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荣格 二重性荣格信仰什么宗教详细说明

简论荣格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申荷永;[摘要]荣格最终对宗教采取了科学理性主义的态度,;出的基督教改革思想;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宋斌(1981-),女,山东聊城人,华;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卡尔?荣格对宗教学的影响甚为深;更加不避讳谈论宗教,在格对宗教有更多的关注,;宗教心理学领域的论述也可谓最为丰富;荣格是最
简论荣格的宗教心理学思想
[摘要]荣格最终对宗教采取了科学理性主义的态度,以现象学的视角来观察宗教心理经验,并把人们所体验到的宗教经验界定在心理真实的范畴之中进行探讨。荣格提出很多重要的宗教心理学思想,其中主要包括心灵上帝意象与自性化的关系、从人类心理发展的角度评价宗教信仰,以及基于自性化理论而提固有的宗教功能、
出的基督教改革思想。荣格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对宗教的信仰、操作、来源和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心理学解读。[关键词]荣格;分析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现象学;自性中图分类号:B8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2―05
作者简介:宋斌(1981-),女,山东聊城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博士研究生,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分析与研究;申荷永(1959-),男,山东菏泽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理分析与研究。广东广州510631
分析心理学的奠基人卡尔?荣格对宗教学的影响甚为深远。相比同时期的其他心理学家,荣
更加不避讳谈论宗教,在格对宗教有更多的关注,
宗教心理学领域的论述也可谓最为丰富。可以
荣格是最重要的宗教心理学家之一,其宗教思说,
想在学术、文化、宗教、社会中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荣格的宗教心理学思想还深受我国道教、佛教的影响,特别是对道教经典《慧命经》的心理分析解读最为我国读者熟悉。然而,我国关于荣格的宗教心理学却少有全面的介绍,仅在西方
另宗教心理学的综述中简略提及甚至是被忽略,一些深入的讨论曾涉及唯识学与荣格人格理论的
《西藏度亡经》关系、荣格对的解读等等,这些论述
反映了国内学者对荣格宗教心理学的日益关注,但却也反映出不少误解。本文将着重于对荣格宗
澄清其宗教心理学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
教心理学基本概念和思想,以及总结对于荣格宗教心理学的各种批评,以促进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一、荣格宗教心理观的形成背景与发展过程纵观荣格的生平及其理论发展,可以发现,荣格并没有用他现成的心理分析理论来解释宗教,而是在其个人的宗教体验和理解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他的心理分析体系。可以说,荣格对宗教的思考决定了他如何理解心理学。
(一)家庭背景及早期宗教经验的影响
19世纪晚期的欧洲正面临着传统宗教与科学和世俗化的冲突。荣格正是在这一时期降生到了一个宗教世家。荣格家族成员大多来自瑞士革新教派,这一教派更加重视宗教的个人内在体验,而不太强调宗教的制度和信条。然而,荣格的父亲身为牧师却恰恰缺少了个性化的内在体验,只能够讲述空洞的神学教条。在唯物主义和后启蒙理
其父最终放弃了宗教的信仰。性主义的影响下,
而根据荣格个人的回忆,母亲在表面上保持着公开的宗教信仰,但实际上更倾向于灵学。于是,荣格自童年起,便身处于传统宗教和科学及世俗化深切体会到这矛盾所引发的内在之间的矛盾中,
紧张和混乱。可以说,荣格正是为了缓解这一内在的紧张,才展开了其心灵的探索,最终建立起其宗教心理学理论,乃至整个分析心理学的体系。
(二)精神分析专业发展阶段及弗洛伊德的影响
青年荣格在其学业发展的早期选择了为宗教辩护。在其早期论文中,他一再强调非物质现象、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的存在等等。甚至不惜反对启蒙精神和现代化,并曾激进地认为人类应该回到中世纪。直到1900年荣格以《论所谓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和病理学》为题发表了博士论文,其宗教观点才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此时,作为科学研究者和精神病学家的荣格
