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 是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每天读点《孙子兵法》协同配合 &&&&协同配合——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原文]&&&&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孙子兵法•九地篇》)&&&&[今译]&&&&善于统率军队的人,能使部队像灵蛇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的灵蛇。&&&&[历代论引]&&&&梅尧臣曰:相应之容易也。曰:蛇之为物也,不可击;击之,则率然相应。&&&&张预曰:率,犹速也;击之则速然相应。此喻陈法也。《八陈图》曰:“以后为前,以前为后,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首尾俱救。”&&&&[兵法札记]&&&&这是孙子使用的一个比喻手法,在这句话后面,孙子说出率然蛇的生理特征:“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别具一格地以率然蛇比喻作战部署的协同配合,令人耳目一新。&&&&管理部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将帅要使军队能够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孙子认为,作战是两军集体力量的较量,而不是个体之间的斗勇角力。这种“治众”、“斗众”的指挥艺术,需要具备统军御众的才能,指挥三军像指挥一个人一样,使各部队之间,能够相互策应,相互配合,相互救援,像“率然之蛇”一样首尾相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古战场上,尽管用兵比较简单(如面对面的拼杀),战场也比较单一(如平原、山地、或水上),但仍离不开协调的作用,像孙子讲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初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故夜战多用火鼓,昼战多用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的”也是协调的一般手段和作用。实际上,早在孙子之前,协调就已广泛地运用于战场了,有的还达到了比较复杂的程度,如“布阵”,就是一种较高的协调艺术。总之,战争中只要有进攻战、包围战、夹击战、伏击战等,都离不开协调的作用。&&&&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战场规模的扩大,战争复杂程度的提高,对协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陆、空军的发展,舰艇、飞机、坦克等广泛运用于战场,战争的分工越来越细,协调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理论——即三军协同作战的理论,从而战争以有力的影响和指导,并将孙子的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善于从战略高度发挥协调的作用,使处于各点位的我军力量形成整体的合力,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例如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时,毛主席运筹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之作。1947年6月,为实现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意图,毛主席首先确定刘邓在军从南线中央敌人的薄弱部位突破,尔后向大别山挺进;随后又及时决定以陈射、陈粟两路大军分别向豫、鄂、陕和豫、皖、苏边区挺进,以牵制和调动尾追刘邓大军之敌;并与刘邓大军在中原子地区以“品”字形的布势展开,三军配合,协同作用,经略中原。同时还批示西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东线兵团,分别在陕北和山东战场上钳制敌人的主力,掩护三军在中原的展开。此外,毛主席还批示晋、冀、鲁、豫、晋察冀和东北战场场的我军,积极发动攻势,从战略上策应三路大军转入外线作战。这样就形成了“中央突破,三军挺进,两翼钳制,内外线配合”的战略态势,从而有效地钳制、调动、分散了敌人,迫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保证了我军战略目的实现,完全陷敌于被动境地。由此可见,毛主席协调艺术之高超。&&&&协同,更是现代战争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情况下,现代高技术战争最突出的问题是要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是由诸兵种参加的,通过大规模、大范围、全过程的协同作战,靠总体威力战胜对方。例如美国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就是建立在大纵深、全方位、高立体的作战原则基础上的,作战时,必须动用陆、海、空、天的一切手段,战争的力量在广阔的空间形成多点的布局,并做到各兵种的优化组合,各种武器装备的合理搭配,各种技术的科学运用等。同时,还要使各种力量机动自由,反应迅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力量整体,一个“打不垮、冲不散、致敌于死地的铁拳头”。而这一切没有强有力的协同显然是不行的。&&&&[人生感悟]&&&&率然蛇能够协同配合的内在原因是生死与共,是最大的利益(生死利益)的一致。这句话启发了我们:在企业里,要使各项工作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配合,就应当让诸方面同处共存于生死线上。&&&&张朝阳曾经翻译过一篇名为《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文章:&&&&西方人是这样调侃企业的兴衰的。&&&&企业就像一棵树,树上攀满了猴子,每层的枝丫上都有,还有更多的正往上爬。&&&&如有果子,总是顶层的猴子先吃。&&&&当树上的果子快吃没时,上面的猴子就会用枝条打下面的猴子,以便赶走一些。在挥打中,猴子们纷纷往下一层掉,你挤我,我压他,一片混乱。树木的枝条弄断不少,树干也几乎被折断,最后大都纷纷掉在地上。至于它们的赔偿,就是摇落在树下的一些果子。&&&&猴子掉下去后,树的负担轻了,生活又开始恢复正常。&&&&这个故事写尽了企业中的世态炎凉。显然,故事中的这些“猴子”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各怀私心,都只想到让自己吃到果子,而没有考虑怎样使树多长果子。