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韵味的名字中掌管骨头的神灵叫什么名字?

道教中的神仙有哪些_百度知道
道教中的神仙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三清:道教的最高神与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皇大帝:众神之帝,玉帝统御多元宇宙、高维空间中所有仙佛神圣、人龙兽异、妖魔鬼怪,总管三界、四生、六道、十方的一切生老病死、兴衰成败、吉凶祸福。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四御:辅佐玉帝、代天行化的四位天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长生大帝,后土娘娘。统御万天的上天玉皇大帝、统御万地的下地后土娘娘、统御万类的东极太乙天尊、统御万雷的西极勾陈大帝、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统御万星的北极紫微大帝合称为六御(六合),代表宇宙广袤无限的空间。此外还有东王公、五方五老、三十二天帝等天帝。诸天曜神:斗姆元君:北斗众星之母,接引众生,超离诸苦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北斗七星君:贪狼星君,巨门星君,禄存星君,文曲星君,廉贞星君,武曲星君,破军星君九曜星君,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琼台女神:王母娘娘:女仙领袖,理宇宙之阴气,养育天地碧霞元君:泰山女神,掌管人间善恶,普济群生妈祖娘娘:中华海神,保护航运,尊称天妃天后九天玄女,百花仙子,送子娘娘,慈航真人,三霄娘娘,骊山老母,紫虚元君,眼光娘娘文化之神:文昌帝君:掌管功名利禄,护佑文风昌盛;大魁星君:司职考试功名,庇护独占鳌头;天枢上相: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魏征,文天祥,刘基;中华十圣: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诸子圣人:孙子,墨子,鲁班,邹衍,荀子,韩非子,董仲舒,颜廷利,韩愈,包拯,朱熹,王阳明。忠武战神:玄天真武大帝:道教战神之首,涤荡宇内妖魔,明朝保护神;雷声普化天尊:雷祖,统领雷部诸将,掌物掌人,司生司杀;协天关圣帝君:神武善战,协天护国,扶正保民,驱邪除恶;护法四帅:赵玄坛,关帝君,马灵官,温元帅;王灵官:道教第一护法神;二郎神,托塔天王,哪吒太子;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水神,火神;中华名将:伍子胥,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张飞,秦琼,尉迟恭,岳飞,徐达,戚继光。财富之神:正财神赵公明: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和合,无不如意;文财神比干:无偏无私,办事公道,买卖公平,童叟无欺;武财神关羽:善于理财,信义俱全,庇佑创业,护航经营;五路财神:玄坛真君和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准财神:财帛星君,五显神,刘海蟾,沈万三,儒商始祖子贡,道商始祖范蠡吉祥之神: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八仙: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钟离权,曹国舅,蓝采和,铁拐李;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石敢当,喜神,月老,彭祖,麻姑。医药之神:医神华佗,药王孙思邈,保生大帝吴夲;十大神医: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行业祖师: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多是道教神仙人物,如金属业李老君、金融界赵公明、戏曲界李隆基、纺织业黄道婆、豆腐坊刘安等。守护之神:祖宗神灵:祖先荫庇子孙后代,敬天法祖慎终追远;十二生肖,六十太岁;灶王,门神,床神,厕神,井神。地方俗神:五岳大帝,四海龙王,城隍神,土地公,山神,水神,河伯。地方特有俗神:东北五大仙,河南无生老母,兰州金花仙姑,皖南汪公大帝,镇江三茅真君,苏州张吴王,温州杨府爷,福州临水夫人,漳州开漳圣王,潮汕三山国王,台湾国姓爷,广西布洛陀,海南冼夫人,香港黄大仙、南安广泽尊王、惠泽尊王等。上古诸神:盘古大帝:开天辟地之祖,创造万事万物,元始天尊的化身;女娲娘娘:大地之母,炼石补天,捏土造人,上古第一女神;轩辕黄帝:中华人文始祖,统一华夏部落,开创了神州文明;创世之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四方天帝:伏羲,炎帝,少昊,颛顼;四大帝王:唐尧,虞舜,大禹,商汤。 高道真人:道祖门下四大真人: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文始真人关尹子,王禅老祖鬼谷子,北极真人安期生,纯佑帝君刘海蟾,陈抟老祖扶摇子,紫阳真人张伯端,辅极帝君王重阳,长春真人邱处机,显化真人张三丰,张继先天师,张宇初天师。幽冥鬼神:太乙天尊:东方长乐世界大慈仁者,寻声救苦,超度幽冥鬼魂;酆都大帝:统治泰山地狱,注死录生,掌握人间生死大权;东岳大帝:幽冥界最高神,主宰酆都地狱,考校群鬼阴魂 ;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钟馗天师:打鬼驱邪,斩妖除魔,赐福镇宅。
采纳率:68%
道教的神仙很多很复杂。举例说三清四御、北斗众星之母、西王母、东王公、四极五老、 护法四圣、三十二天帝、 三十六土皇、天地水三官大帝、诸天星君、雷部及风雨云电诸神、太乙救苦天尊及冥世神灵、护法天将、火部及监生司、天医司诸神、人体身神、社稷神灵、民俗诸神、地方诸神
无量天尊。无量天尊
太上老君 玉皇大帝
文武财神等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道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迎请热线: ,(任先生)
迎请佛像QQ:
大庄严佛像官网:
联系地址: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村国家级木材加工区东方大道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
百姓把那些曾经关爱他们的人当成城隍,希望他们当上城隍神之后可以继续帮助百姓,惩恶扬善,保佑人们的生活富裕安康。
古人出于对神的信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都会祈求神祗的保佑。在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古代的城市居民住在城墙外有护城河的城池,人们为了城市的安全和城里百姓的安危,对于事关城市安全的城池,自然要请一位保护神了,这位神祗就是城隍神。当时各处大小城池都建有城隍庙,几乎没有一座城市没有城隍庙的。人们需要城隍神的保佑,当然要供奉、祭祀了。
祭祀城隍神的起源非常早,大约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商周时期,人们有祭祀水庸的风俗。据典籍所载:上古时候的国家祭祀中,大型祭祀有八种,而第七种祭祀就是水庸。此时的水庸神就是城隍神的前身。
三国时期,祀奉城隍神的风俗流传到江南一带,当时东吴就有人修建城隍庙。南北朝的时候,梁朝的一个将军带兵团团围住北齐的一座城池,城里的一员北齐守蒋听说城里有座城隍庙,当即带领官兵百姓一起前往祭拜,祈求城隍神保佑城池的安全。祭拜过城隍神之后,鼓舞了军民抵御敌人的气概,他们奋勇战斗,将梁朝兵将阻于城外,梁军久攻不下,只得退兵。
人们相信这次守城战的胜利和城隍神的保佑密不可分。城隍神显灵护城的事迅速传播开来,人们对城隍神就更加恭敬了。后来,有人家里妖怪作祟,也去祈求城隍神,请他驱赶在城中的妖怪,让百姓安居乐业。
到了唐朝,人们对城隍神的祭祀更为普遍,还大举兴建城隍庙供奉城隍神。各地官员还经常参与祭祀城隍,有文章比较好的官员还要撰写祭祀城隍的文章。总之,人们对城隍神越来越重视,城隍神是每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神祗,和土地神差不多。
由于城池的重要性,城隍神的地位也随之大幅度提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城隍的祭祀特别重视,大约是因为朱元璋来自民间,对城隍神和城隍庙比较熟悉的缘故。朱元璋说:“城隍神历代都有祭祀,故此,我朝也要祭祀城隍。”由于洪武皇帝的金口玉言,有明一代,各地祭祀城隍神之风很盛。朱元璋敕封城隍神为王,南京、开封、临州、太平等地的城隍都被封为王,城隍神之间的等级划分得十分明确。
这就把城隍神世俗化、人性化了,城隍从此真正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祭祀城隍成为国家的祭典,每到中秋时节,国家就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城隍,天子要派官员前去主持祭祀,各地也要举行祭祀仪式,各地必须由当地的最高官员主持祭祀。由于朝廷的推崇,城隍庙一时香火兴盛,人们对城隍神一时信赖有加。
