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办公室租赁公司 做保理业务业务有那些呢,我要做个统计

《我要做个好家长》
我要做个好家长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曾经在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个项目办公室任副主任,那时候和今天一样,处处都在宣传“大学生就业难”。诚然,这是一个国家和政府都应该重视的社会现象,体现出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关爱。然而,当我走进一些企业,和企业及人力资源总监们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急需要人,但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一面是就业难,一面是招人难,这个现象让我陷入了沉思!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一次和一位企业主交谈时,他的一句调侃点醒梦中人:“很多孩子就不了业是因为不就业还能活着!”就是这句话,让我开始视当代的大学生,发现很多大学生就不了业的原因可能是“高分低能”,可能是“重智轻德”,可能是“挑三拣四”,可能是“吃不了苦”,可能是“责任心差”,可能是“上进心差”,可能是“眼高手低”,,,,很多企业和人力资源总监都在抱怨,不是不想用大学毕业生,而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差!从此,我不再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转而关注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我发现,很多大学生的素质真有问题,这里的素质指的不仅是智商、学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婚姻观、家庭观等基本观念正确与否,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优秀与否,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情商素质良好与否,生存目标、动机和兴趣积极与否,与人为善的道德水平高低与否。而大学生素质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怀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毅然投身到了家庭教育行业中。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想起进入这个行业并坚持这么多年,还有些后怕: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可能是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妻关系的问题会牵扯到婆媳关系问题,继而牵扯到隔代教养的问题、沟通问题,孩子的生活习惯问题、学习问题、非智力因素问题、青春期问题、价值观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体系,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系统论和方法论基础上。我的专业是理论物理学,我利用物理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理念,通过数学建模方式构建教育模型,利用“样本—统计—建模—实验—分析—改善—应用”为流程的工学原理,搭建了一套可以操作的家庭教育并新模式,没想到社会反响异常强烈,这套系统让几十万家庭直接或间接受益。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更高效地传播这套理论和方法,最终发现“与其做下游的抗洪抢险,不如做上游的水土保持”,把一个问题孩子调整好不如让成千上万的孩子不出问题,于是我们就从学龄前和小学生和家长入手,因为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家长转变观念,孩子就会积极向上。与此同时,我们和北京著名的幼儿园,小学生的中学展开合作,系统,有效地开展家长的学校的工作,让更多家长和孩子受益,其中我们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幼儿园做了近4年的实践,收效显著。国务院幼儿园陈该文平园长心有大爱,孜孜不倦地在幼教工作岗位上奋斗了近30年,她的宝贵经验的正直人品打动了我,这些年我我并肩战斗,不仅成为什么益友,而且成了战友,共同致力于中国家长教育事业的普及,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中国的昌盛,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值此国务院幼儿园60年园庆之际,我和陈文平园长合著了这本书,一是希望我们多年的实践能让更多的家庭受益,二是为幼儿园60所园庆献礼,三是为了铭记我们之间的友谊。这本书,适合所有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郑委 2011年4月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知行合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近30年了。这几十年间,我见到了无数的孩子和家长,时代在变迁,我们和孩子和家长也在悄悄改变,当代的孩子和30处前的孩子截然不同,当代和家长和30年前的家长也截然不同。生活富足了,孩子聪明了,家长关注教育了,但为什么孩子出问题越来越多,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问题都出在家长身上”,如果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出题,我不敢说都是家长的问题,但我每天看到的都是天真浪漫的2~6岁的孩子,这些孩子有问题难道是孩子自己主观造成的吗?当然不是,他们的问题都是我们成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影响的结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和一所幼儿园的管理者,我内心真正地感到“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但我无法对家长表达,我多么希望有一套系统的,可以操作的,家长认同的“家长教育”,体系不帮助我们的家庭的家长。在我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家长素质提高孩子素质,幼儿园如何有效做好家长教育工作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郑委老师,我们一见如故。他在家长教育领域提出的基本理念,如“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会爱才是抓起”,,,,跟我多年的思考和研究不谋而合。与此同时,我发现我们的价值高度一到致,同样对教育事业由衷热爱并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年下来,我们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深入探讨研究了家长教育领域更多的理念、概念、方法,并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我们发现,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存在两个方面的大问题:其一、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就连什么是“幸福”、“责任”、“德行”、“认真”等最为基本的概念都理解得模棱两可甚至错误百出;其二,中国的家长学的知识很多,但行动少,实践少、坚持少,总是“学习的时候激动,想起来冲动,回到家一动不动”。基于此,我们在幼儿园做了将近4年的实践,一方面帮肋家长建立核心的理念和基本的概念,其中最为根本的一部分就是本书的内容,相信广大家长阅读本书以后,会有很深的体会和反思;另一方面,我们针对中国家长的实际特点,帮助家长去做,去坚持做,因为只有做和坚持才能达到家庭幸福的目的,而这又是中国家长最为欠缺和最难克服的地方,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点。我和郑委老师一起发明了很多“家庭教育工具”,不仅告诉家长怎么做,还帮助家长坚持做,其中,“生活品质表”可以让孩子很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会议记录本”可以让孩子更加听话,“幸福家长训练手册”让家长在每天20分钟的填表格游戏中成为智慧家长,,,,“家庭教育工具”的现,解决了家庭教育领域知易行难瓶颈,我认为这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和变革。我们不断地利用种类家庭教育工具让家长改变教子观念、建立正确教子概念、掌握教育原则、学会教育方法,帮助家长知行合一,最后达到建立正确教习惯的目的。通过近4年的实验和实践,我们的家长更加有智慧,孩子更加优秀,家庭更加幸福。这套理论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也适用于其他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我和郑委老师会一直沿着“帮助更多家庭充满爱和幸福”的道路走下去,不仅仅让我们幼儿园的家长受益,更重要惠泽全天下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不要抱怨社会的功利和拜金,不要抱怨人情的冷漠和信任的危机,遵循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即知即行,即知即传“的教育理念,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家庭做起,从我们身边人做起,”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做一个传播”爱与幸福“的使者吧。陈文平2011年4月做明白的父母孟 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天下》“昏昏”意指糊涂,“昭昭”意指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贤人都是先让自己明白,然后才去帮助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还是糊里糊涂,却想去帮助别人明白。想起这句话,我们就联想到了当今很多家长,不禁菀尔,他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真的是“家长以自己昏昏努力使孩子昭昭”啊!