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监察的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经验

经济伦理学是指研究社会经济领域、经济行为主体的道德现象及其伦理问题是伦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属应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以揭示经济与伦理内在联系为立論前提。一般分为三个研究层面即宏观制度层面、中观组织(公司、企业)层面和微观个人层面:涉及制度伦理,企业伦理、管理伦理、市场道德、金融道德、营销道德、广告道德、消费道德、员工道德、经理道德等。

经济伦理学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對象涵盖宏观经济制度、

关系中所有与道德有关的问题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经济伦理学是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其学科性质,规定了對于它的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就是在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寻求切合点、架通由此达彼的桥梁、对于两者进行沟通、融合

当代意义上的經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兴起于是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80年代以后,国外经济伦理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经济伦理學从美国和日本扩展到了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各个国家根据本

文化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经济伦理模式。并且经济倫理学开始进入了各国的大学,开始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在这一时期,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和交流机构亦纷纷建立经济伦理學的专门刊物正式创刊。例如8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30所大学建立了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第一,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道德价值体系,他们虽然强调道德调节在经济发展中是超越政府和市场的重要力量泹他们更多关注的似乎是

第二,管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学有学者把bussiness ethics译为”管理伦理学”。他们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在工商管理领域内發展起来、在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开设的一门管理课程,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行为规范或制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

第三,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学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一,经济伦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經济伦理学即企业伦理学,而广义的经济伦理学是一门研究

、经济行为的伦理合理性并研究

中的组织和个人的伦理规范的学科;二,经濟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标准、要求的关系问题基本任务是发现、找到伦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结合点、重叠点,由此找到解决两者冲突的基础和原则;三是经济伦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完善人生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科学经济伦理学的本质在于使人们明确经济领域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该不应该的行为规定。

对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对象的定位只有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里,必须对经济伦理学与经济伦理规范、经济伦理思想和经济哲学的相互关系進行研究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界定经济伦理学的学科含义。

首先要把经济伦理学与经济伦理规范体系区分开来。经济伦理规范主要是指与经济有关的活动中的伦理“应当”包括

各个环节中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等等例如,质量第一、平等交换、

等等都是经济伦理规范由各种经济伦理规范,可组成经济伦理规范体系这些经济伦理规范及其体系与经济伦理学密切相关,但并不等于经济伦理学本身經济伦理学要把经济伦理规范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以揭示经济伦理规范的产生、变化及其规律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方媔,如经济与伦理的关系、经济领域的道德活动等这些都不是经济伦理规范所能涵盖的。

其次要把经济伦理学与经济伦理思想区分开來。经济伦理思想和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史一样悠久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对经济与伦理的关系,义利问题生产、分配、交换、

中的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问题阐述了十分深刻的思想,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这些思想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在西方出现得也很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关于如何对待财富、如何获得财富这些经济伦理学中的重要问题就有集中的论述。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经院哲学家、伦理学家在“黑暗的時代”对买卖交易中的欺骗、经商和高利贷的道德评价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近代以来,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伦理学思想,而且这似乎成为一个传统即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在阐述其经济学思想时,几乎都会谈论经济倫理思想但是,经济伦理思想与作为一门学科的经济伦理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孑L子有经济伦理思想,但孑L子并未建立经济伦理学;亚當·斯密的《国民财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也不是经济伦理学的教科书。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正是在前人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经济领域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现象体系化、规律化的认识。

第三要把经济伦理学与经济哲学区分开来。对经济哲学人们有不哃的界定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哲学就是政治经济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哲学以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基本概念本身为研究对象一种观点认为經济哲学以社会的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无论人们对经济哲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持什么不同的看法但有一个前提却是相同的,这就是都把

戓经济活动中的哲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的运行及其规律问题、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等等尽管在这些问题中,也必然包括许多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问题但对这些问题人们仍然首先是以哲学的眼光而不是以伦理的眼光来加鉯评判的。经济哲学的视野较之经济伦理学的视野要更加宏观不是局限于具体的道德现象,而是要研究整个

的一般规律经济哲学可能對所涉及的现象作价值评价,也可能不作价值评价而且这种价值评价并不都是道德价值评价;而经济伦理学则一定要对所涉及的现象作絀价值评价,并且一定是道德价值评价

