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叛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点击题目下方博客日报免费一鍵知天下事

一、原来干掉的林彪“256”号专机的人竟是他?

公元1971年9月13日凌晨零点32分清秋的下弦月在东方地平线上窥视着渤海湾边寂静的古長城终端,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林彪偕同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林办主任、其妻叶群;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其子林立果;以及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处长刘沛丰、林彪专车司机杨振刚,乘坐由空军34师(专機师)副政委潘景寅驾驶的中国民航256号三叉戟专机从海军航空兵的山海关机场起飞飞向了苍凉的北国夜空。256起飞后顺着山海关机场的244喥(西南)朝向天津的方向飞行了4分钟,其后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缓慢而艰难地转向325度(西北)朝蒙古方向飞去。

  1点55分起飞83分钟後,256于中蒙边界414号界桩上空越界进入蒙古上空在2点30分左右,256飞行了约118分钟时由于不明原因坠毁在东 经111°15′、北纬47°42′,距温都尔汗约60公里的蒙古肯特省依德尔莫格县苏布拉嘎盆地机上包括4名机组人员共有9人,全部死于坠机在中国大地威名显赫、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林彪副主席就此魂丧大漠,身葬黄沙这就是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留下了重墨浓彩而又扑朔迷离的“913事件”。

  林彪外逃搭乘飞机坠毁现场

30多年过去了“913事件”的许多关键之处仍然处于雾锁烟迷之中。尤其是256专机的坠毁原因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是。有燃油耗尽说、导弹击落说、阴谋爆炸说、机组搏斗说、迷航坠毁说等等不一而足,至今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结论

  近年来,当年没登上256专机的第二副驾驶康庭梓先生对于256的坠机原因写了不少分析文章其中最为着名的是连载在《航空知识》2002年第2、3、4 期上的《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一文。该文虽然透露不少256坠机过程的细节对了解“913事件”不无裨益,然而不知是出于什么用心在对当事人活动嘚分析上犯了不少主观臆断的错误。本文尽可能使用目前已有的资料对913事件中256号三叉戟坠机原因作出合乎逻辑的分析,以探求这一中国當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真实面目

空军副参谋长兼专机师党委书记胡萍是在9月12日下午5点左右通知任专机师副政委的潘景寅执行去山海关的飞荇任务。在此之前下午4点半左右,胡萍接周宇驰电话来到西郊机场“工字房”的客厅。周字驰向胡萍传达说林立果在得知毛泽东已回箌北京后决定实行南飞广州的方案。周宇驰与胡萍一起确定了专机师南下 飞机的飞行计划:当天用三叉戟飞机256号送林立果回山海关13日早8点林彪乘该机由山海关直飞广州;周宇驰和胡萍乘坐一架伊尔-18,13日7时起飞 去山海关会齐林彪和林立果等人,与256一起飞广州但伊尔-18到仩海要落个地,接上上海小组人员再飞往广州。另一架三叉戟飞机(252)由空军副 参谋长兼办公室主任王飞拉上黄、吴、李、邱和机关嘚人,13日8时直飞广州再用一架安-12飞机,拉上两架云雀直升机也飞广州另外,派一架安-24 飞机先“训练”去上海再到广州。其他大飞机吔准备好随时待命

  按照这一计划,256是这次南下飞行的重中之重一般人物不可担此重任。技术精良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政治”上靠得住。既然胡萍挑选了潘景寅担任 256机长也就证明了潘景寅属于“可靠”人员。因而胡萍在下达命令时应该是明确告诉了潘景寅256第二天要飞广州的安排并强调了要严格保密,要潘隐瞒 真情使用252号机试飞的名义申请256的航线。潘接受任务后在作飞行准备时要求將燃油加到16吨,这一油量大大超出了北京飞山海关往返的用油量足够从北京飞到广州。在紧急情况下用尽备份油,这一油量也可维持從北京到山海关后再飞广州的距离根据技术规范,256三叉戟1E的满载油量是21吨在 正常情况下,其满载燃油最大续航能力是3600公里(不留备份油)按此推算,从理论上讲16吨燃油可以飞行2740公里,不过这是在理想状态下实际上要打一点折扣。但不管怎么说256以16吨燃油维持飞行2300公里还是没问题的,这恰恰是北京到山海关再到广州的距离!这完全说明潘景寅对于第二天的飞行是心中有数的。

  林彪外逃所搭乘嘚256号三叉戟飞机

  12日下午当油罐车为256加油时,加到15吨时没油了256的副驾驶陈联炳认为北京到山海关15吨燃油已经超量,没必要再要油罐車去跑一趟了潘出 于保密需要,不能吐露第二天的远航计划同时,在山海关还有机会加油就没有再坚持加到16吨。因此256在北京出发时油舱载油是15吨这个油量飞山海 关,再飞广州就十分危险了

  256载上林立果后,在傍晚19点40分起飞35分钟后,20点15分到达山海关300多公里飞荇加起落,256耗油约2吨半油箱剩油约12吨半。 按说这个油量如果用尽备份油,飞到广州不是没有可能但稍有情况,如风向不顺、航线调整等就有油尽坠机的危险。因此潘景寅下飞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机 械师李平将燃油加到17吨,这里面就为256飞广州准备了正常情况下所需嘚4吨左右的备份油然而等到油罐车来到,取了油样准备给256加油时,这才发 现油车油管接头与256机翼下部的加油口不配套无法进行压力加油,需要把管线拉到机翼上部的加油口去实行重力加油这样一折腾就又要花费很长时间。潘看 到天色已经很晚了而且机组是正在吃晚饭时被召来执行紧急任务,晚饭都没吃好现在都9点多了,机场餐厅又准备好了夜餐就同意等第二天一早再加油,让机 组先去吃夜餐嘫后抓紧时间休息从这里可以看出,潘是一个关心同事和下级生活的好心人这种“好心”在“913事件”里不但导致了256北飞油量不足,还 使得机组近半数人员未能赶上飞机这一点留待后面再说。

潘已然了解到南飞广州这步棋是步险招对第二天的飞行计划心中很是忐忑不咹,所以当晚一直守在调度室没有睡觉这是违背飞行常规的。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第 二天一早就有重要飞行任务,飞行员前一晚肯定要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以便第二天有充分体力和精力完成任务大家熟知的民航禁止“红眼”航班的规定 就是为了防止驾驶员疲勞驾驶导致事故而专门作出的。而潘景寅不顾第二天的飞行重任不去睡觉,彻夜不眠一定是在得知这次飞行的内幕(指飞往广州)后,感 到了自己这趟担负的任务吉凶难卜心中隐约预感到不定有些什么事情要发生。

  果然10点半左右,胡萍来了电话说是吴法宪在縋查256飞往山海关的事情,再次叮嘱不能说出256到山海关的真实原因只能说是试飞。而潘景寅则为胡 萍编出了飞机油泵出了问题无法马上飛回北京的谎言来应付吴法宪要飞机立即回京的命令。这充分说明胡萍把潘当作圈内人而潘的言行也确实是一个“圈内人” 的作为。潘能为胡萍编理由对付“上面”明显的是知道自己的飞行任务是不可告人的。试想一下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能够和自己的顶头上司一起筞划去欺骗更高 一级甚至高两级的领导吗?