当孩子昏昏的时候,主要责任是在孩子还是在家长?这个问题需要家长们努力思考。我们在此先提出论点:因为家长昏昏才造成孩子们昏昏!本书意在证明这个论点的正确性,家长们不要马上同意或提出异议,请你们认真地读完本书,思考、反省、感悟、行动、坚持行动后,再根据自己的变化给我们一个答案。其实,父母不知道自己昏昏才是问题。你是家长的哪一类中国家长往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很多家长发现,努力的结果竟然是事与愿违,孩子不仅没有“成龙”、“成凤”,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不爱学习、不听话,,,,“我们不时候哪像现在的孩子,父母都不管我们,我们不也成长得很好吗?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物质条件好了,家长操心更多了,反而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呢?”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在和家长咨询、交流的时候,常常会把家长分为三类,让家长选择自己是哪一类:A类家长,称做“懂教育、负责任”的家长。我们认为此类家长一定能把孩子教育好,因为他们对孩子非常负责任,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懂得了教育的真谛,拥有了教子的智慧,从而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原则和方法引导和教育孩子。此类家长在当今社会比较少。B类家长,称做“不懂教育、不负责任”的家长。此类家长最具代表性的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家长们,他们并不懂教育,只负责孩子的“吃饱穿暖”。从表面上看,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未来可能不太负责任,但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健康成长,很少出现如今这样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孩子”。此类家长也可能把孩子教育好。C类家长,称做“不懂教育、特负责任”的家长,此类家长是当今最多的一类家长,他们不懂教育,不会教育,却非常负责任地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孩子物质满足、智力开发、才华培养,,,,费尽心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终结果却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跑步的过程之中”,“跌倒在终点线前”。我最喜欢告诉此类家长卢梭说过一句话:“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家长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好好思考:我是哪一类家长?我想成为哪一类家长?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能成为A类“懂教育、负责任”的家长,这是家长的希望,并且是唯一的选择!C类“不懂教育、特负责任”家长,都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我相信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成为此类家长,退一万步讲,已经成为此类家长的,也不希望自己永远如此,他们会努力摆脱现状。当然还有一类家长,希望能够继承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自由发展,棍棒底下出孝子,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B类“不懂教育、不负责任”的家长,他们用“散养”的方式教育孩子。上文我提到,“此类家长在那个年代也有可能把孩子教育好。”虽然那个年代的家长不懂教育,但当时的社会有主流价值观——诚实、守信、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改变不了社会,只能去适应社会。那个年代,即使父母不教育孩子,整个社会也在教育孩子。因此,那时的孩子问题很少或者说问题孩子少,不是家长的功劳,而是整个社会的功劳,能够健康成长,因为同学、老师、邻居都在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积极向上”。而当今社会,想成为“不懂教育、不负责任”的家长都不可能了,因为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变革和转型的伟大时期,物质文明调整发展,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使得很多人迷失了自己。以追求“物质成功”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处处急功近利,物欲横流。我坚信这是暂时的现象,但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如果家长们不站出来“懂教育、负责任”地教育孩子,那我们的孩子会不会被社会所影响呢?一定会!因此,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家长们只能成为“懂教育、负责任”的家长,这是不二选择。说句实在话:当家长本身就不容易,当一个好家长更不容易。但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怎么办?别无选择——成为一个“懂教育、负责任”的智慧型家长!想成为智慧型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家长不要瞎学习相信绝大部分家长都是“学习型”家长,可能没胡哪个时代的家长像今天这个时代的家长这么关注孩子,这么爱学习。我发现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如下的简单规律:孕妇期间的家长最爱学习——以“我一定要让我的宝宝最健康最聪明”的“豪言壮语”为核心理念开始学习:从孕育生命到生产健康,从发育指标到营养搭配,从胎教到早教,,,,可以说事无巨细,通过图书、网络、朋友、专业课程专注学习。这段时期的学习,可以说“满怀爱心,不图回报”。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家长比较爱学习——以“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的“甜言蜜语”为核心理念多方学习:从右脑开发到多元智能,从卡尔维特到蒙台梭利,从认字画画到手脑速算,,,,可以说多方尝试,通过图书、网络、朋友、专业课程加上各类儿童训练班专注学习。这段时间学习,可以说是“有些爱心,开始功利”。孩子进入小学阶段的不爱学习——以“我要让我孩子学习好”的“轻言细语”为核心理念功利性学习:从英语到数学,从奥数到作文,从学习方法到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多方打听,臭味积极参与,这时的父母基本完成了从“作为家长我要学习”到“孩子你要学习”的基本转变。这段时间的家长学习可以说“功利主义,期待回报”。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后的家长又想学习——以“我想和孩子好好沟通”的“轻言细语”为核心理念针对性学习:从心理咨询师到专业指导师,从重塑人格到感恩教育,从沟通技巧到心灵成长,,,,可以说极尽所能,希望通过“学会和孩子说话”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这时的家长可以说“焦虑着急,渴望帮助“。进入青春期后,有些孩子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染上网瘾、早恋、逃课,,,,此时的家长又爱上学习——以“我要解决孩子的问题“的”胡言乱语“为核心理念,发现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专业人士就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孩子”不言不语“,以取得孩子的信任为主要目的,打破原有和亲子关系模式,重新构建”平等与尊重“为核心的亲子关系模式。从此,家长开始踏上“为爱学习”的正确道路,但问题能否解决就看家长的悟性和造化了。很多时候,家长是在孩子出现“大”问题后,才真正踏上正确学习的道路。呜呼哀哉!我们不清楚,有多少家长还在“认真—努力—错误学习—等待问题出现”的道路上呢?以上的分析不代表全体家长,但代表中国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学习历程,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位求助的家长耐人寻味的话语:“小时候照书养,长大了当猪养,不看书还好,越看书越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这是为什么?我们都很熟悉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小时候读起来觉得那人真可笑,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发人深省,我们再给家长们讲讲这个故事吧: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了这件事,半路就赶了回来,他来不及整理凌乱的衣服,也顾不得清洗头上的尘土,就急着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到一个人,正在赶车往北走,他告诉我说,他想到楚国去。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赶车呢?楚国在南啊!他告诉我说他的马车好。我说,马车虽然非常好,但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告诉我,他的路费多。我就路费再多,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告诉他:你说的都没有错,这几样东西越好,你肝离楚国越远。”季梁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魏王:想建立霸业,每一次行动都要取得威信,现在仪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要去攻打邯郸,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尊贵,这样的行动越多,离建立霸业越远,这就和楚国人南辕北辙一样。