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得知李宗仁回国下野,李宗仁为什么说的不算

读书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本文摘自《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第1部)》 杨帆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已授权读书频道进行,禁止其它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出版社联系)   

权力角逐,十年南京两度下野

宁汉分裂,没有阻止北伐的进程。5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渡江北伐计划,拟定兵分三路,挥师北上。5月下旬,已过江大军即开始进攻徐州、山东。6月上旬,三路大军均到达陇海线,向山东发起全面进攻。

与此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开始继续北伐。

然而,7月上旬形势急转直下,宁汉矛盾激化,武汉国民政府发起“东征”讨伐蒋介石,蒋介石调主力回师南下,准备抵抗武汉“东征军”。

北伐主力部队南撤,让直系军阀孙传芳与奉系张宗昌有了可趁之机,两部乘机反攻,很快收复失地,于7月24日攻陷徐州。

听闻徐州失守,蒋介石一怒之下亲赴前线指挥作战,结果不仅徐州未夺回,而且致使敌军正面出击,北伐军一路溃败,连淮河一线也无法防守了。8月6日,蒋介石退回南京,江北尽失。

蒋介石气急败坏,回到南京第二天,便在总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他手下的重要将领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人全部到场。

此时南京两面受敌,北有军阀孙传芳的军队隔江对峙,西有武汉“东征军”唐生智的军队大兵压境,尤其是唐生智的军队,对南京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当时,国民党阵营有三个主要派系,一个是蒋介石、李宗仁为首的宁派,一个是汪精卫、唐生智为首的汉派,另一个是沪派,即西山会议派。而蒋介石的主要对手是武汉方面。

武汉方面汪精卫与唐生智决心倒蒋,提出的和谈条件是:蒋介石下野。

蒋介石怎会乖乖听命?因此会议一开始,蒋介石就明确表态:

“必须出兵征讨武汉,不先定武汉将不能继续北伐。”

但此时宁派内部矛盾重重,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面和心不和,李宗仁随时准备取蒋介石而代之。因此,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意见,他说:

“现在南京两面受敌,尤其唐生智的‘东征’军不可小觑,我们应该先和汉后北伐。”

李宗仁的意思,就是让蒋介石下野。一旦蒋介石下野,他便有了出掌中枢的机会。

蒋介石对李宗仁的表态并不意外,李宗仁与武汉方面信函往来他是清楚的,他不露声色地说:

“如果你们非要和的话,那我就走开,让你们去和好了。”

蒋介石原本出于要挟的目的,将李宗仁一军。殊不料,白崇禧却顺势说:

“此时为团结本党,顾全大局计,总司令离开一下也好。等我们渡过眼下难关,再请总司令回来行使职权。”

白崇禧的话令蒋介石大出意料,尽管白崇禧与李宗仁同属桂系,但蒋介石对白崇禧有提携之恩,照理白崇禧不该在此关键时刻与他公开对抗。

但转念一想,李、白毕竟不是自己的嫡系,本就不能信任。蒋介石环顾左右,只有嫡系将领何应钦可以出来救场。但无论他怎样示意何应钦,何应钦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显然,何应钦的态度是对白崇禧意见的默认。他与白崇禧私交甚好,此时两人已达成一致,有备而来。

何应钦的态度令蒋介石深感意外,同时大失所望。而他话已出口,既然无人出来“救场”,他只能履行“诺言”辞职。

李宗仁却早已等不及了,又说了一句:

“请总司令自决出处。”

在这种局面下,蒋介石已无退路,只好愤愤地说:

“好!好!就这样吧。”

蒋介石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8月13日,蒋介石发表“辞职宣言”,通电下野,在对军事、政治作了一番安排后,返回溪口老家。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应该说,造成蒋介石下野的原因,除了武汉汪精卫、唐生智的倒蒋外,桂系的逼宫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白崇禧、李宗仁与何应钦的联合,使蒋介石陷于“孤立”境地。

因为除此三人,蒋介石根本无力与武汉一决雌雄。尤其在他指挥津浦线作战一败涂地,其威信大受影响之时,只能选择下野。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桂系军阀有自己的实力,蒋不敢轻举妄动。2、蒋身边还有很多类似桂系这样的军阀,例如阎锡山等。3、有美国人的支持。在内战中,蒋内战不利,美要求蒋

下野,由李宗仁当选为总统。4、蒋本身也不是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人。5、白、李两人,始终还是维护者蒋的总统地位,并不是屡屡犯上,只想保住广

西的地盘,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曾留下浓重的一笔,这个人很牛,他老爸是国父孙中山,他自己曾与李宗仁争夺副总统,可是最终还是李宗仁当选,曾经逼迫蒋介石下野,不过晚年相当的落魄,他与子女在美国十多年,没有仆人照顾,清洁工作全家一起上阵,由他负责打扫各室内的清洁,包括卫生间,每天用吸尘器做工;他的夫人陈淑英负责厨房的清洁工作;儿子负责搬运重物品、清理户外清洁工作,儿媳则照顾孩子们以及承担琐碎的家务事。从一个国民党的风云人物落得如此地步,可说世事难料。那么咱们就一起来回顾下他的生平。

他叫孙科,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4岁随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檀香山中学毕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可以说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后来加入同盟会,担任《自由新报》、《大声周刊》的编辑,回国后,任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后又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

1921年,孙科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参与中国国民党改组,获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党纲章程。1928年1月,孙科与胡汉民与伍朝枢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国国民党训政大纲》,协助制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0月任铁道部长与考试院副院长。1929年与汪精卫成立广州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不过由于财政问题,很快辞职。

后来在1947年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在与李宗仁争夺副总统职位失利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在国民党军战略决战失败的背景下,竭力逼蒋介石下野,试图通过和谈改变国民党的颓势,在孙科与桂系的双重压力下,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孙科提出“光荣的和平”、“平等的和平”遭到桂系与蒋介石的反对与掣肘,所以他的想法难以实现,于是辞职。在政治不得志的时候,他选择出国定居,因为他跟孙中山一样不留私财,所以为了攒出国费用,把房子卖了,出去后,混的也不是太好,全家的卫生靠全家打扫,他与家人的生活开销有子女支出,也是非常的不易。再后来从美国回到台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院长,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终年82岁。

他这一生虽然没有父亲的雄图大略,但也算不上纨绔子弟,他十分爱读书,就连在美国定居的时候,也整天出入图书馆,他病逝后,蒋介石给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气量恢弘,才识远大,功在国家,声驰寰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得知李宗仁回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