  坠机后发现的林彪遗体

  林立果等人长期在空军活动专机师是他们的重点单位。策划喃飞广州时就准备拉走专机师的几乎全部飞机在这样一个长期重点活动的单位,林立果肯定要物色和 安插几个“自己人”林立果虽然掱头的人员不是很多,但如果不是在各重点单位有那么一部分铁杆部下追随他他也没有胆量和能量同毛泽东叫板。很难设想林立 果在专機师这样关键的单位连一个信得过的驾驶员都没有林立果安排9月13日飞广州的关键飞行,肯定只能由自己人来飞因此,如果林立果在专機师有自己的 驾驶员的话那么第一个就是潘景寅。种种迹象也表明潘景寅是林立果信得过的人,而且很可能是长期参与了林立果等人嘚秘密活动只有这样,胡萍才能把南飞 广州如此重大的机密向潘景寅交底并和潘共谋一起欺瞒吴法宪有关256飞北戴河的真实目的。

  ②、机组人员分开之谜

  12日晚间11点20分左右周恩来在了解到256在北戴河以后,打电话给叶群“关心”地询问了林彪的情况并问到了256飞机。这 个电话加上综合了林立衡已向8341部队报告有“绑架”林彪的阴谋以及周宇驰、胡萍等各方上报的情况,叶群、林立果知道自己的“秘密”南飞计划已经不能 按原计划在第二天秘密进行了于是在11点40分左右说服了林彪连夜行动。在这以后紧急行动的忙乱中林立果抽时间咑电话通知了在山海关还未睡觉的潘景寅 马上准备飞机。一片忙乱中林立果在电话里是怎么同潘景寅讲的,已经永远无法晓得了但是從潘的表现来看,显然他没有从林立果的电话里听出林彪是十万火急 就要到机场来他认为还有足够的时间来作好飞行准备。

潘景寅马上叫起了三个机械师为256起飞做准备并且再次要求机场调度派油车给飞机加油,为飞往广州做准备前面说过,由于256的加油接头同山海关机場 的油车管线接头不配套很耗时间,因此没有加油山海关机场虽然是海军航空兵基地,但为了便于往返北戴河的高层人士安全使用机場海航的飞机和部队都已经 转移到其他基地去了。山海关机场已经没有战备值班任务了作为一个没有战备值班任务的机场,深更半夜嘚等调度找到司机等有关人员,再开上油车来给256 加油等加完油,再怎么快也得一两个小时潘景寅对此心中是有数的,如果潘知道林彪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要到机场起飞了他就不会安排根本就无法完成加油的加 油车了。加油车只会耽误紧急起飞后来,256滑行时果然就被加油车擦碎了机翼航行灯。所以潘的估计应该是林彪现在正在准备出行至少还需要1到两个小 时才能来到机场。甚至可能还认为在林彪离开北戴河时值班人员会按照常规再来电话通知机组做好准备工作。照理说这是秘书和办公室人员的日常工作,可是在 9月12日的混乱中又有哪个秘书会想到这一点呢。

  所以当林彪一行赶到机场时潘景寅还在调度室与程洪珍等人讨论北京追查256飞机的事情。这也说明潘并不知道林彪等人这时候就会赶到机场不然他不会不在飞机处等待。

  另外还有一件小事也说明潘景寅没有料到林彪这么快就会赶箌机场那就是林彪等人是用机组人员在做飞行准备时用的简易梯从前门爬上飞机的。如果潘景寅知道林 彪随时会赶来登机他就会要求機场人员提前准备好登机用的专用舷梯。加油也许来不及但是准备舷梯还是没有问题的。以上事态说明潘景寅绝没有料到林彪这么 快就來到山海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潘悄悄地叫起了三个机械师而没有叫起副驾驶和领航员。他是想让这几个关键人员多休息一会等接到北戴河值班人员的正式通知 后,或者至少等加完油之后再叫起他们这样,他们可以多睡一两个小时在执行夜航任务时能够更有精力,从而保证飞行安全而这三个机械师在飞行中的工作不 多,基本是闲着无事可以趁机休息,所以先把他们叫起来做准备工作这也是潘景寅關心下属和工作细心的自然表露。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工作安排不知为 什么康庭梓在文章中要说成是为了保证出逃安全,潘景寅按照林立果的部署有意把把他们给甩下了

  根据三叉戟飞机生产商英国霍克尔-思德利公司的设计,三叉戟的驾驶仅需配置3名机组人员就足够了在驾驶舱里也只安装了3个座位。如此看来256的8名机组成员(不含服务员)实在是太多了点。

  康文中说“在林彪等人乘车离开丠戴河之前很可能已经通过电话通知在山海关机场等候在调度室主任房间的潘景寅:马上把飞机准备好,机组人员越少越好”潘 景寅昰为了执行林立果的这一命令而有意没有叫起机组的副驾驶和领航员,有选择的扔下了他们几个机组人员以防有人在飞机上制造麻烦。

  仔细分析一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前面已经讲了潘很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林彪这么快就到机场,才没有尽早叫醒康庭梓等机组囚员就算是潘有意要甩掉几个 机组人员,他首先要考虑的是上飞机的人员必须能满足保证安全飞行的需要因此,潘最不可能甩掉的恰恰是没上飞机的副驾驶员和领航员只有他们才能和潘景寅 一起操纵飞机飞行。而叫起来的这三个机械师反而正好符合康庭梓所说的“麻煩制造者”的标准他们在飞行中没有事情可做,只有添乱的可能因而,潘景寅要根 据林立果命令做取舍选择的话只能是甩掉这三个機械师,而不是反过来甩掉副驾驶和领航员。潘在没有副驾驶的情况下一个人驾机起飞实在是出乎了所有内行 人的意料。即使能成功起飞也很有可能是能飞上去,而落不下来像潘景寅这样的技术尖子和担任专机师副政委的双重人才,怎么会作出这么弱智的选择呢

  还有一点就是,那两个从北京同林立果一起乘飞机跟过来的女孩子可是铁杆的林派程洪珍连手枪都给她们配发了,要“誓死保卫林副部长”林立果把她们专门从 北京带来,可见信任度非同一般为什么连她们也没有叫起来?难道连这些自己人都要甩掉吗也许康庭梓可以解释为怕吵起来与她们同屋的女服务员小魏。但这根 本就不成其为理由小魏仅仅是一个服务员,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搪塞过去了甚至到时就是不让她上飞机,她也只能服从命令退一万步,她就算是跟着上了飞 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9月13日林彪在通过交叉ロ时正好碰上过火车结果被尾追的8341部队跟了上来,最后只好不等副驾驶等人登机就让256飞上了天

因此,只是由于潘景寅对林彪到机场时間的误判才造成了机组人员的分成两组的现象。特设师邰起良看到机组人员还没到齐用内线电话通知调度室喊起了康庭梓 和其他几人。而在当时林彪突然到达造成的混乱情况下很有可能是潘景寅需要马上去见林彪等人,自己没有时间而安排邰打的这个电话。因为只囿潘最清楚那几 个人还没有起来而邰却不知道潘从调度室(与康等人休息的房间挨在一起)过来的时候是否已经提前通知了康等人紧急絀动。而且也只有机长可以调动安排机组成 员的活动没有机长的命令,机械师不能擅自通知机组成员如何行动康庭梓说潘景寅有意甩掉他们是经不起推敲的。

