平地上有一座小小寺院,庙前有一个荷塘,此时七月将尽,高山早寒,荷叶已然凋了大半,心中一动,笑道:“对子是有了,只是得罪大叔,说来不便。”那书生道:“但说不妨。”黄蓉道:“你可不许生气。”那书生道:“自然不气。”黄蓉指着他头上戴的逍遥巾道:“好,我的下联是:‘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  
这下联一说,那书生哈哈大笑,说道:“妙极,妙极!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敏捷之至。”郭靖见那莲梗撑着一片枯凋的荷叶,果然像是个独脚鬼戴了一顶逍遥巾,也不禁笑了起来。黄蓉笑道:“别笑,别笑,一摔下去,咱俩可成了两个不戴逍遥巾的小鬼啦!”    
这回“读”不猜谜了,出了个上联要黄蓉对,黄蓉不但随口就对出了下联,还顺带着把他消遣了一把。  
这个“读”不但读的书又多又杂,而且也确实够“毒”的,一看小姑娘笑语盈盈轻松过了两关,自己就剩下最后一次出题机会了,“读”有点儿着急。这家伙城府深,心里发狠使劲脸上还不让人看出来,笑眯眯的使了个狠招儿:    
那书生心想:“寻常对子是定然难不倒她的了,我可得出个绝对。”猛然想起少年时在塾中读书之时,老师曾说过一个绝对,数十年来无人能对得工整,说不得只好难她一难,于是说道:“我还有一联,请小姑娘对个下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黄蓉听了,心中大喜:“琴瑟琵琶四字中共有八个王字,原是十分难对,只可惜这是一个老对,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爹爹当年在桃花岛上闲来无事,早就对出来了,我且装作好生为难,逗他一逗。”于是皱起了眉头,作出愁眉苦脸之状。那书生见难倒了她,甚是得意,只怕黄蓉反过来问她,于是说在头里:“这一联本来极难,我也对不工稳。不过咱们话说在先,小姑娘既然对不出,只好请回了。”  
黄蓉笑道:“若说要对此对,却有何难?只是适才一联已得罪了大叔,现在这一联是一口气要得罪渔樵耕读四位,是以说不出口。”那书生不信,心道:“你能对出已是千难万难,岂能同时又嘲讽我师兄弟四人?”说道:“但求对得工整,取笑又有何妨?”黄蓉笑道:“既然如此,我告罪在先,这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那书生大惊,站起身来,长袖一挥,向黄蓉一揖到地,说道:“在下拜服。”黄蓉回了一礼,笑道:“若不是四位各逞心机要阻我们上山,这下联原也难想。”原来当年黄药师作此对时,陈玄风、曲灵风、陆乘风、冯默风四弟子随侍在侧,黄药师以此与四弟子开个玩笑。其时黄蓉尚未出世,后来听父亲谈及,今日却拿来用到渔樵耕读四人身上。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知识渊博的“笑面虎”书生万万没想到自己这回不偏不邪一头又撞到黄蓉的枪口上了。这个所谓数十年来无人能对出的绝对,其实许多年前就被黄蓉他爹给攻克了,黄老邪以此和陈玄风、曲灵风、陆乘风、冯默风四个弟子开玩笑。  
黄老邪“淡泊名利”,对出来就扔一边了,既没写研究论文也没出书,只在没事时和小女儿闲聊说起过,所以世人不知,更别说这个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读”了。  
事实上黄蓉当年也不过当文字游戏听听玩玩,没想到紧要关头这看似和自己八杆子也扯不上关系的对联,却意外打开了自己的生命之门。金庸在《碧血剑》中写黄真第一次见到小师弟袁承志时感叹“他这家宝号货色繁多,五花八门,看来不是我华山派一家进的货,他生意的路子可广得很啊”,从黄蓉与“读”的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学到的经验是——如果有可能,人最好还是广开门路,多进点儿“货”。在当今社会,不知道哪一天,说不定副业会变成主业,爱好会变成职业。    
    还是来做个新书广告    《古希腊罗马神话十日谈》(2本,南方日报出版社)  《同一首诗》系列第10-12册(《人与花心各自香》、《不薄今人爱古人》、《花开花落两由之》,南方日报出版社)        
  祝贺!
