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技术再入里程碑,卫星二号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射对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 中国科技发展重要里程碑
&&2日晨发射升空,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直是中国人的两大夙愿,而随着&嫦娥&和&蛟龙&系列工程的实施,千百年来的梦想也逐步变为现实。
&嫦娥&系列的进展,世界有理由惊叹。
中国的探月活动起步晚,但起点高;投入少,但效益高。从2007年到2013年,从嫦娥一号到,中国探月工程短期内实现了&三级跳&,屡创&世界第一&。
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成的全月球影像图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嫦娥二号创造了航天领域的多项&世界第一&: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等。
软着陆方案,与美国、原苏联做法相比,安全性可靠性更高。它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对月面的遥操作。可以期待,装备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将为人类认识月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嫦娥工程的进展,国际航天专家和媒体也确实不吝赞叹。
参加过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劳伦斯&扬说,中国探月计划理智、乐观,中国航天的成功率超出国际航天界预想,&他们的进展比我们预料的更快&。
近年来,我国推行了加强自主创新、吸纳海内外人才和推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科教兴国&战略措施,科技创新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结出的累累硕果岂止嫦娥?
&&今年11月,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蝉联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创造了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1年10月,中国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内量子信息传输,为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奠定了技术基础。
&&过去10年中,中国的载人航天从最初的单纯载人飞行逐步发展到太空实验舱对接。
&&中国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完全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
如此多的创新硕果得益于中国政府提供的财力和制度性支持。中国决心成为世界的下一个创新中心,政府的科研经费一直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1年,中国在研发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投资者。此外,中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进一步推动了创新。
&虽然你不会在一天内看到变化,但却能感受到中国前进的步伐。&美国著名记者扎卡里亚曾如此评价中国的创新能力。
中国的创新是世界的福音。成果迭出的中国创新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与其他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分享与合作。
在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同样乐意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多次表示,愿意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机会,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国外航天员有一天登上中国空间站并非空想。
锐意创新的中国期待与世界共同开拓人类的新边界。
标签:&&[4]&&&&[3]&&&&[1]
[整理编辑:中国测控网]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CK365测控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测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测控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测控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6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
71%的网友读了: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激光技术、高科技材料等的技术进步,传感器的研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利用生
78%的网友读了:
如何使机器视觉能够适应“工业4.0”以及未来的智能工厂?VDMA与OPC联合推出的“OPC统一架构机器视觉配套
测控技术论坛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首颗直播卫星29日发射 广电事业里程碑【航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977贴子:
中国首颗直播卫星29日发射 广电事业里程碑收藏
日&14:55:5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卫星通讯产业链乐享千亿商机&&
&&&&昨日(24日),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媒体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确认,&
中国第一颗直播卫星,即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首发星&
———“鑫诺二号”通信广播卫星(以下简称“直播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于&
10月29日在西昌发射。如果该卫星发射成功,将意味着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
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会给国内整个卫星通信产业链带来巨大商机。&
广播电视事业里程碑&&
&&&&“‘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确实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里程碑。”鑫诺卫星&
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此次发射项目的项目组一位重要成员对记者透露,“但是,即将&
发射的‘鑫诺二号’卫星和明年计划发射的‘鑫诺三号’卫星都是专门服务于广播&
电视业务的专用卫星。卫星发射和投入使用后,将满足中国面向个人服务的宽带多&
媒体、音频视频和移动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需求。而接收者只需要使用小型卫星接&
收天线,即可收到来自卫星的电视或广播节目。”该人士表示。&&
带动卫星通信产业链发展&&
&&&&“直播卫星的定位应该是,对有线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的补充和延伸。主要覆&
盖一些有线电视无法到达的区域。毕竟现在国内有线用户只有1亿左右,中国绝大&
多数的地区和消费人群还是以无线电视为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
研究院总工程师杨杰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电话采访时表示。&&