与弗洛伊德关系密切,并积极投身于精神分析运动当中。荣格开始基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来诠释宗教。认为宗教现象是未满足的隐秘需求的投射,人类与上帝的关系被理解为潜意识中孩子和父亲的关系,通过各种重复性宗教仪式,这种潜意识的联系得以加固等等。
然而尽管对弗洛伊德有着无限的敬仰,荣格仍表现出与弗洛伊德不一致的态度,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荣格始终保持着更强的宗教兴趣以及对宗教更加积极的态度。
弗洛伊德把宗教看作是与神经症关联的,是与性欲的能量(利比多)相关的。而荣格则持不同
他认为神经症来源于心理能量的失的观点:首先,
调,这种失调有时可以表现为宗教的形式,然而,大多宗教活动所联系的是协调的心理能量;其次,荣格认为利比多应具有更广泛的心理能量的含义,利比多的本质不是性欲。于是,即使把宗教理
它也不一定就是和性有关的神解为一种神经症,
[1](P.353-695)
荣格与弗洛伊德在宗教问题上最大的差异在于荣格不认为宗教与神经症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相反,他认为宗教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他认为:宗教信仰者可以把内心的冲突投
把它交付给个体之外的另射在外部的视野之中,
――上帝。如此,一层人格―个体可以通过“上帝的
意象”来实现自己更高级别的人格功能,从而更为
和有效地进行问题的反省和解决。相比“压抑”
“遗忘”等不健康的防御机制,这种宗教形式的投射对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有着
:“并非宗教象征的更实际的帮助。他明确地提到
相反正是由于宗教象征的缺存在导致了神经症,
乏、未得到表现和不被承认导致了神经
[2](P.173)”症。
(三)独自探索阶段和宗教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宗教观念方面的冲突,以及其它理论上的差异最终促使荣格于1911年出版了《无意识心理
。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学》
的彻底决裂。
荣格对弗洛伊德个人与理论的崇拜曾一度使
而此时这一崇拜与他关于宗教的困惑得到缓解,
依恋关系的解除则使他再度陷入混乱之中。荣格把这一时期称为独自面对无意识的时期。他意识
而当代基督教的神话对到自己缺少了一种神话,
[2](P.173-194)
他来说是不够的。于是,通过一系列生
――梦、动的无意识经验―意象、指引性的幻想、共
以及来自于威廉?詹姆斯和西奥多?时性事件,
伏卢挪等非精神分析取向的宗教心理学的启发,
荣格在无意识世界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富有心
“宗教体验”,并由此开始发展自己的理学意义的
心理分析思想。
1916年,荣格先是写下了《对死者的七次布,道》通过诺斯替教神话的形式来模糊地表达了他对宗教新的理解,其中也预示了成熟期荣格心理学中的诸多观念。其后,荣格开始深入研究诺斯
开始绘制曼陀罗。并由此出发,逐步发展出替教,
“自性”关于以作为人格核心的心理分析理论,并用此理论解读众多宗教的问题。
然而,荣格始终对自己发展的这些理论心存疑虑,担心这只是他个人的经验。年之荣格开始被一系列的梦中包含的神秘美感所吸间,引,他尝试在各种历史、哲学和宗教的书卷中寻找这些梦的意义,但均得不到结果。直到1926年他收到汉学家卫礼贤(理查德-威尔海姆)寄来的道教
《慧命经》经典译本,才顿悟了梦与炼金术之间的关并认识到:炼金术士所描绘的过程正是心灵转联,
化过程的象征性表达。此后,荣格把主要兴趣集中
并发现自己早期发展的在炼金术和东方思想之上,
心理分析理论可以在东方思想中得到印证。可以说,荣格内心关于自身理论的正确性的疑虑,以及自身关于宗教问题的困惑,直至此时才得以消失。事实上,卫礼贤所带来的东方思想影响至深,以至于荣格在生命晚期身体力行道家的修炼,甚至认为《老子》已经叙述了其心理分析理论所要说的全部,是其思想最合适的表达。
(四)心理分析成熟期的宗教心理学思想
1937年荣格应邀在耶鲁大学做了关于心理学与宗教的系列讲座,其中包含了他毕生对于宗教
此讲座后来以《心理学与宗心理学的最详尽叙述,
教》为题出版。
随后,荣格在印度旅行时梦到自己在找寻圣他认为这是西方宗教的重要象征,并从此把注杯,
意转向西方文化,特别是对基督教的改革和复兴、以及现代人在科学和世俗化背景下的宗教选择最
荣格主要的思想还包括将上为关注。在此阶段,
以及认为人类正经历着帝意象与自性意象等同,
上帝意象的转型。这些观点是荣格宗教心理学论述的最重要内容。