  作者:王来扶 回复日期: 15:21:49 
    好看,楼主不要吝啬,全部帖出来吧:)      
作者:黄卷 回复日期: 18:45:17 
    写的真不错....  ====================  
遵嘱删去前一个并将两个跟帖转过来。
  谢谢yiping老师。      继续贴图        “独脚鬼戴逍遥巾”,八大山人这幅墨荷图略似。  
    4    
(一)    
事至此,郭靖、黄蓉已经基本扫清了“文化苦旅”中的障碍,“读”虽然输得心服口服,但眼还挺毒,给他一眼就发现个不得不说的原则性问题。各位看官,请注意,文人的劣根性出来了,“读”下面使的这一招有点儿下作,那就是“文的不行来道德”。这一阴招儿现在还有很多人常使,写不过人家或者辩不过人家,那便从德性或者是作风上搞臭他。  
和现代某些人比起来,“读”绝对还可以算是个好同志,这位老兄不过就是想找回点面子,没有太恶毒的心思在里面。而“某些人”就不同了,不是简单的为自个儿的面子问题,狠起来简直是想要别人的命。  
说了这么多,还是来看看金庸笔下“读”是怎么干的:    
那书生见他负了黄蓉履险如夷,心中也自叹服:“我自负文武又全,其实文不如这少女,武不如这少年,惭愧啊惭愧。”侧目再看黄蓉,只见她洋洋得意,想是女孩儿折服了一位饱学的状元公,掩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心想:“我且取笑她一番,好教她别太得意了!”于是说道:“姑娘文才虽佳,举止却是有亏。”黄蓉道:“倒要请教。”那书生道:“《孟子》书有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瞧姑娘是位闺女,与这位小哥并非夫妻,却何以由他负在背上?孟夫子只说嫂溺,叔可援之以手,姑娘既没掉在水里,又非这小哥的嫂子,这样背着抱着,实是大违礼教。”  
黄蓉心道:“哼,靖哥哥和我再好,别人总知道他不是我丈夫。陆乘风陆师哥这么说,这位状元公又这么说。”当下小嘴一扁,说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也信得的?”那书生怒道:“孟夫子是大圣大贤,他的话怎么信不得?”黄蓉笑吟道:“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那书生越想越对,呆在当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原来这首诗是黄药师所作,他非汤武、薄周孔,对圣贤传下来的言语,挖空了心思加以驳斥嘲讽,曾作了不少诗词歌赋来讽刺孔孟。孟子讲过一个故事,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去乞讨残羹冷饭,又说有一个人每天要偷邻家一只鸡。黄药师就说这两个故事是骗人的。这首诗最后两句言道:战国之时,周天子尚在,孟子何以不去辅佐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未免是大违于圣贤之道。  
那书生心想:“齐人与攘鸡,原是比喻,不足深究,但最后这两句,只怕起孟夫子于地下,亦难自辩。”又向黄蓉瞧了一眼,心道:“小小年纪,怎恁地精灵古怪?”    
拦路虎终于变成了“导医”,郭靖黄蓉“文化苦旅”的终点站到了——站在一灯大师的半山别墅旁,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在他们俩看来,那是救生扶伤的“一灯诊所”。  
一灯大师原来号称“南帝”,在武林界和黄蓉的父亲“东邪”黄药师是同一重量级的人物,而其慈祥亲切远胜黄老邪。老邪虽然最疼女儿,可平日里行事古里古怪,和女儿在一起又一向没大没小,两个人倒像是平辈好友,父女之爱有时反而显得深藏不露。黄蓉受伤之后这一路寻来,看似轻轻松松、嘻嘻哈哈,其实身心万种痛楚委屈苦忍已久,只是无人诉说,此刻在一灯大师的抚慰爱怜之下,黄蓉再也忍不住,拉着他放声大哭了一场。  
黄蓉哭完了,心里痛快多了,小性子也上来了,想想渔樵耕读的刁难,依然胸中有气。虽说这哥四个那是职务行为、工作需要,可毕竟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儿,岂能轻易放过?在向一灯大师讲述自己“文化苦旅”的历程时,黄蓉忍不住使了点小坏,小眼珠儿滴溜乱转,添油加醋把“渔樵耕读”中的三位都给告了:    
黄蓉接着述说渔樵耕读的诸般留难,樵子是轻易放他们上来的,着实将他夸奖了几句,对其余三人却加油添酱的都告了一状,只气得书生与农夫二人更加怒容满脸。郭靖几次插口道:“蓉儿,别瞎说,那位大叔没这么凶。”可是她在一灯面前撒娇使赖,张大其辞,把一灯身后两弟子只听得脸上一阵红一阵青,碍于在师尊面前,却不敢接一句口。    
郭靖、黄蓉之“文化苦旅”至此完全结束,在一灯大师“舍己为人”的相助之下,黄蓉的小命儿终于又是她自个儿的了。    
    (二)    
救命的紧张时刻过去了,现在我们可以放下心来说说上面的引文中提到的那些题目了,其实从孔子弟子冠者几人,到谜语对联,再到“读”出的三道题,都不是金庸的原创,都是中国古书中的精华故事。  
那个“辛未状元”的谜语,来自《续太平广记》,明隆庆辛未会试,江阴人袁舜臣赴京赶考时在一个灯笼上题了这个灯谜。那两幅对联,第一副被称为“仙对”,出自《评释巧对》卷六;第二副是“唐状元对”,说的是明代状元唐皋奉命出使朝鲜,朝鲜国君表面上客客气气,却耍嘴皮子出了个“八大王一般头面”的上联,唐皋毫不客气回了他个“四小鬼各自肚肠”。  
上面那副“唐状元对”和孔门弟子冠者几人少年几人,在明人冯梦龙的《古今笑》一书中都有收入。孔门弟子几个大人几个小孩的问题,原是北齐高祖的一个弄臣石动筩的故事:    
石动筩尝诣国学,问博士曰:“孔门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冠?几人未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筩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解之?”动筩曰:“‘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皆大笑。    
“乞丐何曾有二妻”这首诗不是黄蓉的原创,当然也不是黄药师写的,同样在冯梦龙的《古今笑》中可以找到。原文是这样的:    
李太伯贤而有文章,素不喜佛,不喜孟子,好饮酒,一日有达官送酒数斗,太伯家酿亦熟。一士人无计得饮,乃作诗数首骂孟子,其一云: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必纷纷说魏齐?    
这个“李太伯”就是宋代的名儒李觏,这位同志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骂佛骂孟子。一次有位高官朋友送了李觏一批名酒,正好他自己家里酿的酒也出炉了,酒香四溢,把一个读书人的馋虫给勾上来了。有个成语叫“急中生智”,其实人馋劲儿上来了,脑袋转得更快,馋中更生智!  