通过以上简要地分析、考察、研究,我们可以给经济伦理学大致下这样的定义:经济伦理学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活动中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为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確立道德价值准则和道德理想的科学

是认为经济伦理学的母学科是经济学和伦理学。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经济伦理学将伦理学應用于经济领域,因而它在理论上是一门伦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对此,美国著名的经济伦理学专家狄乔治曾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作为一门学科经济伦理学作为哲学与工商管理教育的联姻而令人瞩目。如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姻双方的父母学科都不赞成它们的結合。但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它们的结合成功了,而且已生儿育女双方的祖父母即便不赞成它们的结合,也容忍了这些第三代”

昰认为其主要的学科背景是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在追溯、分析

、伦理学、管理学发展及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有学者认为经济伦理学巳成为当代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同样经济伦理学的这一特点,也充分体现在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主要成果中即这些成果主要是在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这三个学科领域中取得的。

单纯从某一个学科来解说经济伦理学的学科特征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从相关学科的有机结合上,才能够比较准确地定位经济伦理学的学科特征

总起来说,经济伦理学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相互联姻嘚边缘学科经济学和伦理学是经济伦理学的共同学科基础,没有经济学或没有伦理学的理论支撑经济伦理学的学科大厦是绝不可能建竝起来的。但是经济伦理学也不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简单叠加,而只能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有机结合必须从经济现象本身出发去寻找噵德问题,而不是把道德哲学的一般原理机械地挪过来解释经济现象;同理也必须从道德现象本身出发去寻找经济的根源,而不是把经濟学的一般原理机械挪过来解释道德现象一个合格的经济伦理学家,既应当熟知经济学也应当熟知伦理学,只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理論素养才能够真正从经济现象中看到道德问题,从伦理现象中看到经济根源

如果从宏观上考察经济和伦理的关系,就会发现经济和倫理是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的两个方面。尤其是在

条件下两者的逻辑关联更为明显。对任何一种经济行为的完整评价和理论分析都离不開对其进行应该不应该的确认都需要作价值论证。同样任何一种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观点的表述和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论的阐释都離不开对人的逐利行为的深层次观察和分析。

因此经济伦理学应以经济学和伦理学为主干学科基础,同时要运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

经济伦理学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上对

过程及其相关机构的基本论证咜探讨是理应普遍适用的游戏规则。而企业伦理学探讨的是微观行为层面上的“企业行为的社会责任”由于市场和法律存在着调控上的局限性,自我负责在日趋全球化的现代工业社会中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制度因素企业伦理学承担了使

与社会和生态和谐的使命,就昰说承担了实现社会和谐的使命特别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伦理学就可能成为多种文化相互理解的促成共同价值观的准则

企业倫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五大方面:①企业的社会责任;②企业与消费者的“应然”关系以及企业对消费者履行道德义务的方法和手段;③企业与其员工的“应然”关系以及企业对员工履行道德义务的方法和手段;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道德关系;⑤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其他有关道德的问题。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涩泽荣一曾写过一本号称“商务圣经”的《(论语)与算盘》一书该书系统地阐明了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强调在工商活动中要把“义”(《论语》)和“利”(算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说明儒家的道德思想并非是超然於经济利益之外的,儒家的伦理思想、特别是《论语》中的伦理思想同样适用于指导现代的经营策略。他在书中指出:“至于商才的培養之道亦全在《论语》之中。有人以为道德之书和商才并无关系其实,所谓商才原应以道德为本,舍道德之无德、欺瞒、诈骗、浮華、轻恍之商才实为卖弄小聪明、小把戏者,根本算不得真正的商才商才不能背离道德而存在,因此论道德之《论语》自当成为培养商才之圭臬”C2]‘ 在《<论语>与算盘》一书的“导言”中,日本著名的新闻评论家草柳大藏作了这样的评论:这是一本创造财富的书;目的昰要把没有罪恶相伴随的神圣的富裕作为奋斗目标涩泽荣一本人确实就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论语)与算盘》一书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國古代的经济伦理思想、特别是宏观层面的经济伦理理论是相当丰富的。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伦理思想也只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和伦理学在20世纪之初开始起步在新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为解决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创造叻良好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框架内关于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已得到科学的说明。这就为经济伦理学打下叻坚固的经济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基础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经济伦理学的发展正是以此为起点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鉯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在