1942年,《三位一体教条的心理观》他出版一进一步详细论述了三位一体作为上帝意象书中,的不足,以及如何让可以整合阴影的四位一体取
,而代之。1952年,荣格出版《答约伯书》其中又
再度论述了上帝意象中整合善与恶的对立物的问
题、上帝意象的转型、上帝意象与人类意识发展之间的平行关系。这些论述体现了荣格对基督教最为极致的心理学化解读,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性的观点。
二、荣格宗教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概念荣格对宗教采取了科学理性主义的态度,并用现象学的视角来观察宗教的心理经验。荣格几乎把宗教的各个方面,包括信仰和操作、宗教的来
可以说没源和功能等都翻译成了心理学的术语,
有人像荣格一样彻底地将宗教心理学化。
(一)现象学与心理事实荣格心理学未采取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方法,但是现象学却是荣格心理学最为重要的构成
《心理学与宗教》识度。荣格于中详尽地说明了其
:“人们常称我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研究视角。他说
为哲学家,而我仅仅是个经验主义者,我所依附的基点是现象……宗教在心理方面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于是从纯粹现象学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它。也就是说,我把自己限制在现象的观察之上,避开
[3](P.2-146)”对于荣任何哲学的或形而上学的思考。
格来说,宗教是披着形而上学外衣的心理活动,而上帝的历史真实或是形而上学的存在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他唯一重视的是宗教作为心理经验的现象学规律。
以此为基础,荣格进一步提出了心理事实(Psychicfact)的观念。这是荣格宗教心理学最重
:“基于现象要的概念,也是最基本的假设。他说
的方法关注的是事件和事实……一种事件不同于一种判断。比如,对于处女生育的主题,心理学关心的仅仅是存在这样的一种观念,而不是关心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一主题是作为一种心
[3](P.2)”理事实而存在的。宗教的经验于是也被作
为一种最重要心理事实来被观察和探索。在荣格看来,上帝是不可知的,人不可能认识上帝或形而
而只能够认识到我们关于它们上学的事物本身,
荣格所说的上的心理经验和它们的意象。于是,
帝是作为心理事实的上帝,指的是人类心灵中关于上帝的心理意象,而这和形而上学的上帝是不同的。荣格宗教观所招来的诸多批评,特别是关“上帝是心灵固有的”于批评,多是源于对荣格所“上帝意象”说的的误解,批评者没有理解荣格所说的作为心理真实的上帝意象与形而上学的上帝之间的区别。
(二)上帝意象与自性化
基于现象学视角和心理事实的观点,荣格进
并最终在临床观察一步区分了上帝和上帝意象,
的基础之上,把上帝意象与自性意象等同。
荣格的心理学体系包含一对基本概念:原型和原型意象。前者是不可知的集体无意识模式,而后者则是这些由原型产生的、可以被意识所理解的意象。
在荣格的宗教心理学体系中同样区分了上帝和上帝意象,它们可分别与原型和原型意象相对
上帝被理解为一种原型,它与所有原型应。其中,
一样本质上是不可知的,事实上,荣格因此很少提
他所关注的是上帝意象。上帝原型通过及上帝,
上帝意象来让自己被体验到,而上帝原型又会根
社会、文化内容不同而表现不同。比如,据个人、
在西方上帝意象充满了基督的教条主义形象,而在东方它表现为阿特曼、佛陀等。
然而,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观察,荣格认为,所有这些上帝意象都不能充分地表现上帝原型的无
:“我发现自己必须要给这个原型一个限性。他说
心理学的名称:自性(Self)。这个词一方面足够精确,可以确切地表达人类完整性的精髓,另一方面
可以表达完整性的不可描述性和不又足够含糊,[4](P.20)”确定性。于是,荣格进一步把自性原型等
同于上帝原型,自性的意象也同样地等同于上帝意象。
于是,在荣格心理学体系中,所有关于自性意象的论述也同样适用于上帝意象。而在关于自性
荣格最主要的思想是关于对立物意象的论述中,
如何在完整性原则指引下得以整合。于是,作为与自性意象等同的上帝意象也象征了心灵的完整
具有整合的心理功能,个体体验到的上帝意象性,
可以促使被忽略的心灵层面与意识相遇与整合,比如:人格面具与阴影的整合,善与恶的整合,男性化层面与女性化层面的整合等等。
基于以上观点,在荣格宗教心理学发展的后他的主要工作便是建议基督教承认自己的片期,面性,并试图通过基督教改革来整合那些被片面性排除在外的方面。他的一些观点被宗教界人士
比如他认为:上帝意象既然是一种认为十分激进,
