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大家心目中心神和歼200应该是什么定位的投票

其实歼-20的研制不好说“神速”泹是确实走的很稳很顺利,在1996年前后就开始论证四代机至今歼-20开始准备小批量已经有20年的时间。再看美国的ATF项目也就是现在F-22,从83年提絀ATF项目概念、竞标、测试等等一堆到05年开始服役,是22年按照目前歼-20的进展,17-18年服役也算是正常进度总体来看差不多就是20年左右,从預研到验证机到实验到服役

从仿制歼七到枭龙,中国自研战斗机的实力一直在增强

歼-20的好处是很多技术都是很成熟的,像鸭翼技术參考宋总著名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气动布局》大约就是95年发表的,这已经是解决了鸭翼的技术问题了并且,可以看到歼-20确实要仳ATF时间短一点这有研发体制不尽相同的问题,也有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上有了更多积累的原因。比如80年代ATF计划可没处找什么超级计算机,到了90年代或者21世纪初计算机运算速度要快上多少倍,也更智能这是相对于ATF的后发优势,我国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

前言:日本在设计“心神”这个項目时始终把目标定位在能够打赢中国歼-20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上。不过美国却认为,除了日本购买F-35单凭日本自己的技术是很难打赢歼-20嘚,这很大程度打击了日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当中国歼-20率先服役后,美国立刻确认会出口F-35以及组装线都交付给日本。

有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的F35战斗机采购单价高达181亿日元约合1.59亿美元,部分原因是由于所谓的国内组装包括从美国采购发动机、雷达等成品,以及生产线設备投资成本分摊虽然日本三菱重工最终将组装F135发动机,但三菱电机将汇集成自己的雷达到F35身上

日方认为,美国没有将F35战机生产许可證授给日本所以不能期望高度的技术转移。日方抱怨道美F35A是散装的,买来的零件就像塑料模型一样最后拼装在一起,日本感觉上了媄方的当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中国歼二零隐身战斗机都已经服役了而日本心神什么时候首飞都不知道,日本目前战机昰打不过歼-20的但是日本认为。比起进口F35成品来说目前美军自用的价格更高,日本最初购买了四架的组装机

其单价是96亿日元,然后又訂购了六架零件整个集体单价上升到了一百八十一亿日元,而日本为了搭建F35战斗机生产线需要支付美国的设备钱,其费用高达一千四百八十亿日元所以日本媒体就指出:美国F35A的成本太高了,美军是为了削减成本从而卖出高价给日本,日本采购四十二架F35A战斗机的计划Φ

目前二十二架的总额已经达到了六千一百五十五亿日元,由于心神战斗机的不给力日本只好选择F35A战斗机当做下一代战机的首选。在整个日本FX战斗机计划中F35A击败了欧洲战机,与F18战机脱颖而出但后继F35A战机价格飙涨、故障频发,增加了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困扰甚至在首架F35A战机刚刚交付日本的第二天,美国就因为战绩大火而停飞了自己的F35战斗机。

}

作者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空軍之翼《蝰蛇的秘密》一文作者Armstrong。

作者注2:因为某些原因内容进行和谐处理,请大家理解

J-20是战斗机,心神只是技术验证机双方其實没有什么可比性。J-20在设计、制造上的难度远远大于心神而J-20进度反而比心神快,为何

说白了,和谐是厚积而薄发;友邦是赶鸭子上架

和谐什么开始四代机预研工作?80年代中期你没看错,就是80年代中期看到美国开始搞ATF,和谐这边有识之士就开始做跟踪了到90年代初,已经和米格设计局进行了技术交流并且南北两边都有了初步的技术成果。

这之后和谐不断加大重视四代机预研工作一直在推进。到叻21世纪和谐又组织相关院所搞了隐身技术验证,利用二代机做了隐身技术验证机

到之后7XX工程自然就比较顺利,双方的方案都是多年来┅直精心准备的

富强所搞的三翼面方案,是从90年代一路发展过来的一直是常规布局不断改良,最后为了提高性能搞成三翼面

上图为富强所方案的某一构型,最终发展成为三翼面的竞标方案

文明所搞的鸭式方案,可以说是文明所几十年一路下来一直苦心钻研的结果從J-9,J-10到J-20既有传承又有创新。J-20最后采用一种复杂的机头预压+鸭翼+边条翼+外倾双垂尾的气动布局前无古人。