有人对城隍神如此受推崇心存疑窦,认为朱元璋祭祀城隍别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据说朱元璋曾经对大臣宋濂说:“朕所以祭祀京城城隍神,是想借此对民间各地的百姓和官员有所了解。”原来朱元璋的意思是希望通过祭祀城隍,让百姓和官员们能够与国家同心同德。
城隍声势日隆,道教对城隍神也重视起来。的神灵谱系历来灵活,为了给教门壮大声势,道教顺势把城隍神纳入自家门下,认为城隍可以驱邪,除了保护城池,还可以安邦护国,而且有求必应。还说,城隍还掌管着阴间之事,人死后到了阴间,得先见城隍神,然后才能够见到地藏王菩萨。
早先,城隍老爷并没有明确的来历,人们并不知道城隍是谁?因此相信城隍老爷是天上来的。不过有人说城隍是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死后上任为城隍。城隍老爷当然要选一些活着就是响当当人物的名人,人们往往将一些英雄、贤臣、良将当作城隍神。各地也纷纷把当地人熟悉喜爱的名士当作本地城隍。
老百姓从先贤身上看到了与神相同之处,这就是爱护当地的百姓。因此,百姓就把那些曾经关爱他们的人当成城隍,希望他们当上城隍神之后可以继续帮助百姓,惩恶扬善,保佑百姓的生活富裕安康。总体说来,人们希望城隍老爷是理想中的父母官,人们没有选择官吏的权力,却可以选择城隍神,城隍神也是树立在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碑。
请看这些城隍的名字吧:北京将文天祥当作城隍神;上海的城隍神最初是秦裕伯,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身亡之后,人们将这位为民国献身的革命家奉为城隍;杭州的城隍神是周新;镇江一带的城隍神则是苏信。城隍神的诞辰是农历五月二十八日。那一日人们要到城隍庙去,以香火祭拜城隍。并向城隍祈祷,还有一些喜庆的娱乐活动,为城隍神的生日助兴。
另有一种祭祀城隍的活动是出巡,城隍要在一年里出巡几次。城隍神春季出巡被称为收鬼,秋季出巡被称作访鬼。冬天还要出巡一次,这一次叫做放鬼。
城隍神每次出巡的意义都大不一样,春季出巡是为了驱除那些个恶鬼,秋季出巡是为了查办鬼魂的冤屈,为他们平反。冬季出巡则是为了体现仁慈之心,施布仁德于百姓。所以,人们欢迎城隍老爷出巡。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俗语说&县官不如现管。&虽然土地爷的地位不高,官职不大,但是离老百姓最近,人们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去求助于他,因此,土地爷为老百姓广泛供奉的神祗。
在神话中,土地神的知名度可算是最高的了。他是一方水土的保护神,俗语说:&县官不如现管。&虽然土地爷的地位不高,在神仙中敬陪末座,是个小神,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经常把土地爷呼来唤去,由此可见一斑。土地爷官职不大,但是离老百姓最近,人们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去求助于他,因此,土地爷成为老百姓广泛供奉的神祗。从前,几乎所有大小村庄都可以见到土地庙。
民间通常把土地神唤作土地爷、土地公公等。土地神与另一位职位较低的神祗,算得上是同僚的城隍老爷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的职务都是管理地方,虽然是低级神祗,但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可以说了算。虽然如此,土地爷的地位还是高不过。在人们眼里,土地神的形象是个和善的老者,显得非常实在,因此,土地爷比城隍神更显得和蔼可亲,人们常常把他当作自家的长辈。
土地爷是个很古老的神祗。传说他原来是个高高在上的大神,在远古时候,君王与百姓都供奉他,但是那时土地还不是土地神,而是社神。这位受到先民祭祀的社神就是土地神的前身,当时祭祀社神要举行很隆重的仪式。
&社&是古时候最小的一个行政单位。《礼记》云:官员门下,包括士兵和平民,成群地居住一起。只要足够一百家,就可以称为社。古人对天地最是敬畏,但是,土地太过于广阔了,无法一一敬奉,故而将土地分成社以便祭祀。
古代有一种说法:老百姓在家里祭祀的神叫做土地,君王举行大型的国家祭祀的神叫社神。古人从土里刨食,依靠耕作土地生活,土地对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虽然,百姓和君王各自祭祀的说法不同,但拜的都是同~个神。
社的含义很丰富,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人类对土地的敬畏。土地神给我们使用土地,所以百姓和国家对土地神都很尊敬。从前人们对土地神非常崇敬,就像崇敬天神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君王们将社神奉为后土皇地祗,这个新诞生的神只有国家才能进行祭祀,从此之后,老百姓们只能祭祀地方性的土地神了。
先秦时期,土地神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更浓厚的地方色彩,更世俗化,也更接近百姓的生活,但土地神也因而失去了过去的庄严神秘。由于土地神变得更平易近人,土地神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土地神的形象通常是个老人,是一个有着花白的头发和胡子,面色枣红的慈祥老人,有些地方还为土地配上一个夫人,人们称慈祥老者为&土地公公&,称旁边那位雍容华贵的老太太为&土地奶奶&。典籍日:土地是一种乡神(地方神),村村巷巷到处都有得供奉,有的供奉在石屋,有的供奉在木屋。有的有塑像,还有的没有塑像(人们就用一块写上土地名字的牌这些土地老爷就不太尊重。明朝有一位县官,有一次偶尔进了一座土地庙,看到了土地爷的旁边还有一位夫人,便问道:&土地爷怎么会有夫人?&县太爷对此不满,命令手下人把土地的夫人撤掉。手下想趁机奉承县官,就说:&老爷府上那座庙里没有夫人,不如把这个土地夫人请过去!&&县官听了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把这个土地夫人搬到自己家门前的土地庙去了。
&忍饥挨饿&
清代大诗人袁枚说过一个故事:一天风和日丽,某秀才神思困倦,不觉伏案睡去,忽然看见远处有人跑了过来,秀才见那人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样,穿戴得很不成样子,心生同情,就想给些银子帮助他。谁知那个人却谢绝了,并说:&我是这里的土地神,我栖身的庙已经破败不堪,就更不用说什么香火了,因此我总是忍饥挨饿。&秀才听完就明白了,暗暗记住此事。次日,秀才准备了一些祭祀用品前往土地庙祭拜,那个挨饿的土地神才算有饭吃。
这两则故事说明土地神不再被人们重视,土地庙的存在和土地神的形象都变得非常世俗化了。土地神不能从根本上给百姓带来什么,但土地神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是一位神,人们依然建造着一座座的土地庙,只不过遍地都是的土地神不像其他的神那样具有特殊的地位。
虽然土地神的地位不高,但是在土地爷诞辰的时候,人们还是要杀鸡宰羊祭祀一番的。毕竟土地神是最贴近百姓的神祗,因此,人们还是常常向土地神祈求平安。后来,这种祭祀演变成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老子一生的著作虽只有五千言,却道尽了天地的玄妙。正因为洞悉了大道,他沉默守拙,但关于他的传说却越发地多。老子化身众多,上始于盘古,后来的广成子、河上公都是他的化身。
道教的神祗大都是老百姓熟悉和崇拜的,但是三清却有点与众不同,其中和灵宝天尊只是在道观中享受着香火,但是在民间的知名度不高,而三清中的太上老君却是人们极为熟悉的神祗,各地以老君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诸如老君岩、老君洞等等。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就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老子。老子和庄子并称为老庄,同为道家学说代表人物,但是庄子在道教神祗中仅位列南华真人,地位和老子相差很多。这大概是因为《道德经》五千文和老子身上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所致。
&老子&由来
老子是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公元前571年出生在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历乡曲仁里,名李耳,字聃。老子是个遗腹子,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这个初生的婴儿一副异相:白发,黄脸,白色的额上满是皱纹,方眼,耳垂很大。于是这个孩子就起名为聃。&聃&就是耳垂很大的意思。由于名字和相貌之间这种对应关系,人们就只知道他的小名李耳,不知道他的名字。
关于老子出生有另一种更加玄妙的传说:老子托胎于玄妙壬女儿的体内,怀孕八十一年,在商朝武丁的时候出生于楚国。