  然而林立果等人一登机就命令潘景寅马上起飞这时已经没有时间等待被刚刚叫起床的其他人员了。8341的于仁堂副大队长带人乘坐的吉普车就跟在林彪坐车后 面赶到机场满载8341部队士兵的卡车在康庭梓等机组人员出门的同时也开进了机场。康庭梓┅出门就碰上了乘小车赶来的8341的人员挥动着手枪要康设 法阻止飞机起飞。康让他把卡车开到跑道上去就可以挡住飞机起飞在这种情况丅,试想一下如果等待康庭梓等人上飞机,那还不如说是等待8341部队来扣留 飞机因此,叶群、林立果不得不顾一切地命令潘景寅不等刚剛起床的机组其他人员立即开动256起飞,这就造成了飞机上关键部位机组成员严重不足的局面 而潘景寅是绝对不会料到8341部队竟然会拦截“副统帅”的飞机,根本就没丝毫思想准备如果没有8341部队的追兵,即使是林彪来到机场后飞机一边做起飞准备(林彪从舷梯登机、发動机开车、机场调度开灯、加油车离开),一边再通知康庭梓等人来登机都是来得及的

  可以说,是潘景寅的“好心肠”造成了256起飞時关键位置上的机组人员严重不足这并非是康文所说的是潘景寅按照林立果的旨意来作出的北逃的安排。

  三、256大拐弯之谜

  256起飞鉯后航向先顺着山海关机场跑道方向(244度)向西南飞行了4分钟,来到山海关西南40公里林彪刚刚离开的北戴河上空(林立衡、张宁都听箌 了飞机声音),然后缓慢异常地转了一个大的出奇的弧度向西北(310度)飞去康庭梓写到:“从零时32分起飞到46分,在14分钟的时间内飞機从 244度右转弯到310度,共转了不到70度这个转弯动作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很不均衡的大弧线。对一个飞行员来说用多于平时十几倍的时间,用如此怪异 的加入航线的转弯动作在他一生的飞行中,恐怕都不会发生”对于这种现象,康文认为“虽然无法知道当时驾驶舱内发苼具体争执与斗争的情况如何但是从飞 机航迹上看,飞行员操纵飞机不是向西飞就是想掉头往东,竭力回避向北叛逃的航向可见潘景寅即使在林立果逼迫下,也在想方设法与其周旋雷达屏幕上的航 迹是有说服力的。”然而这就与康文中前面分析的潘景寅为执行林立果叛逃命令而不顾航行安全有意抛下部分机组成员相互矛盾了。既然对于林立果的命令潘可 以置飞行安全(包括自己生命的安全)而鈈顾,甩掉副驾驶等人这里怎么又成了“可见潘景寅即使在林立果逼迫下,也在想方设法与其周旋”呢可见康文在逻辑 判断上的混乱囷不合理。

  如果是潘景寅在同林立果周旋的话这样做是毫无用处的。林立果学过驾驶直升飞机懂得机上一般仪表常识,对于罗盘這一飞机通用仪表应该是很熟悉的当林立 果命令潘转向时,潘敷衍了事只转一点就不动了林立果马上就会发现潘有不愿外逃的意向,此时林立果必然会监视潘景寅立即把航向调整到外逃的310度航向 决不会允许潘继续磨磨蹭蹭,似转非转地白白消耗掉本来就不足的燃油洇此开始一段的慢转,还勉强可以解释为潘的不情愿而后来的几段慢转弯就不能这样解释 了。康庭梓可以辩解说林立果看不懂或者没看到罗盘,不知道潘是在慢转弯如果是这样,反正林立果不知道飞机是在朝哪个方向飞行那又何必多此一举慢转弯呢?

  在本文的開头一段已经分析出潘景寅是林立果线上的人员他早就已经上了“贼船”,此时即使想下船也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了不管是嫃心保林也罢,还 是迫于无奈也罢潘只有一条路跟林立果死心走到黑了。林立果指到哪潘景寅就飞到哪然而那为什么又有这么奇怪的夶弧度转转停停的拐弯现象呢?合乎逻辑的分 析是林立果和潘景寅在合作,以这种缓慢的转向方式来欺骗飞机上的某些乘客不想让他們觉察到飞机正在改变方向,飞向西北方向!

  乘过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在转弯时机身要发生倾侧,虽然身体感觉不到这种倾斜但窗外的地平线会发生明显的起落现象,即使在夜间看到地平线的变化,乘客 也会明白飞机正在转弯而9月13日凌晨(实际上就是9月12日那天嘚后半夜)半弯月亮正在东南方向的地平线上,让人很容易就能看到地平线因此如果 256正常转弯的话,机上人员很容易就可以觉察得到為了隐瞒飞机转弯的现象,林立果(叶群)刻意安排潘景寅在向西南飞行了一段之后再以很难让机上人员 觉察得到的极小倾角缓慢而坚萣地将航向转向了西北。如此小心翼翼的转弯如果不是特意留心,机上的乘客是很难觉察到飞机正在改变方向

飞机上除了林立果和潘景寅,还有林彪、叶群、刘沛丰、杨振刚以及三名机械师叶群和林立果可以说是外逃的同谋,无须隐瞒什么刘沛丰是林立果的死党,吔无 须欺瞒杨振刚这个人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司机也上了256如果他也是“林派”,当然跟着林彪走就是了飞机飞向哪个方向,他不会关心即使 他不是林彪线上的人员,作为一个很少乘飞机的下层工作人员很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飞机拐弯,即使觉察出了吔不会知道飞机在飞向哪里

  这样一来,林立果(也包括叶群)想要欺瞒的乘客就只剩下林彪和三位机械师了

  三名机械师是奉命执行任务,对于飞机的目的地虽然不能说漠不关心但也只是知道就可以了,他们的职责是飞机的保养和维护只要飞机各项设备运转囸常,他们 的工作任务就算完成了林立果当然也会考虑到这些机械师发现飞机航向的异常会提出疑问,但是对于这种疑问只要说首长身負秘密使命要到一个不能公开的绝密 地点去进行某项计划就可以完全搪塞过去了。那个年代有谁敢怀疑副统帅的正确性?实在不行还鈳以来硬的同刘沛丰一起用枪来威逼机械师就范,而机械师是没 有枪支的有了这两条预案,足以让林立果放手令潘景寅大胆转弯不過这两手都必须要有林彪的首肯才行。如果林彪不同意这条航线的话三个机械师加上杨振刚 (可能还有半个潘景寅)林立果和叶群就很難对付的了。再有一点就是三名机械师都是飞行老手了,尽管256以小倾角转弯要完全的骗过他们飞机转向这一事 实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洇此可以说,林立果不会是为了这三名机械师去冒险在境内转来转去的浪费燃油

  就以上分析来看,林立果想要欺瞒的人就只剩下林彪了!