心理事实,和不可知的上帝本身不同,那么,它就
以及进行改变,事实可以开放给人们进行探索,
上,上帝意象当前也正在进行着一个重要的转型,
[5](P.169-295)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转型并理解它。荣格还认为基督教的上帝意象在表现自性方面是不
男性化和精神的足的。因为它片面地联系美好、
层面。而足够好的自性象征应该还包含了邪恶、女性化和身体,心理要达到完整就需要承认阴影
《心理学与宗教》和处于劣势的功能。在一书中荣
格描述其个案在梦境中体验到四位一体和曼荼罗
并认为这是无意识心灵在自发地表达一种象征,
与传统的三位一体不同的神学观点。荣格认为,这四位一体作为上帝意象是合适的,因为它为邪
[3](P.2-146)
恶、女性化、身体留下了位置。此外,荣格还从心理功能的角度评价了基督教上帝意象在完整性上的不足,认为:传统基督教便片面地强调外
感觉和直觉,而忽视和它们对立的内向、思维向、
和感知功能,并解释说,这正是传统基督教不重视
[6](P.4-98)
思辨哲学和科学的原因。神秘、
关于上帝与自性的等同,以及关于上帝意象的改革反映了荣格对于宗教最为激进的心理学解也是荣格宗教心理学最富争议的方面。读,
(三)宗教功能和神秘性体验在荣格的宗教心理学中还包含两个重要的观念:宗教功能和神秘性体验。
《心理学与宗教》荣格在一书中提出“宗教功
(religionfunction)的概念,他用主要的篇幅介能”
绍了一名个案的梦境历程,并认为这些梦展现的
具有自主性的宗教功能。荣是心灵中所固有的、
格此处所说的宗教功能不是指宗教在人类生活中
所起的实际作用,而是指宗教在人类心灵中的自然性和必须性,指人类心灵必须具有一个彻底的
并且这一宗教的倾向性是和无条件皈依的取向,
不可替代的。宗教功能实际上具有集体无意识原型的特征。
荣格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大量个案均在梦
而围绕着这些意境和幻想中产生宗教性的意象,
象又都存在着类似的强烈情感。他先是试图借用
(numinous)一词来鲁道夫-奥图所创作的“神秘”
类似的情感描述宗教功能所激发的这些普遍的、
:“‘神秘’是奥图经细致而审慎地观和经验。他说
察而总结的宗教心理经验,指的是具有动力性特
它不由武断的意志所征的心理存在或心理影响,
控制,相反,它控制了人类主体,人类是它的牺牲品而不是它的创造者……它是主体一种自然产生
[3](P.2-146)”不自觉的状态……。后期,荣格也提的、
到自己所说宗教体验与奥图的描述之间的差异,
“神秘”奥图强调的反应是无条件的屈服,而荣格
则从对立整合的角度,强调在神秘体验中,个体的自主意识也应该被保持,因为自性化需要意识与
[7](P.94)
二者均不可忽视。无意识的结合,
(四)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与宗教荣格认为,宗教在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把人类分为古人和现代人,
来分别讨论宗教在心灵中的作用。
荣格认为,古人通过上帝的形象把无意识的自我投射到物理世界,然后再通过与这一上帝意
宗教的象的对峙而实现了对自己的认识。在此,
作用是联系古人及他们的无意识。于是,古人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原貌,而是看到一个富有神话色
他们用宗教的神话解释世界,而人彩的外部世界,
类处于无意识的心理功能则依赖这解释中所包含的投射而得以发挥作用。
但是,随着意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现代人不再用宗教来解释世界。他们大多回收了对物质
他们通过在社会关世界的投射。取而代之的是,
系中寻求投射的对象,籍以联系无意识的心理功能。同时,他们开始以科学的视角来直接体验物质世界本身。世界于是变成了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是客观的而不是拟人化的。在现代人那里,科
[8](P.11-19)
学替代了宗教对世界进行解释的功能。
荣格还用分析心理学中心灵内部的无意识成熟过程、意识的觉醒过程以及心灵作为一个整体的自性化过程来解释宗教意象。以基督教为例,1942年,荣格出版《三位一体教条的心理观》一书,其中论述了“三位一体的教条”对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象征:三位一体的每个部分都与心灵的发展阶段有联系。其中,圣父联系的是尚未从无意识中区分出来的心灵部分,这是心灵作为一个
处于意识的早期阶段,是一个消极孩子的时期,
的、没有自我反省的状态,是没有智能和道德判断的阶段;圣婴联系着意识从无意识中区分出来的状态,此时,心灵从圣父那里有意识地区分出来,有了道德的判别,并以此为必备的基础进一步获
已经得了关于自身的知识;而圣灵联系的状态是,从无意识中区分出来的自我意识又重新回归了无