这个神奇的孩子是从母亲的右肋生出来的,他的母亲是在一棵李树下面生下他的。老子刚落地就指着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老子就是这么姓李的。老子在娘胎里待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这个出生的婴儿长着长长的胡须,完全是一个美髯老者的形象。因此,人们就称他为老子。
老子学问渊博,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所以被任命为周朝守藏室之吏,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后来又相继担任了一些其他官职。
老子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孔子就曾经向他请教。孔子问老子何为&道&?老子回答说&好的商贾深藏不露,就像没有货物一样,君子有高深的德行,却像傻子一样。去掉你身上的骄傲与过多的欲望和野心吧,这些对你都没什么益处。&孔子又问&仁义&,老子却把孔子奉行的仁义批驳了一通。
孔子回去之后,沉思默想了三天,并中断了教授门徒的活动。他赞叹道:&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能走;至于龙,出没于风云之上,难以测度。我今天所看见的老子,他不就是一条龙吗?&
&老子化胡&
民间一直流传着《孔子问礼图》,图中年轻的孔子向一位须眉皆白的老者鞠躬下问,他们身边各有车辆和随从。这是儒、道两家的聚会,是春秋时代百家争鸣中很有意思的一幕。
后来李聃辞官归隐,乘着青牛出函谷关。李聃离函谷关还很远,守关的官吏尹喜就看见远远地有一团紫气东来,尹喜大喜,知道必有大圣人将至。尹喜素来仰慕李聃的学问,见老子来到关前,亲自出关迎接,向老子问道,并盛情挽留老子在函谷关住了几日。老子就是在这里写下他唯一的著作五千字的《道德经》,之后出关不知所终。
据说老子出关之后去了印度,并在那里成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师父,这就是老子化胡的传说。
老子大概活了160岁,还有说他活了200岁。总之,他的一生散发出谜一样的气息。&生命就像燃烧的火焰,形体就像燃烧的燃料。燃料屈指可数,而火却一直传承下去,永远没有穷尽。&这是老子死后,庄子为他写下的一段寓意深刻的名言。老子去世已经两千多年了,他的学说却经过庄子、历代道家学者传承下来,对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深地烙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并以新的形态与文化结合,绵绵不绝,永无止境。
由于老庄学说中蕴含超越普通思维的智慧,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可谓盛极一时,汉初统治者甚至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来治理连年战乱之后的国家。但是从道家学说到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的建立,还隔着数百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道德经》的魅力,老子在老百姓心中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张道陵初创道教的时候把老子奉为祖师,将《道德经》五千言作为经典。
道教里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又称&老君&、&太上玄元皇帝&、&太上混元皇帝&,最常用的名称就是&太上老君&。在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太上老君非常威风: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上三条皱纹,脚上有八卦的纹理;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戴着重叠之冠,悬
挂锋利的佩剑;从者有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威风凛凛,完全是一副道教神祗首领的威仪。
据道经记载:上古三皇的时候,老子化身为万法天师,中三皇时为盘古,伏羲时为郁华子,女娲时为郁密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禹时为真行子,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等等。老子出函谷关之后,飞升到昆仑神山上。在秦朝,他又出现了,授道给安期生,后者也成了有名的神仙。
老子化身的故事从汉至唐,一直流传不绝。对老子的崇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厉害,不是名门出身,很难在社会上得到重视。皇帝为了抬高自家门第,便和道教的教主太上老君攀上了亲戚,把老子尊为其始祖,自称是老君后代,号称&神仙苗裔&,奉老子为&玄元皇帝&。道教也成了唐朝的国教,在有唐一代盛极一时。
据《旧唐书》载:李渊起兵之初,在霍山和强大的敌军对峙,不能取胜。李渊正心急如焚,帅帐中突然来了个自称&霍山神使"的白衣老人,求见&唐皇&李渊,将进攻路线指示给他,唐军终于取胜。后来,李渊宣称霍山神是太上老君所派,并称&唐公当受天命&、&唐公必得天下&。
李渊坐了帝位成为唐高祖之后,非常推崇道教,将道教排在儒、释之前。唐太宗规定道士位居在僧人之上。道教在唐朝屡受皇家推崇,风光无限。老子不但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在民间也广受敬仰,除了在各地的道观享受香火祭祀,还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出现。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白发皓首,一派仙风道骨,更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
全国各地有很多老君像,最有名的一尊位于东南名城&&福建泉州郊外的清源山上,人称&老君岩&。这尊雕像是北宋时期所刻,老君岩以整块岩石雕刻而成,高5.1米,老子席地而坐,左手抚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面含微笑,衣褶分明,生动逼真地显现出老子慈祥、安乐、睿智的神态。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悲剧英雄既让人敬仰,又让人同情。岳飞生前为国尽忠,受冤屈而死,死后英灵成为护法神将,依然要除尽妖魔鬼怪。
的神仙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经常会吸收一些万民景仰的人物作为道教的神仙,以此提高道教的号召力。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也被道教吸收到神仙系统中,成为护法神将。
岳飞,字鹏举,北宋末年生于河南汤阴,少年习武,熟读兵书、《左传》,很早就投身行伍,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任八品武官,后隶属副元帅宗泽部下,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逃到应天府即帝位,官品不高的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请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岳飞转投其他将领,率部北渡黄河,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他招募溃败的宋兵,重整旗鼓,自成一军,转战于长江以南。
金兀术南侵,岳飞受命援救楚州,率部三次大败金军。因为岳飞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被称为&岳家军&,受到老百姓的拥护。绍兴四年(1134年),岳家军大败伪齐刘豫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及唐、邓、随、郢州及信阳六郡,岳飞因战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兼管襄阳府路,不久被封为武郡开国侯,当时年仅三十二岁。不久,岳飞奉旨解庐州之围,再次大败金军。
绍兴八年(1138年),宰相秦桧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朝称臣纳贡。岳飞上表反对议和,主张坚决抗击金兵,并上了一份抗击金兵的方略。赵构安抚武将,分封诸将,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岳飞连上四奏,不愿接受官职,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以便保全自己的节操。岳飞坚决反对议和的态度,让高宗赵构和秦桧深为忌惮。
两年之后,金朝就撕毁和议,大举伐宋。岳飞奉旨进兵,在中原寻找金兵主力决战,他率部和金兵统帅兀术所部大战于河南郾城。这一场战斗空前惨烈,两军从午后一直鏖战到天黑,岳飞部下的猛将杨再兴遭遇几十倍于几的敌军,陷入重围,杨再兴死战不退,杀敌无数,终因寡不敌众而阵亡。后来人们从他的遗体上取出的箭镞多达两升!