酒鬼书生知道这个老李平时最喜欢骂孟子,于是投其所好,流着哈喇子连夜加班赶制了几首骂孟子的诗,其中有一首就是黄蓉念的“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第二天一大早,小书生一溜小跑到了李觏家,喊着口号冲了进去:“孟夫子,大忽悠。说瞎话,不害羞!皮诺曹,就得骂。我们要,打倒他!”  
宋朝时孔孟思想早就一统文字江湖许多年了,这个世界上敢跳着高骂孟子的没几个,李觏看了诗后激动得一塌糊涂,猛扑过来拉着书生的手叹道:“同志呀!缘份哪!谢谢啊!别走啦!喝酒吧!”  
就这么着,两个人一边大口喝酒一边大骂孟子。老李家酒多,这场酒一喝就是好几天,孟子自然也就被骂了好几天。  
好酒喝着好菜吃着,想骂谁就骂谁,这小日子过得真叫一个爽,很多人的人生理想不就是这样吗?小书生抱着酒瓶都快乐疯了,谁说上学念书没用?虽说学费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低,毕业找工作越来越不容易,可不上大学你还能有啥出路?再说了,肚子里有学问,机会来了才能弄到酒喝。谁说念四书五经不如营销财经?那得看你会不会活学活用!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酒都喝完了,小书生的嘴总算闭上了,不骂了,心满意足晃晃悠悠出了李家门,留下老李一个人在那儿发呆。  
过了几天,酒鬼书生听说又有人给李靓送了一批好酒,还想喝,于是又开夜车整东西,想想上回已经把孟子骂了N天没啥新鲜内容了,于是决定这回改成骂佛。佛家的职员数量多,单靠写诗恐怕说不清骂不明,小书生洋洋洒洒一连三篇文章,把佛教的大小干部数落了个遍。  
第二天,他又是一大早喊着口号跑到李家:“一二一,批神去。弥勒佛,大肚皮。如来佛,和稀泥。庙不大,没神气。我们要,打倒他!立定,一二三四!”  
李觏说得了吧你,打倒你还差不多!我算是整明白了,我这一有酒你小子就跑来开骂。得了吧您哪,这回就不麻烦你了,还是老规矩,我自个儿喝自个儿骂吧!小子哎,别琢磨我的酒了,你丫赶快找工作去吧!  
原来,上回书生走后,老李对着一屋子的空酒瓶越思量却不对头,早琢磨出味儿来了。    
     (三)    
背景资料说完了,其实爱喝酒的小书生那首诗的背后还有许多故事,金庸在小说中说得不是很详细,咱们来接碴儿一句句说说。  
“乞丐何曾有二妻”是说乞丐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怎么会有两个妻子呢?这个典故出自《孟子•离娄下》。大意是说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妻一妾,这个老兄应酬多,经常不在家吃饭,他每次外出,一定是喝得醉醺醺的回来。第二天醒过酒来,大小老婆少不得要问他,老公老公,你昨儿个在哪儿喝的酒啊,一起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呀?啥时候也带我们去潇洒一回吧。  
这位老公每次提到的全是街道上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物,时间一长,俩老婆有点怀疑,咱家的生活质量可不咋的呀,这小子哪儿来的这么多富朋友?再说了,怎么他总是一个人在外面吃喝玩乐,从来就没一个贵人登过门?大小老婆一商量,决定由老大出马跟踪老公看看。  
第二天清早,这个人又出门了,大老婆乔装改扮悄悄的跟在他后面,只见老公晃啊晃的东一头西一头几乎走遍了整个城,也没见到一个人搭理他。眼瞅着快到吃饭的点儿了,这家伙不乱逛了,直奔城东墓地而去,大老婆惊讶的发现老公在墓地里四处找寻祭品酒肉吃喝,还低头哈腰的向那些祭扫坟墓的人乞讨。  
敢情这些上坟的就是老公所说的“贵人”呀,大老婆感到脸面都丢尽了,捂着脸躲着人跑回家里,她眼泪汪汪的把看到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小老婆。没想到自己托付终身的竟然是这么个东西,两个女人一边骂一边在庭院中相对哭泣。家里发生的一切这位乞儿老兄还一无所知,吃喝完了又挺着个大肚子跟个人似的回了家,还趾高气扬向他的两个女人耍威风。  
孟子这故事讲得确实挺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可一出手就让人抓了个把柄,咱们国家的女同志啥年代也没那么富余过啊,一个小乞丐就能娶俩?  
“邻家焉得许多鸡”的故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攘鸡》,原文如下: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戴盈之是宋国的大夫,一天他向孟子请教:“孟先生,你提出的那个税率十抽一,免收过路费和摆摊设点的税费改革方案不错。不过这事今年恐怕实行不了,我想这么干,咱们今年先少收点儿,等到明年再完全取消收费,你觉得怎么样?”  