这样的“猴子”,理所当然要掉到“树”下去,被“树”抛弃。&&&&那些只想自己吃到果子,不能与公司共命运同成长的员工,心中普遍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对立的;二是认为个人前途与组织前途没有关系。事实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统一的。在一个企业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给了社会,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给了股东,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给了员工,一部分留在企业里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公积金。&&&&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难免存在着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选择,从某一个时间点上看,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是冲突的。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绝对是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吗?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吗?不要太计较一时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今天少索取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明天获取的就不会是这一点了,而是许多倍。&&&&重在力与慑——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原文]&&&&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以己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兵法•九地篇》)&&&&[今译]&&&&不必争着与天下诸侯结交,也不用在别的诸侯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计策,把兵威加在敌国之上,就可以攻占他们的城池,摧毁他们的国家。&&&&[兵法札记]&&&&“养”,助长,培植。“权”,权势。“信”音“申”发展,伸张。“私”,指自己的事业,力量。隳,音“恢”,毁坏。&&&&“不争天下之交”,并不是不可以“交”;“不养天下之权”,也不是不能够“养”,关键是在夺取战争胜利这个根本问题上,着重点和立足点放在什么地方,是放在“争交”与“养权”之上,还是放在“力”与“慑”之上?回答显然是肯定的,也就是孙子讲的“信以己私,威加于敌”,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支军队,要巩固住自己的地位,并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只能是以实力为后盾,而不是别的。战争,说到底就是一种力量的较量,有力才会有威,才能慑服对方,也才能“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力之不足,不仅征服不了别人,还有被别人所征服的危险。孙子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根本上讲,也是靠力与慑来实现的。正是由于虎的凶猛无比,才产生出慑魄的虎威,而猫长得再像虎,也产生不出虎的威来,原因也在于此。&&&&春秋时期,江南的吴、越两国世代相仇,攻伐不休,在越国力量不如吴国强大的情况下,屡吃败仗,受吴欺侮。越王勾践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自己忍辱向吴求和,并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即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计划十年后打败吴国。勾践为了锻炼自己的斗志,坚持不过舒服的生活,就躺在柴草上睡觉,他还专六预备了一个苦胆,经常饭前或休息时尝一尝苦的味道,以示其志。果然不出十年,越国就逐渐强大起来,最终以力征服了吴国。&&&&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当时,越国在实力不如吴国的情况下,如果越王勾践不是忍辱求和,“卧薪尝胆”,千方百计地发展国力,而是和吴国死打硬拼,最终也许就是越灭吴,而是被吴所灭了。可铜陵作为一个国家,有没有实力,是否重视发展自己的实力,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清朝时期,我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竭力衰,贫穷落后,这不能不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人生感悟]&&&&“力”是“争交”、“养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有了力则交可争、权可养,无力则一切事情也都难以办好,这正是孙子的“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的深刻内涵。发展自己,固本强力,是我们的正确观念,也是我们必须下决心坚持和毫不动摇的根本态度。&&&&有句俗话说:“人生的任何积极转变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为什么呢?因为个人成长是实现自己远见的必经之路,所以你能订出的最具战略性的计划是按你的远见来规划你的成长道路。想一想要实现理想你必须做些什么,然后确定,要成为你想做的那种人,你需要学习什么。看些书籍,听些录音带,以感受一下别人的成长过程。&&&&一位拳击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后的决赛中,他败给了对手,和冠军奖杯擦肩而过。&&&&拳击手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手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以便于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拳击手挠破了头皮,也无法使地上的线变短。无奈之下,他只得转向师父请教。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短了许多。