在郾城战役中,兀术出动王牌军&铁浮图&和&拐子马&,但是岳飞早有准备,以钩镰枪大破拐子马,金军溃败。岳飞乘胜追击,在朱仙镇又取得大捷。大捷的消息传遍了沦陷区,北方抗金的义军纷纷赶来加入岳家军,金兵也做好了退兵的准备。
岳飞非常豪迈地上书朝廷,要求深入敌境,收复汴京,直捣黄龙府,一雪靖康亡国之耻。但是忠勇的岳飞哪里知道赵构的心思,赵构怕岳家军再次取得大捷,迎回自己的父亲徽宗和哥哥钦宗,那么他的皇位也就坐不稳了。
于是正厉兵秣马准备直捣黄龙的岳飞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催他班师。岳飞接到诏书之后,长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被迫撤军。
岳飞在撤军之前,用了疑兵之计,声称就要进兵,兀术闻风连夜弃城向北逃窜了一百余里。岳飞回到都城临安之后,被明升暗降,夺去兵权。随后,秦桧罗织罪名,诬告岳飞的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和其子岳云牵连进去。宋高宗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一生光明磊落的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随后服下毒酒身亡,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精通韦舀略,善于运筹帷幄,能采纳众人的意见.行军作战不拘泥于常法,指挥机智灵活,多谋善断;严于治军,赏罚分明,爱护士卒。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常能以少胜众。面对战斗力很强的岳家军,金军统帅兀术无奈地感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死后,老百姓敬仰他抗击金兵的伟业,仰慕他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同情他死于冤狱,因此民间就将他奉为神灵,建立庙宇祭祀。
赵构死后,太子继位,是为宋孝宗。宋孝宗继位几年后追谥岳飞为&武穆&,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
但是在民间,人们敬仰岳飞这位抗金大元帅,所以仍然称他为&岳元帅&。宋代民间只是将岳飞奉为土地神,神位并不太高。宋代之后,岳飞的神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被奉为东岳速报司之神。据说凡是有冤屈的,难以表明心迹的,到东岳庙速报司设誓盟心,最为灵验。这大概是因为岳飞受冤屈而死,人们并让他专门掌管伸冤之事。
因为岳飞生前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人们又将他奉为护法神将,道士设坛驱妖降魔时,总要召请各路有法力的神明。所请的护法神将中,最常见的神祗就是岳元帅。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岳飞为关羽转世,北京早年间有&双帝庙&祭祀二位。
崇尚道教的明代,岳飞受到广泛的祭祀,明代宗景泰年间,天子赐岳飞庙&精忠&的匾额。一些道经中列岳飞为护法元帅之一,民间也有将其视为门神加以祀奉的。如今杭州有岳王庙和岳飞墓,其故乡河南汤阴也有宏大的祠庙,瞻仰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玉皇大帝掌管着整个天界、人间以及自然万物。传说他是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王后所生,长大后含弃王位到山中修道,历经无数劫才成为玉帝。
玉皇大帝是道教神仙王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庭的帝王,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简称玉帝。他在道教和民间广受崇敬,知名度远比早期道教至尊元始天尊要高。
玉皇大帝是从&四御&演化而来的,但是对玉帝的崇拜还有另一根源,就是早期的天帝崇拜。先民们&尊天亲地&,对上天充满敬仰之情,很早就把&天&人格化加以崇拜。
道教早期神谱里,地位最尊崇的神仙是元始天尊,玉皇大帝位居&四御&之首,是协助&&统治天界的大神之一。
道经记载:玉帝的圣号始于无数劫之前,到了中古时期又重新得到尊崇。当时的帝王好道,各自随着自己的喜好皈依神仙。神仙也都有各自的显化,随着这些缘分而得到尊崇。
玉皇大帝号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统领诸天、永不毁灭的神,缘于上古宗教中的最高神祗,能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
关于玉皇大帝的出身,道经有专门记载。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度,君主是净德国王,王后叫宝月光,国王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国王想:我现在这么老了,膝下却没有子嗣,我千秋之后,这个国家要交给谁来统治呢?净德国王紧急下诏召集各地的道士设幡作法,祈祷各位神灵赐予自己一个儿子,国王的诚心非常坚定,法事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
一天晚上,宝月光皇后梦见太上老君驾着五色龙车,在众神仙的拱卫下来到她的身边。太上老君安坐在龙车上,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婴儿浑身散发出各色光芒,照亮着整个宫殿。皇后非常高兴,跪在地上虔诚而恭敬地对太上老君说:&现在我的夫君正苦于无人传位,望尊神将此子赐予妾身,以为我国未来的主人,望尊神大发慈悲。&太上老君一口答应了,宝月光王后恭恭敬敬地接过孩子。醒来之后,皇后便有了身孕,怀胎一年,生下一名王子。胎儿初生之际,天降祥瑞,胎儿身上发出夺目的光芒,充满了整个王国。
这孩子果然不同凡响,从小就聪明绝顶,长大之后彬彬有礼,非常善良,经常救济那些贫穷、鳏寡、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国王驾崩,王子即位。他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年轻的国王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当一位明君,他的夙根非凡,见国家大治,就把国事托付给众位大臣,自己前往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后来,他功德圆满,修成神仙,经过三千劫之后证得金仙之位,又经过亿劫,才成为玉皇大帝。
唐宋两代,道教受到皇家的推崇,玉皇大帝被唐代诗人频频提及;宋代的天子尊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有宋一代,天子屡次给玉帝奉上尊号。从唐宋开始,玉皇大帝逐渐取代元始天尊成为众神之王。道经云:&玉帝居于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玉帝作为天界的最高统治者,管辖着天界,统御天庭的众神,为宇宙之主,手下有许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九曜、五方揭谛、四方功曹、千里眼、顺风耳等,文卿有太白金星、文曲星、许真人等,此外还有下界的四海龙王、雷部诸神、等。
玉皇大帝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众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无量度人。简而言之,玉皇总管天上、地下、空间三界,四方、四维、上下十方,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生,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
