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离俄罗斯最近的城市的那个城市

俄罗斯最佳定居城市(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圣彼得堡),我来了~
(本文作者:lifevc520)作为一枚自诩文艺青年的小女子,从小对文学有着难以解释的热情,而我对俄罗斯的热爱,正是从文人普希金开始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俄罗斯的文学,从而爱上了俄罗斯。
知道俄罗斯城市——萨兰斯克,是在它被选为2018世界杯举办城市之后。 据说,它还被评为“俄罗斯最佳定居城市”第一名,比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更受欢迎。这让我想起我的家乡,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
国内没有直飞萨兰斯克的航班,所以我选择从莫斯科坐火车前往,大概9个半小时。
(042Й 莫斯科-萨兰斯克 21:32-07:05)
和国内的普通列车差不多,不过不晚点
因为是晚上的火车,也没啥风景好看的,除了刚上火车时,跟同一包厢的俄罗斯美女手舞足蹈地聊天,逗她那超级可爱的女儿玩以外,一路睡到了目的地。
萨兰斯克火车站
一下火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兴奋地蹦出了火车站。讲真,萨兰斯克的火车站蛮美,是我喜欢的建筑风格,于是,对这个城市的期待又多了一分。
火车站前的广场
在欣赏完火车站,逛完火车站前面的广场,狂拍照之后,决定先前往酒店放下行李,休整一番再开始我的萨兰斯克之旅。
——————————————————————————————————分割线
对我来说,俄罗斯旅游最大的特色是看建筑,尤其是各式各样的教堂建筑,当然,也会顺便在那些能做礼拜的教堂聆听一下虔诚教徒的祷告,以及让人平静祥和的祝圣歌。
萨兰斯克作为俄罗斯最佳定居城市,当然也不乏漂亮的建筑,以及给市民祈祷用的教堂。
喀山圣母教堂
圣约翰o博戈斯洛夫斯基修道院
圣义战士乌沙科夫大教堂
尼古拉教堂
约翰神学家教堂
以上几个教堂,我认为是萨兰斯克最美的,据说每天都有晨祷和晚祷,但我只碰到了喀山圣母教堂的晚祷。运气绝佳,下午4点到的,刚参观完教堂,人们虔诚的祈祷和祝圣就开始了,入乡随俗,我也虔诚地许了个愿望,哈哈~
一溜的教堂参观下来,小女子表示不想动了,可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地方,晚上难道要在宾馆睡大觉?
NO,果断下一个行程:莫尔多瓦俄罗斯戏剧院!
到的早了点
听说这里经常上演伟大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结果还真给碰上了,还是他的成名作之一——《自家人好算帐》。
俄罗斯的剧院规定只能在演员谢幕时拍照,但我看完时还沉浸在那生动的演出里,竟然忘了拍,最后只能遗憾地拍大腿,安慰自己:下次再来。
——————————————————————————————————分割线
萨兰斯克的最后一天,已经买好晚上8点40分的票准备返回莫斯科了,白天的行程安排得比较悠闲了。
第一站是莫尔多瓦埃里贾造型艺术博物馆。
莫尔多瓦埃里贾造型艺术博物馆
其实艺术的领域,我就只对文学有着浓浓的兴趣,至于其他,只是凑个热闹,标榜一下自己不是文盲而已。抱着这样的目的来到埃里贾造型艺术博物馆,不禁对那些创作了这些作品的匠人感到佩服,是怎样的一双巧手,怎样的一种耐心支持他们完成这样精细的雕刻作品的呢?
参观完博物馆,准备去莫尔多瓦庄园餐厅(火车上的美女辣妈推荐的)品尝一下当地特色菜。
莫尔多瓦庄园
最后一站是普希金公园。在俄罗斯最佳定居城市,怎么也得体验一下休闲慢生活,去感受一下当地人是怎么在公园打发休闲时光的。
恰逢周末,加上阳光明媚,公园十分热闹,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家长、聚在一起遛狗的铲屎官们、儿童游乐场欢笑的孩子们……
在这样的氛围里,走走停停,买一杯咖啡,找了个长椅躺下,让阳光洒满全身……心都暖了……
闹钟提醒我该前往火车站了,有点舍不得这份惬意~
更多游记,请登录俄罗斯旅游中文网查阅,欢迎投稿!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俄罗斯最佳定居城市——萨兰斯克】的相关信息!
欢迎投稿&内容合作!