季梁的智慧不光可以化解古时的一场战争,还可以化解现代家长的错误观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词当代家长教育孩子也颇为合适。家长们在学习科学教子知识前,有没有想过,我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我的学习方向有没有错误?就好像南辕北辙的楚国人,马越好、路费越多、车夫越好,就会离目的地越远一样,当家长教子目的错误、目标错误、方向错误时,越努力可能造成孩子问题越多,这就是教育孩子的南辕北辙。家长不要嫌我们啰嗦,还是卢梭的那句话,要家长们感悟到底是谬论还是真理:家长“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自有他的道理:“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请家长现在闭上眼睛,深深呼吸,静下心来思考: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我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家长该如何学习我们在“智慧家长训练班”上课时,为了让家长了解并明白“家长如何进行系统学习”这一知识点,总是略带调侃地和家长们说:“一定要少上家长学习班,一定要少看教子类的图书,包括我们的培训班,包括郑委老师写的书!”一般家长都会大吃一惊。相信读者看到这样的话语也会吃惊。我们就是希望家长们吃惊后记住下面的话。家长学习的根本目的、目标和方向就是“用心”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爱”;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做人”;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相信他”;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平等尊重”;教育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五个字来概括——“德行和责任”。 那么,什么是爱?什么是做人?什么是相信他?什么是平等尊重?什么是德行和责任?家长们,有答案吗?不管有没有答案,接着问:怎样去爱?怎样做人?怎样让孩子相信你?怎样和孩子平等尊重?怎样培养孩子的德行和责任?家长们,有答案吗?这些问题都是很难回答,当家长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子就会面临巨大的问题。在此就是想告诉家长们:看书、学习、报培训班,不是为了学习教子方法和技巧,不是为了获得特效药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无论何种学习方式,都是去记忆、理解、应用,最终“悟透”“教育的本质”,“悟”透“爱、做人、相信他、平等尊重、德行与责任”。这是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讲“道、法、术”,“道”指规律和本质,“法”指概念和原则,“术”指方法和技巧。如果用这三个层次来理解家庭教育的话,家庭教育的“道”就是教育的规律的本质,不好解释,需要自己去悟;家庭教育的“法”就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这也是本书的重点,承上“悟道”启下“学术”,学会概念、遵守原则,既有利于家长悟道,又促进家长寻找更多的方法帮助自己和孩子;家庭教育的“术”就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要符合道和法的方法家长都可以去尝试,因为事无定法,不断使用新的方法会让结果越来越好,这里需要指出并提醒家长:别人的术只能参考,不能照搬!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而照搬别人的方法,不要奢望事半功倍,可能连事倍功半都很难,最为可能的结果是偏离教育规律和原则,不仅问题不能解决,还可能出现更多新的问题,甚至不可预想的后果,与自己的美好愿望南辕北辙。关于家长学习,我们总结出了三个级别:一等家长悟规律。二等家长学原则。三等家长工方法。多年来,我们接待并培训了无数的家长,几乎没有见过把“探寻教育本质和规律”作为学习的目标的,我们把这些家长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只喜欢学方法的家长。这一类家长看书、咨询、接受培训的目的就是学到“几招”后,回家就能解决问题。只想学方法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心不静”并“急功近利”,就好像武侠小说中“只练招数,不修内功”的江湖客,会一点花拳绣腿,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二类:只喜欢看案例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喜欢通过学习并模仿“哈佛女孩”、“北大男孩”、“社会英才”等成功教子经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认真模仿成功典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高期待”并且“不切实际”,就好像武侠小说中“只模仿形,模仿不到神”的江湖客,表面是名家功夫,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三类:只喜欢相信书本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就喜欢读书,盲目相信书中内容,盲目相信权威的语言,没有辩证地去看问题。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又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不动脑”并“死搬硬套”,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按秘籍练习,临场不动脑”的江湖客,表面武功高强,但没有任何应变能力,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四类:只喜欢学习、不去行动的家长。这一类家长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但从来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学的时候激动,想起来冲动,回到家一动不动”,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掌握秘籍,就是不练习”的江湖客,嘴上头头是道,其实什么都不会,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五类:只学习、却没有成系统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学习的东西很复杂,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形成科学的体系。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多“并”不成系统“,就好像一棵大树,满脑袋”叶子“却没有”根干枝“,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招招都会,连不起来“的江湖客,表面深通功夫,但漏洞百出,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你是哪一类家长呢?还是几种类型兼具呢?除了学习本书的所有知识以外,家长们还要遵循以下规律:读经典,悟规律我们常常和家长们讲,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如果想要学习教育的本质,都要拜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三位先生为师,这三位是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教育工作者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他们长年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毕生把“教育人“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家长们静下心来反复研读他们的著作就会发现,读懂了他们就读懂了教育。如果你真的读懂了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的教育理念根本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位真正的教育家都深谙教育的本质——“爱”。当代教育市场上,鱼龙混杂、群魔乱舞,教子宝典、成功秘籍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很多“教育工作者”自己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自己心静静,读读教育经典,走近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感受人性的光辉,感受教育的本质,感受爱有美,最终悟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呢?交高人,学原则每一本好书的作者都是高人,每一个好老师都是一个高人,他们的每一个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学会发现周围人的优点的话,每一个人都是高人。我们要通过和高人尤其是教育高人的接触,去学习教育的概念和原则,不断闭上眼睛问自己:“什么是爱的原则?”“什么是做人的原则?”“什么是信任的原则?”“什么是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什么是德行和责任的原则?”这也是本书重点要讲的内容,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这些理念,不到之处,还望海涵,关键还是要通过对原则的解释让家长去“悟规律”。行与知,要坚持在学习并掌握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去做,“知易行难”所有人都会说的话,却是人和人出现差距的直接原因。我们常常告诫孩子:“当目标正确的情况下,人和人的区别就是坚持了,谁坚持到最后,谁取得成功”在原则基础上不断“行”,在不断“行”的基础上不断“悟”——“悟本质和规律”。自己改,别人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一个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明白的问题,更是一个家长想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问题!我们永远改变不了任何人,只能改变自己。对于教育孩子,夫妻关系的调适尤为重要,当我们自己改变了,爱人和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在此我们不多浪费篇幅,家长们如果有兴趣,请参看郑委老师所著《父母做对了