意识,开始以成熟的意识来和无意识进行联系,此时,它既没有儿童般的对无意识的依赖,同时又没有彻底地独立于无意识之外。自我意识处于可以
[3](P.2-146)
沟通意识和无意识的位置。
三、对荣格宗教心理学的批评总结
对于荣格心理学宗教观的批评主要来自于神学家。总结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认为荣格对于宗教教义或是文化传统的理解有误;认为荣格的观点受制于他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他对一神论的强调和父权制的假设都是由其文化背景的偏见所致;甚至还有人质疑荣格宗教心理学的社会动机。
在众多批评者中,占最重要地位的是多名尼
克神父VictorWhite。他与荣格共同渴望把心理分析的发现整合到基督教的教条中,White的著作《上帝与无意识》以及《灵魂与心灵》两本书中均对荣格宗教心理学深表赞赏,并显示了荣格心理学与天主教神学结合的可能性。但同时二人在诸多观点上存在无法协调的争论,探究其根本分歧,是由于White关于上帝持超自然的观点,而荣格对
White还认于上帝则持科学心理学的观点。此外,
“善的缺乏”为荣格对的教义的理解、关于上帝作
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对立为至善的概念的理解、[9](P.385)
物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此外,受到激烈批评的是荣格关于“宗教单纯地心灵固有”的观点。这一批评主要以犹太哲学
神学家MartinBuber为代表。他激烈地批评说家、
荣格其实是一个隐秘的诺斯替教信徒,所以才会否认信仰的价值。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MichaelPalmer的支持。他说:“荣格把上帝心理学化了……荣格的理论认为上帝是内心固有的,仅是一种心理的事实,这观点太激进……也很可疑,似乎关于上帝已经无所谓有无了,当我们谈到
[10](P.196)”宗教时,已经没剩下什么可说的了。最为苛刻的批评指责心理分析是一种新形式
荣格被认为怀有这样的隐秘抱负。这一的宗教,
批评以RichardNoll为首,他指控荣格在秘密地、有意图地把心理分析建成宗教,甚至具有自己的入会结构,荣格自己则是领袖或是供大家效仿的
[11](P.291-292)
1999年,学术界为此专门举行了先知。
一个研讨会,请来了三个方面的代表:包括精神病
宗教学者RobertSegal,以及心学家AnthonyStorr,
理学史家SonuShiimdasani。然而,他们都得出结
论:心理分析不符合宗教的定义。
最后,荣格关于三位一体的上帝意象的激进改革也招来诸多批评。神学家无法认同荣格把邪恶放入上帝意象之中。而大多来自基督教神学家
White同意的批评则认为这是反基督教的。其中,
把男性化与女性化的对立层面包含到“自性”这一
但把这样的自性等同于人类完整性的心灵之中,
这一重上帝或上帝意象则无法接受。有趣的是,
女性视女性原则的观点并未讨好女性主义学者,主义学者认为这持续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心灵的
荣格宗教心理学的拥护者也包括一些神学
家,其中,天主教父JohnDourley的神学思想深受荣格宗教心理学的影响。同时,作为神学家和荣格心理学家的AnnUlanov也在荣格心理学和神学的协调上做出了努力。
面对诸多批评和误解,后期的心理分析学者大量的工作都是对荣格宗教心理观的陈述和澄清。其中最为中肯的澄清来自于著名分析心理学
他说:荣格是一个把视角转向宗教家MurryStein,
的经验主义科学家;是向现代意识揭示古老宗教
关注传统的潜在含义的释义学家;是灵魂的医生,
的不是宗教的传统,而是那些受着折磨的人类个
他们的痛苦来源于他们认同了宗教的传统,然体,
而这一传统却无法提供给他们心理和心灵的需求;是一个在面对宗教传统和世俗现代化矛盾时体验到了内在的紧张,并试图解决这一紧张的现
[6](P.4-98)
代人。参考文献:
[1]C.G.Jung,Symbolsoftransformation,London:Routledge,1995.
[2]C.G.Jung,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NewYork:Vintage1963.Books,
[3]C.G.Jung,PsychologyandReligion.NewHavenandLondon:YaleUniversityPress,1938.
[4]C.G.Jung,PsychologyandAlchemy.London:Routledge,1989.
[5]C.G.Jung,ApsychologyapproachtothedogmaoftheTrinity.1986.London:RoutledgeandKeganPaul,
[6]Stein.M,Jung’sTreatmentofChristianity:ThePsychologyofaReligiousTradition.Wilmette.IL:Chiron,1985.