详情请联系:Service@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你在俄罗斯有哪些奇特的经历? - 知乎11943被浏览3525237分享邀请回答6.5K3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0K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6 个回答被折叠()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欧洲城市”去——布拉戈维申斯克游记
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欧洲城市”去——布拉戈维申斯克游记
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去——布拉戈维申斯克游记
选择在6月到北方旅游,是想给自己找个放松的空间。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我把目标放在了最北的城市之一——,这里距离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只有一水之隔。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这条线路并非热门,作为旅游者我也就当见见不一样的异国风光。当然,我的旅行观念不一样,侧重民生及异国生活对比,是我的特点。
150多年前,沙皇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维和清朝将军奕山,在瑷珲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失去了以北、外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个后来被康熙确认的条约,让顿时损失了+国土面积大小的广袤土地。布拉戈维申斯克在俄语里是“喜讯”的意思,对来说是喜讯,对人来说则......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俄远东第三市,去年统计的人口为22万人。22万人放在,至多相当于一个中型乡镇的规模。当然,不要忘记过去100多年生活在这里的,是来自的民族,他们按照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这里繁衍生息。当然,也有文字记录说这里历来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布拉戈维申斯克在传统的叫法上,被称为“”,这里生产。
今年5月18日,《日报》刊文,市爱辉区爱辉镇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
6月7日一早从出发飞,机票一共930。走到市公安局门口,想起《悬崖》里的主角周乙。中午点了两个菜,扒茄子、酱大肠,秋林格瓦斯一小瓶,还有两瓶哈啤,纯纯的餐。
到了北方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天亮得太早,早上2点30左右天就亮了,这很影响睡眠。按照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还是需要黑白分明,晚上休息得好白天才有精神,可能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就是客观存在的国内“时差”吧。
8日中午退房,顺中央街走下来,买了根马迭尔冰棍。徒步走到火车站把晚上的车票取了,路并不远。火车票是网上订的,苦逼的上铺。中铺是一个男人和她的媳妇,带着两个2、3岁的孩子。幼童半夜老啼哭,折腾。
9日早上6点30抵达火车站,风一吹只身穿单衣的我还是有点冷。徒步从火车站走到口岸(后来查地图足足有4公里),算是熟悉了沿路情况。
&市区的1路公交车,只开到大岛刚过桥的地方,那里距离口岸还有800米,所以一般过海关的人都是打车或乘车前往,我几次往返那里,徒步前往的只有我。
经过两天的跋涉,终于到了国境边上,还是有点小兴奋。曾去过港、澳及河口等口岸,那里通关都不麻烦。初到口岸才知道,不仅不接受自由行,而且过去只能跟团,一般就是一日游、两日游。回来的时候遇到不少当地人,他们要过关走亲戚什么的,也得跟团。有个姑娘办了一年的签证,人民币2400元,一年内可无限次往返,但每次在对岸只能待一周就必须返回国内一次。
9日上午乘1路公交进入市区。市主城区为瑷珲区,户籍人口21万,但外来务工及经商的外地人极多,是一座超级繁华的边陲城市,不过近几年随着对岸经济的衰败,的繁荣也出现了许多颓败的迹象。口岸从1988年开关,迄今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
是与的界河,最终流进鄂霍次克海。(饿货吃客海?!·#¥)说到吃,这边可谓琳琅满目包罗,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的特点。这里有正宗的菜、有菜、菜,还有的冷面及炖那啥肉(你们都懂的,不提那个字哈)。甚至还有的热干面,的麻辣烫。
对普通游客来说,这个城市就是顺江而建的一个格局为长条形的县级市,最繁华的一条街叫中央大街,长约760米,人最多的时候熙熙攘攘不逊的春熙路。每天早上及傍晚,这里的小商贩就习惯把地摊摆在路中央,一路吆喝。看到有人走过,他们都会用熟练的俄语叫卖。这里的店铺,基本都是很热情地将中俄文印在招牌上,不少招牌的俄文印得特别大。