孩子才优秀》一书中的“改变原则”,记住两个关键点即可。关键点之一:改变的过程中,眼睛不要盯着任何人,就盯着自己的内心。在的时间角力的过程中,每天问自己:“我学会了吗?”“我哪里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进步?”“我真的相信家人能做好吗?”“我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感觉到我爱他们呢?”,,,,关键点之二:改变的过程中,绝不要求回报——换句话讲,“永远不要在意改变的结果,只需要努力即可”。很多人在改变的过程中总是说:“我都改了,努力了,他怎么还不改呢?”“我坚持到什么时候他才会改呢?”如果你想过这两句话,只要开始想,你的改变就前功尽弃了。西方哲学说“从量变到质变”,东方哲学说“要有悟性”。我们只需要把量变做到极致,“质变”和“开悟”就会悄然而至。每天学习的家长一定是好家长郑委老师:张小蒙老师是我在西安的第一批学生,也成了一位优秀的指导师。今天看她的博客,看到了下面这篇文章——原名《学了为啥用不上》,我看了以后觉得分析得非常深入和深刻,忍不住加了很多点评,虽然这些点评可能画蛇添足了,但是我就是想写。张老师,今天你是我的老师,因为你的这篇文章值得全国所有的正在学习的家长阅读和思考。很多家长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了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也看了一些,专家的课也听了不少,但面寻孩子出现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对于怎样教育好孩子,还是迷茫困惑,为什么呢?(郑委老师:这个问题总得太好了,是家长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体会到在学习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困惑,原因还是出自学习者本身。大多数家长都是在自己孩子出了问题时,才知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学习的,(郑委老师:关键点!如果还没出问题就开始用心学会如何规避问题,这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孩子出现问题,如果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引起的,问题在于家长,是家长缺少家教知识,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所以如果学习家庭教育是为了对付孩子,而不是应对自己,这就把方向弄反了。其次,孩子出现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已经累积、潜伏了好长时间,在什么时候爆发只是必然中的偶然。我们成人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大多都有早年家庭的影子。记得心理学家杨凤池在讲座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从哪里错的还要从哪里改,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能缩短这个过程,但不会减少环节。还有,纠正不良的知识和行为习惯要比培养新的难上好多倍。因此,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教育上是注定要智者失败的。(郑委老师:这句话应该镌刻在每一位想通过“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孩子”的“学习型家长”的笔记本扉页上。)再次,任何的理论和经验都是来自实践中个案的总结,不是万能的定理公式,是不能随便套用的。如果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去套用学到的知识,则会感慨“知识失灵”。知识本来就是无用的,如果不能科学合理运用的话。(郑委老师:能讲的都是共性,能做的都是个性,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只想学习方法的家长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在方法之前是“观念”、“信念”、“原则”,在方法之后是“应用(行动)”、“调整”和“坚持”。)还有,孩子的改变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过程,我们看不到并不一定是没有起变化。(郑委老师: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关注过程,不急功近利工结果的话,家庭教育就走上了正道。)怎样才能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管用呢?第一、 要把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素养作为学习的目的。(郑委老师:就是以“改变自己”为核心目的,把悟透“教育的本质”作为学习的目标。)一位母亲对我说:我感谢我的孩子,在伴随他成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成镜子,在这面镜子的映照下,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孩子身上放大了我的问题,也提示了我很多正面问题和改善自己的方式,我在教育他,更是在教育自己。(郑委老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教育孩子的过程同,就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这一点,我也有很深刻的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家庭教育之前,自我感觉懂得许多教育理论,但学习家庭教育后,反思以前教育孩子的经历,才感觉到很多的过错。人的智慧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感悟,二是反思。我们要通过学习,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教育者对自己过错的反思态度会极大地影响被教育者。(郑委老师:我的偶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育孩子就是教我们自己做人的过程。)我感觉,作为家长,如果能做到“做好自己,同时尊重孩子”这两点,教育孩子就不会烦恼。要教育孩子就要先做好自己,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教育好孩子,就是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学习科学的方法,任何问题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郑委老师:想学习方法的家长都不是好家长,自己在符合教育的原则上想出的办法都是好办法,即使没有最终解决问题。)养孩子就像种庄稼,庄稼长得不好,农民总是会想水浇多了还是少了,肥料不足还是过了,地太硬了还是太松了,单单不埋怨庄稼。教育孩子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想呢?(郑委老师:孩子出问题了,你不应该去想“庄稼有问题”,你应该思考:“农民”有“种庄稼”的水平吗?给的精神“肥料”充足吗?“庄稼”的程中种植“环境”出问题了吗?)第二,要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内化的过程,“悟”字当头,循序渐进。教育是一个要求悟性极高的活动。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只需要掌握一个字,那就是“悟”字。悟是学习家庭教育、实践家庭教育的唯一门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悟教育规律、悟教育原理、悟自己的孩子、悟爱的方法,学会迁移。在应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悟就是把教育真理同自己的教育孩子的实践结合的过程。(郑委老师:“悟”的是教育之“道”。)学习家庭教育后,有不少家长来咨询孩子教育的烦恼与困惑。开始,我总是尽我所能,告诉他们怎么培养孩子的习惯,怎么引导孩子的兴趣,怎么和孩子交流,等等,有些家长当时如获至宝,认为很有用。但过不了多久,就又回来了:“你说的方法感觉很好,但怎么用不上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明白了,就像我们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成长一样,再高明的指导师也不能代替家长的成长。好的指导师应该引导家长自己去学习、分析、思考、实践,自己明白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去做。“好为人师”是教育者的大忌,也是家长和指导师的大忌。(郑委老师:张老师用了几年的时间“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说明她真的进步很大——“只有体验才有经验”,指导师更多的工作是引导家长去体验从而增加教子经验。)第三,要懂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祖孙买驴”的故事:一头驴,爷爷骑了有人责备,孙儿骑了有人指责,两人都骑有人非议,两人都不骑又有人取笑,所有的选择似乎都不妥当。剩下的唯一的选择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结果在经过一座独木桥时,两个人不小心把驴掉在溪沟里摔死了。现在流行的家教理论、成功的个案,也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外国的、中国的、古代的、现代的,虽然大多有共同的东西,但针锋相对的观点确实不少。我理解,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研究个案的背景和角度是不一样的,结论当然就会不一样了。如果我们被这些“绑架”了,就会像故事中的祖孙一样,寸步难行了。(郑委老师:所有的理论和成功的个案都是相通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理论和个案都是让家长悟出一个字——“爱”,教会家长两个字——“做人”,理解三个字——“相信他”,让家长实践两个词“德行”和“责任”,告诉家长一句话,“想让孩子改,自己先要变”。)