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100元,相当什么是改革开放放前的多少钱?答:大约一块钱。根据:1、什么是改革开放放后,年通胀率是3%一5%,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我的图书馆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算一算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2009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100030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1997140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10
10《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19982008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3019782009)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 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CPIConsumer Price IndexCOLI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Cost-of-Living &Index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25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100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1100125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20100 )
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1)食品类,
(2)衣着类,
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生活巨变》等著述中,对于一百多年来我国货币逐年的购买力,作了统计论证,给出了1858年—1997年这140年间的计算数据,10年来这个结果已经为广大读者们接受并经常引用。 从那以后,又是10年过去了。最近几年,我在《何以为生》《历史的见证》等著述中,对于年间“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做了许多实地调查,积累了第一手数据,正在进一步计算与核验。 在这里希望跟博友们讨论“30年来()生活费用相差多少倍?”的具体问题,请大家指教。谢谢! 【说明】“货币购买力 CPP(Currency purchasing power)”跟两种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CPI(Consumer Price Index)”以及“生活费指数COLI(Cost-of-Living Index)”是相关的,三者数字不应该相互矛盾。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例如:当物价指数上升25/100,货币购买力相应就下降,下降幅度为1-100/125 =20/100 ) 一般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口袋里的人民币价值如何?它最贴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娱”切身利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部分。编制CPI时,要对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分类,并选择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代表。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 (1)食品类, (2)衣着类, (3)居住类,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6)医疗保健用品类,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8)服务项目(邮电费,保育费,文娱费,修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等)。 (A)第一种意见 现在(2009年)的1000元相当于30年前的40元。相差25倍。 理由如下—— (1)首先说“吃”。 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现在(2009)的价格在 3.40元左右,上涨到20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一斤,上涨到2008年的平均12元(甚至暴涨到15元),2009年略降,上涨了15倍左右。牛羊肉的价格涨幅20倍以上,食用油涨幅也有10倍多。水产品,以鱼类为例,由原来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涨幅度大于25倍,如果把鲍鱼、对虾、海参、螃蟹等高档水产品加以参考,它们的价格增长至少在75倍以上。综合考虑,加权平均,食品价格增长20倍,应该是很客观的了。   (2)其次谈谈“穿”。 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300到500元,30年以前10元到20 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裳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20多倍。当然,你可能会告诉我,地摊上衣服很便宜,但我若反问:你穿的衣服都是(6)医疗保健用品类,
现在(2009年)全国各地工人生活水平肯定提高了。但实际上提高了多少呢? 如果平均工资能拿到2000元或2500元, 就算翻了一番还要多。生活有所好转。这比较符合真实情况。 CPI消费品和服务分为8类:(1)食品类, 35 %(2)衣着类, 10 %(3)居住类, 10 %(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 5%(5)交通和通信工具类, 10 %(6)医疗保健用品类, 10 %(7)教育娱乐文化用品类, 15 %(8)其他服务项目5 % 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单位:元) 项目 1978年 2009年 倍数 加权数 备注 1 食品 米(500克) 0.17 3.40 20 3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蔬菜(同) 0.05 1.50 30 油(500克) 0.80 8.0 10 肉类 鱼 0.82 0.20 12.0 5.0 15 25 高档水产 40—80 2 衣着 衣服 皮鞋 10 5 300 100 30 20 10 %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3 居住 房租及水电 旅馆 5 7
43 10 % 4 家用设备 电器等 电视机 电冰箱等 .5 5% 30年前凭票证供应 5 交通 公交(市内) 火车 0.05—0.10 20 1.0—2.0 300 20 15 10 % 6 医疗 门诊 非公费住院 1 50 50
10 % 7 教育文化 学杂费(年) 住校费(月) 电影票 20 20 0.20
300 30 200 10 % 30年前基本免学费 8 其他服务 理发 修理等 0.20 15 75 5 % 汇率 美元 2.21 6.8 3.3 难以比较 结论 3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每月38元 1978年38元相当于2009年大约950元。25倍。 目前平均月工资大约元(为两倍或两倍半),翻了一番多。 有人宣传改革开放30以来,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几十倍的说法是夸大、歪曲真相。翻一番,还差不多,比较中肯。 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实际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所增长,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请继续点击阅读 北京中关村人坚决抵制恶俗赵本山 对于赵本山二人转小品的评价 辛亥革命百年祭缅怀好公仆孙中山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从地摊上买的吗?你怎样回答呢?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平均消费水平。 (3)“住”的问题。 30年前的住房几乎没有花钱去买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单位的还有住房补贴,平均每个月租金也就3到5元。现在呢?500—1000元一个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说了,我住房不用花钱,房子被我买下了。我的问题是,你买房花了多少钱?所以说,房租价格几乎上涨 100倍以上!还有水费、电费、煤气费、暖气费,这些东西的价格上涨50倍都不止。 旅游或出差住旅馆,中档的标准间,30年前一天7元相当好了;如今要300元。 相差43倍。   (4)再讨论“行”。 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打的(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1角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2元,涨幅整整20倍。就拿出租车来说,30年前从首都飞机场进城只要5元,现在100元还下不来。   “衣食住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5)医疗费用。 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职工看病都有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差些,但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花钱。从不花钱到花钱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即使你只花了10元钱,和不用花钱比较的话,倍率也就没法算了。就拿门诊来说,30年前,感冒这种小病块儿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元吧,如今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还不够。如果大病住院治疗,就更麻烦了。记得小时侯我得了胆道蛔虫住了一个多月的院,也就花费几十元钱,现在你若住一个月医院,即使有医疗保险劳保福利(公费医疗或大病统筹)的话,自己也得负担一部分(30—50%)吧,少说也得几千元。医疗费用上涨了总有50甚至100倍。    (6)教育问题就更大了。 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上学时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若考上大学,吃饭钱都有公费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30年前学杂费也就每年200元;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60倍以上。 (7)家用电器及电子设备。近10年来,有什么物品涨幅不大,甚至相对降价呢?有的,就是电视机、收音机、电冰箱、家用电器等。80年代、90年代的家用电器,特别是进口彩电、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的附加税很重,有的高达300 %,而当时还没有什么手机、个人计算机。家用电器,以及汽车、摩托等,确实降价了。可是谁每年去更换这些家用电器呢?一般也得使用三五年吧。 综上所述,“加权平均”,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费用增长 25 倍,恐怕还不止!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应该考虑,那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3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是2比1,现在是7比1,总的说来相差3倍多,按理说生活费增幅应该倍乘这个数,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具有某些不可比因素,暂不谈。)      可以计算出,现在的1000元相当于过去的多少元呢?大约40元,相差 25 倍。 那么,30年以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估计应是38元左右吧,合现在950元。 ,
算一算30年前后人民币的购买力 2009年的人民币1000元购买力,相当于30年前人民币多少钱? 我在2000年前后发表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和《百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改革开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