玉皇大帝被道教天界众神的至尊,但是一般百姓之所以熟悉他,却是因为《西游记》、牛郎织女的传说等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文学形式中频频亮相的玉帝。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大帝要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
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玉皇会"。传言,在这一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大帝在这一天的下午驾鸾返回天宫,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张三丰不修边幅,得号&张邋遢&。武当拳蕴含着道家精髓,据说张三丰是在梦里得真武大帝所传。
张三丰是元明之际的名道士,武当鼻祖,太极拳的创始人,传为张天师的后裔。他一生不慕名利,遁世清修,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张三丰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性的人物,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张三丰名全一、君宝,号三丰、玄玄子。一般认为,他活动于元明之间,大约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其出生地点也说法不一,有说陕西宝鸡人,有说山西平阳人,有说辽宁积翠山人,有说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有说天目山人。
张三丰的出生颇富传奇色彩。传说他降生的那天夜里,其母林太夫人梦见斗姆元君招来一只巨大的仙鹤停在他们家的房顶上,发出三声长啸,林太夫人从梦中惊醒,张三丰随即呱呱坠地。
据说张三丰五岁时患了眼疾,治疗无效,面临失明的危险,家人焦急万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号为白云禅老的人。他对林太夫人说:&这个孩子与道家有缘,如今眼睛遭受魔障,须拜贫道为弟子,了断他的尘缘,眼病才能祛除。"夫人一听十分高兴,满口答应。于是张三丰拜了第一位恩师,经过半年调养,眼疾果然好了。
因为张三丰平日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据史书记载,张三丰身材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不论寒暑身上总披一件破衣,一领蓑衣,洒脱不羁,颇具仙风道骨。还有人说他一顿饭能吃光一斗米,有时候好几天吃一顿饭,有时好几个月不进食,身体安然无恙;读书则过目不忘,学识渊博;能预知吉凶祸福,民间传说他是得道的神人。
十八岁的时候,张三丰辞别家乡,到外面游访,时间长了,渐渐受周围人的尊重,被委任为县令。然而,张三丰身虽在官府,心却常慕山林。不久,他便借父母相继去世奔丧之际回到家乡,处理完后事便带了两个童仆,离开家乡,从此四方游历,遍寻名山访道。
&三丰居士&
有一年,张三丰来到宝鸡,见宝鸡山幽水静,就定居下来。宝鸡有座三尖山,山上有三座峰,挺秀苍润,张三丰十分喜爱,就以山为号,把&峰&改为&丰&,从此自称&三丰居士&。相传张三丰曾在宝鸡金台观死而复活,用他徒弟的话说是&阳神出游&&。现在宝鸡还有他当年活动的遗迹存在。后来,他辞别宝鸡到了终南山,在那里遇到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授给他炼丹的秘诀。到武当山后,他与徒弟披荆斩棘,辟出一块山地结草为庐,修炼丹道,并预言这座山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在去四川青城山和鹤鸣山短时间的访真揽胜后,张三丰旋即回到武当山天柱峰草庐著书立说。当年的草庐即今天的武当玉虚宫。张三丰最终在此炼成九转还丹。
传说有一天晚上,张三丰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神奇的武功。第二天早晨,正巧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梦中学到的拳掌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练的武功定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武林有云:北尊少林,南宗武当。少林拳尊达摩祖师为鼻祖,武当派就尊张三丰为鼻祖,武当拳奉张三丰为开山之人。
张三丰一生漫游天下,兴致来了能穿山走石,休息时铺云卧雪,行踪莫测,号称&隐仙&。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曾四处寻访他,毫无踪影。明成祖永乐年间数次派遣使者寻访,也没有见到,于是下令大修武当山宫观,专门为张三丰修建&遇真宫&,后又修&真仙殿&,祀奉张三丰铜铸鎏金像。金像身穿道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神态飘逸,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自此,张三丰关于武当山&异日必大兴&的预言得以应验。之后,明英宗封他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熹宗称三丰降坛显灵,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因为明代诸位皇帝的慕求与褒封,道教在明代兴盛,也使张三丰的神仙传说历久不衰。
张三丰天资聪明,学富五车,凡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同根同源的。他说自古道流分正邪两教,而道、儒、释三教都属于正统,虽创始人不同,但都旨在修行自己、造福他人,信奉儒家的人行道济世,皈依佛教的人悟道觉世,修道的人藏道度人,目的是一样的。他主张修&阴、阳、性命&之道,并称三教圣人都是以此为根本的。
张三丰众多弟子中,有曾助朱元璋军饷的秦淮富户沈万三、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等。丘玄清在洪武年间拜张三丰为师,后来被明太祖召到京师,出任太常卿,是明代全真道士中最显赫的人。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谭处端拜师之前备受疾病的折磨,但是他心念北斗,得到感应知道要拜名师,果然当他拜王重阳为师时,顽疾竟然痊愈了。他的道术非常神奇,屡有灵验。
谭处端,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浙江宁海人。他天生骨相不凡,六岁那年失足落井,不但没死,居然安坐水上。又有一次家中闹火灾,屋梁折断崩落在床前,而处端正熟睡,家人叫醒他,他神情自若,毫不紧张。十岁时他做了一首咏葡萄的诲&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他为人非常孝顺,又博学多才,尤其善于草书隶书。有一次,他醉卧在雪中,受凉而麻痹,只得默念北斗经以求痊愈。有一夜,梦见一张大席子横空飞过,上面坐着各星的星君,他立刻磕头就拜,醒了之后病好了大半,从此坚定了他的学道之心。
金世宗大定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他听说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立即跑去拜师。王重阳对他也很赏识,就留他同住在庵里。当时天寒地冻,王重阳伸脚叫他抱着,才一会儿功夫,他竟热得汗如雨下,就如置身在火炉边。第二天,王重阳又要他用洗手余水洗脸,不想他的疾病顿时痊愈。后来他随王重阳赴昆仑山,有一天,寄住在新乡府君庙,随后赶往卫州。新乡庙庙官温六,半夜忽见庵中灯火通明,他偷看之下,发现谭处端面对火独坐。温六向前礼拜,谭处端微笑不语走了出去。温六在庵中苦等谭处端,最后按捺不住,就跑出去寻找,找了半天却找不到。他赶忙叫人到卫州去问,得来的消息却说,谭处端自从到了卫州,根本就没有外出一步。温六这才相信他是遇见了谭处端的阳神。