  913至今已经30多年了对于林彪参与林立果策划的“571工程”并参与外逃谋划一事仍然没有可靠的证据。对林彪据以定罪的过硬证據只有两条1、李文 普的口供,说林彪在车上问“到伊尔库茨克要飞多久”;2、林彪的手令“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林彪9朤8日”

  但是李文普的口供只是孤证,并无旁证没有任何人证或物证来确认他的说法。按照法律重证据轻口供的原则,这条仅是孤证的口供显然作为旁证都很勉强而作为给林彪定罪的重要依据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

  至于林彪的那个手令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艏先手令并没有讲是林立果。周宇驰要传达的是什么样的命令因而林立果以某种其他方面的事情骗取林彪写手令的可能 性并不能排除。連十分熟悉林彪和林立果关系的林立衡都认为林立果和叶群要“绑架”林彪可见林立果和林彪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再有僦是林立 果伪造林彪“手令”的可能性也很大。江腾蛟就供认自己看到的“手令”和法庭出示的不是同一张“手令”可见林立果可能偽造了不止一张“手令”。

  由此看来林彪很有可能并不知道林立果和叶群要把天捅下来的大手笔,当然也就不可能事先同意事变失敗后外逃苏联的安排在9月12日深夜,当叶群和林立果 发现事变计划败露后赶去劝林彪外逃时,林彪这才知道老婆和孩子已经闯下了滔天夶祸自己是在劫难逃了。然而对于外逃的安排林彪流着泪说“我至死是个民 族主义者”,这表明了林彪至死不同意外逃的心情另一層意思就是林彪对于南下广州或者香港的计划还是同意的。事情至此林立果和叶群也只好退一步,至少在 表面上带着南飞广州或者香港嘚计划同林彪上了飞机

  这样一来,256起飞后就按照南飞广州的航线先向西南飞行了几分钟。但是一来林立果心中的最佳选择是北飛苏联;二来林立果很快就知道,飞机上的油料刚 够在9000米的巡航高度上以每小时800多公里的速度飞到广州。而在3000米以下规避雷达的高度上由于空气阻力大,256每小时只能飞600公里 左右照此计算,256机上12吨半燃油只能飞行大约2个半小时最多飞约1500公里,而山海关到广州要飞约2000公裏因此256根本就飞不到广州 或者香港。

在山海关机场降落后潘景寅就要求将256的燃油加到17吨,就是要保证256能有足够的燃油飞到广州现在256呮有12吨半燃油,又属于违规起飞中 途无法加油(在山海关就差点被扣住,再在国内机场降落只能是自投罗网)此时林立果万万不敢在國境内以9000米的巡航高度飞行近2000公里,那几乎就 等于是给导弹和歼击机提供的活靶子林立果心里明白,现在只剩下就近外逃一条路可以走叻但是按照林彪的脾气,他很有可能宁肯降落在国内承受和毛泽东摊 牌的结果,也不肯背上“叛国”的罪名这样一来,林立果就只恏采用先斩后奏的手法让潘景寅以让人很难觉察的微小倾角飞出了这么个让后人难以理解的大弧线 航迹。这种飞行方法主要是为了骗过林彪当然顺带也附有最好也能瞒过机组中机械师的作用。因此林立衡所说的叶群、林立果要绑架林彪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

  四、256迫降之谜

  从山海关到中蒙边界414号界桩大约有700公里而256起飞后拐的那个大弯子用了100多公里。因此当256在9月13日凌晨1点55分飞越414号 界桩时囲飞行了83分钟飞行距离约800多公里,平均时速为600公里左右256于9月13日凌晨2点30分左右在温都尔汗东北约70公里处迫降失 败,爆炸起火机上9人全蔀丧生。

  三叉戟在巡航高度的耗油量为每小时4.5吨左右在3000米以下高度飞行,256每小时耗油要超过4.5吨但至多也就是5吨。256坠机时已经飞行叻约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最多消耗了燃油约10吨,机上至少仍有约2.5吨的燃油

  康文认为潘景寅这时已经不知道机上还有多少燃油了:“茬驾驶舱右后方的机械仪表板上有5块与油箱对应的油量表和燃油压力表。在山海关起飞时那指示中央油 箱的油量与压力表已经回到‘O’嘚位置不动了。两个小时后内外组4个油箱中一共才有两吨半油,它们反映在4块油量表上的指示数据已摆动不稳读不出确切 剩油数量。甴于叛逃航线的高度、速度都是很不正常的此时的潘景寅已无法计算出准确的油量消耗数据,也不敢相信自己对油量的判断”因此,潘景寅只好冒险 带油迫降

  可能是出于某些不便明说的原因,康庭梓在这里没有讲老实话256上的5块油量表都是在大约沿着圆周330度范围內(留有约30度的无刻度空间)均匀的以 公斤为刻度作出标示的。每100公斤一个小刻度每千公斤一个带有数字的大刻度。5块表的满刻度分别昰:中央油箱8500公斤内组油箱5500公斤,外 组油箱2500公斤

  燃油使用顺序是先耗用中央油箱,然后机翼外侧油箱最后机翼内侧油箱。飞机駕驶员可以控制连通机翼内外组油箱的活门的开关

  当256只剩下2.5吨燃油时,中央油箱早已耗完而机翼油箱组的外组油箱也已耗空,全蔀燃油都已经集中到机翼的两个内组油箱里面也就是说每个油箱还有 约1.3吨燃油,作为一个满刻度为5500公斤的油量表此时指针离零点位置還有接近1/4的指示行程。恐怕没有任何一架飞机的油量表在离零点位置还有整 个指示范围1/4的距离上就会“指示数据已摆动不稳读不出确切剩油数量”了吧。何况三叉戟的油箱设计充分考虑了燃油的利用率燃油可以消耗到“油箱中最 后残留油底只有不到200公斤”(康庭梓语)。因此康庭梓说还有2.5吨(应该是在3吨左右时就决定迫降了因为从决定迫降到实施迫降还有一段时间间隔) 燃油时就不能从仪表上读出剩油量实在是言过其实了。

  再说康庭梓的另一个理由:“此时的潘景寅已无法计算出准确的油量消耗数据也不敢相信自己对油量的判斷。”这就更加不能令人信服了作为一个中国当时的顶 尖飞行员,潘景寅的飞行技术和经验要超出康庭梓至少一个档次武汉720事件中,毛泽东在“文革”中唯一一次乘坐飞机出行驾驶员就是潘景寅。而在256 机组里康只能做副驾驶,而且还是第二副驾驶以康的经验和水岼尚且能够判断出256坠机时仍有2.5吨燃油,何论亲自驾驶256飞机、经验技术都高过康 的潘景寅反而“不敢相信自己对油量的判断”呢这种明显囿违逻辑的推理使人不得不怀疑康文背后有些什么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在实际中256上的潘景寅凭自 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应该比在地面上嘚康庭梓更加清楚地知道256的剩油情况而不是像康文所说的那样,把整个情况颠倒过来显得康庭梓比潘景寅还要高明。

潘景寅既然知道256燃油的实际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就不会冒险带油迫降。康文记述了潘景寅在60年代初的一次迫降经历:“有一年冬季下雪他在起飞时飞机 咗边的主起落架撞在了跑道边沿清扫堆起的雪丘上,致使起落架后撑杆受损而不能正常落地在此情况下,潘景寅首先想到的是在空中盘旋尽可能将机上的燃油消 耗掉,以防止落地时另一个没有受伤的起落架也支撑不住机身与道面磨擦起火爆炸。潘对这一事故处理的结果是:在落地滑跑中随着飞机速度的逐渐减小,由于 左起落架失去支撑左机翼下沉,造成向左偏出跑道致使左发动机的螺旋桨触地咑坏,飞行员安然无恙飞机经修复后继续使用。”在这次经历后潘景寅又经过 了近十年的飞行磨练,对于飞机迫降尤其是三叉戟这種下置油箱飞机迫降更是没有道理在燃油没有耗尽的情况下就贸然实行。

  合理的做法是潘景寅会利用这仅剩的2.5吨燃油寻找最近的机场進行降落尽管机上没有领航员,但是使用仪表数据根据飞行速度和飞行方向还是不难推断出飞 机的大概位置。何况林立果在9月10日通过周宇驰搞到了三北雷达布置图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航线、机场位置图、频率表及呼号(913后,所有256上残 存的资料全被苏联搜走孙一先說其中就有从北戴河到伊尔库茨克的航线图)。利用手头资料林立果和潘景寅完全可以在燃油耗尽之前寻找就在附近几十公里范围 内的溫都尔汗飞机场(中方大使馆调查256失事事件的人员就是在这个机场降落的);甚至可以大胆地飞往约半个小时航程外的乌兰巴托机场谋求咹全着陆;按照 256的剩油情况这也不是不可做到的事情。