&&&&师父说:“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从这条线上做文章,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想法子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拳击手此时才恍然大悟。&&&&搏击要用脑子,要学会攻击对手的弱点,同时要懂得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就能夺取冠军。&&&&在获得成功的过程犹如拳击手夺取冠军的道路,也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这时只有放弃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知识、智慧和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原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孙子兵法•九地篇》)&&&&[今译]&&&&把士卒投进最危险地区,才有可能转危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全军将士陷于危难之中,然后才能赢得胜利。&&&&[历代论引]&&&&曹操曰: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梅尧臣曰:地虽曰亡,力战不亡;地虽曰死,死战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未陷难地,则士卒心不专;既陷危难,然后胜败在人为之尔。&&&&张预曰:置之死亡之地,则人自为战,乃可存活也。项羽(将)救赵,破釜焚庐,示以必死;诸侯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遂虏秦将是也。士卒用命,则胜败之事在我所为。&&&&[兵法札记]&&&&用孙子自己的解释来看,所谓“亡地”、“死地”,就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陷之死地”虽然是大患,但是“陷之死地”却能因“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客观形势,唤起万众奋力死战的决心,因而转败为胜,转死为生,转患为利。项羽鏖战巨鹿,破釜沉舟,灭秦主力;韩信背水列阵,大破赵军,这类成功的佳作,都是以“投之亡地”的方法而激励了全军士气。&&&&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红巾军3万人由和州(今安徽合县)乘战船千艘渡过长江,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夺取了大量的粮食。&&&&红巾军中有很多将士是和州人,时值和州大灾,粮食奇缺,和州的将士都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继续进军。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常遇春商议道:“退返和州,前功尽弃,而且再要攻取牛渚矶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计只有断绝将士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图六:常遇春:超登采石&&&&徐达和常遇春都点头赞同。于是,朱元璋立刻传令亲信将士赶到江边,将停泊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砍断,放任战船顺江而下。转眼间,浩浩荡荡的船队就顺水而去,消失在浩渺的烟波雾霭之中。&&&&全军将士都目瞪口呆,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朱元璋对将士们说:“我们要想建立功业,就不能为一时的安乐所困扰。太平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离此不远,我们必须攻下太平城把它作为立足之地,然后攻取金陵,成不大业。”&&&&将士们面面相觑,但战船尽失,退路已无,只好死心跟着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太平城守将鄂勒哲布哈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夺取了太平城,有了安身之地。&&&&[人生感悟]&&&&人们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是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奋斗,便可以创造转败为胜、起死回生的奇迹,孙武提出“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思想是具有某种人生意义的。在争夺激烈的商战中,人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过,只要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车到山前必有路”,咬紧牙关,振奋精神,重振旗鼓,是会“柳暗花明”的。只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有“置之死地而后”的精神,在前进的路上不管有多艰难险阻,就不会害怕。&&&&一位原籍是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公司的业务主管了。&&&&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他的胆识确实让人佩服。不完美,也给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不给自己以希望,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找到出路,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下一章>>赏数据加载中,请稍等...鲜花(0)月票(0)文房四宝(0)充气娃娃(0)确认打赏字体大小:阅读背景:淡蓝淡黄淡绿浅灰淡紫羊皮纸白色夜间黑阅读宽度:640800默认12801440解读《孙子兵法》:什么叫领导世界?答案就是要为世界牺牲自己
解读《孙子兵法》:什么叫领导世界?答案就是要为世界牺牲自己
国学智慧传承