后来,谭处端到磁州乞食,有个狂徒突然无故挥拳相向,打得他血流齿折,而他神色却丝毫不变,只是淡淡地说;&我要感谢老师平日慈悲的教诲。&当时王重阳在关中,听说这件事,就赞美他:&这一拳将处端平生的恶业都抵消了!&不久他到了高唐县,大笔写了&龟蛇&二字,送给茶馆老板吴六。吴六将字挂在店里。过了几天邻舍失火,可吴六的茶馆却安然无恙。因此大家都说他这两字等于是吕洞宾的避火符。
他东游到阳武,夜见北斗移位,转如车轮,就对弟子石孔说:&这里不久会有大水灾。&到了那年果然黄河决堤。谭处端最后也成了仙,并著有《水云前后集》流传于世。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樊云翘和夫君双双修炼,登仙,也是一件美事。数百年之后,她又化身为湘媪,一在人间有一段神奇的经历。
樊云翘是仙人刘纲的妻子。刘纲是上虞县令,擅长道术,能用符召唤鬼神,还善用禁制变化之类的术。刘纲是暗地里地修炼而成,谁也不知道这位县令已经修炼成仙了。刘县令管理政务崇尚清静简易,但是他的政令实行得很好,百姓们安居乐业,深受其惠。花他当县令的时候,上虞县也没有遭到水灾、旱灾、瘟疫、毒蛇猛兽的侵害,每年都五谷丰登。
刘纲平日闲暇的时候,喜欢和夫人樊云翘较量法术。夫妻俩坐在厅堂上,刘纲念动咒语,磨房顿时燃起了大火,火从东边烧起来,樊云翘念动禁咒,火马上就灭了。院中有两棵桃树,夫妻各自用咒语催动一棵树,两树互相争斗。斗了良久,刘纲驱动的树败下阵来,好几次退到篱笆外面。刘纲吐了一口唾沫在盘子上,变出一条鲤鱼,樊云翘也唾了一口,变成一只水獭把鱼吃了。
刘纲和夫人一起到四明山,在山路上被老虎挡住了,刘纲用咒禁住它,老虎趴在地上不敢动,刘纲正要走过去,虎又想吃他。樊云翘径直走过去,老虎把脸伏在地上,不敢仰视她,她用绳索把老虎拴上,带回去拴在床脚下。刘纲每次和夫人比试,总是落败。
两人羽化登仙的时候,刘纲还是不如他的夫人。县衙正堂旁边原来有一棵大皂荚树,刘纲先升到树上几丈高的地方才能飞升,而樊云翘只是平静地坐在那里,冉冉升起如同一团云,两人一同飞升。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一晃到了唐朝贞元年间,在湖南湘潭县出现了一个神秘的老太太,人们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是称她为&湘媪&。
湘媪十多年来都借住在别人家里,常常用丹砂篆字在乡间为人治病,极为灵验。当地人非常尊重她,打算盖几间漂亮的房子送给她。湘媪推辞道:&不用兴师动众了,只要有一间土木结构的房屋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太太鬓发如云,洁白如雪,拄着拐杖,趿拉着鞋,但是一天能走上几百里路。有一天,湘媪遇见村里的一位名叫逍遥的姑娘。逍遥姑娘才十六岁,长得很漂亮,正背着筐采菊花。当她遇见湘媪的时候,小姑娘呆住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老太太看,两脚也走不动了。老太太看了看她问道:&你这么喜欢我,干脆和我住到一起吧?&逍遥很高兴,当时就把筐子扔了,整理好衣服,口称弟子给老太太行礼,礼毕就跟着老太太回家。逍遥的父母跑着追上她,拿着拐杖打她,一边责骂这一边把她拽回家去。
谁知越是这样阻挡,逍遥的心志越是坚定。她乘人不注意偷了一根绳子想上吊,亲戚邻居们都劝她的父母,让逍遥遂了自己的心意。她的父母见逍遥如此刚烈,知道无法阻止她,只好让她去了。逍遥再次来到湘媪那里,也只是扫地打水烧香读道经而已。
过了一个月,湘媪对乡亲们说:&我暂时要去罗浮山,把门锁上了,千万不要打开啊。&乡人打听逍遥,湘媪说:&和我一起出门。&
湘媪走了三年,人们好奇地从门外张望,只见台阶下面面长满了小松树、竹笋。等到湘媪回来之后,她叫了一些乡亲一起来开锁,打开门一看,只见逍遥懵懵懂懂地坐在屋里,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只有草鞋被竹梢串到房梁上。老太太用拐杖敲击地面说:&我回来了,你可以醒了。&逍遥就像刚睡醒那样睁开眼,刚站起来要下拜,左腿忽然掉在地上,就像受了刖刑那样。湘媪忙令逍遥不要动,把她的腿拾起来对着膝盖安上,含着水一喷,逍遥的左腿完好如初。乡亲们看见这怪异的一幕都非常吃惊,从此将湘媪敬之如神,成群结队地从数百里之外赶来拜她。
老太太的神态看起来非常恬淡,不喜欢认识的人太多。
有一天,老太太忽然对乡亲们说:&我要去洞庭救一百多人的性命,谁愿意发善心准备一条船?一两天就可以一起去观看。&当地的张拱很有钱,表示愿意准备船只,而且自己驾船。
就在湘媪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洞庭湖上忽然起了大风浪,在君山岛附近,一只大船在风浪中裂成碎片,所幸船上的几十家一百多口人却安全地转移到君山岛上。大风浪中,也没有过往的船来搭救他们,他们就散布到岛上。众人忽然看见一条一丈多长的扬子鳄爬上沙滩。几十个人围住扬子鳄把它打死了,扬子鳄的肉也被分而食之。
第二天,君山岛被一座像雪一样的白城围绕住,人们都分不清这是什么。那座白城逐渐缩小,把船上的人困在里面,人们惊恐地哭叫,他们的行李都变成了碎片,人们也紧紧地簇拥在一起。城里只有几丈宽,城又高不可攀,情势非常紧急。岳阳城的人也能远远地看见雪城,但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正在紧要关头,湘媪的船赶到了,老太太疾步登上君山岛,仗剑脚踏罡步,含水一喷,手里的剑飞出去,刺向白城,只听白城一声霹雳,当即崩塌了。
原来这是一只巨大的扬子鳄,长十多丈,蜿蜒死在地上,胸前插着剑。这一百多人终于得救了,否则,顷刻之间这些人就要被挤压成肉酱了。岛上的人都很感激湘媪,哭着感谢湘媪的救命之恩。 湘媪让张拱立刻驾船返回湘潭,张拱见岛上的人对湘媪恋恋不舍,不忍心马上就走。这时忽然来了一位道士,上前和湘媪老太太相人,道士问:&樊姑这些时候在什么地方啊?&他们都为这次巧遇高兴。张拱询问道士,道士回答说:&她就是仙人刘纲真君的妻子樊云翘夫人。&人们这才知道湘媪就是仙人樊云翘。
后来,湘媪和逍遥一同返回仙境。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既然天上北辰象征着人间帝王,那么就会有文昌、武曲前来辅佐。
古代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最后都想在科举考试中抡元,得个一官半职,进入仕途。因此,充满不可测因素的科举考试就成为举子们一生的关卡,他们一般都会祈求神灵的保佑。文昌帝君应运而生。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梓潼君&&文昌君&。文昌帝君的崇拜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文昌本来是星宿之名,文昌由六颗星组成,认为北斗的第四星为文曲星,文曲星上面的六颗星合称&文昌宫&;并将文昌帝君尊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又称&文星&;并认为文昌星如果明亮,则国家将文运昌盛。因此,文昌帝君在道教神祗中地位很高。老百姓认为文昌帝君是主学问、文章、科举士子之神。
据典籍记载:文昌君乃之子,名挥,善造弦张网,遂以张为姓,转世曾为名医、诤臣。到汉初转世为汉高祖之子赵王如意,在残酷的宫廷政争在被吕后所杀,死后冤魂不散,化为一条蛇。此时吕后也转世为蜀郡邛池令。他怨恨吕后,为了报杀身大仇,遂借海水作暴雨,水淹邛池县,尽灭该县百姓,因此种下杀业,被罚为邛池龙,浑身布满了热沙小虫,日夜不停地咬啮,痛苦难堪。后来遇见文殊菩萨,邛池龙皈依了菩萨,才解脱此苦。后来又屡经转世,天庭因为他世代为儒生,专注于经典。于是令他司职天曹桂籍,掌管举予科考仕途之事。
文昌帝君又被称为&梓潼帝君&。梓潼神最早是四川的一个地方神,就是晋代的张亚子。张亚子风流俊雅,淡泊于功名,喜好道术,并且对母亲非常孝顺,是个著名的大孝子。当地的官员听说他孝顺之名,遂向朝廷推荐。张亚子做了官之后很快就战死了。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一座&亚子祠&,并把张亚子当成雷神祭祀。由于张亚子屡次显灵,逐渐成为梓潼的重要的地方神,被称为&梓潼神&。
唐朝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避战乱,逃往蜀地,梓潼神显灵护驾。落难天子大喜,当即加封梓潼神。后来唐僖宗也步唐玄宗后尘,避战乱入蜀,又加封梓潼神为&济顺王&。梓潼神得到唐天子的推崇,地位很快得到提高,迅速从地方神变成全国性的神祗。