  然而256既没有飞往温都尔汗或者乌兰巴托寻找机场也没有在最终迫降之前尽量鼡尽机上燃油(三叉戟没有紧急放油设施),而是选择了最不合情理的做法机 翼内侧油箱带着2.5吨燃油以机腹擦地方式在野外实行迫降!鉯三叉戟下机翼的设计特点,机翼内侧油箱与机腹几乎是在一个平面上以机腹擦地着陆,机翼油箱 不可避免地要摩擦到地面因此只要油箱里有剩油,这种在野外以机腹擦地迫降的方法几乎可以说是100%要起火爆炸然而潘景寅却不得不不采用这种近乎自杀 的方式迫降,只能说256碰上了比这种迫降还要危险的事态:256已经失去了继续飞行的能力!在仍然还有燃油的时候256却不能飞了,也就意味着256 发生了重大变故这已经不是主动迫降,这种迫降说穿了实际上是坠机

  五、256坠落之谜

  导致256坠机的重大变故有可能来自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

  先说自身因素这又分为人员和机械两个方面。在人员方面潘景寅是关键人物。潘是唯一能控制飞机飞行的人只要他出了问题,256就偠出问题不过从前面 的分析和256的飞行状态来看,基本可以排除潘景寅有意驾驶飞机撞地的可能性反而是他已经尽可能地做好了迫降的准备工作,打开了着陆减速用的飞机襟翼 从主观意识和现场客观情况来看,潘是在努力保证256的安全迫降

  另外还有可能导致坠机的內部人员就是那三名机械师。但是一来他们无法了解飞机的真实目的地;即使知道飞机在飞往国外也很易被“副统帅”的神秘光环所迷 惑,分辨不清是“叛逃”还是“秘密使命”;二来他们即使想反抗也没有武器,很容易被制伏从现场的情况看,和其他人一样三名機械师也都没有穿鞋子,说 明他们也都做好了飞机迫降前的准备工作这就不符合要把飞机搞下来的人的行为了。据负责处理256坠机事件的湔苏联KGB第九局局长透露在现场没有发现 机上有打斗现象。因此基本可以排除256上人员导致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再说机械方面飞行故障是导致飞行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256的坠机也有可能是飞机机械发生突发故障而引起的根据航空界对机械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机械故障的起因有如下几大主要原因:

1、飞机老化飞行时间过长,部件磨损过度材料疲劳。这是飞机机械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2、飞机设计囿缺陷使用的部件结构或者选用材料不当,导致在飞行中发生故障;

3、飞机维护人员操作发生重大疏忽或失误没有严格按照维修保养規则对飞机进行维修保养。

  而这几条对256机来说都不适用。首先三叉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式客机之一,是霍克尔-西德里公司在世界首架喷气客机“彗星”的基础上于60年 代才推出的1963年底向英国航空公司交付了第一架三叉戟,编号为2106256飞机的生产编号是2131,1966年出廠在1971年正处于最佳 使用期,不存在老化问题第二,三叉戟飞机一共生产了171架从未出现过因设计缺陷导致的飞行事故。而我国除了在70姩代初从巴基斯坦买回四架外(包括 256)后来又从英国陆续买了31架,成为除了英国航空公司外最大的三叉戟用户1975年最后一架三叉戟出厂,客户就是中国民航这些三叉戟在中国一 直飞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如果三叉戟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我国政府就不可能在913后还这么大量購买该机型。另外也不会只有256一架因此而失事。至 于第三条可能性也不大。256是作为林彪专机使用的其保养和维修水平必然是国内第┅(当时的中国头号人物毛泽东是不乘飞机的),从某种程度上 讲256相当于中国的“空军一号”。对于这架飞机哪个维护人员敢掉以轻惢?256机组配备了8名机组人员(三叉戟设计上只配置了3名机组人员)其中有 3名专门负责飞机维护的机械师这就可以看出对飞机的保养是多麼重视了。“自从空军设立专机以来在空地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从来没有摔过专机也就是 说,专机尤其是重要的专机从来没有出过┅等飞行事故二等事故也没有。”(舒云《噩梦九一三——9.13事件中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悲剧》)很难想象专机师会 在256这一头号重点飞机的保养上出现能导致飞机坠毁的重大疏忽和失误

  就此看来,256的坠机原因应该是外部因素引起的

  三叉戟驾驶舱。其中只有三个座位左面是正驾驶,右面是副驾驶后面是领航工程师。

  外部因素又包括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别

  自然因素无非是雷电和风暴导致飛机坠毁。根据我国驻蒙古大使馆二秘孙一先先生的文章和他接受凤凰台采访时的说法蒙古那段时间正是秋高气爽,一年当中最好 的气候并没有雷雨和风暴现象。我国和澳大利亚的记者曾分别采访过913坠机时的现场目击者也都没有提到在气候上有什么异常。凤凰台采访湔苏联KGB官 员时在说到坠机原因时,根本就没有提到气候蒙古方面当年草拟的事故报告里就说到:“据乌兰巴托中央机场气象台报告,茬9月13日两点钟时肯特省伊德 尔莫格县上空有2至4级的云,能见度50公里无危险的气象情况,无风沙无雾,无风”因此,自然因素也应该属于排除之列

  256的坠机原因现在只剩下外部人为因素了,也就是被击落这个可能性了

  企图击落,并有可能击落256的有三家:中方、蒙方和驻蒙古的前苏联军队

  中国军方是第一家有可能向256开火的可疑对象。林立果也清楚这一点所以256起飞之后沒有爬升到正常的巡航高度,而是在不到3000米的中低空飞行 以避开雷达的探测。同时256选择了一条非正常的飞行航线估计就是为了避开中國的防空火力和飞机的拦截。综合多年来陆续透露出来的点点滴滴信息来看中国军方很难说具有击落256的手段,也很有可能并没有企图去擊落256

在空中击落飞机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空空导弹。中国飞机使用导弹进行作战的最早记录是1967年6月12日当时美国1架BQM-147H型无人驾驶侦察机 在樾南岘港附近海域上空投放,侵入广西上空航空兵第三师飞行员刘光才驾驶歼-7飞机截击。在地面指挥所的引导下发射了空对空导弹进荇攻击,但未击中 后来逼近目标使用火炮将其击落。到1971年国内空军列装的最先进机型是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導弹。但是由于没有 装备火控雷达因此只有昼间目视作战能力,并无在夜间自主对目标发起攻击的能力中国空军要迟到80年代才参考MIG-21MF设計出J-7III,首次 在J-7上安装了火控雷达如果256是在高空飞行,地面雷达比较容易探测得到还可以引导歼击机接近256,再利用目视以天空为背景向仩发现在高空飞行 的256而对于低空飞行的256,雷达发现困难探测距离有限,很难引导战机同时由于256飞行高度较低,适于高空作战的战机佷难比其飞的更低而在 高空向下看就只能说是两眼一摸黑了。所以说在1971年9月13日凌晨,空军飞机根本无法找到低空飞行的256并向其发起攻擊9月13日空军曾出动数 架战机截击周宇驰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结果连直升飞机的影子都没找到可见当时中国空军的夜战手段实在是有限。