在住宿的时候,问了问酒店的老板娘,老板娘说:“这两年从那边过来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经济不景气,手上没什么钱。再加上他们国内消费能力大减,他们从这里淘的货物拿回去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卖了。”曾经至少有两个早晨,我凌晨5点左右(太阳太亮,容易早醒)徒步在市的文化街,勤奋的商贩早就把地摊摆好,偶尔零星地有几个人走过,小贩们操着俄语招呼客人看他们的商品,生活不易。
乘船跨越国境
6月11日终于下决心,交了950人民币,报了一个二日游的团。6月12日早上9点30通关到了对岸,这一段我介绍三个人物,一是导游徐春燕(化名),二是海关的水客王姐,三是同行的老爹黄叔。
导游后来自称是1970年生人,早年毕业于哈师大俄语系,跟我们及其他导游交流时,经常情不自禁地把对岸称为“苏联”。客观地评价,她是一个业务很熟的导游,在这个地方干了20年,拿我们老家的话来说是资格的“老鲨鱼”了。
水客王姐是当地人,9日早上我刚到口岸时曾向她咨询过如何办通关签证的事。王姐看我只背了一个包,就委托我帮她带一大箱子货带到对岸给她弟弟,这是一箱什么货呢?——酱油!王姐说:“我们就是在这里靠这个为生的,辛苦讨点小生活。”当然,为人送去这么多调料,也是为改善他们的生活。
&同一个团有父女俩一起过去走亲戚,女儿走上拧的也是一大桶酱油,这个再怎么说也不算走私吧?我在这里写王姐的故事,不想为她和她的同行增添什么麻烦,都是普通劳动者,如果中俄两边的政府能协调出更好的边贸政策,相信她们也不愿意老这样挣这点辛苦钱。
关于水客,还真不好界定,当时我还看到不少人手上拧着六瓶装的啤酒(就是用小绳捆扎的那种)过海关的,当时有些疑问——难道我们这边连啤酒都比他们便宜很多?这个疑问,在抵达布市后的当天晚上就有了答案。
老爹黄叔跟我一样,是一个人出来旅游的。黄叔今年64岁很健谈,跟我父亲的年龄差不多,身体很硬朗,单独行动能力很强。黄叔来自,祖籍,眷村长大,有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而且是高收入人群。
黄叔辛苦一辈子,退休后享受十八趴待遇,每月都有几万台币退休金。当然,黄叔也说他在的朋友,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同学,像他这样潇洒走世界的也极少,人的传统观念比较重,特别是上了点年纪的人更不愿怎么出门,更不用说自己自由行到处旅游了。
界河并不宽,也就1000米左右,来回船票却要大约120人民币,而且票最后都被导游以公司要报账为由收回去了,个人感觉他们这样操作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这段写的稍微有些罗嗦,但出门在外不仅是看风景,更有意思的是遇到各种有趣的人。反正,当时我就背着行囊,帮别人拧着一大箱酱油,乘船过了江。
布拉戈维申斯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一个按照思维来布局及发展的远东小城。这里市政建设很落后,看得出经济衰败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极大。又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民族,骨子里他们还是以老大哥自居,对于“改革开放”、建设“现代文明旅游城市”等我们比较时髦的观念,根本不感冒。
人几乎不说英语,我怀疑会英语的人要么出国了要么都在部分的市,反正你跟他们对话,怎么说也说不通,对方也不说英语。而我也不会俄语,可能在上世纪50、60年代学俄语很时髦,但现在客观地说俄语对我们并不是那么必不可少。
&语言的东西就不扯了,关键是布市街头的商业招牌几乎也绝少有中文标志,搞得我们这些不懂俄语的非边境人士,很难知道那些店是干什么的。
布市人不多,似乎外来人口也极少,这不是一个吸引人聚居的城市。据说每年这里的冬季长达8个月,大都在零下30多度,人只能猫在家里,我想这也是我们很多人愿意到、等南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吧。6月12日是个难得的艳阳天,街上的汽车不少,据说这里的汽油才人民币3块6一升,没有过路费、高速路费。很多车都是比较破旧的车,据导游说不年检,你自己开到报废为止。能看到一些很好的豪车,都是年轻人在开,但比较旧的车居多。
&是典型的战斗民族,街头过马路的红绿灯只有18秒,当地人很遵守交通规则,我想对于80、90岁的老年人,要在18秒内过繁华闹市区的马路也并非容易的事——我这又是典型的人思维方式了。
本来想把布市的吃单独列个小标题的,但人对吃实在太不讲究了,于是就在这里简单提一下吧。人最普通的饮料就是格瓦斯,街头不少大妈在卖散装的,30、50卢布一大杯,大约就3、4块人民币。某全国知名饮料品牌前几年在南方推出过格瓦斯,但那种格瓦斯的味道与、能喝到的秋林格瓦斯完全是两个味道,而布市的格瓦斯比秋林格瓦斯又更正宗。布市的大餐就老三样——蔬菜、红菜汤、面包片。
6月16日临回国前导游请大家吃了一顿风味的中餐——黄瓜炒鸡蛋、蘑菇炒黄瓜......四、五个小菜把厨子紧张得颗子汗直冒,上完第二道菜蘑菇炒黄瓜后,他还专门跑出来数了数上了几盘了,这水平真该派到乡下的坝坝宴上去培训一下,咱们的乡间厨子瞬间上个10盘8盏根本不带眨眼的。一个战斗民族的年轻小伙子,来应付13个(咱团当时吃饭的一共13人)吃货王国的胃,真难为他了。
&(图:1瓶海天蚝油折合人民币14元,国内大致就7元人民币。)