孟子不“怎么样”,他这个人有话从来不直说,最喜欢的是把人当小朋友,动不动就给你讲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回他讲了个偷鸡的故事给戴盈之听。  
孟子说狼狼啊狗(翻译成英文是long long ago), 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后来他想改邪归正,再不干这偷鸡摸狗的勾当了,可又担心偷习惯了做不到一步到位,于是有位高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帮他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限期改正”的宏伟计划。大致的意思就是先把每天偷人一只鸡改为每周偷一只,然后把每周偷一只改为每月偷一只、每年偷一只,然后就是个再不偷鸡摸狗拔蒜苗的好同志了。  
孟子讲完故事喘口长气,笑眯眯的问小戴,小朋友,告诉鞠萍姐姐,你觉得偷鸡的这个人这么做对吗?要是觉得不对,就不要向他学习,还是今年就把税费给免了吧。  
孟子他老人家唾沫横飞,不辞辛苦绕了一个大弯子讲的这个故事跟乞丐娶俩老婆一样有教育意义,形象又到位的说明了“今天的事情应该今天干完”的朴素道理,只是除非左邻右舍有开超大型养鸡场的,否则谁家架得住让贼这么长年累月的偷?恐怕不等他完全“罢偷”,左邻右舍连个鸡毛都难找。要真这样,这故事就不是“邻家焉得许多鸡”那么单纯有教育意义了,怕是“邻家蔫得许多鸡”,这口是心非的小子就这么蔫蔫的把邻居家的鸡都给得了。    
      林风眠先生的公鸡,哪位蔫蔫的得了,偷着乐去吧。  
      
最后一句“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更不得了,是个丧失了基本原则的政治问题。我们知道,孟夫子和孔夫子一样,都热衷于治国,孟子比孔子还热心于搞政治,他的名言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生活的时代,中央政府最高领导是周天子,所以“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两句诗就是责问他,你这个老孟为什么不紧密团结在周天子周围,反而四处乱跑,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你没事儿就到齐国、魏国这样的诸侯省长们那里忽悠,难道是想帮助他们成长壮大起来,取周室而代之?你这个家伙到底是何居心?这就是你们爷几个广而告之大力推行的所谓圣贤之道吗?简直是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酒鬼书生这话比狼子野心还毒,就算把孟夫子从地底下挖出来,清理清理陈年老土,估计他也难再整出个“大智慧,小故事”给自己辩解。所以难怪“读”会发自内心的佩服黄蓉的聪明劲儿,又奇怪她“小小年纪,怎恁地精灵古怪”。  
“读”状元哪儿知道啊,黄蓉虽小,可有家底,她爹黄老邪一辈子最喜欢干的就是揭圣人短剥腐儒皮。  
关于孔孟之学及其言论,讨论的太多了,拔得也太高了,我想说的只有一句,孔子孟子所说的那些话大多是好的,他们做得大致也都是不错的,但是千万不要把一条条的言论附会到他们的行为上,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就像写武侠小说的不一定能打、搞思想政治工作的不一定思想高尚一个道理,道德文章做得好,不一定道德就全国第一。别管是孔夫子所说还是孟夫子所言,很多只是一种理想境界,如果真有人完全做到了,感叹之余只能套用句香港电视剧后常用的词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虽然我们知道了上面这些精彩的文字、故事都是金庸借用的,然而看看这古老的诗谜、对联和金庸文中的人物结合得是多么的天衣无缝、相辅相成而又新意迭出,我们不得不佩服金庸的知识与才华,这些东西肯定早已被他融会于心、共治一炉,才能如探囊取物般用得如此得心应手。这世上读过《古今笑》的人多了去了,天下才子多了去了,有几个能像金庸这样把它幻化为自己的东西?  
读书当如金庸!    
      
江湖中人,要是长得像钟馗或者是李逵,使啥兵器都无所谓,白衣飘飘、玉树临风的侠客那是一定要“仗剑江湖”才味道十足。虽说侠客们干的也是力气活儿,可长得太漂亮了,使刀弄棍的总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年画门神)    
    第二回
杨过感言:美人如玉剑如虹      
明人张潮《幽梦影》书中有句曰:“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武林界有种说法,棍为“百兵之祖”,枪为“百兵之贼”,刀为“百兵之王”,而剑,为“百兵之君”。身为江湖中人,要是长得像钟馗或者是李逵,那好办,使啥兵器都无所谓,白衣飘飘、玉树临风的侠客那是一定要“仗剑江湖”才味道十足。虽说侠客们干的也是力气活儿,可长得太漂亮了,使刀弄棍的总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剑神”的称号毫无疑问是西门吹雪的,这个人本身就像极了一柄纯青寒彻、锋芒毕露的利刃;叶孤城的“天外飞仙”传来传去,到底啥样谁也没见过,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一点都不孤独,反而充满了潇洒劲儿;金蛇郎君的“金蛇剑”总让人想起“金蛇狂舞”;郭嵩阳的“嵩阳铁剑”没有轻灵,多了一种厚重;而李寻欢的“小李飞刀”不像刀,“剑气”倒是无处不在。  
然而,任你剑气如虹,却斩不断情丝,也削不去孤独。  
“杨柳树下斜倚,但见满楼红袖招”,这是一般人眼中标准的侠客形象,只是这份潇洒背后的孤独、寂寞究竟有多深,只有侠客自己知道。  
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多能饮善剑,而大大小小所有的侠客都算上,对“美人如玉剑如虹”感悟最深的,恐怕非《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莫属,当他被郭靖、黄蓉美丽又刁蛮的大女儿郭芙一剑齐肩卸下条臂膀,晕死过去的那一刹那,脑袋里嗡的一声就窜上来了这句诗。    
  不错,金虽然旧学功底不如梁,但小说写的比梁强太多了,这些东西化在里面,真称得上老子所谓“无有入无间”。    《神雕》里,程英满纸所涂,“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小儿女态,婉转之意,真是我见犹怜
    1    
(一)    
金庸先生笔下所有的大侠中,杨过的身世最苦,受的创伤最多,流的眼泪最多,他的一生也最曲折。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别的江湖儿女卿卿我我,携手闯荡江湖,而杨过却和小龙女分开了整整十六年,他只能一个人形单影孤的“只手打天下”。在终于熬到了十五年底,希望和期待都在心里升腾到极点的时候,杨过忽然发现,原来所谓的“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却是个善意的谎言:    
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是跟着太阳不断的向下低沉。当太阳的一半被山头遮没时,他大叫一声,急奔上峰。身在高处,只见太阳的圆脸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宽,只要太阳不落山,三月初七这一日就算没过完。可是虽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阳最终还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色逼人而来,站了一个多时辰,竟是一动也不动。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呆立了一夜,直到红日东升,四下里小鸟啾鸣,花香浮动,春意正浓, 他心中却如一片寒冰, 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 她自知中毒难愈,你决计不肯独活,因此图了自尽,却骗你等她十六年。 傻子,她待你如此情义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便白,更因内功精纯。虽然一处艰苦颠沛,但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鬓际拔下三根头发来,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杨过过情关,一日一夜两鬓如霜,这个关还是没过去。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漫漫雄关纵有万道,任它高入云坚如铁,也总有办法,可这情关一现,任你是盖世英雄,关不自解,想过,势比登天还难。  
失魂落魄的杨过忽然想起首痛彻心肺的词:    
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  
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阕,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猛地里一跃而起,奔到断肠崖前,瞧着小龙女所刻下的那几行字,大声叫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啊小龙女!是你亲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约?”    