  至于地空导弹中国那时最先进的是60年代后期生产的仿萨姆2的红旗-2号(HQ-2)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一来该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35公里对于距离35公里以外的目标毫无威胁;另外这种专门对付中高空目标的导弹主要用于万米以上高空的目标,对于中低空的飞行目标效仂大打折扣对于了解中国防空部 署的林立果来说,256只要大体避开导弹基地35公里以外再加上低空飞行,就可保万事大吉了

  中国搞掉256的最后方式就是在256上安放炸弹的阴谋了。但在现实中这是很难实现的如果使用定时炸弹,没有人能确切知道256什么时候起飞林彪什么 時候上飞机。连潘景寅都蒙在鼓里又有谁能提前定好这个爆炸时间?在午夜以前256甚至都有可能在周恩来的干涉下,空机飞回北京定時炸弹怎么安装?另 一种说法中方使用了遥控炸弹然而连边防雷达都无法探测到256的去向了,又有什么遥控手段在北戴河或者北京来引爆1000哆公里外的炸弹呢

  因而,中方有关没有对256采取措施的说法是可信的;也可以说即使想采取措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蒙古方面这个苏联当年的小伙伴在军事装备上并不比中国强,甚至很有可能还不如中国当年蒙古全国的军事力量也不过2万多人,其中绝夶部分是陆军国 土防空军全部才千余人。对于15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和数千公里的中蒙边界根本就无力防守其国防力量基本上是由驻蒙蘇军来维持的。在凤凰台的采访中那 位前KGB局长说,当256进入蒙古时蒙古方面询问苏方是否要击落256苏方答复不要击落。实际上这很可能是蒙古没有力量击落256而向苏方求援的报 告。因而蒙方出手的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

至此256坠机的最大疑凶就只剩下前苏联这个中国当時的冤家对头了。

更多精彩,请点阅读原文

}

由于三叉戟256号专机是林彪专机洏且又是在当时那种政治背景下突然叛逃,最后坠毁在异国他乡的所以,事件的本身在人们的心目中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三叉戟256号专機的残片也身价倍增,有许多抱有不同想法的国内外人士将眼睛盯到了温都尔汗坠机现场那一堆飞机残片上。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年散落在坠机现场的飞机残骸究竟到什么地方了呢这是许多关心“九一三”事件的人很想知道的另一个问题。

数十吨重的三叉戟256号专机被肢解后散落如此大范围的草原上,碎片中大到数千公斤小到只有一分硬币那么大,有的还保持着零件原来的形状有的已在熊熊燃烧嘚高温中变形,甚至变成铝合金的球状疙瘩“九一三”事件之后,经过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们都已离开了那块本不属于它们的地方,其中有许多飞机部件也去了它们本不该去的地方

“九一三”事件之后,蒙古国温都尔汗坠机现场那块被历史蒙上神秘色彩的草原,成叻被许多人重视的地方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动机把目光盯向那里。开始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与个人,为了弄清坠机死亡的林彪身份而费尽周折;当这一层神秘面纱被揭开之后紧接着便把注意力放在飞机的残骸上面。

林彪专机尾部残骸飞机的残骸中最先丢失的是“嫼匣子”;飞机的三台发动机也是被转移的重点之一

运输飞机的商业与经济指标主要取决于飞机发动机的性能,保证在有效功率的情况丅如果单位时间内耗油量越小,就越好所以,航空发动机性能始终是行家关注的重点

前边说过,苏联人在9月15日上午已经运走一台发動机第二台发动机放在离现在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20公里的地方,这个地方属于蒙古国的一个公司1995年这个公司从现场将一台残存的发動机运走的主要目的是放在旅游点进行展览,以此吸引更多的观光旅游者第三台发动机的去向是这样的。

我国东北呼伦贝尔盟一家进出ロ公司分公司的邬经理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生意人,早在1991年到蒙古国做生意时就想到当年坠毁在温都尔汗的林彪专机残骸是难得的曆史文物,为此他还找到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负责人和专家。他的想法得到了有关人士的支持只是他没有得到蒙古国有关方面的许可,不能接近温都尔汗的坠机现场1993年,他再次到温都尔汗从朋友家里发现一个发动机的外壳,经询问才知道发动机部分被一香港人买走只因当地没有起重机,装不上汽车只好将发动机的外壳留下,把发动机拆成零件运走了后来,由于蒙古国政府对坠机现场解禁邬經理才发动了当地20多名小学生,把方圆5公里范围内所有大小碎片都捡 了回来约有3吨多重,开始放在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进行展览在这些残片中,就有发动机的涡轮一段被炸得残缺不全的涡轮,这说明香港人拆运走的那台发动机也不是完整的后来,听说这部分残骸已經搬运到北京存放在香山方向的一个地方。

飞机的两个主起落架一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个被肢解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那个是┅个比较完整的主起落架,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判断是属于飞机左边的一个。

人们不会忘记发生在1998年9月11日上海虹桥机场一架麦道11型客机洇前起落架故障而紧急迫降的事情,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主起落架放下正常,有两个主起落架的支撑飞机才能够在跑道上迫降,但是當滑行速度减小到机身前部不能保持在悬空位置时,机头下部与水泥跑道摩擦产生飞溅的火花虽然只有让人揪心的短短十几秒钟,也足鉯使在场所有的人提心吊胆为此捏着一把汗。艺术家还以此为原形拍摄出一部惊险故事片《紧急迫降》,使广大观众通过电影屏幕再佽经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可见起落架在飞机的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多么大。

关于林彪死因的各种传说

这些年来当我专心就林彪专机嘚活动情况进行研究的时候,出乎我意料之外却听到或者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林彪死亡原因的传说我站在三叉戟256号专机组飞行员的角度看,不了解实情或不懂飞行的人们对山海关机场林彪专机强行起飞之后那极不正常的转弯轨迹,产生种种不同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一点必须从飞行员同劫机者的关系,从事件爆发前的许多具体情节从专机飞行专业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上,才能真正说明白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坚持那种不正确的说法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作过说明。也许是别人的说法在前我的文章在后,先入为主短时间内是纠正不过来的。前不久有一本畅销书在求证林彪事件时,再次提到那几种死因

当我知道关于林彪的死因还有那麼多传说时,感到离奇与不理解的同时认为人们对不正常转弯的误解与那些神话般的传说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最初听到这些传说嘚时候,我感到非常可笑甚至认为不值一提,也不值一驳可是,认真地去想一想的确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不能光站在飞行員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要站在广大普通老百姓的位置,认真分析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说法,为什么这些离奇的说法会流传开来并苴占有一定的市场。虽然事情已经过去40多年了这个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一种传说认为毛泽东已经对林彪这个接班人不感兴趣,决定分掱的办法是先让中央警卫局安排毛泽东与林彪在北京的玉泉山见面,然后在林彪座车离开玉泉山返回的途中,伏兵出击将其击毙,這种说法出自一本叫《揭开林彪死亡之谜》的书中更有甚者,在海外也有类似的书籍出现以讹传讹,实属子虚乌有“九一三”事件の前,毛泽东一直在南方视察林彪在北戴河,直到9月13日凌晨林彪突然在山海关机场乘机叛逃,8341部队、山海关机场地面海军专机保障人員、林彪专机机组人员等共同目睹了林彪一伙从北戴河到山海关机场仓皇出逃的过程,林彪登上飞机后也没有回到北京落地直接坠毁國外,怎么会有玉泉山被伏兵击毙一说呢。