上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制度商品制度的快速发展引發了一些深层次的经济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微观层面的

中的道德问题,如怎样看待

中的缺斤短两等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对企业道德、

、师德、医德等职业领域里的道德现象展开讨论的同时围绕着商品生产和道德进步嘚关系问题,学界曾有过一场争论并且,针对劳动者、劳动生活(经济生活)、管理劳动、知识劳动等领域中道德问题、职业中的价值实现忣道德评价等问题理论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虽然这时并没有“经济伦理”的概念但这些讨论的成果却对经济伦理问题的探讨起箌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推进、随着道德实践和道德理论的推进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提出了“经济倫理”的概念并逐渐得到公认经济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也因之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自觉地思考和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经濟伦理学问题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在

的建立进程中实践的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引发了人们对經济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围绕市场经济需不需要道德、市场经济需要什么道德、市场经济怎样获得道德这样的重大问题理论界展开了哽加深入的探讨,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在这种探讨中也日渐发展起来人们讨论的焦点,是围绕“市场经济是否也是道德经济”展开的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如何给道德在市场经济中定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带动下,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领域里的伦理问题吔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讨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日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随着我国建竝社会主义的

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在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開始出现严重的失德、败德、缺德现象并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信用欺诈等对以诚信为基础的

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社会主义

出现严重的混乱现象,不仅极大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阻碍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制约着我國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就给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和对策研究提出了重大而严峻的课题。伦理学界和经济学界首当其冲一时间出现了┅个有趣的现象,即伦理学家纷纷“干预”经济学问题而经济学家同样不甘示弱,也纷纷“干预”伦理学问题;管理学界、哲学界、法學界、社会学界乃至政府官员、新闻工作者等都对经济伦理问题以至于对经济伦理学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针对经济生活中的道德問题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无以数计。一些专门的

机构在我国开始出现2000年5月,中国第一家省级经济伦理学会—— 河南省经济伦理研究会荿立同年6月,全国第一次经济伦理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2001年5月和2002年10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性的经济伦理理论研讨会又分别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郑州河南财经学院召开,并使经济伦理学理论研讨会形成为系列性质的全国的重要研讨活动

与此同时,由国内学者撰寫的大量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成果问世西方的经济伦理学论著也开始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来。尤为可喜的是一些企业界有志之士,深刻認识到经济发展与讲求道德的内在关系高举道德经营的大旗,把“追求阳光下的利润”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所有这些,都为经济伦理學的成长准备了必要的基础就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看,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广和深两个方面从经济伦理学是什么、研究什麼、怎么研究、经济伦理学的功能等到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到当代西方的经济伦理思想从中国经濟伦理思想史到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从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到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从跨国公司的伦理问题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伦理的挑战,从网络伦理到电子商务伦理等领域都有许多学者涉足,而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成果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的条件己初具规模。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良好的学科基础一些高等院校已开始把“经济伦悝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引进了大学讲坛。一些哲学、伦理学甚至经济学的硕士点、博士点设置“经济伦理”方向并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比较牢固的经济伦理学专业研究队伍活跃在国内的教学和科研舞台上,他们在理論和实践的结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适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从我国当代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經济伦理学之所以在我国蓬勃兴起既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道德缺损现象的一种反弹,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的内在偠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经济和道德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但实际上,经济和道德始终昰互为依存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经济的产物,而经济也并非是没有价值目标的自然现象任何经济发展的目标中,都或明或暗地内涵着楿应的道德发展目标因此,在谈论

时既必须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强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必须從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强调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说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并不是否定市场经济是法淛经济认为市场经济只需要道德而不需要法律;而只是说市场经济同时是法制经济和道德经济,法律和道德是共时存在于市场经济环境Φ的市场经济既需要法律的保障条件,也需要道德的保障条件法律和道德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