虽然名义上是跟团,但对于比较“野生”的我来说,被丢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然就有用脚去丈量未知的冲动。走了多少路,腿有多酸多痛暂且不表,先来说说比较有话题性的酒女吧。
导游上午通关后说了句下午5点后这里的酒店就不卖酒了,当时没在意。晚上8点过到下榻酒店最近的一个大超市,看准了一款人民币才36元的红酒,就拿在了手上。一个哥们(也是顾客)友好地给我打手势,并指了指自己的手表,我懂了!把酒放了回去。随后我想,那我就取两罐啤酒吧。付款的时候,还是被保安示意放回去——那架势好象在说,你这点小酒量,关公门前耍大刀么?咱这儿这个点,不卖酒了!街上没有像我们的城市那么丰富的小卖部,酒是买不成了。男人喝酒成性,可能以前经常出现晚上酒鬼闹事的事情,5点以后不卖酒应该是处于对社会治安的考虑。而大量从到布市的人,肯手拧一提6瓶的啤酒到这边,说明布市普通百姓,对物明美价廉的酒,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看美女,可是这趟出国游的主要“参观项目”。女性有人种的先天优势,前凸后翘、身材火辣性感迷人。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说一些我在布市的感观吧——
当地5月底之前天气还很冷,6月12日正好是当地难得的艳阳天。
姑娘们穿着最漂亮的衣服出门逛街,当地本来人口就少,姑娘们爱美是天性,一年难得有时间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如此漂亮,这样的机会不会放过。
女孩从小就要接受很严格的家教,从言谈举止到形体,从小的传统培养让她们具备成为美人的良好体制。
布拉戈维申斯克街头什么店最多?女性的美容美发、形体训练及保养的店最多。
&既然青春如此短暂,战斗民族的女人在追求美丽的竞争中,也是任何机会也不放过。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女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美人坯子,但她们敢于展示自己敢于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性感,这是很关键的。对于她们来说,每次上街都像是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穿上最漂亮的礼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光,那是她们的荣幸。导游还说,姑娘是必须要戴首饰的,戴的首饰越贵越好,越能证明女人的价值,证明有男人痛她爱她。
对美女们来说,结婚生孩子后身体就容易发胖,所以青春易失她们更懂得抓紧时间让自己的美丽怒放的意义。
发胖的原因,我猜度可能除了人体基因之外,主要还是每年冬天时间太长,长时间蜗在家里,而且经常吃含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有关。
一个冬个5、6斤没问题,到40岁左右比普通人重100多斤,好像是很容易的事。
高冷民族,辉煌仅存回忆
黄叔两个孩子,一个是医院的主治医师,一个是企业高管。在从布市回的船上,我问黄叔:“如果你的家在这个城市,你的孩子会在这里工作生活吗?”他说:“应该不会,这个城市太小,像一些比较高端的商业职位应该比较稀少。医生更是这样,如果在小城市,每年你临床遇到的病例也极少,在市就可以有更多的业务机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老年人很多,中年人很少。年轻人及小孩也能见到不少,但估计都是孙子孙女辈,甚至重孙辈的。从国家、民族概念之上来说,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寻求一个更好的环境台。而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的程度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为工人在铺设泥青路面,他们现在很缺力工,但到那里打工手续比较繁琐。)
我们下榻的酒店是布市最好的大酒店,这个酒店据说是中俄联合修建的。但实际上是主要出钱,管理和运营基本是人自己在做。之前去布市旅游的人,据说主要住友谊宾馆,由于条件太差,主动提出跟合作一起修一个好点的宾馆。
在6月13日凌晨4点,我漫步在布市街头。公交站已经有了不少当地人,看样子都是70、80岁,甚至年龄更大的老人,从公交车行使的方向看,应该主要是开往郊区。
&行走在凌晨的布市居民区,一排排整齐的5、6层高的楼房一眼望不到边,看样子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建筑,这些房子承载着一代人的辉煌与梦想,现在依然是布室主要的居民居住的地方。
&布拉戈维申斯克在临河边也有几栋为数不多的电梯楼盘,但相信对绝大多数布市本地居民来说那些都高不可及(修建速度极慢)。当时我在想:“在我这个年纪很小的时候,人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共产主义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吧。只是记忆留存,不论我们还是人,都应该努力想前,为更美好的生活去奋斗。”
作者:陈雒城&转载、采用请联系QQ:4599370
本篇游记共含5601个文字,27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最冷的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