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尤其是家庭教育。如果你生搬硬套,总是套用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来教育你的孩子,是很难行得通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个体有异,千差万别,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适合别人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这也是许多家长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却仍然不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原因。第四,要学会等待。很多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非要短时间内看到孩子身上的变化。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很难真正改变自己,也很难做到静心去悟,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就更难了,,,,(郑委老师:戒——定——慧,停掉错误的教子方法之后,心会静,静才能生智慧,家长学习的核心是要“心先静”,这是基本功,怎么做到呢?——去掉功利性,不断告诫自己“只管修行,不问前程”,也就是说“关注过程的进步,而不要索要结果”。)曾看过一个游戏:伸直双臂,两手十指自然交叉,看是右手的拇指压着左手拇指还是左手拇指压着右手拇指。重复动作,但必须改变拇指交叉的顺序。然后让参与者谈自己的心理体验。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异口同声地说,改变交叉的姿势后感觉很不舒服。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改变人的习惯很难!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归根结底是一个改变人的习惯的过程。这个人对人的培养过程必定是一个长期尴复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把经拿回来,不就行了吗?能行吗?绝对不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唐僧及四个徒弟的成长过程,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和磨炼,也就不可能有正果的修成,其实,佛祖看重的不是那些经书,而正是取经的过程。(郑委老师:经典!)如果没有母亲无限期望的等待,就不可能有爱迪生的发明;如果不是文王充满信任的等待,也就没有姜尚垂钓的美谈。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变化中,只是可能我们没有感觉到。学会等待,需要拥有宽容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包容和化解一切矛盾。善于等待的家长,是智慧的家长。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郑委老师:关键是“坚持”和“学习”。)扬扬止沸,不如灭火去薪。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不应该眼睛盯着孩子,这属于所扬止沸,应该把眼睛盯向自己,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悟出教育之道,这才是根本,属于灭火去薪。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教子思路,就一定能少走些弯路,为家庭找到出路!这一剂灵丹妙药在家长手里,不是西药,是中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家长们,我们一起上路吧!教育要使人高尚教 育不仅要使人聪慧,更要使人高尚。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是不是也迷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我们的社会如此,我们的教育如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不是也如此呢?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我想起了不知是哪位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教育不仅要使人聪慧,更要使人高尚。”作为家长,我们更要筑牢教育孩子“高尚做人”,的堤坝。我们要告诉自己、告诉孩子,要坚守道德底线,保持做人的良心,不能仗势欺人、倚强凌弱、蝇营狗苟、巧取豪夺,在我们自己的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写上一介大大的“人”字,教育的根本是做人。家庭教育要有高度在这本书成书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一句话——“家庭教育的高度”。每位家长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向、方式、方法都不一样,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自己的家庭文化。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教育孩子所映射出来的文化,正是家庭文化的缩影,教育孩子的思想高度,正是家庭核心成员社会高度的缩影。你的家庭教育高度如何?我们在这里粗浅地把家庭教育按高度的不同分为五种:第一种家庭教育没有高度,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先没有准备,每天在不断应付着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称之为“被动型家庭教育”。第二种家庭教育也没有高度,与第一种不同的是,这种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家长地胡思乱想庸人自扰,事先胡乱猜忌,每天都担心孩子出现各种问题,我们称之为“焦虑型家庭教育”。第三种家庭教育有一些高度,家长给孩子订立了明确的目标: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收入,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我们称之为“物质型家庭教育”。严格来说,此类家庭教育不能算有高度,只不过是物质目标非常清晰而已。此类家庭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孩子更加成功”,家长忽略了“更要让孩子高尚”。第四种家庭教育也有高度,家长把孩子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他们不是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孩子的自身修养和是否快乐幸福。但此类家长在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有些不得不随波逐流,还有些家长早早铺好让孩子出国求学之咯。此类家庭有时候让人心痛,因为他们悟到了“教育不仅要使人聪慧,更要使人高尚”的基本道理,却苦于没有人指导的引导。我们称之为“徘徊家庭教育”。第五种家庭教育很有高度,家长既把孩子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又能让孩子适应当下社会的应试教育。孩子要么包括学习在内各方面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中上但心态阳光、积极上进。当问起这些家长如何把孩子教育得这么优秀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其实什么都没有做!”他们说的“什么都没有做”指的是“在学习成绩和才艺培养上没有过多关注”,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爱、信任和尊重孩子,如何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上进心和自信心,培养孩子的道德和品行,这一切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标准。很多家长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在这么做,但是他就是在这么做了。 我们和此类家长沟通和时候,他们会说:“不知不觉中竟然做对了。”我们把此类家庭教育称之为“智慧型家庭教育”,这类家长真正做到了“教育不仅要使人聪慧,更要使人高尚”的境界。如果家长们读懂了这本书的本质,你会发现,你找到了一条连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桥梁,这条桥梁通向让孩子获得幸福的康庄大道。获得幸福的人一成功,获得成功的不一定幸福。幸福一定包含成功,成功却不一定包含幸福。这条康庄大道的地基,就是让家庭教育上升高度,最高处是“家庭教育要上升到教孩子做人的高度”!这句话我们曾经说给很多家长听,家长们的反应是:“这还用说吗?教育孩子做人当然是家庭教育的高度了!”然而,一部分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实际生活中根本没有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放在实际高度,还有一部分家长知道却做不到,更多的家长是根本不知道,更谈不上去做了!教育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底线,而太多家长一次又一次地逾越这道底线,造成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我们才会大声疾呼这句话:“家庭教育要上升到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高度。”高度决定视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应该把孩子教育到多少岁“应该把孩子教育到多少岁?”这是我们总在问家长的一个问题。绝大部分家长的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18岁。”我们就会问:“为什么是18岁?”家长们一般都会回答中:“18岁成人了,独立了,我就不用管他了。”我们会追问家长:“有的孩子18岁正上高三准备高考,你就不管他了吗?有的孩子18岁上了大学,难道你不给他出学费吗?难道到孩子18岁你真的就能放手吗?”几个问题问出来,家长们几乎都是哑口无言。家长们可能真的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想过这个问题。