&&&&广播电视行业资深研究人员,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立德在接受&
本报采访时也表示,直播卫星上天之后,将会给产业带来很大的商业机会。“这和&
目前所推的有线电视和IPTV等其实并不冲突。他们面临的是不同受众。”吴教授认&
为,IPTV能够通过主干线几乎无限量的带宽提供丰富的电视及增值业务。而卫星电&
视则受众更广泛。只要运营方对相关的频段解密,观众就可以收看到相关的卫星电&
视内容。&&
&&&&“除了内容产业通过直播卫星开展免费和付费频道获利外,‘鑫诺二号’研发&
的成功,从运营商角度上方面,本身就带动了国内相关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基&
础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自然给这些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从终端用户来看&
,机顶盒、卫星接收器制造商也将获得商业机会。”鑫诺卫星通信以上人士称。&&
&&&&因此,有专家预测,2006年到2010年,我国将至少有1亿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
收机,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但前提是,个人接收卫星节目的政策需要放&
开。&&
129号令能否松动是关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拥有电视机4亿台,有线用户有1亿多户,其余大部分&
是卫星电视的潜在市场用户。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卫星通信产业链上的厂家亦喜&
亦忧。&&
&&&&“蛋糕虽然大,但能否吃到,主要还是看‘129号’能否有所松动和修改。”&
上海一位做解码器智能卡和室外天线等卫星器材的孙老板说。&&
&&&&这位孙老板所说的“129号”,是指199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129号令规定:“&
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
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视。”&&
&&&&根据该规定,很多企业和个人安装的一些对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等电视卫星节目&
接受的卫星设备,事实上都属于违规行为。因此,中国针对家庭用户的卫星直播市&
场最近几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日前,坊间传出消息,“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的上天,促使了国家广电总局正&
在进行129号令的修订工作。不过据国家广电总局高层昨日对记者透露,“‘129’&
暂时还没有松动迹象。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那么简单,主要还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
等综合因素。”&(王初虹)&&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中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中新网
中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
日 07:15 来源:  
  来源:央视新闻
  西昌1月6日电 (赵金龙)日23时1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发射升空。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是中国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广播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多频段、宽带高速率数据传输试验验证。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5次飞行,2017年中国宇航发射任务首战告捷。(完)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是: &
尼星一号:中国通信卫星事业的里程碑
摘 要: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
  日0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送上太空。
  火箭升空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9公里、远地点41951公里、轨道倾角25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时29分太阳帆板展开,2时11分天线展开,卫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5月22日,卫星经过多次机动变轨,成功定点。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标志着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尼星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自主开发的东方红四号大型公用卫星平台基础上,为尼日利亚研制成功的我国首颗商业出口卫星,主要用于满足尼日利亚在通信广播、电视直播、导航和宽带多媒体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并为部分西非经济共同体国家服务。
  卫星还将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电子政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尼日利亚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非洲大陆在卫星应用、地面通信、电信网络方面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与世界接轨的大型通信卫星公用平台
  通信卫星给人类通信事业带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与此同时,通信卫星研制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作为空间技术的后来者,我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研制发射成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诵信卫星,并形成了公用平台。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可携带4路通信转发器,运行周期为24小时,轨道倾角为零度,定点位置在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它在工作寿命期内,保持经度偏差和纬度偏差均不超过±1度。该星可转发电视、广播、电话、电报、数传、传真等各种模拟和数字通信信息,采用双自旋稳定方式和全球覆盖通信天线,寿命4年。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携带24路C频段通信转发器,采用公用舱技术、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和液体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等国际上先进的通信卫星技术。从东方红二号甲到东方红三号,意味着只有20%的技术可以继承,一颗“东三”的容量,相当于12颗“东二”。
  为适应国内外通信卫星市场飞速发展的需要,振兴我国的通信卫星民族产业,早在“九五”期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开始进行大型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四号公用平台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在卫星大型承力筒、大容量贮箱等卫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2001年1月完成了前期技术攻关任务,卫星方案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开始研制。