台湾歌手周华健那“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的问已让人心中一动,而那日偶读泰戈尔的《园丁集》,又被一句“你是谁,读者?在一百年后,阅读我的诗篇”给震了。东坡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平凡的人们在如水般流淌的时光中更是瞬间即逝,百年之后,有多少人可以不被忘记?有多少诗篇还在被人读着?  
国外有位诗人说,诗歌不属于创作它的人,而是需要它的人,此真可谓纯诗人之语纯诗人之心。此时此刻,苏东坡那“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绝唱,正是杨过需要的。情关难过,杨过已彻底绝望,他自来生性激烈,此刻万念俱灰了无生念,转身直奔鬼门关而去。  
上面这段故事是金庸小说中最令人伤感的片段之一,恰恰写出了读诗唱词的最高境界,不是“欣赏”,更不是“分析”,而是“互动”,融合了读者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故事之后的互动。你不是要去为作者感动,而是要感动你自己,所以不读或者不知怎样读诗词的人最大的遗憾不是你没学问,而是你的生命中比别人少了一种感受。  
诗词一道得其妙者有二,其一, 无意中读之, 骤见佳句, 一时呆住,那正是在自己心中已萦绕了许久, 却始终无法表达出来的……如年少者所喜之“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叫生死相许”;其二, 诵读已久, 字字皆熟. 一日忽大悟, 诗句便自然到了嘴边………如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至于大悟的时间,那是长短不一的,可能是几天,几年,也可能是一生……杨过这一次用了十六年。    
(二)    
让杨过心中大恸的这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本是苏东坡怀念亡妻王弗之作,名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二日夜记梦》,金庸在文中已经简单介绍了一下这首词的背景,下面我们再来详细说一说。  
苏东坡一生中共有过两位妻子,他十九岁娶妻王弗,王弗那年十五岁,十一年后王弗故去,年方二埂洋岁。次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老泉)病逝,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过世,儿子们定了亲的要推迟举行婚礼,取了妻子的也得分居,朝廷官员不管官做到多大,本人均应开缺回原籍守孝二十七个月,一般就说成是守孝三年。居丧期间不但无官职也无俸银,待期满后再申报朝廷,等候补缺。  
苏东坡兄弟依照规矩立即辞去官职,归家居丧,三年守孝期满苏东坡即续弦,新娘是王弗的堂妹,人称“二十七娘”的王闰之,闰之比苏东坡小十一岁。  
后来苏东坡陆陆续续还有过几名侍妾,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朝云,朝云比苏东坡小二十三岁。  
朝云是杭州人,姓王,不知道这是她的本姓还是随的王闰之夫人。苏东坡通判杭州时,朝云年方十二岁,被王闰之买来作了苏家的丫环,四年后,由王闰之作主做了苏东坡的侍妾,此后朝云一直跟随苏东坡东奔西走,在生活上给他很多的照顾。苏东坡谪居岭南时,考虑到山高路远,有的小妾犹豫不决,苏东坡干脆每人发点遣散费,把她们就地解散,只有朝云执意相随而往,她最终病逝于惠州,时年三十五岁。  
朝云不是苏东坡明媒正娶的夫人,但比起两位王夫人,朝云更可称得上是苏东坡的红颜知己。她过世后,苏东坡有挽联曰: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朝云去世后,苏东坡为她创作了一首《西江月》悼词:  
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  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  面常嫌粉
,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  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虽然创作时间远远在后,感情同样的深厚,但这首《西江月》与写给王弗的那首《江城子》相比就逊色多了,或许经典就是这么可遇而不可求。《江城子》是苏东坡生命中创作的第一首悼亡词,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位列“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称此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倾泉”,诚不为过。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苏东坡在密州写这首《江城子》时,王弗已去世十年了。十年时间,当年那断人心肠的痛已不再强烈,只有思念一时一刻也不曾减弱,如同一根细细的锯齿,不停的拉扯着人的某一根神经,直到生命的尽头。  
而对于杨过来说,却是在过去的十六年中将思念一点一滴累积到了极点,当骤然发现那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时,心中之痛何止断肠!虽然经历正好相反,然而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苏东坡的这首《江城子》更能感其意,道其情?那种深情凄婉的意境自然更让杨过痛不欲生,此时此地,殉情实在是一种最好的解脱。  
汤显祖《牡丹亭》中有这样一句唱词:“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话对杨过和小龙女极适用。生活中谁都不希望有杨过这样凄惨的人生,可谁又不渴望拥有这样生死与共的爱情?    