还有些家长潜意识里的想法是:“18岁上大学,考上一个好大学我就轻松了。”这里面传出的意思值得我们每个人揣摩:家长其实是急功近利的“物质价值观”,认为考上大学是第一步,因为考上好大学才会有好工作,有一好工作才会有成才成功的可能,这无可厚非,但潜意识把教育孩子的目标定义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这更是“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的集中体现!教育孩子要教育到30岁!当我们把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非常惊讶,曾经有个妈妈当众说:“我现在就够烦的了,还要烦20年,感觉活不出头了!”教育孩子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家长体会到教子的快乐,那你的家庭教育可可能就成功了——家长连快乐都给不了孩子,还能说自己是合格的家长吗?18岁和30岁,究竟有什么差别呢?“18岁”是一个功利的、不负责任的目标,因为让孩子18岁就独立在中国社会环境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种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是绝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呢?有些家长教子身心疲惫,希望孩子18岁考上了大学自已就轻松了解脱了,他们的“18岁”想法是一种阿Q精神胜利法;的体现,因为考上大学才是孩子进入社会、接受社会洗礼的前哨,对孩子的考验垢真正刚刚开始;有些家长其实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听着其他家长说出“18岁”,他也说是“18岁”,这是家长“从众”心理的体现;当然,一定有些家长,模仿西文教育,让孩子18岁考上大学,变勤工俭学、自食其力。“30岁”是一个淡泊的、负责任的教子目标。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十而立”,我们作为家长,关注孩子18岁考上大学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的是,孩子在30岁的时候是否自立、自强、自信、上进,能否担负起对家庭、父母和社会的责任,是否拥有了获得别人爱和帮助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应该关注到他们30岁,在30岁那一年,孩子“在有一技之长的同时、拥有了获得别人帮助和爱的能力”,家长的教育才算大功告成。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孩子要学会做人,做好自己,让别人喜欢和尊重,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出让自己崇拜的孩子。”这句话影响着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想想我们绝大部分成人真正崇拜什么样的人呢?想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如果家长把孩子的目标放到30岁,那家长的教育就会不再功利、不再焦虑、不再着急,家长会轻松下来,家庭教育也会淡泊起来,只有淡泊名利的家庭教育,孩子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该守住淡泊,向自己即定的目标稳步前进。教育的本质是“慢”的,家长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你会发现孩子会快起来,快起来,快起来,,,,下一个章节我们会详细谈到“做人”的培养,也就是“德行”的培养,当你看完下一个章节,悟出其中的真谛,你会对培养孩子到30岁的教子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高度的两个表面家庭教育主要上升到教孩子做人的高度,其中包含两个层面: 其一,家长要努力给孩子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好傍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最重要的老师,更是终身的老帅,尽管你可能只是一个孩子的老帅,也要用老帅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努力的=学会做人!家长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很不兴:难道我不会做人?难道做人还需要你们来教吗?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做人这件事是每个人终身都要学习的东西,也是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它是博大精深、常思常并新的人生哲学,我相信没几个人敢说自己“学会了做人”。魏扬先生在郑委老师微博上的留言值得我们大家思考:“亲子关系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非要等自己完全学会做人了再去教育孩子,可能黄花菜都凉了。教育孩子等不得,学习更等不得,从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学习做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生活就是灵魂的磨炼场。”教育孩子的核心是让孩子学会做人,这个教育的重任落在了家长的身上,试想,只有家长会做人或努力学习如何做人,才可能把孩子教育得会做人。这正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核心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就是家长教育自己的做人的过程。”多么经,典的话语,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教育大师不愧是大师,他们真的深谙教育的真谛。本书第十章会专门阐述教育的本质。其二,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学习做人。教育孩子的根本是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做人,成绩固然重要,才华固然重要,但这些都需要做人作为基础。如果教育出的孩子不是好人,而成绩突出、才华出众,那更是一件让人揪心的事情。《大学》中总结一生中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什么?就是“学做人”,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说明做人是人生最大的学问。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或者把做人定为终身奋斗目标的话,他才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让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家长们有没有想过,你希望孩子30岁时是怎样的状态?如何达到这一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我们家长究竟怎样做才是科学的?八个基本点国内目前的家庭市场如火如荼,却良莠不齐。家庭教育行业就像社会环境一样浮躁、功利和激进。名人教子、教子名人、宝典秘籍、神童天才、早慧早教,,,,大行其道,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跌倒在了跑步途中,跌倒在终点线前”。最近总算有教育官员站出来批驳这句话了。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究竟原因,教育的“急功近利”是首要因素。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教育的核心是“让人学会做人”,“学做人”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教育要慢慢来,家庭教育更要慢慢来”,任何带有急功近利色彩的家庭教育都不会是成功的。正如参加智慧家长训练班的浙江嘉兴学员管霞老师曾经给我们留言:“孩子的自我教育是一个类似于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正如买回家的香蕉,从生到熟,要经历一个内部的化学质变的过程。我们对着香蕉说再多的‘熟吧!熟吧!快熟吧!也只能说说而已,最后还得由香蕉内部起变化。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宽松的自我教育环境。”“家长慢下来,孩子快起来”,家长应该时常品味这句话,当你品味出这句话的实质,家长会更轻松,孩子会更努力。家长如何慢下来呢?“1-2-4-5!““1-2-3-4-5!”是我们这一群人常常挂在嘴上的口号,只要看到“1-2-3-4-5!”就要去思考“怎么做”,去探寻“操作步骤是什么”。我们不仅要告诉家长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家长怎么做“1-2-3-4-5!”同时,我们更希望家长和我们一样,嘴上常常挂着这个口号——不仅告诉孩子为什么,更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做“1-2-3-4-!”本书会常常出现“1-2-3-4-5!”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操作步了”。以下是我们多年研究、实践得来的家庭教育核心理念和基本概念中的“八个基点”,这八个基点“,这八个基点都是家长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然而,这八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能达成结果,几乎没有家长回答得出来。中国人有个不明的。例如,家长总对孩子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当问及家长:“怎么做就能认真听讲,请说操作步骤1-2-3-4-5!”家长就哑口无言了。再比如,人人都知道上课“做笔记”很重要,当问及家长:“怎么做就能高效做笔记了,请说操作步骤1-2-3-4-5!”家长同样哑口无言。所以在中学,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做笔记越认真的学生,越可能是中等生;越是中等生,做笔记就越认真。家长们应该反思反思,有没有人“认真”地诉我们的孩子“如何高效做笔记1-2-3-4-5”呢?这八个关键点分别是“好人”的标准,“幸福”是目的,“责任”是基点,“德行”是根本,“真爱”是基础,“教育”是创造,“智慧”是方法,“信念”是保障。这也是本书每一章的主题。静下心来,思考以下八个教子基本问题,看你是否有答案?