由于文星和梓潼帝君的职能重复,同样是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祗,两位神祗渐渐有合二为一的趋势。宋元时期,梓潼神附在一个道士身上,写了一本《清河内传》。这是梓潼神的自传,记载了他世代转世为儒生和官员之事,后生而为张亚子,并说玉皇大帝命自己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
到了元朝,皇帝亲封梓潼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至此,文昌帝君和梓潼神正式合二为一。
在四川梓潼县城北的七曲山上,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大庙&的文昌宫。这座文昌宫规模宏大,供奉着一组工艺精湛的著名铁铸神像,其中最大的就是文昌帝君像,高丈余,重达千斤,陪侍的八尊神像各高六尺,合重达万斤。这是全国各地文昌庙的祖庙,前身就是东晋的那座&亚子祠&。
关于文昌帝君还有一则趣事。明末,张献忠占领蜀地,领兵路过梓潼文昌宫,见庙内供奉的是梓潼帝君张亚子,大喜道:&你姓张,咱也姓张,咱与你联了宗吧。&张献忠当即把文昌宫改成了&太庙&&。后来以讹传讹,又被叫做&大庙&。张献忠命人在庙里为自己塑了一尊像。张献忠兵败之后,这尊像遂被当地官员捣毁了。
过去民间有三大劝善书:《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作的《文昌帝君阴阴骘文》、传为(关羽)所撰的《关帝觉世真经》,这三本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道经影响很大。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在古代,关于树神的记载为数不少。《战国策》申就说,树神是树的主宰。古代有很多民族还把树神看成是自己的祖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文人墨客们常常以树自喻。他们从松柏中看到坚韧的性格,从梅当中看到孤傲独立的精神,从竹那里看到至静至虚的品格。
树木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经常有人夭折或死于非命。当他们看到树木能够屹立百年的时候,非常羡慕它们强大的生命力,他们认为树木的繁茂一定是因为有一位神灵的保护,一旦神灵离树木而去,树木就会枯竭而死。所以,人们就认为,葱葱茏茏的树木中有一位树神,是它赐予树木以生命。
在古代,关于树神的记载为数不少。《战国策》中就说,树神是树的主宰,当神不再成为树木之主,那么,树木必然如没有了灵魂一样,就会迅速枯萎死去。而如果有神灵主宰,树木即使被弯曲了,它依然能够生存;即使枝干倒下去了,它依然能够从树根处再发新芽,展现新的生命力;即使它被拦腰折断,对它还是没有多少损伤。
古代有很多民族把树神看成自己的祖先。满族人把柳树看成是本民族的先祖。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天母的女阴变成了柳叶,随后孕育了他们,因此满族原始宗教中有祭祀柳树的习俗。
北魏也有关于树神的族源故事。故事说,北魏人由于南迁,使得祭祖不便,为了完成祭祖的任务,皇帝就委派一位大臣回去祭祖。结果,那位大臣祭祖之后,自己变成了一片桦林。从此以后,他们在祭祖的时候,也同时祭祀桦树,以告慰那位变成桦树、保护祖地的大臣。史书上说:在西域有树神,人们要在年初的时候祭拜,祭拜时候要有祭品,有时他们甚至用人做牺牲来祭祀。
每年的端午节,羌族人都要祭祀树神,他们认为从树神那里可以求愿祈福。在祭祀的时候,要做一面旗献给一棵老树,还要将一些祭品烧成灰烬,作为对树神的献祭。他们把树神看成是惟一的神,认为树神可以保佑家族兴旺,人们益寿延年,粮食年年有余。
广西的仡佬族要在八月十五祭拜树神。祭祀中将祭品置于树洞中去,然后敬酒,鸣放炮仗,还得口诵祭文,然后才能向树神祈福。
古人还有一种观念,认为树木能够孕育人类,这种说法与树木是人类祖先的说法同出一源。据《吕氏春秋》说,帮助商汤建立王朝的著名大臣伊尹就是从树里出生的。这种树神生育人类的想法,是对树木长久生命力的崇拜的表现。天长日久,渐渐在民间生成了这样的一种习俗:人们向古老的树木祭拜,祈求树神能够赐予自己子嗣,得以延续后代。有的祭拜后,还要在树上挂起灯笼,以求吉祥如意。过去,人们经常会见到,在村落或是哪个寺庙跟前长着一棵古树,人们纷纷向它祭拜,树上也因此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人们相信通过树神的帮助,才能够实现愿望。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女性天生具有悲悯心,所以医护人员多为女性,在海上救死扶伤的也是女性。渔民、船员的职业风险使东南沿海一带对妈祖有着狂热的信仰。
闽南保存着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闽南人像古人那样对神非常虔诚,在一年中的一些夜晚,闽南一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奇怪的场景.满街都是黑压压的人群,涌向城市另一端的寺院。原来那天是某位菩萨的诞辰,善男信女们徒步前往寺庙上香,以表示自己的虔诚之心。在闽南,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听见满城鞭炮声,这一般是某位神仙或者佛菩萨的诞辰。
福建的地方神灵很多,有几位神灵不仅在闽南一带受到崇拜,而且成为全国性的神祗。最有名的就是妈祖。
妈祖又称“天后娘娘",也称“天妃”。她是北宋初年的人,名林默。据说她没有出嫁,才活了二十八岁就去世了。
妈祖在闽南泉州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据道经记载:林默出生之前,其母陈氏梦见南海观音拿着一朵优钵花给她,陈氏一口吞下,从此有了身孕,怀孕十四个月后生下林默。
林默出生在莆田海边的小渔村里,出生之时,林家的地面变紫,有祥光、异香出现。她出生之后整整一个月不会啼哭,因此父亲就给她取名为林默。林默童年时就显示出和神祗之间密不可分的缘分。她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看见家里墙上供奉的神像,居然两手合十点头,像是要参拜的样子;五岁的时候,小林默就能背诵《慈航经》;十一岁能接着神庙的乐曲翩翩起舞,赞颂神祗。少年时,有一天林默正在家安静地读书,偶然看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得“玄微真法"。她长大之后,能通悟
秘法,预知吉凶,乡民找她看病,很快都能痊愈。 十六岁那年,有一天,林默和姐姐去井边打水,忽然从井底射出一道金光,姐姐吓跑了,默娘却看见水桶里有一双铜符,她觉得很好玩,就带回了家。得到这对铜符之后,林默娘突然有了神通,能腾云渡海,救助风暴中遇难的渔船。
林默的四个兄长经常出海经商。有一次,他们又驾船出海,林默和父母留在家中。一天晚饭之后,默娘正陪着父母闲话,三人正说得高兴,林母忽然发现女儿呆若木鸡,两眼一动不动,仿佛老僧入定一般。老两口惊疑地互相看了一眼,都以为女儿中邪了,赶忙走到她跟前使劲地推了推女儿,急切地追问:“默娘,你到底怎么了?’’默娘悠悠醒转过来道:“你们怎么不让我保全兄弟们,让他们平安归来呢!”父母听了不知所云,索性不管她,听之任之。
三天后,有点冷清的林家突然热闹起来,原来邻居来报,林家兄弟的船已经驶进海港,过一会儿就会回到家中。林家二老乐坏了,赶紧吩咐仆人宰杀笼子里那几只特地养肥的鸡,又打发人打酒买肉,采购新鲜的果蔬、海鲜,林家上下喜气洋洋。性急的林母不时迈着小脚到门口张望,只有默娘依然平静如常,眉眼之间甚至有点悲伤的神情,好在举家忙得脚不沾地,也没人去注意她。性急的林母终于在门口看见一群人远远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自己的儿子,林母喜不自禁,逐一喊着儿子的名字。喊了几声,林母欢喜的声音突然停住了,一阵凄厉的号哭声在林家门前响亮地飘荡开来,街坊们纷纷探出头来。林家的几个儿子扶着老母亲,林母号啕大哭的声音传了出来:“你们三弟呢?
他在哪?在哪?!哇!哇!我的儿啊!你怎么扔下娘走了呢!”