(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每次读到苏东坡这首词,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此文名为物记,从头到尾贯穿的却是一个“情”字,默默读来,不经意中某一句话就会勾起你心底的那种温情和回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项脊轩志》的结尾处,归有光看似平淡的安排了一个“家常”画面,或许他当年真的很平淡,没想太多,然而就像苏东坡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开头一样,归有光的这个结尾一下把思念之情延续到了千万年之后、千万人心中。  
字白如话,而思念之情却满溢心中,能解《江城子》者必能感其深意。  
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自己亲手种下的,它默立中庭,无声的经受了几番雪雨风霜,送走了多少春夏秋冬,如今它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就像是一棵活生生的碑石,冰冷而又火热的悼念着长眠于地下的亡妻。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枇杷树一年年长大,思念亦随着一天天疯长,岁月的年轮伴着光阴的故事一年年一圈圈深深的在未亡人的心中刻琢,不知何日能尽,几时是头?  
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年年岁岁日日朝朝,陪伴着古旧的项脊轩,莫非也像它的主人一样,无法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时时刻刻,无声的重温着那些温柔的瞬间?花开花落,再无温柔似旧日,睹物思情,怎不教人黯然消魂!  
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因你而生为我而植,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树影斑驳,风移影动,无声泪落。每次,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树旁,就仿佛有你陪在身旁,那日枝头偶落的双鸟,仿佛我们过去的影子,妻啊,自走后,你可曾回来看我?你可知此树植于何年……转眼间快十年了吧?斯人已去,思念永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在《项脊轩志》的结尾处,归有光看似平淡的安排了一个“家常”画面,或许他当年真的很平淡,没想太多,然而就像苏东坡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开头一样,归有光这个结尾一下把思念之情延续到了千万年之后、千万人心中,能解《江城子》者必能感其深意。    枇杷双鸟图  近代•陈树人        
    2    
杨过当然没有死成,还意外和小龙女在谷底重逢:    
室中凌空拉着一条长绳,是他练轻功时睡卧所用;窗前小小一几,是他读数写字之处。室左立着一个粗糙木橱,拉开橱门,只见橱中放着几件树皮结成的儿童衣衫,正是从前在古墓时小龙女为自己所缝制的模样。他自进室中,抚摸床几,早已泪珠盈眶,这时再也忍耐不住,眼泪扑簌簌的滚下衣衫。  
忽觉得一只柔软的手轻轻抚着他的头发,柔声问道:“过儿,甚么事不痛快了?”这声调语气,抚他头发的模样,便和从前小龙女安慰他一般。杨过霍地回过身来,只见身前盈盈站着一个白衫女子,雪肤依然,花貌如昨,正是十六年来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小龙女。  两人呆立半晌,“啊”的一声轻呼,搂抱在一起。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是耶非耶?是真是幻?过了良久,杨过才道:“龙儿,你容貌一点也没有变,我却老了。”小龙女端目凝视,说道:“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历尽沧桑和磨难之后,杨过和小龙女的重逢却没有想象中的惊天动地,反而是这么的举重若轻,一句“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令人回味,惹人心酸。  
杨过的个人苦难到此结束,模仿童话中常常结尾的话说,“从此两个人像王子和公主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对于武侠小说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虽说悲剧更易动人心,但武侠小说不太适合这样写,事实上《神雕侠侣》这部书中无论是杨过的断臂还是小龙女的失身,都已大大出人意料之外。  
小龙女,这位看起来最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的清纯玉女却遇到了人生中最不堪的事,出场没多久就被个小破道士尹志平给玷污了,这种“癞蛤蟆吃到天鹅肉”的情况似乎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仅此一例。  
关于小龙女的美貌,《神雕侠侣》中已经描述了很多,不过见过小龙女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没有丘处机道长总结归纳得好。丘道长真是得道高人啊,虽有惊艳之意,但一个字儿不露,就在自个儿心里面码字,暗地里琢磨着玩儿。  
这事在《神雕侠侣》中还谁都不知道,到了《倚天屠龙记》,金庸不客气了,不给他保密了,一开场就揭露了丘处机的这个惊天大隐私,反正这时候老丘早已死了许多年了。这个大秘密就是——丘处机除了写过些忧国忧民的诗句外,还专门为美丽的小龙女创作了一首词!  