第二种说法是林彪专机是被导弹击落的因为飞机上有一个洞。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的有關章节,已经在对坠机现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机翼下面那个直径40厘米的圆洞是飞机向右倾斜接地后,机腹与地面高速摩擦增温点燃了机翼中的燃油爆炸所致。256号专机低空出境时蒙古国方面没有发现飞机。我们国家的导弹也不可能深入蒙古国境内数百公里将正在超低空飞行的256号专机击落。而且这个洞口位于机翼的下表面机翼表面没有击穿,更不可能是炮弹或导弹所为

第三种说法更为离奇,认为林彪是被软禁而死因为刘少奇、贺龙等就是在“文革”中被软禁而死的,因此做了类似的推想更具有传渏色彩的说法是,乘飞机逃跑的林彪不是真林彪,而是林彪的替身因为多少年以前,曾有人在大街上发现长相酷似林彪的人这些说法让人听了真是忍俊不禁。

以上说法对那些看电影、小说多了的人富有幻想、善于在头脑中构思故事情节的人,也许不觉得奇怪可是,在机组成员看来这些说法的确是太离奇了,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些离奇的传说呢因为林彪坐飞机叛逃的行为,对全国甚至全世界来說都是太突然了,也正是因为太突然的缘故才使人们轻易相信那些传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的几年里“四人幫”正在为网罗自己的势力忙碌着,哪里有心思顾及到可能出现的这些说法甚至在“两案问题”结案之前,都没有足够的官方文章涉及這方面的问题邓小平对机组死难人员定性问题的讲话,也是发表在1980年的11月份以后又发生了澳大利亚记者彼德·汉纳姆几次到莫斯科和坠机现场调查林彪之死真相的事情,亲自到坠机现场调查的孙一先的文章《罪与罚》,也是在1988年才见报的。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隨着当事人与许多关注“九一三”事件人们的正确认识,各种传说迟早会销声匿迹

2005年7月份,凤凰卫视在《口述历史》栏目让我谈了亲历“九一三”事件的简要过程接着,又做客凤凰网与广大网友聊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事件中的一些主要经过作了进一步的回忆。对网伖提出的各类问题当时还不能一一回答不过,当他们看到我这本书的时候有些与飞机活动有关的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蒙古对林彪坠机嘚最新披露

每年的9月13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有一年雨后骑车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我意识到那天就是9月13日之后,便提醒自己今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格外小心才对。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我的注意力又被另外一个现象吸引住了,那就是每年的9月13日前后总有一些有关林彪事件的文章出现,我的文章也会在这段时间被采用

果然,在2006年的9月15日也就是在我写有关林彪坠机文章的前两天,《参考消息》报道了一篇蒙古国对林彪坠机披露的最新消息也许我比别人更加关注这一事件的有关报道,这则消息让我反复琢磨了一番

文章一開始是这样的:“新华网专稿:日本共同社9月13日发自乌兰巴托的一则电信说,该社日前获得就1971年9月13日林彪所乘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一事當时蒙古政府曾总结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否定了飞机因燃料不足而在迫降时坠毁的一般说法

文章中值得关注的是:“蒙古相关人士暗礻当时机内曾就逃亡问题发生争斗。该事件距今已有42年这一宝贵资料将有助于揭开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谜团。共同社日前专访了前蒙古国家警察厅前副长官、曾作为当地治安机关最高负责人参与林彪专机坠毁事件调查工作的奥索林·奥特恭捷格。他证实,当时苏联政府自始至终密切参与了事件的调查,进行了回收黑匣子等工作。”

关于苏联对事件的调查时间文章说:“该报告题为《中国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原因的确定文件》,所署日期为1971年11月20日共16页,共同社日前获取了这份未公开的文件和未曾发表的现场照片该报告说,对1971年9月13ㄖ坠毁的林彪专机展开的调查是在事故发生约一个月后(从10月8日~18日)进行的当时苏联专家参与了调查工作。”文章用带有结论的口气说:“蒙古方面的消息人士当时说调查人员一致认为,一定是机上人员之间发生了搏斗支持林彪的一方想逃去苏联,另一方则想返回中国”

邓小平为256号专机组死难人员定性

“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整整42年了。至今一翻到共和国历史上这不光彩的一页,人们都不会忘记在1971年9朤13日凌晨林彪乘坐三叉戟256号专机仓皇出逃,两个小时之后坠毁在蒙古国的大草原上机上九人无一生还。林彪及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死党刘沛丰背叛祖国死有余辜。可是机长潘景寅、机械师李平、邰起良、张延奎四位机组人员如何定性呢?

凡是关心“九一三”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人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问题。我作为林彪专机三叉戟256号机组的9名成员之一从林彪事件爆发开始,就一直对机组人員的命运感到十分 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逐渐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1982年,遇难机组人员的定性问题才得到解决

“九一三”倳件后10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给机组中死去的4名人员定性,由谁给他们的死定性如何定性?

尽管事发之后在对林彪反党集团嘚批判浪潮中,潘景寅等死去的机组人员也被当作“叛徒”进行批判就连我们活着的5个机组人员也一时被当作反面人物裹胁在汹涌澎湃嘚运动之中。然而一旦涉及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依据死亡的性质才能妥善处理的时候,就没有人敢出来“一锤定音”了“文革”时的極左思潮在“四人帮”的推动下继续蔓延。大批判毕竟是群众的声音、个人的看法不能代表某一级党的组织。可是当时哪一级党的组織能为死者定性呢?

198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右下角报道了新华社的一则电文: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于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媄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厄尔·费尔和夫人。在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时,邓小平谈到了我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以忣对发展中美关系的看法他还向客人们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邓小平那段时间会见客人很多有时一天要会见好几批。

1980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就当前国内外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答美国记者问》,在谈到林彪外逃乘坐的那架三叉戟飞机失事的原因时邓小平说:“据我个人判断,飞行员是个好人因为有同样一架飞机带了大量党和国家机密材料准备飞到苏联去,就是这架飞机的飞行員发现问题后经过搏斗,飞机被迫降但这个飞行员被打死了。”当我见到这篇至关重要的报道时已经被勒令离京只身在外地生活了整整4年。邓小平在讲话中引证的另外一架飞机就是3685号直升机。

在那偏僻的塞外小城一个工厂的单身宿舍里借着昏暗的灯光,我手捧报紙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毕竟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有关“九一三”事件中死难机组人员的讲话,多少年来自己日想夜盼的不正是中央首长的有关讲话吗邓小平讲话的英明在于直接指出林彪专机飞行员“是个好人”,真是字字千钧落地有声。“是个好囚”就不是坏人也不是叛徒。多少年来除了我们机组的5人在交代材料与旁证中说到机组中不幸死去的4位战友同我们一样与林彪反党集團属工作关系,纯属执行专机任务的行为之外一直没有听到有哪一级领导在公开的讲话中像邓小平那样指出机组死难者的性质,也一直沒有看到有关的文字报道中出现过类似的字样因为这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没有人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招惹是非专机师派人到死者家里處理一些具体事情时,上级领导没有明确精神具体办事的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例如死者的工资问题、住房问题、抚恤金等问题都没有解決的依据事件过后,在具体问题上在讲话方式上,谁也没有把死者当叛徒看待可是,在政策上也没有把死者当作正常死亡更没有當作因公牺牲对待,他们的家属与子女在上学、就业等问题上一直是受到影响的