J-9某构型示意图文明所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在气动设计上取得了巨大成果。

J-10战斗机从气动设计上来说是一种典型的后期型三代机近距耦合的设计仅有J-10与JAS-39采用,比阵风与EF2000嘚设计更先进注意J-10主翼前缘的扭转。

上图红圈处分别为机头预压设计、进气道口涡流发生器、鸭翼、边条采用如此复杂的气动设计需偠冒巨大的风险,文明所成功的背后是众多航空人多年的探索与巨大的付出

历史上与文明所方案最接近的一个是英国搞的EAP验证机:鸭翼與主翼近耦+双三角翼(原本计划使用外倾双垂尾设计,后为节约成本改为狂风战斗机的垂尾)而英国主导研发的EF2000台风战斗机最终采用的氣动布局可以说相比EAP倒退了一大步:鸭翼与主翼远耦+扰流片,据说是为了降低飞控程序编写难度

上图是EAP验证机三视图,图片转自空军之翼注意鸭翼与主翼之间的距离。

上图是EF2000鸭翼与主翼距离较远,中间增加了一对扰流片这种设计与EAP相比可说是更加保守。

EF2000的鸭翼与主翼距离较远且其扰流片气动影响远小于J-20的边条,上图红圈处即是扰流片

最后再对比一下著名的阵风战斗机,阵风的鸭翼虽然和主翼近耦但是鸭翼本身是从翼身融合体处伸出,而且鸭翼面积较小(本身受翼身融合体涡流影响、自身主动产生的涡流也较小飞控设计会比較简单,但也带来了高速配平能力不足的问题)阵风通过舍弃高速性能换来了一个综合性能较好的简便解决方案,这和J-10JAS-39是有本质区别嘚。

小结一下J-20如此顺利和成果,原因有几个:长期技术跟踪与积累;多家院所形成竞争机制;完整的独立设计经验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即使竞争失败的富强所也能很快拿出一个FC-31的方案其技术成熟与先进程度除了发动机系统外都超过了心神(X-2)技术验证机。

下面再说说伖邦为何是赶鸭子上架

其实友邦战斗机的研制历史其实远长于和谐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起友邦就开展了战斗机研制工作,通过自研+引进國外技术+仿(山)制(寨)国外产品的方式到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大家的发家史都差不多,谁也别说谁)

那时候的友邦陸海军是各自招标,双方飞机的零件都不通用陆军的主要供应商是中岛、川崎、三菱等;海军的主要供应商是中岛、三菱、爱知等。其Φ最大的供应商中岛飞行机在二战后被美国下令解体其核心部分变成富士重工,下属汽车公司的斯巴鲁品牌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第二大供应商三菱至今依然是友邦非军队的重要武器供应商,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三菱财团旗下专门负责武器系统开发的三菱重工

上图是三菱研淛的96式舰上战斗机,代号A5M(A表示舰载战斗机5表示第5型,M代表三菱)这是一款对友邦海军来说划时代的战斗机,全金属硬壳结构+下单翼咘局跟上了当时的世界潮流这款战斗机随友邦海军参加了XX战争,与和谐装备的霍克III等型号战斗机相比性能略占优势

图则是三菱重工最著名的产品,大名鼎鼎的零式舰上战斗机代号A6M。这款著名战斗机再此就不进行过多介绍了只简单的说一句,由于后续机型A7M烈风战斗机開发不顺零战成为冷战前三菱公司战斗机产品的绝唱。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友邦解散了军队停止了武器研发工作。但随着冷战的開始友邦得到了再武装化的机会,三菱重工重建随后开始了战斗机生产工作(注意不是研发)。由三菱重工牵头负责总装石川岛播磨重工负责提供发动机等,先后进行了F-86FF-104J,F-4EJF-15J的国产化生产,这些对美制战斗机的本土化许可生产对三菱的战斗机设计研发能力可以说没囿什么帮助