[7]LeonS,“Theholy:ameeting-pointbetweenanalyticalpsy-”inJungandtheMonotheisms:Judaism,Christi-chologyandreligion,
ed.J.Ryce-Menuhin.London:Routledge,1994.anityandIslam,
[8]SegalR.A,TheGnosticJung.London:Routledge,1992.[9]EdsG.Adler,TheJung-WhiteLetters.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3.
[10]MichaelPalmer,FreudandJungonReligion.London:Rout-ledge,1997.
[11]RichardNoll,TheJungCult.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4.
[12]AnthonyStorr,“Isanalyticalpsychologyareligion?Jung’s”JournalofAnalyticalPsychologysearchforasubstituteforlostfaith,44(1999).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尹邦志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简论荣格的宗教心理学思想_宋斌90等内容。 
 《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结业论文 关于荣格心理学的一些现实性思考劳动经济学院 ...态势与机能等方面去思考它们对于个人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从而指导思想 与行为...  荣格生平及主要思想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其名望和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伯仲之 间,于 1875 年出生于康斯坦丁湖南岸一个名叫凯维尔的小镇。...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荣格心理学观点的书, 名为 《荣格神秘心理学》 。 荣格的思想在我看来的确神秘。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荣格强烈关注并研究与唯灵论有关的神秘 ...  荣格提出象征说, 其思想与宗教更为和谐, 但也同样难以得到科 学地检验。 心理...第二节 弗洛伊德论宗教的象征意义 1907 年,弗洛伊德发表论文,讨论宗教仪式。他...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 也是荣格的一种 或者说, 创造。 荣格用它来表示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的...  荣格论文集《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一书的译者杨儒宾教授写道: &自从与卫礼贤相遇之后,中国思想的因素明显地介入了荣格的理论体系,而且 终其一生逐日加深...  浅析荣格的法律适用思想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http:/...1951 他在一份美国法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侵权自体法”的论文。在文中他...  二、教学内容 前科学时期西方宗教心理学思想的历史源流。现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理论...的宗教心理学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宗教心理观,荣格的...  荣格心理学所提倡的重整自我意识,回复人的本性, 听从内在的声音,和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是相契合的。道家的无为是获得自身解放的关键。无为是和顺应 天性联系在一...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简论荣格的宗教心理学思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尔荣格床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