  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平台是我国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可携带52路通信转发器,寿命15年,有效载荷将以直播和通信为主。
  据专家介绍,根据不同的航天任务,进行局部适应性修改,可支持多种有效载荷,以构成不同卫星的卫星平台。是国际卫星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进行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的同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采用成熟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形成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长寿命通信广播卫星公用平台。该平台在设计思想上坚持通用性、继承性、扩展性、及时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平台功能与目前国际上同类卫星先进平台水平相当,适用于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直播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任务,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灵活便捷的运作方式和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使该卫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专家指出,开展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研制开发。不仅将大大提高我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水平,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还将大大缩短我国在通信广播卫星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大型通信广播卫星及其平台的国家。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的研制,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整星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我国空间技术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仅向个别国家出口过卫星零部件和执行过卫星分系统反承包研制生产的任务。整星出口一直没有实现。
  实现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在激烈竞争的国际通信卫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愿望。
  从2002年开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就开始追踪尼日利亚通信卫星项目。2004年8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委托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向尼方提交了正式项目建议书,9月下旬长城公司派团赴加拿大向尼方及其项目顾问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宣讲标书。美国波音公司、意大利阿列尼亚公司等一些卫星承包商也跃跃欲试,纷纷前往投标。
  2004年10月中旬,尼方正式通知长城公司在尼星项目竞标中排在第一位,并要求中方立即赴加拿大与电信卫星公司进行合同谈判。
  从日到11月1日,中国航天谈判组与尼方及其顾问公司进行了谈判。尽管尼日利亚技术人员对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表示赞叹,但由于这是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首次合作,对于研制发射这样一颗高水平的卫星,都显得非常谨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苦谈判,最终签署了合同的主要条款协议。12月15日,尼星项目签字仪式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正式举行。合同主要由卫星、发射服务、保险、地面控制站构成。合同确定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中国方面负责按合同承诺的各种技术要求、规范和谈判约定的计划进度进行研制、生产。发射后完成在轨测试,最终交付用户使用。同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提供25人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至此,中国整星出口第一星合同谈判正式落幕。
  日,长城公司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了尼星一号项目开工会,协调和讨论了相关技术问题,对卫星技术状态进行了最终确认。
  2005年4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了尼星一号总体设计报告。
  从2006年3月到2007年4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继完成尼星一号不同状态下的电性能测试及电磁兼容试验、振动试验、噪声试验、星箭对接与分离冲击试验、热真空试验和天线无线转发试验。
  日,尼星顺利通过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的整星出厂专家评审。日,尼星一号整星被空运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执行发射任务。
  项目过程完美无缺
  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尼日利亚研制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该卫星基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开发的东方红四号大型通信卫星公用平台,根据尼方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了部分适应性修改。
  卫星分为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两部分。有效载荷含有C、L、Ku、Ka四个频段的28路转发器和7副天线。卫星平台采用三轴稳定方式,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通信卫星的先进水平。卫星的发射质量为5100公斤。整星功率8千瓦,采用增强型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定点于东经42度赤道上空,服务寿命为15年。卫星本体采用长方体箱形结构,基本尺寸为:2360毫米(长)×2100毫米(宽)×3600毫米(高)。
  1.与国际一流接轨的卫星工程
  尼星一号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技术难度大,指标要求高,服务寿命长。尼日利亚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含4个频段、28路有效转发器。这是我国首次将4个波段同时运用于一颗卫星,在设计上有很大的难度。另外,尼星的服务寿命为15年,为了确保达到服务寿命,就必须在减轻卫星净重、提高推进系统比冲和效率、提高运载能力上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两年来,通过研制和发射尼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攻克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如大面积太阳翼一次展开技术、镍氢蓄电池研制技术、大功率Ka频段转发器技术、两次结构部装技术等等,使我国的通信卫星研制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通信卫星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