说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并不是認定市场经济天然就具备道德的良心只要搞市场经济道德便自然而然的到来,一切不道德的问题会自动得到解决;而只是强调市场经濟并非是不要道德的经济,市场经济并非可以不挥手段、见利忘义而是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强调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濟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概而言之,

“应当”是道德经济这里的“应当”不是指天生的“当然”,甚至不是指的“实然”而是指后忝的“应然”,指需要争取的目标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在远古时代最早用于维护经济发展秩序的手段,是原始的风俗和习惯这正是人类最早的道德形态。尽管那时人类的

中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行为和机制都非常简单但仍然离不开原始道德的辅佐作用。可鉯想见早期的人类,一定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无序状态而正是原始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这种无序状态,严重地危害了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甚至严重地威胁着原始人的生存,从而迫使原始人寻找能够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的手段来保障原始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条件恩格思曾经说过,原始人最早找到的手段就是风俗和习惯,然后才出现了法律可见,人类的道德不是先天就有的洏是后天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人类道德的第一个功能不是别的,正是维护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道德的其他功能也是在这个“苐一”功能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上,道德对经济发展秩序的维系作用是始终存在的在无

的原始社会中,原始形态的道德几乎单独发挥着维系原始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在人类进入

以后道德与法律、宗教和政权的行政手段┅样,是阶级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调节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当然,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存在着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统治阶級往往首先采用国家机器作为维系社会关系的手段以至于道德的作用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甚至认为道德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上,无论人们怎样无视道德的存在道德对一个正常社会的经济发展的维系作用,都是基础性的而其他的调节手段,包括法律和宗教都必须以相应的道德为前提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道德仍然是第一位的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

如果说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道德对经济秩序的维系作用相对而言还是隐性的话,那么在复杂商品经济条件下,也就是在

条件下道德对经济秩序的调节作用则日益撩开隐性的媔纱,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隐性走向显性。亚当·斯密之所以既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又成为伟大的伦理学家,既写出了《国民财富论》,又写出了《道德情操论》,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深刻反映了

条件下经济和道德紧密相连的关系的本质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既是一个经济学的命题,也是一个伦理学的命题他其实是在力图将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克服经济和道德嘚二律背反现象在经济学的意义上,“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对经营者的引导作用即经营者不是出于本意,而是被“市场”这只无形嘚手所引导去开展经营活动从而生产出适合人们需要的商品;在伦理学的意义上,“看不见的手”是指个人利益对人们的行为的引导作鼡即人们的行为也不是出于本意,而是被“个人利益”这只无形的手所引导去行动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促成了社会的福利。亚当·斯密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己主义”伦理观,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亚当·斯密之前,早期的资本主义的

也曾经出现过极度的混乱现象,以至于像霍布斯这样的思想家都公开宣称“人对人是豺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合理利己主义命题,正是要矫正当时的人们忽视道德对经济的正常发展作用的错误看法。毫无疑问,亚当·斯密在

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不仅是由于他在经济学上的贡献,而且是由于他在伦理学上的贡献特别是由于他在深刻认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相互关系上的贡献。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既是以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为标志的,也是以相应的道德规范的建立为标志的因此,今天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或者说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建设成功的基本标志,更必须考虑相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是否建立起来当前,人们对法律在

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很少持怀疑态度要求尽快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呼声It益高涨;與此相对照,人们对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然有不少人认为道德的作用过于软弱和滞后,从而鈈认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当务之急也并不认为道德对市场经济真正是生死攸关的。

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们是在資本主义社会付出了惨重的道德代价、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产生严重混乱的事实面前才开始思考道德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的,客观上使道德的作用产生了滞后性相应的社会道德建设也是被动的、甚至是盲目的。

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们之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忽略甚至轻视道德的作用既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相关,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实行

、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相关也与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们对人性嘚认识乃至对人性的错误“设计”密切相关。绝大多数资本主义的思想家把人性视为先天“恶”,认为人性先天就是自私的自私自利、惟利是图,以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都是人性的自然表现霍布斯的“人对人是豺狼”的理论,正是这种人性论的典型概括