什么是“好人”?怎样教孩子成为一个好人?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什么是“幸福”?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幸福,让自己幸福?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什么是“责任”?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请说出可执行的步骤“1-2-3-4-5!”什么是“德行”?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为有德行的人?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什么是“真爱”?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爱?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什么是“教育”?怎样做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什么是“智慧”?怎样做才能拥有教子的智慧?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什么是“信念”?怎样做才能对孩子充满积极的信念?请说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1-2-3-4-5!”请闭上眼睛,用心思考,这些问题都和“做人”有关。请问,你有答案吗?你有可以操作的步骤吗?如果以上的问题你都回答不出来,却还努力在教育着孩子,家长请自省——我们做家长合格吗?一切不以“教孩子做人”为基础的家庭教育都可能是在“瞎搞”。做家长首先要做到不“瞎搞”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做一个好家长真的很难”。真的那么难吗?一点都不难!觉得做家长难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不会教育孩子,却还在教育孩子。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正确、科学、系统地学习过如何教育孩子,每天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自认为正确实际上并不正确——这是标准的”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家长会教育出很多问题孩子。其二,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孩子。很多家长潜意识里总是有“我能行吗?我的孩子能行吗?“这种不自信的心态,要知道,徘徊和消极的心态是学做智慧家长最大的敌人,没有自信的家长能是好的家长吗?家长没自信,孩子哪来的自信?其三,只学不做,或者做了不坚持做。这是大部分家长觉得难的核心原因,很多家长“只学不习“,“习不坚持习”。“学”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习”出效果却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当你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家庭并坚持下去,感觉到家人的改变时,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快乐会激励你持续努力。希望看到本书的家长,公三个阶段来学习。第一阶段:不要瞎搞。首先要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把“不仅要使孩子聪慧,更要使孩子高尚”作为家庭教育的高度,静心学习家庭教育核心理念和基本概念的八个基本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一定不要给自己定“我一定要做个好家长”的目标,正确的目标是“我一定不能再瞎搞,要做个合格家长”。按照我们给大家白提供的知识的方法,与之前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比对,把之前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纠正,这就足够了。家长不瞎搞,孩子就正常了。第二阶段:学做家长。在成为一个合格家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等科研部,实践、反思、反省,拥有更多的“教子智慧”,凡事“找原因+想办法”,努力成为一名“智慧型”家长。第三阶段:即知即行。我们有一句口号“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的”,希望和多学习的家长达到第二段后能进入第三个阶段——即陶行知先生但是导的“即知即行,即知即传”,知道就去做,做了有效果,有收获,就尽力去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告诉周围人怎么做。“自助者助人,助人者自助”,家庭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学做人”的过程,“好人”的共同特点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通过学习,你提高了进步了,就有能力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知识不断内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最终帮助的还是自己。“最大的自私是无私”,你说是吗?从怕出问题到期待出现问题朱黎明老师跟我们学习已经有两个年头了,最初,她是标准的“瞎搞型”家长,通过学习,进入第二阶段成为“智慧型”家长,而如今,她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在当地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帮助了很多家庭走向幸福。她告诉我,她现在体会归深的是两句话:“自助者助人,助人者自助。”下面是朱黎明老师2010年写的一篇文章:参加家长教育工程的学习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里的改变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心态真的改变了!参加学习前,我总的来说是一个焦虑的母亲,觉得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啊?磨蹭、爱哭、难以沟通,,,,平时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越比越焦虑。于是,对孩子总要求、唠叨,不行就使用武力甚至对着孩子哭,痛诉自己付出多少,她是多么的无情!!现在想起来真汗颜啊!)往往暂时问题解决了,过两天她又恢复了老样子,而且跟我之间的门交流越来越少了,越来越磨蹭,越爱哭。每次哭闹过后,感觉就像使用了麻醉药,只是暂时没有感觉,而伤痛其实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厉害。我内心也明白,这其实没解决问题,但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前,真的是束手无策。所幸,去年的金秋,家长教育工程给我们送来了一把幸福生活的钥匙。这一年里,我和爱人之间的摩擦少了,孩子越来越阳光明媚了,碰到问题不是仅仅哭泣,而是自己会找原因、想办法了。举个最近发生的例子,孩子班里是两年评一次班委,三年级的时候,她没选上,回来就是哭,她自己觉得按竞选的票数是应该可以选上的,除了委屈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和面对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跟她讲道理:“肯定是你自己不够优秀。”孩子在学校失利以后,还要面对妈妈的否定,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低落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她郁郁的。而这次五年级了中,又一次选班委,孩子回到家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妈妈,我反思了一下自己,三年级的失利我没有很好地总结,这次我要把握住五年级的机会,再去争取一下,把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写信的方式跟老师沟通,如果老师给我机会,我会努力的;如果老师不给我机会,我会更加努力的。因为,我要为自己的表现负责任。“我当时略略有点担心(在这方面,大人往往失去了初生牛犊的精神),怕孩子写信后如果没有回应,会受到打击。虽然一方面鼓励孩子去尝试,一方面也跟她一起分析了会有两种结果,希望她心里有所准备。但是,孩子的一句话让我释然了:“妈妈,我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尽力,当不当班委不重要,我跟三年级的时候不一样了。”真的很欣慰啊,不再是那个动辄怪罪别人的小女孩了!那个焦虑的、到处寻医问药的母亲也不见了!现在碰到问题,我会会心一笑,成长的机会又来了!其实问题也就是我们读书时做的习题而已,越难解决或需要时间来解决的问题越具有挑战性,更能提升自己。其实没问题,问题是考验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自己很有信心。虽然我现在不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但只要我丧失学习的能力,问题归终都是不是问题,而只是一份份生活的试卷而已!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这种变化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的过程。第一个认知——改变原则。“想要别人改,自己先要变;想要别人变,自己先要改。”郑老师的那个开门的比喻给我很深的印象。孩子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我原来唠叨,就先学会闭嘴;原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现在来审视自身;原来对老公照顾不多,关心也不多,现在照顾还是可以少一点(嘻嘻),但关心在增加一些,多在一起交流。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自己变了,世界也就变了。我以前把所有的精力花在改变别人身上,那个累啊,总感觉自己付出了别人还不领情。自从悟到了这个原则的核心是“不要求”后,我就一根筋地相信:暂时改不了,不要紧,我坚持变就可以了;孩子暂时变不了,不要紧,妈妈坚持改就OK;暂时自己也改不了的,不要紧,坚持继续变就是胜利。