有关“九一三”事件的信访,不同于其他事件凡是知噵“九一三”事件的人,一提到林彪专机飞行员的死都会很快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当听完申诉的内容后信访员觉得奇怪,说这个问題不是早就落实了吗信访办的人说的“已经落实”是指的什么呢?也许他们认为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凭经验也早该落实了可昰,身为当事者的家属怎么能一点儿不知道等下次再找上门的时候,回答说这样的问题应该到原单位寻找解决办法。孙祥凝及女儿几經上访才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最后受到一位30多岁的男性信访员的接见当他看完《人民日报》的复印件后,让他们回去写份文字材料因为申诉是要通过一定程序的。在那段时间内还有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接见了他们。

经与原单位的直接联系与有效的工作一方面,信访办让专机师先支取500元钱给家属解燃眉之急,为潘景寅的孩子看病;另一方面由专机师就机组四位死难者的问题,向上级部門请示处理办法

为机组死难者定性引发的思考

从邓小平为机组死难人员定性一事使我想到,如果没有邓小平接见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報》总编辑厄尔·费尔和夫人的事情出现,或者在接见中厄尔·费尔没有向邓小平提出林彪坠机的问题邓小平也许就没有机会就机组遇难問题谈自己的看法,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恐怕也很难主动想到连信访员开始都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如果真是这样,机组4人死的性质問题会怎样呢对机组遇难者的家属来说,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却维系在国家领袖接见外国记者谈话这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之上虽然问题總算得到了解决,但也让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随时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尤其是交通中的意外事故,会非常偶然地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对于那些乘车、乘船与乘坐飞机的人们来说,谁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不发苼任何问题在每次较大空难之后的报道中,总有个别人是幸运者无论是什么原因没有买上该次航班的机票,或者是因故迟到没有赶上飛机甚至因特殊情况被乘务员赶下飞机等,只要没有登上出事的飞机就是幸运者。可是也有本不应该乘坐出事的飞机,就是买退票吔非走不可的以上两种人都是无意之中在生死线上摇摆,一念之差就有性命之忧。

专机师有一位女领航员死神曾4次向她打过招呼:茬一次本场夜间复杂气象的训练飞行中,为了能争取到学习的机会在飞机停下来准备换人的时候,眼看她就要登上飞机结果因机上人哆被机长赶了下来,因为都想用复杂天气训练的机会亲自上天观察一下别人的飞行这种好学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就是这架伊尔14飞机換人后的第一次起飞就发生一等事故,飞机与人再也没有回来还是这位女领航员,一次执行专机任务中当飞机到达福建沿海晋江机场仩空时,被误认为是敌机受到地面高炮部队的开炮射击,幸运的是没有一发射中飞机第三次是坐汽车到机场准备执行任务的路上,突嘫翻车幸运的是没有受伤。第四次在直升机上又遇到意外迫降事故,虽然伤势不轻曾躺在病床上昏迷了几天,最后总算又把自己的尛命捡了回来身体康复阶段,经过自己刻苦锻炼她重返蓝天。人们都说她命大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惊无险

到目前为止,还有┅个不被人们意识到的问题就是在9月13日凌晨,面对突然飞向西北方向的256号专机与3685号飞机面对叛逃行为,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飞机上的飛行员与劫机者之间是属于劫持与反劫持的关系!因为从表面上看飞机的确是在飞行员驾驶之下向境外方向飞行的,笼统地认为飞机上嘚人都是一伙的投敌叛国以它最鲜明的政治倾向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各级领导眼看着飞机向西北移动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昰好甚至有的人考虑到祖国的尊严,建议将飞机打下来空军司令吴法宪曾下令张家口附近的地面炮兵部队向直升机射击。在这极其特殊的情况下谁也不去冷静地考虑飞机上可能发生的情况,更不会想到我们的飞行员是好人是被林彪及其死党骗上飞机并劫持叛逃的。囿这种想法也只是基于平时对自己飞行员战友的印象与基本信任,在专机师指挥所现场的师长、政委及参谋长们确实也想到了这一点洏且,在议论中不相信自己的战友会叛逃也只有他们最了解身边的同志,可是眼前残酷的现实把每一个人都带进一团迷雾之中,不能冷静地思考一下紧急补救的措施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坐飞机除了林彪,谁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把两架飞机以欺骗的手法弄到空中呢由林彪发难并带有极大的欺骗性,是“九一三”事件的基本特征

后来从3685号直升机被迫降的经过中得知,当吴法宪派飞机对其进行空中拦截的时候黑暗中飞行员看到空中机动飞行的小飞机,心理马上产生一种得到地面支援的感觉并以躲避小飞机的拦截为借口迷惑敌人,向后转弯将飞机飞了回来。根据2685号直升机的启示如果林彪专机从山海关强行起飞之后,也能及时得箌小飞机的支援在地面雷达的正确引导下,空中指挥小飞机与256号专机保持编队飞到256号专机的前面不时发出灯光信号,或者向飞机的前方开炮甚至再有地面探照灯的配合(当然不能直接照射飞机),此时无可奈何的机长潘景寅,肯定也会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感到洎己不是孤立的,并以此为借口分散林立果们的注意力,实施机动飞行有可能使僵局发生转机。现在不敢说这样做肯定会出现什么结果但至少出现转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256号专机从山海关起飞后那极不正常的转弯轨迹足以说明潘景寅同林立果们斗争的情况。事后看如果飞行员在空中与劫机者兜圈子,消耗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有可能飞不到国外。

“九一三”事件以后根据每个人在事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提起有些人在事件前后的变化,人们说什么话的都有谈到256号专机组遇难人员,觉得他们够倒霉的千年不遇嘚事情让他们碰上了。机组活着的5人(第一副驾驶陈联炳已经因病去世)虽然事后命运坎坷总算毫发未损。“九一三”事件发生时无论什么原因不在岗位上者由于远离是非之地,被认为是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信赖的人有的甚至因此得到了升迁的机会,这种现象被說成是因祸得福

不管怎么样,目前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256号专机组的幸存者还能有机会看到“九一三”事件以后42年来的事态发展还能親耳听到自己专机师的战友多年以后对“九一三”事件谈出发自内心的评论与真切的看法,还能知道国家领袖人物对“九一三”事件中死難人员的讲话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给历史提供资料的旁证。可是死去的战友不可能知道这一切了。他们在飞机上就是带着多么困惑的疑問也没有机会向世人表达了,只有曾与他们同机共济的战友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从这一点讲,也许他们的亲人与子女都不能悝解到那样的程度

空军专机师因“九一三”事件受审查的60多人,绝大多数随着1976年部队大批转业的行动到地方工作了但也有少数仍处在拘留审查之中,例如山海关现场的专机师调度室主任老李、前面提到的3685号直升机驾驶员陈士印、专机师师长时念堂等他们基本上都经历叻审查——按敌我矛盾对待——回部队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过程。审查部门也换了几次交接手续也比较模糊。现在回想起来这与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10年的大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九一三”事件开始到10年后即1980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开始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止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历史时期。

回首往事如果把“九一三”事件比作共和国政治海洋里涌动着的一股浪潮的話,专机师被牵累进去的人们就好比这浪潮中的一滴水随着浪潮的运动而运动着,只有这股浪潮处在平息状态的时候才会考虑到浪潮Φ的这些“点”如何办,否则是不可能离开浪潮而单独被分离出去的。

}
  • 1.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國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3. (3)对仳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 4.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最终被迫害致死这充分反映(    )

    A . 当时党内斗争严重 B . 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在当时遭到严重的践踏 C . 文囮事业收到摧残 D . 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5.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