这哭声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林家发生的不幸:原来,林家四兄弟扬帆出海,到了目的地之后买卖货物非常顺利。谁知在返航的途中,几艘货船遇到了大风暴,海面上巨浪滔天,几艘大海船就像海浪的玩具一样被上下抛掷,船上的人惊慌失措,眼看船就要被大海吞噬。这在紧急的时候,船忽然平稳下来,众人到甲板上一看,只见空中出现了一个女子的身影,她正在天空中往来,正在攥住几艘船桅杆上的绳索。那女子忽然消失了片刻,就在这眨眼的功夫,林家老三的船被狂暴的波涛吞噬了。众人惊呼起来,那女子又出现了,她奋力牵引着船,在狂风怒涛中穿行,直到风暴停息,女子才消失不见。林家二老一问儿子遇难的时间,猛然想起女儿那个时候奇异的举止。他们平日就听别人说女儿有神通、经常在海上救人,二老半信半疑,现在听儿子们一说才知道传闻是真的。他们悔恨当时不该去推默娘,否则儿子们都能有惊无险地安全归来。 这件事传扬开之后,林默声名鹊起。她发誓不出嫁,经常穿着一袭红衣,在海边的渔村之间云游。有时林默也随着渔船出海,当海船遇上风暴的时候,她总会及时地出现,救助遇险的船员,当地人都称呼她为神女、龙女。
相传在林默二十三岁那年,她的家乡出现了两个妖怪。一个耳聪善听,号顺风耳。一个目明而善视,号千里眼。他们仗着自己的妖术为患乡里,危害百姓。人们跑来求林默制服二怪。林默来到此地,妖怪听说之后不再出现,林默于是和村女们一起上山劳作。她们天天上山,一直过了十多天。这天下午,村女们正在劳作,突然见妖风阵阵,两个妖怪现身了。林默不动声色,等妖怪靠近,猛然大喝一声。妖怪见势不妙,化作一道清风遁去。林默早有准备,掏出丝帕迎风抖了抖。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妖怪见无处遁身,只好各持兵刃,逼近林默作困兽之斗。林默用手一指,妖怪手里的兵刃哐啷落到地上。他们见林默神通广大,只得认输谢罪,愿为妈祖效力。这就是妈祖手下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妈祖收了两怪之后,可以知千里之外的事,在海上救助落难之人就更加方便了。妈祖在海上救人的时候,又陆续收服了晏公等许多妖魔鬼怪,让他们跟随自己行善。
很快,林默就远近闻名了。她经常为人们消灾解厄,求雨、除魔、治病、救人。年纪轻轻的林默已经是善行无数了。她勤加修炼,很快就功德圆满了。 宋太宗年间,这年林默已经二十八岁了,快到九月九重阳节,林默对家人说:“我的心里非常清净,不愿再居于凡尘之中。明天是重阳节,我想去出门远行,爬山登高。先和你们告别。”
家人都以为她只是想借重阳节清净几日,并没多想。第二天就是重阳节了,林默焚香颂经之后换好衣服,并对姊妹们说:“今天我要登山远游,实现自己的心愿,但是路途艰险且遥远,你们就不要和我同行了”姊妹们嬉笑着答应了。林默出门之后,登上湄峰之巅。她回头看了看家乡,然后肃然而立。原本晴朗的秋空突然出现五彩祥云,一道白气上冲云霄,空中传来美妙的仙乐声,响彻数里,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种种瑞像纷纷呈现,林默乘着一朵祥云,冉冉升空,她的身边彩云缭绕,渐渐远去了。
湄州人目睹了林默升天的情景,无不啧啧惊叹。林默升天之后,屡屡显灵应化,因为她终身未嫁、青年得道飞升,当时的人们称她为“姑娘’’。随着岁月的流逝,林默
已经到了姑娘的妈妈的辈份,于是人们改称她为“娘妈”,这个亲切的称呼至今仍被闽南当地人延用;数百年之后,人们改称林默为“娘妈之祖",简称“妈祖”。这就是现在通用的称呼,除此之外,也有称她为龙女、神女、灵女;由于妈祖屡屡显灵,历朝历代屡次敕封,她的封号从夫人、妃、天妃,到清康熙年间被敕封为天后。 后来世世代代的水手们时常在波涛之间看见妈祖穿着红衣的圣洁身影,航行于海上的水手遇到海难,只要默念妈祖的圣名,妈祖就会随声显应,解灾救厄。道经记载:北宋宣和年间,妈祖就曾经在海上显灵救助宋朝出使高丽的使臣,因此御赐“顺济”庙额,封妈祖为“崇福灵惠昭应夫人”。
在南宋年间,泉州城就出现了第一座奉祀妈祖的庙观。当地一个道士梦见神人令他建造道观供奉妈祖,当地人于是兴建了一座道观专祀妈祖。
宋元期间,泉州是当时最重要的港口,人们航海前后都要到妈祖庙降香祈祷,祈求在航行中平安。从元朝开始,妈祖就成为最重要的海神,地位在海龙王、潮神等海神之上。
元初,忽必烈为了歼灭在泉州附近海域活动的南宋残余武装力量,也祈求妈祖庇护,并敕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号为“泉州神女"。元代为了海运和漕运的顺利,官府时常到妈祖庙祈求船只的安全。由于朝廷的推崇,各地纷纷兴建天妃庙,四时祭祀。
到了明朝,妈祖信仰更为盛行。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有一次船队在大洋中遭遇风暴,汹涌的巨浪撞击着船板,船顿时四处漏水,结实的船帆也在狂风中被刮得支离破碎,一艘艘华丽坚固的使节船顿时濒临没顶之灾。船队的官员们面对狂怒的大海恐惧万分。笃信神灵的郑和立刻跪在甲板上向妈祖祷告,无助的官员、船员全都跪下了。刹那之间,乌黑的天空中出现一个身穿红衣的美丽身影。妈祖显灵了!狂风顿时止息,海面上风平浪静,天也迅速放晴了,整支船队欢声雷动。 崇祯曾敕封妈祖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后又加封为“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也曾经得到妈祖的帮助。对妈祖的信仰由此传入台湾。清朝康熙皇帝派兵东征台湾,妈祖屡屡显灵,被敕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
妈祖信仰历久不衰,闽南一带的渔民把海豚叫做妈祖鱼,如果不慎捕捞到了,要恭恭敬敬地放回海中。因为海豚亲近人类,海上如果有人落水的时候,海豚常常会加以救助,这种行为颇像妈祖。故此人们对海豚恭敬有加。
如今,妈祖的信仰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区。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海峡两岸的信徒都会云集道泉州和莆田天后宫,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更多文章...
第2页(共9页)
金首尊者,即金头仙人,又称作劫比罗仙,迦毗梨仙、紧闭罗仙、迦夷罗仙、迦比罗仙,全称迦毗罗大仙,意译为黄头仙、龟种仙、金头仙、赤色仙等。他本是印度的外道之一,后来弃恶从善,皈依佛教。
所谓外道,就是佛教之外的修行者,《三论玄义》卷上的解释是:穷尽天地的至妙道理,达到内心清净无垢,就是佛教正道路;脱离佛教理法,做无益的幻想就是外道。金头仙人原是脱离正道的修行者,他主张“执有”,将易朽的物质当成追求的目标,所创立的派别被称为“数论部”。
金头仙人自以为法力高深,常常口吐狂言,不把佛教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听说某处正在举行盛大法会,特意带领弟子前去辩论。然而一经论辩,他的观点立刻相形见绌,结局自然是大败而归。
通过这次辩论,金头仙人终于认识到自己所持理论的局限性,从此他皈依正法,经过勤奋修持,终于获得正果。
莆田市大庄严工艺有限公司是专业的,神像,,玻璃钢,有需要订制,铜雕神像,铜雕佛像,玻璃钢佛像的高僧大德请来电咨询,本司铜雕,铜雕神像,佛像,产品工艺精甚、质优价廉,欢迎选购!咨询电话:.
以上信息由莆田市大庄严公司整理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