接受爱人,接受孩子,悦纳自己,改变真的不难。在行动上,我变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为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学习也让自己有了一份踏实的感觉。第二个认知——错误是宝贝,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我每天像念经一样念叨“错误是宝贝”,孩子就考试考的不尽如人意,没关系,错误是宝贝;老公说什么事情忘了,没关系,错误是宝贝。老公表扬我:“你现在会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了,不再是那个任谁的话也不听的家伙了。”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情,孩子的班主任Q我:“你女儿这次卷面一塌糊涂,希望好好教育孩子。”我开心的回过去:“谢谢老师,告诉我孩子犯错了,她又有进步的空间了,我会帮助孩子一起改正的。”老师过了一段时间回过来:“像你这样能够跳开问题看问题的家长真是不多见。”哈哈,孩子考得不好,我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下一步,请孩子吃牛排,从聊天的过程当中还知道了不仅仅是语文,英语课上也挨了批评,几乎可以用垂头丧气来形容孩子。一顿饭下来,孩子笑了:“妈妈,我一定把这个大宝贝拾起来的。”第三个认知——智慧原则。智慧=找原因+想办法。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开家庭会议解决鞋子乱放的问题,在以前,虽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往往导致互相责怪。现在不一样了,谁犯错了,在“事先约定好的惩罚”基础上,大家一起帮他想办法。我对女儿说:“爸爸总是做不到,那我们是不是在门口贴一张条子提醒爸爸?这样爸爸一出门的时候变看顾到了。”贴了纸条以后,爸爸很快就改掉了小毛病。学习到后来,我觉得可以把这粒种子播在孩子的心中。孩子碰到问题表现得很焦虑的时候,我说:“不要紧,我们一起找原因+想办法。”有时孩子会说:“找不出来,没办法。”(“没办法”是我以前对老公说的“无赖”话)“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找看,想想看,比如×××你看可以吗?”有一次,孩子最心爱的笔袋被钢笔漏出来的墨水染黑了,一开始她是怪钢笔的笔帽太松。在我的鼓励下,我们一起写下了很多很多办法,后来发现只要洗洗就可以了。为此,我们还写了一篇文章祝贺我们用良好的心态解决了问题。孩子上个学期英语碰到了困难,期末考不尽如人意。好事情!跟孩子坐下来找原因,发现是单词背得太少的缘故,而且有点畏难情绪。原因找到了,办法也就有了。一日三个单词,背会了盖个章(盖章是孩子的创意)!少背没关系,忘背也没关系,只要坚持,不要停下来就可以了!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我们就把它当快乐的事情来做,不要有负担!现在,孩子背过的单词超过了学校的进度,孩子们主动提出:“妈妈,我要背句型了!”“妈妈我好像有感觉了!”“妈妈,背单词越来越简单了!”第四个认知——知行合一的原则。不知道就去学习,学习后就一定要去做,而且要坚持做。郑老师把这个原则改成了行知合一,一开始我觉得我不是,后来想相也对,如果没有以前的错误,可能我不会去学习,不会知正确的方法。从这点来说,我深深地感谢自己,虽然当时我不懂如何当好妻子的母亲,但我心中有这个家,有孩子,而不是赚钱和娱乐放在前面。事有先后,物分本末,关心好爱人和培养好孩子是在家里最在本分。在学习家庭教育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总是尽量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源于内心对家庭的过程中,我觉得“法财侣地”很重要,无论是我向其他指导师学习,还是分享自己的收获,还是帮助家长,都是督促我坚持的动力!每天去参加沙龙前,我从不考虑我会学习到什么,但每次参加完沙龙后,心里都有一个声音:“要努力哦,否则知行不合一了。”这个声音就是最大的收获!改变还有很多,改变还在继续,,,,我把幸福带回来了家:女儿说她很幸福,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和妈妈;老公说他很幸福,因为老婆变化太大了,女儿也日趋开朗;我觉得我更幸福,如果我有沙龙的学习,他们都会给我无条件的支持!家庭教育和高度是“教会孩子学做”,让孩子成为“好人“。好人都是”有德行“的人,什么是德行,怎么培养德行?1-2-3-4-5!请跟我们来——”有德自然香,,,,”有德自然香如 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开明白。在人力资源管理界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道出了人品和能力的关系——“骑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强的,是“千里马”,我们要骑着他,让他带着我们走;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和,是“老黄牛”,我们要牵着他走;人品很差、能力皆普能的,就是“猪”,我我要赶着他走;人品很差,但能力很强的,那是“狗”,我们要打压他。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成人的世界里是“马”,是“牛”,是“猪”,是“狗”?在能干的基础上踏实肯干,这才是王道,能干是才华,踏实肯干是德行。“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我们对佛家讲”有德自然香“的观点深信不疑,因为这是人生的核心哲理。家长忽略了“德行”我们问过非常多的家长和孩子:“人要不要有道德?”大家都是就“要”,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答案是否定的。当我们接着问“什么是道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回答出来。这是不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反思:“不知道道德是什么,道德的标准是什么,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怎么让自己有道德呢?”首先说说“德行和重要性”吧,当我们问及“道德为什么重要”的时候,家长们一般都会回答:“做事先做人,做人就要有德行,德行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要求。”说得不错。郑委老师在《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一书中简单介绍过德行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因为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此再详细地说一说。当代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现象非常严重,这很可能是舍木逐末‘得不偿失的。这也是中国家长核心的问题之一。孩子出生前后,家长关注孩子的营养补充;孩子三岁左右,家长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幼儿园阶段,家长关注孩子的才艺培养;孩子上小学,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上中学,家长关注孩子的中考高考;孩子上大学,家长关注孩子的就业;孩子大学毕业后,有些家长傻眼了,发现孩子不努力工作,与同事不能和谐相处,没有上进心,责任心缺乏,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啃老,对婚姻和家庭不负责任,直到这个时候家长才后悔:“我们可能从小到大,没有真正关注过孩子的德行培养。”上学是为了有个好工作,好工作是显了好生活,好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这一切都需要“德行”作为基础,没有德行修养的人不会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工作、好好生活,进而得到别人的认同,何谈追求幸福?问到才华的重要还是德行重要,家长都说德行重要,查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出中国绝大部分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着德行重要,却在孩子的才华上做足了文章。“无德”又名“缺德”,无才无德还不会给社会造成多大伤害,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就大了!家长领导追求才华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最终成功成才,这无可厚非,但现实的景象可能蒙蔽了家长的双眼,其实只要“以德行为基础的才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中国的文化,不是“有才的人最终成功”,有才的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常常被“枪打出头鸟”,在中国“有德的人最终成功”,因为中国文化是“很多有才的人帮助少数有德的人,让有德的人成功和幸福”。唐僧,我们都感觉他“没有本事”,但他很有德行,为了大唐百姓的福址,不畏艰险,去西天拜佛求经,这是多大的德行?因为有德行,就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来帮助。他的三个徒弟各有各的才华,帮助有德行的师傅取经,当徒弟本事达不到的时候,各路神仙鼎力相助。一部《西游记》就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猪头猪脑”但很有德行的和尚,在很多有才华的人帮助下,打败了很多下三烂的人,最后西天取经成功。刘备,我们都是感觉他“没有本事”,但他很有德行,身为汉室之后,爱民如子,这是多大的德行?因为有德行,关羽张飞跟着他打天下,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中蜀国的故事:一个“没有本事”的刘备,但很有德行,在很多有才华的人帮助下,建立西蜀当上了皇帝。宋江,我们都感觉他“没有本事”,但他很有德行,江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宋江”,德行之口碑尽人皆知。一部《水浒传》就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的押司,在一百零七个有才华的人帮助下闹革命。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办公室业务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