丘处机这首词写得比他的诗感情足多了,看来是花了心思,来看看金庸的描写: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  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  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  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  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处机,道号长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词品》评论此词道:“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不与群芳同列”。词中所公布这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长春子丘处机和她在终南山上比邻而居,当年一见,便写下这首词来。  
这时丘处机逝世已久,小龙女也已嫁神雕大侠杨过为妻。在河南少室山山道之上,却另有一个少女,正在低低念诵此词。    
我们知道,历史上确实有丘处机这个人,他也确实写过一首《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不过金庸在书中把丘处机的这首词稍做了修改,为的是更切合小说情节,丘处机的原词是这样的: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  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  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  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  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丘处机词首句本来是“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金庸倒是一个字儿没动他的,只是把逗号往后移了两个字,给改成了“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牛鼻子老丘本来是说自己这个人喜欢春游,每年都选在寒食这几天出来逛逛,顺带着看看梨花。而照金庸的读法,明着暗着似乎说老丘是因为喜欢梨花,每年为梨花才春游,“梨花”者,喻小龙女也,金庸下面就把话挑明了。  
“玉树琼葩堆雪”一句金庸改成了“玉树琼苞堆雪”,“葩”是已开之花,“苞”有待放之意,小龙女这时侯尚住在活死人墓,还是个连男同志的手都没碰过的小姑娘,自然是“含苞待放”。  
“意气舒高洁”被金庸改成了“意气殊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改成了“万蕊参差谁信道”。“化”成了“蕊”,娇娇嫩嫩,清香扑鼻;“舒”成了“殊”,更是一下把小龙女放到了“特殊”的位置,不用排名,在老丘心中自然第一,“不与群芳同列”。  
金庸这么简简单单一改,丘处机就算是浑身长满嘴也别想说清楚喽,这趟浑水算是趟定了,咱们也就跟着金庸这么往下聊。要说起来丘处机这位道长也挺有意思,当着群众们的面义正辞严剑拔弩张,教导无知的徒子徒孙们口口声声叫人家小龙女“小妖女”、“小贱人”,背地里却填词弄曲啧啧连声,把小姑娘夸得跟朵花儿似的。  
厚道点儿说丘处机是“无俗念”,得道高人清心寡欲,可能也就是看小女孩长得不错随便写写,没别的意思。可他老人家的弟子尹志平修行就没这么高了,而且又正当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岁月,绝对的“有俗念”!  
尹志平肯定知道师父写的不是梨花,以爱屋及乌的思维来考虑,这首词估计他都能倒背如流!徒弟除了起早贪黑修道练功,还如此“热爱”自己的文学作品,丘处机一定特高兴,因为在《射雕英雄传》中他一出场,就曾经跟郭靖、杨康的爹郭孝天和杨铁心说过,老丘我这辈子有三大个人才艺,作诗名列第二,“贫道生平所学,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第一是医道,炼丹不成,于药石倒因此所知不少;第二是做几首歪诗,第三才是这几手三脚猫的武艺”。  
可怜的老丘肯定不知道,尹志平同学疯狂“热爱”的不是他的词本身,而是词中的大活人!  
丘处机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导师或者是辅导员,他没能及时发现徒弟那波涛汹涌的心理和生理冲动,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果小尹同学无意中看到昼思夜想的小龙女被欧阳锋点住穴道放倒在地上,一时没控制住,于是乘人之危,就那么幕天席地的犯了错误。  
虽然尹志平的行为令人不齿(公开的)让人艳羡(暗地里),不过这位小道长也堪称是个痴心人,最终也为情而死,为了救小龙女他挺身而出挡了一剑,想想也不由让人感叹造化弄人。    
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多能饮善剑,而大大小小所有的侠客都算上,对“美人如玉剑如虹”感悟最深的,恐怕非《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莫属,当他被郭靖、黄蓉美丽又刁蛮的大女儿郭芙一剑齐肩卸下条臂膀,晕死过去的那一刹那,脑袋里嗡的一声就窜上来了这句诗。    
林风眠 仕女图      
  记号,顶一下再慢慢看
  更爱徐克的江湖~
  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多能饮善剑
  白,也是眼!  青,也是眼!
    3    
再来说说杨过,杨过一生中遇险无数,每次基本都能“完好无损”的顺利度过,杀人不眨眼的“赤练仙子”李莫愁都没能把他怎么着,恐怕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只手臂会被郭芙一剑斩断,也真够冤的。每次重读《神雕侠侣》,我都觉得小龙女被污、杨过断臂这两件事发生得实在离奇,又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郭芙从小时侯在桃花岛上开始就一直和杨过做对,这次斩下他的手臂不是意外事故,实是有意为之,当时杨过已经因为体弱而晕倒在地,郭芙手提宝剑考虑再三,咬咬牙还是下了狠手。  
郭芙最终嫁给了老顽童周伯通的徒弟、后来做了丐帮帮主的耶律齐,耶律齐的性格有像老丈人郭靖靠拢的趋势,这爷俩儿差不多的老实,差不多的对老婆宠爱有加,在外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家都是二把手。  
耶律齐和郭芙小两口郎才女貌,结婚后本来生活得挺好,然而在多年以后,在郭芙与杨过和解之时,一向蛮横不讲理的郭大姑娘却突然有了种奇怪的思维,对杨过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几乎吓了所有读者一跳。我们来看看这一段:    
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刹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当真恨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想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不得。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他冲入敌阵去救齐哥时,我到底是更为谁担心多一些啊?我实在说不上来。”便是在这千军万马厮杀相扑的战阵之中,郭芙陡然明白了自己的心事。    
原来砍掉人的手臂是爱到极点!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金庸最后要展现郭芙对杨过的“爱意无限”,在此之前的故事中可是一丁点儿蛛丝马迹也看不出来,而且就连当事人也都是糊涂蛋,“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打是亲,骂是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美女们偶尔耍耍小性子也挺有情调,越是喜欢一个人越是想和他作对或也有之,可人家那打的是情骂的是俏,“春光无限”,要是一句情话没说过,一个媚眼没抛过,刀子就上来了,“血光一片”,这玩意儿还真让人接受不了,只能说郭芙的心理有点儿问题。  