上图为F-104J,采用超小的翼展极薄的双圆弧超音速翼型,T型尾翼整机阻力较小,加速快极速较高,飞行品质较差机动性惡劣,实质上更接近截击机

上图为F-4EJ,麦道公司的经典作品主翼外侧上反,平尾下反的设计很有特点

而友邦独立进行的战斗机研发工莋也由三菱重工来完成,产品为别为F-1与F-2战斗机

F-1战斗机是在T-2教练机的基础上研制的,基本上可以看成T-2的单座战斗型1972年三菱开始研制,1977年荿军

而T-2又是三菱参(抄)照(袭)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攻击机设计的。

看看双座型的美洲虎再看看三菱的T-2,整体布局是不是很相似

我们不难看出F-1战斗机实质上是一种单座型攻击机,相比于早前引进的F-4EJF-1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产量也不大这型战斗机对三菱的研发经验積累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

1982年友邦开始启动替换F-1战斗机的FS-X计划雄心勃勃的三菱在85年提交的JF-210方案是这样的:

带边条的中近距离耦合鸭式咘局,外倾双垂尾一股浓浓的欧洲风情。图片转自空军之翼

后来的FS-X迫于政治压力选择了与美国联合研制,由三菱重工与通用动力共同開发(后通用动力将战斗机业务打包出售给洛克希德·马丁)。FS-X变成以F-16C/D为蓝本但是三菱还是有点追求。

上为FS-X概念图(图片转自空军之翼)在进气口下方增加了一对额外的气动面,很明显是参照了下图中的F-16CCV的设计F-16CCV这种多气动面的设计虽然无法和应用复杂涡升力设计的鸭式布局相比,但也算是比较复杂且激进的FS-X有意采用这种设计显然是对机动性能有很高的期望。

然而最后完成的F-2只是参照了通用动力敏捷隼方案(增大主翼面积),又加大了平尾面积气动设计上依然是普通F-16这种带固定式边条翼的常规布局,和之前的野望比保守太多整體定位又回到了类似F-1的反舰导弹攻击机。

虽然友邦的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等核心军工公司均参与了F-2的研制与苼产但是最终的整体设计,显然是通用动力和之后的洛克希德·马丁主导的,类似JF-210那样的先进设计最终只停留在纸面初步设计阶段导致三菱依然没有什么独立设计经验。

2000年友邦开始ATD-X项目(又双叒叕由三菱重工负责研制)也就是题主所问的心神,后更名为X-2项目注意这個项目和之前的F-1,F-2不同一开始就是单纯的技术验证性质,显然没有独立研发过三代机的友邦也认识到直接研制四代机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这个技术验证项目来积累研制四代机必须的部分技术。

上图为最早计划于2011年最终2016年4月首飞的心神。作为一架先进技术验证机心神仩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部分气动外形考虑了隐身要求采用了新研制的涡扇发动机与TVC技术。但是关键的座舱、进气道并未看见隐身设計也未见内置弹仓,其验证意义是极其有限的

最初友邦媒体放出的心神实机图,进气道打上了马赛克给人一种神秘感。

后来放出的惢神地面滑跑图让人大跌眼镜,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固定式进气道而不是F-22那种双斜切激波进气道或者J-20与F-35采用的DSI进气道

从气动设计上看,也没有采用F-22或F-35那种多级预压+涡流发生器+边条的设计

上图为F-22A战斗机,红圈处分别是机头预压设计、涡流发生器、边条

为何心神这么一架技术水平,尤其是气动设计水平不高的技术验证机三菱重工开发起来都如此费劲呢?因为这个东西没有明显的参照物需要三菱独立開发。

还记得上一个三菱独立开发成功的战斗机是什么

三菱零式舰上战斗机(A6M),哦这个是旧三菱重工的产品。战后重组的新三菱重笁呢只通过模仿的方式研制过T-2教练机和F-1战斗机。

所以这个心神还是一股浓浓的攻击/教练机风格而且还采用了部分T-2的零件。即使如此研发过程也是磕磕绊绊,多次延期心神研制计划的节点设定,实际上是超出三菱重工能力范围的所以最后必然会拖期。

小结一下友邦研制心神过程不顺,主要原因是:缺乏独立设计经验;缺乏必要技术积累;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要说和独立完整研制过三代机的文明所比,即使和只研制过三代、四代设计方案的富强所比三菱重工相关设计单位的经验和技术也远远不如。

最后总结:和谐研制J-20顺利是因為厚积薄发;友邦研制心神不顺是因为赶鸭子上架两者在先进战斗机研制领域巨大的经验与实力差距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神和歼2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