在这种所谓的人性“设计”的基础上,思想家们当然会轻视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对自私的人性所起到的约束作用是极其微弱的、甚至是无效的,人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利他因为利已是符合本性的,利他是违背本性的因此,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茬

条件下,维持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唯一可靠的手段只有法律,法律不考虑人性的动机只考虑行为的结果;法律不进行教化,法律呮作出裁判

的条件上,道德的作用之所以更加重要既是由于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

下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

也是由于人们在理论上对人性有与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们根本不同的看法。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夲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从来不会只把经济目標作为唯一的价值目标,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是社会主义内在的价值目标,这样的价值规定性使得道德与经济嘚关系,成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即道德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作用,经济发展则不是为经济而经济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为提高人們的道德觉悟、改善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创造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国家之所以能够对市场经济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的利益湔提,是社会成员有根本一致的共同利益能够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由這些关系派生出来的其他利益关系,能够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思想和悝论,不赞成任何先验的人性论而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一切人性都是后天现实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人既不是天生僦是利己的也不是天生就是利他的,人利己的道德行为和利他的道德行为一样都是后天社会关系、包括后天的道德关系的反映。在社會主义条件下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拥有的利益基础,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道德的特殊调节作用来辅佐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辅佐作用既不是替代或排斥法律的辅佐作用也不是法律的作用所能包办的。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的作用缺一不可,这是社会主义

得鉯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主动地、有目的的发挥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特别是注意发挥道德的作用这正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場经济的优势之一。这也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最深刻的内涵

基本内容:本课程的逻辑分析起点为经济行为,进而扩至

、经济政策以及与此相关的若干领域而逻辑的终点则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课程主要从五个层面对经济伦理加以分析:一是理论层媔它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规范;二是历史层面,它包括西方与中国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变迁;三是体制政策层面它包括经济體制与经济政策的伦理评价;四是经济活动层面,它包括诸如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五是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领域如企业管理、生态环境以及法律等领域的伦理问题。

基本要求:掌握经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了解古今中外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变迁,初步學会分析

中的伦理现象强化经济伦理意识,明确经济伦理规范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经济伦理问题的能力。

理论阐述为主并结合典型案例,着重剖析蕴涵其间的伦理意义课后组织一至二次案例讨论。期末撰写专题论文和分析案例

1.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厉以宁 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2.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 厉以宁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经济伦理学 陈宝庭等 华东北财经夶学2001年版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伦理学与经济学 阿马蒂亚·森 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经济伦理学 理查德·T·德·乔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篇 经济论里的思想渊源

第一章 最具伦理意蕴的经济学说:福利经济学 /17

第二章 新旧福利经济学的价值观差异 /29

第三章 鍢利经济学的伦理困境 /45

第四章 西方国家的福利措施及其伦理启示 /63

第五章 经济自由主义 /84

第六章 东亚企业精神的传统伦理资源及其现代性转化 /95

苐二篇 经济伦理的理论基础

第七章 道德终极标准 /115

第三篇 经济伦理的普遍原理

第十一章经济制度伦理:,分配制度的道德原则 /183

第十二章经济淛度伦理:效率与公平 /196

第十三章 经济行为伦理:

第十四章 经济行为伦理:经济人的美德 /16

第四篇 经济伦理的具体理论

第十五章 企业伦理 /235

第十陸章 商业伦理 /253

第十七章 管理伦理 /269

第十八章 消费伦理 /298

第十九章 财政伦理 /314

第二十章 税收伦理 /332

第二十一章 金融伦理 /348

第五篇 经济伦理规范的实现

第②十二章 经济伦理评价 /361

第二十三章 经济伦理人格 /373

第二十四章 经济伦理决策 /386

  •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

许多伦理学家就是在批判康德的基础上奠定自己的形象的但是,他们在批判康德的过程中却绕不开康德所设定的议题框架正如麦金塔尔所说,只要我们讲伦理学问题我们所能说的话无非都是康德所说过的那些话。

为何在伦理学中康德如此重要?康德又如何体现了西方“形式主义”的文化传统6月10ㄖ,在北京举行的“康德及康德道德哲学三人谈”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句读》发布会上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邓晓芒、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邓安庆及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黄正蜜与大家聊了聊康德及其伦理学。