文\陶荣荣出自\《孙子兵法》原文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shēn)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huī)。详解所以士兵的心理,被包围就会抵抗,迫不得已就会奋勇战斗,陷于危急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这就是前面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的“人情之理”。要掌握士兵的心理,因为心理决定战斗意志,战斗意志决定战斗力。围则御。曹操注:“相持御也。”杜牧注:“严兵在围地,始乃人人有御敌持胜之心,相御持也。穷则同心守御。”“不得已则斗”,曹操注:“势有不得已也。”“过则从”,曹操注:“险之甚过,则从计也。”张预讲了一个战例,就是我们前面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那一段学过的:班超伐交。班超出使西域,在鄯善。鄯善王开始很热情,后来突然冷淡了。班超打听到,是匈奴使者来了。鄯善是跟汉朝,还是跟匈奴?如果鄯善和匈奴结盟,可能就先把班超一行人斩了作见面礼。班超一共三十六人,这就是甚陷于危急之地了。班超把三十六人全部召集起来,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直接攻打匈奴使者,把匈奴使团全杀了,鄯善王交代不了,就只能跟汉朝结盟了。在千里之外的他国首都,三十六人要干这样大的事,班超有这个胆,其他人有没有呢?班超请大家喝酒,说明了危急的情况,问大家是要被鄯善送给匈奴,骸骨为豺狼食物,还是建不世之功,求富贵功名。众人都说:“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把自己的命运都交给他了。于是乘夜突袭,火攻匈奴使团营地,杀了使者,第二天把使者头颅提去见鄯善王。鄯善王吓破了胆,把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和汉朝交好。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所以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意图和计谋,就不能设计外交政策。就像班超这个例子,如果不知道鄯善所处的形势和匈奴的动作,就不可能作出那样的决断。不知道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利。曹操注:“上已陈此三事,而复云者,力恶不能用兵,故复言之。”这三条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又重复强调一遍。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以上这几方面,必须都掌握了解,如果有一条不知道的,就不是“霸王之兵”。“四五者”怎么解,曹操注:“谓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四加五等于九,四五就是九地。也有人说,不是九地,就是泛指上面说的几条原则。“霸王之兵”,不是霸王的兵,是霸的兵和王的兵。“霸”,是称霸诸侯;“王”,是号令天下,地位、境界、层次不一样。“霸”是大家都怕他,服他,都听他的,是老大,是大哥;“王”是天下共奉之主,是君父,是爸爸。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以霸、王之兵,去征伐大国,则敌国将内部分化,无法充分动员集结。威力加之于敌国,则他国不能与他敌国结交。梅尧臣注:“伐大国,能分其众,则权力有余也;权力有余,则威加敌;威加敌,则旁国惧,旁国惧,则敌交不得合也。”兵力强盛,排山倒海,敌国惧怕兵威,无法充分动员集结;威震天下,旁国人人自保,谁也不敢得罪我,所以没有人会与敌国结交。比如晋楚争郑,晋国战胜,则郑国附晋;楚国战胜,则郑国叛晋附楚。大国赢了,小国再依附他,则大国更强,霸道就是这样形成的。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因此不必要争着同哪一国结交,也不必要培养哪一国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意图,兵威加之于敌国,就可以拔取他的城池,毁灭他的国都。杜牧注:“信,伸也。言不结外援,不蓄养机权之计,但逞兵威,加于敌国,贵伸己之私欲,若此者,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这里“信”通“伸”;隳,毁灭的意思。贾林注:“诸侯既惧,不得附众,不敢合从,我之智谋威力有余,诸侯自归,何用养交也?”各国都怕我,不能动员集结,不敢结盟与我为敌,我的智谋威力强大有余,各国自然依附于我,哪还需要我去花那么多心思结交他们呢?【商汤】商汤在郊外看见一个猎人张网捕鸟,四面张网,念念有词: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四面八方飞来的,全部入我的网!这是要一网打尽的节奏。商汤上前说:“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有夏桀这样的暴君,才有这样的猎人啊!于是教他撤掉三面网,只留一面,教他一个新歌诀:“昔蛛罞(máo,蜘蛛)作网罟(gǔ),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蜘蛛织网啊,只织一面吧!我也学蜘蛛,织网捕鸟哈!要左你就左,要右你就右。要高你就高,要下你就下。三面自由飞,一面是我网。非要撞上来,是你命不好。我取犯命者,余鸟您走好!这个事情传开去,其他国家人民听到了,说:“汤之德及禽兽矣。”汤的德行已经及于禽兽了,何况人乎?于是四十国归附了他。所以四面织网,未必得鸟。汤去三面而置其一面,就一网网了四十国,他网的可不是鸟啊!又一次,商汤盖房子,工地上挖到一具死人的骸骨。众人准备当垃圾扔了。商汤说:“这是我们的同胞啊!”把这具无名尸骸很有尊严地葬了。于是天下人又传说:汤的德行已经及于死人了,何况活人乎?于是百姓归心,无思不服。无思不服的结果是什么呢?当商汤开始征伐天下的时候,他往东打,西边的人民就不愿意了:汤怎么往东打啊?怎么不打我们啊?我们希望他来统治啊!他往西打,东边的又不愿意了:我们这边还没打完呢!怎么又往西边去了?他就这么统一了天下。所以说,王霸之道,打铁关键是自身硬,你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领先,你就可以行王道于天下,不需要去跟这个结盟那个结交,勾这个的心,斗那个的角,那不是王霸之国干的事儿。比如美国,当初也有行王道的心,也有点百姓归心的意思。打伊拉克的时候,估计利比亚人也有不少盼着美军来的。可惜不能负责到底。奥巴马不懂得一个最起码的规矩,什么叫领导世界?领导世界,就是要为世界牺牲自己。一点都不牺牲,哪有资格领导别人呢?今天想不流血牺牲,不靠自己力量,而是靠争天下之交,养天下之权来治天下,那就只能为天下耻笑。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无法”“无政”,是打破常规。这就是为了胜利,平时的一些规矩就不遵守了,有临时的、特殊的规矩。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曹操注:“犯,用也。言明赏罚,虽用众,若使一人也。”“犯”,就是用的意思,赏罚明确,指挥三军,就像指挥一个人一样方便整齐。这就是前面多次说过的治众如治寡,用众如用寡。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梅尧臣注:“但用以战,不告以谋。”只管叫士卒去执行任务,不要说明为什么。