既然是个潜在的忧郁症妄想症暴力狂全都有点儿的精神病患者,郭芙所做的一切自然都是合情合理的,杨过丢掉个胳膊那算轻的,没被大卸八块就不错了。这样低调又狂热的“爱好者”可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杨过同学不幸摊上了,“美人如玉剑如虹”了,没办法,要怪只能怪自己的爹当年坏事做得太多。  
要多说一句的是,此回的名字“美人如玉剑如虹”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夜坐》,全诗如下: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才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尺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还要多说一句的是,本回书歪用了龚自珍的句子,虽然对“美人如玉剑如虹”的解释有很多种,可以肯定的是龚自珍绝对不是教美女砍人。      
    4    
不算原本迷糊后来“醒悟”的郭芙,《神雕侠侣》这部书中出现的每个女孩子几乎都曾把杨过当作暗恋对象,耳闻目睹了杨过对小龙女的痴心后大多知难而退,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表面上看起来最洒脱的郭襄却用了一辈子去忘记。《倚天屠龙记》的开篇有这样一小段:    
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骑着一头青驴,正沿山道缓缓而上,心中默想:“也只有龙姐姐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他。”这一个“他”字,指的自然是神雕大侠杨过了。她也不拉缰绳,任由那青驴信步而行,一路上山。过了良久,她又低声吟道:“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在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她腰悬短剑,脸上颇有风尘之色,显是远游已久。韶华如花,正当喜乐无忧之年,可是容色间却隐隐有懊闷意,似是愁思袭人,眉间心上,无计回避。    
郭襄当年与杨过分手时只有十五六岁,现在是三年之后,她也不过十八九岁,然而小女孩儿却早已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了好几年,居然和李莫愁一样吟起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的词儿。这两个人的生活没有一点儿相似的地方,对这首词的感触自然也不一样,然而情之深浅却并不因年龄、经历而有不同,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会遇到让你扯心扯肺、刻骨铭心的事情。  
“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万分小心,也不免为其所伤……”绝情谷里独一无二的 “情花”,是金庸对“情”的直观演示。清代也有位金先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此人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的学生罗聘曾经用指头作画画了一朵花,题上金农一段话:    莫轻摘,上有刺,  伤人手,不可治,  从来花面毒如此。    
这话,是不是颇有几分“情花”的味道?    
杨过的后半生苦尽甘来,终于得偿所愿,有小龙女相依相伴,情之花开得灼灼艳艳,而郭襄的结局却让人心酸,任万紫千红群花烂漫,她却永远摘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朵。  
来看看《神雕侠侣》的结局,杨过和小龙女携手而去,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了郭襄孤单的身影,还有一种寒彻心头的寂寞。金庸写道: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清,秋月明”,金庸在《神雕侠侣》结尾引用的这首诗是李白的《秋风词》,这是一首“三五七言诗”,每句的字数按三字五字七字顺序。李白这首诗写的凄清又缠绵,味道十足,可惜流传不是很广,许多人都是在《神雕侠侣》中才第一次读到,误以为是金庸的原创。  
此次一别之后,杨过和小龙女再没在江湖上露过面,两个人不知到了哪儿隐居,过自己的神仙岁月,只苦了始终不能释怀的小郭襄,南北东西四处寻找,却再也没有见过杨过的面。其实就算找到了又能怎样?  
“便是凿刻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郭襄一生再没有过爱恋,她四处游荡,到了中年出家为尼,创立了峨眉派。这几十年的孤身闯荡,也许,是为了忘记一个人;最终青灯古佛的相伴,也许,是因为忘不了一个人。    
“便是凿刻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郭襄一生再没有过爱恋,她四处游荡,到了中年出家为尼,创立了峨眉派。这几十年的孤身闯荡,也许只是为了忘记一个人,而最终青灯古佛的相伴,也许是因为忘不了一个人。    
(林风眠)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宋•梁楷 秋柳双鸦图)  
    第三回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  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  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  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  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  鬼自啼风雨。 天地炉,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金国词人元好问16岁那年赴试途中有感而发写的一篇即景之作,《雁丘词》前有小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逢捕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于汾河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感动了一辈又一辈人的句子竟源于一只雁!王国维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用于此。  
大雁的群体意识很强,且雁性忠贞,一旦结为夫妻,就会终生厮守,夫妻间十分专一,而孤雁往往很难存活,所以诗词中但凡言及孤雁,往往暗含着孤寂与悲凉。在金庸先生笔下,女魔头李莫愁对雁的“兴趣”也不小,她最喜欢吟的就是元好问的这首《雁丘词》,情场失意的李莫愁每次都是独来独往,这孤雁自然合她的胃口。  
既是魔头,李莫愁每次出场都难免搞得阴风阵阵血气充鼻,以至相识者闻其音而色变,这是人的问题,不关词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肺腑入肝肠,一语压尽天下言情之诗文,这短短十三字一出口,神魂颠倒者有之顿足捶胸者有之泪流满面者有之一了百了者有之,吟者听者醉了累了痴了狂了伤了认了,只剩下个“情为何物”的千古难题在心中打转,于此三句之后文,多已无心再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肺腑入肝肠,一语压尽天下言情之诗文!这短短十三字一出口,神魂颠倒者有之顿足捶胸者有之泪流满面者有之一了百了者有之,吟者听者醉了累了痴了狂了伤了认了,只剩下个“情为何物”的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1射雕英雄传is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