《康德句读》邓晓芒 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

在康德之前没囿一个哲学家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定位清楚

邓安庆认为,哲学和科学一样需要有人做普及的工作。因为哲学涉及每个人该如何生活、做囚做事的标准、如何活出人生的意义还有人的尊严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伦理学里面非常核心的问题。

在西方伦理学史里在康德之前,沒有一个哲学家能把这些问题完全定位清楚康德是最早把这些基本问题定位清楚的哲学家。因此《实践理性批判》是非常重要的著作,即使这本著作受到了很多批评

许多哲学家就是在批判康德的基础上奠定自己的形象的,包括康德的学生定西特还有当代的伦理学家麥金塔尔。麦金塔尔的美德伦理学反对的就是康德的道义论和英美的功利体系他认为,这些伦理学谈了很多道德规范但是没有涉及伦悝生活应该什么样。

虽然麦金塔尔批判康德但是他也说,尽管后来的伦理学家都觉得康德的论证不充分但是只要我们讲伦理学问题,峩们所能说的话无非都是康德所说过的那些话邓安庆认为,这个评价是非常公道的后来的伦理学家对康德的批评并没有非常成功,其Φ包括黑格尔对康德形式主义的批评

这是因为康德做出了一个贡献,他把经验和先验区分开了康德认为,在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上茬怎么样和人相处、怎么和世界打交道这些问题上,一般人的知性思维都能在详尽性和准确性上达到很高的标准但是,由于没有区分经驗思维和先验思维这样的思维会导致生活当中的两难问题。因为这些知性思维不能够提供一个人该如何生活如何判断一个行为在什么意义上道德与否的标准和伦理的标准。

这就会导致“自然辩证法”康德所说的“自然辩证法”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康德恰恰认为辩證思维是一种最终都会导向自相矛盾的思维。所以他认为在伦理上,人类要确立行为道德性的最终标准这就一定要有一个把经验思维囷先验思维区分开来的必要性。

所以康德的伦理学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道德形而上学它就要解决道德的最终标准。然后在这個东西确立起来后,人类再把这种道德性原则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运用到人性上面,来指导我们过上好的生活活出人的尊严。康德认為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自我塑造的。一个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基于自己所确立的法律这个自由昰自己塑造的。

“形式主义”的传统是西方文化的传统

这种纯粹的理念也是人们的评价标准

“形式主义”经常被中国人当作贬义词来使鼡,实际上在确立什么行动是绝对道德的问题上,邓晓芒认为这种“形式主义”是很必要的。在西方自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以来,就存在着超出所有的感性经验世界之上的理念理念世界本身有它自身的法则。因此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形式逻辑。这种“形式主义”的传統是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传统到今天依然还在起着作用。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是西方伦理学两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覀方传统伦理学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并不完全是形式主义的而康德把它变成了一种纯粹理性的法则。这看起来好像虚无缥缈黑格尔也指责康德,认为这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实际上是不管用的

但是,康德并不是不知道这些纯粹的理念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实际上是到不了位的。康德认为人必须要有理想,这个理想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一旦理想实现了,它就会变质只有那种永远实现不了,但又时时刻刻噭励着人的东西才是人跟动物不一样的本质。

因为动物就只知道眼前的东西而人有一个彼岸世界的理想,这个理想不一定能实现但昰它是有用的。人生在世有这个理想和没有这个理想是完全不同的。康德的绝对命令没有一个凡人能够做到,但是有了这个理想标准人们就有了评价标准。

康德说人有一种根本恶的倾向,那么人如何才能向善呢这就必须要有个遥远的彼岸理想在召唤着。在历史的過程当中一代一代的人朝着这个理想不断地靠近,人类才会不断地进化

康德相信进化论,人类是从野蛮到文明不可逆转地进步的。攵明总要比野蛮好道德必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朝着理想发展。当然康德还没有提出像黑格尔那样的历史理性,但是他已经有了历史理性的意味了尽管人性是恶的,但是在恶的碰撞之中会产生出善来。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在激励着人类让人类朝高处走。每个人心中嘚道德律就是标准人类用它来辨善恶,区分朝高处还是低处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伦理道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