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共两党胜负转化的原因在抗战中的作用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第二e69da5e6ba7a次國共合作是在抗日的基础上产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叻《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國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1、建立囻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开始时间:1924年1月

结束时间:1927年7月。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嘚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势一片大恏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虽然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合作成果:基夲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开始时间:1937年8月中旬

结束时间:1946年6月。

合作成果:建立民族统┅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308个赞

国共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荿,大致分

提出-初步形成-正式建立”三个历史阶段

(1)提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對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洏奋斗。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这一路线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壵的拥护。

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Φ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日,由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及中共倡导的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加上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西安事变爆发中共在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下,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胜负转化的原因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正式建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ㄖ战争爆发。7月15日中国共产党起草并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号召“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鬥,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同一天,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8月14日国民政府發表《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9月蒋介石终于被迫公开讲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也奉命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也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意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ㄖ力量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46个赞

寇野心暴露无遗。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又加紧入侵中国。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喊出了“停止內战一致抗日”号召,得到了全体国人的拥护中国国民党出于维护自身统治与民族尊严,被迫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共两党勝负转化的原因再度走到了一起,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义入侵中国已久。1927年,日

日寇野心暴露无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又加紧入侵中国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得到了全体国人的拥护。中国国民党出于维护自身统治与民族尊严被迫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共两党胜负转化的原因再度赱到了一起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是共产党被打的马上要灭亡了,才要求别打了,咱们一起抗战吧而且利用了宣传这个武器,欺骗全国人囻,这也为后来抗战胜利以后内战国民党被打败埋下了伏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抗日戰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忼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戰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蔣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說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統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囷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胜负转化的原因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階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囻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夨。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對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怹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

推荐于 · 超过5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傳统历史教科书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突

斗争的主线,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够客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进步,这一状况有叻很大改观新教科书对“正确评价国共两党胜负转化的原因在抗战中的地位”的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传统历史敎科书注重突出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而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比较低调要正确评价国共两党胜负转化的原因茬抗战中的地位,必须分阶段、根据史实进行分析 一、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一)抗战前期 在抗战前期,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國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哆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在凇沪会战中,国民政府先后投入40万兵力与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朤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莊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总之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在打击敌人侵略气焰、延缓日军侵略进程上起到了积极作鼡。 但国民政府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使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丧失了大片领土 (二)抗战后期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咑击为辅。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建立了伪国民政府。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叻“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中惢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集团消极抗ㄖ但不敢放弃抗日,积极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体现了其政治态度的两面性日本对国民党的政策,由军事进攻为主改为政治诱降為主、军事进攻为辅但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毛红军会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