为什么呢,知道为什么的人多了,就容易泄密,被人推测你下一步要干什么。张预注:“任用之于战斗,勿论之以权谋,人知谋则疑也。”这是第二个问题,你告诉士卒为什么,他就要思考,要分析,一思考、分析,就难免要怀疑。他就不能坚定踏实地跟你干。前面说过那个战例,士兵们刚扎好营,裴行俭就让他们拔营迁到高处,而且不给任何理由。士卒们十分不愿意。晚上下了大暴雨,之前扎营的地方全淹没了,大家对裴将军十分崇拜!我们假设一下,裴行俭下命令的时候,加上说明理由:“晚上可能要下大暴雨,赶紧迁到高处。”那士兵们就要议论了,有人说要下,有人说不会下。若不会下,就该休息,不该折腾,话就多了。到了晚上,下了,裴将军英明。如果没下,裴将军下次要指挥人就难了。而不告诉大家原因,即使没下雨,大家也没法把迁不迁营和下不下雨联系起来,裴将军想什么,不是咱们能猜的,高深莫测,总有他的道理,咱们听指挥就是了。所以为将者,要让士兵们对你深信不疑,但“深信”是原因,“不疑”才是目的。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给他们信不信的机会,直接“不疑”就是。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曹操注:“勿使知害。”王皙注:“虑疑惧也。”张预注:“人情见利则进,知害则避,故勿告以害也。”前面“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是不要让他思考,不要让他判断,不要让他怀疑,只一心跟着干。这里“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是只告诉他们去多利,不要告诉他们有危险。因为人情都是趋利避害。要让大家见利而亡命,不能见害而疑惧不敢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国学智慧传承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梦如人生,一切都是梦,淡淡对待生活
作者最新文章(10)(9)(19)(3)(5)(11)(45)
微信:yuming203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潜在的梦想。
每一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憧憬的未来。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迈向理想的未来,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行列吧。
为什么要学习如何提升记忆力?
在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说人人都需要学习如何提升记忆力,没有人逼你做选择,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今天尚忆教育小编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点口诀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20首化学歌,搞定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是梦!
离别了很久的博客,突然发现微博有各种联系我的人,却因为没有及时看到而没有联系,有做节目的,有请教学习的。
前几天刚刚结束了一期夏令营的教学工作,看到学生们能有很大的成长进步感觉特别高兴,我就安心做一个拥有特殊技能的布道者,让更多的人大脑开动起来,让更多的孩子们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让更多的伙伴们加入到我们大脑技术的推广中来,一起做一件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业,这项事业虽然辛苦,但是做着还是很有价值感的。
今天之后开始在博客中还是写下一些新的东西,也是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希望,得到连结,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开启自己的过程。
坚持总是会有收获的,坚持了这么多年,除了自己心爱的大脑中的世界,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如此废寝忘食,也是这种状态才是真的对一个事物喜欢的状态。
我能通过大脑的技术来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这就已经足够了,剩下的是要做更加广泛的工作,召集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享受。
我的电话和微信:,为了需要寻找到我的人不再因为找不到我而丧失成长的机会。
& && & & & & & &
孙子将战事中胜利之道分布于整个孙子兵法中,为此,需要将他们理出,作为我们自己的制胜之道。
一、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1、要“可以战与不可以战”,那么需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首先就是看看胜利的五个要素有没有利于自己。那么就需要“
从古到今,其实重要的历史都是由特定的人才能实现的,一个可以发展壮大的组织也必然是与当中的核心人物相关,在核心人物圈子里面,主帅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主帅的目标意志就决定了一个组织可能的发展路径与发展高度,当然,除了主帅,其次就是围绕在主帅事业周边的将才了。
将才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选的好,可以使组织发展红红火火,选的不好,则容易导致问题重重甚至是一颗棋子失去整个江山。
&&& 孙子云:
&&&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
&&&& 必生,可虏也;
&&&&&忿速,可侮也;
&&&& 廉洁,可辱也;
&&&& 爱民,可烦也。
&&&&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也就是说,只知道死拼的将领很容易被诱杀,贪生怕死很容易被俘虏,容易被激怒的就容易被对方轻佻侮辱而因怒做出不合理的举动,廉洁和喜欢
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是关系的社会,没有关系就没有发展。可是,在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小段话让我们认识到最强大的力量其实不是关系,而是自身的强大。
&&& 孙子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争天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